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禪修入門pdf

禪修入門pdf

發布時間:2022-10-04 00:09:09

㈠ 八步驟三種禪修·pdf -菩提書院

禪修很好好啊,能提高心的層次,能悟道解決生死問題。

1、系統學習打坐禪修,全面把握實證的理論原理、怎麼入手,各種方法的具體操作,遇到各種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每一步路怎麼走,怎麼悟道等,清涼月老師用自己的所修、所證,講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經驗參考。建議網路「思維本體學實證網」-參閱文章《打坐修證的新手指引》。或網路「本體佛學新浪博客-開悟的一些特點」,博客分類如下:《科學實證》講解(初學到高層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歷程)、視頻教學(打坐各方法、問題的專題匯總)、觀心、實證、開悟。
方法和路這樣走(供參考):一是從觀身體覺受入手:觀手或觀呼吸,心穩定了,再觀心或觀慢動作等入定。二是從心入手:直接觀心(隨時知道自己在干什麼,佛教特有法門)。
欲界定前需要經歷的過程:放鬆入靜,培養靜,讓靜穩定,讓心穩定,提起專注,培養專注,破靜入定。

2、坐姿有雙盤、單盤、散盤、緬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覺舒適、自然為主,不要追求高難度,不能因為坐姿的不適影響了心的突破。因為我們是練心的,不是練習身體。心達到一定的層次,心柔軟了,身體自然會柔軟,自然能雙盤起來,真正標準的坐姿,是在打坐的過程中,隨著心力的提高,身體自然而然會調整到標準的坐姿,標準的坐姿都不是從外形上模仿出來的,大道自然。

3、放鬆入靜,打好基礎。耐心的從身心兩個方面進行放鬆,身體是反反復復放鬆那些容易緊張的肌肉群,心裡是放下那些作意、緊張、追求、急躁的念頭。高度重視放鬆,把放鬆做為一門課程去練習,反反復復從身心兩個方面交叉結合去放鬆。

4、打坐的方法很多。選擇一個觀察對象來觀想,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目的是培養和形成專注力。觀察對象非常的多,動態的有慢動作,靜態的有觀呼吸、觀佛像、觀蓮花、觀一些境界等等,聲音類的有佛號、咒語等。初學從觀呼吸入手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對自己的身體覺受比較敏感,容易形成專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觀呼吸、觀手、觀心、觀慢動作、念佛號、念咒、耳通圓根法門、睡功等,每一個方法的理論原理把握通透,這是最關鍵的。然後是怎麼入門,怎麼用心,怎麼操作,會碰到什麼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是什麼,每一步怎麼修,怎麼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實證起來,不盲目,能少走彎路,預防走錯路,自己能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㈡ 有什麼好的佛教書籍

佛說五蘊皆空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凈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汝等當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應病及受苦惱。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隨情所欲。是故當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復次苾芻。於汝意雲何。色為是常為是無常。白言大德。色是無常。佛言。色既無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壞苦。行苦。然我聲聞。多聞弟子。執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不。不爾世尊。應知受想行識。常與無常。亦復如是。凡所有色。若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悉皆無我。汝等當知。應以正智而善觀察。如是所有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悉應如前正智觀察。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觀此五取蘊。知無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觀已。即知世間。無能取所取。亦非轉變。但由自悟而證涅盤。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說此法時。五苾芻等。於諸煩惱。心得解脫。信受奉行

㈢ 求《禪定入門》的電子書,什麼格式都可以

這是禪定入門的全部內容,可以參考:

禪定入門
黃國達

禪定是佛法的重要修行,禪定的本質、原理、方法為何?尤其是初學者如何進入禪定之門,在此略作討論如下:
禪定的本質是什麼?禪定就是「心一境性」,讓混亂的思緒平靜下來,專注一境。不斷地訓練,心就能安定下來,並且變得明朗、敏銳。到了相當程度,甚至會出現神秘經驗。
禪定的特質有兩個:一、安住,二、明顯。安住就是使心安定地專注在單純、單一的境界上,不散亂,不攀緣其它的境相;明顯則是指心所緣的境相清晰明了,心不昏沈。所以全心投入一件事而忘我不是禪定,因為缺乏一種超然而清澈、冷靜的質量,只能說是專注而巳;或者在祈禱、凝神修練氣功時,呈現出神禪定狀態,全身不由自主地擺動或喃喃自語,這也不是禪定,而是精神恍惚的輕度昏沈,因為缺乏清澈寧靜的質量。
為什麼要修習禪定?眾生因為心思混亂,遇到事情往往無法冷靜、理性,常常作出情緒性的反應,如謾罵、賭氣或病急亂投醫,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禪定的修習可以幫助一個人內心有寬廣的空間,可以作為緩沖,顯現沉著、穩定的氣質,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
另外,很多人在忙碌的時候覺得還不錯、很充實,等到閑下來的時候,反而覺得沈悶、無聊,總想找點事情來做。透過禪定的修習,享受心靈的寧靜,當下就是一種喜悅,不假外求。因此,禪定其實是很好的「情緒管理」。
更進一步說,佛法的修學,禪定是很重要的基石。信仰型的學佛,偏重祈求佛菩薩的救度,發願往生凈土,如心念無法專一,則只有暫時性的安慰效果,不能真正離苦得樂。知識型的學佛,是另一種類型,如果沒有配合禪修,光是在日常生活中散心的觀察,那是很難證入無常、無我、不生不滅的實相的。
煩惱的解脫更是須要定力的支持。解脫煩惱固然要靠智慧,而在斷煩惱的過程中,定力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以智慧照見實相之後,雖然知道煩惱是違逆法性實相的,但是貪欲、瞋恨心仍然存在,這時,禪定的修習就有助於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並且立即回到平靜、安祥的定心。
人的心一直都是在紛亂和模糊中擺盪,如何才能進入禪定?禪定的原理是什麼?雖然,禪定具有許多殊勝的功能,而原理其實並不復雜,只是透過持續不斷的訓練,讓心思沈澱,回復其靈明、覺知而已。
初學禪定的人,常苦於妄念紛飛,通常會用壓制性的心態來阻擋妄念,這是不善巧的。佛法的宗旨在於「覺」,一定要明白什麼是妄念?為什麼會起妄念?才有可能離開妄念。否則就像趕蒼蠅一樣,趕走了又回來,回來了再趕,沒完沒了。根本之道是保持清潔,把招惹蒼蠅的食物收好,門窗裝好紗窗等等。
妄念是什麼?妄念是相對於正念而說的,廣義的說,凡是合於正見的心念都是正念,包括善念;狹義地說,在修定的時候,除了修定的所緣,如呼吸、佛號、無常、無我、空義之外的心念,即使是善念、正思惟,也是散亂,可以當作是妄念。
所以妄念只是雜念罷了!那麼雜念要如何消除?雜念主要是對於境界的攀緣,雖然不接觸外境:眼不觀看、耳不聽聞,可是意識對於內境(大腦中儲存的記憶影像)的攀緣依然很活躍,怎麼辦?
要知道,雜念雖然是禪定的障礙,除非是顛倒錯亂的妄想、幻想,其中有些對日常生活是有益的,不過由於因緣切換,所以要暫時擺在一邊,不必去想它,例如:等一下要到學校接小孩;晚上要去聽課;冰箱裡面的菜快吃完了,該去買了;某某同事生病了,該打電話去問候一下。所有這些瑣事,告訴自己,禪修完了就去處理。不放心的話,寫在記事本上,禪修結束再去看看,免得掛在心上。
開始禪修,發現又有雜念,如果是對過去的檢視,要放下,回到正念。如果是對未來的追求,也放下,回到正念。如果是對佛法義理的思惟,也放下,回到正念。如果是對當下身心狀態的思惟,也放下,回到正念。純然地活在正念里,過去、未來、現在或法義的影像,甚至各式各樣的推理、想像、感覺、情緒和沖動,全部都讓它從心中流過,不要逗留。修智慧,才需要思惟、觀察;修禪定,則只要覺知它,而不需要思惟、觀察。
攀緣心逐漸安靜下來,雜念自然減少,這是一個沈澱的過程,不能勉強,要用中道的態度來應對。好像手中拿著易碎的杯子,捏太緊會破,拿不穩摔在地上又會碎;心也是這樣,逼得太緊會厭倦,太放任又雜念紛飛。不疾不徐、從容不迫才能成就禪定。
禪定不是短時間可以速成的,正確的心態和觀念是必要的。首先,談到修禪定的動力,那是對禪定妙用的嚮往,稱為「善法欲」。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身心的舒暢、潛力的發揮、智慧的開啟,在在都需要禪定,確實值得人們拋開雜務,努力以赴。
其次,修禪定要正信、正見、正行為根基,才不致走入歧途,修成外道而不自知。正信是對佛法僧三寶的皈信;正見是無常、無我、緣起、性空的勝解;正行則是戒律和善法的依教奉行。心地光明磊落,無慚無愧,心安才能入正定,否則幻覺、煩惱、業障現前,是很難成就禪定的。
此外,貫穿禪定過程,須有厭離心,才能舍棄那些處處攀緣的雜念。對於混亂、情慾、妄想、無止盡的思慮,深知它的虛幻無常、有害無益,生起厭離心,不再仗它有所期待、依附。在禪定的寧靜喜悅中,身心安住,由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漸入漸深,自然達到離欲清凈的境地。

㈣ 《禪修入門近千年最偉大的高僧虛雲教授最正宗的禪修方法》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禪修入門》(虛雲)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4ZN5an4ooGk1wbJZwX1KWA

密碼:w9zm

書名:禪修入門

作者:虛雲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0-1

頁數:322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禪修方法,介紹了明清以來禪宗中最易入手的禪修方法,即如何參話頭禪。這是全書的精華,特別是《參禪的先決條件》和《參禪法要》兩篇是禪修的精髓所在,悉心領會,依之修習,就會對禪宗有個入處,從而深入堂奧,見性成佛。 第二部分是虛雲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和江西雲居山的禪七開示,是對參禪者的當面提點。依此修習,可以撥雲見月,廓然開悟。 第三部分為佛法基礎,闡釋了戒定慧三學。其重點在三歸五戒,學人嚴持戒律,方能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消除煩惱,佛果可期。 第四部分是《虛雲老和尚自述年譜》。虛雲和尚是近千年來佛教界最偉大的禪師之一,其修行及開悟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種種神跡,令人驚嘆。他一生歷盡艱辛曲折,復興了眾多的禪宗祖師道場,門下弟子眾多,延續並光大了禪宗的法脈。他的一生是實踐佛法、傳播佛法的一生,令人敬仰,也是後世修行者的榜樣。

作者簡介:

虛雲(1840-1959),法名古岩,又名演徹,字德清,別號幻游。湖南湘鄉蕭氏,生於福建泉州。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絕世高僧,他出生於19世紀鴉片戰爭爆發之時,而圓寂時已是20世紀五十年代末,一生活了120歲。

虛雲於咸豐年間出家,曾遠赴印度、緬甸、斯里蘭卡等地朝佛。他傳法曹澗,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一身而兼五宗法脈。其禪悟和苦行為海內外所敬重,是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禪宗泰斗。新中國成立後,德高望重的虛雲和尚赴北京參與全國性佛教機構的籌組工作,被推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的名譽會長。

㈤ 閉口禪的練習方法!

不知道有沒有小仙女曾和我一樣,每當對這些東西抱有很大幻想最後卻是很想吐槽的雷品? 不哭不哭,經過我多年的經驗,給大家找出來了10個好用的祛痘產品來一一介紹。搬好小板凳,對號入座~


自然哲理來日清爽無油水楊酸抗痘霜

這款抗痘霜具有修復皮膚痘印、瑕疵等功效,幫助有效快速清潔面部肌膚,緩和痘痘帶來的不適感,使肌膚明亮、干凈。其配方是有抗菌成分,清除臉部的細菌從而抵抗痘痘再生,當中還包含水楊酸的成分,可以防止皮膚毛孔阻塞,也能去除黑頭粉刺。

㈥ 剛剛學佛讀什麼經入門

1、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四部《阿含經》、《凈土諸經》、《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千萬不要以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經,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經過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對佛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經,要進行修行。佛法兩千多年了,佛經浩瀚,不論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幾乎你們所有的疑問,佛經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凈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誠,從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最能去妄,妄念無處著腳,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久當自得耳。大勢至菩薩謂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印光法師)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4、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㈦ 學佛怎樣打好坐

打坐之前,最好先輕柔的活動關節,打太極。上座一定要墊蒲團。或其他軟東西,總之要墊高臀部。一定要學會雙盤。這是功力入門,入靜基礎。還是多看看書。不會雙盤,功力與思想智慧是不可能提高。因為散盤氣血不走中脈。只有雙盤才行。當然也得名士指點。2樓說的也對。思想不純正還是鍛煉身體等待佛緣。

㈧ 23天閉口禪,太難了,怎麼練

禪修方法指導

聖嚴法師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等五要素,其中以後三者更重要,目的是為了調理身心,關鍵則在不能離開氣息,而談身心的健康與統一。

(一)禪修重在體驗

諸位菩薩來法鼓山參加禪修營,除了聽聞佛法之外,就是要學習禪修的方法,用來達成發明自我的目的。

禪是什幺?從字面的意義看,禪是一種「冥想」,並用冥想的方法達到入定的境界。禪的內容,則是很難用言語文字表達的,必須親身去體證。

就像一個從未看過、吃過芒果的人,無論你如何形容芒果的顏色、形狀、味道,他都無法領會,除非他親自去品□。又如盲人問色,一個雙目從小就失明的人,想知道白色是什幺情況?就有人告訴他像白布、白紙一樣的白,有人告訴他像白鵝、白鴿一樣的白,也有人告訴他像白雪、白粉一樣的白。結果這個盲人糊塗了,他原以為白色的潔白應該是很單純的,怎幺大家把它說成那幺復雜呢?原因是從未見過白色,所以任人怎幺說,他還是無法想像。

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禪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東西,也無法依靠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但語言文字卻能引導或指示初學者如何去親自體驗它。因為禪的經驗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靠自己品味。

(二)禪修入門方法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乎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和調心等五要素,而以後三者更重要,目的是為調理身心,關鍵則在不能離開氣息而談身心的健康和統一。

1.暖身運動

一般所講調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還有行走、站立和躺卧等方法,就是所謂的坐禪、行禪、立禪、卧禪

在坐前和坐後也需要有運動及做輔助。我們的身心若要健康,必須動與靜並重兼顧。運動及是為使血液循環通暢、氣脈運行活潑、肌肉和神經鬆弛,才能使身體舒適,即所謂氣和而後心平。

若身體缺少運動,生理機能便易於老化和感染病痛,運動使生理機能,由緊張而鬆弛,能夠得到更多的營養補給及休息的機會。禪者的運動,講求心念集中,氣息和順。禪者的運動本身,就是修行禪定的方法之一。所以我們對調身的方法,是要運動與打坐並重的。

我們所教的運動,只需兩公尺見方或一個人身的長度,乃至僅容身體坐下及站立的一小塊空間,也就夠了;且不論男女老少,健壯衰弱,都可以安全的練習。

早上起床後,未活動前勿打坐,應先做一套簡易的暖身運動,讓筋骨松軟後再打坐。

㈨ 《我的禪修生活》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我的禪修生活》(佐藤義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WE9y40fziyI_bkYJlO5JnQ

提取碼: 9pe7

書名:我的禪修生活

作者:佐藤義英

譯者:周凈儀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2

頁數:248

內容簡介:

《我的禪修生活》介紹了一個法號為養肝的青年,在佛心寺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僧,歷經種種磨練最終成長為禪僧的心路歷程。全書分為入門篇、日課篇、參禪錄、歲末記和附錄五部分,以「養肝的體驗」為主題,將鮮為人知的佛堂生活向世人娓娓道來,通過日記的方式真實而細膩地敘說禪修的生活點滴。這部修行人的生活實錄,自1972年由日本禪文化研究所出刊發行以後,不僅引起日本禪學家的普遍重視,在美國、德國也引起轟動,相繼被翻譯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佐藤義英 譯者:周凈儀

佐藤義英,生於1921年,於京都東福寺修行之後,曾擔任三重縣上野市法泉寺住持。1967年往生,享年47歲。在卧榻病休的10年中,他將在東福寺修行之切身體驗濃縮在圖文並茂的禪修日記中。

周凈儀,生於1954年,台北市人,北一女高畢業,現為日文專職翻譯。譯著有《無著與世親》《天台大師》《仙崖禪師軼事》。

閱讀全文

與禪修入門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非科班程序員自學 瀏覽:799
壓縮泡沫鞋底底材 瀏覽:217
程序員職場第一課2正確的溝通 瀏覽:677
遇到不合法app應該怎麼辦 瀏覽:90
匯編程序編譯後的文件 瀏覽:77
大智慧均線源碼 瀏覽:371
單片機排阻的作用 瀏覽:213
滴滴金融app被下架如何還款 瀏覽:210
jpg轉換成pdf免費軟體 瀏覽:741
范里安pdf 瀏覽:443
偽造pdf 瀏覽:75
能刪除android文件夾嗎 瀏覽:446
LINUX使用V2ray 瀏覽:797
找人幫忙注冊app推廣是什麼 瀏覽:820
獨立伺服器如何恢復初始化 瀏覽:11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pdf 瀏覽:316
導遊程序員家政 瀏覽:586
22乘28的快速演算法 瀏覽:338
軟通動力程序員節2021 瀏覽:847
安卓系統如何卸載安裝包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