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主要區別
對稱加密演算法是應用較早的加密演算法,技術成熟。在對稱加密演算法中,數據發信方將明文(原始數據)和加密密鑰一起經過特殊加密演算法處理後,使其變成復雜的加密密文發送出去。收信方收到密文後,若想解讀原文,則需要使用加密用過的密鑰及相同演算法的逆演算法對密文進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復成可讀明文。在對稱加密演算法中,使用的密鑰只有一個,發收信雙方都使用這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這就要求解密方事先必須知道加密密鑰。對稱加密演算法的特點是演算法公開、計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不足之處是,交易雙方都使用同樣鑰匙,安全性得不到保證。此外,每對用戶每次使用對稱加密演算法時,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鑰匙,這會使得發收信雙方所擁有的鑰匙數量成幾何級數增長,密鑰管理成為用戶的負擔。對稱加密演算法在分布式網路系統上使用較為困難,主要是因為密鑰管理困難,使用成本較高。
Ⅱ 非對稱加密和對稱加密的區別
非對稱加密和對稱加密在加密和解密過程、加密解密速度、傳輸的安全性上都有所不同,具體介紹如下:
1、加密和解密過程不同
對稱加密過程和解密過程使用的同一個密鑰,加密過程相當於用原文+密鑰可以傳輸出密文,同時解密過程用密文-密鑰可以推導出原文。但非對稱加密採用了兩個密鑰,一般使用公鑰進行加密,使用私鑰進行解密。
2、加密解密速度不同
對稱加密解密的速度比較快,適合數據比較長時的使用。非對稱加密和解密花費的時間長、速度相對較慢,只適合對少量數據的使用。
3、傳輸的安全性不同
對稱加密的過程中無法確保密鑰被安全傳遞,密文在傳輸過程中是可能被第三方截獲的,如果密碼本也被第三方截獲,則傳輸的密碼信息將被第三方破獲,安全性相對較低。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中私鑰是基於不同的演算法生成不同的隨機數,私鑰通過一定的加密演算法推導出公鑰,但私鑰到公鑰的推導過程是單向的,也就是說公鑰無法反推導出私鑰。所以安全性較高。
Ⅲ 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區別是什麼
對稱加密技術的特點如下:
1、加密方和解密方使用同一密鑰。
2、加密和解密的速度比較快,適用於需要加密的數據量比較大時。
3、密鑰傳輸的過程不安全,且容易被破解,密鑰管理也比較麻煩。
非對稱加密技術的特點如下:
1、每個用戶擁有一對密鑰加密:公鑰和私鑰。
2、公鑰加密,私鑰解密;私鑰加密,公鑰解密。
3、由於公鑰使用的密鑰長度非常長,因此公鑰加密速度非常慢,一般不使用它對大數據量進行加密。
4、某一個用戶用自己的私鑰加密,其他用戶用這個用戶的公鑰解密,實現數字簽名。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運行速度比對稱加密演算法的速度慢很多,當需要加密大量的數據時,建議採用對稱加密演算法,提高加解密速度。對稱加密演算法不能實現簽名,因此簽名只能使用非對稱演算法。
由於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密鑰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密鑰的管理直接決定著它的安全性,因此當數據量很小時,還是要考慮採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Ⅳ 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異同點
對稱加密演算法
對稱加密演算法是應用較早的加密演算法,技術成熟。在對稱加密演算法中,數據發信方將明文(原始數據)和加密密鑰一起經過特殊加密演算法處理後,使其變成復雜的加密密文發送出去。收信方收到密文後,若想解讀原文,則需要使用加密用過的密鑰及相同演算法的逆演算法對密文進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復成可讀明文。在對稱加密演算法中,使用的密鑰只有一個,發收信雙方都使用這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這就要求解密方事先必須知道加密密鑰。
對稱加密演算法的特點是演算法公開、計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不足之處是,交易雙方都使用同樣鑰匙,安全性得不到保證。此外,每對用戶每次使用對稱加密演算法時,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鑰匙,這會使得發收信雙方所擁有的鑰匙數量成幾何級數增長,密鑰管理成為用戶的負擔。對稱加密演算法在分布式網路系統上使用較為困難,主要是因為密鑰管理困難,使用成本較高。在計算機專網系統中廣泛使用的對稱加密演算法有DES、IDEA和AES。
不對稱加密演算法
不對稱加密演算法使用兩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對鑰匙—公鑰和私鑰。在使用不對稱加密演算法加密文件時,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對公鑰和私鑰,才能完成對明文的加密和解密過程。加密明文時採用公鑰加密,解密密文時使用私鑰才能完成,而且發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鑰,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鑰的人。不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發信方想發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讀的加密信息,發信方必須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鑰,然後利用收信方的公鑰來加密原文;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後,使用自己的私鑰才能解密密文。顯然,採用不對稱加密演算法,收發信雙方在通信之前,收信方必須將自己早已隨機生成的公鑰送給發信方,而自己保留私鑰。由於不對稱演算法擁有兩個密鑰,因而特別適用於分布式系統中的數據加密。廣泛應用的不對稱加密演算法有RSA演算法和美國國家標准局提出的DSA。以不對稱加密演算法為基礎的加密技術應用非常廣泛。
Ⅳ 對成加密與非對稱加密各有哪些特點
一、對稱加密演算法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存在幾個問題:
1、對稱加密採用了對稱密碼編碼技術,它的特點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鑰,即加密密鑰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鑰,這種方法在密碼學中叫做對稱加密演算法,對稱加密演算法使用起來簡單快捷,密鑰較短,且破譯困難,除了數據加密標准(DES),另一個對稱密鑰加密系統是國際數據加密演算法(IDEA),
2、它比DES的加密性好,而且對計算機功能要求也沒有那麼高。IDEA加密標准由PGP(Pretty
Good Privacy)系統使用。
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
1、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用密鑰向其它方公開;得到該公用密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專用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甲方只能用其專用密鑰解密由其公用密鑰加密後的任何信息。
2、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保密性比較好,它消除了最終用戶交換密鑰的需要,但加密和解密花費時間長、速度慢,它不適合於對文件加密而只適用於對少量數據進行加密。
Ⅵ 對稱加密演算法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區別是什麼
對稱演算法加解密速度快,密鑰對第3方保密,密鑰分發是個問題;
非對稱演算法,密鑰成對生成,公鑰對外發布,但是對大數據的加解密速度比對稱演算法慢.
Ⅶ 論述題: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的原理,並比較各自的優缺點
1、對稱加密演算法
優點:計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
缺點:密碼數量太多,難以管理
2、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優點:安全且密碼數量少
缺點:速度較慢
Ⅷ 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的技術有什麼區別
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或專用密鑰(也稱做常規加密)由通信雙方共享一個秘密密鑰。
發送方在進行數學運算時使用密鑰將明文加密成密文。接受方使用相同的密
鑰將密文還原成明文。RSA
RC4演算法,數據加密標准(DES),國際數據加密
演算法(IDEA)以及Skipjack加密技術都屬於對稱加密方式。
非對稱加密,當發送信息時,
發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鑰對數據加密,而接收方則使用自己的私鑰解密,
這樣,信息就可以安全無誤地到達目的地了,即使被第三方截獲,由於沒有相應的私鑰,
也無法進行解密。通過數字的手段保證加密過程是一個不可逆過程,即只有用私有密鑰才能解密。
公用密鑰加密技術允許對信息進行數字簽名。數字簽名使用發送發送一方的
專用密鑰對所發送信息的某一部分進行加密。接受方收到該信息後,使用發
送方的公用密鑰解密數字簽名,驗證發送方身份。在對稱加密(或叫單密鑰
加密)中,只有一個密鑰用來加密和解密信息。盡管單密鑰加密是一個簡單
的過程,但是雙方都必須完全的相信對方,並都持有這個密鑰的備份。但要
達到這種信任的級別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當雙方試圖建立信任關系時
可能一個安全破壞已經發生了。首先密鑰的傳輸就是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它
被截取,那麼這個密鑰以及相關的重要信息就沒有什麼安全可言了。非對稱
加密在加密的過程中使用一對密鑰,而不像對稱加密只使用一個單獨的密鑰
。一對密鑰中一個用於加密,另一個用來解密。重要的概念是在這對密鑰中一個密鑰用來公用
,另一個作為私有的密鑰;用來向外公布的叫做公鑰,另一半需要安全保護
的是私鑰。非對稱加密的一個缺點就是加密的速度非常慢,因為需要強烈的
數學運算程序。如果一個用戶需要使用非對稱加密,那麼即使比較少量的信
息可以也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
非對稱加密的另一個名稱叫公鑰加密
。盡管私鑰和公鑰都有與數學相關的,但從公鑰中確定私鑰的值是非常困難
的並且也是非常耗時的。在互聯網上通信,非對稱加密的密鑰管理是容易的
因為公鑰可以任易的傳播,私鑰必須在用戶手中小心保護。
Ⅸ 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區別
對稱加密的加密和解密密鑰都是一樣的。而非對稱加密的加密和解密密鑰是不一樣的。它們的演算法也是不同的。
l
對稱加密演算法
對稱加密演算法是應用較早的加密演算法,技術成熟。在對稱加密演算法中,數據發信方將明文(原始數據)和加密密鑰一起經過特殊加密演算法處理後,使其變成復雜的加密密文發送出去。收信方收到密文後,若想解讀原文,則需要使用加密用過的密鑰及相同演算法的逆演算法對密文進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復成可讀明文。在對稱加密演算法中,使用的密鑰只有一個,發收信雙方都使用這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這就要求解密方事先必須知道加密密鑰。對稱加密演算法的特點是演算法公開、計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不足之處是,交易雙方都使用同樣鑰匙,安全性得不到保證。此外,每對用戶每次使用對稱加密演算法時,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鑰匙,這會使得發收信雙方所擁有的鑰匙數量成幾何級數增長,密鑰管理成為用戶的負擔。對稱加密演算法在分布式網路系統上使用較為困難,主要是因為密鑰管理困難,使用成本較高。在計算機專網系統中廣泛使用的對稱加密演算法有des、idea和aes。
傳統的des由於只有56位的密鑰,因此已經不適應當今分布式開放網路對數據加密安全性的要求。1997年rsa數據安全公司發起了一項「des挑戰賽」的活動,志願者四次分別用四個月、41天、56個小時和22個小時破解了其用56位密鑰des演算法加密的密文。即des加密演算法在計算機速度提升後的今天被認為是不安全的。
aes是美國聯邦政府採用的商業及政府數據加密標准,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裡代替des在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aes提供128位密鑰,因此,128位aes的加密強度是56位des加密強度的1021倍還多。假設可以製造一部可以在1秒內破解des密碼的機器,那麼使用這台機器破解一個128位aes密碼需要大約149億萬年的時間。(更深一步比較而言,宇宙一般被認為存在了還不到200億年)因此可以預計,美國國家標准局倡導的aes即將作為新標准取代des。
l
不對稱加密演算法
不對稱加密演算法使用兩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對鑰匙—公鑰和私鑰。在使用不對稱加密演算法加密文件時,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對公鑰和私鑰,才能完成對明文的加密和解密過程。加密明文時採用公鑰加密,解密密文時使用私鑰才能完成,而且發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鑰,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鑰的人。不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發信方想發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讀的加密信息,發信方必須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鑰,然後利用收信方的公鑰來加密原文;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後,使用自己的私鑰才能解密密文。顯然,採用不對稱加密演算法,收發信雙方在通信之前,收信方必須將自己早已隨機生成的公鑰送給發信方,而自己保留私鑰。由於不對稱演算法擁有兩個密鑰,因而特別適用於分布式系統中的數據加密。廣泛應用的不對稱加密演算法有rsa演算法和美國國家標准局提出的dsa。以不對稱加密演算法為基礎的加密技術應用非常廣泛。
Ⅹ 簡要說說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原理以及區別是什麼
對稱加密的原理是數據發送方將明文(原始數據)和加密密鑰一起經過特殊加密演算法處理後,使其變成復雜的加密密文發送出去。接收方收到密文後,若想解讀原文,則需要使用加密密鑰及相同演算法的逆演算法對密文進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復成可讀明文。
非對稱加密的原理是甲方首先生成一對密鑰同時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開密鑰;得到公開密鑰的乙方再使用該密鑰對需要加密的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使用另一把對應的私有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這樣就實現了機密數據傳輸。
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區別為:密鑰不同、安全性不同、數字簽名不同。
一、密鑰不同
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密鑰。
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個密鑰,需要兩個密鑰來進行加密和解密。
二、安全性不同
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如果用於通過網路傳輸加密文件,那麼不管使用任何方法將密鑰告訴對方,都有可能被竊聽。
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因為它包含有兩個密鑰,且僅有其中的「公鑰」是可以被公開的,接收方只需要使用自己已持有的私鑰進行解密,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密鑰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三、數字簽名不同
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不可以用於數字簽名和數字鑒別。
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可以用於數字簽名和數字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