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野蠻人的性生活》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野蠻人的性生活》([波蘭] 勃洛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g4MS4ydX1toeh4OM1DV2Xw
書名:野蠻人的性生活
作者:[波蘭] 勃洛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
譯者:金爽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01-01
頁數:190
作者簡介:
馬林諾夫斯基(1884~1942)英國人類學家。功能學派創始人之一。生於波蘭,卒於美國。1908年以全奧地利最優等成績獲得物理學和數學博士學位。後到萊比錫奧斯特瓦爾德理化實驗室從事研究,受到德國心理學家W.馮特的影響。他在英國人類學家J.G.弗雷澤的《金枝》啟發下,開始對人類學發生興趣。
馬林諾夫斯基在學術觀點上對進化學派、傳播學派和歷史學派都持反對態度。他認為,物質器具和社會思想只有在具有滿足人類的生物需要和社會需要時 ,才能存留和傳播,若失去這種功能,便會在歷史上消失。原始文化,例如宗教和巫術,對原始居民具有心理的和社會的需要,原始的氏族和部落機構,適應原始居民生活實際。因此他建議英國殖民當局採取保持原始居民機構的政策,通過原始居民的首領對原始居民實行長期統治。其著作還有《野蠻社會的犯罪和習俗》、《西北美拉尼西亞的野蠻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
B. 《野蠻人的性生活》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野蠻人的性生活》(【英】B. 馬林諾夫斯基)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8MRdQpVUiOF0c6iiRDHO_Q
書名:野蠻人的性生活
作者:【英】B. 馬林諾夫斯基
譯者:劉文遠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9-7
頁數:417頁
作者簡介:
馬林諾夫斯基(1884~1942)英國人類學家。功能學派創始人之一。生於波蘭,卒於美國。1908年以全奧地利最優等成績獲得物理學和數學博士學位。後到萊比錫奧斯特瓦爾德理化實驗室從事研究,受到德國心理學家W.馮特的影響。他在英國人類學家J.G.弗雷澤的《金枝》啟發下,開始對人類學發生興趣。
馬林諾夫斯基在學術觀點上對進化學派、傳播學派和歷史學派都持反對態度。他認為,物質器具和社會思想只有在具有滿足人類的生物需要和社會需要時 ,才能存留和傳播,若失去這種功能,便會在歷史上消失。原始文化,例如宗教和巫術,對原始居民具有心理的和社會的需要,原始的氏族和部落機構,適應原始居民生活實際。因此他建議英國殖民當局採取保持原始居民機構的政策,通過原始居民的首領對原始居民實行長期統治。其著作還有《野蠻社會的犯罪和習俗》、《西北美拉尼西亞的野蠻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
C.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孫亦平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作者:孫亦平 編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5
頁數:1005
內容簡介:本書收錄的主要是西方宗教學創立以來的著名學者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期通過這些著作來反映西方宗教學的大致風貌。根據實際情況,本書以中譯本的西方宗教學名著為主,同時也適當收入了少量十分重要而尚未譯成中文的外文原著,以使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 本書從已譯成中文的當代基督教神學著作中選擇了少量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放在宗教學名著之後,供讀者參閱,以便從更廣闊的背景或領域來了解當代西方宗教學的發展態勢以及與基督教神學互動發展的進路與特色。
【圖書目錄】 -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呂大吉 序一
卓新平 序二
孫亦平 前言
麥克斯·繆勒 《宗教學導論》(1870年)
愛德華·泰勒 《原始文化》(1871年)
麥克斯·繆勒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1878年)
威廉·詹姆斯 《宗教經驗之種種》(1902年)
馬克斯·韋伯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04-1905年)
列維·布留爾 《原始思維》(1910-1922年)
愛彌爾·杜爾凱姆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圖騰與禁忌》(1913年)
馬克斯·舍勒 《愛的秩序》(1913-1917年)
馬克斯·韋伯 《儒教與道教》(1915年)
魯道夫·奧托 《論「神聖」》(1917年)
詹姆斯·喬治·弗雷澤 《金枝》(1922年)
馬丁·布伯 《我與你》(1923年)
恩斯特·卡西爾 《神話思維》(1925年)
馬林諾夫斯基 《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1925-1926年)
威廉·施密特 《原始宗教與神話》(1930年)
亨利·柏格森 《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1932年)
范·德·萊烏 《宗教的本質與表現形式》(1933年)
列夫·舍斯托夫 《雅典和耶路撒冷:宗教哲學論》(1938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摩西與一神教》(1939年)
米夏·伊利亞德 《宇宙和歷史》(1949年)
埃利希·弗洛姆 《精神分析與宗教》(1950年)
拉德克利夫·布朗 《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1952年)
米夏·伊利亞德 《神聖與世俗》(1957年)
克里斯托弗·道森 《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1958年)
約阿欣·瓦哈 《比較宗教學》(1928年)
約翰·希克 《宗教哲學》(1963年)
埃文斯·普理查德 《原始宗教理論》(1965年)
彼得·貝格爾 《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之要素》(1967年)
彼得·貝格爾 《天使的傳言--現代社會與超自然的再發現》(1969年)
羅伯特·N·貝拉 《超越信仰:後傳統世界的宗教研究》(1970年)
英格 《宗教的科學研究》(1970年)
R·露伊卡 《宗教與現代科學的興起》(1973年)
埃里克·J·夏普 《比較宗教學史》(1975年)
約翰·麥奎利 《20世紀宗教思想-1900年-1980年的哲學與神學之邊緣》(1981年)
賴齊克·柯拉柯夫斯基 《宗教:如果沒有上帝……》(1982年)
羅納德·L·約翰斯通 《社會中的宗教:一種宗教社會學》(1983年)
斯特倫 《人與神--宗教生活的理解》(1985年)
布朗 《宗教心理學》(1987年)
鄧尼絲·卡莫迪 《婦女與世界宗教》(1989年)
加里·W·特朗普 《宗教起源探索》(1990年)
卡爾·巴特 《教會教義學》(1932年)
迪特里希·朋霍費爾 《獄中書簡》(1951年)
保羅·蒂里希 《文化神學》(1959年)
約翰·麥奎利 《談論上帝》(1967年)
漢斯·昆 《論基督徒》(1974年)
小約翰·科布、大衛·格里芬《過程神學:一個引導性的說明》(1976年)
J·B·默茨 《歷史與社會中的信仰》(1977年)
H·奧特 《不可言說的言說》(1978年)
孫亦平 後記
D. 誰能打開這篇文章
打不開了。
不過我在另外一個網站上找到這篇文章,
需要注冊,也是個台灣網站,
http://etds.ncl.e.tw/theabs/index.html
你用這個身份證號注冊 A103412076 地區選台北市。 性別選 男
注冊完以後在這個網站內搜索
朱里維:里諾之歌的作品背景、創作手法與風格詮釋之研究探討
查出結果以後,你就點結果下面那個 電子全文,然後會有版權提示,你點確定就可以了,進去以後,點擊電子全文綠色標記下面的 電子全文 四個字,是個連接,點了就可以下載這個文檔了……下載下來你可能需要用Adobe Pdf Reader來閱讀,這個論文頁面下面也有鏈接提供了的~點擊下載就可以了。
補充一下,我測試了一下,已經把文檔下載下來了,發現沒問題,我把下載鏈接給你,信得過我的話,你可以直接點擊鏈接下載,不用再去注冊了。
http://etds.ncl.e.tw/theabs/service/ftpDownload?id=001&account=096TNCA5822008&OK=Y&I=N
下完以後,解壓出來時pdf文檔,還是要去下載一個Adobe Pdf Reader來閱讀。
E. 重金求答案!黃帝時期都有什麼諸侯(或者說部落)
三皇五帝
盤古氏
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盤古開天闢地故事的主人公,傳說天地是由盤古用斧開的,這一故事到了北魏,經酈道元傳入北方。從此,盤古由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而發展成為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傳說在先秦古籍已有記載。他是傳說中發明巢居的人。這一傳說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由穴居而進入巢居的情況。
女媧氏
女媧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媧的身體,是誰造出來的。傳說女媧煉七彩石補天,並造就了人類。,這是母系社會神話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
伏羲氏
伏羲氏又稱包犧氏,他對人民的貢獻是很大的。「包犧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他還發明「結繩為網以漁」,造福於民。
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葯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於試嘗的毒草葯。
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皇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成為「黃帝」。相傳黃帝時期有許多創造和發明,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算數、醫學等。
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炎黃子孫」。
顓頊
顓頊,姓姬,號高陽。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二十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
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
帝嚳
帝嚳,姓姬,號高辛,黃帝的曾孫。帝嚳在位時人才濟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嚳在位70多年。
堯帝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朴,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
堯到年老時,由四岳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舜帝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好有虞氏,故稱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於四岳的推舉,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堯典》所記舜的主要事跡有:命後稷按時播植百穀;挖溝開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選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許多官職: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棄作後稷,主管農業;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為首領時,把各項工作都做的很好,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盟主。正如《史記》所雲:「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實際上,當舜之時,國家機器的雛形已經具備了。死後,禪位於禹。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黃",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史記·始皇本紀》載有李斯奏議稱:"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這泰皇之所以最貴,是因為它所指系人皇.這個天,地,人三皇是個籠統的概念,給它具體化後,則出現了幾種意見.
一種意見稱三皇帝為伏羲,女媧,神農;
另一種意見稱三皇為伏羲,神農,燧人;
第三種意見稱三皇為伏羲,神農,祝融;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三皇是伏羲,神農,共工.
這幾種意見中,伏羲,神農為大家所公認,其餘幾位則看法不一.女媧因其補天,拯救了人類,其功不可沒;燧人鑽木取火,讓人飽嘗熟食美味,可謂恩重泰山;祝融"絕地通天",能分人神之界,其功蓋千秋;而共工一怒之下,撞斷天柱,使天地日月驟變,實在是神通廣大.此四位都算得上造世的英雄,其功夫難分高下,誰能占據三皇之一的位置,很難定論.
再說五帝,也有不同看法.
其一稱五帝為炎帝,黃帝,顓頊,太皞,少皞;
其二稱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這其中的炎,黃二帝已被大家公認,其餘幾位有待考證.顓頊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帝嚳是黃帝和長子玄囂的孫子,而帝堯則是黃帝孫子的孫子.他們都是黃帝派生出來的,似乎應該只佔據五帝之一.舜是因堯禪讓繼位,與黃帝無血親,應佔一席之地.
-------------------------------------------------------------------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三皇
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女媧執規,伏羲執矩。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 、黃帝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其中第三種說法最為流行,意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天神,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另一種解釋為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王,以第一與第四種說法較為常見。
歷史
現在對於這一時期歷史的認識存在很多爭議,但是這一時期中國處於原始社會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基於史料,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
最早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這個部落大約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附近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收復了周邊各個部落。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就是由此產生的。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黎,一個受天地靈氣而孕生的小子,歷經劫難,最終成為開天闢地後的第一皇:泰皇(天皇)火祖燧人氏.
中國最早的古史系統。中國的古史傳說中,到戰國時期形成幾種「五帝」說;戰國末始有「三皇」一詞,到漢代才形成幾種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說。
「皇」的原義是「大」和「美」,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漢代所定的人間歷史上的「三皇」有五說:①《尚書大傳》為燧人、伏羲、神農。《禮·含文嘉》、《春秋命歷序》亦同此說而以燧人居中。②《春秋運斗樞》為伏羲、女媧、神農。③《禮·號謚記》為伏羲、祝融、神農。《孝經鉤命決》引《禮》同此,但以祝融居末。④《白虎通》說為伏羲、神農、共工。⑤西漢末的《世經》所排古史系統,在黃帝和顓頊之間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戰國時說的「五帝」中多了一帝。於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黃帝升為三皇,與伏羲、神農並列。首先是《禮·稽命徵》持此說,張衡上漢順帝書及其後的皇甫謐《帝王世紀》亦從之。接著是偽《尚書序》宣揚此說,由於它的經書地位,從此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實上述諸說皆為西漢末以後緯書所編造的神話。
漢代仍傳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漢末緯書《春秋命歷序》、《始學篇》等以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經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還具人形(一說他們分別有十二頭、十一頭、九頭);「中三皇」則具人面蛇身或龍身,分別有十三頭、十一頭、九頭(一說以中地皇為有巢氏、中人皇為燧人氏);「後三皇」中的「後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漢代畫像石和帛畫即多此形象。
「帝」原指天帝,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他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只在其《議兵篇》中稱堯、舜、禹、湯為「四帝」。《孫子兵法》有「此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稱(但梅堯臣謂此「帝」字系「軍」之訛)。《管子》及《莊子》所屢稱「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實人名。其實,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時記載神話和歷史傳說文籍中,先後出現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號,大抵居西邊的有黃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鯀、禹、四岳、稷(棄)、高圉、太王、玄囂、蟜極、昌意、青陽等,居東邊的有太皞、少昊摯、顓頊、高陽、高辛、堯、羿、浞、澆、俊(即舜、嚳)、契、冥、上甲微等,地區未明的有帝鴻氏、縉雲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後三者可能在東)等,由東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東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後裔八姓(如季連羋姓為楚祖)等等。《莊子·胠篋》列舉了古帝十二名及全書中屢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韜》列舉了古帝十五名,《逸周書》所列古帝多達二十六名。由於戰國後期五行說逐漸建立,凡事都要湊五為成數,於是在上述許多古帝王中,遂有羅列「五帝」的必要,並出現了下列五種五帝說。
①《五帝德》所說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人。其說根據《國語·魯語》對他們的贊譽而定。《帝系》為其編造了以黃帝為始祖的世系。《呂氏春秋》及《史記·五帝本紀》承用了此說。
②《戰國策·趙策》與《易·系辭》提出的宓戱(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人。《莊子》、《淮南子·淑真訓》及《三統歷》亦承此說。《通鑒外紀》反對三皇五帝說,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③《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禮記·月令》亦同此說。王符《潛夫論》並將古代各帝王部分別納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統之下。
④《世經》所編排的古史系統依《十二紀》與《月令》,在黃帝與顓頊之間有少昊,鄭玄注《中侯敕省圖》即加少昊於第一個五帝說,謂五帝有六人,俱合於五帝座星。然東漢以來《稽命徵》等之說,把黃帝升為三皇之一,皇甫謐《帝王世紀》從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為五帝。於是偽《尚書序》即據以將《世經》前面三名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接著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⑤《通鑒外紀》及《路史發揮》引梁武帝蕭衍畫像碑述,以黃帝、少昊、顓頊、嚳、堯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說。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餘卷,據陳立《白虎通疏證》,以為畫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畫像碑述》之訛,則此說仍出自漢人。
至於神話中的天神,《山海經》中皆稱帝,其後亦有「五帝」之稱,如《楚辭·惜誦》有「令五帝」句,與「指蒼天」、「戒六神」並舉,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請致五帝以明君德」句,顯然皆指天帝。故《史記·封禪書》載漢高祖劉邦說:「吾聞天有五帝」。即述戰國末流行之說。同時有五色帝之說,奏設祭祀白、青、黃、亦四上帝祠,漢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緯·文耀鉤》,五色帝始有名字:「蒼帝曰靈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鄭玄注《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諸名為「太微五帝」,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說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說,王肅已斥其謬。
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有巢、燧人、庖犧(伏羲)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盛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部落酋長或軍事首長人物。
三皇五帝,是 中國 在 夏朝 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燧人 、 伏羲 、 神農
伏羲 、 女媧 、 神農
伏羲 、 祝融 、 神農
伏羲 、 神農 、 共工
伏羲 、 神農 、 黃帝
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堯 、 舜
宓戲( 伏羲 )、 神農 、黃帝、堯、舜
太昊 、 炎帝 、黃帝、 少昊 、顓頊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F. 求 泰勒《原始文化》的英文版和中文譯文,最好是txt,沒有的話也可以pdf,英文版一定要有
原始文化(愛德華·泰勒;上海文藝):
http://pan..com/s/1qYotHSC
G. 泰勒的原始文化txt 要一份中文的
現在普遍流傳的為199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原始文化》中譯本。 (英)泰勒(Tylor,Edward Bernatt)著譯者為:連樹聲。出版項 上海 :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2.8 載體形態項 902頁 ; 20cm 叢編項 原始文化名著譯叢 / 劉魁立主編 語言 chieng 書名原文 Primitive culture 據1929年倫敦版翻譯 內容提要 本書對人類的精神文化現象,特別是宗教信仰等問題,進行了獨創性研究,並闡述了關於文化發展階段和脈絡等理論問題。 連樹聲 (1927~)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