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真正的縱橫家張儀是個怎樣的人
他是魏國貴族的後裔。謀略才智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他是什麼水平,畢竟古代能成為縱橫家的人物,沒有幾個,個個都能拿出響當當的經歷嚇死你。雖然縱橫家的歷史很短,但是還是具有不可磨滅的光輝,到現在他們的政治外交手段也在被現代人學習著。
楚王傻了吧唧就和齊國斷了交,失去了強大的保護傘,還美美的叫逢侯丑跟著張儀去接收土地。到了秦國,張嘴就變了卦,六百里地生生變成六里,可以說是,相當損了,可以說張儀這種操作,間接導致了楚國的滅亡。
2. 張儀的人物生平
張儀是魏國人 。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穀子先生,學習游說之術,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和蘇秦完成學業之後,就去游說諸侯。
後來,蘇秦說服趙肅侯 ,而得以去游說各國諸侯實行合縱的聯盟,但他擔心秦國趁機攻打各諸侯國,盟約還沒結締之前就遭到破壞。蘇秦考慮再三,找不到一個能派往秦國為他工作的合適人選,於是他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
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會見蘇秦。但是,蘇秦卻對張儀不理不睬,招待張儀的時候也只是用給僕人和侍女所吃的飯食,並且還當眾羞辱張儀,說張儀那麼有才能,竟弄得窮愁潦倒到這種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張儀這次來見蘇秦,本以為是舊交,可以求得好處,誰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氣之下,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在張儀離去後,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 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
張儀說:「唉呀,這些權謀本來都是我研習過的范圍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張儀怎麼敢奢談攻趙呢?」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圍攻魏國的蒲陽,攻打並佔領了蒲陽。張儀趁機勸說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張儀又趁機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地寬厚,魏國不可不以禮相報。」
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於是,秦惠王就任命張儀為相(古代官名),位居百官之首,參與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
秦惠文君十三年(公元前325年)農歷四月,魏襄王、韓宣惠王為了對抗秦國,互尊為王。於是,秦惠王派張儀為將討伐並佔領了魏國的陝(今河南陝縣),把那裡的魏人全部交歸魏國。秦惠王命張儀修築了上郡要塞。
秦惠文君十四年(公元前324年),張儀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更年號為秦惠王元年。
秦惠王二年(前323年),秦惠王派張儀和齊、楚兩國的相國在嚙桑(地名)會盟。 張儀從嚙桑回到秦國,被免去相位。
秦惠王三年(前322年) ,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去魏國擔任國相,打算使魏國首先臣事秦國而讓其它諸侯國效法它。魏惠王不肯接受張儀的建議,秦惠王大發雷霆,立刻出動軍隊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暗中給張儀的待遇更加優厚。張儀覺得很慚愧,感到沒有什麼可以回敬來報答秦惠王。
秦惠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張儀又勸說魏襄王,魏襄王也不聽從。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和秦國交戰,魏國戰敗。
秦惠王七年(前318年),韓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率領匈奴人一起進攻秦國,秦國還擊打敗了韓國申差的部隊,殺死了八萬官兵,諸侯們震驚慌恐 。
秦惠王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游說魏襄王退出合縱盟約,臣事秦國 。於是,魏國宣布退出南北合縱,請張儀擔任中間人與秦國和解;張儀回到秦國,重新出任國相。 秦惠王九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司馬錯救援苴國和巴國,趁機吞並了蜀國。張儀貪圖巴國和苴國的富饒,又攻取了巴國,擒獲了巴王,設立巴郡、蜀郡和漢中郡,將三郡土地分為三十一縣。並在江州築城。 秦惠王十一年(前314年),魏國又背棄了秦國加入合縱盟約。秦國就出兵攻打魏國,奪取了曲沃。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魏國再次臣事秦國。 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憂慮齊、楚兩國已經締結了合縱聯盟,於是便派張儀前往楚國游說楚懷王。
楚懷王聽說張儀來,空出上等的賓館,親自到賓館安排他住宿。說:「這是個偏僻鄙陋的國家,您用什麼來指教我呢?」
張儀游說楚懷王說:「大王如果真要聽從我的意見,就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讓秦國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這樣向北可削弱齊國而西方的秦國也就得到好處,沒有比這更好的策略了。」
楚懷王非常高興地應允了張儀。大臣們來向楚懷王祝賀,唯獨陳軫勸諫楚懷王不要輕信張儀。楚懷王說:「希望陳先生閉上嘴,不要再講話了,等著我得到土地。」
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系,廢除了盟約,楚懷王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沒拉住車上的繩索,跌下車來受了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楚懷王聽到這件事,說:「張儀是因為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國,借了宋國的符節(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等的一種憑證),到北方的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憤怒,斬斷符節和秦國結交。
秦國、齊國建立了邦交之後,張儀才上朝。張儀對楚國的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給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楚國使者說:「我奉楚王的命令,來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聽說過六里。」
楚國的使臣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結果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派出更多的軍隊去襲擊秦國,楚軍大敗,於是楚國又割讓兩座城池和秦國締結和約,結束戰爭狀態。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秦國要挾楚國,想得到黔中一帶的土地,要用武關以外的土地交換它。
楚懷王說:「我不願意交換土地,只要得到張儀,願獻出黔中地區。」
秦惠王想要遣送張儀,又不忍開口說出來。張儀卻主動請求前往。秦惠王說:「那楚王惱恨先生背棄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諾,這是存心報復您。」張儀說:「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我和楚國大夫靳尚關系親善,靳尚能夠去奉承楚國夫人鄭袖,而鄭袖的話楚王是全部聽從的。況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國的,楚王怎麼敢殺我。假如殺死我而替秦國取得黔中的土地,這也是我的最高願望。」
於是,張儀出使楚國。楚懷王等張儀一到就把他囚禁起來,要殺掉他。
靳尚對鄭袖說:「您知道您將被大王鄙棄嗎?」
鄭袖說:「為什麼?」
靳尚說「秦王特別鍾愛張儀而打算把他從囚禁中救出來,如今將要用上庸六個縣的土地賄賂楚國,把美女嫁給楚王,用宮中擅長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會敬重秦國。秦國的美女一定會受到寵愛而尊貴,這樣,夫人也將被鄙棄了。不如替張儀講情,使他從囚禁中釋放出來。」
於是鄭袖日夜向楚懷王講情說:「作為臣子,各自為他們的國家效力。現在土地還沒有交給秦國,秦王就派張儀來了,對大王的尊重達到了極點。大王還沒有回禮卻殺張儀,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國。我請求讓我們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讓秦國像魚肉一樣地欺凌屠戮。」
楚懷王後悔囚禁了張儀,於是赦免了張儀,像過去一樣優厚款待他。 游說楚王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張儀從囚禁中放出來不久,沒有立即離開楚國,而是又去游說楚懷王。
張儀向楚懷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請秦王派太子來楚國作人質,楚國派太子到秦國作人質,把秦王的女兒作為侍候楚懷王的姬妾,兩國永結兄弟鄰邦,不相互打仗的策略。
此時,楚懷王雖已得到張儀,卻又難於讓出黔中土地給秦國,想要答應張儀的建議。
屈原反對說:「前次大王被張儀欺騙,張儀來到楚國,我認為大王會用鼎鑊(古代兩種烹飪器鼎和鑊)煮死他,如今釋放了他,不忍殺死他,還聽信他的邪妄之言,這可不行。」
楚懷王說:「答應張儀的建議可以保住黔中土地,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經答應了而又背棄他,這可不行。」
楚懷王最終答應了張儀的建議,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親善。
游說韓王
張儀離開楚國,就藉此機會前往韓國,游說韓宣惠王說:「韓國地勢險惡,大王不歸附秦國,秦就會發兵占據宜陽,截斷韓國的上黨地區,再東取成皋、滎陽,那麼鴻台之宮、桑林之苑就不再屬於大王所有了。要是阻塞了成皋,截絕了上黨地區,那大王的國土就要被分割了。早歸附秦國就安全,不歸附秦國就危險。如果製造的是禍端卻要想得到福報,計慮粗淺,結怨很深,違背秦國而順從楚國,要想國家不亡,那是不可能的啊。所以我替大王謀劃,還不如替秦國效勞。秦最大的希望是削弱楚國,而最能削弱楚國的就是韓國。不是因為韓國比楚國強大,而是由韓的地勢所決定的。現在大王向西臣事秦國,進攻楚國,秦王必然高興。攻打楚國有利於韓國擴大領土,轉移了禍患,取悅了秦國,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
韓宣惠王聽從了張儀的主意。張儀回到秦國作了匯報,秦惠王賜給張儀五座城邑,並封他為武信君。
游說齊王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又派張儀向東游說齊國的齊湣王說:「天下強大的國家沒有超過齊國的,大臣及其父兄興旺發達、富足安樂。然而,替大王出謀劃策主張合縱的人,都為了暫時的歡樂,不顧國家長遠的利益。如今秦、楚兩國嫁女娶婦,結成兄弟盟國。韓國獻出宜陽,魏國獻出河外,趙國在澠池朝拜秦王,割讓河間來奉事秦國。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國,秦國就會驅使韓國、魏國進攻齊國的南方,趙國的軍隊全部出動,渡過清河,直指博關、臨菑,即墨就不再為大王所擁有了。國家一旦被進攻,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國,也不可能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它。」
齊湣王說:「齊國偏僻落後,僻處東海邊上,不曾聽到過國家長遠利益的道理。」就答應了張儀的建議。
游說趙王
張儀離開齊國,向西到趙國游說趙武靈王說:「如今秦國相約齊國、韓國、魏國的軍隊,准備進攻趙國。所以我不敢隱瞞真實的情況,先把它告訴大王左右親信。我私下替大王考慮,不如與秦王在澠池會晤,面對面,口頭作個約定,請求按兵不動,不要進攻。希望大王拿定主意。」
趙武靈王答應了張儀的建議,張儀才離去。
游說燕王
張儀又向北到了燕國,游說燕昭王說:「大王最親近的國家,莫過於趙國。趙襄子凶暴乖張,六親不認,大王是有明確見識的,那還能認為趙國可以親近嗎?趙國出動軍隊攻打燕國,兩次圍困燕國首都來劫持大王,大王還要割讓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趙國已經獻出河間一帶土地臣事秦國。如今,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國,秦國將出動軍隊直下雲中、九原,驅使趙國進攻燕國,那麼易水、長城,就不再為大王所擁有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它。」
燕昭王聽信了張儀的建議,說:「我就像蠻夷之徒一樣處在落後荒遠的地方,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漢,都僅僅像個嬰兒,他們的言論不能夠產生正確的決策。如今,承蒙貴客教誨,我願意向西面奉事秦國,獻出恆山腳下五座城池。」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張儀返回秦國報告,還沒走到咸陽的時候,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從作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繼承王位,很多大臣說張儀的壞話:「張儀不講信用,反復無定,出賣國家,以謀圖國君的恩寵。秦國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笑。」
諸侯們聽說張儀和秦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紛紛背叛了連橫政策,又恢復了合縱聯盟。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大臣們日夜不停地詆毀張儀,而齊國又派人來責備張儀。
張儀害怕被殺死,就趁機對秦武王說:「我有個不成熟的計策,希望獻給大王。」
武王說:「怎麼辦?」
張儀回答說:「為秦國國家著想,必須使東方各國發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聽說齊王特別憎恨我,只要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出動軍隊討伐它。所以,我希望讓我這個不成才的人到魏國去,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而誰都沒法回師離開的時候,大王利用這個間隙攻打韓國,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兵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
秦武王認為他說的對,就准備了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 齊湣王聽說張儀在魏國,果然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哀王很害怕。
張儀說:「大王不要擔憂,我讓齊國罷兵。」就派遣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再借用楚國的使臣到齊國,使臣對齊湣王說:「大王特別憎恨張儀;雖然如此,可是大王讓張儀在秦國有所依託,也做得夠周到了啊!」
齊湣王說:「我憎恨張儀,張儀在什麼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麼地方,我怎麼讓張儀有所依託呢?」使臣回答說:「這就是大王讓張儀有所依託呀。張儀離開秦國時,本來與秦王約定說:『替大王著想,必須使東方各國發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齊國特別憎恨我,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派出軍隊攻打哪個國家。所以我希望讓我這個不成才的人到魏國,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而誰都沒法回師離開的時候,大王利用這個間隙攻打韓國,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兵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秦王認為他說的對,所以准備了兵車三十輛,送張儀去了魏國。如今,張儀去了魏國,大王果然攻打它,這是大王使國內疲憊睏乏而向外攻打與自己建立邦交的國家,廣泛地樹立敵人,禍患殃及自身,卻讓張儀得到秦國的信任。這就是我所說的『讓張儀有所依託』呀。」
齊湣王贊同使者的說法,就下令撤軍。張儀出任魏國相國一年以後,於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死在了魏國。
3. 張儀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我們看羋月傳的時候知道一個叫張儀的人,這個人是什麼朝代的人物?下面我為您解答。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游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游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張儀是魏國人。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穀子先生,學習游說之術,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和蘇秦完成學業之後,就去游說諸侯。
後來,蘇秦說服趙肅侯,而得以去游說各國諸侯實行合縱的聯盟,但他擔心秦國趁機攻打各諸侯國,盟約還沒結締之前就遭到破壞。蘇秦考慮再三,找不到一個能派往秦國為他工作的合適人選,於是他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
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會見蘇秦。但是,蘇秦卻對張儀不理不睬,招待張儀的時候也只是用給僕人和侍女所吃的飯食,並且還當眾羞辱張儀,說張儀那麼有才能,竟弄得窮愁潦倒到這種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張儀這次來見蘇秦,本以為是舊交,可以求得好處,誰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氣之下,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在張儀離去後,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
張儀說:「唉呀,這些權謀本來都是我研習過的范圍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張儀怎麼敢奢談攻趙呢?」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圍攻魏國的蒲陽,攻打並佔領了蒲陽。張儀趁機勸說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張儀又趁機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地寬厚,魏國不可不以禮相報。」
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於是,秦惠王就任命張儀為相(古代官名),位居百官之首,參與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
秦惠文君十三年(公元前325年)農歷四月,魏襄王、韓宣惠王為了對抗秦國,互尊為王。於是,秦惠王派張儀為將討伐並佔領了魏國的陝(今河南陝縣),把那裡的魏人全部交歸魏國。秦惠王命張儀修築了上郡要塞。
秦惠文君十四年(公元前324年),張儀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更年號為秦惠王元年。
秦惠王二年(前323年),秦惠王派張儀和齊、楚兩國的相國在嚙桑(地名)會盟。
張儀從嚙桑回到秦國,被免去相位。
秦惠王三年(前322年),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去魏國擔任國相,打算使魏國首先臣事秦國而讓其它諸侯國效法它。魏惠王不肯接受張儀的建議,秦惠王大發雷霆,立刻出動隊伍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暗中給張儀的待遇更加優厚。張儀覺得很慚愧,感到沒有什麼可以回敬來報答秦惠王。
秦惠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張儀又勸說魏襄王,魏襄王也不聽從。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和秦國交戰,魏國戰敗。
秦惠王七年(前318年),韓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率領匈奴人一起進攻秦國,秦國還擊打敗了韓國申差的隊伍,殺死了八萬官兵,諸侯們震驚慌恐。
秦惠王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游說魏襄王退出合縱盟約,臣事秦國。於是,魏國宣布退出南北合縱,請張儀擔任中間人與秦國和解;張儀回到秦國,重新出任國相。秦惠王九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司馬錯救援苴國和巴國,趁機吞並了蜀國。張儀貪圖巴國和苴國的富饒,又攻取了巴國,擒獲了巴王,設立巴郡、蜀郡和漢中郡,將三郡土地分為三十一縣。並在江州築城。秦惠王十一年(前314年),魏國又背棄了秦國加入合縱盟約。秦國就出兵攻打魏國,奪取了曲沃。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魏國再次臣事秦國。
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憂慮齊、楚兩國已經締結了合縱聯盟,於是便派張儀前往楚國游說楚懷王。
楚懷王聽說張儀來,空出上等的賓館,親自到賓館安排他住宿。說:「這是個偏僻鄙陋的國家,您用什麼來指教我呢?」
張儀游說楚懷王說:「大王如果真要聽從我的意見,就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讓秦國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這樣向北可削弱齊國而西方的秦國也就得到好處,沒有比這更好的策略了。」
楚懷王非常高興地應允了張儀。大臣們來向楚懷王祝賀,唯獨陳軫勸諫楚懷王不要輕信張儀。楚懷王說:「希望陳先生閉上嘴,不要再講話了,等著我得到土地。」
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系,廢除了盟約,楚懷王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沒拉住車上的繩索,跌下車來受了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楚懷王聽到這件事,說:「張儀是因為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國,借了宋國的符節(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等的一種憑證),到北方的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憤怒,斬斷符節和秦國結交。
秦國、齊國建立了邦交之後,張儀才上朝。張儀對楚國的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給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楚國使者說:「我奉楚王的命令,來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聽說過六里。」
楚國的使臣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結果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派出更多的隊伍去襲擊秦國,楚軍大敗,於是楚國又割讓兩座城池和秦國締結和約,結束戰爭狀態。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秦國要挾楚國,想得到黔中一帶的土地,要用武關以外的土地交換它。
楚懷王說:「我不願意交換土地,只要得到張儀,願獻出黔中地區。」
秦惠王想要遣送張儀,又不忍開口說出來。張儀卻主動請求前往。秦惠王說:「那楚王惱恨先生背棄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諾,這是存心報復您。」張儀說:「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我和楚國大夫靳尚關系親善,靳尚能夠去奉承楚國夫人鄭袖,而鄭袖的話楚王是全部聽從的。況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國的,楚王怎麼敢殺我。假如殺死我而替秦國取得黔中的土地,這也是我的最高願望。」
於是,張儀出使楚國。楚懷王等張儀一到就把他囚禁起來,要殺掉他。
靳尚對鄭袖說:「您知道您將被大王鄙棄嗎?」
鄭袖說:「為什麼?」
靳尚說「秦王特別鍾愛張儀而打算把他從囚禁中救出來,如今將要用上庸六個縣的土地賄賂楚國,把美女嫁給楚王,用宮中擅長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會敬重秦國。秦國的美女一定會受到寵愛而尊貴,這樣,夫人也將被鄙棄了。不如替張儀講情,使他從囚禁中釋放出來。」
於是鄭袖日夜向楚懷王講情說:「作為臣子,各自為他們的國家效力。現在土地還沒有交給秦國,秦王就派張儀來了,對大王的尊重達到了極點。大王還沒有回禮卻殺張儀,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國。我請求讓我們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讓秦國像魚肉一樣地欺凌屠戮。」
楚懷王後悔囚禁了張儀,於是赦免了張儀,像過去一樣優厚款待他。
4. 古代張儀活了多少歲
古代張儀出生年月不詳。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游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游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5. 史記·張儀列傳
楚懷王十六年,秦國打算攻打齊國,然而楚國與齊國很要好。秦惠王很擔憂這一點,於是他便宣布免去張儀宰相之職,派張儀去南邊的楚國見楚王。張儀對楚王說:「我國國君所有最喜歡的人,沒有誰在你大王之先;而我張儀所有的最情願做其門下使役的主子,也沒有誰在你大王之先;我國國君所有最厭惡的人,沒有誰在齊王之先;而我張儀所有最恨的人,也沒有誰在齊王之先。但是大王你卻與齊國和好,這樣便使得我國國君不肯侍奉你,因而叫我也不好來做你門下的使役。倘若你聽我張儀的,閉關而拒絕與齊往來,現在就可派使臣跟隨我去西邊取回以前秦國從楚國分去的商於那六百里的地方。這樣一來,那麼齊國就弱了。對於楚國來說,北邊削弱了齊國;西邊對秦有恩德;楚國又暗地裡得到商於之地,從而使楚國富裕起來、這是用一計而得三利的事情呀!」
楚懷王聽了十分高興,就把相印也拿出來給了張儀。還天天給張儀置辦酒宴,並宣告:我又得到了我的商於之地。眾臣都來慶賀,惟獨陳軫一人來吊喪。楚懷王問:「這是為什麼?」陳軫回答道:「秦國之所以要注重你,是因為你有齊為伴。目前商於之地還未到手,卻先斷絕了與齊國的交情,這是使楚國自己孤立自己。那秦國又怎麼會再看重一個孤立之國呀?他必然輕視楚國了。如果我們楚國要秦先拿出地方,然後楚才與齊絕交,那是秦國的計謀所不許的;如楚先與齊絕交,然後再去問秦國要地,那必然被張儀所欺騙。被張儀欺騙,那大王你必然怨恨秦國。怨恨秦國,那就是在楚的西邊惹起了秦國的禍患;北邊又與齊國斷絕了交情。如果西邊起了秦患,北邊又與齊絕交,那韓、魏兩國的兵必然來伐楚。所以我來吊喪。」楚懷王不聽,還派一位將軍去西邊接受封地。
張儀到了秦國,假裝喝醉了酒,從車上摔下,自稱有病,一連三個月都不出門,楚國終究不可能得到秦地。楚懷王還說:「張儀莫非認為我與齊絕交還未完全徹底么?」使派了一位勇士宋遺到北邊去侮辱齊國。齊王大怒,折斷了楚國的信物符,並與秦國合符和好。秦、齊相好了,張儀才出來對楚將說:「你為什麼不去接受封地呢?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楚將說:「我所奉命收取的是六百里,沒有聽說六里。」楚將立即回到楚國,向懷王稟報。懷王大怒,便調兵遣將打算攻伐秦國。陳軫又說:「這時去討伐秦國不是好計策。還不如去賄賂秦國,送給他一座大城市,與秦合力攻齊。這就是說,我們在秦國失掉的,可從齊國拿回來補償,這樣我們楚國才可以保全。現在你大王已與齊國絕交,然而又去責怪秦國欺騙了你,這是我國撮合了秦國和齊國的邦交,並引來天下之兵對我國的討伐,如此一來,我們楚國必然要受到極大的損傷。」楚懷王不聽陳軫的進諫,便與秦國絕交。
備註:以下是古文原文
懷王十六年,秦欲伐齊,而楚與齊從親。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張儀免相,使張儀南見楚王。謂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說者,無先大王,雖儀之所甚願為門闌之廝者,亦無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無先齊王,雖儀之所甚憎者,亦無先齊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儀亦不得為門闌之廝也。王為儀閉關而絕齊,今使使者從儀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則齊弱矣。是北弱齊,西德於秦,私商於以為富。此一計而三利俱至也。」
懷王大悅,乃置相璽於張儀。日與置酒,宣言吾復得吾商於之地,群臣皆賀,而陳軫獨吊。懷王曰:「何故?」陳軫對曰:「秦之所為重王者,以王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交先絕,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國哉?必輕楚矣!且先出地而後絕齊,則秦計不為;先絕齊而後責地,則必見欺於張儀;見欺於張儀,則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絕齊交。西起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之兵必至。故臣吊。」楚王弗聽,因使一將軍西受封地。
張儀至秦,佯醉,墜車,稱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儀以吾絕齊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遺北辱齊王,齊王大怒,折楚符而合於秦。秦齊交合,張儀乃起朝,謂楚將軍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楚將軍曰:「臣之所以見命者六百里,不聞六里。」即以歸報懷王,懷王大怒,興師將伐秦。陳軫又曰:「伐秦非計也,不如因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於秦,取償於齊也,吾國尚可全。今王已絕於齊,而責欺於秦,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遂絕和於秦。
6. 秦國丞相張儀生平簡介 歷史上的張儀怎麼死的
張儀(前378年-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於鬼穀子先生,學習權謀縱橫之術,飽讀詩書,滿腹韜略,連蘇秦都自嘆才能在張儀之下。張儀曾兩次為秦相,前後共11年,亦曾兩次為魏國國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僅一年余即卒於任上,死後葬開封市東郊宴台河村。
張儀外連衡而斗諸侯」,與秦國的耕戰政策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譎的謀略,縱橫捭闔,游說諸侯,建立了諸多功績,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借外交手段,採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的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產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贊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
張儀素為秦武王不滿,離秦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卒於魏。
卒於魏,具體無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