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邊城pdf

邊城pdf

發布時間:2022-10-15 02:46:33

1. 《沈從文詩集》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沈從文詩集》(沈從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n2SmB3ozodml9yGZc6EGoA

提取碼: gscf

書名:沈從文詩集

作者:沈從文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頁數:344

內容簡介:

沈從文寫作之初,詩即重要一體。他做新詩批評,把新詩研究帶進大學課堂,撰寫系列的新詩論。他主編《大公報•文藝》、《益世報•文學周刊》,對現代詩的推動,格外用力。他與新詩的關系,是創作者,也是批評家,還是助推的編輯。每一個方面,都有值得探討的空間;綜合起來,就是新詩史上一個豐富的存在。

這本詩集由《沈從文的後半生》作者張新穎教授精心編選,共分六輯,收錄從1925年到1980年間新詩及舊體詩73首。其中《鎮筸的歌》為鳳凰土語所作詩歌,保留許多生動鮮活的湘西風景;《憂郁的欣賞》、《絮絮》、《浮雕》三輯,或感喟時事,或紓解愛欲,或悼念友人,是沈從文新詩的成熟之作;《樂章》寫於沈從文精神危機的轉折關口,在崩潰中奮力掙扎的情形令人心折;《古體雜詠》,是沈從文從崩潰中恢復後所作,力圖以「詩」寫「史」,以「詩」為「學」,以舊體詩來展現歷史文化的發展。

作者簡介:

沈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湖南鳳凰人。小說家,散文家,詩人,歷史文物研究學者。著有傳記《從文自傳》,短篇小說集《月下小景》、《新與舊》等,長篇小說《阿黑小史》、《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研究著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一生所作詩歌散見於第一本書《鴨子》、報刊及手稿中,生前未結集出版。

編者簡介

張新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沈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沈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沈從文九講》、《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曾獲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2006年)、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2008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2014年)、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2015年)等多種獎項。

2. 《古人的文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古人的文化》(沈從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FUUAbu3pIM-cGUfi9XFuQ

提取碼:7jnv

書名:古人的文化

作者:沈從文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3-9-1

頁數:245

內容簡介:

《古人的文化》為沈從文古代物質文化史研究隨筆集,以「古代文化」為主題,涵蓋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藝美術等內容。

作者簡介:

沈從文,中國新文學家、文物研究專家。代表作有文學作品《邊城》《長河》等,文物研究作品《龍鳳藝術》《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3. (邊城)下載pdf

沈從文的邊城(嶽麓書社)已經在網盤等候你,請抓緊時間進行查看下載,如果不滿意可繼續追問,採納即可免費下載。

4.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許子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tGeV3-Gj3DCBUc7ouauJOQ

提取碼:n6pv

書名: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作者:許子東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2018-6

頁數:436

內容簡介:

理想國 × 許子東 ——開講啦!打開經典、打開民國、打開圍牆的「見字如面」,有溫度、有深度、有熱血、有良知的「開箱之作」。


【本書看點】

★ 12堂「民國范兒」現代文學公開課——

民國還可以這樣讀:魯迅是一座山,後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 一條河;現代作家中,凡是英美留學回來的就比較保守,凡是日本留學回來的就比較激進……20多年來一直在香港嶺南大學(早於京師大學堂,被譽為「南嶺北燕」)中文系教書的許子東教授,首次出版中國現代文學課的課堂實錄,敞開「自己的園地」。所有課程由騰訊新聞直播,打開大學圍牆,短期內滾雪球有幾十萬在線觀看,網友點評:「聽許子東老師講課太有意思了!」

★ N+1次「開腦洞」的Open Mind——

打個比方,如果巴金是朱古力牛奶,茅盾是卡布奇諾,老舍是紅茶,那周作人就是上乘的龍井;沈從文不是農村的謝冰心,《邊城》是這么多好人合作做了一件壞事;老舍字舍予,就是「放棄我」,名字真是預言,一個作家可以提前寫出自己的命運;如果讓李安來拍丁玲《我在霞村的時候》,可能比《色,戒》還好……經典課堂,原汁原味的名家現場。

★ 10位文學巨匠「打開」的現代文學入門書——

還原歷史現場,現代中國文學的群星閃耀時,魯迅《我怎麼做起小說來》,老舍《我怎樣寫〈駱駝祥子〉》,張愛玲《自己的文章》,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這是文學巨匠的發生時刻。重讀經典,每一部經典里,都有一個今天的你,打開經典,打開你的世界。事關寫作,本書不是傳統的教科書,只是許子東的「一家之言」,講國人國史,重溫國語國文。

★ 1條「現代文學時間軸」拓寬視野——

張愛玲晚年凄涼地死在洛杉磯,生活上、精神上似乎都「無家可歸」……對照世界看中國,本書「時間軸」從1900年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掀開世紀,到1949年奧威爾《1984》亮相上半葉,發現1925年有周作人《雨天的書》、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1934年有沈從文《邊城》、米勒《北回歸線》,1943年有張愛玲《傾城之戀》、薩特《存在與虛無》等等。


★ 11份「出色的」現代文學進階書單——

魯迅寫過砍頭,沈從文寫的砍頭你知道嗎?為什麼革命的人成功了,他可能還是高老太爺?附上書單,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匯集各時期同行出色研究,這不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學科一群知識精英的多年集大成。

【內容簡介】

打開經典,有一種「年輕」叫滄桑,有一種「新青年」叫民國范兒,我們新文學的「新聲」《狂人日記》如今一百年了……新的!舊的!更新的!文學的國語!國語的文學!這一路,現代中國文學探出的每一步,背後已是星斗可見,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詩歷程。

人可以消失,但「人的文學」,探討人性的更深層,會留下來。

本書源於許子東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的經典課堂實錄,融會了幾十年的積累,將來可擴展為一部相對完整的中國現代文學簡史。

魯迅是一座山,後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一條河。這一堂堂現代文學課,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以及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共12講,可見魯迅的「反省」、郭沫若的「創造」、茅盾的「矛盾」、巴金的「年輕」、老舍的「命運」、曹禺的「影響」、郁達夫的「苦悶」、丁玲的「撲火」、沈從文的「反潮流而動」、張愛玲的「無家可歸」等等,文學承擔民族—國家寓言。

課堂實錄的金句與神來之筆,化為小字旁批,約有160餘條,大珠小珠,與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許子東開列的進階書單、10位文學巨匠的創作談、1條中國現代文學時間軸,以及260多個詳注,幫助打開民國時期的文學地圖,打通更多的知識關聯,更新認知視野。

【名家評價】

最開闊的史觀,最精彩的內容,最動人的表述。許子東的《現代文學課》引領我們重新認識現代中國文學。——王德威(哈佛大學教授)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教科書,許子東的《現代文學課》絕對是我的首選。從來沒有讀過這么生動的教材,內容別開生面,處處流露出作者的博學和過人的機智,字里行間妙語如珠……五四新文學運動一百周年,這本書也是一種紀念。──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本書從魯迅、張愛玲到沈從文,林林總總寫了很多人,是開啟智慧的一本書。尤其對青年人,還不太了解現代文學的人,有這樣的一個文學地圖的繪制者在引領我們去造訪這些奇妙的文本,我們一定會有一種會心的體味在裡面。他帶有溫度的闡釋,在目前的大學教學裡面是少見的。——孫郁(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整個現代文學史就是一部少年中國精神史,所以大家要懷著青春的浪漫情調來閱讀現代文學史,懷著青春的浪漫情調來閱讀永遠年輕的子東先生,這才能夠充分體會他的魅力,他的人格的魅力,他的書的魅力。——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他把最復雜的、最熱門的學術界的內部討論,全部消化成大一新生、剛剛入門的學生都能夠理解的程度,用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這個文學史、文學經典的介紹跟分析傳遞出來,我覺得這是一部相當難得的好書。——梁文道(著名媒體人)

【網友點評】

網上隨便找了一個許子東教授的視頻,沒想到是個講郁達夫的文學課,也沒想到我一看就看了120分鍾……我想我並不是個文學愛好者,主要還是許老師語言幽默。

—— Pissenlit-lucie

開車放許子東老師講課的音頻,莫名的觸動。我要去發朋友圈做自來水,真是一堂超美妙的文學課。

——蘇清

騰訊視頻居然有許子東嶺南大學講課直播,大學沒有上過中文課好遺憾。大愛許老師。

——哐鐺哐鐺哐鐺鐺

這些日子在南院兒貓冬,很久沒去北院兒了,錯過了無數好講座。好在有網路,捧一杯咖啡,聽許子東講魯迅。講的真好啊,真是無上的享受!

——布娜娜的戰斗

在家待著,竟然花了兩個小時聽了一節許子東講沈從文的公開課,這一個下午快過去了……不過這兩個小時花的值,聽他講課太有意思了。

——冷門選手

能感受到許老師對文學是真的熱愛,而不僅僅是職業需要。講得很好,通脫幽默,非常好!

——吃橙子的西西弗斯

講得引人入勝!很受益!大贊許老師!希望出更多的課!

——四月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許子東,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兼中文系主任。生於浙江天台,早年求學華東師大,師從錢谷融,成名作《郁達夫新論》開啟「新人文論」系列,成為「八十年代青年評論家」(包括趙園、陳平原、王曉明等),與陳思和負責修訂過《辭海》的現代文學和作家條目。1989年應邀赴芝加哥大學做訪問學者,後於加州大學進修,師從李歐梵,1993 年受聘於香港嶺大。著作還有《許子東講稿》(三卷),以及《吶喊與流言》、《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閱讀筆記》、《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等,主編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等,與王德威、陳思和合編有《一九四九以後》。此外,被列入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的經典三人嘉賓組合(竇文濤、許子東、梁文道),近年有喜馬拉雅FM、《圓桌派》、《見字如面》及騰訊網路公開課《許子東文學課》等。

【作者的故事】

許子東,是「69屆初中生」,他的同行里,王安憶、陳思和、陳平原等,都是第一代差不多完全沒讀中學的青年人,又是最後一代全體離城下鄉的青年人,接受貧農下中農的再教育。他當過生產隊副隊長,砍柴,挑水,插秧傷了腰(因為插得好,需一步步往後蹲),返城做軋鋼工人患了氣喘病(因為火紅的鋼條在前,巨大的鼓風機在後)。曾被公社推薦參加縣城高考,填報生物系志願未果,後被薦入冶金局「大學」,一半精力讀電氣自動化,一半時間仍在發文學夢,但接到的多是感謝投稿的退稿信,直到失戀,廢「鐵」從文,「考研」上了華東師大中文系。

他的「張愛玲之緣」,始於新婚之時,當時完全不知情,大學分配的教工房就在1949年張愛玲上海公寓所屬的弄堂。後來「洋插隊」在洛杉磯,只知神秘的張愛玲隱居於此,但真沒想到她最後的住處就在「眼皮底下」,同用一個郵局,同一家復印店,可能還擦肩而過,而他心中正暗暗構思著張愛玲論文。再後來到香港的大學教書,這也是張愛玲生活寫作過的城市。偶然,當然都是偶然。

「眺望」其行蹤,看似復雜,一個不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的文學教授,最關心自由的價值。他笑說自己的青春,在沒有飯島愛、蒼井空的紅色時代。在這個世界上,說真話常常要付出代價,但一個懲罰說真話的社會,則需要付更大的代價。他發現「郁達夫式的苦悶」(郁悶)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民族」,二是「性」,跟今天的網路熱點幾乎一致。2000年以來,完全在人生計劃之外,越界上了鳳凰台《鏘鏘三人行》,這一上成了《老友記》,反而令幾十年教書生涯似乎毫無影響。但他對中國文學一直專注,說到底,「我就是一個教書匠」。

他如實寫過自己的以上故事,只是想說明一個過程:「廢鐵是怎樣煉成的」……

5. 誰有《邊城浪子(下) 》PDF格式電子書百度雲網址

邊城浪子(下)

鏈接:https://pan..com/s/14QbCqA4dMqMk4kcLHoT6ig

提取碼:XLWO

6. 《邊城》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邊城》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4K_UtnsHkyV5H-mb_GZXQA

?pwd=3341 提取碼: 3341
簡介:《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寫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這篇作品如沈從文的其他湘西作品,著眼於普通人、善良人的命運變遷,描摹了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7. 有沒有 沈從文《邊城》》電子版書籍百度雲下載

《邊城》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zSJRJmpjsCqHv1Uu0A4Pw

提取碼: aetg

《邊城》是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

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該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8. 急!我要寫畢業論文,關於沈從文[邊城]的,專家,高手幫我指點下寫作方向,是文學方面,非語言方面,

http://www.teachcn.net/zxyw/html/2005/25992.htm
渡船悠悠 情愛涓涓——淺析《邊城》中的人性美
中篇小說《邊城》自問世以來,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註:贊者認為這是「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園詩的傑作」;貶者說它是「掏空了人物的階級屬性」「有意無意地迴避尖銳的社會矛盾」;還有人認為文壇「總有一天會對沈從文作出公正的評價:把沈從文、福樓拜、斯特恩、普羅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倘若我們拋開社會政治經濟的因素,從文學本身的自然魅力(即倫理道德)來審視沈從文的作品,就能明白人們盛贊沈氏的根由了。他的作品「以其獨到的思想認識和藝術表現方式,繪制了一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社會生活的恢宏畫卷」。作品中那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異的湘西邊陲,作為構築善與美的「神廟」的地基。人性,作為文學創作的永恆主題在沈從文筆下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因為在沈從文看來:「一部偉大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故表現人性便是他創作的中心。沈從文神往於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牽的原始古樸的人性,他創作時往往去除現實生活中嚴酷的政治經濟關系,而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種「優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離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在文學的大道上另闢蹊徑,以抒寫自然的人性為題材,從而寄託作者對社會、人生的反思。在他眾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說《邊城》就是這類內容的代表。
小說《邊城》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追求以及與這追求相呼應的田園牧歌情調。這種情調若和當時由卑鄙的人渣組成的動盪社會相對比,簡直就是一塊脫離塵寰的「世外桃源」。在這塊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們充滿了原始的內在的「愛」。正因為這「愛」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邊茶峒里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小說《邊城》正是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愛、祖孫之間的親愛、鄰里之間的互愛來表現人性之美的。
主人公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是全書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給了她一顆絕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載滿了她那少女的悠悠歲月。祖孫倆在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邊、小船上、白塔下相依為命。一不貪財,二不羨貴,三不嫌貧,四不偷懶,願守清貧,甘於助人,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勤勞、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這種祥和而又古樸的小屋裡,從爺爺那裡繼承了自己應該繼承的東西,弘揚了本該弘揚的內容。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變化:少了一點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歡笑,多了一份羞澀。由少時爭著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轎,學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縛在頭上,裝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頭聽那迷人的鼓聲,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後來便有了青春期少女們同有的心事。面對著那突如其來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緒,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應該快樂,還是應該憂愁。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頭上,站在渡船上沉靜地慢慢地咀嚼著人生的酸澀苦甜,吞咽著自己為自己釀造的人生苦酒。
後來,翠翠路遇了剛剛在劃船比賽中中了頭獎的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從此她覺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種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當別人「無意中提到什麼時」,她會臉紅,在內心深處卻又在盼望著聽到與之有關的內容,等到這種盼望日久天長在心中紮下根之後,她那少女的純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兩年後端午節前夕她又見到了儺送,情不自禁地對爺爺說:「那個人很好。」以至在看劃船時無意間聽到別人議論儺送婚事時,一向沉穩的翠翠心中也便亂作一團,甚至儺送和她說話也忘了應答。後來,儺送在月下為翠翠唱歌,酣夢中的翠翠竟被儺送的情歌所吸引,靈魂也浮了起來。可惜的是她卻不知道這月下唱歌的年輕後生就是自己愛著的儺送。不久,天保為愛離家出走落水而死,儺送尋兄歸來過溪時,又得不到翠翠的一點暗示,便賭氣遠走他鄉。老船夫也溘然長逝。翠翠忍受著親人離去之痛、愛人負氣出走之苦,仍決定留在渡船上翹首期盼心上人的歸來。
��翠翠與儺送這對深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駭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裙帶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有的只是「遵從古禮」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蘊的東方的傳統美德。作者著重表現了他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在作者的筆下,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山區女孩,她聰明、美麗、乖巧、純朴、善良。儺送是個童稚無欺的鄉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熱情、勤勞。在這人傑地靈的偏僻之地,兩顆年青的心靠攏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標准同時選擇了對方。一切顯得那麼自然,而在這自然之中卻顯示了「人性」在這塊尚不開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過這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反映了人性美。
��作品展現人性美的第二個方面是通過老船夫對女兒、對孫女的摯愛來體現的。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說中盡力刻畫的另一個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善良、勤勞、朴實、憨厚、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幹人」「年紀雖大,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對於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痛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十七年前,當他的獨生女背著自己與駐防的一名綠營兵戀愛,有了小孩子後,他「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作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過下去」。後來,士兵死於暴病,女兒為之殉情,他又毫不猶豫地負起了撫養外孫女的責任。隨著歲月的流逝,轉眼間,外孫女已出落成了一個如她母親一樣美麗的少女。從此,在老船夫的心裡又多了一層心事:為翠翠找一個如意郎君。為此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於翠翠、天保、儺送、船總順順和楊馬兵之間。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置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著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悄悄地離開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彷彿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化身;他對女兒、外孫女無私的愛彷彿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祖祖輩輩、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緣紐帶。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朴的人性之美。
��小說正是通過老船夫這個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現親子之愛的人情美。
��《邊城》中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鄰里之間的互愛中。船總順順便是這一類的總代表。他「大方灑脫」「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對「因船隻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退伍兵士、游學文人墨客」,「凡到了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兩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著鄉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裡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風,而且這種「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著一代又一代,演義著一個又一個傳奇式的田園牧歌故事。面對著風雨中喪親失業、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後。就連城中楊馬兵也趕來幫忙,並重新擔負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雛——翠翠。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這份濃濃的人情、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為知書達禮、寡心靜欲者為之汗顏。在這里沒有什麼地位的尊卑之別,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里沒有勾心鬥角、強取豪奪,有的只是心與心的交換、血與血的對流。
��沈從文正是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
��作者正是通過老船夫對子女的摯愛親情,去和當時社會的你爭我奪、弱肉強食形成對照,去呼喚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無侮無憂」的遠古社會,去保存那「遵從古禮」的美德。
��小說《邊城》正是通過「鄰里之愛」來展示這塊凈土上的人們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從而體現作者拒絕「現代」,厭惡「文明」,以此來寄託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
��管窺蠡測不足以道萬一。從以上三個方面的陳述,我們可看見作者那「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的「希臘小廟」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
http://over.tngs.tn.e.tw/forums/91/91-kh-m/1985.htm?zone=kh&ename=rssh&cname=市立瑞祥高中&fnum=1985&laddle=9111
一●相關書訊:
<邊城>是一本短篇小說,像是在敘述一處被世界所遺忘的寶地,在那寶地上很平凡的生活正在上演,親情、愛情及鄉民之間互相幫忙、互相關懷的情感,平凡到幾乎快令人遺忘這就是生活。難得的是,作者從未踏進學校的大門,全靠自修成為一流作家,尤其故事的細膩感人絕對超出想像的細密,除此之外,作者想表達在社會變動之下被大家所遺忘的、放棄的關懷之情,他希望帶領一些人一起走進對社會的省思,作者也不諱言這本書只預備給小人物看,並無刻意要給文學批評者或理論家看,他只是將他的關懷寫在書上並傳播給關心社會的人。
二●內容摘錄:
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和平靜。但一個人若體念到這個當前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兒薄薄的凄涼。於是,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翠翠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好像眼見到這個日子過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p.103-104>
三●我的觀點:
沈從文,他的作品向來氤氳著一種與世隔絕的調調,像長長的詩篇,吸引人的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淳樸的靈魂。看多了現代都市小說,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遺忘了些什麼,就在周遭很近很近的地方。在一次偶然翻閱中,我被沈文從的作品給震住了,原來被我所遺忘的就是關懷社會,忘了去關心一個我生長的國家、我周遭的環境,總是覺得那是大人們的事,政治人物們自己在玩的游戲,與我無關。然而我卻忘了人生很苦很苦,因此尋找感動成了維持生命意義的重要動力,有了感動它可以美麗,它也可以多采多姿,但是,感動的前提就是要付出關心,一直一直付出,即使可能不會有回報。
在<邊城>一書中,我看見了鄉下人的質朴、勤奮、正直,還有他們的寬容,這使我倏然的心酸,從前從前台灣人的歷史也曾經是這麼述寫著,一切的一切彷佛看過、聽過,甚至這氣息也是這麼的熟悉,強烈的撼動我的內心,啊!真懷念小時後的一切,想想從前的台灣也處處蘊育著最美最美的人情味,最濃最濃的鄉土情,所以它曾是座名叫福爾摩沙的寶島,這讓我不禁思考著:如果在文明富有卻彼此生疏和文明落後卻彼此關懷之間只能擇一,我會選哪一個?社會會選擇哪一個?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然而這好像是一種世界無奈的趨勢。
本書描寫的愛情,有著若即若離的飄飄感,將鄉下人的含蓄描寫的淋漓盡致,而作者對孫女<翠翠>情竇初開的情事描寫,宛如爺爺低喃著一篇長長的詩,美麗而凄涼,自從那晚美麗的夢在翠翠靈魂深處發了酵,那美妙的歌聲就一直眷戀在翠翠的心窩,就像質朴的鄉下小姑娘,相對於現代社會紛亂的男女關系,可愛多了也簡單多了。但結局是翠翠心愛的人因氣憤蒙蔽雙眼而看不清事實產生誤會來作句點,雖然這誤會增加了故事的美卻更加的殘忍,人和人之間總是會發生這些事,它保留一個故事美感,但它終究是個遺憾、缺陷,一個不完美的句點。再者<祖孫情>也是撼動人心的情節之一,祖父與翠翠的細膩互動強烈散出的親情,令人心生羨慕,反觀,現今社會可以散發出如此強烈親情的家庭正一滴一滴的減少,居然還有女兒告母親上法庭,孩子弒雙親、打父母的,三四十歲的人伸手向父母要錢不成砍死雙親的,試想,這個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難道文明油氣又與親情犯了沖,還是社會在改變,人的觀念也在變,最後連人心也都丟了,這是算社會進步還是退步呢?然而書中的祖父因為愛的太深所以處處尋找他以為對翠翠是最好的選擇,卻不幸弄巧成拙,以致於翠翠的人生由一顆閃亮的水晶,因一時的失手,頓失光彩成了一顆普普通通的石子,乍看之下祖父的行為挺令人氣惱的,但,想想這塊閃亮的水晶是誰一點一滴琢磨出來的呢?縱使這顆水晶成了石子不再閃亮、晶瑩透徹,但是石子仍擁有自己獨特的光亮,就算失去了一切翠翠仍有活下去的慾望,她並沒有因此而倒下,即使她可能一直孤獨,也可能下一秒她就能得到幸福,雖然在愛情上它可能是個完結篇,但是對翠翠的人生而言,它絕對是個序曲,因為她走出了一條與母親不一樣的路,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直處於順境的,就算在逆境,也要活的有特色,至少是很認真的在過生活,但總覺得現今社會承受壓力的能力太小,看看從前台灣清苦的生活,喊苦的沒幾個更不會有人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反倒是現在,社會富裕了許多,但失去的似乎更多。
本書另一特點,就是它的景色描寫,沈從文先生所描繪的四川湘西茶峒擁有著與現代都市文明所不同的魅力,吸引我的是它的遼闊還有那深幽的氣息,像對著山谷唱歌般,我的內心也產生了回響,稚盪在空氣中隨著微風飄出雲河,緩緩蔓延至天際,就是這種可以包容一切的舒暢,也許是因為台灣太小的緣故,因此要感受到大自然的澎湃氣勢有點難,但總覺得如此壯觀遼闊的景象會為人帶來感動,和莫名的滿足。
這本書最最難得的地方,就是它總是巧妙的啟發我思考一些社會問題,它在情感方面的描寫雖然是淡淡的,但卻意外在我體內卻產生強烈的共鳴,那是一種因懷念平凡而產生的情緒,深深感動著它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就像站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等待即將沒入沙中的夕陽,靜靜的,悄悄的,感受它的永恆。
四●討論議題:
現代社會在各方面不斷的進步、革新,然而人類對許多事情處理的方法、態度卻好像一直在退化,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呢?雖然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卻不多人去真正的正視這個問題,它一直都存在,並且惡化的速度也在加快,但人類處理它的速度卻很遲緩,它有益加嚴重的趨勢。
http://8.wmban.net/a.asp?a=b2lO7.html
《邊城》新論——對「牧歌情調」說的批判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中一部極富詩意、極美的抒情中篇,是他對極推崇的屠格涅夫「揉游記散文和小說故事而為一」的創作方法的成功嘗試,也就是常被人們認為最具有牧歌情調的表現作者理想世界的作品。
要全面正確地評價一部文學作品,准確把握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僅就作品特定的環境、情節等的探討是很不夠的。要正確地分析沈從文反映湘西獨特風貌的文學作品,准確把握他「那作品背後隱伏的悲痛」,決非易事。他不是將認識、道理、倫理觀念粘附於作品外部,而總是將道理和情感傾向隱蔽在現象描繪中,用那種笨拙而獨特的文字句式,那種舒緩從容的敘述節奏,那種真切而又含蓄的抒情姿態,傳達他那「鄉下人」的獨特感受,讓意象展示生活的全部豐富性、復雜性和微妙性。只有深入地探究他生活的歷程,他的文學觀點以及文化價值取向等等,才可能比較全面地理解他何以獨樹「人性」大旗,甘受不為「多數人」理解的寂寞與孤獨,矢志走完了自己的文學歷程。
沈從文青少年時代生活的地方,是「在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的「鎮簟」。一那裡有一條曾經為屈原溯江而行的長年澄清的沅水,在那塊充滿了原始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是正直的,誠實的,生活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二「人人潔身信神,守法愛官。」三這是他魂系神往一生的地方。
但是,當二十歲的沈從文,滿懷了對新生活的嚮往,奇跡般「呆頭呆腦」地出現在北京街頭的時候,他首先得到的是城裡人對「鄉巴佬」的愚弄。「從湘西到北京,沈從文跨越的不只是幾千里的地理距離,他同時跨越了一個甚至幾個時代的歷史空間。」四求學願望的不能實現,日常生活的拮據和困難,譏餓與寒冷,磨礪了他的意志,使他更全面地認識了社會,認識了人生。他看到了都市上流社會紳士階級人物的虛偽與卑鄙,愚昧與貪婪,道德的淪喪與人性的墮落。他常常感嘆:「血管里流著你們民族健康血液的我,二十七歲的生命,有一半為都市生活所吞噬」,「所有值得稱為高尚的性格,如象那熱情,與勇敢,與誠實,早已完全消失殆盡。」五他說:「我真願意到黃河岸邊去,和短衣漢子坐在黃土窖里,面對湯湯濁流,寢饋在炮火鐵雨中一年半載,必可將生命化零為整,單單純純的熬下去,走出這個瑣碎、懶惰、敷衍、虛偽的衣冠社會。」六其厭惡、憎恨之情溢於言表。
城市對他的輕慢,逼迫他回首,他的內心深處翻湧起無法遏止的思鄉情緒。那澄澈的河水,青翠的山巒,那老少無欺的淳樸,自生自滅的自在狀態,喚醒了他的夢,他所體驗過的親切和快樂。「我喜歡同『會朋』那種人抬一籮米到溪里去淘,看見一個大奶肥臀婦人過橋時就唱歌。我羨慕『夫婦』們在好天氣下上山做獃事情。我極高興把一支筆畫出那鄉村典型人物的臉同心。……在那上面我解釋我生活的愛憎……」七這種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類的一種共同的趨向,羅素說過:「正象所有開化得很快的社會一樣,希臘人,至少是某一部分希臘人,發展了一種對原始事物的愛慕,以及一種對於比當時道德所裁可的生活方式更為本能的,更加強烈的生活方式的熱望。」八因而,他不惜用盡筆墨,和著心血去嘔歌,去展示那充滿了宗教神秘,剽悍和原始的,與清水流雲,青山秀林融為一體的湘西世界。以此來反襯那腐敗、沒落的城市文明。作家努力實現著這目的,以便能使讀者越過形象的主體,「越過那條間隔城鄉的深溝,從一個鄉下人的作品,發現一種燃燒的感情,對於人類智慧與美麗永遠的傾心,康健誠實的贊頌,以及對於愚蠢自私極端憎惡的感情。」九
沈從文這個身上流淌著苗族血液的作家,在那凄風楚雨的世界裡,性靈受到陶冶。對上下求索,百折不悔的屈原的尊崇,對以柔勝剛,以退為進的老莊的認可,鑄成他酷愛虛空靜美,向人的「生命」底蘊探索,企圖尋回現今世界失去的「生命」的自然本質的倔強性格。他廣泛地接觸了外國優秀的文學作品,文化傳統,但都被他所具有的本位文化同化了,他顯得不卑不亢 ·····

9. 《邊城》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邊城》(沈從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LgeiM1kAFw8huA008omp4A

提取碼:abt7

書名:邊城

作者:沈從文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4

頁數:174

內容簡介: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寫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這篇作品如沈從文的其他湘西作品,著眼於普通人、善良人的命運變遷,描摹了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邊城》寫出了一種如夢似幻之美,像擺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來都顯得相當理想化,頗有幾分「君子田」的氣象。當然,矛盾也並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隱伏著社會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諱言他的寫作意圖是支持「民族復興大業的人」,「給他們一種勇氣和信心」。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小說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1918年小學畢業後,隨本鄉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生活,後正式參加軍隊。 1922年受五四運動影響離開軍隊到北京,學習寫作。1924年起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小說月報》發表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抗戰爆發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工作。著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

10. 《沈從文的湘西與鳳凰》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沈從文的湘西與鳳凰》(沈從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WYjoVsXiWfKgEm7MdJPNfw

密碼:t7hf

書名:沈從文的湘西與鳳凰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6

頁數:228

內容簡介:

沈從文兩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是二十世紀無冕的文學巨匠

全新選本,傾情呈現名家散文的更多可能

名家評論

不折不從 亦慈亦讓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傅斯年、張兆和

沈從文是我的表叔,我們都是湖南鳳凰人。在沈從文的身上,我感覺到了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智慧,在他文章裡面可以看得出來。他的文章是一個字一個字摳出來的、刻出來的。——黃永玉

《沈從文的湘西與鳳凰》精選了現代大文學家沈從文關於湘西和鳳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涵蓋了他《湘行散記》中的一些精彩篇目,同時也選取了少量他其他時期的散文佳作,以期較全面地呈現沈從文的散文創作成就。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著名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1918年小學畢業之後,隨本鄉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討生活,後正式參軍。從1924年起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小說月報》等刊物之上發表作品。有小說《邊城》《長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記》等。

閱讀全文

與邊城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盤忘記解壓碼怎麼辦 瀏覽:852
文件加密看不到裡面的內容 瀏覽:651
程序員腦子里都想什麼 瀏覽:430
oppp手機信任app在哪裡設置 瀏覽:185
java地址重定向 瀏覽:268
一年級下冊摘蘋果的演算法是怎樣的 瀏覽:448
程序員出軌電視劇 瀏覽:88
伺服器系統地址怎麼查 瀏覽:54
解壓游戲發行官 瀏覽:601
國外小伙解壓實驗 瀏覽:336
頂級大學開設加密貨幣 瀏覽:437
java重載與多態 瀏覽:528
騰訊應屆程序員 瀏覽:942
一鍵編譯程序 瀏覽:129
語音加密包哪個好 瀏覽:340
有什麼學習高中語文的app 瀏覽:282
安卓手機的表格里怎麼打勾 瀏覽:411
阿里雲伺服器有網路安全服務嗎 瀏覽:970
超解壓兔子視頻 瀏覽:24
單片機怎麼測負脈沖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