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hotoshop最好用的是哪個版本
photoshop的版本目前很多,沒有最好用和最難用之說,關鍵看個人習慣。
如果對Photoshop已經相當熟悉,Photoshop 7.0就足夠用了,它和Photoshop CS 3是最經典的版本,老手都很喜歡這2個版本,已經用的很習慣了。
如果是新手想學習Photoshop,建議直接從最新的Photoshop CS6或是photoshop cc入手,因為最新的版本操作更加簡單直接,不過cc版對電腦要求配置要高些,cs6版本支持XP系統,cc版本是不支持的。
其實Photoshop各版本基礎工具都是一樣的,功能基本都差不多,只是各個升級版本中新增了不同的功能,換句話說就是越新的版本功能越多。
新版本的可能有的功能操作起來會簡單些,不過這也不代表一定要用最新的版本,因為最新版本可能會在破解、漢化等各種問題上有問題。
老版本的文件小,運行快些,只要使用順手,基本上都還是不錯的。不過新版本出來時,第一時間入手嘗試對自己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嘗試更多的功能,但不意味著要取代自己慣用的版本。
不過新版本還是有優勢些,畢竟最新版本修補了很多bug。
㈡ pdf版本區別
PDF 1.0
Adobe於1991年在聖荷西的Seybold研討會會議首次認真談論這種技術,當時,它被稱為『IPS』,意思是:「Interchange PostScript」(可交換的PostScript);PDF 1.0於1992年秋季在Comdex發布,該技術獲得Best of Comdex獎項,用以創建和查看PDF檔案的工具Acrobat於1993年6月15日推出,對印前而言,這個第一次的版本是沒有用的;它已經有內部鏈結、書簽和嵌入字體功能,但唯一支援的色彩空間是RGB。
Acrobat軟體計畫的原代號為'Camelot',後改稱為'Carousel',這就是為什麼在Macintosh上PDF文件類型是'CARO。
當時Adobe公司為創建PDF檔案的工具開了一個天價,Acrobat Distiller的個人版與網路版之售價分別是695與2495美元;甚至Acrobat Reader也要付50美元,這種策略當然不會促使PDF格式成為流行格式;後來, Adobe終於壓低售價同時推出了免費的Acrobat Reader版本。
PDF 1.1
Acrobat 2於1994年9月上市,它支援新的PDF 1.1檔案格式,PDF 1.1新增的特點包括:
外部鏈結(External Link)
文章閱讀緒(Article Threads)
保全功能(Security Features)
設備無關色彩(Device Independent Coulour)
註解(Notes)
Acrobat 2.0程式本身也有一些很不錯的改進,包括Acrobat Exchange的支援插件以及能搜索PDF檔案內容的新架構。
Adobe公司自己本身就是PDF格式的第一個大用戶,他們發布的所有開發者文件都是PDF檔案,另一個早期就採用PDF格式的是美國稅務當局,他們以PDF檔案派發各式表格。
Acrobat 2.1加入多媒體支援,可以在PDF檔案內加入音頻或視訊資料。
當時PDF並非唯一試圖創造一種便攜、與設備和作業系統無關的檔案格式,其最大的競爭對手產品稱為Common Ground。
1995年Adobe公司的Acrobat Capture以相當昂貴的4000美元價格上市,在同一時間內, Adobe公司也開始在它自己的許多應用程式加入支援PDF格式,包括FrameMaker 5.0和PageMaker 6。
PDF 1.2 -印前世界蘇醒
1996年Adobe公司推出Acrobat 3.0(程式開發代號:Amber [琥珀])及配套PDF 1.2規格,PDF 1.2是第一個真正可用在印前環境的PDF版本,除了表單外,包括下列印前相關的功能:
支援OPI 1.3規格
支援CMYK色彩空間
PDF內能包含特別色定義
能包含半色調函數(Halftone function)與疊印(Overprint)指令
發布一個讓Netscape網頁瀏覽器內檢視PDF檔案的插件益增PDF檔案在正值興盛網際網路的人氣,Adobe還增加了PDF檔案與HTML網頁之間的相互連接;PDF也慢慢逐漸獲得輸出印刷業的接受,最初由黑白數位印刷市場在全錄快速印刷機開始使用PDF輸出。
在Acrobat 3下Acrobat Exchange的開放式架構終於獲得其努力成果,1997年和1998年開始出現很多有趣的印前Xtensions,其中包括一些十分必要的印前工具;例如Enfocus公司的PitStop與CheckUp、Lantanarips公司的CrackerJack;愛克發是第一家在1998年推出的Apogee系統內推廣全彩色商業印刷使用PDF格式的大型公司,其他廠商隨後不久也都跟進。
雖然廠商努力推廣PDF的應用,不過市場的反應有些緩慢,主要的因素是使用PDF需要額外的工具、一些對PDF檔案格式的知識訣竅、它的限制和能耐等之現實問題,在發現它真的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標准後,人們對PDF也產生若干失望;雖然PDF標准能用於印前環境,但是還有很多種途徑能製作出絕對正確,但不能在印前使用的PDF檔案。
PDF/X-1 -(很)慢的新興標准
為了要解決上述問題,在1998年多個印前公司的一個聯誼會聚在一起研究討論,並公布PDF/X-1標准,PDF/X-1是基於PDF 1.2檔案規格所制定,但它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明PDF檔案是什麼以便能夠精確交換檔案,PDF/X-1檔案是一個能保證所有的字體都被內嵌、所有的高解析度圖像都被嵌入等等的文件。
雖然PDF/X-1是根據PDF 1.2制訂,但也加入若干額外的計運算元,在Adobe technote 5188有說明,並包括:
嵌入如Copydot檔案之額外資料的可能性
支援ICC的色彩
出血框(bleed box)、裁切框(trim box)和設計框(art box)的定義
檔案是否已被陷印(Trapped)的說明
更多的PDF/X資料可在PDF/X-1a和PDF/X-3的說明網頁找到。
PDF 1.3 -聆聽印前的需要
1999年4月Adobe公司推出了在內部被稱為'Stout'的Acrobat 4,它為我們帶來PDF 1.3,新的PDF格式規格包括支援:
雙位元的CID字體
OPI 2.0規格
稱為DeviceN的一個新色彩空間,改善支援特別色能力
平滑漸層(smooth Shading),一項有效率與非常平順漸層的技術(從一個色彩漸變到另一個色彩)
註解(annotations)
Acrobat本身也適當地提供新奇功能,包括:
支援頁面大小從1143x1143提高到5080x5080mm
捕捉網頁成PDF (Webcapture)
Acrobat Distiller內一系列的預設配置,使它更容易製作有效的PDF檔案
一個非常容易搞混的名稱轉變:之前的Acrobat Exchange更名為了Acrobat,也剛好是整套軟體的名稱
容易於整合到Microsoft Office
最初的Acrobat 4版本編號為4.0,包含了不少程式錯誤,因而降低了該軟體在印前的可用性,直到有限的軟體用途。用戶得到相當底價時,後來Adobe公司推出修正版Acrobat 4.05時試圖向客戶收取升級費用時一度惹毛不少用戶,好在Adobe順從市場最後發送一份免費拷貝給有注冊的用戶。
到了Acrobat 4.05上市後,很難再辯駁的是PDF已經成為公認接受之信息交換的檔案格式,多於100萬份的Acrobat Reader被從網站下載;在印前,少數人仍然懷疑PDF檔案是否適合做為檔案交換、故障排除和/或屏幕打樣(softproofing )。
Illustrator 9和PDF 1.4 - Acrobat將還得等待
2000年中Adobe公司做了一件怪異的事:他們推出Illustrator 9,雖然推出繪圖應用程式的新版本並不奇怪,但Illustrator 9確有一個驚人的特點:它是第一個支援PDF 1.4和其透明度特徵的應用程式,這是第一次Adobe公司並未伴隨著新版本的PDF規格而推出一個新版本的Acrobat,他們也沒有釋放PDF 1.4的全部規格,雖然Technote 5407記載了PDF 1.4支援透明度。
Acrobat 5(代號:巴西[Brazil])
2001年5月Acrobat 5終於上市,PDF 1.4才實際成真,檔案格式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為印前應用上,值得一提的包括:
增加透明度的支援,它允許文本或圖像物件被透視
改善的保全,其中包括128位加密,並可以選擇設定印出的品質(可定義一個PDF只能以低解析度列印)
對於非印前用戶,Adobe也附加若干好處到PDF 1.4檔案格式:
加強JavaScript的支援,包括JavaScript 1.5和與資料庫更好的整合能力
"Tagged PDFs"是包含代表該PDF檔案之信息結構資料的PDF檔案,這表示類似定義標題、文字區塊、……的匯總資料(meta-information)可以是PDF檔案的一部份
這將讓配合其搭配檢視的設備之PDF檔案可以更輕松地被創建,這項新功能主要是用於新興電子書市場,因為它允許PDF檔案能夠被重新應用於各種不同的系統上;Adobe已經推出能在PDA的Palm作業系統上執行的Acrobat Reader版本
重新應用(repurpose)內容變得更容易
大多數用戶更樂於Acrobat 5本身提供的新功能,印前使用者享有的改進包含:
Acrobat 5能正確顯示疊印(Overprints),所以如果用戶把一個黃色的方框疊印在青色背景上時,Acrobat 5能顯示疊印的綠色方塊,但請注意:此選項預設是關閉的
Acrobat 5還可以執行批次處理作業,例如能將整個目錄的PDF檔案全部轉換為EPS檔案
Distiller 5可以使用DeviceN顏色壓縮圖像,這表示含有multitones的PDF檔案將會小很多
Acrobat和Distiller 5還使用一種改進的色彩管理引擎,稱為'ACE,它提供更精細的控制
以Acrobat 5為PDF檔案加註解更加靈活,也可以跨過網際網路加註解
對非印前用戶而言Acrobat 5有更加顯著的提升:
表單的功能增強了很多
用戶界面更類似於Microsoft Office應用程式,Acrobat整合入Offices的效果也改善許多
可以自Acrobat內啟動Distiller或是Catalog
在Acrobat 5打開PDF檔案時會自動製作縮略圖(Thumbnail)
有更多和更好的匯出模組,包括一個從PDF轉換成RTF檔案的選項,這使得它在輸出到WORD處理器時更容易維護的檔案的外觀
有趣的是,Acrobat 5也對若干用戶調降一些功能:Adobe取代了'Paper capture'的插件,將原先能文字辨識掃描頁面以創造一真正的文字之PDF的模組,替代成一個功能相當有限的網頁轉換服務
PDF 1.5與Acrobat 6 -更多的選擇已經混淆用戶
2003年4月Adobe宣布Acrobat 6將於5月下旬開始出貨,Acrobat 6內部代號為'Newport',像往常一樣地,新版本的Acrobat同時帶出了一個新版本的PDF格式,版本1.5。
PDF格式1.5帶來了一些新的功能,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被應用程式套用或支援,新的東西包括:
改良的壓縮技術,包括物件流(Object Stream)與JPEG 2000壓縮
支持層(Layers)
提高標簽(Tagged) PDF格式的支持
Acrobat軟體本身提供更多於新的PDF檔案格式的立即好處。
Acrobat Reader更名為Adobe Reader,現在還包括Adobe電子書閱讀器的功能,可惜這個應用程式也變大了,它的大小甚至比多數辦公型慣用的PDF檔案之大小超過1000倍。
Acrobat Professional專業版是Acrobat 6面向印前使用的高級版本,它提供了許多新的特點。
整合預檢(Preflighting)
PDF格式優化器(Optimizer)
尺規和導線
工作傳票(Job Ticket)
支援PDF/X
分色輸出與分色預覽
透明度平面化
層(layers)
測量工具與計算工具
更相類似於其它Adobe應用程式的新使用者界面
2005年:另一年,另一次PDF改版
2005年1月Adobe推出具新PDF功能的Acrobat 7,PDF 1.6提供了下列改進:
改進的加密演演算法
註解和標注功能的一些小改進
OpenType字體可直接嵌入到PDF,不再需要以TrueType或PostScript Type 1字體型式嵌入
因為提供嵌入檔案的可行性,PDF 1.6檔案可被用來作為一種〔容器〕的檔案格式
新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嵌入3D數據,起初感覺此功能只會引起建築師或使用CAD-CAM人們的興趣,不過看到用包裝設計應用程式ArtiosCad製作出的3D的PDF檔案,在PDF內可以從各個角度來檢查圖案設計和圖片或條碼的位置,所以這種技術也可用於平面藝術,特別是對於從事包裝或展示工作的人
PDF格式1.7 -沉悶的版本
PDF 1.7大概是發布過最'沉悶'的PDF版本,它改進評注(Comment)與保全(Security)的支援,3D的支援功能也獲得改善,可以為3D物件加上評注(Comment)及更嚴謹地操控3D動作,PDF 1.7檔案能包含預設印表機如紙張的選擇、拷貝數量、縮放、…等設置,可以在此下載全部規格。
Adobe Acrobat 8於2006年11月面世,介紹了一個有趣的新功能:它不使用PDF 1.7作為預設的檔案格式,而是使用PDF 1.6,它也變得更容易將檔案存成較舊的PDF版本,這大概是Adobe也認知大多數人還不需要最新發布的PDF格式來解決問題;對印刷和印前作業而言,PDF 1.3或PDF 1.4就很夠了;其他的新功能包括改良的PDF /A之支援、更好地選單與工具之組織與能在Adobe Reader 8內儲存表格的能力,預檢引擎能處理多項更正(稱為Fix-ups)的事實是另一項不錯的躍進,大多數人則更認可提高性能,特別是對Intel Mac電腦是改善最多,有些人則不喜歡這個新的使用者界面。
PDF 1.7的一個有趣的發展是2008年1月它已成為一個正式的ISO標准(ISO 32000),Adobe的James King有在他自己的博客張貼了若干有趣的背景資料。
㈢ 求《快速建築設計100例》第3版 作者:黎志濤編著 的pdf版本或者清晰的照片,謝謝。 郵箱[email protected]
《jifan|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快速建築設計40例》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j8A059o-y8jSssS4PXXYHw
jifan|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快速建築設計40例.pdf|新版華工快題50例(高清掃描版).pdf|快速建築設計100例(第三版).pdf|快速建築設計中強化思維邏輯考查的探索.pdf|幾凡同濟建築快題案例分析與抄繪2015.|幾凡設計教育300例.rar|幾凡快題一本通.pdf
㈣ 常用的辦公軟體有哪些
目前,在我國較較具代表性的辦公軟體有三個,它們是:微軟公司的Office、金山公司的WPS、IBM旗下Lotus公司的Smartsuite。
㈤ 通過平面圖繪制軸測圖—來自建築師設計師Osama Elfar的設計教程
和建築設計師Osama Elfar一起學習如何使用樓層平面圖繪制軸測圖。
請在B站觀看該文章的視頻教程 。閱讀下文中Osama Elfar的附加見解以及視頻教程相關的更多詳細信息、技巧和畫筆設置。
您是否能簡單地為我們講述下什麼是軸測圖?以及為什麼使用它?
軸測圖是獲取3D視圖的快速方法。操作相比透視圖難度更低一些,因為建築師可以直接在樓層平面圖的基礎上添加平行線來繪制軸測圖,不必花費時間繪制透視圖所需的消失點。
客戶一般對您的軸測圖圖紙作何反應? 軸測圖對說服客戶有什麼幫助嗎?
有時候客戶很難理解二維的建築圖紙。他們需要更多的圖幫助他們了解建築和建築的外觀。軸測圖對於客戶來說更加直觀易懂。另外,軸測圖對建築師的獲得設計批准也有幫助。
初步設計
1. 從相冊或文件導入一張平面圖(PDF或圖片)。
2. 導入的圖片會顯示為選中狀態。點擊上方的兩個手柄把圖片拉斜成透視視圖。
3. 在活動的圖形圖層中,點擊圖層縮略圖來打開圖層菜單。使用不透明滑條把不透明度降到50%左右。
4. 在平面圖的一個角上用100%平滑度設定的鉛筆畫一條垂線。打開精確菜單中的網格對這一步操作可能有所幫助。
5. 選擇並復制垂線,然後在分別放到平面圖的每個角上。
6. 用鉛筆把平面圖輪廓描出來。
7. 然後選中並復制已傾斜的平面圖搭建出二樓。
8. 用鉛筆把平面圖二樓輪廓描出來。
9. 再復制已傾斜的平面圖搭建出屋頂的結構。
10. 用鉛筆把屋頂輪廓描出來。
完善設計圖
1. 用硬角遮罩把當前視角看不到的建築線條擦掉。
2. 使用應用100%平滑度的鋼筆畫線覆蓋到之前的線稿上。把建築的結構輪廓勾畫出來。
3. 用鉛筆筆畫出臨時的垂直線使斜線居中。
4. 在畫輪廓構圖的同時,我們也會逐漸弄清建築的形狀。幫助你更輕松地了解細節,並畫出令人信服和緊湊的設計圖。
5. 一旦輪廓線畫好,把素材拖到窗戶上。使用控制手柄把素材拉彎到軸測圖視角。
6. 使用鉛筆把建築四周景觀線的底線畫出來,其中包括行車道、人行道和院子,為景觀細節添加參考。
7. 用鋼筆加描景觀細節處,包括圍牆、後院和前院區域的線條。
設計圖上色
1. 創建一張新圖層到設計圖的勾線圖層下方。如果是自動分層模式,你選擇填充工具之後會自動在鋼筆圖層下方新建一張圖層。
2. 選擇填充工具,並將其設定到低不透明度。這樣設定的好處是我們能夠多次在同一區域添加填充。上色時候需要注意光源(通常光源照亮的是建築的正面)。正面畫一層填充,輔助角度畫兩層填充,背光處畫三層。
3. 用低不透明度黑色或灰色的填充畫陰影。給大門、窗戶、牆壁和屋頂都加上陰影。屋頂斜處加一層或兩層陰影,還有墜到地上的陰影不要忘記畫上。
4. 為窗戶、人行道和水景等景觀和細節上色。
5. 使用柔角遮罩把景觀的四周柔化潤色。
7. 從素材庫導入人物和景觀素材到設計圖上,賦予建築物比例感,並且給整個場景增添生氣。透明PNG素材在概念畫板中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快捷( 學習怎麼製作 )。
8. 使用硬角遮罩把覆蓋線稿的元素擦掉。
9. 使用填充工具給人和景觀元素都加上陰影效果。
0:36 - 軟鉛筆,灰色,94%不透明度
0:53 - 軟鉛筆,灰色,94%不透明度
2:06 - 硬角遮罩,100%不透明度
2:27 - 鋼筆,黑色,100%不透明度
3:46 - 軟鉛筆,灰色,94%不透明度
5:23 - 軟鉛筆,灰色,94%不透明度
6:00 - 鋼筆,黑色,100%不透明度
8:11 - 填充,紅色,62%不透明度
9:08 - 填充,灰色,25%不透明度
10:23 - 填充,淺灰色,55%不透明度
10:48 - 填充,綠色,33%不透明度
11:05 - 柔角遮罩,100%不透明度
11:11 - 填充,淺藍,33%不透明度
11:59 - 硬角遮罩,100%不透明度
12:23 - 填充,灰色,25%不透明度
12:35 - 軟鉛筆,灰色,94%不透明度
設計師Osama Ahmad Elfar 於1992年畢業自亞歷山大大學。他是UNii Engineering Consultancy的合夥人,該公司在阿聯酋、卡達和埃及均設有辦事處。他曾多次贏得知名設計比賽。作品橫跨不同建築領域,包括高層建築、多功能建築、住宅、商用和酒店業。他的項目廣布世界各地,包括阿聯酋、卡達、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美國、瑞士、比利時、阿曼蘇丹、利比亞和日本。他同時還做設計培訓,教授課程和在活動中演講。
大家可以在 YouTube 、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上關注Osama。他的更多作品發布在 www.uniidesign.com 和 www.osamaelfar.com 。
內容製作:Osama Elfar
視頻剪輯:Lasse Pekkala
文章:Erica Christensen
翻譯:Beatrice Tian
㈥ 怎麼樣迅速掌握Photoshop
學會PS一天就會,但要學精就得堅持不懈。
PS快捷鍵:
取消當前命令:Esc;
工具選項板:Enter;
選項板調整:Shift+Tab;
退出系統:Ctrl+Q;
獲取幫助:F1;
剪切選擇區:F2 / Ctrl+X;
拷貝選擇區:F3 / Ctrl+C;
粘貼選擇區:F4 / Ctrl+V;
顯示或關閉畫筆選項板:F5;
顯示或關閉顏色選項板:F6;
顯示或關閉圖層選項板:F7;
顯示或關閉信息選項板:F8;
顯示或關閉動作選項板:F9;
顯示或關閉選項板、狀態欄和工具箱:Tab;
全選:Ctrl+A;
反選:Shift+Ctrl+I;
取消選擇區:Ctrl+D;
選擇區域移動:方向鍵;
將圖層轉換為選擇區:Ctrl+單擊工作圖層;
選擇區域以10個像素為單位移動:Shift+方向鍵;
復制選擇區域:Alt+方向鍵;
填充為前景色:Alt+Delete;
填充為背景色:Ctrl+Delete;
調整色階工具:Ctrl+L;
調整色彩平衡:Ctrl+B;
調節色調/飽和度:Ctrl+U;
自由變形:Ctrl+T;
增大筆頭大小:「中括弧」;
減小筆頭大小:「中括弧」;
選擇最大筆頭:Shift+「中括弧」;
選擇最小筆頭:Shift+「中括弧」;
重復使用濾鏡:Ctrl+F;
移至上一圖層:Ctrl+「中括弧」;
排至下一圖層:Ctrl+「中括弧」;
移至最前圖層:Shift+Ctrl+「中括弧」;
移至最底圖層:Shift+Ctrl+「中括弧」;
激活上一圖層:Alt+「中括弧」;
激活下一圖層:Alt+「中括弧」;
合並可見圖層:Shift+Ctrl+E;
放大視窗:Ctrl+「+」;
縮小視窗:Ctrl+「-」;
放大局部:Ctrl+空格鍵+滑鼠單擊;
縮小局部:Alt+空格鍵+滑鼠單擊;
翻屏查看:PageUp/PageDown;
顯示或隱藏標尺:Ctrl+R;
顯示或隱藏虛線:Ctrl+H;
顯示或隱藏網格:Ctrl+」。
打開文件:Ctrl+O;
關閉文件:Ctrl+W;
文件存檔:Ctrl+S;
列印文件:Ctrl+P;
恢復到上一步:Ctrl+Z;
扭曲(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Ctrl】
取消變形(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Esc】
自由變換復制的象素數據 【Ctrl】+【Shift】+【T】
再次變換復制的象素數據並建立一個副本 【Ctrl】+【Shift】+【Alt】+【T】
刪除選框中的圖案或選取的路徑 【DEL】
用背景色填充所選區域或整個圖層 【Ctrl】+【BackSpace】或【Ctrl】+【Del】
用前景色填充所選區域或整個圖層 【Alt】+【BackSpace】或【Alt】+【Del】
彈出「填充」對話框 【Shift】+【BackSpace】
從歷史記錄中填充 【Alt】+【Ctrl】+【Backspace】
圖像調整
調整色階 【Ctrl】+【L】
自動調整色階 【Ctrl】+【Shift】+【L】
打開曲線調整對話框 【Ctrl】+【M】
在所選通道的曲線上添加新的點(『曲線』對話框中) 在圖象中【Ctrl】加點按
在復合曲線以外的所有曲線上添加新的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Shift】
加點按
移動所選點(『曲線』對話框中) 【↑】/【↓】/【←】/【→】
以10點為增幅移動所選點以10點為增幅(『曲線』對話框中) 【Shift】+【箭頭】
選擇多個控制點(『曲線』對話框中) 【Shift】加點按
前移控制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Tab】
後移控制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Shift】+【Tab】
添加新的點(『曲線』對話框中) 點按網格
刪除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加點按點
取消選擇所選通道上的所有點(『曲線』對話框中) 【Ctrl】+【D】
使曲線網格更精細或更粗糙(『曲線』對話框中) 【Alt】加點按網格
選擇彩色通道(『曲線』對話框中) 【Ctrl】+【~】
選擇單色通道(『曲線』對話框中) 【Ctrl】+【數字】
打開「色彩平衡」對話框 【Ctrl】+【B】
打開「色相/飽和度」對話框 【Ctrl】+【U】
全圖調整(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
只調整紅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1】
只調整黃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2】
只調整綠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3】
只調整青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4】
只調整藍色(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5】
只調整洋紅(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 【Ctrl】+【6】
去色 【Ctrl】+【Shift】+【U】
反相 【Ctrl】+【I】
圖層操作<br>
從對話框新建一個圖層 【Ctrl】+【Shift】+【N】
以默認選項建立一個新的圖層 【Ctrl】+【Alt】+【Shift】+【N】
通過拷貝建立一個圖層 【Ctrl】+【J】
通過剪切建立一個圖層 【Ctrl】+【Shift】+【J】
與前一圖層編組 【Ctrl】+【G】
取消編組 【Ctrl】+【Shift】+【G】
向下合並或合並聯接圖層 【Ctrl】+【E】
合並可見圖層 【Ctrl】+【Shift】+【E】
蓋印或蓋印聯接圖層 【Ctrl】+【Alt】+【E】
蓋印可見圖層 【Ctrl】+【Alt】+【Shift】+【E】
將當前層下移一層 【Ctrl】+【[】
將當前層上移一層 【Ctrl】+【]】
將當前層移到最下面 【Ctrl】+【Shift】+【[】
將當前層移到最上面 【Ctrl】+【Shift】+【]】
激活下一個圖層 【Alt】+【[】
激活上一個圖層 【Alt】+【]】
激活底部圖層 【Shift】+【Alt】+【[】
激活頂部圖層 【Shift】+【Alt】+【]】
調整當前圖層的透明度(當前工具為無數字參數的,如移動工具) 【0】至【9】
保留當前圖層的透明區域(開關) 【/】<br>
投影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1】
內陰影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2】
外發光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3】
內發光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4】
斜面和浮雕效果(在」效果」對話框中) 【Ctrl】+【5】
應用當前所選效果並使參數可調(在」效果」對話框中) 【A】
圖層混合模式<br>
循環選擇混合模式 【Alt】+【-】或【+】
正常 【Ctrl】+【Alt】+【N】
閾值(點陣圖模式) 【Ctrl】+【Alt】+【L】
溶解 【Ctrl】+【Alt】+【I】
背後 【Ctrl】+【Alt】+【Q】
清除 【Ctrl】+【Alt】+【R】
正片疊底 【Ctrl】+【Alt】+【M】
屏幕 【Ctrl】+【Alt】+【S】
疊加 【Ctrl】+【Alt】+【O】
柔光 【Ctrl】+【Alt】+【F】
強光 【Ctrl】+【Alt】+【H】
顏色減淡 【Ctrl】+【Alt】+【D】
顏色加深 【Ctrl】+【Alt】+【B】
變暗 【Ctrl】+【Alt】+【K】
變亮 【Ctrl】+【Alt】+【G】
差值 【Ctrl】+【Alt】+【E】
排除 【Ctrl】+【Alt】+【X】
色相 【Ctrl】+【Alt】+【U】
飽和度 【Ctrl】+【Alt】+【T】
顏色 【Ctrl】+【Alt】+【C】
光度 【Ctrl】+【Alt】+【Y】
去色 海棉工具+【Ctrl】+【Alt】+【J】
加色 海棉工具+【Ctrl】+【Alt】+【A】
暗調 減淡/加深工具+【Ctrl】+【Alt】+【W】
中間調 減淡/加深工具+【Ctrl】+【Alt】+【V】
高光 減淡/加深工具+【Ctrl】+【Alt】+【Z】
選擇功能
全部選取 【Ctrl】+【A】
取消選擇 【Ctrl】+【D】
重新選擇 【Ctrl】+【Shift】+【D】
羽化選擇 【Ctrl】+【Alt】+【D】
反向選擇 【Ctrl】+【Shift】+【I】
路徑變選區 數字鍵盤的【Enter】
載入選區 【Ctrl】+點按圖層、路徑、通道面板中的縮約圖
濾鏡
按上次的參數再做一次上次的濾鏡 【Ctrl】+【F】
退去上次所做濾鏡的效果 【Ctrl】+【Shift】+【F】
重復上次所做的濾鏡(可調參數) 【Ctrl】+【Alt】+【F】
選擇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V】
立方體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M】
球體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N】
柱體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C】
軌跡球(在「3D變化」濾鏡中) 【R】
全景相機工具(在「3D變化」濾鏡中) 【E】
視圖操作<
顯示彩色通道 【Ctrl】+【~】
顯示單色通道 【Ctrl】+【數字】
顯示復合通道 【~】
以CMYK方式預覽(開關) 【Ctrl】+【Y】
打開/關閉色域警告 【Ctrl】+【Shift】+【Y】
放大視圖 【Ctrl】+【+】
縮小視圖 【Ctrl】+【-】
滿畫布顯示 【Ctrl】+【0】
實際象素顯示 【Ctrl】+【Alt】+【0】
向上卷動一屏 【PageUp】
向下卷動一屏 【PageDown】
向左卷動一屏 【Ctrl】+【PageUp】
向右卷動一屏 【Ctrl】+【PageDown】
向上卷動10 個單位 【Shift】+【PageUp】
向下卷動10 個單位 【Shift】+【PageDown】
向左卷動10 個單位 【Shift】+【Ctrl】+【PageUp】
向右卷動10 個單位 【Shift】+【Ctrl】+【PageDown】
將視圖移到左上角 【Home】
將視圖移到右下角 【End】
顯示/隱藏選擇區域 【Ctrl】+【H】
顯示/隱藏路徑 【Ctrl】+【Shift】+【H】
顯示/隱藏標尺 【Ctrl】+【R】
顯示/隱藏參考線 【Ctrl】+【;】
顯示/隱藏網格 【Ctrl】+【」】
貼緊參考線 【Ctrl】+【Shift】+【;】
鎖定參考線 【Ctrl】+【Alt】+【;】
貼緊網格 【Ctrl】+【Shift】+【」】
顯示/隱藏「畫筆」面板 【F5】
顯示/隱藏「顏色」面板 【F6】
顯示/隱藏「圖層」面板 【F7】
顯示/隱藏「信息」面板 【F8】
顯示/隱藏「動作」面板 【F9】
顯示/隱藏所有命令面板 【TAB】
顯示或隱藏工具箱以外的所有調板 【Shift】+【TAB】
文字處理(在」文字工具」對話框中)<br>
左對齊或頂對齊 【Ctrl】+【Shift】+【L】
中對齊 【Ctrl】+【Shift】+【C】
右對齊或底對齊 【Ctrl】+【Shift】+【R】
左/右選擇 1 個字元 【Shift】+【←】/【→】
下/上選擇 1 行 【Shift】+【↑】/【↓】
選擇所有字元 【Ctrl】+【A】
選擇從插入點到滑鼠點按點的字元 【Shift】加點按
左/右移動 1 個字元 【←】/【→】
下/上移動 1 行 【↑】/【↓】
左/右移動1個字 【Ctrl】+【←】/【→】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減小2 點象素 【Ctrl】+【Shift】+【<】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2 點象素 【Ctrl】+【Shift】+【>】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減小10 點象素 【Ctrl】+【Alt】+【Shift】+【<】
將所選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10 點象素 【Ctrl】+【Alt】+【Shift】+【>】
將行距減小2點象素 【Alt】+【↓】
將行距增大2點象素 【Alt】+【↑】
將基線位移減小2點象素 【Shift】+【Alt】+【↓】
將基線位移增加2點象素 【Shift】+【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減小20/1000ems 【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增加20/1000ems 【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減小100/1000ems 【Ctrl】+【Alt】+【←】
將字距微調或字距調整增加100/1000ems 【Ctrl】+【Alt】+【→】<
ctrl+:放大
ctrl-:縮小
ctrl+』:顯示參考線
ctrl+;:對齊
ctrl+0:滿畫布顯示(此處圓圈為」零」,非英文字母」o」)
ctrl+a:全選
ctrl+b:色彩平衡
ctrl+c:復制
ctrl+d:取消選取
ctrl+e:合並圖層
ctrl+delete:背景色填充(或ctrl+backspace)
ctrl+f:重復上次濾鏡
ctrl+g:與前一圖層編組
ctrl+h:顯示額外的選項(具體參看視圖->顯示->顯示額外的選項)
ctrl+l:調出色階面板
ctrl+i:反相
ctrl+j:通過拷貝的圖層
ctrl+l:色階調整
ctrl+m:曲線
ctrl+n:新建(或ctrl+雙擊空白區域)
ctrl+打開(或雙擊白區域)
ctrl+p:列印
ctrl+q:退出photoshop
ctrl+t:自由變換
ctrl+r:隱藏標尺
ctrl+s:保存
ctrl+u:色相飽和度
ctrl+v:粘貼
ctrl+w:關閉圖象
ctrl+x:剪切
ctrl+y:校樣顏色
ctrl+z:撤消上一步操作
ctrl+拖畫面:移動當前圖層
ctrl+單擊圖層面板上的某層:將該層載入選區
ctrl+alt+;:鎖定參考線
ctrl+alt+』:顯示網格
ctrl+alt+0:實際像素顯示(或雙擊放大鏡工具,此處圓圈為」零」,非英文字母」o」)
ctrl+alt+d:羽化
ctrl+alt+打開為
ctrl+alt+p:列印選項
ctrl+alt+x:抽出
ctrl+alt+z:撤消上一步操作(可不斷向前撤消)
ctrl+shift+c:合並拷貝
ctrl+shift+d:重新選擇
ctrl+shift+e:合並可見圖層
ctrl+shift+f:消退畫筆透明度
ctrl+shift+g:取消編組圖層
ctrl+shift+h:顯示目標路徑
ctrl+shift+i:反選
ctrl+shift+j:通過剪切的圖層
ctrl+shift+k:顏色設置
ctrl+shift+l:自動色階
ctrl+shift+n:新建圖層
ctrl+shift+m:進入ImageReady
ctrl+shift+p:頁面設置
ctrl+shift+s:另存為
ctrl+shift+t:再次變換
ctrl+shift+x:液化
ctrl+shift+y:色域警告
ctrl+shift+z:向前
ctrl+shift+u:去色
ctrl+shift+v:粘貼入
ctrl+shift+w:關閉全部圖象
ctrl+shift+alt+l:自動對比度
ctrl+shift+alt+s:保存為wab格式
alt+delete:前景色填充(或alt+backspace)
alt+單擊畫面:選擇游標所在點的顏色
shift+backspace:填充選區
㈦ 最好的平面設計軟體有哪些
常用的平面設計軟體有Adobe?Photoshop、Adobe?Illustrator、CorelDRAW等。
軟體類型:
1、圖片處理
軟體及優點:photoshop主要是用來進行圖像處理的,把圖片通過處理使其更加具有真實感。
2、建模
軟體及優點:3dmax是每個設計者必須掌握的軟體,3dmax這個軟體用來建模、材質、模型、燈光的展示;
很多人選擇學習設計其實都是三分鍾熱度,最好在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
→→點擊測試我適不適合學設計
3、平面制圖
軟體及優點:AutoCAD是用來進行平面制圖的,平面布置圖、施工圖、立面圖、以及三維圖的繪制都是用CAD這個軟體來操作的。
4、圖象處理
軟體及優點:CorelDRAW,Illustrator是應用於商標設計、標志製作、模型繪制、插圖描畫、排版及分色輸出等等諸多領域
5、網頁設計
軟體及優點: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用來製作精美的網頁,通常需要幾種軟體的相互配合,這根據自身要求。
6、矢量設計
軟體及優點:Illustrator、CorelDRAW兩個軟體的特點均為可以隨意放大縮小而清晰度不變,而且標志設計、文字、排版特別出色,但是Illustrator在MAC和PC都可以使用,CorelDRAW多用於PC。文字排版類軟體軟體及優點:PageMaker是常見的文字排版處理軟體,稱為最底層平台,優點是任何軟體做的文件均可承載,缺點該軟體在MAC和PC上不能互通,且太過於簡單,無法作相應的特效處理,需要藉助其他軟體才能完成,多見於MAC,PC機上的PM不能輸出。
學習平面設計光有好的工具還不行,得有好老師教才能是事半功倍。歷經多年的發展,天琥積累了寶貴的辦學經驗,並不斷前行探索,開設司南教育研究院,研究更科學的教學模式,不斷為社會輸送實戰型設計人才。
㈧ 《建築的七盞明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建築的七盞明燈》約翰·羅斯金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U8AlpjI0nYwOBX1I2j1wcg
書名:建築的七盞明燈
作者名: [英國] 約翰·羅斯金
豆瓣評分:7.1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9
頁數:202
內容介紹:
《建築的七盞明燈》是羅斯金的一部有關哥特式建築的傑作,享譽英美藝術界,為好幾代人評判藝術價值提供了標准。該書闡述了建築的七大原則:「犧牲原則」、「真理原則」、「權力原則」、「美的原則」、「生命原則」、「記憶原則」和「順從原則」,為二十世紀的很多建築和設計提供了靈感。此外,羅斯金認為建築是從先輩手中繼承下來的東西,並映射出先輩生活的景況。這種思想對當今的建築保護有著深遠的影響。
作者介紹:
約翰·羅斯金(1819-1900)是維多利亞時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興趣廣泛,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既是藝術家和藝術批評家,又是科學家、詩人、環保主義者和哲學家。他一生游歷四方,足跡遍布英倫諸島和歐洲大陸。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金河王》、《近代畫家》、《建築的詩歌》、《建築的七盞明燈》、《威尼斯的石頭》、《佛羅倫薩的早晨》、《亞眠的聖經》、《時至今日》、《野橄欖之冠》、《芝麻與百合》、《空氣女王》、《十九世紀的暴風雲》、《繪圖要素》和《透視要素》等。羅斯金的作品語言優美,內容深刻,對甘地、托爾斯泰和普魯斯特有較大影響,普魯斯特甚至為了翻譯羅斯金的作品而下決心學習英語。
㈨ 自學平面設計需要學哪些軟體
要搞平面設計,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這三個軟體都是應該熟練掌握的。這3個軟體可以自學,下載教程,自己做實例來熟練掌握。
想要學好平面設計其實不難最主要是有沒有決心,不妨先用60秒時間來測試下
→→點擊測試我適不適合學設計
平面設計是溝通傳播、風格化和通過文字和圖像解決問題的藝術。由於所有知識技能的重疊,平面設計常常被誤認為是視覺傳播或傳播設計。平面設計通過使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去創造和組合文字、符號和圖像去產生視覺思想和信息。
學習平面設計,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課程配上優質講師,雙劍合璧,學習效果更上一層樓。天琥在全國有800多名實戰講師,採用線下面授教學+線上點評作品結合的方式,推行實戰化教學,讓學員技能跟就業需求無縫接軌。
㈩ 人有來世嗎
~ 覺悟的人,他為來世著想!~(2009-03-09 16:10:36)
轉載標簽:覺悟的人他為來世著想!凈空法師佛陀教育阿彌陀佛多元文化教育 分類:宇宙人生真相
1 人有過去世,有未來世,聰明人會為來世著想,把生死置之度外。
2 人有生,哪有沒有死的道理?早死跟晚死,有什麼差別?實在講,沒有差別。
3 這一世時間短促,來世的時間長。能夠想到來世,起心動念為來世負責任,這個人就有智慧。
4 佛在經裡面常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為來世著想。
5 古人說得好,「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這是一個比喻,說得不錯;我們講得更具體,死了以後,你到哪裡去?
6 佛告訴我們,死了以後,擺在我們面前是十法界,等於說是十條路,我們要走哪一條路?要到哪裡去?這個才重要。
7 對於來世要認真!來世,一個是三途,一個是三善道,一個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值得我們考慮的,我們來世要到哪裡去?我們現在要把全副的心力來辦來世的事情。
8 人不只是這一生,人有來世,覺悟的人,不會為這一世著想,他為來世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