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有那些國際航班(包括港澳台)
直航有首爾 新西伯利亞 名古屋 東京 大阪 安克雷奇 伊爾庫茨克 布拉茨克 烏蘭巴托 阿巴坎 莫斯科 沙迦 克拉斯諾 葉卡捷琳堡 哈巴羅夫
更詳細打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電話問問022-24902950
② 天津專業發票勾選平台加密模塊未打開 是什麼情況
天津專業發票勾選平台加密模塊未打開原因如下:
未檢測到加密鎖或增值稅模塊未注冊是指加密鎖沒有升級。
③ 幹嘛往往很多女生情商 都沒有那些有社會經驗的男生高。往往在社會上很容易得罪人
窗外—束陽光歪著腦袋,將頭探進教室。放在桌上那把銀色的鑰匙,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映射出刺眼的光芒。
在空無一人的走廊里,我在時間軸上奔跑,一直跑到報到那天的大樹下。
就在那天,老師指定了班裡的「門神」,其中就有幸運的我。看著鑰匙在手中泛出微微的光澤,我對自己笑了。我相信自已可以勝任。
繼續跑,往來的方向跑。一天又一天,我不厭其煩的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可與此同時:上課總打哈欠,是因為我必須很早到校;上實驗課總被老師批評遲到,是因為我要鎖門;多少次驚險的晚離校,是因為我要在圖書館一直等你們差不多做完值日再上樓鎖門....可是,下課了,沒有人理會哈欠連天的我;上完實驗課往班裡走,慢一點就要被你們抱怨;你們還總告誡我早一點回家..
終於跑到了今天。坐在班門口的我竟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揚了一下。這下你們滿意了?鑰匙在班裡。
時間軸上的我,恢復了正常的腳步。同學們陸續來了。看見我傻傻的坐在班門口,他們立刻明白了是什麼事。我正准備聽到書包「咣哪」的落地聲,相反,輕柔的話語飄進我的耳朵,直沖我的大腦:「沒關系,我們陪你—起等。」
我愣了幾秒。之後,我將頭埋進胳膊里。時間軸上的我又開始向回奔跑。下課時,站在遠處的女班對同學說:「她很累啊,讓她歇一歇吧。她每天早上早早來開門也不容易」﹔多少次的實驗課後,有同學會去幫我解釋「她要鎖門」﹔僅僅幾次的抱怨,也是因為真的有急事;同時我也發現,你們的值日做得越來越快了....原來在我的身邊,時時刻刻都有同學的關愛。我不禁為我剛才的嘴角上揚感到羞恥。
一抬頭,一位同學端著鑰匙出現在我面前。她鼻頭凍得紅紅的,幾縷頭發順著汗水滑過的痕跡貼在腦門上。她的眼神很清澈:「找春英姐要的。沒關系。開門吧!」話語間,只有溫柔的諒解。開了門走進班,我沖到座位前,抓起那把鑰匙,串到了自家的門鑰匙串上。班,即是我家。
我恍然間明白:剛剛認識一個學期的我們,已然被這把銀色的鑰匙穿成了一個大家庭,彼此心連心,誰也不分離。
④ 湖南省「十四五」交通規劃發布!打造「三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 歷史 性成就,五年完成綜合交通投資約5500億元,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有力支撐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
「十四五」發展目標如下:
至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內暢外聯、城鄉一體、治理先進、協同高效、綠色安全的交通發展新格局,湖南在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到2035年,總體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建成長株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以及各市州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全面形成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綜合交通網路,與國際主要城市順暢通達,與國內各經濟板塊立體便捷暢達,省內市縣高效聯通,鄉村節點全面覆蓋,交通供需高度匹配,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交通運輸全面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規劃》關於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鐵路及軌道交通、公路、民航、水運、交通樞紐)的主要內容節選如下, 《規劃》全文請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
第三章 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
以完善「三縱五橫四網多點」綜合交通網路布局為重點,推動大通道、大網路、大樞紐和微循環建設,構建以綜合運輸大通道為骨幹,以綜合交通樞紐為支點,以多層次網路為依託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
第一節 構建綜合運輸大通道
統籌開發利用干線鐵路、高速公路、高等級航道等資源,根據全省經濟流向和基礎設施本底, 打造「三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 ,形成全省交通運輸主動脈和空間開發保護主軸線。
構建京港澳、呼南、焦柳三大縱向通道: 依託京廣高鐵、京廣鐵路、浩吉鐵路、京港澳高速、湘江航道等,進一步擴能京港澳通道;依託呼南高鐵、洛湛鐵路、二廣高速等,加快提升呼南通道;依託張吉懷高鐵、焦柳鐵路、包茂高速、呼北高速等,加快完善焦柳通道。
構建滬昆、渝長廈、杭瑞、湘桂、廈蓉五大橫向通道: 依託滬昆高鐵、滬昆鐵路、滬昆高速等,穩步擴容滬昆通道;依託渝長廈高鐵、長張高速等,加快打通渝長廈通道;依託杭瑞高速、沅水航道、澧水航道等,形成杭瑞通道;依託衡柳鐵路、湘桂鐵路、吉衡鐵路、泉南高速等,逐步擴容湘桂通道;依託廈蓉高速、桂新高速等,加快構建廈蓉通道。
圖1 湖南省「十四五」綜合運輸大通道布局示意圖
第二節 構建客貨統籌鐵路網
構建形成以 「五縱五橫」干線鐵路 為支撐的鐵路運輸網,全面實現市市通高鐵,骨幹通道基本貫通,高鐵擴展成網,貨運更加高效,樞紐銜接順暢。
構建高速鐵路網。 加快建設出省骨幹通道,推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根據我省區位特點和經濟流向,重點建設「南下」融入粵港澳、「東暢」溝通長三角與山東半島、「北上」連通京津冀、「西南聯」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鐵路項目。
以跨區域的長大幹線為重點,全面貫通渝長廈、呼南等高鐵主通道,加快對接長三角的高鐵新通道建設,謀劃推動張吉懷高鐵北上南下形成系統能力,全面形成全省2小時高鐵交通圈。 根據要素保障條件,再實施一批客流支撐、路網需要、條件成熟的高鐵項目。
完善普速鐵路網。 以提升既有線能力為重點,推動普速鐵路提質增效,盤活路產資源。爭取國家規劃建設 益湛線湖南段擴能改造 ,增強直接對接湛江港、海南自貿港的貨運通道能力。 謀劃建設興永郴贛鐵路,推動沿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國土空間開發。推進岳陽、衡陽城區段普鐵外繞工程,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鐵路運輸效率。 大力推動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鐵路進港區、進園區、進廠區,發展鐵路現代物流,持續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向鐵路轉移。
圖2 湖南省「十四五」鐵路規劃示意圖
強化鐵路樞紐功能。 完善樞紐空間布局,一體化建設站場設施。 重點打造長株潭國際鐵路樞紐,加快建設渝長廈高鐵與長沙南站的聯絡線,推動長沙西、長沙南、長沙站、湘潭北、株洲西等主要客運站的便捷連通。 高標准建設長沙西站,預留呼南高鐵連接長株潭鐵路樞紐條件,研究建設長沙西經湘潭北至株洲西聯絡線。 推動長沙站改造,盡快實現始發高鐵功能。 加快完善其餘市州鐵路樞紐,優化樞紐內新線引入、老線遷改和站場功能布局,推動站場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同步完善鐵路站場配套基礎設施,支持重要樞紐站場建設動車存車場。
第三節 構建全域覆蓋公路網
充分發揮公路線位布設靈活、覆蓋廣泛的優勢,進一步拓展完善以「七縱七橫」3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公路運輸網,提升普通國省道服務能力,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出行環境,促進公路成線成網,有效銜接鐵路、機場、港口、園區、景區等重要節點。
推動高速公路擴容成網。 加快建設24條續建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七縱七橫」高速公路骨架網,現行高速公路網規劃項目及31個省際通道全部建成。 大力推進高速公路擁堵路段擴容,推進零陵至道縣等高速公路展望線建設,適時啟動新增國高網及路網優化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全省高速公路擴容、成網、加密、暢聯,全面形成全省4小時高速公路交通圈,發揮高速公路在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關鍵作用。 啟動新一輪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科學謀劃我省高速公路中長期發展。
提升普通國省道等級與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普通國省道干線集散功能,著力提升技術等級水平,重點推進瓶頸路段、骨幹路段、重點城鎮路段、 旅遊 通道的提質改造,規劃實施里程8000公里以上,其中完成提質改造約6400公里。暢通普通國省道骨架網,優先實現普通國道、普通省道骨架網中重要線路按三級以上公路標准貫通。強化省際通道建設,提升省際通道互聯互通水平。實施擁堵路段及繞城鎮路段提質改造,促進城市內外交通高效銜接。推動高等級公路連通機場、高鐵站、重要港口、高速互通收費站等重點節點,強化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推動二級以上公路連通省級以上產業園及國家級戰略布局點,提升對重點城鎮和重要經濟節點的支撐保障作用。
推動「四好農村路」暢通加深。 新改建農村公路約2.7萬公里,打造便捷高效、人民滿意的農村公路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並有效服務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提高鄉鎮交通集散能力。重點建設 旅遊 路、資源路、產業路,基本實現既有省級及以上 旅遊 資源點、農林牧漁鄉村特色產業點雙車道公路全覆蓋。著力解決撤鄉並村帶來的新老村部銜接不便問題,推動新村與撤並村連通路建設。強化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實現農村道路臨水臨崖、急彎陡坡等隱患路段安防設施安裝率達100%。
圖3 湖南省「十四五」高速公路規劃示意圖
第四節 構建高效便捷民航網
加快建設民用運輸機場,完善通用機場功能和布局, 構建以「一樞紐一干線九支線多點」為依託的民航運輸網 ,適時恢復並拓展國際及地區航線網路。全面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任務。積極發展臨空經濟和通航產業。
建設現代化長沙國際樞紐機場。 建成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提升智慧化水平,增強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打造集民航、高鐵、軌道交通、公路、城市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的門戶樞紐。推動機場空域資源擴容優化,進一步提升長沙機場高峰小時容量,提高吞吐能力和運輸效率。 拓展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新增加密國內主要城市航線航班,適時恢復並新增國際及地區航線航班,持續完善國際貨運航線網路 ,研究開通以貨運為主的第五航權國際航線,構築「國內重點城市快線+圈內國際及地區航線+洲際航線」的航空網路。做大做強本土航空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強化跨航司中轉服務。加快建設長沙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打造國際空港商務門戶。
推動干支線機場建設。 建成運營郴州、湘西機場,新建婁底機場,研究推進永州機場遷建工程,統籌推進干支線機場改擴建。 加密張家界機場至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航班及國際航班,其他機場新增加密與省會城市、 旅遊 熱門城市間的航線航班,推進省內多級航線網路互補、差異發展,推動國產支線飛機投入運營的干支機場合作模式。充分發揮各機場樞紐作用,發展各具特色的臨空產業。
大力發展通用航空。 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實現全省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構建低空目視通道,建成低空空域指揮、調度、監管、保障等運行體系,完善軍民協同運行管理機制,全面完成湖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任務。 建設全省「1+13+N」通用機場網, 支持運輸機場增設通航設施,推進一批通用機場、臨時起降點建設,基本實現通航飛行「縣縣通」。率先在長株潭地區建成全國通用航空發展綜合示範區,推動我省創建國家級綜合型通用航空產業園。
圖4 湖南省「十四五」機場規劃示意圖
第五節 構建江海直達水運網
以國家高等級航道和全國內河主要港口為重點,加快構建以「一江一湖四水」7為骨乾的航道網,以及「一樞紐、多重點、廣延伸」8的全省港口體系,加強水運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進一步發揮水運比較優勢。
構建「一江一湖四水」航道網。 積極對接並推動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工程。以洞庭湖為中心,加快暢通「四水」尾閭航段,建設松虎、澧資等湖區骨幹航道,實現湖區高等級航道成網、通江達海。實施「四水」骨幹航道暢通與延伸工程,推進重要航段治理,暢通梯級樞紐等瓶頸節點,打造干支銜接的航道網路,溝通縱深腹地。依託自然 旅遊 景觀、城市沿河景觀及人文 旅遊 景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高品質、精品化的特色 旅遊 航道。深入推進湘桂運河規劃研究,做好前期論證。
打造「一樞紐、多重點、廣延伸」港口體系。 構建形成以岳陽港為樞紐,長沙、常德、湘潭、株洲、衡陽、益陽等港口協同發展的港口格局。 突出岳陽港中國(湖南)自由貿易示範區及通江達海的樞紐港地位,打造長江中游綜合性航運物流中心及內陸臨港經濟示範區。積極推動其它港口的重點港區規模化、標准化發展,形成以港口為依託的區域貨物運輸重要節點。延伸發展其它港區,增強港口對產業的輻射范圍和服務能力。完善內河主要港口、地區重要港口的集疏運系統,推動港口多式聯運發展。
圖5 湖南省「十四五」水運規劃示意圖
第六節 構建多層級綜合交通樞紐
強化不同層級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優化樞紐城市分工協作,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客貨流、城市、園區、景區、保護區等協調一致,增強各類樞紐銜接轉換和輻射能力,結合骨幹通道和基礎網路,構建形成以長株潭為核心、各市州樞紐協同運轉的樞紐集群,共同發揮湖南作為全國空間樞紐的作用。
打造長株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按照軸帶引領、圈層互動、樞紐支撐、銜接高效的思路,構建形成長株潭對外高效聯通、內部有機銜接的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格局。 加快構建長株潭「米字型」放射狀對外運輸大通道, 推動區域內干線鐵路、高速公路、湘江航道等項目實施,逐步打造高鐵環、軌道交通環、高速公路大外環和湘江綜合廊道,實現長株潭與國家主要經濟板塊全方位高效聯通。建設「一門戶五主多點」客運樞紐體系,以長沙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依託,共建長株潭國家物流樞紐,構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銜接協調、有機統一的客貨運樞紐集群。
完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岳陽市 依託黃金水道和京港澳通道,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我省面向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中原等城市群的開放門戶。 衡陽市 依託京港澳、湘桂通道,加快鐵路等樞紐改造,暢通高速環線,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連通長江經濟帶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投資貿易走廊的重要支點。 懷化市 依託滬昆、焦柳通道,充分發揮鐵路優勢,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節點。 永州市 依託呼南(廣州)、湘桂通道,打造轉換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接北部灣及東盟、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南自貿港等地的橋頭堡。 郴州市 依託京港澳、廈蓉通道,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全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樞紐節點。 常德市、益陽市 依託渝長廈、呼南、杭瑞等通道以及沅水、澧水、松虎等湖區航道資源,共同打造緊密銜接長株潭都市圈和西北區域的綜合交通樞紐。 婁底市、邵陽市 依託滬昆、呼南等通道,共同打造湘中地區對接粵港澳、長三角的綜合交通樞紐和銜接轉換節點。 張家界市、湘西州 依託渝長廈、焦柳等通道,以及民航機場,共同打造對接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關鍵節點和武陵山片區 旅遊 交通樞紐。
建設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 強化綜合客運樞紐站場建設,全省14個市州中心城區,至少建成一個以上綜合客運樞紐,中心城區至綜合客運樞紐半小時可達率70%以上。 優化機場、鐵路客運站、公路客運站和城市交通樞紐布局,鼓勵同站布設,推動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專用租車中心,加強與城市交通系統有效銜接,打造一體化客運樞紐。對網路銜接功能重要、運輸需求潛力大的客運樞紐,做好銜接通道和空間預留。推動新建樞紐立體布局換乘設施,鼓勵同台換乘,力促主要運輸方式間換乘距離控制在300米以內、換乘時間控制在5分鍾以內。積極推動樞紐內不同運輸方式信息整合,加強數據、時刻、運力等銜接。
建設高效銜接綜合貨運樞紐。 優先利用現有物流園區以及港口、公路貨運站、鐵路貨運站等設施,規劃建設貨運物流樞紐。加強貨運樞紐多式聯運設施建設,完善換裝轉運設施,拓展冷鏈物流、郵政快遞服務功能,建設一批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 加快鐵路物流基地建設,推動實施長沙北(霞凝)、株洲田心、懷化西等15個鐵路物流基地。 提升綜合貨運樞紐對產業園區的服務能力,形成與經濟 社會 相適應、與產業發展和居民需求相配套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
第四章 統籌現代化區域交通建設
強化交通運輸對都市圈、城市群、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支撐服務能力,統籌推進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建設長株潭都市圈通勤交通網
統一規劃建設長株潭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加強都市圈內軌道交通、道路交通、公交線路銜接,加快構建長株潭都市圈1小時通勤交通網。
建設軌道上的長株潭。 統籌利用干線鐵路通道資源,以既有長株潭城際鐵路為骨架,以長沙市軌道交通為基礎, 統一規劃建設長株潭都市圈軌道交通項目 ,合理確定建設時序,優化軌道交通站點布設,做好遠期軌道交通線路接入條件預留,逐步實現長株潭都市圈中心區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成環成網。 理順既有長株潭城際鐵路管理關系,進一步增加我組車輛,改進開行方式,優化票務系統,完善配套設施,加快推進「地鐵化」運營。 推進長株潭軌道交通建管養運「一張網」。有序推進長沙市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穩步發展中小運量有軌公共交通。
拓展完善城際快速幹道。 進一步加密拓展連接三市的城際幹道,推動長沙黃興大道至株洲田心大道,長沙黃橋大道至湘潭伏林大道等城際幹道建設,實現道路交通多通道快速互聯。統籌完善長株潭都市圈連通主幹道統一命名工作。加快推進連接長株潭的國省幹道主要路段提質升級、城際路段擴容、重要城鎮過境路段改線、「斷頭路」連通、繁忙路段擴建或立交改造等工程。推動長潭西等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的論證研究。
第二節 建設環長株潭城市群城際交通網
圍繞擴大長株潭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力,推動「3+5」環長株潭城市群交通基礎設施統籌協調發展,依託多向立體、內暢外聯的運輸主通道,重點打造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道為骨乾的城際綜合交通走廊,構建以長株潭都市圈為中心的「3+5」環長株潭城市群1.5—2小時城際交通網。 加快貫通渝長廈高鐵、呼南高鐵,加密高鐵城際列車開行密度,研究利用京廣、滬昆、石長等既有普速鐵路開行城際列車,謀劃建設長株潭至岳陽、長株潭至衡陽等城際鐵路。 加快京港澳、滬昆、許廣、益常等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建設必要的高速公路聯絡線,推動G107、G319、G320、G240等重點國道和S324、S326等重點省道提質擴容,實現長株潭都市圈與周邊衡陽市、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婁底市快速直連,周邊五市之間高效暢達,推動「3+5」環長株潭城市群協同發展。
⑤ 十一五 中國機場 規劃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從民航運輸大國向民航運輸強國轉變的重要歷史機遇期。客觀分析我國民航業的現狀,制定清晰的戰略目標,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明確機場布局建 設重點,抓住熱點領域的發展機遇,對於實現我國民航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我國民航機場布局建設現狀的基本評價
(一)民航事業發展態勢
1、航空運輸業務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用航空運輸持續快速增長,2005年實現機場旅客吞吐量2.84億人次、貨郵吞吐量633萬噸、飛機起降量306萬架次,這三項指標在「十五期間」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6.3%、15.4%和11.7%。(見表1)
2005年我國民航實現旅客周轉量26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4.7%,較全社會旅客周轉量增長率高出8個百分點,較鐵路、公路和水運分別高出9.1、8.7和16.7個百分點,在全社會綜合運輸中所佔比重已從1985年的2.6%提高到11.8%,已成為我國交通運輸的骨乾和交通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見表2)
2、機隊規模和航線網路不斷擴展
我國民航全行業「十五」期間凈增運輸飛機336架(其中客機增加340架、貨機減少4架),2005年凈增運輸飛機109架(其中客機105架、貨機4架)。截至2005年底,全行業運輸飛機總數為863架,其中客機835架,座位數13.6萬個(比上年增長15.2%,五年年均增長11.5%);貨機28架,業載能力1400噸。2005年,我國民航共有定期航線1257條,其中國內航線1024條(至香港、澳門航線43條),國際航線233條。
3、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2005年,我國民航運輸實現總周轉量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平均增長水平6.5個百分點,達到261億噸公里,世界排名已升至第二位。我國主要機場航空業務量的世界排名迅速提升,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從2004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4位,上海浦東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從世界第14位升至第8位,跨入世界機場排行榜的前列。
4、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我國民航運輸取得一定發展的同時,仍與發達國家存有較大的差距。國內民航目前的運輸總周轉量和旅客運輸總量水平約為美國的1/5,商業運輸機場的數量約為美國的1/4,人均水平的差距更大。按照全面實現小康,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我國民航運輸在滿足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將逐步從側重拉動經濟增長向注重滿足公眾需求的方向發展。我國眾多的人口和遼闊的國土,蘊藏著巨大的航空需求和發展空間。
(二)機場布局的基本評價
民航運輸具有高速、高效、安全、舒適等技術特徵,在我國國內中長距離客貨運輸、城市間的快速運輸及特定區域間運輸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民航運輸在運輸市場中所佔的份額不斷提高,成為我國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長途快速運輸是國際客運的骨幹,是我國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我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民航機場體系,支撐了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從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性方面評價,目前的機場體系具有下列特點:
1、地域布局格局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但數量規模和地域服務范圍還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要求。
以地面交通2小時車程為機場服務半徑指標,目前我國的機場體系可為81.5%的中等以上城市(城市人口20萬以上)提供航空運輸服務,覆蓋全國總人口的65%左右、GDP總量的85%左右,整體布局比較合理,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但還不能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如果按1.5小時車程(100公里)的服務距離指標衡量,現有機場體系只能覆蓋全國縣級行政單元的52%,國土面積的37%,人口的61%和GDP的82%。需要有序增加機場數量,擴大機場體系的地域服務范圍。(見表3)
2、基本適應對外開放和國內外交流的需要,但主要機場的綜合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以北京、上海、廣州等為標志,一定數量的、布局相對合理的樞紐與干線機場,保障了對外開放和國內外交流的需要,提高了我國主要城市的競爭能力、影響力和區域合作的潛力。但從全球航空市場、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機場布局的功能結構理論看,我國目前的機場體系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四點:一是部分大中型機場已經或接近飽和,保障能力不足,不能滿足客貨運輸量快速增長的需要;二是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處於起步階段,競爭能力較弱;三是適應我國與東盟、中亞、東北亞等區域合作需求的樞紐機場的布局尚未形成;四是機場空域資源日趨緊張,制約航空運輸發展。未來民航業必須從宏觀戰略角度,體現基礎設施建設的先導性,規劃布局一定數量的樞紐機場。
3、機場分布密度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地區的機場布局存在較大需求。
2005年,我國定期航班機場的密度分布為:沿海地區每10萬平方公里有4個,中部地區為2個,西部地區為1個。在功能、規模及業務量方面,也存在明顯差別,與我國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大致相同。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位的機場中,東部佔13個、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為2個和5個。(見表4)
從需求趨勢看,下列地區在未來機場布局與建設中存在較大需求。一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城市化地區(城市連綿區),主要是機場體系建設、功能分工和能力配置的需求;二是新興城市和大城市的新增機場需求。目前我國有近20%的大中城市缺少必要的機場;三是提高中西部地區的航空運輸服務水平,促進地區性中心城市的發展,提高國防能力,扶持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存在新增機場的需求。
4、機場體系的壯大提高了我國國防能力,但還應提高領海、領空的安全保障能力。
我國民航機場的發展提高了國家安全保障能力,軍用機場在促進民航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發展趨勢看,機場布局還需要在強化我國的領海安全、內陸地區以及邊境地區的國土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對未來我國民航機場布局建設重點的分析
(一)加速培育西部大型樞紐機場,如:烏魯木齊、昆明、西安、成都、重慶等機場,形成東西呼應、均衡發展的態勢。近期首先要加強烏魯木齊、昆明等門戶樞紐機場的建設。
綜合分析我國各大區域板塊的經濟、地理、綜合交通運輸的特點及發展水平,未來我國民航運輸機場的建設,應當按照「東部提升、中部加強、西部加密」的方針,構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功能完備、協調發展的機場體系。
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儲備基地,對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機場布局建設發展方面,國家應當重點扶持位於西部地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發展潛力的機場,特別是強化能夠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航空運輸市場發揮輻射作用、具有較強門戶功能的樞紐機場的地位和作用。如:烏魯木齊機場對於中西亞地區,昆明機場對於東南亞、南亞地區,各自都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強大的競爭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不僅在我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航空運輸發展上佔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而且具備發展成為輻射周邊多個國家的區域性樞紐機場,對於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安全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當予以重點支持。
為促進我國西部地區民航事業的發展,加速西部門戶樞紐機場的建設,民航總局已先後於2005年12月7日和2006年5月19日分別與新疆自治區政府和雲南省政府簽署《關於加快新疆民航發展的會談紀要》和《關於加快雲南民航發展的會談紀要》,決定加大投資力度,政策傾斜,將烏魯木齊機場建成面向中亞、西亞及歐洲的機場,將昆明機場建成面向東南亞、南亞、連接歐亞的國家西部門戶樞紐機場。上述戰略思想將在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和昆明機場遷建工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二)結合區域經濟產業布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統籌考慮區域內的機場布局,超越行政區劃界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我國民航運輸市場運量的分布具有高度集中的特點。(見表5)
中咨公司課題組對全國民航及主要城市和地區的航空運輸市場的分析結果顯示,未來10年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地區的航空旅客吞吐量都將突破1億人次,達到1.22億人次、1.32億人次和1.15億人次;預計2020年,將分別達到1.7億人次、1.9億人次和1.8億人次。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僅依靠對現有機場進行擴能改造是無法滿足的,需要布局新的機場。
布局新建大型機場,特別是在城市連綿區布局新機場,需要將建設項目放在更大的經濟社會環境中,綜合考慮各相關因素,不能只考慮個別城市的需求或簡單套用常規的標准。機場的布局規劃要與經濟產業布局和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規劃相互協調,做到發揮整體優勢,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合理分工,促進協調發展。對於可以預見的重點項目,應及早開展各項前期研究論證工作。
(三)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的短途客貨運輸業務,解決特殊地區的交通困難和特殊需求,提高航空運輸服務的覆蓋水平,滿足社會需求。
目前我國還有相當大的國土面積和較多的人口位於航空運輸的有效覆蓋范圍之外,約有35%的人口距離機場的距離超過2個小時的車程。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需要擴大航空運輸的服務范圍,改善地面交通不便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航空運輸條件。西部大開發,交通要先行。我國西北地區地廣人稀,西南地區山高谷深,與地面交通相比,航空運輸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等優勢,是未來我國民航支線航空發展的重點地區。
在支線機場建設方面,存在著資金短缺和運營虧損兩大難題。2002年,國家審計署對38個支線的建設管理情況進行了審計,其中有37個機場虧損;2000至2001年度,支線機場累計虧損15.27億元。審計結果公布後,支線機場的建設落入了低谷。
長期以來,機場性質定位不清晰,削弱了政府在政策措施上對機場的支持力度。國務院2002年6號文件提出的民航機場下放地方管理的改革方案,在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較多困難,也影響了新機場的布局建設。
支線航空發展受困,源於航空公司航線運營和機場運營虧損的包袱過於沉重等原因。但政府管理職能上的缺位和政策、法規、標準的不健全也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原因。突出的問題有兩點:首先,我國民航對於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35部)未能及早出台,國內眾多的通用航空企業的小型飛機無法參與運輸市場的競爭;其次,通用航空機場未被列入民航機場系列,缺乏明確的技術標准作為建設和運行的依據。
發達國家擴大航空運輸覆蓋范圍,提高服務水平,一方面得益於空中管制的放鬆和航空承運人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得通用航空企業的小型飛機能夠躋身於短途支線航空運輸,成為航空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國家提供必要的支持與保障,將服務於通用航空業務的小型簡易機場納入國家機場規劃建設管理體系。據美國FAA《ADMINISTRATOR』S FACT BOOK》提供的資料,2004年美國的19815個機場中,有公共機場5288個,人工道面機場有3941個,頒證的商業定期航班機場599個(可供FAR139部規定的乘員9座以上的航空器使用);2004年從事運輸飛行的航空器有19382架,其中運輸飛機7720架,屬於通用航空范疇的小型通勤飛機和空中的士飛機11662架。通用航空在完善航空運輸網路,提高航空運輸覆蓋率方面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國外的成功經驗具有借鑒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通用航空在向公共航空運輸發展方面取得了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在低空空域資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國家空管委已經啟動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工程,將為通用航空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空域保障條件;二是在公共運輸市場的准入制度方面,民航總局第151號令頒布實施了《小型航空器商業運營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35部),並已於2006年2月21日向國內最大的專業航空公司「中國飛龍」頒發了CCAR-135部運行合格證,實現了我國通用航空作業向公共航空運輸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三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民航總局最新制定的我國民航機場布局和建設規劃中,對通用航空機場在公共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了必要的考慮,針對通用航空機場的布局規劃和建設運行標准還將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四是在相關發展政策方面,民航總局最近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支線航空發展的相關政策,特別提到航空公司新開辟西部等地區的冷僻支線航班,將獲得有關補助以及一定的獨飛保護期,這條優惠政策有利於通用航空向公共運輸航空業務的拓展。
可以預見,「十一五」期間,通用航空的短途運輸業務將成為我國民航運輸發展的新亮點。
僅供參考
⑥ 廣東高速規劃圖2020-2035
《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年)》於6月3日公布。目前,廣東省正加快推進深中通道、廣連高速、汕頭至湛江高速汕頭至揭西段、河惠莞高速紫金至惠陽段等2743公里在建項目。《規劃》對重點城市、重點發展軸、重點地區高速公路網進行了加密和完善,新增高速47條約2185公里。
廣州新增9條對外輻射通道
廣州市新增惠州至肇慶高速惠城至增城段、惠州至肇慶高速白雲至三水段、廣昆高速東延線、佛山一環南段東延線、南沙至高明、獅子洋通道、增佛高速西延線(白雲至四會)、廣州東部高速、廣州南站快速通道(含海珠灣隧道)等9條對外輻射通道。
深圳市新增深汕第二高速、惠州至坪山等2條對外輻射通道。
廣東高速規劃圖2020-2035
根據規劃,廣東2021年至2025年將有45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約5199億元,其中包括深汕第二高速公路項目。
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將新增13條路線,主要涉及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珠海以及香港、澳門。除廣州、深圳新增10條對外輻射通道之外,規劃還新增了香海高速西延線、中山西環南延線、珠海機場高速北延線等3條路線。
珠江三角洲地區新增路線:除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外,珠三角地區將新增清遠至高明、佛肇雲高速、江門至肇慶第二高速、南海至新會、惠州機場高速、河惠汕高速等26條路線;粵東西北將新增梅州平遠至福建武平、梅州至潮州、陸河至惠來、汕昆高速南澳聯絡線等22條路線。
在規劃布局上,廣東將以「十二縱八橫兩環十六射」為主骨架,70條加密線和聯絡線為補充,形成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沿海城市、港口、機場和鐵路樞紐為重點,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發展、引領東西兩翼及沿海經濟帶發展、快捷通達周邊省區的高速公路網路。
到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約15000公里。同時,規劃預留了深圳大鵬至深汕合作區、平遠經蕉嶺至大埔、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等18條約1200公里的遠景展望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