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余英時文集套裝全十二卷》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余英時文集套裝全十二卷》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e2X0Wck5RsQOhDZbz0Lj6g
② 求《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ByBSG3Gf1meOynzogBE4uQ
③ 《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優入聖域》(黃進興)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bWF6KQaFSEJq2EF1sA1xSQ
書名:優入聖域
作者:黃進興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0-3
頁數:404
內容簡介:
我不是儒家的,但對孔子有很高的敬意。我在孔子墓前三鞠躬,結果鬧了個小風波。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圍觀,把帶我去的那個教授搞得很窘。他說:「你鞠一個躬就夠了。」很多人以為我在拍電影。
我們常講一些很抽象的「道統」、「治統」,你把這些概念放到具體的祭祀制度里,輪廓就出來了。兩千年中國怎麼樣變化,儒生集團跟統治集團怎麼較勁,一目瞭然,都記錄在孔廟發展史上。
它還寫了統治集團所認同的思想是什麼,因為能夠進孔廟一定經過皇帝的批核。這樣做出來的中國思想史,跟我們以前所想像的就有些不一致。每一次儒生推舉哪個人可以進孔廟都有一連串的理由,從地方、社會到學術,你可以看到很豐富的東西。現在為什麼這么多人研究孔廟,因為可以解答經濟、政治的很多問題。
——摘自《時代周報》第42期黃進興訪談
目錄
目次
新版序
原序:孔廟因緣
壹 個人觀點
一、所謂「道德自主性」:以西方觀念解釋中國思想之限制
的例證
二、「道德自主性」與「責任倫理」:康德與韋伯的分歧點
三、孟子的「四端說」與「道德感說」
四、十年之後:後記
五、韋伯論中國的宗教:一個「比較研究」的典範
六、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迷思或事實?
貳 皇帝、儒生與孔廟
七、清初政權意識型態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統觀()
八、道統與治統之間:從明嘉靖九年(1530)孔廟改制論皇權與祭祀禮儀
九、權力與信仰:孔廟祭祀制度的形成
十、學術與信仰:論孔廟從祀制與儒家道統意識
十一、孔廟的解構與重組:轉化傳統文化所衍生的困境
叄 理學、考據學與政治
十二、「朱陸異同」:一個哲學詮釋(池勝昌譯)
十三、理學、考據學與政治:以《大學》改本的發展為例證
十四、「學案」體裁產生的思想背景:從李紱的《陸子學譜》談起
十五、「學案」體裁補論
肆 附錄
十六、荀子:孔廟從祀的缺席者?
十七、以序為書:評介《朱熹的歷史世界》
新版序
從1981年初次造訪台北孔廟,至2001年旁及武廟而收筆,自己摸索孔廟文化整整二十年。
對這樣一個「封建制度」,人們不禁浮起一個疑問:耗費如許的時間是否值得?答案卻是肯定的。就學術而言,確是豐富之旅。以今日的眼光回溯,重印《優入聖域》倘還有些許學術意義的話,大概是攸關「孔廟」的研究。它所彰顯的「國家宗教」(state religion)的性格,別具意義。
過去數十年的宗教史與人類學都集中在「民間宗教」(popular religion)、「民俗信仰」(folk beliefs)、或「原始宗教」(primitive religion)的研究,並且取得十分豐碩的成果。反觀「國家宗教」或「帝國祭典」卻乏人聞問,其原因存於傳統社會里,「國家宗教」與政治脫離不了關系。因此一旦帝制崩解,作為「國家宗教」的孔廟祭典遂無所依託;而後尤受政治情勢的拖累,人們視之為專制政體的文化象徵,喻為萬惡的淵藪。民初「打倒孔家店」的激情,以及文革「批孔」的浪潮,便是此一心結的表徵。
然而時過境遷,今日我們容可以較超然的觀點(detached view),來審視儒教在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文化意義。尤其在制度性的實踐層次,孔廟祭典確是極佳的具體指標。
要之,在帝制中國,孔廟祭典概由人君與士人統治階層所籠斷。它不但為官方所主導,並且展現「公共宗教」(public religion)的特質。惟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緣浸淫於西式「私人宗教」(private religion)的範式,反而習焉不察,無從捉摸其獨特的宗教性格;從而判定儒教非為宗教。針對此一盲點,重啟孔廟的探討適可發掘歷史的原貌,進而釐清傳統中國信仰的多元面相。
惟拙作主要聚焦於上層政治與文化力量的較勁,較少顧及地方的特色。其實,各處孔廟的狀態均略有出入;譬如:南京孔廟,除了政教象徵,環繞其間尚有商業聚落的現象;而台北孔廟,則由地方士紳集資興建,成為民間修築孔廟的特例。凡此,均難一概而論。
此外,孔廟的數據蘊藏有豐富的歷史訊息,足可解答傳統社會諸多的提問。舉其例:山東曲阜檔案已發表的文獻,即載有清代的物價、文字獄,或者明代以降,中央政府與地方(曲阜一域)的互動、人君與自視「天下第一家」孔府的緊張性等等。
記得1995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孔廟研討會,會場爆滿,遠遠超過其所能容納的人員,多數人竟只能席地而坐。與會學者從禮制、社會、思想、音樂、建築各方面進行嚴肅的探討,所有論文後來由哈佛大學出版社集結成冊。近年,從歷史、宗教學、人類學、社會學各領域出發,探討孔廟文化更不在少數。簡之,孔廟經歷多年的冷漠,今日能重獲青睞,何其有幸。這與傳統孔廟「門前車馬稀」,恰成鮮明地對比。
另外尚值一提的,1994年拙作《孟子的「四端說」與「道德感說」》始揭孟子倫理與西方「道德感說」頗有相契之處。原初的做法只不過是項「思想的實驗」(thought experiment),擬舉證西方18世紀的「道德感說」,較康德的倫理更契合儒家倫理,藉此證明新儒家援康德入儒的局限。不意近日看到施若特教授(Michael Slote)也援引休謨(Hume)的「道德感說」(moral sentimentalism)疏通孟子倫理,圖欲表彰「德性倫理」(virtue ethics)的特色。令人驚奇萬分,蓋「閉門造車,出則合轍」,委實不易。而我自己則全然同意儒家倫理較接近「德性倫理」的類型,而不類康德的倫理(Kantian ethics)或效益論(consequentialism)者。
末了,感謝北京中華書局願意再次為拙作刊行較為理想的讀本,這種嚴謹的出版態度,令人敬佩。此一改版刪除了原繁體字版的「附錄」部分,另增錄《孔廟從祀的缺席者》和《以序為書》二文,希冀較貼近原書的意旨。
黃進興
志於南港中研院史語所
2008年11月
作者簡介:
黃進興,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余英時先生的學生,曾任教於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與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2008年榮任中研院院士。主要論著有《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優入聖域》、《聖賢與聖徒——歷史與宗教論文集》、《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哈佛瑣記》、《半世紀的奮斗》等。
作者近十年的研究聚焦在宗教文化史與史學理論兩個項目。首先,在宗教文化史方面,基於以往孔廟研究的基礎,從事比較研究與儒教宗教性質的探討。在「優入聖域」的階段,孔廟被視為傳統中國里政治與文化力量的匯聚點,以分析統治者與儒生集團在歷史上的互動。在「聖賢與聖徒」階段,則進而拓展此一成果,除了由概念上借著儒、釋、道三教互比,釐清儒教的宗教性質,並且挪用孔廟從祀制與基督教封聖制(canonization)進行跨文化的比較。另外旁及其他武廟、通俗小說、像設與毀像的探討。其次,在史學理論方面,則取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作為關注對象,檢討當下史學研究的因應對策。作者以前現代的治學精神,做後現代的事業:透過大量直接閱讀後現代的名家,進而梳理出與史學的關聯,必要時且切入中國史學的議題,達致交相切磋、知己知彼的效果。攸關的論文,則結集成冊為《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
作者主要學術著作均被引入大陸,簡體字版如下:
《優入聖域》 陝西師范大學,1998
《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 陝西師范大學,2002
《聖賢與聖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三聯書店,2008
④ 手斧男孩1 這本書哪裡有全本下載
打開迅雷,點擊新建,在網址欄中輸入
http://www.goodod.com/bencandy.php?job=download&fid=72&id=10610&downid=5730
點確定
分給我哈,怎麼說我也幫你找過啦。
而且找到了,雖然不全。
好多天啦,分該給我啦哦
⑤ 哪位大神有《余英時文集(第九卷)》電子版書籍百度雲盤下載
余英時文集(第九卷)(新民說·余英時文集)-余英時
鏈接:https://pan..com/s/11Li3ZpFt-ag693msQuMX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