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聖經故事pdf

聖經故事pdf

發布時間:2022-10-09 21:49:32

⑴ 《起源:萬物大歷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起源》([美] 大衛·克里斯蒂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CO0iemj6cATyyIjNTocL_g

提取碼:ky83

書名:起源

作者:[美] 大衛·克里斯蒂安

譯者:孫岳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見識城邦

出版年份:2019-4-10

頁數:340

內容簡介:

人類的終極追問中,起源總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

世界上有100多種起源故事,幾乎所有的人類文化和宗教傳統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聖經·創世記》上說萬事萬物是上帝創造的,中國的傳世神話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古希臘神話中原始宇宙起始於大地女神蓋亞等最早的神靈,印度神話里說眾生之父梵天創造了宇宙萬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開始於原始海洋神努恩,等等。

這些起源故事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為當時的人們尋找一種對世界的整體性的解釋。

與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們不再求助於傳世神話,對世界提出整體性的解釋,是科學家們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都為我們認知世界做出了顛覆性的貢獻,但是我們至今沒有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長時段的、完整的現代版起源故事。

《起源:萬物大歷史》就是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在人類積累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的集體知識的基礎上,為全球70億人,重新編織現代的科學起源故事。

《起源:萬物大歷史》回歸哲學-科學的傳統,融通各個學科的新知識,講述從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從生命起源到人類未來的138億年的萬物歷史,不僅濃縮呈現了近百年來現代科學的成果,也開創性地提出宇宙開端、恆星誕生、恆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陽系形成、地球出現生命、智人問世、農耕時代、人類世來臨等8個關鍵節點,以及「集體知識」「金鳳花條件」「復雜性理論」「能量」「信息」「時間」等6個重要概念,更有人類歷史是由集體知識推動的、宇宙的故事就是關於能量的故事、信息讓我們面對復雜性並順應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個節點等諸多創見。

追問起源大問題的永遠是少數智者,但《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寫給大多數人看的,本書為全世界的讀者編織了一個共同的宇宙演化而來的科學故事,雖然簡潔,但對我們「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帶來挑戰。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我們奉為圭臬,但本書會讓我們刷新認知,這句話應該改為:「萬物是理解人類的尺度」。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平裝+精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 [美]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 [美]羅伯特·L.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裝+平裝) [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開創一個理想世界》[荷]羅傑·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 [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紀念版)》(平裝+精裝)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 [美]尼爾·波茲曼

29《從丹葯到槍炮:世界史上的中國軍事格局》 [美]歐陽泰

30《起源:萬物大歷史》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31《為什麼不平等至關重要》 [美]托馬斯·斯坎倫

32《認知工具:文化進化心理學》 [美]塞西莉亞·海斯

33《簡明大歷史》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麥克尼爾 主編

34《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 [美]托馬斯·M.尼克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 [荷]弗雷德·斯皮爾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歷史性的制式》[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羅多德的鏡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發去希臘》[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燈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

【編輯推薦】

追問起源,就是追問存在的意義。融合科學和歷史,講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起源故事。比爾·蓋茨推薦: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1.一部不以人類為中心的歷史是如何講述的

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視野之內也多是圍繞人類講述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影響至今。我們習慣了人類中心主義,卻長久地忽視了人類史之外更長時段、更息息相關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歷史。

近100年的科學成果,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追溯和書寫更久遠的萬物起源故事。《起源:萬物大歷史》打破人類中心論,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講起,涵括萬事萬物。宇宙大爆炸、恆星開始閃耀、恆星瀕死後新元素的產生、太陽及太陽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現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等等一一呈現,從138億年前「砰」的一聲大爆炸開啟到6500萬年前又「砰」的一聲小行星撞擊地球,作者用了全書1/2的篇幅精彩演繹萬物的來龍去脈,這是非常罕見的。大衛·克里斯蒂安融通科學與人文,匯集數十門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無數見解,用無邊界的融通知識,編織了一幅貫通宇宙萬物的演化全圖。

2.把所有新知識融合到一本書里,給我們一個關於世界的整體性的解釋有多重要

我們從我們祖先那裡繼承了對統一的、包羅萬象的知識的強烈渴望。近100年來的科技進步,讓我們對宇宙圖景的探究和描繪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到1964年阿波羅8號飛船拍出的第一張月球照片,到基因的發現,再到登陸月球、發現引力波等等,科學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於宇宙和自身的認知。

科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答案。《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在人類積累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的集體知識的基礎上,為全球70億人,重新編織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長時段的、完整的現代版起源故事。這是第一部涵括全球萬事萬物的起源故事,它融通各個學科的最新知識,為處於全球化時代的我們提供智慧的指引。

3.大歷史究竟是個什麼歷史

大歷史是關於你和我從何而來的故事,是關於我們周圍的一切如何形成至今的故事。比爾·蓋茨說:「大歷史可以為我們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歷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學校里,科學和歷史是分開教授的——有專門的物理課,也有專門的講述文明起源的課程——但是大歷史打破了這一界限。每當我學到新知識,不論是生物學的、歷史學的,還有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我總是會努力將它放置在大歷史的框架中。再也沒有其他課程會對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大歷史學派創始人、《極簡人類史》《時間地圖》作者大衛·克里斯蒂安新作。立足現代科學講述大歷史,達到知識大融通,沒有人比大衛·克里斯蒂安講得更好。如今比爾·蓋茨與大衛·克里斯蒂安共建的「大歷史項目」課程已輻射全球數千所大學和中學,覆蓋歐美、澳洲,以及香港、北京和上海等中國國際學校,讓大學和中學教育發生著嶄新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譯者孫岳教授為國際大歷史協會理事、首都師大外國語學院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大歷史研究,是翻譯本書的不二人選,譯文優美,清晰、准確,流暢可讀。

4.這本書的精彩觀點

○宇宙的本源是能量。物質由能量構成,它催生萬物,催生原子、質子、中子,催生恆星和地球,並創造生命。人類的實踐從本質上講就是獲取能量並利用它改變周圍的環境,進而改變人類的進化。它支撐科技,發動戰爭,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臨新的創新,能量的進步已然成為科技發展的主旋律。

○能量引發變革,信息指引變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變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構成及演變的奧秘。信息與能量一起在人類歷次重大的文明進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傳,使知識量猛增。人類會創造和分享越來越多的信息,並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流和資源。到了現代,新信息使人類擁有強大的科技能力,讓我們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將世界聯成一體。

○人類史始於集體知識,它讓人類與眾不同。人類能夠集體學習,讓知識在一代人內部或是幾代人之間都可以傳播和共享。這是人類的特質,是一種全新的、更快速的「適應」環境的方法。當其他物種通過緩慢、耐心、共享基因來適應時,我們通過共享思想來適應。集體知識就是人類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識,是我們智慧的基礎。集體知識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創造的源泉,也是我們獨自擁有歷史的原因。今天人類的集體知識已經達到一個巔峰。

○復雜性理論:現代起源故事的核心觀念,對我們人類而言至關重要。每當宇宙間出現新的現象、新的特徵甚至新的物種之時,也就意味著復雜性的不斷提升,它是萬物進化的一大奧秘。本書中的起源故事便圍繞伴隨復雜性不斷提升的八個節點展開。

○金鳳花條件:是一種很罕見的特殊前提和環境,「恰好」(剛剛好)容許某種新式復雜性出現。弄清復雜事物究竟如何涌現,以及涌現需要什麼樣的金鳳花條件,對理解人類和世界的本質可謂意義非凡。

○時間:關於時間尺度,大歷史有一個絕妙的比喻,讓我們重新認識時間:如果把130億年比喻成13年,那麼宇宙大爆炸就發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恆星和銀河系出現在大約12年以前,太陽和太陽系的出現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機體出現在4年前,恐龍大約在3個星期前滅絕,最早的智人在非洲進化大約在50分鍾以前,最早的農業繁榮大約在5分鍾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城市出現在大約3分鍾以前,主導世界的現代工業革命發生在大約6秒鍾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大約2秒鍾以前,人口到達70億,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類登月,電子革命發生,互聯網普及,等等,都只不過是最後1秒鍾的事。

5.他們在推薦——

比爾·蓋茨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更是「大歷史項目」的全力支持者,他第一時間閱讀本書,多次在gatenotes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大力推薦,並親自為中文版撰寫序言《終身學習者一定會喜歡這部萬物大歷史》。

本書獲評2018年Goodreads最受讀者歡迎「歷史類」榜單第1名,全球30多個國家相繼出版,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全球傑出教育家肯·羅賓遜爵士、《七堂極簡物理課》作者卡洛·羅韋利、世界歷史協會主席梅里·威斯納、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所長劉鈍教授、清華大學科技史系吳國盛教授、北大哲學系劉華傑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江曉原、社科院考古所許宏研究員、FT中文網專欄作家和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徐瑾等紛紛推薦。

--------------------------

【名人推薦】

我一直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懂得了人類從哪裡來,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我們下一步要到哪裡去。《起源:萬物大歷史》用最新的知識為你講述萬物的由來,讓你對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處境有更深刻的領悟。

——微軟創始人、蓋茨基金會主席 比爾·蓋茨(Bill Gates)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目前我們對宇宙、太陽系、海洋、山脈和礦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誕生和發展,以及人類文化和成就的非凡結晶。它匯集了數十門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無數見解,每一頁都有引人入勝的想法,每一頁都充滿了驚悚小說的能量。在當今時代,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這樣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問世,可謂恰逢其時。

——全球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肯·羅賓遜爵士(Sir Ken Robinson)

大衛·克里斯蒂安找到了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利用歷史來整理我們對世界的全部知識。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七堂極簡物理課》作者 卡洛·羅韋利(Carlo Rovelli)

《起源:萬物大歷史》這部非凡之作將我們自以為是的人類放在宇宙中的適當位置,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的文化和知識,即克里斯蒂安所說的「集體知識」,對於理解當下世界和塑造它的未來至關重要。

——世界歷史學會主席 梅里• 威斯納–漢克斯(Merry Wiesner-Hanks)

大衛·克里斯蒂安教授的這個起源故事講得非常之好,他為我們提供了一門現代科學的短期課程。這是宇宙的簡史,也是一部優秀的大歷史作品。

——《華爾街日報》

這是我所知道的跨學科歷史寫作中的最好的一本,沒有之一。如果今年你只讀一本書,那一定是這本。

——《時代周刊》主編 CNN人氣時評類節目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

《起源:萬物大歷史》是具有智慧和勇氣的長時段科學。

——《自然》雜志(Nature)

將宇宙的時間尺度縮小至十億分之一,其肇始距今才13年8個月,生命之花出現在地球也就是3年零9個月,而人猿揖別不過發生在兩天半以前。在這短短的時間段里,這個星球和人類社會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從碳、氫原子和生命孢子中演繹出語言、思想與智慧,最終化成一出人類從畏懼、征服自然直至開始領悟必須與之共存的多彩大劇,但是他們能夠繼續生活在無憂的伊甸園里的時間只剩下3秒鍾了。《起源:萬物大歷史》是當代科學的「創世記」,大歷史的「警世恆言」,孫岳教授的譯文准確流暢,值得推薦給每一位關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讀者。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所長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劉鈍

《起源:萬物大歷史》綜合宇宙史、生物史與人類進化史、人類文明史,匯成一幅宏偉壯麗的天人史詩,開闊了史家的眼界,開辟了科學與人文交匯的新疆域。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眼光還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歷史哲學。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 吳國盛

從種族主義、民族主義、人類中心論到萬物共生論的序列,是教條弱化、視野拓展、自我解放、人性改良的進程,也是人類世中天人系統可持續生存的必由之路。起源和演化的故事講了又講,克里斯蒂安採用新理念,整合新數據,修訂了舊版本,啟發人們克服狹隘。如果不能走出困局,將來在地外文明者的大歷史敘述中將無關痛癢地忽略人這個自負、好鬥而且貪婪的物種。

——北京大學教授 博物學文化倡導者 劉華傑

《起源:萬物大歷史》出入於科學與歷史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古代文明常用的敘述視角,只是內容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之上。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 江曉原

克里斯蒂安教授延續了他「大歷史」的宏大敘事風格,從宇宙的最初時刻到人類起主導作用的「人類世」的來臨,八大歷史節點娓娓道來,高屋建瓴,讀來令人暢快淋漓。就當下與未來的問題向歷史求解,是人類探索自然和自身奧秘的永恆主題。回觀這一探索的歷史,從神話傳說到區域史,到世界史與全球史,再到窮極人類乃至生物圈起源的「大歷史」,思想認知與文明演進同步。「大歷史」的發想與探索實踐,何嘗不是始於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世的重要成果之一?克里斯蒂安教授貫通的史觀史識及其一系列作品,相較於既往碎片化的研究,無疑具有無可替代的里程碑的意義。讀此書,可以讓我們少些自滿和狂傲,有所忌憚有所敬畏,仰望星空而踏實前行……

——中國社科院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考古隊隊長 許宏

宇宙學是名副其實的大歷史,而大歷史本質上就是起源,《起源》展示了與此有關的系統知識。宇宙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意外,更是復雜系統不斷涌現的結果。向前看,就是為了向後看,談宇宙起源,其實為了理解人類未來。人類的偉大,恰恰在於其能從渺小的地方起步,集體學習,不斷進化;我們終將明白,人類不是地球的起點,也不是地球的終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 徐瑾

和比爾·蓋茨一樣,我也是大衛·克里斯蒂安的「粉絲」。在第一時間購得英文版後,我酣暢淋漓、欲罷不能地一周內讀完《起源》。以區區300頁的篇幅,本書完成了講述138億年宇宙史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為大歷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對世界史的把握少有人及,本書則進一步展現了他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廣泛閱讀和深入思考。在克里斯蒂安生花的妙筆下,從宇宙起源到人類未來,關乎全球命運的大問題第一次變得如此引人入勝。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編 李鈞鵬

如今,萬事萬物都好像加快了節奏,以至我們會不時感覺正在慢慢逼近某種即將發生的大變故,所以說我們在未來幾十年具體做些什麼在數千年的尺度上將產生重大影響,對人類自身以及整個生物圈都是如此。不管怎麼說,我們現在正操控著整個生物圈的命運,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糟。

——本書作者大衛·克里斯蒂安

作者簡介:

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曾專攻俄羅斯史及蘇聯史,自20世紀80年代起轉向從大尺度鑽研世界史,「大歷史」(Big History)學派創始人,國際大歷史協會首任創會主席。現任悉尼麥考瑞大學大歷史研究所所長,麥考瑞大學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設計師兼首席主講教師。2009—2013年,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世界級大學傑出教授」。

2008年,克里斯蒂安與比爾•蓋茨一同創設「大歷史項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學階段推廣大歷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國、澳洲,以及中國香港、北京、上海等——數千所大學和中學設立大歷史課程。曾在世界各地做過多次大會的主旨演講,包括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他所做的有關大歷史的TED演講《18分鍾讀懂大歷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萬人觀看。

主要著作有《時間地圖》(Maps of Time: An Introction to Big History)、《極簡人類史》(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起源:萬物大歷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等,深刻影響了大眾讀者對人類歷史的認知。

---------

譯者簡介

孫岳,歷史學(世界史專業)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翻譯教學及文史類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來更多致力於大歷史研究。2014年被選為國際大歷史協會理事會理事。主要譯作有《起源:萬物大歷史》、《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歷史學宣言》、《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合譯)等。

⑵ 《OfMiceandMen》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Of Mice and Men》(John Steinbeck)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fqCr73EJaZAyIFbkl4I8VQ

密碼:hyl2

書名:Of Mice and Men

作者:John Steinbeck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Penguin Books

出版年份:1993-9-30

頁數:107

內容簡介:

Tragic tale of a retarded man and the friend who loves and tries to protect him. With illustrations from the movie starring John Malkovich and Gary Sinise.

作者簡介:

約翰·斯坦貝克 (John Steinbeck 1902-1968)

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國作家。生於加利福尼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候生活在小鎮、鄉村和牧場,熱愛鄉野的自然風光。受其母親的熏陶,很早就接觸歐洲古典文學作品,深愛《聖經》亞瑟王傳奇故事的影響。1919年,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大學。讀書期間,當過牧場農工和修路隊的運輸工。他熟悉並嶼社會底層的人們,他的許多作品都以他們為主人公,表現了底層人的善良、質朴的品格,創造了「斯坦貝克式的英雄」形象。30年代末,蓬勃發展的工人運動使斯坦貝克受到很大的影響。1937年和1947年,斯坦貝克兩次訪問北歐和蘇聯。

斯坦貝克一生的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30年代前後,以《相持》(1936)和《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為代表。後者是作家創作的高峰。也是20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該作品曾獲普利策獎,由此作家名聲國內外。

⑶ 《覆舟的愉悅翁加雷蒂詩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覆舟的愉悅》([意] 朱塞培·翁加雷蒂)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IxpcWic28bmvoRj6Q7TjGg

提取碼: vw2v

書名:覆舟的愉悅

作者:[意] 朱塞培·翁加雷蒂

譯者:劉國鵬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2

頁數:332

內容簡介:

『隱逸在亞平寧的語言煉金師』

※ 一粒發狂的酵母,造就的清澈的奇跡。

◆ 偉大的新穎 + 激進的革新 首次全面譯介

「在我的心目中,翁加雷蒂一直是義大利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

—— 勒內•夏爾

「翁加雷蒂是第一位將真正的形式革新引入到義大利詩歌語言中的詩人。」

—— 孔蒂尼

「他的詩句是粉碎性的,最終單個的詞語孤立並凸顯出來;在翁加雷蒂那裡,每一個詞,正如我們目力所及,都是在深淵中長久打撈的結果:詩人有點像潛水員,旨在使事物隱秘的真理重見天日。」

—— 馬里內蒂

作者簡介:

朱塞培·翁加雷蒂 (1888-1970),義大利現代詩人、記者、散文家、評論家。與蒙塔萊、誇西莫多,並稱義大利隱逸派詩歌三傑。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一個義大利僑民家庭,後赴巴黎留學。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普通士兵身份應征入伍。1936年,接受巴西聖保羅大學之 邀,前往當地教授義大利語言文學。

早年受法國象徵主義、義大利未來主義的影響,但對其進行了轉化並納入到義大利的傳統之中,從彼特拉克至萊奧帕爾迪的偉大的抒情詩流派中汲取養分,進行嶄新的創作。被視為現代義大利詩歌革新第一人。在早期《被埋葬的港口》《覆舟的愉悅》兩部詩集中,詩風簡潔短仄,勢如閃電,每個音節雷霆萬鈞,令人猝不及防。意象所至之處,精確儉素的短句擊中直覺的頓悟,呈現出強勁而不失澄澈的巨大表現力,表達出介於感官與頓悟之間令人嘆為觀止的驚奇。

其後,翁加雷蒂摒棄了偏愛的短句,回歸義大利傳統的十一音節詩句,作品隨之轉向長詩。時代的災難,文明的崩塌,個人如覆舟般的命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悲劇感相互交織,組成了貫穿翁加雷蒂後期詩歌的主題變奏。在諸如《時間的情感》《一個人的生命》《痛苦》《老人筆記》《一聲吶喊和風景》等作品中,這些主題得以清晰地辨識。

與蒙塔萊、誇西莫多一樣,翁加雷蒂也是優秀的翻譯家。譯有莎士比亞、馬拉美等人的作品。

譯者 劉國鵬,199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義大利米蘭聖心天主教大學天主教會史方向博士學位。2008年於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現工作於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領域為現當代中國天主教會史、比較宗教學等。

作品形式涉及學術研究、詩歌、藝術批評等。出版著作:《剛恆毅與中國天主教的本地化》《地中海的婚房》等。譯有《日本神學史》(合譯)、《聖經的故事》(合譯)等。

自研究生時代,翻譯外國詩人的著作,先後在《世界文學》《詩刊》《當代國際詩壇》《詩歌月刊》《大益文學》等國內知名文學雜志發表有譯自德語、英語和義大利語的保羅·策蘭、巴赫曼、阿米亥、翁加雷蒂、薩巴等人的詩歌。

⑷ 《三個國王的故事掃羅·大衛·押沙龍》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三個國王的故事》((美國)吉恩·愛德華 (Gene Edwards))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3JarECL4Ac2GW9CDwocPoQ

密碼:3sz2

書名:三個國王的故事

作者:(美國)吉恩·愛德華 (Gene Edwards)

譯者:趙剛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206

內容簡介:

《三個國王的故事》以莎士比亞戲劇的手法,講述的是聖經中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上帝親自膏立的大衛以及英俊的王儲押沙龍的故事。寥寥幾萬字就把宮廷斗爭和權力的傾軋描寫得緊張激烈、扣人心弦,更把三個國王的鮮明性格和內心世界刻畫得鮮活生動、入木三分。

第一部分講的是掃羅與大衛,第二部分講的是大衛與押沙龍。告訴人們不要學年老的掃羅(專制,過於強調權柄)和年輕的押沙龍(反叛,無視權柄),而要學習成為大衛(真正尊重、順服權柄)。

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公?如何面對紛爭,解決紛爭?什麼是真正的順服?

《三個國王的故事》借美輪美奐的故事所給出的答案,看似簡單實則震撼人心。它處理的問題不是一般信徒與信徒的關系,也不是要挑一個普通信徒的刺時該如何做,而是要挑一個權柄在自己之上的肢體的刺時,該如何去做。這《三個國王的故事》也不是教導人無條件地順服權柄,雖然這可能是很多人對《三個國王的故事》的誤解。真正的順服是以認識真理和公義為前提,以上帝為終極的盼望;面對紛爭,讓我們在去掉弟兄眼中的刺之前,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這才是基督徒真正的醫治與安慰。

這個無與倫比的故事,對尚不太能分清屬血氣的熱情和從聖靈而來的火熱的你我來說,不啻一劑良方,心靈被深深打動,從而獲得全然的醫治和深深的祝福。

《三個國王的故事》對身處社會各個領域和層面的同事與同事、領導與員工、領導與領導等社會關系,皆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吉恩·愛德華,生長於德克薩斯州東部,是一個油田鑽井工人的兒子。他於大學三年級時皈依基督,18歲畢業於東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商學院,主修英國文學及歷史;19歲時在瑞士Ruschlikon浸信會神學院做研究工作;22歲時獲得德克薩斯州Ft.Worth的西南浸信神學院神學碩士學位。擔任美南浸信會牧師達10年之久。

吉恩·愛德華在基督徒內在生命陶造方面著述較多,著有《三個國王的故事》、《第三牢房的囚徒》、《第一世紀日記》系列,以及《那扇門之編年史》系列等。

吉恩和妻子海倫現居於佛羅里達。

⑸ 《百年孤獨(50周年紀念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百年孤獨》([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6ci7

書名:百年孤獨

作者:[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譯者:范曄

豆瓣評分:9.5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7-8

頁數:360

內容簡介: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憑借《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

編輯推薦

【50周年紀念版!全新典藏內封;限量贈50周年精美魔幻明信片1套】

【馬爾克斯代表作,全球惟一正式授權中文版,未作任何刪節!6年發行量超600萬冊!】

締造文壇傳奇與文學奇跡;影響世界小說走向的文學巨匠加西亞·馬爾克斯巔峰傑作!代表「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主峰;征服全球讀者、作家、出版社、版權經紀人、書店、媒體的鴻篇巨制;被譽為「《堂吉訶德》之後zui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中國讀者等待了近半個世紀的殿堂級經典《百年孤獨》中文版惟一正式授權,根據馬爾克斯指定版本翻譯,未做任何增刪!主要憑借《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馬爾克斯贏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

作品中將現實主義場面和虛構情境巧妙融合,展現出一個光怪陸離的想像世界,映射了一個大陸的風雲變幻和百年滄桑;《百年孤獨》融神話故事、《聖經》典故、民間傳說於一體,採用打亂時間次序的獨特敘述手法,產生出令全球讀者無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譽為「自《創世記》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諾貝爾文學獎

名人推薦

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二十多年來我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這樣的作家,我們既恨又愛,愛是因為打開我們頭腦很多的禁錮,恨他是因為他的吸引力太強大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百年孤獨》我讀了三遍,現在我的孩子也已經讀完《百年孤獨》,他在英國跟我一塊在火車上讀的,一邊讀還一段一段念給我聽。這是一本天才之作。——余華

我對《百年孤獨》有非常真實的、崇敬的感覺。這樣的作品會不停地賣,一代一代的人都會讀,是長銷書,當年文學青年幾乎人手一本。——蘇童

《百年孤獨》乃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zui偉大的傑作。——薩爾曼·拉什迪

一部惟一的美洲《聖經》。——卡洛斯·富恩特斯

《百年孤獨》在馬爾克斯構建的虛擬世界中達到了頂峰。這部小說整合並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虛構,從而締造了一個極其豐饒的雙重世界。它窮盡了世界,同時自我窮盡。——巴爾加斯·略薩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所有語言中zui偉大的作家。——比爾·柯林頓

他是個強有力的作家,有著豐富的想像。他繼承了歐洲政治小說的偉大傳統,其結果是歷史劇與個人戲劇合二為一。——歐文·肖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惟一沒有爭議的一位。——韓素音

媒體推薦

《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紐約時報》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

作者簡介:

加西亞·馬爾克斯(GarcíaMárquez),哥倫比亞作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被認為是「20世紀的文學標桿」,影響滋養了幾代中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短篇小說集《世上最美的溺水者》《禮拜二午睡時刻》,自傳《活著為了講述》,非虛構文學作品《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等。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百年孤獨》醞釀達十數年之久,1965年開始創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社會歷史圖景的鴻篇巨著」、「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⑹ 《牛頓的新裝一個預謀了345年的復仇故事》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牛頓的新裝》(十七進制)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txXlDAdhB1kVLlXsTMBj3g

提取碼: cqyt

書名:牛頓的新裝

作者:十七進制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11

頁數:256

內容簡介:

一本權威的《西方哲學史》,談到一套密傳哲學……一枚17世紀的德國古銀幣,牽扯出一個數百年的地下迷城……這個西方傳說已久的「可能世界」,竟然隱藏在東方消逝已久的「樓蘭古國」寢宮之下。300年來,這個世界為生存發展沿暗河遷徙數千公里。裡面的人不說話,不爭吵,不夢想,不煩惱,不哭泣,他們唯一做的事:就是計算!他們為什麼要孤守桃源離群獨處,為什麼如此憎恨牛頓的理論,為什麼把《周易》原本奉為聖經,為什麼把古銀幣作為他們的圖騰,為什麼把計算作為唯一存在……345年後,他們回來了,他們想做什麼……

作者簡介:

羅金海,湖北通城人。網名 「十七進制」、「能寫個把詩」。曾獲「行動力,思想力」全國徵文一等獎(《思想到底有多遠》),「一二·九」詩賽二等獎、入選《青年文學》「詩歌專刊」。另著長篇《冬天過去了》、《太陽以西,南方以南》。理工科出身,曾從事中國潛艇三維建模與生產設計,後入贅知名網站作編輯,現輾轉流離於東莞鳳崗。曾為《信息時報》《經濟觀察報》《中華讀書報》《大周刊》等報刊撰稿。個人特點:性格內向,脾氣火爆;頭腦發達,四肢簡單!

⑺ 《五卷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五卷書》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GtEP3EscAYAZZbq7iqPuA

提取碼:1234

書名:五卷書

譯者:季羨林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6

頁數:508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話集。

很多人知道是《聖經》是世界上翻譯成外國文字最多的書,而僅次於《聖經》的書就是用梵文寫成的寓言童話集《五卷書》。但是要說到《五卷書》的影響,季羨林先生說,恐怕連《聖經》都要屈居第二。

不同譯本的《五卷書》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而季羨林先生翻譯的《五卷書》是唯一的中文全文譯本,自20世紀50年代初版後絕版至今,時隔半個多世紀重新盛裝上市,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五卷書》的形成也頗具故事性: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的婆羅門,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教會了三個王子統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

《五卷書》分為《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於和平與戰爭等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作為印度皇子們的必讀書,是名副其實的一座智慧寶庫,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

《五卷書》雖然成書於近兩千年前,但是翻開書卻發現,這些寓言所蘊含的哲理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凝聚,句句直逼當下,當我們不得不嘆服於古人的智慧時,也會心生感慨,原來世界和時間就是一個圓,不斷循環往復,不斷犯錯不斷糾錯。不知李安導演是否看過《五卷書》,但他在談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也曾對印度的故事高度贊譽:「印度教的故事是最棒的。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全部都輸給它。」

但願讀過《五卷書》,我們能多一些智慧,人生少一些彎路。

作者簡介:

季羨林,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曾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季羨林全集》(30卷)等。

⑻ 《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eZYgPRXJ-v4n8P-ppWI92A

?pwd=jrsk 提取碼:jrsk
簡介:沃倫巴菲特,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股市投資奇才。與眾多華爾街的暴利神話不同,從不以牟取暴利為目標的巴菲特卻創造了真正的神話。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他締造了數以萬計的百萬富翁。

⑼ 《生活的藝術》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生活的藝術》(林語堂)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HwXtt8lJpqYS6RP5Q37svw

提取碼:ewf3

書名:生活的藝術

作者:林語堂

譯者:越裔漢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2

頁數:403

內容簡介:

《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旅美專事創作後的第一部書,也是繼《吾國與吾民》之後再獲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該書於1937年在美國出版,次年便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達52周,且接連再版四十餘次,並為十餘種文字所翻譯。

林語堂在書中談了莊子的淡泊,贊了陶淵明的閑適,誦了《歸去來辭》,講了《聖經》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雲,如何鑒石,如何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皆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 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⑽ 《聖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聖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美] 巴巴拉·W·塔奇曼)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MNUY

書名:聖經與利劍

豆瓣評分:7.8

作者:[美] 巴巴拉·W·塔奇曼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品方:理想國
副標題:英國和巴勒斯坦 : 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原作名:Bible and Sword:England and Palestine from the Bronze Age to Balfour
譯者:何衛寧
出版年:2019-3
頁數:360

內容簡介

「人類為巴勒斯坦流的血,比為地球上任何地方流的都要多」。起源於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在經歷近兩千年的流散後,在同一片土地、操著原有的語言重新建國。在這個獨一無二的歷史事件中,英國的支持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方面是由於不列顛人一直將巴勒斯坦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大英帝國的戰略考量。

巴巴拉·塔奇曼通過生動的細節、文學的筆法,以及堅實的史料支撐,記述了從不列顛起源到《貝爾福宣言》的漫長歷史中,文化和政治的動機——即「聖經」與「利劍」——如何塑造了英國的近東政策,並深刻影響了近代中東地區的歷史進程。

作者簡介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國著名歷史學者、作家,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首位女性院長,備受費正清、約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等人推重。她於1963年和1972年分別憑《八月炮火》和《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 945》兩度獲得普利策獎。她以文學的方式書寫歷史,文字充滿戲劇張力和畫面感,主張把歷史看作可讀的故事,自稱是「以歷史為題材的作家」;她認為歷史作家同時也是藝術家,應運用想像力和創造性寫出清晰、有趣的歷史。塔奇曼的作品是嚴謹學術研究和精緻文字的結合,並伴隨著深刻的反思,擁有讓讀者著迷的魅力。

閱讀全文

與聖經故事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越之命令與征服將軍 瀏覽:351
android廣播重復 瀏覽:832
像阿里雲一樣的伺服器 瀏覽:318
水冷空調有壓縮機嗎 瀏覽:478
訪問日本伺服器可以做什麼 瀏覽:432
bytejava詳解 瀏覽:448
androidjava7 瀏覽:384
伺服器在山洞裡為什麼還有油 瀏覽:885
天天基金app在哪裡下載 瀏覽:974
伺服器軟路由怎麼做 瀏覽:289
冰箱壓縮機出口 瀏覽:227
OPT最佳頁面置換演算法 瀏覽:644
網盤忘記解壓碼怎麼辦 瀏覽:852
文件加密看不到裡面的內容 瀏覽:653
程序員腦子里都想什麼 瀏覽:431
oppp手機信任app在哪裡設置 瀏覽:187
java地址重定向 瀏覽:272
一年級下冊摘蘋果的演算法是怎樣的 瀏覽:448
程序員出軌電視劇 瀏覽:90
伺服器系統地址怎麼查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