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蔣介石:1887~1975(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介石:1887~1975(上)》(師永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u6TEO0hMIEtzWT3H7eXyGQ
書名:蔣介石:1887~1975(上)
作者:師永剛
豆瓣評分:6.5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5
頁數:288
內容簡介:
《蔣介石:1887~1975》是蔣介石的個人自述言論集,書中雖然涉及蔣介石身世經歷和政治軍事活動,但筆墨著重於蔣介石談孔孟、談教育、說詩論文、修身養性等著述,是一本比較客觀公正的蔣介石自述傳記。與國內其他相關蔣介石的圖書相比,這本書在意識形態、政治方面對蔣介石基本沒有誤讀或有意識的進行誤導,從講述蔣介石走下神壇,敗走台灣下後的角度出發,力求客觀、公正、真實地解讀蔣介石其人。
作者簡介:
師永剛,著名傳媒人、畫傳創始人,《鳳凰周刊》執行主編。曾策劃、發起《世紀華人畫傳叢書》系列,策劃編著的《宋美齡畫傳》、《鄧麗君畫傳》、《切格瓦拉畫傳》、《三毛私家相冊》、《鄧麗君私家相冊》、《雷鋒1940—1962》、《紅軍1934-1936》等叢書暢銷百萬冊,在行業內也開辟出新的出版圖景。
『貳』 蔣介石逃亡台灣是什麼時候
1949年12月,蔣介石撤至台灣,收集殘部,負隅孤島。1950年3月他「復職」重任「總統」,此後一再連任四屆,並連續當選國民黨總裁。他以「三民主義建設台灣」、「反共復國」相號召,維系他在台灣的統治;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但是他反對「台灣獨立」、「國際託管」和「兩個中國」,堅持了一個中國的民族立場。當時,台灣人心浮動,美國讓台灣獨立,他說:「誰要台獨,我要誰腦袋!」
『叄』 《蔣介石年譜初稿》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介石年譜初稿》(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65xSfe45x-OZU3U7Y0v-g
書名:蔣介石年譜初稿
作者: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2-12
頁數:884
內容簡介:
本書以蔣介石的啟蒙老師毛思誠所撰《蔣公介石年譜初稿》秘本為腳本,並參照《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的有關記載而編成。原文照錄了蔣介石在秘本中親筆刪改的文字。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毛思誠編的《蔣介石年譜初稿》(1887-1926年),在史事記述上,採用的是掩惡虛美的「春秋筆法」,對蔣介石歌功頌德,而有些重大史事(如中山艦事件等)的真情卻被隱去或加以歪曲。因此,為了把此《年譜》作為研究蔣介石的一種名料,我們還有必要簡略地介紹一下蔣介石半生的重要史事。
『肆』 1949年解放前夕,蔣介石為何選擇退守台灣這背後是誰在出主意
1949年年初,蔣介石來到溪口,隨即便給他的兒子蔣經國下了一道命令,命他督促空軍司令部按時完成定海機場的修建任務,絕對不得拖延。
當時,很多人並不明白蔣介石的這一意圖,但是不久之後,原因就清楚了:蔣介石已經對國民黨政權的土崩瓦解有所預見,在給自己尋找後路。
果不其然,四個月之後,南京、上海相繼被解放,國民黨直接面臨傾覆之危。7月,蔣介石開始命令國民黨部隊通過定海機場逐步撤離大陸,退守至台灣。
12月,蔣介石和蔣經國也一臉苦澀地登上了「中美號」專機,往台灣島飛去。此後,蔣介石便再也沒有回到大陸。
當時,對於退守到何處,國民黨內部有著不同的意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蔣介石最終選擇了寶島台灣?這背後又是誰在替蔣介石出主意呢?
1948年12月31日,大約有40名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受邀來到蔣介石的官邸吃飯,這些國民黨官員發言結束之後,蔣介石咆哮道:「我不想引退!你們這些國民黨官員卻想讓我引退。」最終,蔣介石還是引退了。
次年年初,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結束之後,國民政府的主要力量已經基本上被消耗殆盡。
蔣介石退位,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幾乎被盡數全殲,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四處游盪,任誰去看,國民黨政權都要倒台了。
面對這種局勢,雖已退位但仍掌握國民黨實權的蔣介石不得不考慮國民黨軍隊此後應何去何從這一迫切的問題。
當時,長江以北已經全部迎來了解放,國民黨已不再擁有寸土;三大戰役,國民黨被殲150多萬軍力,五大主力損失殆盡,長江自然也是守不住的;劃江而治,沒有可能;和談,籌碼盡失。
所有的出路都行不通的時候,只剩下最後一個選擇: 逃跑。
蔣介石開始為逃跑做准備,他一邊讓兒子蔣經國督促修建定海機場這一任務,一邊就退守何處與國民黨黨內人士展開了討論,但是,國民黨內各個軍官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最開始,蔣介石比較傾向於大西南, 大西南以重慶、成都為中心,北面有秦嶺,東面臨長江三峽,南面是橫斷山脈,地形十分凶險,處處可做屏障,並且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占盡優勢,還是八年抗戰的「福地」。不少人贊同這一觀點,還提出,如果此處不行,還有著足夠的後退空間,可以到緬甸去發展。
不過,這里的軍閥勢力十分混亂,甚至可以說已經潰爛到毫無希望的地步,如果到了那裡,各派軍閥不聽從指揮,再遇到戰鬥力強悍的解放軍,到時必然會走向腹背受敵的境地,難道真的要躲到緬甸的密林中,去過原始生活嗎?蔣介石心中的擔憂揮之不去。
也有人說,可以考慮海南島。 海南島雖然也有著明顯的優勢:僅僅憑借瓊州海峽,就能夠抵抗一陣子,萬一被解放軍攻到島上,還可以退居到菲律賓。可這里還比不上大西南,島上的耕地十分有限,既無法養活軍隊,也無法發展工業,長期發展可謂十分受限。
西南、海南,各處有各處的優勢,也都存在著難以忽視的劣勢,蔣介石一時間猶豫不決,難以抉擇。
就在這時,有人給了蔣介石一條建議: 「上上良策是退守台灣!」
聞此建議,蔣介石眼睛一亮,可以去台灣!
蔣介石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是在1946年10月,當時為了紀念台灣光復一周年,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飛抵了台北。
那次台灣之行,蔣介石受到了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在紀念大會上蔣介石在致辭時說: 「這實在是我平生感到最愉快,最光榮的一天。」 就連當時他和宋美齡下榻的「涵碧樓」的景緻都被他嘆為「佳絕」。
蔣介石在台北接待當地各界名流人士時直言: 「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台灣是一片凈土,應珍重建設,使之成為全國模範省!」
看得出來,對於寶島台灣,蔣介石首先在心理上,是十分認可和能夠接納的,雖然當時他或許並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敗退至台灣,但台灣無疑是蔣介石心中可以從根本上進行重新建設的最佳之處。
向蔣介石諫言「退守台灣」的人又是誰呢?他就是「中國人文地理學的開山鼻祖」張其昀。
張其昀是地學大家竺可楨的門下學子,跟隨竺可楨深入研究了地理學,還跟著哲學大師劉伯明,以及史學大師柳詒徵研學了人文哲學和人文 歷史 。在完成學業以後,因扎實的學術功底,被一眾報館邀請前往工作,最終,張其昀選擇了上海商務印書館。
但是這樣一位潛心研究學術的學者,為何會與國內的軍事斗爭產生瓜葛與糾紛呢?這與他工作的環境有關,可以說選擇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使他與國民黨結下了深深的淵源。
張其昀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期間,蔣介石身邊的重臣之一陳布雷剛剛接任了《商報》的主編一職,因其工作的原因,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所以陳布雷就總往他曾工作過的比較熟悉的商務印書館跑,當時負責接待陳佈雷的正是張其昀。
不過,兩人平時除了一些在工作上的交接,並沒有過多的接觸和交流。直到一次偶然事件的發生,為兩人帶來了結下友誼的契機。
當時,《商報》要發表一篇和地域有關的工作,陳布雷便和往常一樣來到商務印書館尋找相關的資料和書籍,但那天,陳布雷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很是著急。
看著在資料堆里翻來翻去的陳佈雷,張其昀試探的張口問了是遇到了什麼問題,陳布雷將問題告訴了張其昀,精通地理知識的張其昀條理清晰的為陳布雷解答的心中的疑惑。
一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商務印書館的普通小職員竟有著如此深厚的地理學知識,這讓陳布雷很是訝異。
「你對地理學很有研究呀。」陳布雷掩飾不住心中的驚喜。
張其昀如實回答:「是的,我曾經跟著竺可楨老師學習。」
「原來竟是地學大師竺可楨的高徒啊。」陳布雷笑著伸出了手。
兩手相握,頗有一番相見恨晚的意味。
那以後,兩人常常在一起討論一些學術問題,也慢慢地結下了極深厚的友誼。
1927年,一直不遺餘力為革命奔走的陳布雷加入了國民黨,並且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而張其昀則受邀到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任教。期間,兩人聯系不多。
北伐勝利之後,國民黨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化,爆發了中原大戰。各大軍閥戰敗以後,退守到了自己曾割據一方的各行省,不熟悉那些地方的蔣介石不敢貿然出擊,於是,深得蔣介石信任的陳布雷向蔣介石引薦了精通地理知識的張其昀。
之後,張其昀用自己所學為蔣介石詳細介紹和分析了各大軍閥盤踞之處的地形、地勢,盡管聽完張其昀地分析,蔣介石權衡了利弊之後,最終放棄了追擊的念頭。但是有著豐富地理知識儲備的張其昀,卻深受蔣介石的欣賞。
蔣介石在心中謀算著,假如張其昀能夠一直為他所用,那麼以後在攻打地形、地貌隱秘多變的共產黨革命根據地時,一定會有著意料之外的效果。
於是,這之後,張其昀便同陳布雷一樣,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成為了蔣介石身邊出謀劃策的軍師。期間,在學術上大有成就的張其昀還被美國國務院邀請前往哈佛大學教書。蔣介石經常和陳布雷說他和張其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8年11月,國民黨已經大勢已去,對未來感到無望的陳布雷自殺身亡,所以在國民黨政權倒台,四處尋找逃亡之所時,張其昀作為蔣介石身邊唯一的軍師,站出來為蔣介石排憂解難,告訴蔣介石: 「上上良策是台灣。」
為什是台灣?張其昀給出了足夠的理由。
首先,台灣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台灣島位於中國的東南海域,與大陸之間隔著寬度長達200公里,平均深度有60米的台灣海峽,這里浪高風大,對國民黨來說是阻隔解放軍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天塹。另外,台灣島的四周還分布著眾多的島嶼,這些也是國民黨抵禦解放軍的前沿陣地。
當時我軍的空軍力量十分薄弱,海軍也是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所以,如果國民黨退守到這里,解放軍陸軍很難在沒有海、空兩軍的掩護和保障下實現登島的目的,這就意味著可以完全將解放軍置於海峽之外。
除此之外,張其昀知道蔣介石一定不甘心割捨大陸,又告訴他,台灣和大陸的江浙地帶隔海相望,實現轉移該地區物資一事不是什麼難題,所以等到國共兩黨的實力發生逆轉之後,國民黨軍可以在直接佔領江浙一帶,這樣一來,之後的戰爭就會有足夠的物資保障。
蔣介石最大的擔憂,就是不能再回大陸,張其昀的分析可以說為蔣介石消除了心中最大的顧慮。
張其昀繼續分析, 台灣處於北回歸線上,整個島嶼屬於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整體的環境溫暖舒適,降水量和熱量都十分充足,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栽培和種植,這能夠順利解決糧食供給問題,避免糧食的進口。 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減少財政支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台灣的糧食安全。
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國民黨軍在這里有長期發展的條件。
並且,這里與美國的遠東防線距離十分近。東南亞諸多島嶼上都有著美國的軍事基地,台灣又是東南亞地區的門戶,所以如果國民黨軍退守到台灣,當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發起進攻的時候,美國勢必會站出來插手管上一管。
其次,台灣島的居民對國民黨有擁護之情, 這一點,前面我們也提到過,蔣介石和其夫人宋美齡第一次登島就受到了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
這要從台灣與大陸的 歷史 淵源講起。
大陸與台灣最早的聯系遠在三國時期,當時中原政權派人抵達了台灣島,並帶回了近千名台灣籍士兵。之後,大宋又直接將台灣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轄范圍,還派兵駐守在這里。元、明兩代在台灣都設有巡檢司,明末,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回台灣抵禦大陸清政府一事,更是盡人皆知。
後來,清政府出兵,台灣再次被納入中國版圖。十九世紀末,清政府在台灣設置了「分巡台廈兵備道」以及台灣府,台灣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行省。
1894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的清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因此,台灣被劃歸給了日本,這以後,台灣地區便一直被日本人統治和經營。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從台灣撤兵,接收台灣的正是中華民國。
所以,長期處於日寇統治下的台灣當地居民,缺少民族歸屬感,自然會對接收台灣的國民黨政府產生一種擁護之情。另外,對於蔣介石來說,更重要的一點則是,由於長期被日寇統治,台灣島內對於國共兩黨的斗爭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島內還沒有受到共產主義思想的輻射,這讓蔣介石欣喜不已,認為台灣簡直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凈土」,十分適合他重新再來。
除此之外,日本在統治台灣期間的建設可謂是不遺餘力,因為當時日本將台灣當做遏制中國,甚至搶占東南亞的跳板,所以建立了許多近代企業,台灣島內的交通也十分的便利。工業有著不錯的基礎,基礎設施建設又相對健全,整體來說,島內具備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
蔣介石聽完張其昀的分析,開始思考退守台灣的可行性。經過一番認真地思考以後,蔣介石最終同意了張其昀的提議,最終決定,撤退至台灣。
當時蔣介石已經退到了幕後,為了能夠成功退守台灣,他回到自己的故鄉浙江奉化溪口,設立了7部電台,在暗中遙控著國民黨大大小小的事情。
退守台灣的第一步,就是轉移財產。當時蔣介石將這項任務交給了自己的長子蔣經國,蔣經國根據蔣介石的指示,來到上海,找到了國民黨中央銀行的總裁俞鴻鈞。
蔣經國對俞鴻鈞說:「我奉蔣委員長之命前來,為保國家一線生機,望中央銀行將現金移存到台灣,以策安全。」
最終,蔣經國和俞鴻鈞一起,成功向台灣轉移了中央銀行的92萬兩黃金,以及8000萬美金。可謂是掏空了國庫。
除了將大量的金錢轉移到台灣,蔣介石還盤算著轉移大量的軍火,以望事後能夠東山再起。他命當時的滬杭竟被總司令湯伯恩將江陰的大炮進行拆除,拆除之後的大炮後來都被秘密運往了台灣。
治理台灣的政策也逐漸開始擬定了,之後的政治會議上他,他十分感慨地說:「此時的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我們必須做好長駐台灣的准備。」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聽著不遠處的解放軍的炮火聲,望著天空滿臉哀愁,最後轉身和蔣經國一起登上了前往台灣的飛機。這一去,蔣介石從此便再也沒有回過大陸。
後來,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國民黨失敗的原因,一個是兵力,而另一個則是民心。
歷史 一遍遍地告訴我們,與人民作對的,逆時代潮流而動的,阻擋 歷史 前進的,終將被人民所拋棄,終將被 歷史 前進的巨輪所碾壓。
1950年,國民黨在大陸的殘余勢力被消滅殆盡,中共中央派出粟裕大將率百萬大軍陳列台灣海峽對岸,但正如張其昀所說,台灣海峽又長又深,波浪又十分洶涌,解放軍戰士無法完成渡海登陸作戰。之後,又爆發了朝鮮戰爭,解放軍戰士又以志願軍戰士之名趕赴了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解放台灣的事情便由此擱置了。
當然,退守到台灣以後,蔣介石自然也是不甘心的,時刻都在想著反攻大陸,但屢戰屢敗,現實讓他明白也許此生恐怕終再難回到大陸。但是對於「一個中國」的觀點,蔣介石始終堅定不移,為此甚至不惜與美國方面翻臉。
1958年,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獨立台灣的時候,蔣介石甚至直接做出了與美國人決裂的舉動。當時,毛主席等我黨領導人也正是察覺了這一點,所以最終決定讓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的手中,這樣蔣介石才能夠更好地同美國的「兩個中國」的不軌圖謀做斗爭。而金門馬祖則成為了台灣和中國大陸聯系的紐帶。
「九二共識」之後,大陸和台灣之間的聯系變的更加密切,不少台灣人民也選擇回到大陸尋找自己的根之所在。
如今,兩岸人民來往愈發密切,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早已走向了結束,兩岸卻依舊分隔。但祖國統一是萬千華夏子女共同的心願,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更是 歷史 的趨勢所在,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海峽兩岸終將走向統一。
『伍』 《蔣介石後傳》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介石傳》(喬納森·芬比)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https://pan..com/s/1hG5ZW0vNkdD5kDiFHuK-Iw
書名:蔣介石傳
作者:喬納森·芬比
譯者:陳一鳴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
頁數:469
內容簡介:
《蔣介石傳·從統治中國到失去江山,為什麼會是蔣介石?》內容簡介:如果沒有他,現代中國歷史將會怎樣展開?如果西安事變中他被殺,中國的命運又會走向何方?從發跡到掌控中國,權傾朝野,又在關鍵時刻失去政權,逃之天天……蔣介石,與中國命運息息相關的人。《蔣介石傳·從統治中國到失去江山,為什麼會是蔣介石?》是近30年以來第一部完整的英文版的蔣介石傳記,重點在於他的非同尋常的崛起,以及如何在1949年被毛澤東擊敗,失去了整個中國。《蔣介石傳·從統治中國到失去江山,為什麼會是蔣介石?》以豐富的中國及西方的資料為基礎展開敘述,許多細節以前從來被披露。它以令人驚異的描述非常戲劇化地、色彩豐富地探索了蔣介石的軍事與政治生涯,同時也公正地揭示了他復雜的私人生活。
『陸』 《蔣介石的後半生》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介石的後半生》(陳紅民 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s8mtPzJj-P7EIrqScBbrmg
書名:蔣介石的後半生
作者:陳紅民 等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3
頁數:576
內容簡介:中國有「蓋棺論定」之說。人死之後,其歷史地位基本就確定了。但重要的歷史人物往往「蓋棺」而不能「定論」,蔣介石即為一例,在他過世之時,海峽兩岸對他的評價有著天壤之別。他過世30多年了,無論在政界還是學界圍繞他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在台灣,對他的評價經歷了從「神化」到「醜化」的過程,甚至掀起過一些政潮;在大陸,對他的評價則經歷著從「漫畫」到「寫實」的過程。現實政治的演變與檔案材料(尤其是「蔣中正總統檔案」與「蔣介石日記」)的不斷開放,使得有關蔣介石的研究成為持續的「熱點」。
蔣介石(1887—1975),是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何准確、客觀地評價蔣介石,特別是研究較為薄弱的蔣介石的後半生,歷來存在較大的爭議。書稿專寫台灣時期的蔣介石,以信史的角度,為我們完整而准確地勾繪出蔣介石在台灣26年的面貌。
_
陳紅民教授精進不已,最近又遠赴美國,閱讀新近開放的蔣介石日記,終於為我們比較完整而准確地勾繪出蔣介石在台灣26年的面貌。可以說,它填補了蔣介石研究的空白、台灣史研究的空白和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空白。我為陳紅民教授等人賀。相信本書將受到兩岸讀者的歡迎,增加人們對台灣時期蔣介石的了解,促進兩岸學者的交流,並且推動兩岸和平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楊天石
《蔣介石的後半生》,論述蔣介石在台灣統治時期的史事,加以評論。這是陳教授的「拿手好戲」。現在,陳教授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借近年新資料的出現,特別是蔣氏檔案與日記分別在台灣與美國對學者開放的有利時機,對蔣氏歷史地位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讀了陳教授這本著作以後,恍然有悟。覺得蔣對台灣和中國文化,有相當的貢獻。例如隨蔣和國民黨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一批專家和知識分子,使台灣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走上近代化,實在功不可沒。尤其台灣回歸中國,正是蔣氏領導對日抗戰的結果。
——蔣永敬
亮點:
★ 兩岸國民黨史研究權威楊天石、蔣永敬聯袂推薦
★ 基於《蔣介石日記》手稿本之翔實史料
★ 大陸第一部從信史角度全面反映蔣介石在台灣時期軍、政、經活動及其命運的著作
★ 填補了對蔣介石後半生研究的空白
作者簡介:陳紅民,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國內蔣介石研究的權威學者,著有《胡漢民評傳》、《台灣政壇風雲》、《蔣介石全傳》等。
『柒』 《蔣介石為什麼失去大陸轍亂旗靡》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介石為什麼失去大陸》(袁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62aDHM5gsiAqufQyHJ2BBw 密碼:jqck
書名:蔣介石為什麼失去大陸
作者:袁浩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1
頁數:372
內容簡介:
蔣介石為什麼失去大陸?傳統的觀點包括:腐敗論、內斗論、民心向背論、經濟崩潰論等等。實際上,這些觀點大都經不起嚴格的推敲。一個剛剛領導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政權,在其民眾擁護度最高的時候迅速墜落,在短短3年多時間里就將自己執政20年積累的資源揮霍一空,這在中外歷史中都非常罕見。本書從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層面,以國民黨的視角回顧這段歷史,探尋國民黨失敗的真正原因。
本書視角新穎獨特,以全新的思路解讀重大歷史事件,剖骨剔肉的分析直指核心,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觀點犀利且頗具顛覆性,對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內容的描述非常精彩,可讀性強。
本書引用史料豐富,很多史料皆首次披露,鮮為人知但非常震撼。作者一改傳統堆砌史料的沉悶文風,行文深入淺出、生動風趣,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簡介:
袁浩。工程管理碩士,重慶華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人。作為天涯論壇最知名樓主之一,他的文章見解獨到且深刻,廣受網友追捧。曾著有《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
『捌』 蔣介石的能力是做省長的命
不是。有人說蔣介石軍事才能相當於師長,搞建設搞經濟的水平只相當於省長。對前者我暫不評論,說說後者。最近讀了陳冠任《蔣介石在台灣》第一、二部,東方出版社的,書中對蔣介石建設台灣一些事件及其復雜性和矛盾性作了精彩介紹,蔣公的經濟思想和舉措初略可見。該書第一部「危急中的台灣」對蔣初到台灣如何穩定經濟、平抑物價、解決米糧短缺有著詳實的介紹,經過可謂一波三折,力挽狂瀾。第二部「島內建設和新風暴」對蔣著手孤島建設的起步進行詳述,啟動了蔣台灣建設史詩的序幕,具體寫了四年經濟建設計劃(主要是農工交通業,成功於農業),耕者有其田政策,恢復建設電力、推行學校等許多經濟大事件。蔣介石搞經濟到底行不行?從這兩部書披露史實中,我看到蔣邊鞏固孤島安全嘔心瀝血邊著手搞經濟謀發展也有著不一般的思維和決心。日後台灣的騰飛,證明了蔣建設台灣的成功。
那麼蔣的經濟才能是「省長」還是「總統」呢?我認為還是要從蔣在台灣如何搞經濟建設去說。
一、蔣公搞建設,不是自己決策推行,而是啟用一大批技術官僚,如張茲闓、俞鴻鈞、尹仲容、徐柏園、李國鼎等乃至陳誠、吳國楨、江杓,這些人雖多不是學經濟專業的,但有著長期的行政和經濟工作經驗,是經濟專才,甚至像尹仲容、李國鼎等經濟思想超越當時時代。蔣搞經濟是用人。用人,是蔣搞經濟的特色。他不是自己謀劃,而是用人後交給他們做,遇到難題才出面解決、裁斷。如陳誠搞土改遇到親弟等立委反對,蔣支持陳誠。俞鴻鈞、尹仲容、徐柏園為貪腐事件垮台,蔣是力挺的,甚至不惜親召黨部和立法委員開會保人引外界非議。
二、蔣有不有經濟思想?應該說有。但這是一個逐漸形成過程。我不敢說蔣在大陸開始就有,但到了台灣後,他先學毛搞土改、搞「一四計劃」(毛「一五」計劃),學毛大興水利、修公路(如東西橫貫公路),兩本書中都有介紹。並且,蔣搞的是「自由式計劃經濟」,主張國家主導經濟,反對經濟自由放任,與大陸的計劃經濟很多類似,在自由市場和國家計劃的爭辯中他支持持後者的尹仲容等人。思想的形成來自於實踐。在台灣建設中,蔣介石確實形成了自己的經濟思想——中和平衡、國計民生——即在計劃和自由兩種經濟中尋求平衡(表現出儒家的中庸思想),國家計劃與民眾福利作為目標。這是蔣介石台灣經濟建設的思想,也是其成功的根源。
三、蔣介石在台灣的成功否定了前期大陸時的《中國經濟學說》。這是蔣介石請人捉筆的「大作」,其實並非蔣的思想,一、部分文字由陶希聖(非經濟學家)代筆的,許多經濟方面的專業內容出自一姓陳經濟專家之手;二、主要是孫中山經濟思想與西方學說的混雜。鑒於此,有人根據蔣介石大陸經濟失敗和台灣建設的成功得出蔣最適合當省長而不是總統的結論。看了這兩本書後,我個人的結論是:蔣介石在台灣,在經濟建設上還是很成功,有很有水平的,台灣經濟的騰飛離不開蔣介石這個最重要的引領者。美國林柏樂教授在《孫逸仙的政治理想》一書中說:「蔣總統經濟思想,更是對民主主義的原則與實行方法作了具體詳細的說明,……是全人類經濟發展方向的指針,我們應該珍惜、力行!」,至於蔣的經濟水平上是「省長」還是「總統」級別,只有看了這兩本書後每個人自己去得出結論了。
『玖』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JqKOafb_TlaKL4E1HSdPxg
『拾』 《蔣介石傳權威精裝版圖文典藏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蔣介石傳》(布賴恩·克羅澤)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HDNDBnfYPVsRXpjKMXqOuw
書名:蔣介石傳
作者:布賴恩·克羅澤
譯者:封長虹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4-6-1
頁數:445
內容簡介:
《蔣介石傳》是國內最早原版引進的由西方學者撰寫的蔣介石傳記,許多內容皆為國內首次披露。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深刻影響了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走向。由美國著名傳記作家兼歷史學者布賴恩?克羅澤撰寫的《蔣介石傳》,拋開兩岸意識形態差異,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客觀、審慎、敏銳地考察了蔣介石波瀾起伏的傳奇一生。《蔣介石轉》在西方出版以來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為第一部真正尊重歷史與當事人的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作者(布賴恩·克羅澤)深入探索歷史的真實與復雜,多次親自赴台會晤蔣介石本人,與國民黨上層要員頻繁接觸,專訪過蔣經國、陳立夫、王世傑等人,並搜集了大量有關蔣介石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作者還進行了嚴謹、扎實的考證,全面探討了不同時期蔣介石的個人經歷、思想性格、政治作為及治國方略等,不僅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可信的蔣介石,也讓讀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大變革時代的風雲變幻與歷史脈搏。
作者簡介:
布賴恩·克羅澤,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者、政治傳記作家,被公認為是采訪和撰寫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數量最多且最具權威的傳記作家。他的政治人物傳記作品非常豐富,其中主要代表作有《蔣介石傳》《戴高樂將軍傳》《斯大林生平》等,《蔣介石傳》一書被認為是蔣介石離世後第一部及時、客觀、完整、尊重歷史地介紹蔣介石生平的蔣氏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