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真草千字文pdf

真草千字文pdf

發布時間:2022-11-13 20:25:28

『壹』 真草千字文石碑現存何處

北宋大觀三年(1109)刻。隋智永禪師書,薛嗣昌、張祐余跋。螭首方座,高268厘米,寬97厘米。碑文兩面刻,共八欄,每欄27行,行10字,楷、草二體。薛嗣昌跋文15行,行10字,楷書。張祐余跋文11行,行字數不等,草書。額題「智永千文」四字,篆書。碑文為南梁周興嗣所編千字文,是用一千個不重復的字編成的四字一句的韻文。智永俗姓王,為王羲之七世孫,南朝陳至隋時人。相傳他當年曾書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浙東諸寺各施一本。據跋文,此碑宋大觀年間以長安崔氏藏智永真跡刻立於「漕司南廳」,元代在靈應宮即迎祥觀,明代洪武之初移置西安碑林。 

『貳』 《真書千字文》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的代表作對嗎

不對,《真書千字文》是隋代智永的作品。

《真書千字文》筆畫圓潤,結體茂密,筆致內含蘊,不激不厲,風規悠遠,按照書法學習的一般順序,以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字形結構等三個部分。

《真書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書作,歷來對它評價頗高。真草二體,是智永傳世代表作,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的留傳千古名跡。傳智永曾寫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

現傳世的有墨跡、刻本兩種。墨跡本為日本所藏,紙本,冊裝。計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為谷鐵臣舊藏,後歸小川為次郎。後有楊守敬、內藤湖南所寫兩跋,論者認為墨跡本為智永真跡,也有人疑為唐人臨本。故宮博物院藏拓本。

(2)真草千字文pdf擴展閱讀:

懷素《千字文》作品:

《小草千字文》,貞元十五(公元799年)書。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此本為懷素晚年所書,懷素晚年草書又從驟雨旋風轉到古雅平淡,字與字不相連屬,筆道更加蒼勁渾朴。當為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之作,故歷來為書林所重,被稱為「天下第一小草」名帖,古有「一字值千金」之美譽,故又名為《千金帖》。

如今觀之,懷素《小草千字文》的草書線質細如鋼絲,充滿彈性質感,字字獨立少有連綿,筆鋒萬變瘦勁飄逸;通篇呼應緊湊,一氣貫之氣勢恢宏,達到了他「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的藝術境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真書千字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懷素

『叄』 真草千字文的簡介

傳智永曾寫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現傳世的有墨跡、刻本兩種。墨跡本為日本所藏,紙本,冊裝。計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為谷鐵臣舊藏,後歸小川為次郎。後有楊守敬、內藤湖南所寫兩跋,論者認為墨跡本為智永真跡,也有人疑為唐人臨本。故宮博物院藏拓本。

『肆』 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書寫時間

王羲之的七世孫,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繼承家風在雲門寺練書三十年,書寫真草《千字文》800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因求書者眾多,住處門檻幾被踏穿,遂包以鐵皮,人稱「鐵門檻」。其一生用筆無數,廢筆盈積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寫銘文,隨同埋入土中,名為「退筆冢」。其所書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傳,影響深遠,西安碑林也有刻石。智永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重大貢獻有二個方面:一為發「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學者宗匠;二為臨集《千字文》,開後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之風。智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施浙東諸寺各一本,讓人臨寫,後遂成中國兒童的啟蒙讀物。
智永弟子中著名書法者有智果、釋述、釋特、辨才、虞世南等。

『伍』 智永草書千字文的內容簡介

《智永草書千字文》為「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底本好,印製精,大8開,為首次彩色放大本,並延請專家釋文,方便讀者研究學習,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對帖臨摹。智永,山陰永欣寺僧,名法極,人稱「永禪師」,陳、隋間著名書家,東晉王羲之七世孫。他初從蕭子雲學書,後繼承祖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其傳世「真草千字文」有墨跡本與刻本兩種,墨跡本現已流入日本國,系紙本、冊裝,每面四行,行十字。長期以來,這件墨跡倍受推崇,有人評說:「真則圓勁古雅,草則豐美勻適。」還有人評說「筆勢飄動雋逸,結字雄放瑰奇。」也有人以為此書「氣韻飛動,優入神品,為天下法書第一。」為幫助學草書者欣賞與臨習,編者嘗試將墨跡本中的草書千字文編排成冊,並放大出版,願能得到廣大讀者青目。

『陸』 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內容簡介

傳世有二種。一是本冊墨跡本,日本小川簡齋氏藏。紙本冊裝,首頁已殘,僅存二百行,行十字,文中不避隋唐帝諱,又有數字與唐以來傳本不同,如「召」,後世本作「呂」等。據考,清代楊守敬等以為是唐臨本,從書法論此帖筆畫豐潤,雅有六朝遺韻。二是刻本。宋代薛嗣昌(薛紹彭弟)據長安崔氏藏真跡於大觀乙丑(1109)刻石,稱為「吳中本」最為可信,現藏於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拓本。另有《寶墨軒帖》刻本,《群玉堂帖》刻殘本四十二行,《過雲樓帖》本,《戲鴻堂帖》本等,皆已等而下之了。

『柒』 智永800本《千字文》,都到哪裡去了

文|安祥

上一文我寫到了經文、經生,以及寫經體(「 太強大了,看看那些經生到底寫下了哪些曠世書法? 」)。其實,在中國書法史上,還有一個人對寫經可能起過一定的作用。但他自己又不抄經,但 他的《真草千字文》卻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他就是王羲之的七代孫:智永。

智永是梁陳、隋間人,但生卒年月不詳。名法極,姓王,會稽人。為山陰(今浙江紹興)永興寺僧,人稱「永禪師」,是王羲之七代孫。

智永從小就向蕭子雲學書法,後來,蕭子雲奉詔為梁武帝摹寫周興嗣所編寫的《千字文》。於是,蕭子雲就讓其弟子智永做他的助手。智永從此有機會進入內府的藏書閣,閱遍了王羲之的諸多墨跡,並由此書藝大進,激發了他繼承祖法,傳諸後世的念頭。

為了專注學習王家書法,免除世俗干擾,智永和他弟弟一起遁入佛門,捐宅為寺,曰「永欣寺」。梁武帝為其所感動,特頒賜「永欣僧」匾額,以示褒獎。由此,智永被後人尊稱為「永禪法師」或「永禪師」。

永欣寺後來改名為雲門寺。據說,智永將傳家之寶《蘭亭序》帶到了雲門寺保存。雲門寺有專門的練書閣樓,智永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智永這一練,就是三十年,用功之甚出了名,他將自己寫廢的毛筆筆頭裝滿了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自撰銘詞,稱之為「退筆冢」。後來,登門求教的人絡繹不絕,踏破了他戶外的門限,最後只能用鐵皮來加固,這個故事後來演繹成了典故,叫」鐵門限「(一說「鐵門檻」)。

智永留有《真草千字文》,真草二體,是智永的傳世代表作,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留傳千古名跡。

相傳,智永當年曾寫了《千字文》八百本,散發給了江東諸寺各一本,以借佛門之力來推廣王書。

但到北宋時,宣和內府內僅存了七卷《真草千字文》,而到南宋至今則只有一卷留世,就是保存於陝西西安碑林的薛嗣昌石刻本。

<small>左為石刻本,右為墨跡本</small>

還有一卷則早在唐代就流傳到了東鄰日本,是保存完好的墨跡本。其餘在中國本土的,到了南宋之後,都成劫灰。

墨跡本《二體千字文》藏在日本的東大寺,沒有署名,很多認為就是智永所作,但也有人以為是唐人的臨本,至今爭論不休。

<small>《二體千字文》墨跡本為紙本、冊裝。計202行、每行10字,原為谷鐵臣舊藏,後歸小川為次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是其拓本。</small>

啟功先生曾於1989年4月在京都小川家看到了原本,在其《千字文說》中補記道:

1912年,日本小川為次郎把所得到的這個墨跡本影印行世,並改裝成冊,得以讓我們一窺真容。

相傳,東晉王羲之用過幾年時間專門寫「永」字,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了這個「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智永就是在大王的基礎上,將這個「永字八法」加以發揚光大,並又傳給了虞世南,再後來,這個永字八法又經過很多書法家一代代傳了下來,為後代的楷書立下了學習的典範。

《真草千字文》採用以楷書對釋草書的方式,這樣對於學書者而言,既可以通過楷字識認草字,又能讓學書者同時欣賞兩種字體,同時還起到了傳播大王書體的效果,可謂是一舉多得。

很多人以為,智永書寫《千字文》只是重復王羲之的字體,其實不然。我們現在認真識讀《千字文》,可以看到,智永的楷書和草書,是在大王的基礎上,藏頭護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韻律,從中也能獨到晉唐筆法的一些痕跡。也因為如此,有人主張學書應從智永《真草千字文》始。但也有人認為,智永繼承王羲之筆法,對初學者又過太難。孰對孰錯,只有學書者自己把握選擇。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述書下》曾講到:

從這里,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智永是繼承了蔡邕、崔子玉、鍾繇、王羲之等人物,而又通過他傳給了唐代的虞世南,從而啟發了唐代書法家的第一代人物。這是一種承上啟下的示範作用。

蘇軾在《跋葉致遠所藏禪師千字文》中也曾說:

我們從日本《二體千字文》墨跡本上,大致也可以看出,智永在筆法的起訖頓挫上,在結構的呼應避就上,都達到了高度的流利和精微。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張旭、孫過庭、歐陽詢、褚遂良、懷素諸人都臨過智永的字,即使到了宋、元、明,書家也都拿《千字文》為範本,從而出現了很多《千字文》的臨本、作品。時至今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依然是我們學習楷書的優秀範本。可以說, 智永是在中國書法教學上起到了示範作用的重要人物

他寫了八百本《千字文》散給浙東諸寺,這些《千字文》顯然是給當時的人,特別是抄經的僧徒作範本用的。這在當時一定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有趣的是,智永是一個誠篤的高僧,但他一生醉心於書法。他的書風和一般佛經抄本風格決然不同;即便如此,他自己並不抄經。那麼,他寫的那八百本《千字文》有沒有深入地影響陳隋時代的抄經書體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似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在書法領域的影響一定大於純抄經領域。

最後,我們摘錄一些歷代書家對智永的評論,作為本文的結束吧。

張懷瓘《書斷》雲:

米芾雲:

蘇軾《東坡題跋》雲: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雲:

明解縉《春雨雜述》雲:

清代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曾說:

清代馮班《鈍吟書要》則說:

都穆《寓意篇》評其字謂:

回應題目: 智永的那800本《千字文》都在哪裡了呢?

『捌』 智永真草千字文 內容講的是什麼

智永的千字文是書法方面的教材。全名《次韻王羲之千字》。
古代人注重書法,梁武帝令殷鐵石拓王羲之書一千字,周興嗣次韻為文,以此為教材教皇子們學習書法。這篇千字文涵蓋易經、黃帝內經、生活常識、傳奇軼事等名言名句,涉獵廣泛。作為王羲之七世孫的智永禪師臨摹甚多。喪亂之後人物凋零,永禪師寫了八百篇千字文贈送各寺院,由此推廣開來。書法的盛世然後開啟。之前都是貴族階層擁有的。
內容……樓主你讀讀就知道它寫的是一些常識了……比如自然界的常識,什麼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秋收冬藏之類的,還有就是什麼劍好什麼水果好等等等等……你搜搜全篇翻譯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周興嗣死的時候皇子們也才十來歲,這東西就是給十幾歲幾歲的小孩練的。屬於入門級,跟三字經差不多。書法價值大於文學價值。不過現代人很多不讀古書,所以顯得生。

網路:
次韻-概述
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維基:
次韻,亦稱步韻,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和詩之體不一,意如答問而不同韻者,謂之和詩;同其韻而不同其字者,謂之和韻;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亦稱次韻)。步韻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難照顧。
------------如果原題目沒有次韻二子,我會認為它屬於四言詩體賦。。。不過既然有,那就是次韻。

『玖』 智永真草千字文古文翻譯

智永是隋朝一個和尚,相傳他書寫《真草千字文》

『拾』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的內容簡介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系「中國碑帖經典」叢書之一,向讀者展示了趙孟頫真草千字文。本帖字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構布局端莊秀美。本字帖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也讓廣大書法愛好者領略到中國古典書法的一種理想境界,以柔寓剛、外柔內剛。初學者可根據每個字的用筆、結構、布勢等去臨摹。《趙孟頫真草千字文》這本字帖當為罕世珍品,可以說是初學者的最佳範本。

閱讀全文

與真草千字文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8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3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2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5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6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3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50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9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1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3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