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比特幣一度跌破52000美元,究竟是怎麼回事
從最新的市場交易價格來看的話,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已經跌破了52000美元。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其實主要就是因為此前他上漲的幅度太高,現在正在處於回落當中。當然因為比特幣的下降,現在很多人都傾家盪產。但實際上在這一次比特幣的波動背後,還隱藏著一個非常簡單的經濟規律,那就是市場經濟的復甦。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市場經濟復甦跟比特幣漲跌的關系。
第三,如何看待比特幣的投資?
我在所有的回答下邊都認為比特幣投資是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首先他沒有任何的信用倍數。另外一方面,比特幣在暴漲之後往往迎接的都是暴跌。很多媒體都宣傳比特幣是未來一個支付形式,但很明顯各國政府都在發展自己的數字貨幣,不會讓比特幣就這樣發展下去。
⑵ 一直很火熱的比特幣,為什麼突然跌破32000美元
比特幣突然暴跌,並且跌破32000美元,主要是因為各國加強的監管,前期漲幅太大迎來了下跌。
比特幣的價格自從馬斯克加入炒作之後,一直漲幅非常大,甚至一度高達60000美元,後來隨著各國國家對比特幣的嚴格監管,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迎來了暴跌,其中比特幣的價格甚至跌倒了32000美元以下。很多炒幣的人猝不及防,來不及補倉,很多人爆倉血本無歸。
三、比特幣炒作明顯,莊家控盤價格收割了韭菜。比特幣雖然設想很好,要去中心化,但是比特幣被高度控盤,莊家手上的籌碼價格非常低廉,對於他們來講,比特幣價格下跌,根本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影響,因此他們操控了比特幣,利用各種消息割韭菜,很多購買比特幣准備炒幣的人,最後血本無歸。
比特幣暴跌,和監管有很大關系。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⑶ 比特幣跌穿1.8萬美元,15萬人爆倉,對A股會有哪些影響
比特幣跌穿1.8萬美元,15萬人爆倉,這也導致了華人首富趙長鵬的財富值縮水90%以上。這對A股的投資者來說,其實這能促進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部分比特幣概念股股價下跌。
比特幣跌穿1.8萬美元和出現慘重的情況其實對於A股還是有著一定影響的,從正面來說,這能夠促進許多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畢竟大家都知道了比特幣這種沒有價值的東西是靠不住的。從反面來說,其實這也造成了部分比特幣概念股的下跌,大家目前對比特幣都是避而遠之。
⑷ 比特幣失守20000美元/枚,預計後續走勢如何
6 月 18 日交易時段,比特幣自 2020 年 11 月以來首次跌破 20,000 美元關鍵支撐位後繼續下跌。截至發稿,盤中最低跌至 18,811.4 美元,跌幅超過 10 美元。 當天的百分比。 這已經是比特幣連續 12 天的跌勢。 據 CoinGecko 稱,自去年 11 月達到 69,000 美元的峰值以來,比特幣已經下跌了 70% 以上。 比特幣最近的下跌趨勢被《紐約時報》稱為「自由落體」。
在加密貨幣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無論是企業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加密行業生態的成員,都在經歷一場「大逃殺」。
⑸ 風暴眼 | 央行等十部委出手,比特幣大跌8%,「幣圈9·4」再現
時隔四年之後,幣圈再次迎來幾大部委的聯手整頓。
9月24日下午,央行、銀保監會、網信辦、外匯局等十部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
通知指出,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應堅決依法取締等。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也發布文件,矛頭直指「挖礦」:禁止任何名義「挖礦」 ,將數據中心類企業相關承諾納入徵信;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為淘汰類產業,停止一切財稅支持等。
消息出來後,主流加密貨幣皆應聲而跌。比特幣跌破41000美元/枚,日內跌8.74%。
以太坊跌破2800美元/枚,日內跌11.23%。其他幣種如萊特幣、狗狗幣等跌幅也都不小。
這次出台的監管政策,不僅讓人想起四年前的幣圈「9·4禁令」。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曾出手正式叫停ICO融資。此後各大交易所代幣價格一路下跌,數百家小交易所倒閉或出海,幣圈迎來一個大熊市。
同樣是在九月,同樣是多個部位聯手,幣圈會再次迎來一場「狂風暴雨」嗎?
實際上,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對於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就在持續收緊,對於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國內加密貨幣行業正在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監管風暴。
有行業人士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政策的出發點,除了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打擊空氣幣、傳銷等違法行為外,更是在『雙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對這種於國計民生無益且高耗能的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閉環打擊。」
十部委聯手,此次監管政策有何不同?
9月24日,央行等十部委發布的文件,和之前對於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有何不同呢?
世界經合組織區塊鏈政策委員會專家王娟認為,相較於之前的文件,這次的文件在內容上變化非常大。它是分級分類,由中央到省市,再到縣鄉,一層一層的去進行分級整治,對存量增量都有不同的具體實施方法,包括對大數據園區、對高新技術園區異常用電的核查,都是非常具體的實施措施。從財稅優惠、金融政策,到地方監管、舉報,全面的進行細致化的整治、打擊,這個內容是史無前例的。
王娟表示,特別要關注的是,以前虛擬貨幣挖礦被發改委從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淘汰類去除之後,這一次虛擬挖礦重新進入了淘汰類的目錄。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虛擬貨幣交易和挖礦在國內處於一個逐步的,完全清退的趨勢中。這個文件里特別也提出,數據中心是不可以用於來挖礦的,所以企圖在數字經濟、戰略新興產業、數據中心建設等一些比較熱點的詞彙上去挖掘監管的空白地帶應該是越來越小。
財經 評論員王赤坤認為:「這次打擊虛擬幣炒作的部委中增加了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等,將相關虛擬幣交易行為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將境外交易所在境內的相關活動也定義為非法金融活動,從事虛擬幣炒作不僅損失財產還會涉及犯罪入刑。相關個人相關公司和相關產業鏈應關注、知曉、理解和把握相關政策信號,提前預案,及時做好相關退出工作。」
針對這次政策帶來的影響,有律師認為,這次發文有「最高院」「最高檢」,區別於之前的銀行、行業協會等發文,後續政策落地和各地法院判例都會有明顯的價值傾向。
「單純從法律角度,個人層面的風險沒有因為這個文件而發生變化。核心風險在於平台方,OTC商戶次之,這一點要看政策在各地落地的情況。」該律師表示。
四個月發布19條「禁令」,幣圈迎來最嚴監管風暴
如果說2021年前4個月比特幣從1萬多美元暴漲到6.4萬美元,點燃了很多投資者心中的財富慾火的話,那麼5月以來國內持續的監管風暴,則澆滅了這把火。
5月1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官微轉載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銀協和互金協會發布的聯合公告,明確金融機構、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
5月19日早間,內蒙古發改委也發布公告,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台,全面受理關於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問題信訪舉報。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特別強調「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 社會 領域傳遞」。
此後,內蒙古、雲南、四川、新疆、青海等「挖礦」大省也都相繼發布了打擊虛擬貨幣挖礦的政策。
9月24日,央行等十部委和國家發改委也發布監管文件,禁止任何名義「挖礦」 ,堅決依法取締虛擬貨幣相關業務。
據鳳凰《風暴眼》不完全統計,自5月中旬以來,國務院金融委、國家發改委和央行等十部委,以及內蒙古、雲南、安徽等省份及相關機構,共發布了12條打擊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監管政策。
雖然近些年來國內對於虛擬貨幣保持了持續的嚴監管態度,但今年出台的監管政策的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可謂史無前例!
從五月到九月,國內為何會掀起一場針對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的監管風暴呢?
有分析認為,原因可能有多個:一是包括防範「熱錢」資金利用比特幣違規進出境;二是在DC/EP逐漸推廣應用的背景下,清理規范數字貨幣概念和范圍;三是碳中和趨勢下,比特幣挖礦過於耗電等。
打擊「挖礦」行為,成為監管重中之重
實際上,中國對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以及其衍生行業的監管一直是非常嚴格的。
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就發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文,將ICO定性為非法集資,取締了超過38家的非法虛擬貨幣平台。
今年6月剛剛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議任命為IMF副總裁的央行副行長李波,在談到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時曾表示:「比特幣等加密資產是投資工具而非貨幣,應接受相應監管。」
李波認為,比特幣本身不是貨幣,而是一種另類投資。因此,加密資產將來應該發揮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一種投資工具或者是替代性投資。他強調,如果穩定幣等加密資產能夠成為廣泛使用的支付解決方案的話,就需要一個更加強有力的監管規則,也就是說,要比比特幣現在所接受的監管規則更加嚴格。
可以看出,對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監管,一直是明確的。但對於「挖礦」,政策上一直沒有非常明確規定。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在這輪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風暴中,政府亮明了對「挖礦」行為絕不容忍的態度,並且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隨著國內監管政策的驟然收緊,曾佔到全球算力65%的中國比特幣礦場,也上演了一幕遷徙出海的「大逃離」。
5月份以來,四川、內蒙古、雲南等省份已經關停了大批比特幣礦場。國內一些體量較大的礦機企業和礦場主,也陸續向國外遷移。
據中國第一家礦機上市企業「嘉楠 科技 」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嘉楠 科技 已正式開啟在哈薩克的自營挖礦業務,首批阿瓦隆礦機上架開機運行。
裝車運往海外的阿瓦隆礦機
據媒體報道,中國另一大礦機企業比特大陸也在6月 22 日對礦工表示,暫時停售現貨機器。此外,比特大陸已宣布全面向海外轉移,部分中高層員工正向海外轉移。
中國為何要嚴打比特幣「挖礦」?
在這輪針對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打擊清理風暴之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挖礦集中地,四川省更是被稱為「礦都」。
中國的「挖礦」產業究竟有多大?BTC.com上的算力分布圖顯示,目前世界上最大算力的比特幣礦池,如Antpool、F2Pool、BTCC等,都位於中國,中國的算力超過了比特幣總算力的60%。
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甚至還能看到有許多國外的比特幣愛好者呼籲要打破中國在比特幣上的「算力壟斷」。在2018年,知乎上還有人問「比特幣算力集中在中國有多大隱患?」
另外,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礦機企業,嘉楠 科技 、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都誕生於中國。其中嘉楠和億邦還分別於2019年和2020年在美股上市。
可以說,在中國,比特幣挖礦已經建立了從上游到下游的完整產業鏈,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這么大的一個產業,政府為何要打掉它呢?因為,它實在太耗能了。
此前劍橋大學另類金融中心公布數據稱,比特幣的總能源消耗介於40-445兆瓦時(TWh)之間,平均統計約為130兆瓦時,比特幣挖礦一年消耗的電量約與荷蘭全國用電量相當。
由成千上萬台礦機組成的比特幣礦場
研究還顯示,約65%的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在中國進行,而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達到60%左右。約75%的礦工使用某種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在總能耗中的佔比仍不到40%。
有行業人士對鳳凰《風暴眼》表示,「在碳中和、碳達峰這樣的大背景下,高耗能的挖礦顯然是與大方向相悖的,關停只是遲早問題」。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比特幣挖礦行為,往往以「大數據項目」作為掩護,騙取地方政府支持,耗費大量電力資源,不符合實現「碳中和」目標方向。
他此前在《整治虛擬貨幣挖礦與交易亂象刻不容緩》文章中指出,金融管理部門應加大對虛擬貨幣非法挖礦和交易活動的打擊力度。對比特幣挖礦項目,各地應進行全面清理、及時關停。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虛擬貨幣「挖礦」不僅屬於高耗能產業,而且虛擬貨幣對產業發展沒什麼貢獻,基本上沒有其他有益的作用,政府對此加大打擊力是合情合理的,特別是「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林伯強認為,在打擊虛擬貨幣「挖礦」上必須採取「一刀切」,如果不一刀切的話,肯定會有人鑽漏洞,因為虛擬貨幣的利潤太高了。
世界各國態度不一,有國家將比特幣當做法幣
實際上不只是中國,英國、美國、韓國等國家也都在考慮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
今年8月,日本最高金融監管機構將加密貨幣交易商視為反洗錢計劃的一部分;日本FSA也考慮實施更嚴格的加密貨幣法規。
韓國、新加坡等對加密貨幣相對寬容的國家,也都在加強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監管力度,打擊洗錢等行為。今年6月,墨西哥財長表示,墨西哥金融系統禁止使用加密貨幣。
今年5月24日,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表示,在保持安全的央行貨幣作為基礎的情況下,存在競爭的空間,不斷改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是非常重要的,監管框架應該隨著加密貨幣匯率的發展而變化,與美聯儲相比,其他監管機構可能在加密貨幣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包括美聯儲在內的美國相關機構一直對加密貨幣持謹慎和嚴格監管的態度,包括制裁因涉嫌網路攻擊和洗錢的加密貨幣交易所SUEX等。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敞開了懷抱。今年6月,中美洲國家薩爾瓦所就通過了比特幣法案,宣布將比特幣作為國家法幣。
9月7日,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法案正式生效,薩爾瓦多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鳳凰網《風暴眼》了解到,目前麥當勞、星巴克、必勝客以及當地的一些商店,都已經可以用比特幣進行消費支付。
近日,據烏克蘭媒體報道,烏克蘭最高拉達(烏克蘭議會)通過了虛擬資產法案,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在該國正式合法化。不過與薩爾瓦多不同,烏克蘭的法案規定虛擬資產在該國不得作為支付手段,但公民可以合法地持有以及交易。
比特幣究竟是「數字黃金」還是騙局?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幣圈持續的暴漲吸引了許多散戶投資者湧入幣圈,一些瞄準「新韭菜」的各種山寨幣、空氣幣項目也層出不窮。可以說,牛市之下亂象叢生。
盡管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落下,有人恐懼逃離的同時,也有貪婪者堅守「信仰」。更多的人可能依然充滿疑問:比特幣究竟是不是騙局?還能夠繼續投資嗎?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接受鳳凰網 財經 采訪時表示,比特幣就是一場賭博,「你輸了,就會輸得很慘」。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不要把比特幣當作一夜暴富的事,你可以去嘗試這種所謂的資產波動、體會這個市場,但是大家現在這種抗風險能力,我不建議大家所謂去高杠桿投資,因為你無法控制這樣的風險。也許你運氣極好,,但從投資概率上來講,很難賺到錢,因為這是高杠桿、高波動的資產,大部分人都是泡沫。
今年5月,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接受鳳凰網 財經 采訪時表示,很支持目前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監管政策是在保護散戶投資者的血汗錢。
張曉燕表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提到目前熱議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她表示,首先,據2018年統計,比特幣25-30%的交易場景是非法的。再者,「虛擬貨幣」的交易缺乏有效監管,其價格容易被操縱,導致價格忽上忽下,波動劇烈。
「我很支持目前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這些政策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她說,中國的散戶數量很多,中小投資者的共性是金融知識少,對虛擬貨幣的了解不夠深刻。監管政策是在保護散戶投資者的血汗錢。
[責任編輯:劉玉芳 PF012]
⑹ 美國一程序員把7500個比特幣當垃圾扔掉,比特幣現在值多少錢
比特幣現在的價格是245453,他的概念一開始是在2009年被提出來的。而且預估2021年也會是比特幣的一個牛市。比特幣的主要取決他有以下這些優點。
⑺ 加密貨幣大跌,比特幣已跌超 25%,給哪些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那些在比特幣高點時進入的投資者受到了損失。據媒體報道,在過去的幾天時間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在全球市場引起了一波大跌潮,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比特幣已經跌破3萬美金,幾乎可以說,在近幾個月買入的投資者,都被深套其中。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次比特幣的波動,也再度彰顯虛擬貨幣市場的風險性。而這次大跌後,市場對待虛擬貨幣的看法也逐漸兩極化,一方面認為,現在是低點,有買入的空間,還有人認為,比特幣毫無價值,未來的風險會更大。
這次幣圈打崩,其實不少中國投資者也深套其中,很多人甚至使用杠桿借錢買入,但在這個毫無監管,混亂的市場中,虛擬貨幣的價格毫無規律可循,它可以一天漲十幾倍,也可以一天跌50%以上,風險遠遠比其他市場要高得多,對於散戶來說,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收割,最後的結局就是徹底爆倉了。
⑻ 比特幣大跳水,高點買入一枚等於虧一輛特斯拉,華人首富身家蒸發了多少
比特幣大跳水,高點買入一枚等於虧損一輛特斯拉,其實這也算是相當正常的事情,畢竟比特幣本身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價格高漲只不過是炒作的結果。在這場比特幣的炒作當中,華人首富趙長鵬身家直接蒸發了895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其身家蒸發了90%以上。
然而更多人關注的則是華人首富趙長鵬的身家怎麼樣,趙長鵬在頂峰的時候擁有超過1,000億美元幣值的比特幣,但由於比特幣跳水和各種虛擬貨幣跳水,目前趙長鵬的身家已經蒸發了895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其身家蒸發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這種蒸發速度來看,其實比特幣和虛擬貨幣的炒作風險很大,就連趙長鵬這種絕頂聰明的人都沒有辦法玩,明白其中的規則。
⑼ 比特幣怎麼可能丟失,又怎麼可能找回
研究公司Chainanalysis估計,現有比特幣中有多達20%永遠消失了。在這項研究公布的時候,大約有380萬枚比特幣永遠無法找回。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索所有可能丟失比特幣的方式。
1.Cryptocurrency黑客
加密貨幣交易所的黑客行為是比特幣損失的主要原因。交易所是網路罪犯的熱門目標,Mt. Gox是第一個高調的加密貨幣黑客,但自那以後,許多主要交易所都被黑客攻擊,包括Bitfinex、Bitstamp和最近位於紐西蘭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ryptopia損失了9.4%的總持倉。
7. 欺詐的國際安全和發展理事會
新接觸加密技術的人淪為虛假的首次代幣發行(ico)的犧牲品,他們把自己宣傳為一種新的加密貨幣投資,將獲得高回報。他們利用「錯過的恐懼」(FOMO),只因為項目永遠不會實現,資金永遠不會返還給投資者。有經驗的投資者知道如何根據團隊分析項目,以評估他們是否有能力履行承諾,是否已經有了最低限度的可行產品等。最著名的欺詐性ico之一是Centra,由弗洛伊德·梅威瑟(Floyd Mayweather)背書。
8. 泵及傾卸計劃
哄抬和傾銷是價格操縱,騙子利用社交媒體群炒作項目或被稱為「垃圾幣」的代幣,因為它們沒有增加價值或沒有真正的使用案例,價值會在一夜之間呈指數級增長。一旦價值增加,騙子出售他們的代幣,不久之後,大量拋售代幣的價格急劇下降,導致持有較長時間或以較高價格購買的人遭受巨大損失。名人或人也被用來炒作所謂的「糞幣」。
9. 冷藏設備丟失或損壞
有很多人在比特幣價值不高的時候就開始使用比特幣,他們扔掉了自己的舊電腦、放錯地方的硬體錢包等,或者他們的電腦被損壞了。
10. 粗心大意
將比特幣發送到錯誤的地址,一些錢包和交易所有防止用戶將比特幣發送到錯誤的錢包(非比特幣)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