⑴ 氣象學上,怎麼定義虛溫
虛溫(代表符號:Tv)
【定義】在等壓條件下,當乾空氣具濕空氣密 時之溫 即稱為虛溫,由此可知其代表乾空氣的溫 .
http://cache..com/c?word=%D0%E9%3B%CE%C2&url=http%3A//140%2E137%2E32%2E23/file/netbook/BW%2Epdf&b=0&a=40&user=#0
何謂虛溫?
標准答案: 濕空氣因有水汽存在,它比同溫同壓下的干空氣密度要小,如果在壓強不變的條件下,升高幹空氣的溫度(以代替水汽對空氣密度的影響),使其密度與濕空氣密度相等,這個升高後的干空氣的溫度稱為虛溫。http://www.ahqx.gov.cn/ywxt/kaoshi/sj.asp?ope=pj&ksid=240
⑵ 僵屍借貸紀多滿到底是什麼singularity又是什麼
操作系統上的Singularity
微軟於2008年3月推出了未來操作系統Singularity模型的開發包 Singularity Research Development Kit (RDK) 1.1。通過字典可以看到是「唯一、罕有、突出的意思」屬於概念型操作系統,目前還出於研究階段。通過發布的RDK可以下載到研究中的模型的實驗性代碼,該開發板同時以開源方式發布到CodePlex網站。 該系統主要由基於C#的擴展語言Sing#構建。包括軟體獨立進程(SIP)、基於契約(Contract)的信道、基於清單(Manifest)的應用程序。 有關更多singularity的消息可以在微軟MSDN Channel9上查到,同時可以在微軟官方介紹頁上了解更多消息 訪問介紹頁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os/singularity/ 有一篇關於這個系統的詳細介紹的論文:Singularity: Rethinking the Software Stack,在這里可以下載http://www.research.microsoft.com/os/singularity/publications/OSR2007_RethinkingSoftwareStack.pdf
[編輯本段]物理學上的Singularity
在宇宙起源研究中,最初的起源,大爆炸一瞬間前的那一點稱之為「SINGULARITY」,也就是「奇點」。 BBC的一部紀錄片里有提到大爆炸的部分研究歷程:「……第一個問題隨著「大爆炸」產生了:宇宙學家們曾經假設,隨著時間倒退,所有的都能最終回到大爆炸的開始時,應該不會有棘手的間隙的,然而經過幾年無止境的細化,還是有個間隙無法消除,最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我們稱它為大爆炸理論,但它根本沒有解釋大爆炸是什麼,它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爆炸,什麼引起了爆炸,它也沒有描述那過程,讓我們沒法預測大爆炸後瞬間的情形。……大爆炸的起點,就是在整個宇宙哲學中獨特的一個最大的奧秘,它被稱為奇點(the very begining of the Big Bang,which the sigle biggest mystery in all of the cosmology,it was called the Singularity)。」 此處物理學家ALAN GUTH和加來道雄談到singularity所帶來的問題時,這樣說 ALAN GUTH:Inspect the fact that we call it the "Big Bang theory",uh,it really says absolutely nothing about the Big Bang,uh,it doesn't tell us what bang,why bang,what cause it to bang.uh,It doesn't even describe,it doesn't really allow us to predict what the condition are really after this bang. MICHIO KAKU: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cosmology is that the all these physics as we know them break down as the instant of the Big Bang.Well,some people say,what's wrong with that? ……and here,we have the center piece of the universe itself,a missing piece beyond physical all. 霍金提到過膨脹宇宙的奇點定理: 在宇宙的初創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奇點。黑洞的中心存在著奇點, 在旋轉黑洞的赤道上存在著環狀的奇點。 總的來說,奇點存在於黑洞中以及大爆炸的起始點、大塌縮的終結點
[編輯本段]氣象學里的Singularity
氣象學里,中文就翻譯成「特異性,特異點」。日本的一本事典點里有對這個詞的稍微具體點的解釋 稱之為特異日(とくいび)——依數據統計出來的,容易出現某種特定氣象狀態的某一天。對其氣象學成因尚不明確。特異日會隨時間變遷而發生變化,也會隨地域不同有所差異。
[編輯本段]數學上的Singularity
數學上當分數的分子為有限值, 而分母變成零時, 或者三角函數里的正切函數tanx 當x 成為90 度時的值都是無窮大.當x 從89度開始漸漸接近90 度時, tanx 的值就無限地接近正無窮大;反過來當x從91 度開始一點點地變小接近90 度時, 函數值將無限地接近負無窮大;當x 正好是90 度時, 函數值 (的絕對值) 為無限大, 無法判定其正負.數學上的奇點,應該說是某種不真實的數值。
關於操作系統上的Singularity
微軟於2008年3月推出了未來操作系統Singularity模型的開發包 Singularity Research Development Kit (RDK) 1.1。通過字典可以看到是「唯一、罕有、突出的意思」屬於概念型操作系統,目前還出於研究階段。通過發布的RDK可以下載到研究中的模型的實驗性代碼,該開發板同時以開源方式發布到CodePlex網站。 該系統主要由基於C#的擴展語言Sing#構建。包括軟體獨立進程(SIP)、基於契約(Contract)的信道、基於清單(Manifest)的應用程序。 有關更多singularity的消息可以在微軟MSDN Channel9上查到,同時可以在微軟官方介紹頁上了解更多消息 訪問介紹頁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os/singularity/ 有一篇關於這個系統的詳細介紹的論文:Singularity: Rethinking the Software Stack,在這里可以下載http://www.research.microsoft.com/os/singularity/publications/OSR2007_RethinkingSoftwareStack.pdf
[編輯本段]物理學上的Singularity
在宇宙起源研究中,最初的起源,大爆炸一瞬間前的那一點稱之為「SINGULARITY」,也就是「奇點」。 BBC的一部紀錄片里有提到大爆炸的部分研究歷程:「……第一個問題隨著「大爆炸」產生了:宇宙學家們曾經假設,隨著時間倒退,所有的都能最終回到大爆炸的開始時,應該不會有棘手的間隙的,然而經過幾年無止境的細化,還是有個間隙無法消除,最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我們稱它為大爆炸理論,但它根本沒有解釋大爆炸是什麼,它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爆炸,什麼引起了爆炸,它也沒有描述那過程,讓我們沒法預測大爆炸後瞬間的情形。……大爆炸的起點,就是在整個宇宙哲學中獨特的一個最大的奧秘,它被稱為奇點(the very begining of the Big Bang,which the sigle biggest mystery in all of the cosmology,it was called the Singularity)。」 此處物理學家ALAN GUTH和加來道雄談到singularity所帶來的問題時,這樣說 ALAN GUTH:Inspect the fact that we call it the "Big Bang theory",uh,it really says absolutely nothing about the Big Bang,uh,it doesn't tell us what bang,why bang,what cause it to bang.uh,It doesn't even describe,it doesn't really allow us to predict what the condition are really after this bang. MICHIO KAKU: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cosmology is that the all these physics as we know them break down as the instant of the Big Bang.Well,some people say,what's wrong with that? ……and here,we have the center piece of the universe itself,a missing piece beyond physical all. 霍金提到過膨脹宇宙的奇點定理: 在宇宙的初創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奇點。黑洞的中心存在著奇點, 在旋轉黑洞的赤道上存在著環狀的奇點。 總的來說,奇點存在於黑洞中以及大爆炸的起始點、大塌縮的終結點
[編輯本段]氣象學里的Singularity
氣象學里,中文就翻譯成「特異性,特異點」。日本的一本事典點里有對這個詞的稍微具體點的解釋 稱之為特異日(とくいび)——依數據統計出來的,容易出現某種特定氣象狀態的某一天。對其氣象學成因尚不明確。特異日會隨時間變遷而發生變化,也會隨地域不同有所差異。
[編輯本段]數學上的Singularity
數學上當分數的分子為有限值, 而分母變成零時, 或者三角函數里的正切函數tanx 當x 成為90 度時的值都是無窮大.當x 從89度開始漸漸接近90 度時, tanx 的值就無限地接近正無窮大;反過來當x從91 度開始一點點地變小接近90 度時, 函數值將無限地接近負無窮大;當x 正好是90 度時, 函數值 (的絕對值) 為無限大, 無法判定其正負.數學上的奇點,應該說是某種不真實的數值。
關於紀多滿:
有話卻不敢講的弱氣少女,常常被同學使喚。雖不近視,卻總是帶著眼鏡。如摘下眼鏡就能用她的「死神之眼」看到人頸上預示死亡的黑色圓環 因看到了父母頸上的黑環而沒有進行制止而內疚。又由於其遺產可觀而被自己的阿姨利用,寄住在他們家,直至遇見知佳、思徒兩人才從中搬出,從而住進黑羽宿舍(事實上只是一個廢棄的教堂而已,而且一開窗就能看見墓地)。 在一開始,小滿就被非法僵屍砍到,差點一命嗚呼。但由於知佳、思徒兩人為救她復下高額欠款(其實只是為了她的眼睛),才得以存活。(不是僵屍!) 漫畫中,薄荷曾稱其為"singularity「,估計其並非人類,而是被出於某種目的而創造出來的,她的能力更是愈來愈強,可以逆轉扭曲空間,(只在想保護同伴的特殊情況下,才被發掘)其實漫畫後期已經揭示她的真實身份,暴風眼,是世界的逆理存在。應該也算個隱藏boss吧、。現在可以十分純熟的運用死神之眼~ 現在對於她來說,知佳和司徒是想守護的重要的人。薄荷所說過「singularity,你小小的身體里蘊含著無限力量 到底是為什麼呢,沒錯,質量破壞,換而言之身為singularity的你膨脹,在你理解了現象的時間概念後補不久虛數時間也就隨之卡開始了,然後物質世界的地面將會變回平面,你不是人類也不是其他生物,你不過是我製造出來的一個程序而已」 「程序?」 「是的,現在的你最好忘記,但是必要的話我會按下按鍵。」 「什麼按鍵」「決定性的電源哦」 就是說假如按下電源 小滿就會消失(真假程度不知道).漫畫76話中,借芝憐一郎之口能看出小滿似乎與芝憐一郎一樣是伊莉莎白事件的倖存者。【ps:貌似那雙眼睛不是死神之眼(小黎進入小滿身體之後跟死神的對話),詳情見漫畫十卷】
⑶ 有沒有數學故事,我急用啊啊啊啊...................
相傳有一天,諸葛亮把將士們召集在一起,說:「你們中間不論誰,從1~1024中任意選出一個整數,記在心裡,我提十個問題,只要求回答『是』或『不是』。十個問題全答完以後,我就會『算』出你心裡記的那個數。」諸葛亮剛說完,一個謀士站起來說,他已經選好了一個數。諸葛亮問道:「你選的數大於512?」謀士答:「不是。」諸葛亮又接連向這謀士提了九個問題,謀士都一一作了回答。諸葛亮最後說:「你記的那個數是1。」謀士聽了極為驚奇,因為這個數果真是他選的數。你知道諸葛亮是怎樣妙算的嗎?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把1024一半一半的取,取到第十次時,就是「1」。根據這個道理,連續提十個問題,就能找到所需的數。
⑷ 海平面上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下多少度
解析式:t=(-3/500)x+25
定義域x:[0,7500]
表示這座山的海拔可測量高度是從海平面零到海報7500米
(中括弧表示包含這個數字,即0≤x≤7500)
值域是根據定義域求得的。當x=0時,t=25,;當x=7500時,t=-20.
⑸ 有關蝴蝶效應的地理現象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句話的來源,是由於這位氣象學家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序,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圖像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蝴蝶張開的雙翅,因而他形象的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於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又被稱作非線性。
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羅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是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Lorenz)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
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
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
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一、蝴蝶效應的由來
蝴蝶效應來源於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20世紀60年代初的發現。在《混沌學傳奇》與《分形論——奇異性探索》等書中皆有這樣的描述:「1961年冬季的一天,洛侖茲(E·Lorenz)在皇家麥克比型計算機上進行關於天氣預報的計算。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為了考察一個很長的序列,他走了一條捷徑,沒有令計算機從頭運行,而是從中途開始。他把上次的輸出直接打入作為計算的初值,然後他穿過大廳下樓,去喝咖啡。一小時後,他回來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發現天氣變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離,在短時間內,相似性完全消失了。進一步的計算表明,輸入的細微差異可能很快成為輸出的巨大差別。計算機沒有毛病,於是,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又稱「蝴蝶效應」,一隻巴西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像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洛侖茲1979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可預言性: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得克薩斯引起龍卷風嗎?』(此外有出入因為據後文所言,1963年12月,洛倫茲(Lorenz)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二、蝴蝶效應的含義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比喻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往往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微小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從而使長期天氣預報具有不可預測性或不準確性。這如同打檯球、下棋及其他人類活動,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是對於地球大氣這個復雜系統進行觀測計算與分析判斷,它受到地球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想其綜合效果的預測是難以精確無誤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我們人類研究的對象還涉及到其他復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復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侖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而是一切復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復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范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
三、產生蝴蝶效應的內在機制
所謂復雜系統,是指非線性系統且在臨界性條件下呈現混沌現象或混沌性行為的系統。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方程中含有非線性項,它是非線性系統內部多因素交叉耦合作用機制的數學描述。正是由於這種「諸多因素的交叉耦合作用機制」,才導致復雜系統的初值敏感性即蝴蝶效應,才導致復雜系統呈現混沌性行為。目前,非線性學及混沌學的研究方興未艾,這標志人類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認識正在向更為深入復雜的階段過渡與進化。從貶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往往給人一種對未來行為不可預測的危機感,但從褒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使我們有可能「慎之毫釐,得之千里」,從而可能「駕馭混沌」並能以小的代價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蝶效應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並不是說蝴蝶引起的颶風。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
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蝴蝶效應」的理論以實證手段證明了中國1300多年前《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哲學思想,從這點說明感知比認知來得直接,其所謂的吸引子就是《混元場論》中元外場作用,其《混沌學》的非線性理論就是《混元場論》場中對象元獨立的絕對計數時間體系。
蝴蝶效應的研討意義:混沌和非混沌,邏輯演繹系統和斷層之間的選擇問題,就是我們關注蝴蝶效應的意義所在,中國古代也有學派注重善始善終的問題,是說善於展開一個系統,也善於結束這個系統,以這個為目的而研究的方法論。進而,可以說,蝴蝶效應實質是一種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承認系統的邊界,是建立在宇宙無限論之上的探討宇宙的有限性的方法。
中國《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紂遂以亡。故箕子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故曰:『見小曰明。』
商紂的王叔箕子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就很害怕,因為有了象牙筷子,杯子也換成發犀玉杯,有了象牙筷子犀玉杯就不吃粗食豆湯,要吃牛肉,象肉,豹肉,未出世的胎肉等精美的食物。吃牛肉象肉豹肉胎肉,就不會穿著短的粗布衣在茅屋中食飯,就穿著很多華衣美服,在華麗的宮殿進食。箕子怕他亡國。
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科學家給混沌下的定義是:混沌是指發生在確定性系統中的貌似隨機的不規則運動,一個確定性理論描述的系統,其行為卻表現為不確定性一不可重復、不可預測,這就是混沌現象。進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線性動力系統的固有特性,是非線性系統普遍存在的現象。牛頓確定性理論能夠完美處理的多為線性系統,而線性系統大多是由非線性系統簡化來的。因此,在現實生活和實際工程技術問題中,混沌是無處不在的。洛倫茨第一次發現混沌現象,至今,關於混沌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社會學家、人文學家所關注的。研究混沌,其實就是發現無序中的有序,但今天的世界仍存在著太多的無法預測,混沌,這個話題也必將成為全人類性的問題。在此,由於知識有限,我們只是做了極其膚淺的介紹和引入,希望有更多人能走進混沌之門,以更深邃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今後或許能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
「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蝴蝶效應是基因學理論中的一個現像,現代醫學證明,一切疾病均與基因有關。疾病易感基因是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的一類基因。攜帶疾病易感基因的人在沒有採取針對性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患病的風險性比正常人明顯增加。因此,採用分子技術檢測人體細胞中是否含有某類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以評估個體患病的風險度,從而為疾病的預防提供早期干預的機會。基因檢測是檢測人體細胞中疾病相關(易感)基因的分子檢測技術。
先進發達的現代醫學科技,可以讓我們的壽命延長5年。
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讓我們的壽命延長25年。
⑹ 太陽黑子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很明顯,太陽是地球上光、熱和生命本身的源泉。甚至在史
前時代,人類就必定會把太陽當做神來崇拜,我們所知道的第一
個一神論者,是公元前1379年取得埃及王位的法老埃赫那頓,他
就把太陽當做惟一的神。在中世紀時代,太陽是完美的象徵,雖
然它本身沒有被認為是神,但無疑地認為它代表著上帝的完美。
最早對太陽的實際距離有概念的是古希臘人。阿利斯塔克的
觀測指出,太陽離我們至少有數百萬公里遠,因此根據肉眼所見
的大小來判斷,它必然比地球大。然而只是大小尚不能給人以深
刻的印象,因為很容易把太陽設想成是一個僅由非實體的光所構
成的大球。
直到牛頓時代才知道,太陽不僅比地球大,它的質量也遠超
過地球。同時還知道,地球精確地沿一定的軌道繞太陽運行,是
因為地球受到太陽的強大的引力場的影響。我們現在知道,太陽
距離地球1.5×108公里;直徑1,392,000公里,是地球直徑的 110 倍。
它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也是太陽系所有行星物質總和的745倍。
換句話說,太陽佔有太陽系中99.86%的物質,是這個系統中壓倒
一切的首領。
然而我們不應當過分注重它的大小;其實它並不是一個完美
的天體——如果我們像中世紀的學者們那樣,把完美定義為亮度
均勻和毫無斑點的話。
在1610年將近年底的時候,伽利略用他的望遠鏡在黃昏的霧
靄中觀察太陽,結果每天都在日輪上看到深色的黑子。根據這些
黑子橫過太陽表面穩定前進,以及它們在接近太陽邊緣的過程中
縮短的情形,伽利略斷定,這些黑子是太陽表面的一部分,同時
推斷,太陽在略多於25個地球日的時間內繞自己的軸自轉一周。
當然,伽利略的發現遭到強烈的反對;因為根據古老的觀念,
這簡直就是對神明的褻讀。德國天文學家席納爾也觀察到了這些
黑子,不過他認為,這些黑子並不是太陽的一部分,而是一些繞
太陽旋轉的小天體,只不過在明亮的日輪的襯托下顯得較為黑暗
而已,但是伽利略獲得了這場爭辯的勝利。
1747年,蘇格蘭天文學家威爾遜在靠近太陽邊緣的地方看到
了一個太陽黑子,當從側面看的時候,有些內凹,彷彿是太陽上
的一個火山口。這一點在1795年被W·赫歇耳所採納。W·赫歇
耳認為,太陽是一個既黑暗又寒冷的天體,被一層燃燒著的氣體
包圍著。按照這一觀點,太陽黑子則是一些洞,透過這些洞可以
看到裡面那個寒冷的天體。W·赫歇爾猜測,那個寒冷的天體上
可能有一些有生命的東西居住著。(請注意,優秀的科學家也會
提出一些魯莽的理論,這些理論在當時的知識背景之下,似乎是
合理的,但是隨著日後更多證據的累積,終於被證明原來是非常
荒唐的錯誤。)
實際上,太陽黑子並不真正是黑色的。它們是太陽表面上一
些比較冷的區域,所以看上去顯得比較暗。然而,如果水星或金
星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話,都會在日輪上顯出一個真正的小
黑圓圈。如果這個圓圈移動到一個太陽黑子附近,人們就會發現
太陽黑子其實並不真正是黑色的。
然而即使是完全錯誤的觀點也會有用,因為W·赫歇耳的看
法使人們增加了對太陽黑子的興趣。
癖好天文學的德國葯劑師施瓦貝在這個問題上卻有了真正的
突破。由於他白天整天工作,無法晚上熬夜來看星星,便設法給
自己找一件白天能做的事,最後決定觀察日輪,尋找接近太陽的
行星,行星從太陽前面經過,可以證實這些行星的存在。
1825年,他開始觀察太陽,因而經常看到太陽黑子。過了一
段時間以後,他把行星的事丟到了腦後而開始描繪這些每天都改
變位置和形狀的太陽黑子。只要不是全陰天,他就天天觀察太陽,
一直堅持了17年之久。
到了1843年,他非常有把握地宣稱,這些太陽黑子並不是隨
意出現的,而是有一個周期,年復一年,太陽黑子愈來愈多;一
直達到一個頂峰;然後數量逐漸減少,直到幾乎沒有;於是一個
新的周期再度開始。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周期有點不規則,但平
均起來大約是11年。施瓦貝的發現並沒有受到重視(畢竟,他
只是個葯劑師);直到著名的科學家洪堡1851年在他的一部科學
著作《宇宙》中提到這個周期之後;才為人們所接受。
此時,蘇格蘭血統的德國天文學家拉蒙特在測量地球的磁場
強度。他發現地球磁場的強度有規律地上升和下降。1852年,美
國物理學家賽賓指出,這個周期與太陽黑子的周期時間相合。
這樣看來,太陽黑子對地球有影響,因而人們開始懷著濃厚
的興趣研究太陽黑子。每年都根據一個公式給出一個蘇黎世太陽
黑子數,這個公式是在蘇黎世工作的瑞士天文學家沃爾夫1849年
首先提出的。(他還率先指出,極光發生率的升降也與太陽黑子
的周期合拍。)
太陽黑子似乎與太陽的磁場有關,並且似乎出現在磁力線的
出射點上。1908年,在發現太陽黑子3個世紀之後,海耳探測到
一個與太陽黑子相聯系的強力磁場。太陽的磁場為什麼會有那些
表現,為什麼會在不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出現在太陽表面上,為什
么其強度會隨著某些不規則的周期而增減?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
仍屬於未能解決的太陽之謎。
1893年,美國天文學家蒙德為了建立伽利略發現太陽黑子後
的第一個世紀中太陽黑子周期的資料,檢查了所有早期的報告。
他驚訝地發現,在1645年——1715年竟然沒有有關太陽黑子的報
告。諸如J·D·卡西尼等重要天文學家都尋找過太陽黑子,並
對他們一個黑子也沒有找到的事發表過評論。蒙德1894年將此發
現予以公布,1922年再次公布,但是,他的工作沒有受到重視。
太陽黑子的周期已經被證實得如此充分,以致要說有一段70年的
時間幾乎沒有太陽黑子出現,這似乎是難以令人相信的。
20世紀7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迪無意中發現了這份報告,
經仔細檢查,發現的確有所謂的蒙德極小期。他不僅重復了蒙德
的研究,而且調查了從包括遠東在內的許多地區收集來的用肉眼
觀測到的特大太陽黑子的報告——這些都是蒙德未得到的資料。
這些紀錄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通常每個世紀有5~10次的觀測記
錄。在這中間也有間斷,其中一次間斷跨越了蒙德極小期。
埃迪還檢查了關於極光的報告。極光的頻率和強度以太陽黑
子的周期升降。結果表明,1715年以後這種報告很多,1645年以
前也不少,但是在1645年——1715年卻一份也沒有。
再者,當太陽磁場活躍並有許多太陽黑子時,日冕會充滿日
冕射線而顯得非常美麗。當缺乏太陽黑子時,日冕看起來像是毫
無特色的煙霧。日冕在日食時可以看到;盡管在17世紀天文學家
很少旅行去觀察日食,但是,在蒙德極小期期間同樣存在著日食
報告,這樣的報告講的一律都是沒有或很少有太陽黑子時的那一
類日冕。
最後,在黑子極大期之時,會發生一連串的事件,使碳-14
的產量比平常低。因此,可以分析樹木年輪中碳14的含量,以碳
14含量的升降來判斷太陽黑子的極大期或極小期。這種分析也證
明了蒙德極小期的存在,實際上,在更早的一些世紀中已有許多
個蒙德極小期。
埃迪的報告指出,在最近的5000年內大約有12個周期,而每
次蒙德極小期持續的時間從50年—200年不等。 例如,在1400年
—1510年就有一個蒙德極小期。
既然太陽黑子的周期對地球有影響,我們或許會問,蒙德極
小期對地球有什麼影響?這個影響可以說與冷期有關。在17世紀
的第一個10年當中,歐洲的冬天非常寒冷,以致被稱為小冰河時
期。在1400—l510年的蒙德極小期期間也很寒冷,當時格陵蘭島
上的挪威移民都消失了,因為天氣冷得簡直無法生存。
⑺ 求《亞里士多德全集》中文版下載地址
《亞里士多德全集》【電子書合集第一七期】 (2008-11-01 12:05:33)
標簽:亞里士多德全集 電子書下載 動物學 形而上學 文化 分類:讀家薦書
《亞里士多德全集》
作者: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著 苗力田主編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9-1997.1)
卷數:(10)
格式: (pdf)
頁數: (626+636+252+397+401+580+342+468+695+334)
漢譯本《亞里士多德全集》按學科門類依次分為10卷:
第一卷:邏輯學,包括《范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和《辯謬篇》;
第二卷:物理學,包括《物理學》、《論天》、《論生成和消滅》、《天象學》和《論宇宙》;
第三卷:心理學和生理學,包括《論靈魂》、《論感覺及其對象》、《論記憶》、《論睡眠》、《論夢》、《論睡眠中的徵兆》、《論青年和老年》、《論生與死》、《論呼吸》和《論氣息》;
第四卷:動物學,《動物志》;
第五卷:動物學,包括《論動物部分》、《論動物行進》、《論動物運動》和《論動物生成》;
第六卷:物理學短篇著作,包括《問題集》等9種;
第七卷:形而上學,包括《克塞諾芬和高爾吉亞》和《形而上學》;
第八卷:倫理學,包括《尼各馬科倫理學》、《大倫理學》、《優苔謨倫理學》和《論善與惡》;
第九卷:政治學和文藝學,包括《政治學》、《家政學》、《修辭學》、《亞歷山大修辭學》和《論詩》;
第十卷:增補,包括《雅典政制》和《殘篇》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11e40100c4gq.html
這個是全的
軟體名稱: 亞里士多德全集PDF版
文件類型: .pdf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軟體類型: 國產軟體
運行環境: All
授權方式: 共享軟體
軟體大小:
軟體等級:
軟體登陸: ccccn
作 者 :
官方網址: 官方站
程序演示: 演示
整理時間: 2008-11-17
軟體簡介: 亞里士多德全集的PDF版,均為正版書籍的掃描版。
下載地址: [ 第一卷 ]
[ 第二卷 ]
[ 第三卷 ]
[ 第四卷 ]
[ 第五卷 ]
[ 第六卷 ]
[ 第七卷 ]
[ 第八卷 ]
⑻ db小波的傅里葉變換理論值怎麼求或者說,給定h與g後,該小波的理論時域和頻域在某點處的值怎麼求
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 或小波轉換(wavelet transform)是指用有限長或快速衰減的、
稱為母小波(mother wavelet)的振盪波形來表示信號。該波形被縮放和平移以匹配輸入的信號。
小波一詞由Morlet和Grossman在1980年代早期提出。他們用的是法語詞ondelette- 意思就是
"小波"。後來在英語里,"onde"被改為"wave"而成了wavelet。
小波變換分成兩個大類:離散小波變換(DWT) 和連續小波轉換(CWT)。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連續變換在所有可能的縮放和平移上操作,而離散變換採用所有縮放和平移值的特定子集。
小波理論和幾個其他課題相關。所有小波變換可以視為時域頻域表示的形式,所以和調和分析相關。
所有實際有用的離散小波變換使用包含有限脈沖響應濾波器的濾波器段(filterbank)。構成CWT的
小波受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制約,或者說,離散小波基可以在測不準原理的其他形式的上下文中考慮。
[編輯]母小波
簡單來說(技術上並非如此),母小波函數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 也即並單位化
, 也即
多數情況下,需要要求連續且有一個矩為0的大整數M,也即對所有整數m<M
這表示母小波必須非0且均值為0。技術上來講,母小波必須滿足可採納性條件以使某個解析度的恆等成立。
母小波的一些例子:
Meyer
Morlet
墨西哥帽
母小波縮放(或稱膨脹)倍並平移得到(根據Morlet的原始形式):
這些函數常常被錯誤的稱為變換的基函數。實際上,沒有基函數存在。時域頻域解釋要用一個稍有區別的
表述(由Delprat給出)。
[編輯]和傅里葉變換比較
小波變換經常和傅里葉變換做比較,在那裡信號用正弦函數的和來表示。主要的區別是小波在時域和頻域
都是局部的,而標準的傅里葉變換只在頻域上是局部的。短時距傅里葉變換(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也是時域和頻域都局部化的.但有些頻率和時間的解析度問題,而小波通常通過
多解析度分析給出信號更好的表示。
小波變換計算復雜度上也更小,只需要O(N)時間,而不是快速傅里葉變換的 O(NlogN),N代表數據大小。
[編輯]小波的定義
有幾種定義小波(或者小波族)的方法.
[編輯]縮放濾波器
小波完全通過縮放濾波器g——一個低通有限脈沖響應(FIR)長度為2N和為1的濾波器——來定義。在雙正
交小波的情況,分解和重建的濾波器分別定義。
高通濾波器的分析作為低通的QMF來計算,而重建濾波器為分解的時間反轉。例如Daubechies和Symlet小
波。
[編輯]縮放函數
小波由時域中的小波函數(即母小波)和縮放函數(也稱為父小波)來定義。
小波函數實際上是帶通濾波器,每一級縮放將帶寬減半。這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要覆蓋整個譜需要無窮
多的級。縮放函數濾掉變換的最低級並保證整個譜被覆蓋到。詳細解釋請參看[1]。
對於有緊支撐的小波,可以視為有限長,並等價於縮放濾波器g。例如Meyer小波。
[編輯]小波函數
小波只有時域表示,作為小波函數。例如墨西哥帽小波。
[編輯]應用
通常來講,DWT用於信號編碼而CWT用於信號分析。所以,DWT通常用於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而CWT經常用於科
學研究。小波變換現在被大量不同的應用領域採納,經常取代了傅里葉變換的位置。很多物理學的領域經
歷了這個範式的轉變,包括分子動力學,從頭計算(ab initio calculations),天文物理學,密度矩陣局
部化,地震地質物理學,光學,湍流,和量子力學。其他經歷了這種變化的學科有圖像處理,血壓,心率
和心電圖分析,DNA分析,蛋白質分析,氣象學,通用信號處理,語言識別,計算機圖形學,和多分形分析。
小波的一個用途是數據壓縮。和其他變換一樣,小波變換可以用於原始數據(例如圖像),然後將變換後的
數據編碼,得到有效的壓縮。JPEG 2000是採用小波的圖像標准。細節請參看小波壓縮。
[編輯]歷史
小波的發展和幾條不同的思路相關,最早的是Haar在20世紀早期的工作。對小波理論有突出貢獻的有
Goupillaud,Grossman和Morlet的表述,現在稱為CWT (1982),Strömberg在離散小波上的早期工作
(1983),多貝西(Daubechies)的緊支撐正交小波(1988),Mallat的多解析度框架(1989),Delprat
CWT的時域頻域解釋 (1991),Newland的調和小波變換和之後的很多其他人。
[編輯]時間線
第一個小波(Haar小波)由Alfred Haar給出 (1909年)
1950年代以來:Jean Morlet和Alex Grossman
1980年代以來:Yves Meyer,Stéphane Mallat,英格麗·多貝西(Ingrid Daubechies),
Ronald Coifman,Victor Wickerhauser
[編輯]小波變換
存在著大量的小波變換,每個適合不同的應用。完整的列表參看小波相關的變換列表,常見的如下:
連續小波變換(CWT)
離散小波變換(DWT)
快速小波轉換(FWT)
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WPD)
[編輯]小波列表
[編輯]離散小波
Beylkin(18)
Coiflet(6, 12, 18, 24, 30)
多貝西小波(Daubechies小波)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Cohen-Daubechies-Feauveau小波,有時稱為「多貝西」9/7 (Daubechies 9/7) 或 CDF9/7
哈爾小波轉換
Vaidyanathan濾波器(24)
Symmlet
復小波變換
[編輯]連續小波
墨西哥帽小波
厄爾米特小波
厄爾米特帽小波
復墨西哥帽小波
Morlet小波
修正Morlet小波
Addison小波
希爾伯特-厄爾米特小波
[編輯]相關條目
濾波器段
超寬頻無線傳輸小波。
短時距傅里葉變換
chirplet變換
分數傅里葉變換
[編輯]
[編輯]外部鏈接
Wavelet Digest
Amaras Wavelet Page
Wavelet Posting Board
The Wavelet Tutorial by Polikar
OpenSource Wavelet C Code
An Introction to Wavelets
Filter Coefficients of Popular Wavelets
Wavelets for Kids (PDF file)(introctory)
Link collection about wavelets
List of Wavelet resources, libraries and source codes
A really friendly guide to wavelets
Wavelet forums (French)Wavelet forum (English)
⑼ 誰有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書(94)氣象科學》電子版書籍百度網盤下載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書(94)氣象科學.pdf
鏈接:https://pan..com/s/1O8ZvGmv6KMBLLntHB0A4KQ
⑽ 求動力氣象學pdf和天氣學原理
附件已上傳,電腦上可看,另外一本追問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