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pdf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pdf

發布時間:2022-10-28 15:50:16

❶ 《中國近代史:1840—1937》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ffa_fnIl_b8a1uCIlV6fFg

提取碼: hf6r

書名:中國近代史

作者:蔣廷黻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6

頁數:288

內容簡介:1840年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937年開始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民族經歷戰火淬煉,迎來新生。百年之中,中華民族從「中古」狀態的「老大帝國」,蹣跚前進、趔趄前行,逐漸轉型成為「近代化的民族國家」。這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便記錄於蔣廷黻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之中。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近代史,以六萬多字的篇幅,簡要而深刻地講述了中華民族「走出中古」的歷程。憑著強大的綜合能力,蔣廷黻先生摒棄了繁瑣的考證和史料堆砌,為讀者梳理出了近代中國發展的清晰脈絡,論述生動,觀點深刻,好讀而耐讀;第二部分為附錄,包括《琦善與鴉片戰爭》《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及多篇時論,首次完整展現蔣廷黻先生的史學觀點和個人見解。

作者簡介:蔣廷黻,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曾任中華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

身兼歷史學家和政治家雙重身份,使其既具有歷史學家的深邃視野,又具有政治學家對局勢的深刻洞見。相比於單純的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對歷史的解讀,少了一些書生氣,而能深入「歷史現場」,對歷史事件進行切身而深入的解讀,尤為一般史家所不及。

❷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n1PMwRnZ1rZ6m-uotI7NIA

?pwd=q7ch 提取碼: q7ch
簡介:《中國近代史》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全書從鴉片戰爭講起,一直敘述到其時正在進行的抗日戰爭,將近百年的史事濃縮在短短五萬余字的篇幅里,主題鮮明,史論兼具,反映了蔣廷黻先生十多年對中國近代史的整體性思考,對今天的讀者也不無啟發作用。七十多年來,這本書在海峽兩岸風行不輟,不愧為一個時代的經典。沈渭濱先生說:「這本被他稱為『初步報告』的著作,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出,好讀耐看。」

❸ 書摘·蔣廷黻:《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

《中國近代史》寫於1938年。

全書雖然才5萬多字,但正如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教授沈渭濱所言:「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

想法: 想知道學術含量如何高。

全書從鴉片戰爭寫到抗日戰爭前夕

內容上沒有拘泥於事件過程和細節的鋪陳;方法上從總體把握演變趨勢,顯示了作者沉潛思辨的寫作風格。

想法:暫時沒體會到

從外交內政的關系入手

全書共分四章,梳理了四種救國救民方案。第一章講外患;第二章講內憂。這是後面救國救民方案產生的背景,說明不學習西方,不進行變革,中國就沒有前途了;第三章講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這也是第一種方案;第四章講了三種方案,即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如此謀篇布局,形成第一、二章為因,第三、四章為果的因果關系。

存其文而原其人,不以其人的政治立場而抹殺其學術的成就,也不因今天的需要而去塗改前人的文字。

想法:此話為陳旭麓在嶽麓書社版前言所說 。

然而到了十九世紀,我民族何以遇著空前的難關呢?第一,是因為我們的科學不及人。人與人的競爭,民族與民族的競爭,最足以決勝負的,莫過於知識的高低。

想法:常以設問形式發問,羅列式作答(第一、第二…… )

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國的春秋時代,文藝復興以後的局面很像我們的戰國時代。在列強爭雄的生活中,西洋人養成了熱烈的愛國心、深刻的民族觀念。我們則死守著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

當我們的康熙年間,俄國幸而出了一個大彼得,他以專制皇帝的至尊,變名改姓,微服到西歐去學造船,學煉鋼。後來他又請了許多西歐的技術家到俄國去,幫助他搞維新。那時許多的俄國人反對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國粹黨。他不顧一切,奮斗到底,甚至遷都到一個偏僻的、但是濱海的涅瓦河旁,因為他想靠海就容易與近代文化發源地的西歐往來。

想法:彼得大帝變法決心之強

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我們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我們如果能找出中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於抗戰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

想法:讀完這本書理解了近代史的重要性。再燦爛強盛的中國古代也已經是過去,如何從艱難困苦的近代史中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更為重要。

這個體統問題、儀式問題就成為邦交的大阻礙,「天朝」是絕不肯通融的。

想法:古代中國不承認別國的平等,各國使節如果來,必尊中國為上國並以藩屬自居。

那時中國不知道有外交,只知道「剿夷與撫夷」。

那時的通商制度也特別,西洋的商人都限於廣州一口。

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買賣完了,他們必須到澳門去過冬。十三行是中國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與外國人做買賣的。十三行的行總是十三行的領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員。所有廣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總傳給外商,外商上給官吏的呈文也由行總轉遞。

海關稅則原來很輕,平均不過百分之四,清政府並不看重那筆海關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規極其繁重,大概連正稅要收貨價的百分之二十。

外人每次納稅都經過一種講價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煩。

中國那時對於法權並不看重。

想法:在「 治外法權」 以前,清政府就不願處理外國人的案件。因此,在「 治外法權」 後,清政府並不覺得國家主權被侵害,清政府覺得賠款和五口通商更可惡,一則加重財政負擔,二則使得洋人遍地,對洋人的入侵更加防不勝防了。

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主政者應該負責指導輿論。如不指導,或指導不生效,這就是政治家的失敗。

奕䜣與文祥絕不轉頭回看,留戀那已去不復回的閉關時代。他們大著膽向前進,到國際生活中去找新出路。我們研究近代史的人所痛心的就是這種新精神不能出現於鴉片戰爭以後,而出現於二十年後的咸末同初。一寸光陰一寸金,個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想法: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是無動於衷的,並不覺得自己差在哪裡,什麼地方要改進,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恰逢太平天國運動時,清政府這些官員才認識到船艦利炮的厲害,在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二十年後,才想起要改革。

在近代史上外交雖然要緊,內政究竟是決定國家強弱的根本要素。

譬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的外交失敗了,所以戰爭也失敗了。然而因為德國內政健全,戰後尚不出二十年,他又恢復他的地位了,這就是自力更生。

想法:如何德國的外交失敗了?

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圈套,演來演去,就是聖賢也無法脫逃。那時的人一方面不知利用科學節制生育;另一方面又不知利用科學增加生產。在大亂之後,大治之初,人口減少,有荒可墾,故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略為提高。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黃金時代。後來人口一天多過一天,荒地則一天減少一天,而且新墾的地不是土質不好,就是水源不足,於是每人耕地的面積減少,生活程度降低。老百姓莫名其妙,只好燒香拜佛,嗟嘆自己的命運不好。

中國歷史還有一個循環套。每朝的開國君主及元勛大部分起自民間,自俸極薄,心目中的奢侈標準是很低的,而且比較能體恤民間的疾苦,辦事亦比較認真,這是內政昌明吏治澄清的時代。後來慢慢地統治階級的慾望提高,奢侈標准隨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貪污亦大大地長進。

以後他成了大事,並不是因為清政府和官僚自動地把政權交給他,是因為他們的失敗迫著他們求曾國藩出來任事,迫著他們給他一個做事的機會和權利。

想法:機會總是自己爭取來的。

此外湘軍既充滿了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級長官,不知道有最高統帥,更不知道有國家。

某次,曾國荃回家鄉去招兵,把原有的部隊交曾國藩暫時管帶,這些部隊就不守規矩。國藩沒有法子,只好催國荃趕快回營。所以湘軍是私有軍隊的開始。

想法:只知直接上級長官,而不知最高統帥。

無事則斥外國之利器為奇技淫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

蘇子瞻曰:「言之於無事之時,足以為名,而恆苦於不信;言之於有事之時,足以見信,而已苦於無及。」

想法:在沒發生什麼事的時候說出來,足以作為一種說法,但總是苦於難以讓人相信。在事情已經發生的時候說出來,足以讓人相信,但問題是已經來不及了。

近代化的軍隊第一,需要近代化的軍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兩個機械製造廠的設立。那兩個廠實際大部分是兵工廠。第二,新式軍器必須有技術人才去駕使,所以設武備學堂和派遣軍官出洋留學。第三,近代化的軍隊必須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廠和電報局的設立,及鐵路的建築。第四,新式的國防比舊式的費用要高幾倍。以中古的生產來負擔近代的國防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李鴻章要辦招商局來經營沿江沿海的運輸,創立制布廠來挽回權利,開煤礦金礦來增加收入。

想法: 一環扣一環。

自強運動的領袖們並不是事前預料到各種需要而訂一個建設計劃,他們起初只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們在這條路上前進一步以後,就發現必須再進一步;再進一步以後,又必須更進一步。其實必須走到盡頭然後能生效。

想法: 彼時,洋務運動並沒有一個全盤的計劃,不過是各地方官員認識到要學習西方的技術,於是走出了一步……學習、做事其實也是如此,或許沒有認識,但走出去了,開始了,剩下的就水到渠成,萬事開頭難。

曾國藩及其他自強運動的領袖雖走的路線不錯,然而他們不能救國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於他們的不徹底。他們為什麼不徹底呢?一部分因為他們自己不要徹底,大部分因為時代不容許他們徹底。

想法: 洋務運動的領袖對西洋的認識便不徹底。一沒有到外國讀過書,到過國外的更是少數。二則他們是佩服西洋的科學的,知道科學是機械的基礎,但他們自己毫無科學機械的常識。三則只知技術,不知西洋的制度,事實上他們的建設事業就遭到了舊的制度和舊的精神的阻礙。

但是倘若當時的領袖人物更新,更要進一步地接受西洋文化,社會能容許他們嗎?社會一定要給他們更大的阻礙。他們所行的那種不徹底的改革已遭一般人的反對,若再進一步,反對一定更大。

想法: 民眾未覺醒。

今不以不如人為恥,而獨以學其人為恥

想法: 恭親王說

他的這些超時代的議論,引起了全國士大夫的謾罵。他們說郭嵩燾是個漢奸,「有二心於英國」。

想法: 超時代的議論常人無法理解,無法理解自然也不會支持,像王安石的那些超時代的聚財政策,其法其人遭到謾罵。

嚴格說來,民眾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礙之一。

同治共在位十三年,從一八六二年到一八七四年。在這個時期內,德意志統一了,義大利統一了,美國的中央政府也把南方的獨立運動消滅,恢復而又加強美國的統一了。那個時期是民族主義在西洋大成功的時期。這些國家統一了以後,隨著就是國內的大建設和經濟的大發展。在同治以前,列強在國外行帝國主義的,僅英、俄、法三國。同治以後,加了美、德、意三國。

關系可以說有三層:第一,資本主義的國家貪圖在外國投資。

凡是國際投資有政治作用的就是侵略的、帝國主義的。

凡是國際投資無政治作用的就是純潔的,投資者與受資者兩方均能受益。所以我們對於外國的資本應採取的態度如同對水一樣,有的時候、有的地方,在某種條件之下,我們應該掘井取水,或開河引水;在別的時候、地方和條件之下,我們則必須築堤防水。

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第二層關系是商業的推銷。

工廠規模愈大出品愈多,得利就更厚。困難在市場。各國競爭市場原可以專憑商品之精與價格之廉,不必靠武力的侵略或政治的壓力。但在十九世紀末年,國際貿易的自由一天少一天。各國不但提高本國的關稅,並且提高屬地的關稅。這樣一來,商業的發展隨著政權的發展。爭市場等於爭屬地。被壓迫的國家,一旦喪失關稅自主,就永無發展工業的可能。

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第三層關系是原料的尋求。

想法: 帝國主義者,為找工業的原料,就會大肆侵略。

據我們所知,歷史上各種政體,君主也好,民主也好;各種社會經濟制度,資本主義也好,封建主義也好,都有行帝國主義的可能。

想法: 歸根結底,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區別就是是否對他國進行了政治干預。

我們的版圖除本部以外,還包括緬甸、暹羅、越南、琉球、高麗、蒙古等。這些地方可以分為兩類:蒙古等屬於第一類,歸理藩部管,中國派有大臣駐扎其地。第二類即高麗、越南等屬國,實際中國與他們的關系很淺,他們不過按期朝貢,新王即位須受中國皇帝的冊封。此外我們並不派代表常駐其國都,也不幹涉他們的內政。在經濟方面,我們也十分消極。我們不移民,也不鼓勵通商,簡直是得不償失。

今年遣參議伊藤博文赴歐洲考察民政,復遣有棲川親王赴俄,又分遣使聘義大利,駐奧匈帝國,冠蓋聯翩,相望於道,其注意在樹交植黨。西人亦樂其傾心親附,每遇中、日交涉事件,往往意存袒護。該國洋債既多,設有危急,西人為自保財利起見,或且隱助而護持之。

想法: 李鴻章說。日本利用外債以存續國家。

夫未有謀人之具,而先露謀人之形者,兵家所忌。

袁世凱這時候尚不滿三十,忽當大事,因電報不通無法請示,只好便宜行事。他敢大膽地負起責任,制止對方的陰謀。難怪李鴻章從此看重他,派他做駐高麗的總代表。

想法: 敢於負責,這是擔當大事的表現。

國際的關系不比私人間的關系,是不講理、不論情的。國家都是自私自利的,利害相同就結合為友,為聯盟;利害沖突就成為對敵。各國的外交家都是精於打算盤的。

等到《馬關條約》一簽字,俄、德、法三國就聯合起來強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包括旅順、大連在內。主動是俄國,德、法不過附和。當時俄國財政部長威特(Witte)正趕修西伯利亞鐵路,他發現東邊的一段,如繞黑龍江的北岸,路線太長,工程太困難;如橫過我們的東三省,路線可縮短,工程也容易得多。同時海參崴太偏北,冬季結冰,不便航行。如果俄國能得大連、旅順,俄國在遠東就能有完善的軍港和商港。完成西伯利亞鐵路及得一個不冰凍的海口,這是威特想要乘機而達到的目的。法國當時聯俄以對德,俄要法幫忙,法不敢拒絕,何況法國也有野心想乘機向遠東發展呢?德國的算盤打得更精。他想附和俄國,一則可以使俄國知道德國是俄國的朋友,俄國不必聯絡法國;二則俄國如向遠東發展,在歐洲不會多事,德國正好順水推舟;三則德國也可以向我們索取援助的代價。這是三國干涉《馬關條約》實在的動機。

想法: 利益

士大夫階級都以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聖先賢的法制,歷代相傳,絕不可變更的。康有為知道非先打破這個思想的難關,變法就無從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寫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說孔子根本是個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

這兩件大新政,在我們今日看起來,都是應該早辦的,但在戊戌年間,雖然國難那樣嚴重,反對的人居大多數。為什麼呢?一句話,打破了他們的飯碗。人人都知道廢八股,提倡實學,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全國的讀書人都覺得前功盡棄。他們費了多少心血,想從之乎者也裡面陞官發財。一旦廢八股,他們絕望了。難怪他們要罵康有為為洋奴漢奸。至於被裁的官員,更不要說,無不切齒痛恨。

嚴格說來,拳民運動可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三個救國救民族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是反對西洋化、近代化的,與第一、第二兩個方案是背道而馳的。拳民的慘敗是極自然的。慘敗代價之大足證中華民族要圖生存絕不可以開倒車。

武昌起義以後,一個月之內,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廣西、福建、廣東、山東十三省相繼宣布獨立,並且沒有一個地方發生激烈的戰爭。清政府的滅亡,不是革命軍以軍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各獨立省選派代表,制定臨時約法,並公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為民國了。

想法: 失去民眾信任的清政府,不是革命軍以軍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們老百姓的國民程度是很低的。他們當兵原來不是要保衛國家,是要解決個人生計問題的。如不加以訓練,他們不知道大忠,那就是忠於國家和忠於主義,只知道小忠,忠於給他們衣食的官長和忠於他們同鄉或同族的領袖。

留學生分散到各國各校各學派,回國以後,他們把萬國的學說都帶回來了,五花八門,彼此爭辯,於是軍閥的割據之上又加了思想的分裂。

實際在政府方面,明朝海外事業的動機就是太監的私利。

但是在朝廷方面——無論是明還是清——外國傳教士的地位是一種技術專家的地位。朝廷所以用他們,不過因為他們能改良歷法及製造佛郎機炮及紅衣炮。

我們從乾嘉道咸時代的藝術著作里能找出多少西洋科學方法及科學知識的痕跡呢?十七世紀的傳教事業雖然帶了不少英雄的風味,終究未在中國引起一種精神運動,中國的文化依然保留了舊觀。

想法: 藝術著作確能反應歷史

自十七世紀起,歐人分兩路侵略亞洲。一路自海洋而來,由南而北,其侵略者是西洋海權國;一路自陸地而來,由北而南,其侵略者是俄羅斯。兩路的侵略,合起來,形成剪刀式的割裂。全亞洲,連中國在內,都在這把剪刀口內。這是亞洲近代的基本形勢,誠數千年未有的變局。

何以康熙帝獨於此時放棄「一統無外,萬邦來朝」的態度呢?

想法:我們曾是有給別人平等的外交的。康熙帝博學多識,能識得西洋文字,親自主持編纂科技書籍。

中國外交史上的大成績是由平等對待及自由貿易中得到的,不是從獨自尊大、閉關自守的傳統中得來的。

康熙二十三年(1684),聖祖下明詔開海禁。這個諭旨雖准許了國人下海,並沒有明文許外人進口,但是事實上無論哪國人要到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來通商,中國一視同仁。

英人費盡了心力要表現平等者的相敬,通事反把琉球、安南的口氣加在這信上。當時的通事不能也不敢實譯,而當時的官吏之所以禁止外人學習中文及用中文移書往來,一部分就占這個紙上的便宜。這種外交是幼稚而又滑稽的。

馬氏的外交失敗是由於中西的邦交觀念之不相容。我們抱定「天朝統馭萬國」的觀念,不承認有所謂「國際」者存在;西方在近代則步步地推演出國際生活及其所需的慣例和公法。馬氏的失敗證明中國絕不願意自動地或和平地放棄這種傳統觀念。

英國這次所送的渾天儀實屬十八世紀西洋科學及工藝的最精品。何以國人(滿漢均在內)沒有發生一點覺悟呢?馬氏文化使命的失敗,足證中國絕不會自動地接受西洋的科學和工藝。

嘉慶二十一年(1816),羅爾美都(Lord Amherst,阿美士德勛爵)的來使簡直是個大慘敗。因跪拜問題,仁宗竟下逐客之令。由北京返廣州的時候,沿途的官吏多以白眼相待。西洋人從此知道,要變更中國的通商制度和與中國建立平等的邦交,和平交涉這條路走不通。

日本及歐美的報紙則無所忌諱,他們說蘇俄軍隊實際入中國境者不滿三千人;中國軍隊除一旅外,毫無抵抗能力。在滿洲里及海拉爾,中國軍隊不但沒有抵抗,且於奔逃之前,大肆搶掠,沖突的結果是屈服於俄國的條件。最近英國輿論界領袖庫得斯氏(Lione Curtis)發表一部《大問題的中國》,其論中俄沖突與「九一八事變」的關系,頗值得我們的注意。他說:「日本從此事件得了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軍隊,若以迅速的強有力的行動臨之,無不崩潰。中央及地方的關系是如此疏遠,外國可以以武力對付滿洲的地方政府而不必對中國宣戰。」

想法:國家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後來產生影響。

我們近幾年來朝野所共造的空氣,一句話,就是虛驕自負。今天打倒這個,明天打倒那個。不問自己的能力是否與慾望同時長進,不權衡事件的輕重緩急,好像我們的敵人愈多愈好。自己讓自己的口號標語麻醉了,而美其名曰,這是「革命的外交」。等到「九一八事變」一發生,前日我們口號標語中所要打倒的,我們厚起麵皮來,求他們同情和幫助。

我們不要白過「九一八」的忌日而不去追究我們的當局和我們自己的責任。

想法:紀念的意義除了事情本身,除了英烈,還有銘記,銘記挨打的教訓,銘記不易。

原來現代的外交不是在佔便宜,是在調和國際的利益。我們外交的出路也不是在危害外人的利益來促進我們的利益,是在設法使中外的利益共同長進,最低限度,要使我們的利益不受外人的侵害。

民族的進步不能靠少數領袖的號召,也不能靠一個萬能的葯方。實際的進步還是靠無數人,不動聲色的、努力於他們日常的工作。

文治派與武人的不同,不過是文治派主張戰前應有充分的內政與外交的預備,戰後應守分寸,所希望者不可超越局勢所許可者。

第二,中俄復交,我們應當看為一個外交的種子,要多費力氣來培養它,使它將來能結好好的果子。我們外交的大毛病是在只圖收獲,不事培植。私人的交情尚須時日,何況邦交?

想法:即使外交是利益當先,也應該注意培植與他國的關系。

總之,目前論中國的內情及國際形勢,我們都談不到收復失地。目前我們的工作唯有在國內造成有收復失地的能力和資格,在國際上造成有收復失地的可能形勢。

內政與外交好像左右兩腿:左腿向前進一步,右腿必須跟上,不然,全體就不能有進步。內政辦得有起色,外交因之容易辦;外交應付得宜,內政的進步亦因之更加順利。

我帶一支槍,你也帶一支:我疑你的槍是對付我的,你疑我的槍是對付你的;為先發制人,戰爭就爆發了。我怕你的槍比我的厲害,你也怕我的比你的好,於是你我都節衣縮食以求槍桿——軍備——的精良。有一天,我想我的努力得到了相當的成績,我相信我的槍實在比你的好,我就趁早向你開放起來。上次世界大戰就是這樣打起來的。你我現在不帶槍,不各自圖安全,因為我們有「公安局」。上次大戰只有戰敗者,沒有戰勝者,因為就是號稱戰勝的英法在戰後的富庶和安樂不但不及戰前,並且十五年的努力尚不足以復元。拿現在的軍器來演第二次大戰,其結果不是人類的末日,也會是文化的末日。所以戰後許多有遠見的人——在大國的不少於在小國的——一致地主張組織一個國聯,一個世界的「公安局」。

想法:當時反對「薩德」和朝鮮制核武器的原因。

就中國說,我們所患的不是國聯盟約之不利於我們,而是國聯的力量薄弱。那麼,我們運用國聯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培養國聯的力量。別國不信任國聯的時候,我們要特別信任它。別國事事處處要破壞國聯威信的時候,我們一舉一動都要尊崇,要提高國聯的威信。別國的人如說國聯盟約是廢紙,我們就要說盟約是天經地義。別國的人如說國聯只能管歐洲的事,我們就要說國聯是全世界的仲裁者。別國的國聯同志會會員如有三百萬,我們就應該有三千萬。別國如把國聯作為外交專門研究的題目,我們就應把國聯的歷史、組織、目的作為中小學的必須課。無論國聯提倡什麼,我們都竭力合作。無論國聯召集什麼會,我們必派代表出席,且派國內最有資望的人去。日本退出國聯了,我們在國聯活動的機會也就到了。在會員國之中,中國最有代表亞洲的資格。國聯為維持他的世界性起見,從此以後,再將歡迎中國的合作。

通商的國家唯恐中國自己不富強,因為中國一富強,他們的商業就可以進步。

在外交上,有所施於人然後可以有所求於人。

一切嚴重的國難都是國家和民族的試金石。我們若要知道一國人民的知識程度、組織能力、習尚與人生觀,最好的法子就是看這民族如何處置一個嚴重的國難。至於政府及軍隊,更用不著說,在國難之下,其強弱優劣都自然而然地暴露出來了。

世人常怪政府的不和不戰;殊不知和則政府必被推倒於內,戰則政府必被推倒於外。要政府宣布或和或戰者,其志並不在和,更不在戰,不過欲借和戰問題以倒政府而已。一般人民,為感情所沖動,不知此中的作用,遂隨聲附和,在野領袖既以政客手段對政府,政府亦只好以政客手段回答。

十三 民族復興的一個條件

在中國做官可以;做官而要同時做事,很困難;做事而又認真,很危險;認真而且有計劃,那簡直不可能。」為做官而做官的,只要人人敷衍、事事通融,反得久於其位,步步高升。官場最不可缺的品格是圓滑,最寶貴的技術是應付。這種自然的淘汰是淘汰民族中之強者、有能力者,保留民族中之弱者、庸碌無能者。

若以報紙所載的為根據,中國人的理想大學是這樣的:對教職員無論如何不裁人;對學生不收學費,津貼愈多愈好,按期發文憑。其實在我國的學術早已化成資格的造就。科舉雖廢了,科舉的心理尚存在。

三十幾年以前,中俄合辦中東鐵路的時候,俄國要保存合辦名而實行獨辦,於是把位高祿厚無事的督辦位置給中國人做;我們以為佔了便宜,於是心滿意足。近代在所謂中外合辦的事業上,外人利用我民族這種弱點者還不僅俄國。

革除地位的人生觀,抱定事業的人生觀。這是我民族復興的先決條件。

印度在現代史的前幾幕就亡國了,我們可以置之不論,余有四國可資比較,即中國、日本、俄國、土耳其。這四國的經驗有緊要的共同點,四國現代化都是自上而下的。

想法:橫向對比四國的改革。

在中、俄、日、土四國之中,現代化即是自上而下,並且常違反民意,改革的推動不能不賴政權的集中。從這四國現代化的過程,我們可以得著一個共同結論:政權愈集中的國家,其推行現代化的成績愈好。所謂好,就是改革的程度愈徹底、愈快速,沒有大彼得的橫暴——不僅專制——舊馬斯哥的守舊勢力是不能被打倒的,俄國或要保存韃靼的、東歐的文化直到拿破崙大戰的狂風暴雨,十八世紀的寶貴光陰將整個地空費了。

❹ 《中國近代史》最新txt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R-C5r_CeMEIvcnbavH0E2Q


提取碼:8ief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於湖南邵陽,一九六五年病逝於美國紐約。他在故鄉度過了少年時代,十七歲時負芨遠游,先後肆業於美國奧柏林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一九二三年返國,任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為清華大學歷史學教授兼歷史系主任。中年後始到國民==供職,還政後又依然從事學術的研究。他生長於三湘,學成於西方,既受到過陶謝、魏源、曾國藩、譚嗣同等同鄉前賢「經世致用」思想的熏陶,也接受了西方人文科學觀點的影響。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在史學界早有盛名,作者論述歷史,始終把握住近代化這一核心命題,高屋建瓴,目光四射,縱橫剖析一切人和事的是非功罪。


❺ 求分享《蔣廷黻-中國近代史》電子版書籍百度雲下載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 7kxf

《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創作的歷史類著作,於1938年首次出版。

《中國近代史》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成為該書論述的主線。作者在該書中提出了「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系國家興亡」的觀點。這本近代史採用對比的方法,一開始就抓住中國社會的差距說話,指出「到了19世紀,西方的世界已經具備了所謂近代文明,而東方的世界仍滯留於中古」。鴉片戰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階級在內,是中古的人民。」

❻ 《中國近代史常識:一本引領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近代史常識:一本引領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蔣廷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HkVv1PWlHfXEFNYqfns3iw

提取碼:NJCH

書名:中國近代史常識:一本引領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

豆瓣評分:8.4

作者:蔣廷黻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副標題:一本引領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

出版年:2019-5

頁數:320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史常識》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講述了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抗日戰爭前的,中國近百年的近代史。作者在講述中國近代史時,總結出「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系國家興亡」。闡述在面對世界大變局時,中國人民所做出的自強不息的改變,並分析這些改變失敗的原因。本書引領著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史學界公認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歷史學家、民國外交家,湖南邵陽人。1911年赴美求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擔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共同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後聘入清華大學,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1935年受到蔣介石的賞識,棄學從政,以「知外交」聞名於世。1965年病逝於紐約,享年70歲。

❼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書名:中國近代史

豆瓣評分:9.0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蔣廷黻(1895-1965)於1938年完成的著作。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中國歷史。

蔣廷黻的這部《中國近代史》用四章分別描述了近代中國救亡圖強的四個選擇,重構了近代中國的歷史畫卷。

第一章:剿夷與撫夷。

作者分七個篇幅講述了中國自古以來的貿易制度,分析中國沒有在工業革命、大航路發現後,跟上世界步伐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洪秀全與曾國藩。

以「洪秀全與曾國藩」為題講內憂內患。批評洪秀全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王朝。這樣的領袖不但不能完成復興民族,而且不能成為部下的團結中心。

第三章:自強及其失敗。

描繪從1860年開始的三十年洋務新政的全景。

第四章: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用六節篇幅講述1895年之後至1930年初期的中國政治史。

這部篇幅不大的《中國近代史》,大致為我們描繪了近代中國的一個基本走向。蔣廷黻認為,近代中國不管面對多少困難與問題,但走向世界,不斷拉近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差距,始終是近代中國的主題。

蔣廷黻的觀點今天看來並不算什麼,但是聯繫到作品的創作背景(1938年)以及中國當時所處的時代,作者的觀點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啟發性的。但是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第四章中的許多敘述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偏見,放棄了或者說偏離了客觀中立的科學立場,以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才是中華民族重建復興的唯一路徑。這顯然不是一種科學的論點。

「此生無悔入華。」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銘記歷史,才不會背叛過去。

❽ 哪位大神有《中國近代史(民國學術文化名著叢書)》電子版書籍百度雲盤下載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中國近代史》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Pms7a3eCp1sKdb_O8-g1yg

提取碼:e834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中國近代史》是2010年1月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廷黻。

❾ 《中國近代史:1840—1937》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hXyGNO2DO8dD-K_iu4i1eA

密碼:0p

書名:中國近代史

作者:蔣廷黻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6

頁數:288

內容簡介:

1840年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937年開始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民族經歷戰火淬煉,迎來新生。百年之中,中華民族從「中古」狀態的「老大帝國」,蹣跚前進、趔趄前行,逐漸轉型成為「近代化的民族國家」。這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便記錄於蔣廷黻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之中。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近代史,以六萬多字的篇幅,簡要而深刻地講述了中華民族「走出中古」的歷程。憑著強大的綜合能力,蔣廷黻先生摒棄了繁瑣的考證和史料堆砌,為讀者梳理出了近代中國發展的清晰脈絡,論述生動,觀點深刻,好讀而耐讀;第二部分為附錄,包括《琦善與鴉片戰爭》《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及多篇時論,首次完整展現蔣廷黻先生的史學觀點和個人見解。

作者簡介:

蔣廷黻,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曾任中華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

身兼歷史學家和政治家雙重身份,使其既具有歷史學家的深邃視野,又具有政治學家對局勢的深刻洞見。相比於單純的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對歷史的解讀,少了一些書生氣,而能深入「歷史現場」,對歷史事件進行切身而深入的解讀,尤為一般史家所不及。

❿ 《中國近代史:1840—1937》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9w0swgiHj6XOrati2Nu8Q

提取碼:4nzm

書名:中國近代史

作者:蔣廷黻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6

頁數:288

內容簡介:

1840年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937年開始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民族經歷戰火淬煉,迎來新生。百年之中,中華民族從「中古」狀態的「老大帝國」,蹣跚前進、趔趄前行,逐漸轉型成為「近代化的民族國家」。這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便記錄於蔣廷黻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之中。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近代史,以六萬多字的篇幅,簡要而深刻地講述了中華民族「走出中古」的歷程。憑著強大的綜合能力,蔣廷黻先生摒棄了繁瑣的考證和史料堆砌,為讀者梳理出了近代中國發展的清晰脈絡,論述生動,觀點深刻,好讀而耐讀;第二部分為附錄,包括《琦善與鴉片戰爭》《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及多篇時論,首次完整展現蔣廷黻先生的史學觀點和個人見解。

作者簡介:

蔣廷黻,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曾任中華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

身兼歷史學家和政治家雙重身份,使其既具有歷史學家的深邃視野,又具有政治學家對局勢的深刻洞見。相比於單純的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對歷史的解讀,少了一些書生氣,而能深入「歷史現場」,對歷史事件進行切身而深入的解讀,尤為一般史家所不及。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史蔣廷黻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sd卡解壓 瀏覽:996
程序員那麼可愛陸漓替老袁說情 瀏覽:28
當女程序員遇見問題 瀏覽:746
32位編譯器什麼意思 瀏覽:355
php多參數函數 瀏覽:17
通達信板塊動作源碼 瀏覽:751
matlab完全自學一本通pdf 瀏覽:249
php源碼本地安裝 瀏覽:961
伺服器怎麼用不會斷電 瀏覽:301
主從伺服器有什麼用 瀏覽:213
jstlpdf 瀏覽:14
安卓原神在哪個app下載 瀏覽:808
單片機編程技術什麼意思 瀏覽:104
e點課堂源碼 瀏覽:45
免費打擊墊app哪個好 瀏覽:532
程序員必裝的6款軟體 瀏覽:750
基於單片機的遙控器設計 瀏覽:521
安卓如何取消圓圖標 瀏覽:11
收件伺服器怎麼樣 瀏覽:48
建築設計規范pdf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