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熙載的《藝概》是記載哪些事件的
《藝概》是劉熙載對自己歷年來談論文藝的札記所做的集中整理和修訂。劉熙載把《藝概》分為共6卷,分別是《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義概》。劉熙載。
Ⅱ 藝概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人
《藝概》是近代漢族文學史上的一部優秀的理論著作。清劉熙載撰。共六卷。
《藝概》的廣博和慧深為後代許多學者所推崇,使得它成為一部古典美學的經典之作,而劉熙載也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的最後一位思想家。
內容簡介:
《藝概》是作者平時論文談藝的匯編,成書於晚年。全書共6卷,分為《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義概》,分別論述文、詩、賦、詞、書法及八股文等的體制流變、性質特徵、表現技巧和評論重要作家作品等。作者自謂談藝「好言其概(《自敘》),故以「概」名書。「概」的涵義是,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簡馭繁,「舉少以概乎多」,使人明其指要,觸類旁通。這是劉氏談藝的宗旨和方法,也是《藝概》一書的特色。所以和以往談藝之作比較起來,廣綜約取,不蕪雜、不瑣碎,發微闡妙,不玄虛,不抽象,精簡切實。
Ⅲ 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 出自哪裡
古論有雲:「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10](P11)
[10]劉熙載.藝概(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Ⅳ 《藝概》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藝概》(劉熙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g-RxchYtbCAtnyaej2oyYw
書名:藝概
作者:劉熙載
出版社:朝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頁數:344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詩文評論集;
內容純粹、頗成體統;
中國古典美學的集大成之作;
系劉熙載晚年選定的歷年討論文藝的文章匯集。
內容簡介
詩文評論著作,劉熙載著,六卷,據清光緒三年(1877)嶺南刊本影印,《藝概》是劉熙載晚年選定的歷年討論文藝的文章匯集。分《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義概》六卷,論述文、詩、賦、詞、書法及八股文等的體制流變、性質特徵、表現技巧和評論重要作家作品等。其《自敘》雲:「余平昔言藝,好言其概」,「舉此以概乎彼,舉少以概乎多」,揭示了是書成名的緣由及作者的研究方法。
名家評論
自《文心雕龍》以下,並不多見。
——黃霖
作者簡介:
劉熙載(1813—1881),字融齋,江蘇興化人。道光進士。官至廣東提學使,晚年主講上海龍門書院。他是我國晚清著名的學者、文藝理論家和語言學家,被稱為「東方黑格爾」。一生治經學,精通聲韻,旁及詩、詞、曲及書法。著述頗多,有《古桐書屋六種》及《古桐書屋續刻三種》。他的文藝批評著作《藝概》是繼劉勰《文心雕龍》之後又一部通論各體文藝的理論著作。
Ⅳ 清代劉熙載《藝概》認為「文之道可約舉經語以明之,曰:「辭達而已矣言近而指、辭尚體要。」試根據《論語
(原文)「文之道可約舉經語以明之,曰:「辭達而已矣言近而指、辭尚體要。」
【參考譯文】「文之道可以簡約經文來說明的,說:「辭達而已了言語淺近而意義、文辭崇尚精要。」
論語·述而 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譯文】
孔子說:「只闡述而不創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東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誰,學術界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殷商時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賢大夫」;有的說是老子和彭祖兩個人,有的說是殷商時代的彭祖。 )
我理解,孔老夫子是強調要引經據典,但更要『創新。』只闡述而不創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東西。會讓人總停留在原先的理論之中。
Ⅵ 《《姜夔詞集》》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姜夔詞集》》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2F0KUQBIpK2CkFXY5hQXFQ
Ⅶ 求《藝概》全文~~~~~~~~~~~~
孫過庭《書譜》雲:「篆尚婉而遇。"余謂此須婉而愈勁,遇而愈節,乃可。不然,恐涉於描字也。 #Q&iXq@ k
篆書要如龍騰鳳翥,觀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齊而無變化,則槧人②優為之矣。篆之所尚,莫過於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欲去兩病,赲筆自有訣也。j}'lT?-q#j [:W
書之有隸,生於篆,如音之有徵,生於宮③。故篆取力¤氣長,隸取勢險節短,蓋運筆與奮筆之辨也。j7ef4B \a
隸形與篆相反,隸意卻要與篆相用,以峭激蘊紆余,以倔強寓款婉,斯征品量。不然,如撫劍疾視,適足以見其無能為耳。/e Wb8]"j]-E
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與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傍通。若行,因草之屬也。"_"A1Pyw \
移易位置,增減筆畫,以草較真有之,以草較草亦有之。學草者移易易知,而增減每不盡解。蓋變其短長肥瘦,皆是增減,非止多一筆少一筆之謂也。
_9Hw@0Hk(B'C 草書結體貴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長偏短,兩旁有偏爭偏讓皆是。B8q,xj#p.cH@
庸俗行草結字之體尤易犯者,上與左小而瘦,下與右大而肥。其橫豎波磔,用筆之輕重亦然。!YO,O'I hD6S2f3`
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俗書反是。
xUO&d_ 懷素自述草書所得,謂觀夏雲多奇峰,嘗師之。然則學草者徑師奇峰可乎?曰:不可。蓋奇峰有定質,不若夏雲之奇峰無定質也。
1W5c }J7r 昔人言為書之體,須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狀之,取不齊也。然不齊之中,流通照應,必有大齊者存。故辨草者,尤以書脈為要焉。
9\-| o m&_-W ^'I 草書尤重筆力。蓋草勢尚險,凡物險者易顛,非具有大力,奚以囿之?rPb*_V0XAT{
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
Ddi-W7zj9xe 地師相地,先辨龍④之動不動,直者不動而曲者動,蓋猶草書之用筆也。然明師之所謂曲直,與俗師之所謂曲直異矣。
I#NvzX"g GO 草書尤重筋節,若筆無轉換,一直溜下,則筋節亡矣。雖氣脈雅尚綿亘,然總須使前筆有結,後筆有起,明續暗斷,斯非浪作。5v;f's4W V(e;P!V i
草書渴筆⑤,本於飛白。用渴筆分明認真,其故不自渴筆始。必自每作一字,筆筆皆能中鋒雙鉤得之。0Cb#V{D C*]L:[
正書居靜以治動,草書居動以治靜。pMU}*_)n6x
草書比之正書,要使畫省而意存,可於爭讓向背間悟得。
#}b/N @KqS_*tY 欲作草書,必先釋智遺形,以至於超鴻蒙、混希夷,然後下筆。古人言「匆匆不及草書",有以也。c"c8R^7l,CK
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於起筆處,辯提尤當於止筆處。1WL(b/Kc7} ]3PZ.X
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
-v+g)tbvVkn9D 書有振、攝⑥二法。索靖之筆短意長,善攝也;陸柬之⑦之節節加勁,善振也。9k*^d^J0k S
行筆不論遲速,期於備法。善書者雖速而法備,不善書者雖遲而法遺。然或遂貴速而踐遲,則又誤矣。
cgrn%h5m 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
"lD+^/f.K j9`KwVx 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澀法與戰掣③同一機竅,第戰掣有形,強效轉至成病,不若澀之隱以神運耳。I[i:g7ca]9z
結字疏密須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然乘除不惟於疏密用之。@&ZU7~(s;nxrM6Z K
字形有內抱,有外抱。如上下二橫,左右二豎,其有若弓之背向外,弦向內者,內抱也。背向內,弦向外者,外抱也。篆不全用內抱,而內抱為多;隸則無非外抱。辨正、行、草書者,以此定其消息,便知於篆隸孰為出身矣。
(U*JiT m+MT 字體有整齊,有參差。整齊,取正應也;參差,取反應也。NTyq FD,D G
書要曲而有直體,直而有曲致。若弛而不嚴,剽而不留,則其所謂曲直者誤矣。
QK,] ]9M 書一於方者,以圓為模稜;一於圓者,以方為徑露。蓋思地矩天規,不容偏有取捨。
$Br4M`3Tt&l/r zh6~ 書宜平正,不宜欹側。古人或偏以位欹側勝者,暗中必有撥轉機關者也。《畫訣》有「樹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樹木倒」,豈可執一後一木論之。 2tQC^c_
[評點]劉熙載(1813一1881),字伯簡,號融齋,晚號窹崖子。江蘇興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廣東提學使.晚年主講於上海龍門書院.一生以治經學為主,特別精通聲韻和算術,子、史、詩、賦、詞曲、書法無不通曉.著述甚富,有《四音定切》、《說文雙聲》、《說文疊韻》、《持志塾言》、《昨非集》和《藝概》等多種.《藝概》一書是他晚年的作品,共六卷,是他歷年來在文、詩、賦、詞曲、書法、經義方面言論的匯鈔.②槧人:槧讀qian.槧人,讀書人.清代以八股取士,讀書人寫字一般追求工整.③如音之有徽,生於宮:宮、徵(音只)分別是古代樂律中五音之一。古人通常以宮作為音階的起點,宮的音高確定了,商、角、徵、羽的音高也就都確定了。④龍,堪輿學術語.舊時風水術因山形地勢逶迤象龍,所以把山勢稱作「龍」。⑤渴筆:書法線條上的一種形式,用含墨較少的筆寫成,點畫內絲絲露白。⑥振、攝:兩種不同的運筆方法.振,指運筆時步步頓挫澀進;攝,指運筆時急促內斂.⑦陸柬之:唐代傑出書家.生卒年不詳.江蘇吳縣人。虞世甫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議郎.書傳其舅父筆法,與歐、褚齊名.③戰掣:一種運筆方法.指筆鋒微微向筆畫兩側顫動著運行,以使線條遒勁.這種方法又叫「顫筆"或「戰筆".
Tl.c8rx%^
9Z:dC(n9U(HY5S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