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洲聯邦銀行轉賬問題
澳洲聯邦銀行(CBA)對CBA網上轉賬不需手續費,過個幾分鍾就能看到。
別的銀行網上轉賬到CBA也無需手續費,第二或第三個工作日早上9點後應該就能看到。
2. Hyperledger與Ripple在支付系統上有何不同
支付系統應該是高度集權的,還是完全地分布式、去中心化呢?Hyperledger團隊認為,兩者中間應該有個平衡——權力既不是集中在某一個機構,也不是完全地分布式,而是進行合理適當地分割成若幹部分。
分權這個最早由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的政治概念,被Hyperledger用在支付系統的權力分布上。就如下圖所示,第一種是一般國家和第三方支付系統的「中心化」網路,第三種是比特幣式的點對點「去中心化」網路,而第二種,就是Hyperledger所建立的支付協議體系。
Hyperledger是一個開源平台,允許任何人發行個人貨幣。Hyperledger開源支付協議由來自香港的Daniel Feichtinger首先創立,他是Hyperledger的核心開發者以及分布式共識機制的發明者。Hyperledger的另一成員Dan O』Prey作為聯合創始人,在今年4月加入。在此之前,O』Prey創立了一家可視化雲計算工具麥德雲,公司Base在北京,幫助開發者更方便地使用Amazon AWS,早期獲得紅杉資本150萬美元融資,O』Prey三個月前從CEO位置離職。O』Prey加入Hyperledger,則是負責市場和商業拓展相關工作。目前,Hyperledger的伺服器和客戶端代碼已經上傳到GitHub上。
Hyperledger支付協議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受到Ripple的影響。在Hyperledger網站問答頁面末端,團隊表示,可以把Hyperledger看做Ripple的替代方案或者補充體系。
Ripple是繼Bitcoin之後,另外一個被看好的數字貨幣。而Ripple與Bitcoin最大的不同在於,兩者的邏輯正好相反。Bitcoin首先是個數字貨幣,其次才是再其基礎上的支付手段;而Ripple的理念是讓支付變得更容易,首先是支付,為了讓支付更方便和貨幣流通才創造了自己的虛擬貨幣XRP。
在Ripple支付網路中,可以轉賬任意一種貨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或者Bitcoin,簡便易行快捷,交易確認在幾秒以內完成,交易費用幾乎是零,沒有所謂的跨行異地以及跨國支付費用。
相比BitCoin賬本需要六次確認,每次10分鍾,確認時間總計需要將近1個小時。Ripple則是引入了一個「共識(Consensus)」機制,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對交易進行驗證和確認。Ripple的交易確認過程可在幾秒鍾之內完成。Hyperledger則是採用類似Ripple「共識」機制,達成共識則是通過拜占庭容錯演算法機制。
另外,Ripple客戶端不需要下載區塊鏈(記錄歷史交易數據),它在普通節點上舍棄掉已經驗證過的總帳本鏈,只保留最近的已驗證總帳本和一個指向歷史總帳本的鏈接,因而同步和下載總帳本的工作量很小。
區塊鏈體積的不斷增大,成為了BitCoin的另一大問題。每次比特幣錢包安裝,需要消耗大量時間下載數據塊。在過去一年中,隨著交易數量的增加,特別是博彩網站上出現大量的小額交易,塊環鏈體積擴大兩倍變成15Gb。
同時,在總賬和共識機制下應運生的Ripple還具有絕對准確的網路欠條標記功能,這其中隱藏著一個顛覆性思想——用戶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幣。用戶可以自行設定欠條的名稱、與美元或者比特幣兌換的比例,這事實上就是 「個人貨幣」,其核心是在顛覆以政府信用為核心的貨幣,而將每一次信任的選擇權交給用戶。
驗證時間長、不斷增長的塊環鏈(記錄歷史交易數據)以及不可靠交易的增加,是BitCoin現在所面臨的問題。這些也是Hyperledger試圖解決的問題,Hyperledger繼承了Ripple的優點,通過引入類似Ripple的共識機制,縮短驗證時間,去除塊環鏈、使用投票機制(三分之二同意)通過交易要求,能夠自動偵測並清除損壞的節點。
Ripple的理念早在2004年就已經出現,Ryan Fugger推出了Ripple的第一個實現版本。它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准許任何人創建自家貨幣的虛擬貨幣系統。Ripple網路中的金錢都用「債務」表示,所有交易均表現為帳務余額的變化。
Ripple項目的初衷就是要建立一個分布式的P2P清算網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銀行,可以簽發、接受借貸,同時又作為借貸通道(例如A想向B借錢,他們互不認識,卻正好都認識C,那麼C就可以作為A、B的通道,C先向B借錢,然後再把錢借給A,間接實現A向B借錢)。
Ripple的設計思路基於熟人關系和信任鏈,一個人要使用Ripple網路進行匯款或借貸,前提是在網路中已經存在他的朋友,否則無法在該用戶與其它用戶之間建立信任鏈,所以導致Ripple用戶一直不多。
用戶局限在小圈子的問題,在新公司OpenCoin成立之後得到了解決。OpenCoin推出了新版Ripple,引入兩個措施解決孤立小圈子的問題:其一是推出Ripple幣——XRP,它作為Ripple網路的基礎貨幣,就像比特幣一樣可以整個網路中流通,而不必局限於熟人圈子;其二是引入網關(Gateway)系統,它類似於貨幣兌換機構,允許人們把法定貨幣注入、抽離Ripple網路,並可充當借、貸雙方的橋梁。
那麼,Hyperledger與Ripple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根據Hyperledger團隊給出的說法:
? 在理念上,Ripple是集中在根據實體的信譽,形成信任鏈,找到最簡潔的途徑實現交易,這種交易可以是跨幣種的。而Hyperledger的目的是,讓私人實體能夠便捷地發行貨幣,並且對於發行量有著精確的控制;
? Ripple和Hyperledger有著同樣地「共識」機制,附著相同的協議,但會員和隱私的規則不太一樣;
? Hyperledger並沒有在系統中自己發行一種貨幣;
目前,Ripple的商業化業務分為兩種:
一種是Ripple直接提供給銀行類金融機構匯款技術和底層協議,這相當於替換原來成本高昂的SWIFT技術,Ripple只在其中擔任技術提供者,用戶可以打開招商銀行的客戶端,在匯款一欄選擇用SWIFT匯款,或者用Ripple匯款,Ripple存在的意義是利用技術革新去改變幫助銀行縮減成本;
另一種則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業務。用戶可以登錄Ripple的網頁或者下載一個Ripple錢包的App,可以自由在其中進行跨境匯款、記賬或者在真實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兌換。這其中的網管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第三方支付企業,甚至可以是個人。
如何參與到Hyperledger?它的共識池總共分為四部分:testpool、mainpool、custompool以及premiumpool。
? testpool對所有人都免費開放,在裡面可以發布你個人的分類賬(貨幣)或者測試第三方應用程序,甚至可以嘗試攻擊支付系統,做你想做的;
? mainpool是基礎池,池中的每個節點要求一個獨特的域名和SSL證明,現在加入郵件列表,將在Hyperledger發布後第一時間通知;
? custompool則是允許用戶自定義池子,可以把池子限定在一個國家、一所大學等;
? premiumpool是一個商業化的池子,運營一個「共識」節點有著更嚴格的限制和要求,每次分類賬的請求都要被審計,並且加入需要繳納會員訂閱費,具體的規則需要和Hyperledger團隊溝通聯系。
3. xrp是什麼
瑞波幣(XRP)是瑞波系統內的流動性工具,是一個橋梁貨幣,是各類貨幣之間兌換的中間品。在瑞波(RiPple)系統內,不兌換成瑞波幣(XRP)的話,就很難跨網關轉賬或提現;而瑞波幣則可以在任意網關之間自由流通。瑞波幣(XRP)的另外一個功能是阻止垃圾請求攻擊,保障系統安全運行。
瑞波幣是ripple系統中唯一的通用貨幣,其不同於ripple系統中的其他貨幣,其他貨幣比如CNY、USD不能跨網關提現的,換句話說,A網關發行的CNY只能在A網關提現,若想在B網關提現,必須通過ripple系統的掛單功能轉化為B網關的CNY才可以到B網關提現。而瑞波幣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它在ripple系統內是通用的。
(3)加密銀行ripple擴展閱讀
瑞波(Ripple)協議維護著一個全網路公共的分布式總賬本。該協議有「共識機制」與。驗證機制」,通過這兩個機制將交易記錄及時添加進入總賬本中。瑞波系統每幾秒鍾會生成一個新的分賬實例,在這幾秒鍾的時間內產生的新交易記錄,根據共識和驗證機制迅速被驗證。
這樣的一個個分賬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鏈接起來就構成了瑞波系統的總賬本。瑞波的「共識機制」讓系統中所有節點在幾秒鍾內,自動接收對總賬本交易記錄的更新,這個過程不需要經過中央數據處理中心。這個極速的處理方式是瑞波系統的重大突破。
與比特幣的數據記錄打包方式和交易確認方式相比,瑞波系統有兩個不同:
一是交易記錄(區塊)的打包速度更快。
二是交易記錄(區塊)的確認方式更快。
4. 為什麼Ripple的XRP無法作為橋梁資產
CBDC的發展趨勢正在加速。
各國開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勢頭持續增強。目前,包括中國、瑞典、印度、俄羅斯、日本、新加坡、泰國、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均已宣布試驗計劃,甚至啟動概念的驗證。近日,美國財政部允許了穩定幣和區塊鏈用於銀行支付,這一利好消息,也極大的降低了監管問題的不確定性。
CBDC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國內貨幣管理,加強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減少對現金的依賴,同時加快境內各方的結算速度,增加自動化流程,減少物理流程等。
互操性是重要的需求
最近,Cointelegraph發布了《互操作性將決定CBDC的贏家和輸家》一文。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許多大型企業正在關注該領域的動向。Coindesk最近報道稱,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宣布,正在參與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區域支付的項目,這表明CBDC已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基礎上。
瑞波(Ripple)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描述了使用「橋梁貨幣」的解決方案,其宣稱,中性橋梁貨幣通過有效支持一個替代流動性市場,成為了解決互操作性難題的最後一塊拼圖,它將推動CBDC作為全球價值交換工具的成功。
在全球經濟中,跨境支付仍然是一個棘手的挑戰。任何CBDC如果忽視全球互操作性作為核心架構的考慮,都是短視的。我們需要一種簡單、無摩擦的方式來進行跨境支付,而CBDC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將跨境支付耗時從幾天縮短到幾分鍾。
什麼是橋梁資產?
橋梁資產是指用於交換其他資產的一種資產。例如,將墨西哥比索兌換成韓元時,美元通常是「橋梁貨幣」,即首先要將墨西哥比索兌換成美元,然後再將美元兌換成韓元。
在Ripple的例子中,終端用戶會將本地匯款人的法幣換成XRP,然後再將XRP換成收款人所需的法幣(如MXN和KRW)。
合適橋梁資產的要求
Roxe在設計的時候,考慮了互操作性以及「橋梁貨幣」的不同機制。在與央行和銀行的溝通中,Roxe發現在設計CBDC的過程中,除了考量CBDC在境內的核心能力外,還需要考慮一些其他重要的需求。
這些CBDC解決方案的其他需求包括:
1.不新增監管要求 ——CBDC應該減少而不是增加銀行監管要求。
2.無加密風險敞口 ——CBDC生態系統應避免接觸波動的加密資產。
3.不增加外匯風險 ——解決方案應通過即時結算降低外匯風險。
4.經驗證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透明度 ——解決方案應該是去中心化的,沒有單點故障。
5.高互操作性和網路效應 ——理想的CBDC網路為實現跨境、跨幣種、跨鏈的互操作性提供了一種便捷的途徑。
XRP如何滿足要求?
XRP需要新的合規性和報告
Ripple要求銀行採用XRP作為中間貨幣。這就要求銀行持有、存儲,並遵循嚴格的報告和記賬規定。
XRP使銀行面臨加密貨幣波動的問題
XRP的波動性很大,通常每日價格波動超過10%。XRP作為橋梁資產,銀行直接接觸XRP進行交易,需要持有和存儲該資產。難道銀行或央行想存儲一種波動性大的資產嗎?
XRP存在潛在外匯損失風險
隨著橋梁資產的波動,外匯損失的可能性更高。匯率波動大,匯款成本不確定,匯款銀行和用戶面臨匯率損失的高風險。銀行不是做投機生意的,在利潤微薄的世界裡,這些價格波動會影響交易的盈利能力。
Ripple的中心化方案降低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雖然XRP可以在Ripple的基礎設施內即時轉移,但它是中心化的,關鍵交易發生在鏈外,用戶交易至少需要通過兩個中心化的交易所或銀行發送。
這意味著什麼?XRP方案就像是用兩架獨立的單引擎飛機進行多航段的飛行。如果任何一架飛機的發動機發生故障,旅程就會結束。同理,如果該流程內的任何一家銀行發生故障,交易就會失敗。在低冗餘度和鏈外交易的情況下,XRP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透明度都不符合企業的要求。
低互操作性和網路效應
Ripple的中心化模式就像集線器和輻條,並非真正的互聯互通的網路。以XRP和Ripple為核心實現互操作性,而不是採用更去中心化的方式,直接提供點對點的交易。
因此,XRP方案很難實現網路效應。新成員加入後無法直接接觸到其他成員。例如,當一個新的中央銀行加入時,互操作性依賴於XRP,這就產生了上述問題。
XRP同時還面臨無法滿足高效運營的關鍵需求的挑戰:更多的監管要求;資產負債表上的加密資產風險;XRP波動帶來的外匯風險;中心化交易與單點故障,Ripple不是一個網路,並沒有真正的網路效應,只是銀行的一個關鍵解決方案。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目前對Ripple提起訴訟,聲稱該公司在正在進行的、未注冊的數字資產證券發行中籌集了13億美元,這讓人對其作為一種真正貨幣的合法性產生了重大懷疑。
Roxe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案。一種將互操作性和網路效應建立在網路架構中的方案,而且不需要直接與任何加密貨幣進行交易,便可享受區塊鏈技術的優勢。
· 沒有其他與加密有關的財務報告。成員無需與加密貨幣進行交互。
· 無需承受加密貨幣價格風險。
· 因橋梁貨幣價格變化而導致外匯匯率損失的風險極低。
· 點對點交易,以最低的費用提供最快的支付。
· 高互操性。隨著每個新成員的加入,其他所有成員都可以直接向新成員的客戶發送和接收資產。這適用於CBDC、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
CBDC的創新和活動已達到臨界點,互操性的重要性將繼續提升。一種既能提供網路效應,又能提高安全性、降低風險,提供更快、更可靠、更便宜的解決方案將會在這場角逐中勝出。
如果不是XRP,會是誰?也許Roxe可以更好、更快的執行這一解決方案。同時,Roxe在技術、人才和經驗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我們相信,Roxe未來可期。
5. 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坊瑞波幣的區別
你是要問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的區別吧,比特幣是全世界第一個加密貨幣;萊特幣底層原理和設計理念,基本上仿照了比特幣;以太幣是全球總值排名第二的加密數字貨幣;瑞波幣是被很多人認為是最有應用價值的數字加密貨幣。
比特幣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加密貨幣,更是到現在為止落地最為徹底的一個區塊鏈項目;萊特幣的網路處理效率,相比於比特幣而言有所升級,彌補比特幣的一些不足;以太幣有人曾經預言,以太幣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會超越比特幣;瑞波幣在以太坊出現以前,瑞波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全球總值第二的加密數字貨幣。
比特幣是落地最為徹底的區塊鏈項目,設計最初,項目本身就是想要創造一種具備安全性、可以自由流通的虛擬貨幣,到今天為止,已經基本全部實現;萊特幣配合比特幣,共同成為未來的數字加密,加密貨幣世界中的金幣和銀幣。萊特幣進行了一些更為實用的改進設計,因此萊特幣除了比特幣、以太幣和瑞波幣等主流數字貨幣中最成功的一個幣種;以太幣是以太坊這個區塊鏈項目所推出的專有數字代幣,是以太坊項目的專有代幣;瑞波幣,是Ripple網路的基礎代幣,而Ripple網路是一種輔助全球的銀行間結算的區塊鏈協議,藉助Ripple網路的區塊鏈協議,我們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不受貨幣種類限制而進行自由的轉賬,它們是以瑞波幣作為中間媒介。
6. 瑞波幣(XRP)在美國被暫停交易,發生了什麼事
瑞波幣(XRP)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定為是證券
Ripple方面聘請21名律師加緊准備,以對抗美國SEC對瑞波(XRP)的訴訟。
目前,該案件還在進行中,結果將在未來幾個月見分曉。
7. 解讀瑞波丨一個解決跨境支付的網路協議可以不需要幣
致力於解決銀行間跨境支付的瑞波是2004年瑞安·富格(Ryan Fugger)創辦,當時名為RipplePay,由於局限於熟人網路並有沒有發展很好。2011年傑得·麥卡勒布(Jed McCaleb)加入,隨後邀約克里斯·拉森(Chris Larsen)加入,瑞波開啟了Opencoin公司時代。隨便提一下,麥卡勒布是P2P網路eDonkey電驢的開發者,也是比特幣交易所Mt.Gox門頭溝的創始人,出售交易所之後加入瑞波。隨後2013年6月因為與拉森戰略觀點不合離開,創辦了Stellar恆星幣。而拉森是 E-Loan(電子貸款) 的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E-Loan 是他於 1996 年創立的公司, 1999年上市,2005 年賣給了 Banco Popular(西班牙人民銀行) 。其後,拉森創立了 Prosper Marketplace ,一個點對點貸款平台,之後於 2012 年加入了瑞波。
首先,我們來看看,目前銀行間跨境支付系統的主流技術是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簡稱SWIFT),其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萬多家銀行和證券機構會員,每天交易數萬億美元的資金。在SWIFT系統的跨境支付流程里,交易雙方、支付機構以及合作銀行都要通過一個中央系統來負責存儲、處理、輸出交易信息以及資金的清算。在中心化的整個流程中,各方對於中央系統的依賴性決定了較高的成本,而長時間的耗費也主要在於信息的處理和傳遞。而這些問題,Jeb和Chris似乎通過區塊鏈技術找到了答案。
瑞波Ripple是一個開放的支付網路,通過這個支付網路可以轉賬任意一種貨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或者比特幣,簡便易行快捷,交易確認在幾秒以內完成,交易費用幾乎是零,沒有所謂的跨行異地以及跨國支付費用。網路中運行的無數網關負責建立起瑞波網路,而最終用戶需要通過瑞波網關來連接和使用整個網路。各網關通過共識機制來修改「總帳」,也就是處理交易。網關與網關之間達成共識實質上是互聯網通訊中的P2P通訊,這個過程非常高效。
瑞波運用跨賬本協議(Inter Ledger Protocol,簡稱ILP)、分布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簡稱DLT)、特殊節點列表(Unique Node List,簡稱UNL)、共識機制RPCA(Ripple Consensus Algorithm)等區塊鏈技術,打造了x-Current、 x-Via、x-Rapid三個產品。
瑞波有三種跨境交易模式分別為x-Current、x-Via、x-Rapid。x-Current是由中間銀行作為中轉完成交易,x-Via是由網關作為中轉完成交易,而x-Rapid是用XRP完成中間的交易。
現在已有6多個國家100個機構認同Ripple,美國有13家銀行可以自由兌換瑞波幣,南美7個國家已把瑞波幣做為結算貨幣,歐洲全領域850家銀行和財務專家把XRP認定為金融貨幣。
相關大事跡:
2014年 8月德國FIDOR銀行是第一家啟用瑞波幣系統的銀行。
2014年6月南美7個國家(巴西,智力,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阿根廷,烏拉圭,) 開始使用瑞波網路進行匯款服務。
2014年 7月世界性黃金流通企業GBI將加入瑞波,其公司所持有的黃金可向全世界任何人發送。
2015年12月與加拿大CGI集團達成了合作協議,CGI集團整合 瑞波 的分布式金融技術,作為他們的支付解決方案之一。
2015年12月荷蘭合作銀行 Rabobank 試用瑞波。
2015年12月上海民營銀行--華瑞銀行加入瑞波協議。
2016年5月與日本SBI 控股株式會社(SBI Holdings)達成合作協議。
2018年7月澳大利亞聯邦銀行成為使用瑞波網路的銀行機構。
瑞波幣總量1,000 億個,其中800億分配給公司, 200億分配給三位創始人。拉森獲得了95億XRP ,2014 年承諾將90億中的70億XRP投入慈善基金會。麥卡勒布獲得了 95億XRP,離開瑞波後,麥卡勒布保留了 60 億,麥卡勒布的孩子收到了 20 億(有鎖定協議),慈善機構和麥卡勒布的其他家庭成員共得到 15 億(不受鎖定協議的約束)。亞瑟·布里托( Arthur Britto )收到 10 億(有鎖定協議)。瑞波代幣XRP比較集中在三位創始人手上,是比較被市場所詬病,雖然後期三位創始人都有將部分代幣捐給慈善基金會。
不同於比特幣「挖礦」的發行機制,Ripple並沒有挖礦的發行機制,而是採用派送和購買。最初的建立者Opencoin公司(目前已改名為Ripple Labs)在Ripple網路建立伊始便宣稱Ripple網路中的代幣XRP總量為1000億枚,且根據Ripple網路協議,永不增發。但並不是這1000億枚代幣就直接在整個網路中流通,而是存在緩慢的發行過程。在Ripple網路中進行交易,每筆是需要消耗十萬分之一XRP起作為手續費,這部分的XRP就徹底銷毀了。由於有了每筆交易的交易費用,這個機制也可預防有人通過開源的Ripple網路發布大量惡意的交易。
瑞波,整體看下來,對銀行間的跨境支付提效的確有幫助,並獲得全球較多金融機構的支持,能和現有金融體系較好融合,算是不錯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但是,瑞波公司Ripple Labs還是以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為主的軟體服務商,而本身的代幣只適合特定場景,或者說未來代幣是否會被認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業內爭議許久的鏈是否一定要有幣?幣鏈是否可分離?也許這些從瑞波中可看出端倪。
8. 瑞波幣的ripple與瑞波幣(XRP)的關系
在Ripple網路發展的早期,其用戶一直不多,僅流行於若干個孤立的小圈子,原因是Ripple協議的最初設計思路是基於熟人關系網和信任鏈的。一個人要使用Ripple網路進行匯款或借貸,前提是在網路中收款人與付款人必須是朋友(互相建立了信任關系),或者有共同的朋友(經過朋友的傳遞形成信任鏈),否則無法在該用戶與其他用戶之間建立信任鏈,轉賬無法進行。
該狀況隨著OpenCoin公司的成立得以改觀。
克里斯·拉爾森和傑德?邁克卡勒伯2012年在舊金山共同創立了Opencoin公司,並接手了Ripple,組建Ripple Labs,開始搭建這個在他們眼裡代表「未來支付」的平台。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的新版Ripple網路引入兩個措施解決孤立小圈子的問題。
其一是推出瑞波幣——XRP,它作為Ripple網路的基礎貨幣,就像比特幣一樣可以在整個Ripple網路中自由流通,而不必局限於熟人圈子。瑞波幣是一個網路內的工具,它有兩個作用,一是防止垃圾請求攻擊(由於Ripple協議的開源性,惡意攻擊者可以製造大量的「垃圾賬目」,導致網路癱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Ripple Labs要求每個Ripple賬戶都至少有20個瑞波幣,每進行一次交易,就會銷毀十萬分之一個瑞波幣。這一費用對於正常交易者來說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惡意攻擊、製造海量的虛假賬戶和交易信息者,所銷毀的瑞波幣會呈幾何數級增長,成本將是巨大的);二是作為橋梁貨幣,成為各種貨幣兌換之中的一個中間物。
其二是引入網關(Gateway)系統,網關是Ripple網路中資金進出的大門,它類似於貨幣存取和兌換機構,允許人們把法定貨幣、虛擬貨幣注入或抽離Ripple網路,並可充當支付雙方的橋梁,即作為陌生人之間的「共同朋友」,相當於SWIFT協議中的銀行,這使得瑞波幣之外的轉賬可以在陌生人之間進行。
需要說明的是,有一些人認為,ripple系統作為一種全新的全球支付系統,無疑潛力巨大,很有可能顛覆未來的支付行業,但是其系統上的通用貨幣——瑞波幣卻是可有可無,因為沒有瑞波幣的ripple系統照樣可以正常運轉,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首先2013年之前的ripple一直是沒有瑞波幣的,被證明是發展不起來的,正因為有了瑞波幣,才使得ripple系統從2013年開始步入了快速發展的嶄新時期;其次,沒有瑞波幣的這樣一個通用貨幣的話,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建立很多個虛假賬戶來信任一個虛假網關,從而欺騙系統形成一個規模很大的假網關,這對ripple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且,瑞波幣的存在相當於是ripple系統的潤滑劑和橋梁,為ripple系統的流動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9. 瑞波幣XRP是什麼
簡介:由瑞博公司發行的一種協議幣,瑞波網路的基礎貨幣,它可以在整個瑞波網路中流通,總數量為1000億,並且隨著交易的增多而逐漸減少,瑞波幣是ripple系統中唯一的通用貨幣,其不同於ripple系統中的其他貨幣,瑞波幣的運營公司為RippleLabs(其前身為OpenCoin)。
發行時間:2011年
最大供給量:100,000,000,000XRP
目前流通總量:39,029,011,631XRP
交易量份額:目前佔加密貨幣市場的10.1%。
市值:$44,270,765,264
10. 什麼是Ripple
Ripple是一家在分布式賬本資料庫(XRP ledger)之上建立支付和交易網路(RippleNet)的私人控股企業,其前身為OpenCoin。Ripple公司的主要目標是將銀行、支付服務供應商以及數字資產交易所連接起來,以此來實現更迅速、更經濟的全球支付。Ripple發展史Ripple的首次理想化是由Ryan Fugger完成的,也是由他開發出了Ripple 的第一個原型,即去中心化數字支付系統RipplePay。且該系統在2005投入使用,其宗旨是為全球網路提供安全的支付解決方案。2012年,Fugger把此項目移交給Jed McCaleb 和 Chris Larsen,並與他們共同創立了美國科技公司OpenCoin。至此,Ripple就開始作為專注於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支付解決方案的開源支付協議進行其發展。2013年,OpenCoin更名為Ripple Labs,且又在2015年再次更名為Ripple。瑞波賬本(XRPL)基於Fugger的工作成果並受到比特幣的啟發,Ripple於2012年開發出了瑞波共識賬本(RCL),並推出了其原生加密貨幣XRP(瑞波幣)。而隨後瑞波共識賬本也更名為XRP賬本。作為分布式經濟系統來運行的XRPL,不僅會存儲網路參與者的所有財務信息,還將提供跨多個貨幣對的交易服務。且Ripple推出的XRPL還將作為一種可實現實時金融交易的開源分布式賬本。同時還存在一種共識機制來對交易進行保障和驗證。不同於比特幣,XRP賬本它並不是基於PoW共識演算法,所以它並不依賴於挖礦過程來驗證交易。相反,該網路通過使用其自有的共識演算法,也就是被稱為Ripple共識演算法(RPCA)來完成共識的。XRPL是由不斷進行交易記錄校驗的獨立驗證節點網路所管理的。任何人都可以設置並運行Ripple驗證節點,同時還可以對驗證節點進行選擇。然而,Ripple建議其客戶從已鑒定的受信列表中選取節點來驗證其交易。而這些受信任的節點列表被稱為唯一節點列表(UNL)。UNL的節點之間相互交換交易數據,直到他們對當前的賬本狀況達成一致。也就是說,由絕大多數UNL節點認可的交易才算是有效交易,且當所有的節點將相同交易應用到賬本時,則達成共識。根據Ripple官方網站所介紹的:Ripple是一家私人企業,它開發了開源分布式賬本XRPL。開源式賬本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貢獻節點,並且即使Ripple公司不復存在,XRPL還將繼續運行。RippleNet與XRPL不同,RippleNet則是建立在XRPL之上的,Ripple公司獨家的支付和交易網路。RippleNet目前為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了三款支付解決方案系統,即xRapid、xCurrent和xVia。xRapid簡單的說,xRapid是一種使用XRP(瑞波幣)來搭建全球貨幣橋梁的按需流動性解決方案。而XRP和xRapid則都需要依賴於可使交易更快完成且費用更低XRP賬本。舉個簡單例子。來自澳大利亞的Bob想要通過金融機構FIN給印度的Alice匯款100美元。為了執行該交易,金融機構FIN則使用了xRapid解決方案來創建來源國和目的國之間的連接。在這種方式下,FIN機構可以將Bob的100美元轉換成XRP(瑞波幣),而此舉措就為最終付款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最後,在幾秒鍾內,XRP就可以被轉換成印度盧比,且Alice也餓可以從印度的資產交易所中提取到該筆資金。xCurrentxCurrent則是一種為RippleNet用戶的跨境支付提供即時結算和追蹤的解決方案。不同於xRapid,xCurrent解決方案並不是基於XRP賬本,且默認情況下也不使用XRP加密貨幣。xCurrent是在跨賬本協議(ILP)上構建的,而其中的ILP是則是由Ripple設計用於連接不同賬本或支付網路的協議。xCurrent的四個基本組件為:Messenger(信使)—xCurrent信使將為已連接的RippleNet金融機構之間實現信息交互。其中包括風險與合規性、費用、匯率、付款明細,以及資金交付時間等信息。Validator(驗證器)—Validator是以加密的方式確認交易的成功或失敗,並跨賬本協調資金流動。金融機構可以運行自有的Validator或者依賴於第三方Validator。ILP Ledger(IPL分類賬)—當ILP在現有的銀行賬本中實現時,就形成了ILP分類賬。ILP分類賬作為子分類賬,將用於追蹤交易各方的信貸、借記和流動資金。且ILP分類賬使交易各方能以原子級方式結算資金,而這就意味著交易要麼及時結算,要麼立刻終止。FX Ticker(外匯行情)—FX Ticker用於定義交易方之間的匯率。它還將追蹤每個已設置的ILP分類賬。盡管xCurrent的主要設計目的是為了法定貨幣交易,但它也可以支持加密貨幣交易。xViaxVia是一個基於API標准化的介面,它將允許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提供商在同一結構內進行交互,而無需依賴於多支付網路集成。xVia將允許銀行與其他合作銀行(已連接RippleNet)之間創建支付,並允許銀行將發票或其他信息附加到交易中。總結當比特幣被譽為第一加密貨幣,而以太坊也被公認為智能合約的創造者時,我們可以將Ripple 網路視為專注於全球支付解決方案的貨幣兌換系統。RippleNet可以實施在銀行現有的基礎設施上,以此來補充並改進傳統的支付系統。xCurrent將在跨金融機構之間實現高成本效率且實時的支付,xRapid則使用無國界貨幣XRP來作為按需流動資金池,而最後xVia則促進了RippleNet參與者之間的整合與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