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林夕今年新出的《人情世故》這本書的電子版或者完整版的下載地址求助~
在新浪愛問共享資料里有。關鍵字「人情世故 林夕」。裡面有個pdf格式的,你去看看是不是。
(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你了。嗚嗚)
② 中國文學發展史
中國文學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國文學史大的時代斷限。在三古之內,又可以細分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一段:先秦時期
第二段:秦漢時期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
上古期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學。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 個體的演變,《詩經》里的詩歌大都是群體的歌唱,從那時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 位詩人屈原出現,經過了數百年之久。
上古時期的第二段是秦漢文學。秦漢文學出現了不同於先秦文學的一些新的特點。
中古期
中古期從魏晉開始,經過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葉為止。
中古期的第一段從魏晉到唐中葉。這是五七言古體詩繁榮發展並達到鼎盛的 階段,也是五七言近體詩興起、定型並達到鼎盛的階段。詩,占據著文壇的主導 地位。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從唐中葉開始的,具體地說就是以天寶末年「安史之亂」 爆發為起點,到南宋滅亡為止。唐中葉以後文學發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變化:韓、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改革,宋代的歐陽修等人繼續韓、柳的道路,完成了這次改革。
中古期的第三段從元代開始,延續到明代中葉。從元代開始敘事文學占據了 文壇的主導地位,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從此,文學的對象更多地從案頭的讀者 轉向勾欄瓦舍里的聽眾和觀眾。
近古期
明嘉靖以後文學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這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隨著商業經濟的繁榮、市民的壯大、印刷術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學創作的商 品化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二、在王學左派的影響下,創作主體的個性高揚,並在作品 中以更加強烈的色彩表現出來;在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慾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三、詩文等傳統的文體雖然仍有發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樣。
從明嘉靖初到鴉片戰爭是近古期的第一段。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與明清易代相比,鴉片戰爭的炮聲是 更大的一次震動。鴉片戰爭帶來千古未有之變局,從此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會。
隨著外國翻譯作品的逐漸增多,文學的敘事技巧更新 了。
近古期的終結,也就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終結,我們仍然劃定在「五四」運動 爆發的1919年。
漢語言文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語言文字之一。
漢語言文字對中國文學的形成和建設起著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體意象。由於漢字具有表意性特徵,其自身排列有時就會引起某種具體的意象。例如賦和駢文,就大量運用同形旁的字。中國文字的象徵表意特徵造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效果。
②漢字一般為單文獨義、一字一音,這就使中國詩歌的音節變化有了一整套獨特的謹嚴的格律,並且在外觀上構成整齊對稱的形式美。
③漢語有四聲,詩人們利用漢語言的這種特性,寫詩時注意字聲安排,於是近體詩(五言律詩、絕句,七言律詩、絕句)、詞、散曲等詩歌體應運而生,並統領詩壇達千年之久。詩歌充分利用四聲變化,造成了節奏鮮明、抑揚頓挫的藝術效果。
④文言文作為特殊的書面語言,可與日常用語長期分離而保持官方語言的地位,這就發生了文學在文言和白話兩個不同的軌道上運行、內容與形式皆有巨大的差異的現象。
③ 求《原來你非不快樂》pdf電子書免費百度雲網盤下載地址
原來你非不快樂.6寸版.pdf
鏈接:https://pan..com/s/19v5skKPEr0wyIG44CaQdVA
④ 求林夕《我所愛的香港》《似是故人來》電子書,txt或PDF都可以~~~~
林賽·林賽(1961年12月7日 - ),原名梁威雯,祖籍廣東省東莞市的。 80年代中期,加入了香港音樂專業劇作家,1984年從藝術學院香港教師的中國大學系畢業,主修翻譯。前助理,報社編輯,亞洲電視節目,音樂,植物,總經理及商業電台,現在用於生產商業電台的創意總監,大學的廣告部創意總監的創意總監,並從事歌曲創作。另一本漫畫書的作家和學者。
中國
中國中國名:
林賽
英文名稱:
偉業
別名:
梁委刎梁衛嘸諳
國籍:
中國|
民族:漢族
BR>
籍貫:出生 - 香港
日期:1961年
年12月7日
職業:
創意總監,歌詞創作
畢業院校:中國
中國代表藝術系香港學院
大學的作品:
愛得後來,八仙,700年
主要成就:
獎最佳作詞人獎
09年震撼的音樂作詞獲獎
4 TSU媒體作詞獎 BR> 4 TSU屢獲殊榮的音樂歌詞
祖籍:中國
東莞市
生肖:牛
星座:射手座
尊稱:
僖業
⑤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txt或pdf的林夕小說《似是故人來》
好吧 這個問題過了三年了,我也想找這本書,不知道親愛的樓主找到了沒有,如果沒有找到,摸摸頭,不要哭。如果找到了,不知樓主可不可以不吝發給晚輩([email protected]),感激不盡!(PS:這些回答者都好奇葩。以及我是第1234個瀏覽這個問題的人。同好者不在少數啊。)
⑥ 《藝術的故事》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藝術的故事》([英國] E·H·貢布里希)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LXxq-44N-LklKukefHfoiw
書名:藝術的故事
作者:[英國] E·H·貢布里希
譯者:范景中
豆瓣評分:9.6
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04
頁數:688
內容簡介:
《藝術的故事》概括地敘述了從最早的洞窟繪畫到當今的實驗藝術的發展歷程,以闡明藝術史是「各種傳統不斷迂迴、不斷改變的歷史,每一件作品在這歷史中都既回顧過去又導向未來。
繼1997年三聯版《藝術的故事》後,英國費頓出版社授權廣西美術出版社獨家出版,也是國內唯一合法授權的版本。
作者簡介:
恩斯特·貢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Gombrich)(1909——2001)生於維也納,並在維也納大學攻讀美術史。1936年移居英國,進入倫敦大學瓦爾堡大學。曾任牛津大學斯萊德美術講座教授,哈佛、康奈爾等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並於1972年被英王授封勛爵。主要學術著作有《藝術的故事》《秩序感》《象徵的圖像》等。貢布里希善於以簡明曉暢的語言來表達嚴肅的題目,以便初入門者能輕松學習。
范景中,1951年11月生於天津。1977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1979年入浙江美術學院攻讀藝術理論研究生,獲碩士學位。先後任《美術譯叢》和《新美術》主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館長、出版社總編等職。
楊成凱,筆名林夕。1941年生,山東招遠市人。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系,獲碩士學位。1981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任至研究員。學術活動范圍廣泛,在語言學理論、漢語語法、文學藝術、目錄版本、古籍整理等領域都有著述發表。尤為傾心中國古文獻收藏和研究,現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漢語語法理論研究》,其他論著見有關專業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