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歐洲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家的作品選一部來分析
舒曼(1810~1856):德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交響曲第一~四號(No.3萊茵交響曲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2.兒時情景OP.15(之第七首夢幻曲 )。3.C大調幻想曲OP.17(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4.狂歡節OP.9。5.克萊斯勒利納OP.16。6.交響練習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號鋼琴奏鳴曲OP.22。10.A小調鋼琴協曲OP.54(第一樂章 、第二三樂章 )。11.鋼琴五重奏OP.44。12.豎笛與鋼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雙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話畫冊》(中提琴與鋼琴)。15.五首民謠式作品(大提琴興鋼琴)。16.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17.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18.聯篇歌曲集《詩人之戀》、《女人的愛與生涯》。19.小提琴奏鳴曲(二首)。20.鋼琴與法國號的慢板與快板OP.70。
舒伯特(1797~1828):奧國作曲家,人稱《歌曲之王》。推薦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號交響曲。2.鋼琴與弦樂五重奏曲《鱒魚 》。3.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4.即興曲D.899、D.935、D.946。5.樂興之時D.780。6.鋼琴奏鳴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貝鳩尼》奏鳴曲D.821。8.第一號、第二號鋼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聯篇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鵝之歌》。11.歌曲集(任選)。12.八重奏D.803。13.弦樂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鳴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交響曲第四號、第五號、第六號《悲愴》。2.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OP.23。3.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35。4.芭蕾音樂《天鵝湖 》、《睡美人》、《胡桃鉗 》。5.《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6.義大利隨想曲op.45。7.交響幻想曲《暴風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進行曲OP.31。10.交響幻想曲《黎米尼的富蘭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羅可可主題變奏曲(大提琴與管弦樂)。13.A小調鋼琴三重奏。14.弦樂四重奏(三首)。15.管弦樂組曲第一~四號。16.歌劇《尤金?奧涅金》。17.弦樂小夜曲OP.48。18.交響曲第一~三號(第三號 )。19.《曼弗列德》交響曲。20.鋼琴曲集《四季》。21.憂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艾爾加(1857~1934):英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變奏曲《謎 》OP.36。2.《威風凜凜 》進行曲(共五首)。3.小提琴協奏曲OP.61。4.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85。5.弦樂小夜曲OP.20。6.弦樂曲《序奏與快板》、《悲歌》。7.小提琴曲《愛之禮贊》。8.第一號交響曲OP.55。9.弦樂四重奏OP.83。10.鋼琴五重奏OP.84。11.《安樂鄉》序曲。
埃爾加 是我的論文研究對象 給你發一段我在網上找的資料
我研究的是他的 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愛德華•埃爾加是一位富有個性和創新精神的作曲家。他創作視野寬廣,注重吸收德奧的作曲技法,又立足於英國的傳統風格。他的音樂、自然朴實,雖然屬於後浪漫主義,但是有別於歐洲大陸的色彩,而從中展現出的是紳士、莊重的英倫氣質,散發出的是高貴、典雅的不列顛氣息。對於英國的音樂發展而言,埃爾加可以說是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
埃爾加的這首大提琴協奏曲則是他在協奏曲領域的最高成就,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一個寫照,作品遠沒有表象上的那麼瀟灑和輝煌,人們可以體會到作曲家當時心情低落,被類似於惋惜和孤寂的隱霧所籠罩。連年的戰爭,愛妻的離去使晚年的埃爾加常常陷入沮喪之中,然而也使得這首曲子在總體上充滿遲暮的蒼涼氣息和懷舊的傷感。人們在他的音樂中可以體會到朴實無華的真情流露,以及英國音樂的沉穩莊重。
該協奏曲不是常規三個樂章的格局,而是由四個連續演奏的樂章組成。全曲的整體布局具有迴旋特性。
在埃爾加創作《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之前,大提琴協奏曲的經典不多,還屬於冷門體裁。在古典主義時代,除海頓寫過幾部外,莫扎特與貝多芬都不曾作過大提琴協奏曲,爾後的浪漫主義時期,大作曲家中也只有舒曼及德沃夏克寫出了堪稱典範的兩部(舒曼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和德沃夏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而德沃夏克的那部,也許正是激發埃爾加創作大提琴協奏曲的原動力與範本。因此,埃爾加的這部《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既是20世紀第一部成功的大提琴協奏曲,也是英國音樂史上此種體裁的開山之作。
Ⅱ 《多餘的人》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多餘的人》([俄]萊蒙托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zViO209SaraDdUZ0Em4aw
書名:多餘的人
作者:[俄]萊蒙托夫
譯者:力岡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雲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1
頁數:22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他們彷徨、喪氣、迷茫
他們受過良好教育,生活優裕
他們是一代年少有為,卻對時代背景無力改變的年輕人
他們靈魂早衰,厭倦生活,對一切漠然
他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覺得自己被時代所排斥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多餘的人
畢巧林是個帥氣多金的貴族軍官,本有著大好前程,卻過著空虛無聊的生活。先後遇到了王爺女兒貝拉,海邊小城漂亮的走私女,老情人維拉,梅里公爵小姐,但因為他的心不可饜足,在不斷找尋活著的意義中造成了自己和身邊人的苦難和不幸。
————————————————————————————
編輯推薦:
渴求意義的人突然面對無意義的世界,首先表現出兩種心態。
聽 天由命地接受無意義:頹廢。
慷慨激昂地反抗無意義:悲壯。
還有第三種心態:厭倦。 十九世紀俄國貴族精英知識分子,家有庄園與農奴,生活優裕受到良好教育。在高壓統治下,社會意識初啟蒙,他們空懷一腔熱血,不滿現實、渴望有所作為,卻又屢屢碰壁無力改變階級現狀而變得痛苦、消沉、憤世嫉俗、蔑視一切生活道德規范。這種不肯接受又不肯反抗的厭倦情緒體現到俄國文學上,是一系列「多餘的人」形象的出現。
總是在追求意義,卻總是求而不得。他們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甚至是誠實正直的。所做的任何努力,帶給別人的都是傷害。最終自己的靈魂也在這種深不可測的失落中漸漸被腐蝕掉,變得更加行屍走肉。
但這種厭生慕死的心理,似乎很貼近於當下的「小確喪」。每個時代都有這樣「多餘的人」,因為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以致於覺得自己被時代所排斥,是一個可有可不有的人。
上承普希金筆下的奧涅金,萊蒙托夫筆下的畢巧林,是不可繞過的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濃縮了俄國一整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萊蒙托夫《多餘的人》,是俄國社會心理小說的開端之作,是一部游記,也是日記、愛情歷險和懺悔錄。
作者簡介:
萊蒙托夫 | 作者
普希金後俄國又一偉大詩人,別林斯基譽其為「民族詩人」
生於莫斯科,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曉多門外語,繪畫天分奇高
考入莫斯科大學,後轉入聖彼得堡近衛軍騎兵士官學校
因悼念普希金的《詩人之死》,名聲大噪,後被當局多次流放
27歲時,因病移居療養院,與退伍 少校決斗而死
生前僅出版唯一一部詩集和長篇小說《多餘的人》(曾名《當代英雄》)
一生經歷與筆下的畢巧林,出奇相似。
————————————————————————————
力岡 | 譯者
原名王桂榮,俄蘇文學翻譯家
畢業於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俄語專業,後分配至安徽師范大學任教
在生命最後20年裡,翻譯了近700萬字的俄蘇文學作品
代表譯作:
《靜靜的頓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日瓦戈醫生》
《白輪船》《多餘的人》《獵人筆記》等
————————————————————————————
余振 | 書中黑頁詩歌翻譯者
原名李毓珍,俄蘇文學翻譯家
代表譯作:
《普希金長詩全集》《萊蒙托夫抒情詩全集》
Ⅲ 柴可夫斯基 四季都是幾級的曲子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四到七級,因為這12首並沒有全部出現在考級的書里,出現的分布在四到六不等,所以保守來說是四到七級。註:指的是中央院的考級書。
《四季》(the four seasons)是柴科夫斯基的鋼琴套曲,以四季為題,將十二個月份中代表的景物寫入曲中。套曲中包括《壁爐邊》、《狂歡節》、《雲雀之歌》等。
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副題為"性格描繪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標題的獨立小曲組成。這些詩篇又與十二個月的季節特點相關聯,故樂曲以"四季"為名。
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馬車上》最為流行,第三首《雲雀之歌》及第十二首《聖誕節》也常單獨演奏。
(3)奧涅金pdf擴展閱讀: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廣大知識階層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後》,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
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里米尼的弗蘭切斯卡》、義大利隨想曲、弦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
Ⅳ 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音樂目錄
第一單元 草原放歌
表現與實踐 演唱 青藏高原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演奏 八孔豎笛(一)
感受與鑒賞 欣賞 嘎達梅林(男聲獨唱)
天 堂 ( 男聲獨唱)
拉薩謠 (女聲獨唱)
清涼的泉水(馬頭琴獨奏)
活動與創造 音樂采風 我的創造
第二單元 絲路駝鈴
表現與實踐 演唱 青春舞曲
夢駝鈴
演奏 八孔豎笛(二)口琴(一)
感受與鑒賞 欣賞 打起手鼓唱起歌(女聲獨唱)
上去高山望平川( 男聲獨唱)
瑪依拉(小合奏)
千年敦煌(男聲獨唱)
活動與創造 音樂大篷車 露一手
第三單元 西南風情
表現與實踐 演唱 愛我中華
趕圩歸來阿里里
演奏 八孔豎笛(三)
感受與鑒賞 欣賞 五月蟬蟲唱的好(侗族大歌)
什麼水面打跟斗 ( 對唱)
漁歌(巴烏獨奏)
苗嶺的早晨(小提琴獨奏)
活動與創造 音樂沙龍
第四單元 江河大地
表現與實踐 演唱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黃河少年
演奏 八孔豎笛(四)口琴(二)
感受與鑒賞 欣賞 黃河船夫曲(男聲獨唱)
川江船夫號子( 男聲合唱)
會唱歌的中華鱘 (童聲合唱)
土樓回響(交響詩篇)
活動與創造 音樂沙龍 音樂大篷車
第五單元 亞非拉掠影
表現與實踐 演唱 櫻花
尼羅河畔的歌聲
演奏 八孔豎笛(五)口琴(三)
感受與鑒賞 欣賞 劃船曲(女聲三重唱)
依呀呀歐雷歐( 女聲獨唱)
小夥伴 (器樂合奏)
飛馳的鷹(蓋那獨奏)
活動與創造 音樂采風 音樂沙龍
第六單元 歐美覽勝
表現與實踐 演唱 桑塔露琪亞
故鄉
演奏 八孔豎笛(六)口琴(四)
感受與鑒賞 欣賞 揚基歌(男聲獨唱)
孤獨的牧羊人 ( 女聲獨唱)
在森林和原野 (女聲和弦樂四重奏)
綠袖子(排簫獨奏)
活動與創造 樂評專欄 網路遨遊
迴音壁
樂海拾貝
Ⅳ 《上尉的女兒》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上尉的女兒》([俄] 普希金)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0GANLo0uIOEUGF5c8a17DQ
書名:上尉的女兒
作者:[俄] 普希金
譯者:力岡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9
頁數:136
內容簡介:
貴族青年彼得·安得列伊奇·格里尼約夫去白山要塞服役途中,遇到暴風雪,幸得被官兵追捕的普加喬夫的幫助。為表示感激,格里尼約夫把一件羊皮襖送給普加喬夫。格里尼約夫在白山要塞服役期間,與要塞司令的女兒瑪麗婭相愛。青年軍官什瓦布林出於妒嫉,與格里尼約夫決斗。普加喬夫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很快佔領了白山要塞。要塞司令米羅諾夫上尉夫婦被處死,什瓦布林投降了普加喬夫的農民起義軍。臨刑前,普加喬夫認出了格里尼約夫,便將他釋放了。投降農民起義軍的什瓦布林威逼瑪麗婭與他成親。無奈之下,格里尼約夫只好向普加喬夫求救,普加喬夫在關鍵的時刻救了瑪麗婭。
然而,起義最終失敗,普加喬夫被俘。由於什瓦布林的告發,格里尼約夫因涉嫌與普加喬夫有過來往而被捕並判處終身流放。瑪麗婭以上尉女兒的身份親赴彼得堡,向女皇面呈真情,格里尼約夫後被無罪釋放。
被判處絞刑的普加喬夫在臨刑前,認出了圍觀人群中的格里尼約夫,向他點頭示意,之後從容就義。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十九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沙皇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等。一八三七年,普希金在一次決斗中身亡。
Ⅵ 誰能幫我講解一下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系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這首鋼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創作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初稿在1875年初寫出,後來在1880年和1893年間,作者又吸引許多演奏家的意見,進行兩次修改才最後定稿。這首鋼琴協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有很多相似之處,它也不是一開始就能獲得公眾的承認的。原先這部作品題獻給尼古拉·魯賓斯坦,但是平素對音樂藝術界一切有價值的新事物總是十分敏感的魯賓斯坦,這一回對柴科夫斯基在鋼琴協奏曲體裁方面的第一次嘗試,卻持否定態度。於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題獻一度改為獻給塔涅耶夫,到最後才確定獻給德國鋼琴家封·彪羅(H·Von Bulow,1830-1894)。1875年10月間,當彪羅到美國巡迴演出時,在波士頓首次演奏這首作品,獲得很大的成功。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繼演出這部作品,當時才十九歲的塔涅耶夫的鋼琴演奏還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評價。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協奏曲,但就其構思之宏偉和作品的規模而論,它可以稱為用鋼琴和樂隊演奏的一部交響曲。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與歡樂的熱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點——作者在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烏克蘭曲調,同時也特別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協奏曲的一些特點,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偉的規模同真誠率直的抒情性的結合。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之豐富,它的主題的多樣和對置,緊張地發展的樂思所具有的內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動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這些特點,使得這首協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廣泛流傳,歐美各國音樂會舞台時常有各種類型的鋼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經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響音樂會曲目,多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魯賓什坦終於也理解到這部作品的優點和價值,並出色地演奏它,從而也使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確立它在音樂會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繼並發展了源自貝多芬的協奏曲交響化的進程,他使樂隊在協奏曲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觀感密切相關的形象的發展大都委託它,而關於個人的抒情因素則主要曲獨奏樂器來體現;這兩種力量相互策應,協同動作,從不削弱任何一方。柴科夫斯基採用古典協奏曲的三樂章結構:他讓最交響化的第一樂章起主導作用,用它來確定整部作品的特點;至於第二樂章,乃是交響曲當中兩個樂章——抒情的慢板樂章同詼諧曲樂章的有機結合;而最後樂章則為全曲作出同前面兩個樂章相適應的、合乎邏輯的結論。
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形式寫成,它的音樂光輝燦爛、富麗堂皇,色彩變化多端,豐富的想像力獲得了充分的發揮,所有這些都是很多協奏曲所難匹比的。樂章從一長段引子開始,在這里,可以聽到全樂隊的四小節強奏,其中法國號的音響特別突出。接著,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溫暖的聲音庄嚴地奏出這段引子的基本主題,鋼琴用大量洪亮的和弦伴隨著它。這個主題氣息寬廣,宏偉有力,充滿著一種炫目的光輝,具有俄羅斯民歌旋律的特徵,它是一支庄嚴壯麗的生活頌歌,是繼貝多芬之後的另一首新的《歡樂頌》。與此同時,鋼琴遍及它的整個音域的活動,它那來嚴厲有力的音響,矯健的步調,創造出一種情緒飽滿而和諧的背景;鋼琴在這里雖然只是處於陪襯主題的地位,但是,它充分發揮了作為一種獨奏樂器的主導作用,即使在整個樂隊的全奏中,它的音響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渾有力。
像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交響曲主題結構一樣,這個主題由於反復三次,有點像三段體曲式。這主題第一次在樂隊中陳述之後,第二次改由獨奏鋼琴奏出,它的發展由於引進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興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種悲壯的戲劇性,最後還用一小段華彩獨奏的帶點附點節奏的宏偉和弦伴隨之下,更加光輝、更加緊張地復奏這一主題,並結束主題本身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這段引子具有相對獨立的意義,它一直保持在D大調中,而且它的主題後來在整個協奏曲中從未再出現過,不過,這段引子一開始就創造出一種強有力的氣息和宏偉的規模的感覺,它像一首序曲一樣預示著隨後的劇情內容,在這一方面,它同整個作品又是息息相通的。
從引子轉到奏鳴曲本體之間的過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靜之中出現一個小休止,後來鋼琴奏出一些斷斷續續的音型,宛如囁嚅私評語一般,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呈現出來了。
這個主題原來作者在卡明卡村聽到的烏克蘭民間彈奏里拉的盲歌手所唱的一支哀怨的曲調,但是在這里它起了深刻的變化:柴科夫斯基並沒有改變這支旋律的音調結構,只是把這支悠緩的敘事性曲調納入一個出奇的節奏型,即在每一個三連音當中插進一個休止符的做法,從而把一個主要是抒情的形象變成飛也似地進行和精力充沛的詼諧形象,簡直就無從認出它是直接從民間旋律轉化出來的——柴科夫斯基發展主題的想像力和膽識,由此可見一斑。樂章的第二主題是這一樂章的抒性的中心,充滿溫暖而誠摯的感情,它包含有兩支互為補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現過的主題素材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一支旋律是對幸福的嚮往,接著鋼琴再加以復奏;第二支旋律同樣溫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並沒有絲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輕盈搖動的音型顯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樂章的發展部主要發展樂章的第二主題。在這里,這支溫柔的「慰安之歌」有時變成英勇的號召,鋼琴像急流一般的雙八度的大段進行,加強了音樂的英雄性因素;有時它那憂郁的疑問式動機經過不斷的模進發展而引入戲劇性高潮;樂隊與鋼琴之間的激烈競爭在開展著,主題的變化達到了不可復識的地步。最後,在再現部中,樂章的一些基本主題都有很大的變化,靠近樂章結束處的一大段華彩樂段,不但展示了鋼琴演奏的卓越技巧,同時也為整個樂章的音樂的發展作出了總結,集中表達出這一樂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抒情的靜觀突然為憤怒的爆發所驅散,戲劇性情緒的浪潮在急劇發展,但在後來又為一個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後,尾聲的音樂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賓士的音流,輝煌地結束這「鋼琴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是介乎前後兩個樂章之間的一首抒情間奏曲,它的音樂怡神悅耳,具有溫雅朴質的田園風味。樂章的基本主題是一支具有民歌氣質的優美動聽的旋律,體現了人對大自然形象的靜觀和省察,反映了人同大自然永遠相親的感情。這個主題在整個樂章中共反復六次——在樂章第一大段中由獨奏長笛、鋼琴、兩個獨奏大提琴和獨奏雙簧管輪流演奏四次;在最後一段主題重現時又由鋼琴和雙簧管復奏兩次。這主題的反復有五次幾乎一成不變,只有樂器音色的變換而已,還有,伴奏筆法每次都在變化:有時是旋律性的對位,有時使用柔和的切分和弦,有時鋼琴的輕快的銀鈴般的和弦充當活躍的背景;主題只是在最後一次陳述時,它的旋律才有所變化。
這一樂章的曲式近似三段體結構,但是在第一大段基本主題的四次反復中,穿插進兩個其他的主題(一個是在鋼琴的不同音區中傳遞的詼諧性主題,另一個是在十六分音符的進行背景之上的法國號獨奏),因此又具有迴旋曲的一些特點。樂章中段是一首快速度的圓舞曲,取材於一首古老的法國民歌,它的旋律非常簡朴、幾乎近於原始,即由同一類型的動機不斷反復構成。這時候弦樂器組演奏這支旋律,鋼琴則在其上用一些輕松愉快的音調作為一種華麗而戲謔的伴奏;在這里,音樂的節奏和情緒都發生變化,同前一段恬靜安適的音樂適成對比,具有奇幻飄渺的特點,好像閃現出對過去的明朗回憶一般。
最後樂章是一首歡樂的頌歌,是充滿元氣和生命力的表現,樂章中出現的一些形象,全都在同一個明朗、樂觀的氛圍中活動。這一樂章用迴旋奏鳴曲形式寫成,樂曲的基本主題在樂隊奏出的一段簡短的引子之後由獨奏鋼琴奏出,這個主題選自烏克蘭民間的一首春季歌曲,其中同一個音型的三次反復,是很多烏克蘭歌曲所共有的一個特點。
像第一樂章的烏克蘭主題一樣,柴科夫斯基也賦予這個主題全新的特點:他用斷音奏法的枯乾音響、和弦式的織體,以及像小夥子的踏步效果,藉以強調表現出這一樂章的狂放活潑的舞蹈性特點和毅力。同這一主題相呼應,或者說,作為這個主題的補充,在樂隊全奏中出現另一個節奏相同的新主題,但移到G大調上,它的效果就像繼某些聲部的歌唱之後,出現合唱的大聲應和一樣,音樂的進行生氣勃勃,活力充沛,栩栩如生。接著,在一個簡短的連接句之後,樂章的第二主題先後由小提琴和鋼琴奏出。這個主題步調平穩、安詳,開始時從進行中可以感到它的威力還有所抑制,只是在後來才把它所蘊藏的全部歡樂表達出來。
樂章的這兩個主題,一個急速有力,充滿無盡的表現力,另一個雖然比較平靜,但逐漸也轉換為勝利的步調,發展成為對生活的狂喜贊歌。這兩個主題互相對比,互相補充,共同表達這終曲的明朗而樂觀的基本思想。最後,尾聲的音樂更是高潮迭現,其雄渾的氣勢,其亢奮的情緒,其輝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鋼琴協奏曲》在柴科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真正開朗的情緒和樂觀主義的深刻體現,它稱得上是十九世紀俄羅斯鋼琴音樂的一個頂鋒,也是上一世紀歐洲音樂藝術中最有天才的創作之一.
不過這些只是別人的看法,要想真正理解,光看文字是不夠的,還是多聽一聽比什麼都強。
古典音樂愛好者敬上
Ⅶ 《貴族之家貴族之家》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vG5odf_OSwMmxHKgJZX1Yg
《貴族之家》([俄羅斯]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書名:貴族之家
作者:[俄羅斯]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4-7-1
頁數:191
內容簡介:
19世紀50年代中期,俄羅斯貴族階級趨向沒落,農奴制的崩潰已不可挽回。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暴露了沙皇制的腐敗,進步知識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運、祖國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正是在這個時期醞釀構思和呈獻給讀者的。
《貴族之家》鮮明、形象地描繪了俄國貴族的興亡史。拉夫列茨基雖有遠大目標,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於貴族少女的指點與拯救。
在《貴族之家》中,作家通過拉夫列茨基與麗莎的愛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個人幸福問題。
小說敘述了貴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於年輕迷戀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將之女--美麗的瓦爾瓦拉,並輕率地與她結了婚。後來夫婦定居巴黎,瓦爾瓦拉成為社交場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發現妻子不貞後憤然離家。回國後與麗莎邂逅,互生愛慕之心。這時報刊登了他妻子的死訊,這燃起了他對幸福追求的希望。就在他與麗莎互托終身後不久,瓦爾瓦拉突然出現。那則死訊竟是訛傳。幸福的希望化為泡影,麗莎進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雖然在妻子的懇求下沒有離婚,從此一個人孤寂地度過餘生。八年後當他故地重遊再訪麗莎家的宅邸時,已經物是人非,故人相繼作古,麗莎還在修道院;年輕的一代長大成人,入住故宅。他在花園里昔日與麗莎互表衷情的長椅上靜靜地回憶過去,然後悄然離去。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致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Ⅷ 求《外國文學史》等書電子版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Ⅸ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三大音樂劇是
《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柴科夫斯基沒有音樂劇,以上是芭蕾舞劇,不過是他最出名的 ...《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