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的通信方式(很全面)
代通信新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
摘要本文論述了現代通信的發展現狀,所採用的最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重點介紹通信網中「三網」現狀和趨勢、寬頻網核心技術(ATM與IP)、寬頻接入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藍牙、超寬頻等。
關鍵詞 寬頻通信網 ATM IP 接入技術 藍牙超寬頻
1 引言
在NII(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網是主幹,NII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網實現,因此通信網的發展倍受矚目。通信網技術的發展,制約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制約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行各業的發展,及時了解和掌握現代通信網新技術及發展趨勢,並將之運用於軍事裝備的設計和規劃中,對於提高軍事發展水平有重要意義。
2「三網」發展現狀和趨勢
通信網的發展趨勢是寬頻化、智能化、個人化和綜合化,能夠支持各類窄帶和寬頻、實時和非實時、恆定速率和可變速率,尤其是多媒體業務。目前規模最大的三大網是電話網、有線電視網(CATV)、計算機網,它們都各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計算機網路雖能很好地支持數據業務,但實時性(QoS,服務質量)差,寬頻性不夠,不支持電話和實時圖像業務,網路管理的讓費和安全性不夠。
電話網雖可高質量地支持話音業務,但帶寬不夠,所有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均按傳輸話音的帶寬設計(64kbit/s)。同時智能不夠,雖有部分智能網業務(如800),但目前還達不到計算機網路的智能。
有線電視網雖然實時性和寬頻能力均很好,但不能雙向通信、無交換和網路管理。
三種網都在逐步演變,使自己具備其他兩網的優點,電信網通過採用光纖、xDSL、乙太網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體業務;CATV鋪設光纜,以更換同軸電纜,採用HFC技術進行雙向化改造;網路公司圍繞Internet技術建網,力爭在同一個網上,支持全業務。目前*單一網路的發展,難以實現通信網的發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網融合」的概念。
「三網融合」不是指三網在物理上的兼並合一,而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即技術上互相滲透,網路層上實現互通,應用層上使用相同的協議,但運行和管理是分開的。三網將在GII(全球信息基礎結構)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趨勢發展。
「三網融合」有利於最大程度地共享現有資源,為推動「三網融合」,ITU提出了GII概念,其目標是通過三網資源的無縫融合,構成一個具有統一接入和應用界面的高效網路,滿足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可接收的質量和費用,安全地享受多種業務(聲音、數據、圖像、影像等)。
下一代網路中軟交換、能動網和分布式面向對象的網路結構(DONA)將是新的發展思路。
在現代通信新技術中,這里主要介紹寬頻網核心技術(IP與ATM)、接入網技術、光纖接入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及藍牙、超寬頻等無線通信技術。
3 寬頻網核心技術
現有的電信網是基於電路交換的窄帶PSTN/ISDM和基於分組(信元)面向連接的寬頻ATM網,它將日趨寬頻化。
寬頻網的業務特點是:速率跨度大、業務突發性強、對差錯敏感程度不同、對時延敏感程度不同、多播(multicast)和廣播(broadcast)。
3.1 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
電路交換雖然時延小、通信質量有保證、控制簡單,但呼叫建立需要時間、帶寬固定,不能適應不同速率的業務和突發業務。因而不適於寬頻業務。
分組交換帶寬可變、統計復用資源利用率高,但時延大,協議復雜。部分適用於寬頻業務。X.25是傳統的分組交換,幀中繼、ATM等均屬於分組交換。
目前,幀中繼在國內外仍廣泛應用,速率可達100Mbit/s(我國現僅2Mbit/s),但由於端到端的傳輸時延會發生變化,只適用於非實時多媒體業務,且網路功能不夠簡單,差錯控制有限。
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屬於非同步傳遞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信息被分成信元來傳遞,而包含同一用戶信息的信元不需要在傳輸鏈路上周期性地出現;它不進行逐段鏈路差錯和流量控制,面向連接,信頭功能簡單,信元長度小而固定,用戶信息透明地穿過網路。
ATM具有光纖的速率,誤碼率低,既支持局域隊城域網和廣域網等固定網,又支持移動網、衛星網等無線網;既支持核心網,又支持接入網。
3.2ATM與IP的比較
ATM是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的傳遞方式,支持不同速率,不同突發性,不同實時性的任何業務,通過統計復用技術能有效利用網路資源,可實現單一通信網(B-ISDN)。ATM網具有電信級QoS,具有新型網路結構應達到的性能,IP網目前還做不到這一點。
IP是Internet協議,是面向無連接的,主要用於數據業務,解決不同網路間的通信。影響IP網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地址空間、服務質量、安全性移動管理、計費帶寬等。
3.3 發展趨勢
ATM最大的優勢是與光纖連用,我國光纖的發展與SDH有關,現用的ATM均是基於光纖的。現階段ATM最廣泛的應用是利用其高速率大容量和支持多業務的優勢,作為傳送數據業務平台,完成鏈路層功能,但效率低。ATM支持各種業務,理論上可行,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許多問題,目前尚難以與IP桌面應用競爭。
IP和ATM結合:IP Over ATM,已廣泛用於骨幹網,但帶寬管理、QoS機制尚不成熟。
ATM將向MPLS演進,形成MPLS與傳統ATM混合的網路結構,在未來的通信網中,扮演多業務接入的角色;衛星通信ATM將成為下一代衛星網路的標准;基於ATM的寬頻光接入網ATM-PON(無源光網路)設備的開發,將在寬頻接入中有重要作用。
IP將成為電信網的主導通信協議,可同時支持現有電路交換網、ATM網、以大網和寬頻IP網,最終將是以IP為基礎的無縫融合的網。
4 接入網(Access Network,AN)
接入網是在公用電信網中連接核心網與用戶或用戶駐地網的橋梁,是本地交換機到用戶終端的實施系統,它通過V5介面與交換設備連接,無交換功能,主要完成傳輸、復用、交*連接;AN採用ATM以支持多業務接入(電話、數據、視像和多媒體業務等)。
接入網分為有線接入和無線接入,主要技術有:xDSL、OAN、HFC、SDV、寬頻無線接入。
xDSL技術:是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用戶線進行改造,使之承載寬頻業務,DSL即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線),x=A,H,S,V;ADSL(非對稱DSL)是其中的代表,ADSL的上行和下行速率不對稱,適於支持Internet、VOD和遠程LAN業務,同時能在保證原POTS業務的前提下,不改動原有銅纜設施就能提供寬頻業務,因此ADSL在北美和歐洲有很好的推廣應用,我國也正在發展應用中。
光纖接入網(OAN):是在接入網中採用光纖作為主要傳輸媒質,實現接入網功能的技術,它具有帶寬寬、不需要中繼器、傳輸質量好、市場看好等特點;OAN技術由於其性能和帶寬的優勢,將在寬頻接入中發揮主要作用。
「最後一公里」:即從用戶家庭到電話網端局的用戶線長度。我國實際用戶線的平均長度為3.38km,比一公里要大。目前電信網中,傳輸網和交換網已分別實現寬頻化、數字化和程式控制化,而用戶接入網中以銅線為主的「最後一公里」發展緩慢,成為影響制約通信網發展的瓶頸。「最後一公里」採用何種技術,是接入網需解決的問題。
FTTX(Fiber ToThe「x」):光纖到「x」,指「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x=大樓(building)、路邊(curb),家(home)、小區(zone)。
美國前幾年已實行FTTC戰略,通過光纖到遠端模塊或電節點再經銅線分配至用戶的FTTR方式,有源雙星結構的ADS-FTTC方式和PON實現。對於FTTH計劃的實施,採用AON、PON、WDM與路由器相結合的PON方案進行;美國有線電視網非常發達,對有線電視網的改造採用「電話和電視(模擬)HFC方案」、綜合HFC方案(即信令、數字電話、模擬和數字電視)以及「寬頻接入HFC方案」。
北京、上海等城市正在進行FTTZ的建設,部分高校內採用FTTB建立自己的吉比特區域網,中國電信將在3~5年內,建成適合全業務要求的靈活可*的寬頻接入網,通過統一接入平台,滿足不同速率、不同類型、不同服務質量的要求,到2005年,使寬頻用戶到2000萬以上;中國「網通」寬頻接入網的建設,將以IP為切入點,以實現各類電信業務的融合為方向。
無線接入:指從業務節點介面到用戶終端部分或全部採用無線方式。目前無線接入網所能傳送的業務主要是電話、傳真和短消息,對數字視頻和網際網路瀏覽等數據業務的支持正處於積極研究階段,並已有相關產品問世,如WAP手機、掌上電腦。
目前的接入網與業務節點:PSTN、CATV、ATM分別有各自的SNI介面,未來的接入網與業務節點的介面僅需一個SNI介面。
未來寬頻接入網中,有線和無線共存,光纖接入是主流,無線接入因其組網方便、使用靈活和成本低等特點也將佔有一席之地。
5 第三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3G)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是將所要覆蓋的地區劃分為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半徑可視用戶的分布密度在1~10km左右,在每個小區設立一個基站,為本小區范圍內的用戶服務。
從1997年起,3G的基本框架、網路技術、主要特徵、業務種類已經基本成形。
第三代移動通信(3G)的優點是:用戶容量大服務性能較好,頻譜利用率較高,用戶終端小巧,電池使用時間長,輻射小等。
2G是為話音業務所設計,3G則支持移動多媒體業務,具有高保密性,為全球范圍無縫漫遊系統。
目前我國移動通信處於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時期,3G將更支持數據和多媒體業務,支持IP的移動接入;碼分多址和分組傳送是3GRTT的公認發展趨勢,3G核心網也將向IP、ATM技術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6 藍牙技術
藍牙是一種革命性的無線解決方案,適用於短距離通信,它無需線纜,可臨時組網,能夠建立「Adhoc」連接,無需網路基礎設施,可以任意方式動態連接,所有的節點都可以自由地移動,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設備的無縫連接。它具有尺寸小、價格低廉、標准開放等優點,非常適用於移動設備,頻段內無需執照,抗干擾的能力較強,適合於集成到各種各樣的設備中,與其他無線設備的能耗相比,其功耗可忽略。
藍牙技術發展迅速,被稱為「爆發性技術」,1998年2月成立藍牙特殊興趣小組,1999年7月發布藍牙規范1.0A版本。現在藍牙不再是虛擬的技術,也不再停留在理論的標准規范上,藍牙產品以發言人的速度覆蓋市場,藍牙無線接入可用於超市及零售店、辦公室、家庭、飛機場、火車和地鐵、飯店、展會等各行各業。
另一方面,由於藍牙協議較復雜,且只能在500kbit/s-1Mbit/s范圍內使用,傳輸距離近(比802.11近),應用上有一定局限性,藍牙標准化組織(Bluetooth SIG,藍牙特別興趣小組)正在制定下一代的藍牙標准。未來的藍牙技術將適應市場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提出更多、更具使用價值的模型及應用規范,使傳輸速率更高、傳輸距離更遠。
超寬頻技術(UWB)
超寬頻(Ultra-wideband,UWB)指信號帶寬大於是1.5GHz,或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之比大於25%;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之比在1%-25%之間為寬頻,小於1%為窄帶。
UWB技術的最初發展,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無線通信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高速無線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超寬頻技術又重新被提出,並備受關注。
UWB信號以基帶傳輸,具有以下優點:相對帶寬大,具有高距離解析度;採用調時序列,能夠抗多徑干擾;容量大,具有高解析度(ns級);帶寬寬,干擾小,穿透能力很強,可用來精確的定位,定位精度可達1cm;UWB系統發射功率譜密度非常低,完全淹沒在雜訊中,被獲概率很小,被檢測概率也很低,與窄帶相比,有較好的電磁兼容和頻譜利用率。
由於這些特點,在軍事上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如UWB雷達、UWB LPI/D無線內通系統(預警機、艦船等)、戰術手持和網路的PLI/D電台、警戒雷達、UAV/UGV數據鏈、探測地雷、檢測地下埋藏的軍事目標或以葉簇偽裝的物體。
在民用方面,UWB用於UWB地波通信系統、防撞雷達(民航)、防撞感應器、WLAN、PWAN中,包括Ad hoc無線網路、高速(20Mbit/s)WLAN、WPAN等。
UWB由於具有高距離解析度、高度隱蔽性、穿透能力強、低截獲率和抗干擾性等優點,同時與藍牙、802.11b、802.15等無線通信相比,可以提供更快、更遠、更高的傳輸速率,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UWB領域,在軍事需求和商業市場的推動下,UWB技術將進一步地發展和成熟起來。
2. 通信系統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你問的好朦朧,如果光通信系統,就下面那個了
通信系統
communication systems
用以完成信息傳輸過程的技術系統的總稱。現代通信系統主要藉助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或在導引媒體中的傳輸機理來實現,前者稱為無線通信系統,後者稱為有線通信系統。當電磁波的波長達到光波范圍時,這樣的電信系統特稱為光通信系統,其他電磁波范圍的通信系統則稱為電磁通信系統,簡稱為電信系統。由於光的導引媒體採用特製的玻璃纖維,因此有線光通信系統又稱光纖通信系統。一般電磁波的導引媒體是導線,按其具體結構可分為電纜通信系統和明線通信系統;無線電信系統按其電磁波的波長則有微波通信系統與短波通信系統之分。另一方面,按照通信業務的不同,通信系統又可分為電話通信系統、數據通信系統、傳真通信系統和圖像通信系統等。由於人們對通信的容量要求越來越高,對通信的業務要求越來越多樣化,所以通信系統正迅速向著寬頻化方向發展,而光纖通信系統將在通信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 什麼是通信系統
通信系統是用以完成信息傳輸過程的技術系統的總稱。現代通信系統主要藉助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或在導引媒體中的傳輸機理來實現,前者稱為無線通信系統,後者稱為有線通信系統。
中文名:通信系統(技術)
外文名:Communication systems
學科級別:二級學科
一級學科: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技術
研究對象:人類、自然之間的信息交流
4.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張海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Kd09uU9SN9SKbFzfEq6I5A
書名: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
作者:張海君
豆瓣評分:6.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頁數:322
內容簡介:《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是暢銷書《大話移動通信》的全新升級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移動通信技術讀物。作者力求用通俗、幽默、風趣的語言,從身邊的通信講起,歷數古代通信到現代通信的發展歷程,以及從最基礎、最通用的通信理論與技術到1G、2G、3G、4G通信系統所特有的技術特點。本書用白話風格的語言和生活中的例子,將移動通信的知識娓娓道來。為了增強內容的可讀性,書中穿插了多幅專門為本書繪制的漫畫,並提供了大量的原理圖。閱讀完本書,您會發現原來移動通信技術也可以很白話,很生活,很幽默,很好玩……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書共12章,分3篇。第1篇介紹了移動通信的前世今生、移動通信要用到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信息安全與無線資源管理技術等。第2篇介紹了從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網路架構、關鍵技術、空中介面、基本呼叫與信令流程等技術的演進過程。第3篇介紹了移動通信的標准化,還介紹了移動通信中的網路規劃及優化的基礎知識與應用。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將艱深復雜的通信理論進行了通俗的解讀,適用於移動開發人員、通信專業的學生、基站建設人員、基站服務人員、移動通信研究人員等閱讀。對於那些沒有任何通信理論基礎的非專業人員,也可以在本書的引領下了解很多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移動通信知識。希望本書能讓您在一種愉悅的心境下對移動通信有一個立體而直觀的認識,並能快速掌握移動通信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術,特別是對3G和超LTE、4G的相關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整體的概念。
作者簡介:張海君,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第四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標准化工作,提交了多項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主要研究方向為LTE-Advanced關鍵技術和無線資源管理。多次參加了相關國際會議和標准化會議。發表論文數篇,並申請發明專利多項。作為子課題項目組長參與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863計劃的多個項目。
鄭偉,博士,北京郵電大學講師。長期參與ITU、3GPPLTE-Advanced和CCSA等標准化工作。提交並被接受多篇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目前已在國內外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並負責完成了多項國家級重大項目。
李傑,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通信領域的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成為了業界的後起之秀。在IP網路建設、管理和運維及數據通信和軟交換領域享有一定的聲譽。對TD-SCDMA和LTE等網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曾經參與了華為和中興等眾多知名企業的通信項目合作。是移動、電信和聯通LTE建網初期的技術支持,並為各家通信技術企業進行過多場LTE培訓。
5. 什麼是通信現代通信的含義是什麼通信系統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通信,指人與人或人與自然之間通過某種行為或媒介進行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從廣義上指需要信息的雙方或多方在不違背各自意願的情況下採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質,將信息從某方准確安全地傳送到另方。
現代通信網路作為快捷的通訊方式,越來越讓人接受。像郵箱,只要輕點滑鼠,幾秒鍾之內好友就會收到你發的郵件。
通信系統大體有三部分組成:發送端(信源和發送設備)、信道、接收設備(信宿和接收設備)、雜訊源。
(5)現代通信系統pdf擴展閱讀:
通信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解釋,在出現電波傳遞通信後通信被單一解釋為信息的傳遞,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進行信息的傳輸與交換,其目的是傳輸消息。然而,通信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傳遞消息的要求不斷提升使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在各種各樣的通信方式中,利用「電」來傳遞消息的通信方法稱為電信,這種通信具有迅速、准確、可靠等特點,且幾乎不受時間、地點、空間、距離的限制,因而得到了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6. 現代通信網路傳送的業務類型
現代通信網路傳送的業務類型有業務網、傳送網、支撐網。
1、業務網
業務網負責向用戶提供各種通信業務,如基本話音、數據、多媒體、租用線、VPN等,採用不同交換技術的交換節點設備通過傳送網互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業務網。
2、傳送網
傳送網是隨著光傳輸技術的發展,在傳統傳輸系統的基礎上引入管理和交換智能後形成的。構成傳送網的主要技術要素有:傳輸介質、復用體制、傳送網節點技術等。
3、支撐網
支撐網負責提供業務網正常運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網路管理、業務管理、運營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戶滿意的服務質量。
現代通信網路的作用:
自從有了人類杜會,通信就必不可少了。早期,人們利用簡單的原始方式傳遞信息,隨著杜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手段、方式也越來越先進,信息的傳遞在速度、范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現代通信系統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現代通信使工作變得輕松,電視會議、電話會議、電子郵件、信息檢索、數據傳輔、網上教學、電子圖書、電子報紙等實現了辦公的無紙化和教學的遠程化。
視頻點播、網上游戲、網上影視、網上訂贊、電子繳費、天氣預報、網上音樂、日常生活咨詢等為人們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使人們從傳統的生活模式轉向輕松工作、舒適休閑的現代化生活棋式。
7. 現代通信技術的概述
通信技術和通信產業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不論是在國際還是在國內都是如此。這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通信就是互通信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信在遠古的時代就已存在。人之間的對話是通信,用手勢表達情緒也可算是通信。以後用烽火傳遞戰事情況是通信,快馬與驛站傳送文件當然也可是通信。現代的通信一般是指電信,國際上稱為遠程通信。
縱觀通信的發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語言和文字通信階段。在這一階段,通信方式簡單,內容單一。第二階段是電通信階段。1837年,莫爾斯發明電報機,並設計莫爾斯電報碼。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機。這樣,利用電磁波不僅可以傳輸文字,還可以傳輸語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發展進程。1895年,馬可尼發明無線電設備,從而開創了無線電通信發展的道路。第三階段是電子信息通信階段。從總體上看,通信技術實際上就是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技術。通信系統是指點對點通所需的全部設施,而通信網是由許多通信系統組成的多點之間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設施。而現代的主要通信技術有數字通信技術,程式控制交換技術,信息傳輸技術,通信網路技術,數據通信與數據網,ISDN與ATM技術,寬頻IP技術,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數字通信即傳輸數字信號的通信,是通過信源發出的模擬信號經過數字終端的心願編碼成為數字信號,終端發出的數字信號,經過信道編碼變成適合與信道傳輸的數字信號,然後由數據機把信號調制到系統所使用的數字信道上,在傳輸到對段,經過相反的變換最終傳送到信宿。數字通信以其抗干擾能力強,便於存儲,處理和交換等特點,已經成為現代通信網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術基礎,廣泛應用於現代通信網的各種通信系統。程式控制交換技術即是指人們用專門的電子計算機根據需要把預先編好的程序存入計算機後完成通信中的各種交換。程式控制交換最初是由電話交換技術發展而來,由當初電話交換的人工轉接,自動轉接、電子轉接、程式控制轉接技術,到後來,由於通信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交換的技術已經不僅僅用於電話交換,還能實現傳真,數據,圖像通信等交換。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處理速度快,體積小,容量大,靈活性強,服務功能多,便於改變交換機功能,便於建設智能網,向用戶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電話服務。隨著電信業務從以話音為主向以數據為主轉移,交換技術也相應地從傳統的電路交換技術逐步轉向基於分組的數據交換和寬頻交換,以及適應下一代網路基於IP的業務綜合特點的軟交換方向發展。
信息傳輸技術主要包括光纖通信,數字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以及圖像通信。
光纖是以光波為載頻,以光導纖維為傳輸介質的一種通信方式,其主要特點是頻帶寬,比常用微波頻率高104~105倍;損耗低,中繼距離長;具有抗電磁干擾能力;線經細,重量輕;還有耐腐蝕,不怕高溫等優點。
數字微波中繼通信是指利用波長為1m~1mm范圍內的電磁波通過中繼站傳輸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其主要特點為信號可以"再生";便於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連接;便於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保密性好;數字微波系統佔用頻帶較寬等的優點,因此,雖然數字微波通信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卻與光纖通信,衛星通信一起被國際公認為最有發展前途的三大傳輸手段。
衛星通信簡單而言就是地球上的無線電通信展之間利用人在地球衛星作中繼站而進行的通信。其主要特點是: 通信距離遠,而投資費用和通信距離無關; 工作頻帶寬,通信容量大,適用於多種業務的傳輸;通信線路穩定可靠;通信質量高等優點。
早期的通信形式屬於固定點之間的通信,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信息傳遞日益頻繁,移動通信正是因為具有信息交流靈活,經濟效益明顯等優勢,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所謂移動通信,就是在運動中實現的通信。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在移動的時候進行通信,方便,靈活。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碼多分址蜂窩移動通信系統(CDMA)。
對於通信網,主要分為電話網,支撐網和智能網。電話網是進行交互型話音通信,開放電話業務的電信網;一個完整的電信網除了有以傳遞信息為主的業務網外,還需要有若干個用以保障業務網正常運行,增強網路功能,提高網路服務質量的支撐網路,這就是支撐網,支撐網主要包括No。7信令網,數字同步網和電信管理網。而智能網是在原有的網路基礎上,為快速,方便,經濟,靈活的生成和實現各種電信新業務而建立的附加網路結構。
在通信領域,信息一般可以分為話音,數據和圖像三大類型。數據是具有某種含義的數字信號的組合,如字母,數字和符號等,傳輸時這些字母,數字和符號用離散的數字信號逐一表達出來,數據通信就是將這樣的數據信號夾道數據傳輸信道上傳輸,到達接收地點後再正確地恢復出原始發送的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其主要特點是:人—機或機—機通信,計算機直接參與通信是數據通信的重要特徵;傳輸的准確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傳輸速率高;通信持續時間差異大等。而數據通信網是一個由分布在各地數據終端設備,數據交換設備和數據傳輸鏈路所構成的網路,在通信協議的支持下完成數據終端之間的數據傳輸與數據交換。
數據網是計算機技術與近代通信技術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信息採集,傳送,存儲及處理融為一體,並朝著更高級的綜合體發展。縱觀通信技術的發展,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歷史,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當初的人工轉接到後來的電路轉接、程式控制交換,分組交換,還有可以作為未來分組化核心網用的ATM交換機,IP路由器;由單一的固定電話到衛星電話,行動電話,IP電話等等,以及由通信和計算機結合的各種其他業務,第三代通信技術的即將上市,以及以後的第四代通信,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逐漸步入信息化的社會。
8. 通信系統的基本結構
對於模擬通信系統,它主要包含兩種重要變換。一是把連續消息變換成電信號(發端信息源完成)和把電信號恢復成最初的連續消息(收端信宿完成)。由信源輸出的電信號(基帶信號)由於它具有頻率較低的頻譜分量,一般不能直接作為傳輸信號而送到信道中去。因此,模擬通信系統里常有第二種變換,即將基帶信號轉換成其適合信道傳輸的信號,這一變換由調制器完成;在收端同樣需經相反的變換,它由解調器完成。經過調制後的信號通常稱為已調信號。已調信號有三個基本特性:一是攜帶有消息,二是適合在信道中傳輸,三是頻譜具有帶通形式,且中心頻率遠離零頻。因而已調信號又常稱為頻帶信號。
必須指出,從消息的發送到消息的恢復,事實上並非僅有以上兩種變換,通常在一個通信系統里可能還有濾波、放大、天線輻射與接收、控制等過程。對信號傳輸而言,由於上面兩種變換對信號形式的變化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們是通信過程中的重要方面。而其它過程對信號變化來說,沒有發生質的作用,只不過是對信號進行了放大和改善信號特性等,因此,這些過程我們認為都是理想的,而不去討論它。
9.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張海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yNgbuzT7xlGBhPIPH7xcWA
書名: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
作者:張海君
豆瓣評分:6.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頁數:322
內容簡介:
《大話移動通信(第2版)》是暢銷書《大話移動通信》的全新升級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移動通信技術讀物。作者力求用通俗、幽默、風趣的語言,從身邊的通信講起,歷數古代通信到現代通信的發展歷程,以及從最基礎、最通用的通信理論與技術到1G、2G、3G、4G通信系統所特有的技術特點。本書用白話風格的語言和生活中的例子,將移動通信的知識娓娓道來。為了增強內容的可讀性,書中穿插了多幅專門為本書繪制的漫畫,並提供了大量的原理圖。閱讀完本書,您會發現原來移動通信技術也可以很白話,很生活,很幽默,很好玩……
作者簡介:
張海君,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第四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標准化工作,提交了多項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主要研究方向為LTE-Advanced關鍵技術和無線資源管理。多次參加了相關國際會議和標准化會議。發表論文數篇,並申請發明專利多項。作為子課題項目組長參與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863計劃的多個項目。
鄭偉,博士,北京郵電大學講師。長期參與ITU、3GPPLTE-Advanced和CCSA等標准化工作。提交並被接受多篇LTE-Advanced系統相關的標准提案。目前已在國內外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並負責完成了多項國家級重大項目。
李傑,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通信領域的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成為了業界的後起之秀。在IP網路建設、管理和運維及數據通信和軟交換領域享有一定的聲譽。對TD-SCDMA和LTE等網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曾經參與了華為和中興等眾多知名企業的通信項目合作。是移動、電信和聯通LTE建網初期的技術支持,並為各家通信技術企業進行過多場LTE培訓。
10. 現代通信網的構成及發展
(1)現代通信網的構成 一個完整的現代通信網,除了有傳遞各種用戶信息的業務網之外,還需要有若干支撐網。業務網、信令網、同步網、管理網 現代通信網的未來發展趨勢可概括為「六化」,即通信技術數字化、通信業務綜合化、網路互通融合化、通信網路寬頻化、網路管理智能化和通信服務個人化。
本地電話網的構成 1.電話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 2.電話網的結構 3.本地電話網 4.本地電話網的網路結構
①本地電話網 是指在一個統一號碼長度的編號區內,由端局、匯接局、局間中繼線、長市中繼線,以及用戶線、電話機組成的電話網。 ②國內長途電話網 是指全國各城市間用戶進行長途通話的電話網,網中各城市都設一個或多個長途電話局,各長途局間由各級長途電路連接起來。 ③國際長途電話網 是指將世界各國的電話網相互連接起來進行國際通話的電話網。為此,每個國家都需設一個或幾個國際電話局進行國際去話和來話的連接。一個國際長途通話實際上是由發話國的國內網部分、發話國的國際局、國際電路和受話國的國際局以及受話國的國內網等幾部分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