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信安全:哈希、加密、證書、簽名、密鑰協商、ECDH、TLS、DTLS
哈希也叫散列,是把任意長度的輸入通過散列演算法變換成固定長度的輸出,該輸出就是散列值,也叫摘要(Digest)。
這種轉換是一種 壓縮映射。 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間通常遠小於輸入的空間,不同的輸入可能會散列成相同的輸出,所以不可能從散列值來確定唯一的輸入值,但如果輸出的位數足夠,不同輸入散列成相同輸出的概率非常非常小。
簡單的說, 散列就是一種將任意長度的消息壓縮到某一固定長度的消息摘要的過程 。
散列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無法通過輸出還原輸入,此特性常被用於密碼保存。
SHA-512、MD5等都是著名的散列函數,MD5生成的散列碼是128位,甚至MD5就是哈希的同名詞,你可以通過網站:https://passwordsgenerator.net/sha512-hash-generator/ 在線計算哈希。
散列有什麼用?
加密就是把 明文變成密文的過程,解密就是反方向把密文變成明文 。
比如著名的 凱撒密碼 ,就是把每個字對應到另一個,這樣的話,只要有密碼本,就能對照完成加解密。比如最簡單的,對於英文26個字母,每個字母右移3個,abc變成def,這也是一種加密,當然這種加密很簡單,很容易被破譯。
而諸如AES(高級加密標准)、3DES(三重數據加密演算法)則被公認為很難破解,不過山東大學女教授王小雲很厲害,破解了MD5和SHA-1,迫使加密標准升級,最終當上了院士。
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就是加解密的密鑰是一樣的,優點是快,這也是傳統的加密方式,像AES、3DES都是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用於加解密的密鑰不一樣,有2個密鑰,公鑰和私鑰,公鑰可以公開,私鑰妥善保管。RSA、ECC(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DH(密鑰交換演算法)這些都是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很慢,有多慢?相比對稱加密慢1000倍,因為慢,所以它常用於密鑰協商(Handshake),協商出會話密鑰後,再用對稱密鑰加密通信數據。
1976年,Whitfield Diffie和Martin Hellman首次提出了非對稱加密的概念,該演算法被稱為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然後在1978年,麻省理工學院的Ron Rivest,Adi Shamir和Leonard Adleman發表了RSA 演算法。這些都可以被視為非對稱加密的基礎。
非對稱加密也稱為公鑰基礎結構,又稱PKI。 非對稱加密的提出是密碼學上的一次革命,影響深遠。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用私鑰加密,用公鑰解密,或者用公鑰加密,用私鑰解密。
證書就是為了證明我是我,比如你要訪問中國銀行網站,但中行官網如何證明它是中行官網呢?答案就是數字證書。
CA是數字證書中心,伺服器需要找CA做認證,讓CA給自己頒布數字證書,數字證書內一般包含服務的一些信息、以及伺服器的公鑰,通過CA的私鑰加密後,產生的數字證書,因為CA的權威性,且它的公鑰天下皆知,所以,如果你能用CA的公鑰解開證書,那便可證明該證書一定是CA頒發的,要不然它不會有CA的私鑰,也便沒法產生可用CA公鑰解密的證書。
所以,由此可見,數字證書用到了非對稱加密。
日常生活中也有簽名,每個人的筆跡是不一樣的,你刷卡消費後在賬單簽上大名,服務員校驗過之後保存下來,你哪天賴賬,便可以有簽名為證,因為別人寫的字跟你的筆跡終有差別。
那數字簽名是什麼呢?比如a發一封email,接收方怎麼證明這封信是a寫的?
本質上,數字簽名也是利用了非對稱加密。
前面講了,非對稱加密有公鑰和私鑰,如果發生方用私鑰加密,然後接收方用發送方的公鑰可以解密,那便可以證明是從某發送方發送的,因為別人拿不到你的私鑰,也便無法用你的私鑰加密,你不能抵賴。
數字簽名通常先對內容算哈希,產生內容摘要,再用私鑰加密,得到簽名。
下面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幾個問題:
張三有2把鑰匙,一把公鑰,公告天下,一把私鑰,妥善保管,只有自己知道,很明顯,非對稱加密。
李四給張三寫信,寫完之後,用張三的公鑰加密,通過郵局寄給張三,即使郵遞員拆開信封看,他也看不懂,因為內容是密文,只有張三的密鑰才能解密。
張三收到信後,用私鑰解密,可以正常閱讀。
現在張三要給李四回信,寫完後,用hash函數生成摘要digest。
然後張三,再用私鑰對摘要加密,生成數字簽名signature。
然後把簽名附在信的下面,一起發給李四。
過程是:信明文 -> hash -> digist -> 私鑰加密 -> signature。
李四收到回信後,用張三的公鑰對數字簽名解密,得到摘要,由此證明,信確實是張三發出的,為什麼?因為如果不是張三發的,那寫信的人就沒有張三私鑰,用別的私鑰加密得到的簽名,是無法用張三的公鑰解開的。
李四,再對信的內容做hash,得到摘要,與上一步得到的摘要對比,如果一致,則證明信的內容沒有被修改過,信的內容是完整的。
復雜的情況出現了。
王五,用自己的公鑰替換李四保存的張三的公鑰,也就是王五欺騙了李四,李四誤把王五的公鑰當張三的公鑰,這樣一來,王五就能冒充張三給李四寫信(王五用自己的私鑰加密)。
問題是什麼?問題是李四不能確信自己保存的公鑰真的是張三的公鑰。如果客戶端電腦上存的工商銀行官網的公鑰,實際上是騙子公司的公鑰,那就麻煩大了。
怎麼破?讓張三去認證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為公鑰做認證,怎麼做呢?CA中心用自己的私鑰,對張三的公鑰和其他相關信息一起加密,生成數字證書(Digital Certificate)。
張三拿到數字證書後,以後給李四回信,在簽名的同時,附帶上數字證書。
李四收到信之後,從CA的公鑰解開數字證書,取出張三的公鑰(一定是真的),然後就能放心的愉快的按之前的流程解開簽名了。
數字證書加入後,核心區別就是張三的公鑰不再保存在李四處,而是通過數字證書下發。
為什麼數字證書里的張三的公鑰一定是真的呢?因為CA是權威機構,假設全世界就一家(其實不止,但也不多),它的公鑰天下盡知,就是固定的串,所以能用CA公鑰解開的證書,一定是CA頒布的,因為CA用它的私鑰加密產生的證書。很明顯,非對稱加密能用於證明我是我。
密鑰交換演算法
著名的DH密鑰交換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很有意思,也很巧妙,簡而言之,就是通信雙方交換一點信息(不怕被偷看到),然後就在兩端,分布產生出一個相同的密鑰,神奇啊。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Alice和Bob要協商出一個公共的顏色,他們可以交換信息,但交換的信息,可以被偷看到,怎麼辦?既能協商出公共顏色,又不能讓別人知道呢。
密鑰交換演算法的原理跟這個差不多,網上有大量的資料講述這個問題,我覺得理解了上面的例子,再看ECDH便也不難了。
眾所周知http是互聯網協議,但是它不夠安全,所以後面有改進版的https,其實就是多了一個TLS,這個是傳輸層加密,本質上,就是通過handshake,協商出一個會話密鑰,後面的數據傳遞,都用這個密鑰做對稱加解密。
我們經常講安全通道,其實也就是協商出一個會話密鑰,他並不神秘。胡亂放幾張圖片吧。
為了減少這幾個RTT,又想了各種辦法,然後復用連接的話,就可以做到0RTT,1RTT了。
就說這些吧,最後拋幾個名詞,有興趣自行網路學習:DTLS,HMAC,AEAD,重放攻擊,放大攻擊,是不是很高端?
B. 老師你好,在ssl證書中,cer是公鑰證書,key是私鑰證書,crt是證書鏈對嗎
key是SSL證書私鑰。而.cer和.crt是證書鏈,其中,.cer是伺服器證書,.crt是中間證書。
一般上傳的時候都是合著上傳寫入的,比如網路雲加速上傳SSL證書的時候,在證書輸入框輸入.cer的文本,再回車輸入.crt的文件,即可完成證書鏈。
ssl證書優點:
一般說來,在網上進行電子商務交易時,交易雙方需要使用數字簽名來表明自己的身份,並使用數字簽名來進行有關的交易操作。隨著電子商務的盛行,數字簽章的頒發機構CA中心將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個有效、可信的 SSL 數字證書包括一個公共密鑰和一個私用密鑰。公共密鑰用於加密信息,私用密鑰用於解譯加密的信息。因此,瀏覽器指向一個安全域時,SSL 將同步確認伺服器和客戶端,並創建一種加密方式和一個唯一的會話密鑰。
一般而言,由 CA 業界發出的數字證書,有別於國內瀏覽器業者比對域名信息等方式,採取更為嚴格的企業及所有權驗證,為電商環境樹立更為可信的運作環境。
如果您的網站使用 SSL 證書 (SSL Certificates),並顯示了簽章 (Secured Seal),您的客戶就知道他們的交易安全可靠,並且充分信賴您的網站。
C. 關於公私鑰、各種證書、https基本概念掃盲
最近實習需要寫一些生成證書的腳本,藉此機會順便搞清楚了許多關於證書這塊的疑惑。說到這一塊東西,名詞多到爆炸,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密鑰、密鑰庫、公鑰、私鑰、CA、證書、數字簽名、ssh、https、ssl、keytool、openssl、PKCS、X.509以及令人眼花繚亂的文件後綴名,cer、crt、pem、keystore、jks、key、p12、pfx...
先聽我講個故事,這次我們不用Bob和Alice,聽完之後再去看這些概念,絕壁恍然大悟。
故事背景: 這是2018年,為了能夠安全的進行通信,假設每個人都有倆把鎖,一個叫A鎖,一個叫B鎖,這倆把鎖和一般的鎖有點區別,每把鎖上即帶有自己的鎖孔又帶有另一把鎖的鑰匙,因此A鎖和B鎖既是鎖又是鑰匙。 A鎖和B鎖唯一配對,A鎖鎖住之後,只有B鎖可以打開,同樣B鎖鎖住之後,只有A鎖可以打開 。其中一把鎖是公開的,而一把鎖則自己保管,不公開。假設默認A鎖是公開的,B鎖是私有的。
故事內容: 阿里巴巴子弟小學的小明想給隔壁班的小花寫封表白信,為了不被別人看到,他將信放入在信箱中,並用小花的A鎖將信箱鎖住,因為小花的B鎖(同是A鎖的鑰匙)只有小花自己有,所以除了小花以外的任何人拿到信件,都無法看到信件內容。同樣小花要給小明寫信,那麼也要用小明的A鎖對信件內容進行保護。
小明與小花通過就這樣聊了有一段時間,後來小花覺得差不多了,可以進入秀恩愛的階段了,跟小明說,以後寫信別tm加密了,又不是銀行卡密碼,被人看到又能怎麼樣呢?只要看了之後別瞎改就行了。於是小明在寫完信後,把信里每個字的拼音首字母拼湊了一個字元串,並取名為 消息摘要 ,然後僅僅將消息摘要放入信箱,用自己的B鎖鎖住這個信箱。雖然信件本身沒有放入安全的信箱,但小明作為一個情書高手,隨便一封信都是上萬字,如果其他人對信件內容做任何改變,那麼拼音首字母組成的字元串幾乎肯定會改變,因此小花拿到信件後,先用小明的A鎖(B鎖的鑰匙)打開信箱,拿到小明的摘要,然後小花再對信件內容做同樣的處理(即計算信件每個字的拼音首字母,實際上不會用這么簡單的演算法,而是會用不可逆的hash演算法),計算出的字元串值如與小明的信息摘要一致,說明這封信就是小明寫給自己的,沒有被任何人篡改。
故事高潮: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小花發現小明只是在信件里對自己熱情似火,平常見了面連聲招呼都不打,一副不認識的樣子。終於有一天小花忍不住了,當面質問小明,小明卻說,我什麼時候給你寫情書了,自作多情吧...於是小花把昨天剛收到的情書狠狠甩在了小明臉上:「上面落款不是你小明嗎?怎麼了,慫了?」小明一看上面還真是自己的名字,但是自己寫沒寫信自己還不知道嗎?小明把自己的作業本拿給小花,並叫自己的同桌做筆跡鑒定,小花發現筆跡的確不大像,看來是有人惡作劇,冒充小明給自己寫情書,哎,好尷尬啊。。。
故事講完了,文章開頭涉及的所有概念都與信息的安全傳輸有關,可以說,一切都是為了安全。關於通信安全,我們通常有三個基本的需求
我們以上面的故事為例說一下這三點安全需求,一開始小明與小花通過A鎖( 對應公鑰 )加密,B鎖( 對應私鑰 )解密的通信方式即符合第一點,信件內容本身被加密,而因為公私鑰唯一配對,只有配對的密鑰才可以解密,因此很難被第三人破解。
之後,為了秀恩愛,他們採用了B鎖( 私鑰 )加密,A鎖( 公鑰 )解密的通信方式,其中用私鑰對消息摘要加密後的字元串稱為 數字簽名 ,這樣雖然信件可以被人直接看到,但如果被人篡改掉後可以輕易發現數據被篡改。本來以為滿足第一條和第二條就可以安全的通信了,但最後才發現小明根本不是小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小明」說他是小明,小花就以為他是小明,他沒有提供任何證明自己真的是小明的認證。因此要想安全通信,我們還需要一個權威第三方的機構來做身份認證,這個機構就是CA機構,通過認證後,CA機構會頒發權威的證書,而有了證書就可以證明身份,就不會出現身份被假冒的情況。而認證的過程則需要向CA機構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私鑰。
對稱加密就是通信雙方或多方採用的密鑰是一樣的。加解密速度快,但不夠安全。因為一旦密鑰泄露,誰都可以對數據進行解密。非對稱加密就是當然就是通信雙方使用的密鑰不同。而公鑰和私鑰就是非對稱加密的一種方式。比較常用的對稱加密演算法如
AES、DES,非對稱加密比較常見的則有sha256,RSA。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有倆個密鑰,一個公鑰,一個私鑰。公鑰和私鑰必須配對出現,一對公鑰和一個私鑰統稱為一個 密鑰 ,而 密鑰庫 中可以存放多個密鑰,即多對公私鑰。
如果你用github的話,應該注意到github鏈接有倆種方式。一種是https,一種是ssh,通過https經常需要輸密碼,而通過ssh則不需要。回憶你設置ssh的步驟,本地生成了一個密鑰對,並將公鑰上傳到了github。每次傳輸用自動本地私鑰加密,伺服器用你上傳的公鑰解密,就不需要手動輸入密碼了。
keytool和openssl是倆個證書管理工具.keytool是java JDK自帶的證書管理工具,使用keytool可以生成密鑰,創建證書。只要裝了jdk,並正確設置了環境變數,就可以之間通過命令行執行keytool命令來管理證書。
openssl則是一個開源的安全套接字層密碼庫,功能比keytool更加豐富。
PKCS全稱Public-Key Cryptography Standards 即公鑰標准,PKCS已經發布了15個標准。
PKCS#12 包含了公鑰和私鑰的二進制格式的證書形式,以pfx作為證書文件後綴
X.509 則是一個通用的證書標准,規定了證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X.509通常有倆種編碼方式,一種是二進制編碼,另一種是base64編碼
X.509#DER 二進制格式證書,常用後綴.cer .crt
X.509#PEM 文本格式證書,常用後綴.pem
因為http是明文傳輸,非常不安全,因此又提出了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即安全套接字)層協議,即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層協議用於保障安全傳輸,可以認為https=ssl+http。很多人剛開始接觸https,用瀏覽器F12打開控制台後。可能發現數據仍然沒有加密。要注意https是 傳輸層加密 ,瀏覽器F12控制台你看到的還是應用層的數據。
因為本文主要是概念掃盲,幫助理解,因此關於這部分具體細節不作介紹。
.keystore和.jks和.truststore都是java用來存放密鑰的文件
.key nginx中私鑰文件
而不同的證書文件後綴都是為了區分不同種類的證書的,主要有倆個分類維度
D. SSL工作原理,SSL加密原理,SSL證書怎麼加密
TLS/SSL的功能實現主要依賴於三類基本演算法:散列函數 Hash、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其利用非對稱加密實現身份認證和密鑰協商,對稱加密演算法採用協商的密鑰對數據加密,基於散列函數驗證信息的完整性。
E. 私鑰、公鑰、證書的區別和關系
1.首先我們需要區分加密和認證這兩個基本概念。
加密是將數據資料加密,使得非法用戶即使取得加密過的資料,也無法獲取正確的資料內容,所以數據加密可以保護數據,防止監聽攻擊。其重點在於數據的安全性。身份認證是用來判斷某個身份的真實性,確認身份後,系統才可以依不同的身份給予不同的許可權。其重點在於用戶的真實性。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2.其次我們還要了解公鑰和私鑰的概念和作用。
在現代密碼體制中加密和解密是採用不同的密鑰(公開密鑰),也就是非對稱密鑰密碼系統,每個通信方均需要兩個密鑰,即公鑰和私鑰,這兩把密鑰可以互為加解密。公鑰是公開的,不需要保密,而私鑰是由個人自己持有,並且必須妥善保管和注意保密。
公鑰私鑰的原則:
一個公鑰對應一個私鑰。
密鑰對中,讓大家都知道的是公鑰,不告訴大家,只有自己知道的,是私鑰。
如果用其中一個密鑰加密數據,則只有對應的那個密鑰才可以解密。
如果用其中一個密鑰可以進行解密數據,則該數據必然是對應的那個密鑰進行的加密。
F. 如果SSL證書私鑰丟失了怎麼辦
丟失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
解釋原因:
如果是簽發機構直接生成的提交的SSL證書,可以去重新下載一份SSL證書。
SSL證書商業證書可以進行私鑰更新,相當於重新提交認證簽發。
解決辦法:重新提交簽發SSL證書就可以了。也可以在Gworg申請SSL證書,自助生成提交。
G. 數字證書是什麼,公鑰加密和私鑰簽名
數字證書就是互聯網通訊中標志通訊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數字,提供了一種在Internet上驗證通信實體身份的方式,數字證書不是數字身份證,而是身份認證機構蓋在數字身份證上的一個章或印(或者說加在數字身份證上的一個簽名)。它是由權威機構——CA機構,又稱為證書授權(Certificate Authority)中心發行的,人們可以在網上用它來識別對方的身份。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開密鑰(publickey)和私有密鑰(privatekey)。公開密鑰與私有密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用對應的私有密鑰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用對應的公開密鑰才能解密。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密鑰,所以這種演算法叫作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用密鑰向其它方公開;得到該公用密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專用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
另一方面,甲方可以使用乙方的公鑰對機密信息進行簽名後再發送給乙方;乙方再用自己的私匙對數據進行驗簽。
甲方只能用其專用密鑰解密由其公用密鑰加密後的任何信息。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保密性比較好,它消除了最終用戶交換密鑰的需要。
非對稱密碼體制的特點:演算法強度復雜、安全性依賴於演算法與密鑰但是由於其演算法復雜,而使得加密解密速度沒有對稱加密解密的速度快。對稱密碼體制中只有一種密鑰,並且是非公開的,如果要解密就得讓對方知道密鑰。所以保證其安全性就是保證密鑰的安全,而非對稱密鑰體制有兩種密鑰,其中一個是公開的,這樣就可以不需要像對稱密碼那樣傳輸對方的密鑰了。這樣安全性就大了很多。
H. 私鑰、公鑰、證書的區別和關系
私鑰是要求你輸入個人密碼才可訪問的,一般網上銀行之類可用到。
公鑰不要求設置密碼,是已經默認了的,一般上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網站或共享資源,如區域網。
證書是一種網站加密瀏覽方式,只有允許了才可訪問,一般為安全性較高的網站,如網上銀行;可以訪止黑客盜取客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