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四式楊氏太極拳拳譜
楊氏太極拳二十四式拳譜
1、起式(一)左腳分開半步(二)兩手慢慢前平舉與肩同高 (三)屈腿下蹲兩手下落按到腹前
2、左右野馬分鬃(一) ①轉腰抱手收腳 兩手上下合抱 ② 轉身上步 ③弓步分手 指尖與眼同高(二)①轉腰撇腳 ②抱手收腳 上手高與肩平 下手與腹平 ③轉腰上步向前邁出一步 ④弓步分手 前手心斜向上與肩平 後手按在胯側手心向下(三)①轉腰撇腳 ②抱手收腳 ③轉腰上步腳跟輕輕落地 ④弓步分手 眼睛注視前手的指尖
3、白鶴亮翅(一)向前抱手後腳跟半步 腳掌落地 (二)重心後移坐腿轉腰分手 (三)轉向前方虛步亮掌 前腳腳掌虛點地面
4、左右摟膝拗步(一)①右手前擺 ②兩手交叉掄擺 腰向右轉前腳收回 手擺向側後方 ③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 ④弓步摟手推掌 (二)①輕輕地轉腰撇腳 ②擺手收腳 眼看後手與頭同高 ③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耳旁 ④弓步摟推 指尖與眼同高 推到中間軸線上 (三)①轉腰撇腳 ②擺手收腳 ③上步屈臂 ④弓步摟推
5、手揮琵琶(一)後腳跟近半步(二)重心後移兩手交錯交換(三)虛步合手兩手成側立掌
6、左右倒卷肱(一)①撤手轉腰翻掌 ②提腳退步屈臂收手 ③ 坐腿虛步推掌(二)①撤手轉腰翻掌 ②屈臂轉腰提腳退步 ③ 坐腿虛步推掌(三)(四)動作同(一)(二)
7、左攬雀尾(一)轉腰分手(二)抱手收腳 支撐困難時可腳尖點地(三)轉腰向前上步 腳跟先落地(四)弓步棚手(五)轉腰擺臂兩手送到前邊去翻轉 手心相對(六)坐腿轉腰後捋 兩手擺到身體側後方(七)轉身搭手仍轉向正前方 右手心貼在腕關節內側(八)弓步前擠 兩手兩臂撐圓(九)坐腿引手(十)弓步前按 腕與肩高
8、右攬雀尾(一)轉身扣腳分手(二)坐腿抱球收腳(三)轉身上步(四)弓步棚手(五)轉腰擺臂兩手送到前方 翻轉相對(六)坐腿轉腰向下向後捋(七)轉腰兩手合在胸前正向前方(八)弓步前擠(九)分手坐腿後引手 也叫後棚(十)弓步向前推按
9、單鞭(一)坐腿轉身扣腳左雲(二)坐腿轉腰向右雲 (三)翻掌勾手收腳 勾尖向下 左手掌心向內(四)轉身上步 (五)弓腿翻掌推掌
10、雲手(一)坐腿轉腰 左手下落向右雲擺畫弧 勾手分開 (二)轉腰向左移動重心 兩手交叉向左畫狐擺動到左側後翻掌收腳並步(三)向右轉兩手交叉向右擺動到右側翻掌出腳開步(四)轉腰向左雲到左側後翻掌收腳並步 (五)轉腰右雲翻掌出腳開步(六)轉腰左雲翻掌收腳並步 並步相距20厘米
11、單鞭(一)轉腰右雲(二)翻掌勾手提起左腳跟(三)轉身出腳上步(四)弓步翻掌前推
12、高探馬(一)跟步翻掌 兩手心向上(二)坐腿屈臂收手(三)虛步推掌 左手收到腹前
13、右蹬腳(一)穿掌活步 腳尖腳跟向左側移動(二)落腳弓腿分手(三)抱手收腳(四)蹬腳分手 方向右前方30度
14、雙風貫耳(一)收腳並手兩手翻轉向上(二)落腳收手 握拳(三)弓步貫拳 弓腿和貫拳的方向右前方30度
15、轉身左蹬腳(一)坐腿轉身分手扣腳眼看左手(二)抱手 收腳重心後坐(三)分手蹬腳 方向左前方30度
16、左下勢獨立(一)收腳擺手提勾(二)出腳落手(三)仆步穿掌(四)弓腿挑手(五)獨立挑掌 膝關節和肘關節上下相對 小腿自然下垂 腳尖腳面展平
17、右下勢獨立(一)落腳轉身 擺手提勾(二)右腿向右側伸出 右手微下沉(三)仆步右穿掌 掌指向右側 虎口向上 掌心向前(四)弓腿挑掌起身 前腳尖外撇後腳尖內扣 重心前移 後手勾尖轉向上(五)獨立挑掌 左手左腿一起向前上方提起 手是側立掌 腳尖斜向下 右手按在體側
18、左右穿梭(一)①向前落腳 腳跟著地腳尖外撇 ②抱手收腳 ③向右前方上步腳跟落地兩手分開 ④弓步架推掌 方向右前方30度 右手舉架在頭的前上方(二)①撇腳落手轉腰②抱手收腳 ③上步挫手 ④弓步架推掌 方向左前方30度
19、海底針(一)跟半步落在中線上(二)坐腿轉腰提掌成側掌提到肩上耳旁 左手落到腹前(三)左腳前移半步成虛步 右掌向前下插掌 上體略向前傾
20、扇通臂(一)上體立直提手收腳(二)上步翻掌(三)弓步推掌
21、轉身搬攔捶(一)轉身扣腳擺手(二)坐腿握拳 右拳停在腹前 拳心向下(三)擺腳搬拳 搬到身前拳心向上 左掌按在體側(四)轉身收腳擺手收拳(五)上步攔掌拳收到腰間(六)弓步打拳 拳心向左 拳眼向上
22、如封似閉(一)穿手翻掌 翻轉向上(二)坐腿收引(三)弓步前按
23、十字手(一)轉身扣腳(二)弓步分手(三)交叉搭手(四)收腳合抱
24、收式(一)翻掌分手(二)垂臂落手(三)並步還原。
2.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名稱是什麼
二十四式太極拳招式名稱為:
第一組:起勢、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第二組: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左右倒卷肱;第三組:左攬雀尾、右攬雀尾、單鞭、雲手、單鞭;第四組:高探馬、右蹬腳、雙峰貫耳、轉身左蹬腳;第五組:左下勢獨立、右下勢獨立;第六組:左右穿梭、海底針、閃通臂第八組;第七組:轉身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
24式簡化太極拳也叫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楊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盡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范,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2)太極拳24式pdf擴展閱讀:
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心靜體松:所謂「心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思想上應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干擾;所謂「體松」,是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2、圓活連貫:在動作轉換過程中,則要求:對下肢,是以腰帶跨,以跨帶膝,以膝帶足;對上肢,是以腰帶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在以肘帶手。
3、虛實分明:要做到「運動如抽絲,邁步似貓行」,首先要注意虛實變換要適當,是肢體各部在運動中沒有絲毫不穩定的現象。若總之虛實不但要互相滲透,還需在意識指導下變化靈活。
4、呼吸自然:太極拳練習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以上幾種呼吸方法,不論採用哪一種,都應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配合。初學者採用自然呼吸。
3. 24式太極拳拳譜
1、起勢 2、 左右野馬分鬃 3、白鶴亮翅第4、左右摟膝拗步 5、 手揮琵琶 6、左右倒卷肱第7、左攬雀尾 8、右攬雀尾9、單鞭 10、雲手 11、單鞭12、高探馬 13、右蹬腳 14、 雙峰貫耳15、轉身左蹬腳16、 左下勢獨立 17、右下勢獨立18、左右穿梭 19、海底針 20、閃通臂21、 轉身搬攔捶 22、如封似閉23、十字手 24、收勢
4. 24式簡式太極拳百度雲資源
《24式簡式太極拳》網路網盤免費在線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fSSulFrQej2wURxWSbOYUA
5. 24式太極拳口訣
太極拳二十四式口訣如下:
1、起勢:向左開步,兩手平提,曲膝下按。
2、左右野馬分鬃:丁步右抱,轉身開步,弓步左分,後坐翹腳,左轉撇腳,丁步左抱,轉身開步,弓步右分,後坐翹腳,右轉撇腳,丁步右抱,轉身開步,弓步左分。
3、白鶴亮翅:跟步中抱,後坐右轉,虛步亮掌。
4、左右摟膝拗步:右下左撥,丁步反提,彎肘開步,摟膝推掌,後坐翹腳,左轉撇腳,丁步反提,彎肘開步,摟膝推掌,後坐翹腳,右轉撇腳,丁步反提,彎肘開步,摟膝推掌。
6. 24式太極拳每一個招式的名稱
起勢
①兩腳開立,②兩臂前舉,③屈膝按掌。
2. 左右野馬分鬃
(1)①收腳抱球,②左轉出步,③弓步分手。
(2)①後坐撇腳,②跟步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分手。
(3)①後坐撇腳,②跟步抱球,③左轉出步,④弓步分手。
3. 白鶴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後坐舉臂,③虛步分手。
4. 左右摟膝拗步
(1)①左轉落手,②右轉收腳舉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摟推。
(2)①後坐撇腳,②跟步舉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摟推。
(3)①後坐撇腳,②跟步舉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摟推。
5. 手揮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後坐挑掌,③虛步合臂。
6. 左右倒卷肱
①兩手展開,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錯手,④後坐推掌。(重復三次)
7. 左攔雀尾
①右轉收腳抱球,②左轉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轉隨臂展掌,⑤後坐右轉下捋,⑥左轉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擠,⑧後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8. 右攔雀尾
①後坐扣腳、右轉分手,②回體重收腳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轉隨臂展掌,⑥後坐左轉下捋,⑦右轉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擠,⑨後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9. 單鞭
①左轉扣腳,②右轉收腳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舉。
10. 雲手
①右轉落手,②左轉雲手,③並步按掌,④右轉雲手、⑤出步按掌。(註:重復兩次)
11. 單鞭
①斜落步右轉舉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12. 高探馬
①跟步後坐展手,②虛步推掌。
13. 右蹬腳
①收腳收手,②左轉出步,③弓步劃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腳。
14. 雙峰貫耳
①收腳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貫拳。
15. 左蹬腳
①後坐扣腳,②左轉展手,③回體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腳。
16. 左下式獨立
①收腳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勢,④撇腳弓腿,⑤扣腳轉身,⑥提膝挑掌。
17. 右下式獨立
①落腳左轉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勢,④撇腳弓腿,⑤扣腳轉身,⑥提膝挑掌。
18. 左右穿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推架,⑤後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轉出步,⑧弓步推架。
19. 海底針
①跟步落手,②後坐提手,③虛步插掌。
20. 閃通背
①收腳舉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21. 轉身搬攔捶
①後坐扣腳右轉擺掌,②收腳握拳,③墊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攔掌,⑥弓步打拳。
22. 如封似閉
①穿臂翻掌,②後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23. 十字手
①後坐扣腳,②右轉撇腳分手,③移重心扣腳劃弧。
24. 收勢
①收腳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勢。
網路——太極拳
7. 太極二十四式名稱
二十四式太極拳名稱:
1、起勢
2、左右野馬分鬃
3、白鶴亮翅
4、左右摟膝拗步
5、手揮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攬雀尾
8、右攔雀尾
9、單鞭
10、左右雲手
11、單鞭
12、高探馬
13、右蹬腳
14、雙峰貫耳
15、轉身左蹬腳
16、左下式獨立
17、右下式獨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針
20、閃通臂
21、轉身搬攔捶
22、如封似閉
23、十字手
24、收勢
(7)太極拳24式pdf擴展閱讀
24式簡化太極拳的演練注意事項
心靜體松
所謂「心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思想上應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干擾;所謂「體松」,可不是全身鬆懈疲塌,而是指在練拳時保持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圓活連貫
「心靜體松」是對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圓活連貫」才是衡量一個人功夫深淺的主要依據。太極拳練習所要求的「連貫」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體的連貫,即所謂的「節節貫穿」。
肢體的連貫是以腰為樞紐的。在動作轉換過程中,則要求:對下肢,是以腰帶跨,以跨帶膝,以膝帶足;對上肢,是以腰帶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在以肘帶手。
其二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即「勢勢相連」----前一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勢勢之間沒有間斷和停頓。而「圓活」是在連貫基礎上的進一步要求,意指活順、自然。
虛實分明
要做到「運動如抽絲,邁步似貓行」,首先要注意虛實變換要適當,是肢體各部在運動中沒有絲毫不穩定的現象。若不能維持平衡穩定,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邁步如貓行」了。一般來說,下肢以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的腿為虛。
上肢以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總之虛實不但要互相滲透,還需在意識指導下變化靈活。
呼吸自然
太極拳練習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以上幾種呼吸方法,不論採用哪一種,都應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配合。初學者採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極拳是國家本著弘揚國粹、發揚傳統武術的指導思想而編制的一套入門級的太極拳,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老少皆宜,實在是居家晨練之必備佳品
8. 24式太極拳分解步驟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
②後坐舉臂。
③虛步分手。
動作分解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上體微向左轉,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劃弧,手心轉向上,與左手成抱球狀,眼看左手。
②後坐舉臂。右腳跟進半步,上體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體先向右轉,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③虛步分手。左腳稍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再微向左轉,面向前方,兩手隨轉體慢慢向右上左下分開,右手上提停於右額前,手心向左後方,左手落於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注意事項
動作要點:
①姿勢完成時胸部不要挺出,兩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圓形,左膝要微屈。
②身體重心後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協調一致,抱球與跟步要同步。
③左腳前移與分手同時完成,兩臂保持弧形。
呼吸要點:
自然呼吸,或配合動作吸氣。本勢中間有過渡,左轉時吸氣蓄勁,向右擠、靠、分掌一氣呵成,發則深長呼氣,呼氣結束仍有向下沉「氣」之感
9. 吳阿敏24式太極拳拳譜有哪些招式
吳阿敏,吳式 太極拳 第五代傳人。她自由學習太極拳等相關的體育項目並取得很大的成就,吳阿敏太極拳有很多種不同的拳譜。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吳阿敏24式太極拳拳譜,希望你們喜歡。
吳阿敏24式太極拳拳譜
第一式:起式
第二式: 左右野馬分鬃
第三式:白鶴晾翅
第四式:左摟膝拗步
第四式:右摟膝坳步
第五式:手揮琵琶
第六式:倒卷肱
第七式:左攬雀尾
第八式:右攬雀尾
第九式:單邊
第十式:雲手
十一式:單鞭
十二式:高探馬
第十三式:右蹬腳
第十四式:雙峰貫耳
第十五式:左蹬腳
第十六式:左下勢獨立
第十七式:右下勢獨立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第十九式:海底針
第二十式:閃通臂
第二十一式:轉身搬攔捶
第二十二式:如風四閉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二十四式:收式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 傳統 文化 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的拳術派別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由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名奏庭,1600-1680所創。
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癢生,文武雙全,曾隻身闖玉帶山,勁阻登封武舉李際遇叛亂,為清廷在山東平定盜匪立過戰功,在河南、山東負有盛名卻不被清廷 重用。陳王庭報國無門,收心隱退,在耕作之餘,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博採眾家精華,結合易學上有關的陰陽五行之理,並參考傳統中醫學創建陳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楊露禪(名福魁,1799~1872)所創。
楊露禪,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楊露禪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貴族,他們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太極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縮小動作,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
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被推崇為“楊式太極拳”。需在此注意的是,楊氏太極拳分為養生架子與技擊架子,因此在習練時應當注意。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汝信—陳大鵬—陳善志—陳秉旺—陳長興—楊露禪
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創。
武禹襄,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鄉楊露禪自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學藝返鄉,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得以知其概要。約1850年,武禹襄從其學趙堡太極拳。1852年,武禹襄親赴河南,在趙堡鎮從陳清平學習趙堡太極拳小架四十天,盡得其精妙,並獲贈《太極拳譜》,讀後大悟。返里後,在鑽研趙堡太極拳架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拳譜》之精華,通過自身練拳體會,融匯貫通。經數年研發,他創編出一套“圈小勁捷、緊湊靈巧、勢簡技繁、術法分明、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新型拳術,後人稱為“武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武禹襄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創。
全佑,楊式太極拳名家楊班侯弟子,習練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松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他根據自己的練拳感悟,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有所修訂。全佑之子鑒泉(1870~1942年),又名愛紳,從漢姓吳,自幼秉家學。民國元年(1912年),吳鑒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復和跳躍動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松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不縱不跳、長於柔化、獨具風格的新型拳術,人稱“吳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汝信—陳大鵬—陳善志—陳秉旺—陳長興—楊露禪—楊班侯—全佑—吳鑒泉
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由河北省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人孫祿堂(名福全,1860~1933)所創。
孫祿堂,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極拳名家郝為真。郝為真將自己所習太極拳心得傳於孫祿堂。1918年,孫祿堂將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編了動作小巧輕靈,架高步活,柔緩圓活,轉換輕盈,運動方向變化多樣,步法進退相隨,運轉開合相接的太極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稱“孫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為真—孫祿堂
和式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由溫縣趙堡鎮人和兆元(1810~1890)所創。
和兆元,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和兆元在原傳拳架的基礎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與姿勢,大大增加技擊實用內容,並使架式更順其自然,完全符合人體生理結構,創編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為一體,三者互為檢驗印證,寓技擊、修身、養身於一道,既保持趙堡鎮原傳太極拳傳統又獨具特色的新型太極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和兆元
猜你喜歡:
1. 楊氏太極拳二十四式拳譜
2. 24式養生太極拳拳譜
3. 24式太極拳的拳譜
4. 楊氏簡化24式太極拳譜
5.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24式拳譜
6. 24式簡化太極拳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