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測序pdf

測序pdf

發布時間:2022-09-26 23:32:30

① 如何將基因測序的ab1格式的文件轉換成其他圖片格式

你看AB1文件應該用的是CHROMAS吧
在FILE菜單下面有個 print preview 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峰圖,
可以用pdf列印機生成PDF文檔哦

如果沒有安裝,chromas很好下載的,很小。要不你試試

② 轉錄測序中的nr,nt,swissprot,cog,kegg,go分別是什麼意思

NR庫屬於非冗餘蛋白序列資料庫,是NCBI官方的蛋白序列資料庫,數據來源於GenPept、SwissProt、PIR、PDF、PDB以及NCBI RefSeq,是默認的蛋白比對資料庫。
NT資料庫是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官方的核酸序列資料庫,NT庫屬於非冗餘核酸序列資料庫,數據來源於GenBank、EMBL 以及 DDBJ,是NCBI默認的核酸blast比對資料庫。
SwissProt資料庫是檢查過的、手工注釋的蛋白資料庫,我們將Unigene注釋到SwissProt資料庫,以得到更加高質量的注釋結果。
COG (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主要是原核生物和單細胞真核生物的直系同源物,KOG(clusters of euKaryotic Orthologous Groups)資料庫包含了7個完整基因組的真核生物的直系同源家族蛋白, 構成每個 KOG 的蛋白集是被假定為來自於一個祖先蛋白,根據系統發生進行分類,一般COG指原核生物,KOG指真核生物,KOG與COG提供了相似的基因同源物的分類信息。
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是處理基因組、生物通路、疾病、葯物和化學物質之間聯系的集成資料庫。 KEGG用於生物信息研究等,包括基因組,代謝組學等其他組學的數據分析,涵蓋了Drug Development(葯物開發)、 Cellular Processes(細胞過程)、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環境信息處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遺傳信息處理)、 Human Diseases(人類疾病), Metabolism(代謝)、 Organismal Systems(有機系統)等方面。
GO( Gene Ontology ): 基因本體。生物技術的發展迅速,數據越來越多,不同資料庫命名標准不統一,為了解決不同的生物學資料庫可能會使用不同的術語的問題,從而基因本體聯合會(Gene Onotology Consortium)開發GO來描述基因在分子、細胞和組織水平的功能體現。GO的基本描述單元是GO terms。GO主要包括三個分支: 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es)、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和細胞組成(cellular components),用於描述基因產物的功能。GO中使用了is_a、part_of和regulates三種互作關系。

③ 測序峰圖如何弄到文章中去

在CHROMAS 的FILE菜單下面有個PRINT PREVIEW,可以放大/縮小
如果還達不到你的要求可以安裝PDF列印機,生成PDF文件再編輯

④ 《基因傳(精裝版)眾生之源》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基因傳(精裝版)》([美]悉達多·穆克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ulse

書名:基因傳(精裝版)

作者:[美]悉達多·穆克吉

譯者:馬向濤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

頁數:62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整個20世紀,有三項顛覆性的科學概念和技術應用讓人類社會發展到了新的歷史階段:「原子」的發現帶來物理學的革命,「位元組」的發現帶來互聯網的革命,「基因」的發現帶來生物學的革命。

基因既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礎,破解了基因的運行機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奧秘,人類的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測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術迅速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也完成了全部人類基因的比對與測序工作,人類征服基因的時代已經到來。

《基因傳》罕見地完整講述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展開,是一部反映基因發展史的傳記。

《基因傳》也是一部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像偵探小說一樣,以科學家們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為線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淺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論的脈絡,又真實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合作與斗爭、成功與失敗。《基因傳》也講述了基因理論被政治歪曲利用導致的歷史災難和教訓,以及基因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的沖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糾葛,有歷史進退,《基因傳》是一部有溫度的、敘事高超的科普通識讀物。

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無限接近生命的真相,當我們能夠掌控和改造人類基因時,「人類」的概念也許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基因傳》所講的故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基因傳》出版後,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2010年,穆克吉的《眾病之王:癌症傳》詳盡記述了癌症的起源與發展以及人類對抗癌症、預防癌症的歷史,出版後獲得普利策文學獎,但是這本書不反映癌症病變之前生命的常態。如果癌症是人類身體發生病變之後的魔鬼,那麼是何種力量在此之前維系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呢?作者在癌症研究過程中意識到,只有了解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深刻領悟其內在機制,於是,在探究常態與遺傳奧秘的過程中,作者創作了另一部更加深入人類命運源頭和顛覆生命認知的著作——《基因傳》。《癌症傳》講的是生命的病態,《基因傳》講的是生命的常態,因此《基因傳》可以被視為《癌症傳》的前傳。

——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基因傳》出版者)

《基因傳》不僅是一部翔實記述(基因)科學發展的歷史,更是人類在21世紀面向未來的宣言。

——馬向濤(《基因傳》譯者)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見識叢書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見識叢書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 [美]約翰•R. 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見識叢書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見識叢書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見識叢書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見識叢書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見識叢書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見識叢書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見識叢書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見識叢書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見識叢書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精裝)[美]戴維•伍頓

《見識叢書19:內戰,一部觀念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見識叢書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見識叢書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裝)[以]赫拉利•尤瓦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讀《基因傳》的N個理由:】

1. 不是所有寫基因的書你都能讀得懂。

2. 這本書所講的故事,和每個活生生的人都息息相關,你所有關於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的問題,都會在書中找到新的答案。

3. 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基因的發現,讓我們終於無限接近這些大問題的真實答案。

4. 這本書寫了3000年來人類對生命遺傳迭代奧秘的探索。

5. 為什麼人人相似卻又千差萬別?生命的演化過程里,是什麼在背後決定著這一切?這個問題困擾人類幾千年,從亞里士多德到達爾文,人類始終探索。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找到了基因,終於找到了破解生命奧秘的鑰匙。

6. 整本書寫了240位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

a. DNA雙螺旋的發現過程,驚心動魄,如大片一樣精彩。

b. 納粹德國利用「優生學」理論,讓集中營成了世人心中永恆的傷疤。

c. 你以為科學家之間都應該是「我好崇拜你啊」,但其實,他們可能即使合作也不忘記斗爭。

d. 一個在學校里表現「良好」的美國小女孩,卻和媽媽以及媽媽的媽媽一起被認定為「智障人士」。

e. 你以為你是女人,我以為我是男人,但基因說,我們可能都錯了。

7. 基因是沒有情感的,《基因傳》是有溫度的。

8. 如果非找一本類似的作品,就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吧,《人類簡史》用嶄新的大歷史視角和高超的寫作手法,重述了人類從起源到今天的故事,《基因傳》也從宏大的視野和人類終極問題的關懷,用極講究的敘事手段,把基因的故事講了個通透。

9. 之前寫基因的書也不少,但都零零散散的,從來沒有像穆克吉這樣完整系統地梳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基因傳》是一部知識密度極高的佳作。

10. 這不是生硬的科普書,作者同時把政治、歷史、人性、倫理、道德等議題穿插在里邊,是一部有厚度的作品。

11. 好看,真的好看,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科學家們抓住片段的線索和證據,一個一個攻破基因難題,像偵探小說一樣好看。

12.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完整地了解基因的全部知識,關於基因,看這本就夠了。

13. 印度裔美國醫生,這樣的身份,讓作者的寫作別具一格。

14. 穆克吉的前一部作品《眾病之王:癌症傳》獲得普利策獎,他是個非常會講故事的人。

15. 未來,這本書關系所有人的未來!基因技術正在迅猛發展,基因測序、基因克隆、基因檢測、基因診斷、基因編輯……這些技術可以為我們帶來巨大好處,可以治癒疾病、預測未來、更新我們對性別、身份、選擇的認知,基因時代正在到來。但是,基因也涉及智力差異、種族歧視、倫理、道德,20世紀40年代納粹德國就歪曲利用了基因理論,製造了種族屠殺的災難。人類已經掌握了定向改造基因的技術,影響基因的功能,從而使身體狀態、生理機能甚至人類本身發生改變,那麼誰有權力支配它們並且確保安全呢?誰將成為此類技術的主導者,而誰又會成為它的犧牲品?當我們具備理解與掌握人類基因組的能力時,傳統意義上的「人類」概念也許將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

16. 穆克吉很帥,嗯!

究其根本,人類不過是攜帶基因的載體與表達功能的通路。基因是自然界萬物生長的源泉,而我們就像是風馳電掣的賽馬,在轉瞬間前赴後繼薪火相傳。它們的組成與世間的善惡無關。同時也不會受到人情冷暖的影響。我們只是這些遺傳物質最終的表現形式。

——村上春樹《1Q84》

【名家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書,2016年度精英閱讀書單

《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經濟學人》2016年度書單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編輯部2016年度值得一讀的科技、科學類圖書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創始人)

郝景芳 (童行計劃創始人,《北京折疊》作者)

姬十三(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神經生物學博士)

李開復(創新工場CEO、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李清晨(醫生、科普作家、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心外傳奇》作者)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

劉蘇里(北京萬聖書園創始人、知名學者)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

尹燁(華大基因CEO,生命科學科普節目《天方燁談》主創)

張羽(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只有醫生知道》作者)

安東尼•多爾(普利策獎得主,《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作者)

保羅•伯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創始人)

瑪麗亞•拉莫斯(Maria Ramos,英國巴萊克銀行南非子公司CEO)

聯袂推薦!

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帶領我們穿越基因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穆克吉還是一個優雅的、會講故事的人。

——比爾•蓋茨

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有兩件事,一個是人工智慧,另一個是基因科技。基因的發現、基因理論和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類有機會無限接近生命秘密的真相。穆克吉醫生的《基因傳》來得正是時候,完整梳理了基因理論和技術的起源、發展和未來,講述了科學家們攻堅克難的故事,以及基因技術對社會倫理、道德文化的邊界的觸碰,和他的前一部作品《癌症傳》一樣,豐滿而富有啟發性。我們對基因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正在到來的基因時代,有更多的可能讓人類克服疾病掌控自己的命運,不再聽天由命。

——李開復(創新工場CEO、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基因的發現和發展揭開了生命的奧秘,將深刻影響我們人類社會的走向。穆克吉是集醫生、學者、科普作家於一身的印度裔美國人,他一方面掌握關於基因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又能以科普作家的身份,把深奧難懂的知識以文學筆法呈現出來,有故事,有情節,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

——姬十三(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神經生物學博士)

我推薦這本書,不僅在於它的確好,而且在於它的意義。尤瓦爾•赫拉利在紅遍全球的《未來簡史》中指出,人類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兩門科學,一是人工智慧,二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被稱為基因工程。這門科學現在已用於制葯、基因檢測和基因重組。運用基因科學,我們能挽救人的生命,消除祖上遺傳而來的缺陷,這不是使人類未來更美好嗎?要了解基因科學的未來,一定要了解它的過去與今天,讀《基因傳》的意義就在於此。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

作者在遠古的遐思、技術的進步與科學家個人命運的沉浮之間來回切換,收放自如,大開大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廣袤幽深的歷史長卷,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科普佳作。

——李清晨(醫生、科普作家、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心外傳奇》作者)

穆克吉是一位寶貴的既能做研究又能寫作的醫生,他讓深奧的醫學概念不再晦澀難懂,讓非專業人士也能感受到基因和遺傳學的美妙。希望《基因傳》的出版能讓更多人了解基因技術,這是現代醫學史上了不起的一筆。

——張羽(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只有醫生知道》作者)

所有人都知道,基因科技對人類很重要,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只看到神奇的結果,看不到發生的過程。讀這本《基因傳》是非常有意思的過程,如曲徑通幽,不僅能看到新發現帶來的曙光,也能看到曙光被幽暗的密林遮蔽,而最後重新見到突破密林的光芒,讓人更理解科學探索的興奮。

——郝景芳(童行計劃創始人,《北京折疊》作者)

從第一個站起來的類人猿,到科技加身的現代人,我們從未停止對自身的好奇,對祖源的探究。基因是塑造人類的根本,我們對它的了解卻不足百年。《基因傳》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對基因科學發展史展開描述,故事性強,情感豐富,鮮活地展現遺傳規律與基因的發現過程,啟發人類思考未來之路。真正威脅人類未來安危的不是科技脫韁的可能性,而是掌握科技的人如何選擇。康德說過兩樣讓人驚奇和敬畏的事,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科學無止境的探索終將令驚奇不再,惟願人類對道德的敬畏之心永不改變。

——尹燁(華大基因CEO,生命科學科普節目《天方燁談》主創)

這不是一本僅介紹生物技術和常識的讀物,它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宏觀框架下,從基因這個獨特視角,重新闡釋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之間的碰撞和博弈。

——大象公會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大多數醫生,尤其是數量龐大的基層醫生,都把治病看作處理好症狀,有平穩的生命體征即可。了解基因,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認識生命、拓展自己的職業邊界。《基因傳》的作者悉達多 • 穆克吉博士,因為有著腫瘤臨床與研究的「雙重」經歷,他的文字,讓臨床醫生可以從親切的角度,了解這個領域的內容。

——丁香園

如果你熱愛散文,這本書剛好合你胃口,如果你想明白關於基因編碼的事情——不是達到一個基因學博士的水平,但是足夠在飯桌上就這個話題掌控全局——那這本書適合你。這本書能讓你思考,但同時又能讓你迴避思考的重負。

——Saurabh Jha(醫學科普作家,皇家外科醫生)

這部作品也許可以被視為數千年來罕見的驚心動魄的偵探小說,而包括亞里士多德、孟德爾以及弗朗西斯•柯林斯在內的各位學者均為探究生命的奧秘做出了貢獻。作為《眾症之王:癌症傳》的姊妹篇,《基因傳》不僅繼承了氣勢磅礴的敘事風格,同時也成為超越前者的經典。如果你期望了解人類的現在與未來,那麼這本書就是不可或缺的佳作。

——安東尼•多爾(普利策獎得主,《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作者)

2010年,悉達多•穆克吉醫生曾經以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眾病之王:癌症傳》讓讀者為之陶醉,而現在看起來這不過是《基因傳》正式登場之前的熱身,他將本書打造成為集科學、歷史以及自傳為一身的史詩般作品,其廣度與深度堪比文學名著《失樂園》。

——《紐約時報》

(基因的)故事曾被人們用諸多不同的方式細致地描述過,但這次,穆克吉以一種罕見的宏偉視野講述了這部(基因的)新歷史。

——《紐約時報書評》

穆克吉通過感人至深的故事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娓娓道來……同時還在秉承醫學嚴謹的前提下以詩歌般的語言彰顯了人性中的柔情、脆弱以及光芒。

——《華盛頓郵報》

在穆克吉浪漫的敘事語境里,他雙眼犀利地指向那些矛盾的細節和尚未定論的諷刺之事。這位天才犀利地鎖定了化學抽象物中隱埋的情感真理,讓你感覺好像成功考過了一門你曾懼怕報名的大學課程,並且,你享受了這過程的每一分鍾。

——安德魯•所羅門(《正午惡魔》作者),《華盛頓郵報》

《基因傳》是一部承前啟後的生命科學思想史,作者以縝密的邏輯詮釋了當代廣受關注的科學問題。

——《今日美國》

《基因傳》不僅描繪了生命科學發展的壯美藍圖,同時也對傳統人類概念提出了道德與哲學挑戰。

——保羅•伯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這部在現代格局下激進而又具有爭議性且有親和力的著作,是如此的扣人心弦。閱讀它,裝備好自己,來迎接未來的到來。

——布萊恩•艾波雅(《如何長生不老》作者),《周日泰晤士報》

他(穆克吉)對(基因的)歷史脈絡的釐清、引人入勝的講述,是他雄心壯志的彰顯,也是其不容磨滅的成就的見證。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書中沒有落下任何一個可信的、生動的調查。

——《衛報》

這是一部囊括了復雜思想的巨作……中文寫作細致,可讀性和趣味性都很強,可以說是所有科學革命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它註定會對我們的下一代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觀察者》

《基因傳》探討了一個永恆而復雜的主題。實際上,它與我們每天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作者讓它與我們更加接近,更加扣人心弦。

——馬克•海登(《深夜小狗的神秘習題》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悉達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知名科普作家。

他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並在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還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療和與血細胞有關的基因功能上。2010年,他出版著作《眾病之王:癌症傳》,並於次年榮獲普利策文學獎,《時代》雜志稱其為「1923年以來有影響力的100本英語書之一」。2016年,《基因傳》出版後,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譯者簡介】

馬向濤,研究員/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科腫瘤學臨床與基礎研究,翻譯了《基因傳》《腫瘤臨床試驗》等專著,曾經榮獲首都優秀醫務工作者獎章。馬向濤博士是北京市海淀區醫療資源統籌服務中心主任,同時還兼任《腫瘤防治研究》與《腫瘤研究與臨床》雜志編委,曾在《中華醫學雜志》《癌症》《醫學與哲學》等數十種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文章100餘篇。馬向濤博士致力於醫學人文傳播與健康知識科普,現在與家人生活在北京。(微信號:DRXIANGTAO,歡迎交流討論。)

⑤ 《動物細胞培養基本技術和特殊應用指南原書第七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動物細胞培養基本技術和特殊應用指南原書第七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AAO2105xBf5HZ3WAvinY7Q

?pwd=4vvh 提取碼:4vvh
簡介:自《動物細胞培養——基本技術和特殊應用指南》第 6 版發行以來,細胞培養領域已取得諸多進展,第 7 版除保留基本內容(培養細胞的生物學、細胞培養實驗室的設計與布局、培養器皿與培養基、原代培養、細胞系及其鑒定、污染、分化、老化、永生化等)之外,特別強化了某些章節的內容,尤其見於 3D 培養、幹細胞、特殊類型細胞培養、STR 測序、規模化培養等的介紹,因此第 7 版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技術上均更具新穎性和實用性。

⑥ 如何用primer5設計PCR引物並轉化成pdf格式

首先打開軟體 左上角來操作 file——new——dna sequence 這一項可以把你復制的序列粘貼進去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另一個 file——open——dna sequence 去open一個新的文件。在接下來的界面里 復制你的序列,於是就將序列導入了點擊search 進入下圖界面開始設計引物 在此圖中有6個部分,紅色數字標示 1區,包括三部分,可以選擇設計pcr引物,測序引物和雜交探針 2區,搜尋模式,包括正鏈,反鏈等,我們一般選最後一項pairs,出來一組引物 3區,引物的范圍,上游引物所在范圍,下游引物所在范圍 4區,pcr 長度,根據需要設置 5區,引物長度,這個是調整的重點,前面是長度,後面是± 6區,選擇模式,一般選auto,也可以手動下面是一個設計 我選擇了 正鏈位於1-400內 負鏈位於500-910內 產物長度100-600 引物長度為20±1bp 輸入後,出現下圖界面 共有1000多條引物 點擊ok

閱讀全文

與測序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伺服器網址租用多少錢 瀏覽:938
行車記錄儀安卓版怎麼用 瀏覽:500
java是不是數字 瀏覽:180
php模擬瀏覽器環境 瀏覽:351
編程誰都能學會嗎 瀏覽:407
使用國家反詐app都要開啟什麼 瀏覽:712
下載民宿APP有什麼用 瀏覽:52
續子語pdf 瀏覽:385
2021年加密貨幣最新行情 瀏覽:162
nfs怎麼加密ipsec 瀏覽:245
國二考試調用編譯器運算選擇題 瀏覽:750
同濟大學高等數學pdf 瀏覽:234
延時的宏命令怎麼設置 瀏覽:596
資料庫有哪些加密 瀏覽:209
改之理反編譯注冊教程 瀏覽:391
什麼是編譯程序和翻譯程序 瀏覽:208
python課程心得總結 瀏覽:17
派派中怎麼看對方在哪個伺服器 瀏覽:796
xp配置java環境變數配置 瀏覽:9
python中1到100怎麼算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