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顏勤禮碑pdf

顏勤禮碑pdf

發布時間:2022-11-15 14:25:11

❶ 顏真卿的顏勤禮碑是什麼時候寫的

應該是顏真卿70歲時》寫的。

根據北宋歐陽修《集古錄》考證,訂為唐大歷十四年(779年)所立。。顏真卿生於公司709年,到779年,正好是70周歲。


顏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顏真卿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並書寫的神道碑,為顏真卿晚年楷書的代表作。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現存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顏氏祖輩功德,敘述後世子孫在唐王朝的業績。其用筆橫細豎粗,藏頭護尾,方圓並用;結體端莊大方,寬綽舒展,拙中見巧;氣息渾厚雄強,生機鬱勃,代表盛唐審美風尚。

❷ 顏勤禮碑全文及譯文是什麼

《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並書寫的神道碑,為顏真卿晚年楷書的代表作。此碑於唐大歷十四年(779年)立,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陝西西安出土,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現存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顏氏祖輩功德,敘述後世子孫在唐王朝的業績。其用筆橫細豎粗,藏頭護尾,方圓並用;結體端莊大方,寬綽舒展,拙中見巧;氣息渾厚雄強,生機鬱勃,代表盛唐審美風尚。

❸ 顏真卿勤禮碑介紹

勤禮碑是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之一,他的這部作品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那麼,關於勤禮碑的相關介紹,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勤禮碑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勤禮碑的基本簡介

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71歲。

此碑在歐陽修《集古錄》中曾有記載,但清《金石萃編》等書卻未著錄,可見此碑在北宋時尚為人知。元明時被埋入土中, 至民國年間才重新發現。 據宋伯魯1923年的題跋稱: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夢庚得之於西安舊藩廨庫堂後土中,時碑雖已中斷,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銘文並立石年月,因宋時作基址而磨滅。初出土拓本,“長老之口故”之“故”字,當斷處有斷線紋,但不損筆畫。其後“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豎筆未損。

勤禮碑的筆法特點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書法最為成熟時期的佳作之一,其結構具有端莊豁達、舒展開朗、動靜結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點。其用筆橫細豎粗,藏頭護尾,方圓並用,雄健有力。豎畫取“相向”之勢,捺畫粗壯且雁尾分叉,鉤如鳥嘴,點畫間氣勢連貫。碑中的字,同樣的點畫有不同的變化,生動多姿、節奏感強。此碑重法度、重規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氣象。

筆法是指寫字點畫的用筆之法。從廣義上說,筆法包括執筆法和用筆法,從狹義上講,筆法即指“用筆”法,也就是寫出各種不同形態點畫的方法。漢字書法的每一個筆畫都是由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步驟,通過縱橫兩個方面的運動來完成具體形象的,現將常用的筆法分述如下:

藏鋒:是指起筆而言,當某一筆畫起筆時,筆鋒先向相反方面逆行,待筆鋒“折”或“轉”後再寫筆畫。起筆處筆鋒藏在畫內,使之不露痕跡。

露鋒:是指起筆與收筆而言,在此主要指收筆。當某一筆畫要收筆時,筆鋒逐漸提起,至收筆處筆鋒露於畫外,呈尖狀。

回鋒:是指收筆而言,即筆畫寫到結束時,筆鋒轉為逆方向輕回收筆。

搶鋒:也稱“虛搶”、“空搶”,是露鋒起筆和露鋒收筆時採用的運筆動作。即在露鋒起筆時先在空中作一個藏鋒動作,然後再入紙作筆畫的起筆。在露鋒收筆時,也按有往必回、無垂不縮的要求把鋒在空中回縮。

中鋒:在行筆過程中,使筆鋒在筆畫的中間運行。中鋒行筆可使點畫墨色均勻,沉著有力。

側鋒:行筆時鋒尖偏在筆畫一邊,筆畫呈一邊齊一邊虛,扁薄而無立體感,寫書忌之。按筆和提筆:按筆是指筆往下頓的動作;提筆指筆毫不提離紙面,與按筆相對,可形成由粗到細的線條變化。

頓筆:按筆較重稱為頓筆,較輕稱為蹲筆。

挫筆:是指筆畫頓筆後,不提不按而作位置移動的微小動作,幫助頓筆取得完美的效果,顏字多用之。

方筆和圓筆:有稜角者為方,無稜角者為圓。方筆用折法,其特點斬截爽利,具有張力;圓筆多用轉法,其特點圓勁飽滿,外柔內剛。

《勤禮碑》的結構特點

《勤禮碑》是唐顏真卿71歲時為曾祖父顏勤禮書寫的神道碑。此碑筆力沉著內涵,結體寬博,雍容端正,筆勢相向而多內蘊,給人以莊重渾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寶塔》那樣方正謹嚴,秀麗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壇記》那樣古拙中透露出幾分霸氣(夏長先語),是顏氏晚年楷書代表作之一。《勤禮碑》的結構特點,可概括如下:

1.橫輕豎重,對比明顯。漢字有許多字都是由橫畫、豎畫,或者是以橫豎畫為主組成的。對於這些字,《勤禮碑》在結構處理上基本上是橫輕豎重,對比鮮明,形式俊美,使人想起了主幹粗壯,枝條細勁的蒼松來。如“士”字。

2.以縱取勢,內緊外松。《勤禮碑》體勢多取縱勢,這樣每個字看上去很緊密,但通過字內部的穿插、揖讓、避就、虛實等手法的運用,整個字形端莊、穩重,有一種廟堂之氣。如“闕”字。

3.字形方正,豁達端莊。顏字改變了欹側的結構,用較為端平的筆畫寫出。左右也基本對稱,字呈方形。它吸收了古代篆隸書法,以正面取勢,使人感到莊重正大,內涵宏偉。如“故”字。

4.雍容大度,寬博古盪。雍容大度,寬博古盪是顏體的藝術特色,也是其結構特點。圓筆中鋒的筆法;並列兩豎的相向,造成一種外拓的張力,有力度,動感強;捺畫的厚重等都是形成這一特色的重要條件。如“四”字。

❹ 顏勤禮碑的筆法及特點

1、凡點必側,有去有回。

點的起筆有順起和逆鋒起筆兩種,但收筆都必須停頓回收。點畫形狀很多,可以在臨帖時注意觀賞學習,重點是注意其點劃分為上輕下重、上重下輕、以橫代點這三種形態。

2、橫畫多變,以細為主。

顏勤禮碑里的橫畫變化非常多,形狀也各不相同。學習時要注意細橫,要提著筆保持中鋒行進,雖細卻十分有力,看似漫不經心,卻是大有來頭。

5、主次分明,突出主筆。

顏勤禮碑里的字都呈現著非常明顯的粗細變化。橫畫細,豎畫粗,同一類筆畫主次分明,字與字之間或筆畫與筆畫之間有著明顯的輕重反差。臨寫時這是特別要注意的。

6、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學習顏真卿,這一點要細心領會,不能只停留在其字形上,而要進入字心中,就是要領會他的精神內核,否則寫出來的字只是皮相而已,得不到其精髓。

❺ 《顏勤禮碑》全文(重要),並且解釋一下「碑」究竟是什麼

《顏勤禮碑》全文: 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
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曾祖諱協,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學》有傳。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始自南入北,今為京兆長安人。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學書,黃門傳《集序》,君自作。後加逾岷將軍。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餘首。《溫大雅傳》雲:「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仁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游秦與彥將俱典秘閣。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事具《國史》。君幼而朗悟,識量宏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義寧元年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勛,解褐秘書省校書郎。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年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貞觀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年七月授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直監,加崇賢館學士。官廢,出補蔣王文學、宏文館學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
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秘監與君同時為崇賢宏文館學士,禮部為天策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太宗嘗圖畫崇賢諸文學士,命秘監為贊,以君秘監兄弟,不宜相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贊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
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鑰馳譽,龍樓委質。」當代榮之。六年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 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顯慶六年加上護軍。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歸窆於京城東南萬年縣寧安鄉之鳳棲原。先夫人陳郡殷氏Н柳夫人同合 焉,禮也。七子:昭甫,晉王曹王侍讀,贈華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劉子元《神道碑》。殆庶、無恤、辟非、少連、務滋,皆有學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進,孫元孫,舉進士,考功員外劉奇特標榜之,名動海內,從調以書判入高等者三,累遷太子舍人。屬元宗監國,專掌令畫。滁、沂、濠三州刺史,贈秘書監。惟貞,頻以書判入高等,歷畿赤尉丞、太子文學、薛王友、贈國子祭酒、太子少保,德業具陸據《神道碑》。
會宗,襄州參軍。考,楚州司馬。澄,左衛翊衛。潤,倜儻,涪城尉。曾孫春卿,工詞翰,有風義,明經拔萃,犀浦蜀二縣尉。故相國蘇 舉茂才,又為張敬忠劍南節度判官。偃師丞、杲卿,忠烈有清識吏干,累遷太常丞,攝常山太守,殺逆賊安祿山將李欽湊,開土門,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遷衛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賊,東京遇害,楚毒慘下,詈言不絕,贈太子太保,謚曰:「忠節,曜卿,工詩書草錄,十六以詞學直崇文館,淄川司馬。旭卿,善草,允山令。茂曾,訥言敏行,頗工篆籀,犍為司馬。闕疑,仁孝善《詩》、《春秋》,杭州參軍。允南,工詩,人皆諷誦之。善草隸書判,頻入等第,歷左補闕、殿中侍御史,三為郎官、國子司業,金鄉男。喬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長,耿介舉明經。幼輿,敦雅蘊藉,通《班漢書》,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舉進士,校書郎。舉文詞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釒共以清白名聞。七為憲官,九為省官,氵存為節度采訪觀察使,魯郡公。允臧,敦實有吏能,舉縣令,宰延昌。四為御史,充太尉郭子儀判官、江陵少尹、荊南行軍司馬。長卿、晉卿、 、充國、質、多無祿早世。名卿、亻胃、倜、 、倫,並為武官,元孫 ,通義尉,沒於蠻。泉明,孝義有吏道,又開土門佐其謀,彭州司馬。威明,邛州司馬。季明、子干、沛、翊、泉明男誕,及君外曾孫沈盈、盧逖,並為逆賊所害,俱蒙贈五品京官。 ,好屬文。翹、華、正,<岳頁>並早夭。穎,好五言,校書郎。 ,仁孝方正,明經大理司直,充張萬頃嶺南營田判官。ダ,鳳翔參軍。 ,通悟頗善隸書,太子洗馬、鄭王府司馬。並不幸短命。通明,好屬文,項城尉。 ,溫江丞。覿,綿州參軍。
靚,鹽亭尉。顥,仁和有政理,蓬州長史。慈明,仁順干蠱,都水使者。穎,介直,河南府法曹。ν,奉禮郎。頎,江陵參軍。頡,當陽主簿。頌,河中參軍。項,衛尉主簿。願,左千牛。頤、 ,並京兆參軍。<並頁>、須、[QDDU]、並童稚未仕。
自黃門、御正至君父叔兄弟眾子侄揚庭、益期、昭甫、強學十三人,四世為學士、侍讀,事見柳芳《續卓絕》、殷寅《著姓略》。少監、少保。以德行詞翰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Н君之群從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損、隱朝、匡朝、 庠、恭敏、鄰幾、元淑、敏、溫之、舒、說、順、勝、怡、渾、允濟、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著述,學業文翰,交 英儒林,故當代謂之學家。非夫君之積德累仁,貽謀有則,何以流光末裔,錫美盛時?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嬰孩集慕,不及過庭之訓;晚暮論撰,莫追長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闕遺。銘曰
碑就是將字刻在石碑上,帖就是直接寫在紙或絹上的字。

❻ 顏真卿勤禮碑譯文

勤禮碑是顏真卿的書法代表作之一,他的這部書法作品非常的有特色。顏勤禮碑在拙重中見挺拔雄肆之氣概。那麼,關於勤禮碑的譯文,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勤禮碑的翻譯,希望能幫到你。

顏真卿《勤禮碑》現代文譯文

當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殺了叛軍將領李欽湊等人,清除了土門的敵人,十七個郡同一天自動歸順朝廷,推舉顏真卿為盟主,有二十萬兵力,截斷了燕趙的交通聯絡。朝廷任命顏真卿為戶部侍郎,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顏真卿任李暉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銑、賈載、沈震為判官。不久,被加拜為河北招討采訪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來向顏真卿求援,李萼建議顏真卿聯結清河郡,利用其錢糧。顏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計,李萼說:“朝廷派程千里統帥十萬軍隊,自太行山向東進發,准備兵出山郭口,限制叛軍前進。您如果攻打魏郡,殺掉叛將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軍隊出〈山郭〉口攻打鄴城、幽陵,平原、清河兩郡共十萬軍隊攻向洛陽,分出精銳部隊控制要沖。您堅守不與敵人交戰,不超過幾十天,叛賊必然潰敗,自相殘殺而死。”顏真卿同意,就傳送文告給清河等郡,派大將李擇交、副將范冬馥、和琳、徐浩與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軍隊駐扎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領兵二萬交戰,叛軍戰敗,被斬了一萬多顆首級,袁知泰敗逃到汲郡。

勤禮碑的碑文內容

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

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

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始自南入北,今為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齊書·黃門傳》雲集序君自作,後加逾岷將軍。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餘首。《溫大雅傳》雲,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游秦與彥將俱典秘閣。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義寧元年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勛,解褐秘書省校書郎。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年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貞觀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年七月授著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內直監,加崇賢館學士。宮廢,出補蔣王文學,弘文館學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與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太宗嘗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讃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籥馳譽,龍樓委質。”當代榮之。六年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年加上護軍。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於京城東南萬年縣寧安鄉之鳳棲原。先夫人陳郡殷氏泉柳夫人同合祔焉,禮也。

《顏勤禮碑》

七子:昭甫,晉王曹王侍讀,贈華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劉子玄“神道碑”。殆庶、無恤、辟非、少連、務滋,皆著學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進。

孫:元孫,舉進士,考功員外劉奇特標牓之,名動海內,從調以書判入高等者三,累遷太子舍人屬。玄宗監國,專掌令畫,滁、沂、豪三州刺史,贈秘書監。惟貞,頻以書判入高等,歷畿赤尉丞、太子文學、薛王友,贈國子祭酒、太子少保,德業具陸據“神道碑”。會宗,襄州參軍。孝友,楚州司馬。澄,左衛翊衛。潤,倜儻,涪城尉。

曾孫:春卿,工詞翰,有風義,明經拔萃,犀浦蜀二縣尉。故相國蘇頲舉茂才,又為張敬忠劍南節度判官、偃師丞。杲卿,忠烈有清識吏干,累遷太常丞,攝常山太守,殺逆賊安祿山將李欽湊,開土門,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遷衛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賊,東京遇害,楚毒參下,詈言不絕,贈太子太保,謚曰忠。曜卿,工詩善草隸,十六以詞學直崇文館,淄川司馬。旭卿,善草書,胤山令。茂曾,訥言敏行,頗工篆籀,犍為司馬。闕疑,仁孝,善《詩》、《春秋》,杭州參軍。允南,工詩,人皆諷誦之,善草隸,書判頻入等第,歷左補闕、殿中侍御史,三為郎官、國子司業、金鄉男。喬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長,耿介,舉明經。幼輿,敦雅有醞藉,通班《漢書》,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舉進士,校書郎。舉文詞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鉷以清白名聞。七為憲官,九為省官,薦為節度采訪觀察使,魯郡公。允臧,敦實有吏能,舉縣令,宰延昌,四為御史,充太尉郭子儀判官、江陵少尹、荊南行軍司馬。長卿、晉卿、邠卿、充國、質,多無祿早世。名卿、倜、佶、伋、倫,並為武官。

玄孫:紘,通義尉,沒於蠻。泉明,孝義有吏道,父開土門佐其謀,彭州司馬。威明,邛州司馬。季明、子干、沛、詡、頗、泉明男誕,及君外曾孫沈盈、盧逖,並為逆賊所害,俱蒙贈五品京官。浚,好屬文。翹、華、正、䪻(岳頁),並早夭。熲,好五言,校書郎。頲,仁孝方正,明經,大理司直,充張萬頃嶺南營田判官。顗,鳳翔參軍。頍,通悟,頗善隸書,太子洗馬、鄭王府司馬,並不幸短命。通明好屬文,項城尉。翙,溫江丞。覿,綿州參軍。靚,鹽亭尉。顥,仁和有政理,蓬州長史。慈明,仁順干蠱,都水使者。穎,介直,河南府法曹。頔,奉禮郎。頎,江陵參軍。頡,當陽主簿。頌,河中參軍。頂,衛尉主簿。願,左千牛。頥、頮,並京兆參軍。頩、須、䪻(弁頁),並童稚未仕。

自黃門、御正至君父叔兄弟泉子侄揚庭、益期、昭甫、強學十三人,四世為學士、侍讀,事見柳芳《續卓絕》、殷寅《著姓略》。小監、少保,以德行、詞翰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泉君之群從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損、隱朝、匡朝、升庠、恭敏、鄰幾、元淑、溫之、舒、說、順、勝、怡、渾、允濟、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著述,學業文翰,交映儒林,故當代謂之學家。非夫君之積德累仁,貽謀有裕則,何以流光末裔,錫羨盛時?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嬰孩集蓼,不及過庭之訓;晚暮論撰,莫追長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闕遺。

銘曰:(銘闕)

勤禮碑的碑文評價

此碑是顏真卿晚年精品,已完全脫去了初唐楷法的體態。此碑結字端莊,寬潤疏朗,氣勢雄強,骨架開闊,方形外拓,橫細豎粗非常鮮明,方圓轉折的筆法清晰。由於入土較早,殘剝損毀少,又未經後人修刻剔剜,所以能比較准確地體現顏書寬綽、厚重、挺拔、堅韌的風神。

❼ 顏勤禮碑的碑文

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
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
君諱勤禮,字敬,琅邪臨沂人。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始自南入北,今為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屬屈焉。《齊書·黃門傳》雲集序君自作,後加逾岷將軍。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儀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餘首。《溫大雅傳》雲,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游秦與彥將俱典秘閣。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義寧元年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勛,解褐秘書省校書郎。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年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貞觀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年七月授著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內直監,加崇賢館學士。宮廢,出補蔣王文學,弘文館學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與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太宗嘗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監為讃,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褒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詩述之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籥馳譽,龍樓委質。」當代榮之。六年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年加上護軍。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於京城東南萬年縣寧安鄉之鳳棲原。先夫人陳郡殷氏泉柳夫人同合祔焉,禮也。
七子:昭甫,晉王曹王侍讀,贈華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劉子玄「神道碑」。殆庶、無恤、辟非、少連、務滋,皆著學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進。
孫:元孫,舉進士,考功員外劉奇特標牓之,名動海內,從調以書判入高等者三,累遷太子舍人屬。玄宗監國,專掌令畫,滁、沂、豪三州刺史,贈秘書監。惟貞,頻以書判入高等,歷畿赤尉丞、太子文學、薛王友,贈國子祭酒、太子少保,德業具陸據「神道碑」。會宗,襄州參軍。孝友,楚州司馬。澄,左衛翊衛。潤,倜儻,涪城尉。
曾孫:春卿,工詞翰,有風義,明經拔萃,犀浦蜀二縣尉。故相國蘇頲舉茂才,又為張敬忠劍南節度判官、偃師丞。杲卿,忠烈有清識吏干,累遷太常丞,攝常山太守,殺逆賊安祿山將李欽湊,開土門,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遷衛尉卿兼御史中丞。城守陷賊,東京遇害,楚毒參下,詈言不絕,贈太子太保,謚曰忠。曜卿,工詩善草隸,十六以詞學直崇文館,淄川司馬。旭卿,善草書,胤山令。茂曾,訥言敏行,頗工篆籀,犍為司馬。闕疑,仁孝,善《詩》、《春秋》,杭州參軍。允南,工詩,人皆諷誦之,善草隸,書判頻入等第,歷左補闕、殿中侍御史,三為郎官、國子司業、金鄉男。喬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真長,耿介,舉 明經。幼輿,敦雅有醞藉,通班《漢書》,左清道率府兵曹。真卿,舉進士,校書郎。舉文詞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鉷以清白名聞。七為憲官,九為省官,薦為節度采訪觀察使,魯郡公。允臧,敦實有吏能,舉縣令,宰延昌,四為御史,充太尉郭子儀判官、江陵少尹、荊南行軍司馬。長卿、晉卿、邠卿、充國、質,多無祿早世。名卿、倜、佶、伋、倫,並為武官。
玄孫:紘,通義尉,沒於蠻。泉明,孝義有吏道,父開土門佐其謀,彭州司馬。威明,邛州司馬。季明、子干、沛、詡、頗、泉明男誕,及君外曾孫沈盈、盧逖,並為逆賊所害,俱蒙贈五品京官。濬,好屬文。翹、華、正、䪻𩓥,並早夭。熲,好五言,校書郎。頲,仁孝方正,明經,大理司直,充張萬頃嶺南營田判官。顗,鳳翔參軍。頍,通悟,頗善隸書,太子洗馬、鄭王府司馬,並不幸短命。通明好屬文,項城尉。翙,溫江丞。覿,綿州參軍。靚,鹽亭尉。顥,仁和有政理,蓬州長史。慈明,仁順干蠱,都水使者。穎,介直,河南府法曹。頔,奉禮郎。頎,江陵參軍。頡,當陽主簿。頌,河中參軍。頂,衛尉主簿。願,左千牛。頥、頮,並京兆參軍。頩、須、䪻,並童稚未仕。
自黃門、御正至君父叔兄弟臮子侄揚庭、益期、昭甫、強學十三人,四世為學士、侍讀,事見柳芳《續卓絕》、殷寅《著姓略》。小監、少保,以德行、詞翰為天下所推。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臮君之群從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損、隱朝、匡朝、升庠、恭敏、鄰幾、元淑、溫之、舒、說、順、勝、怡、渾、允濟、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著述,學業文翰,交映儒林,故當代謂之學家。非夫君之積德累仁,貽謀有裕則,何以流光末裔,錫羨盛時?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嬰孩集蓼,不及過庭之訓;晚暮論撰,莫追長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闕遺。
銘曰

❽ 顏勤禮碑全文及譯文是什麼

原文:

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

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

君諱勤禮,字敬,琅珊臨沂人。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曾祖諱惕,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齊書》有傳。

始自南入北,今為京兆長安人。父諱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臻屢屈焉。《齊書黃門傳》雲《集序》君自作。後加逾岷將軍。

太宗為秦王,精選僚屬,拜記室參軍,加儀同。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顏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餘首。《溫大雅傳》雲:「初君在隋,與大雅俱仕東宮,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愍楚弟游秦與彥將俱典秘閣。

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事具《唐史》。君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於篆箍,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義察元年十一月,從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議大夫勛,解褐秘書省校書郎。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九年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

貞觀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六年七月授著作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轉太子直監,加崇賢館學士。宮廢,出補蔣王文學、弘文館學士。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具官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乃拜陳王屬,學士如故。"遷曹王友。

無何,拜秘書省著作郎。君與兄秘書監師古、禮部侍郎相時齊名,監上君同時為崇賢弘文館學士,禮部為天冊府學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經局校定經史。太宗營圖畫崇賢諸學士,命秘監為妞,以君與監兄弟,不宜相褒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特磺君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

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鑰馳譽,龍樓委質。"當代榮之。六年以後夫人兄中書令柳奭親累貶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年加上護軍。君安時處順,恬無慍色。不幸遇疾,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空於京城東南萬年縣審安鄉之鳳棲原。先夫人陳郡殷氏眾柳夫人同合襯焉,禮也。

翻譯:

君名諱勤禮,字為敬,琅鄢臨沂人。

勤禮君的高祖名諱為見遠,是齊朝的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登基,他絕食數天,一聲痛哭,與世長辭,此事記載於《梁書》、《齊書》和《周書》中。

勤禮君的曾祖名諱為協,曾任梁湘東王的記事參軍,《梁書·文學》中有傳記。

勤禮君的祖父名諱為之推,曾任北齊的給事黃門侍郎,後任隋朝的東宮學士,《齊書》有傳記。從之推公開始從南朝入北朝為官,所以顏氏如今是京兆長安人。

勤禮君的父親名諱為思魯,他學識廣博,擅寫文章,特別精通訓詁學。在隋朝時他擔任司經局的校書、東宮學士、長寧王的侍讀等官職。他曾與劉臻辯論經籍義理,劉臻屢屢理屈辭窮。《齊書·顏之推傳》記載,《顏推集》的序都是思魯親己撰寫。

後來他被加封為逾岷將軍。太宗皇帝還是秦王的時候,精選手下的幕僚,他被授予記室參軍的職務,並加授儀同一職。他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的女兒為妻,《英童集》所說的顏郎就是指他,而且該書還收錄了他們之間來往唱和的詩二十餘首。

《溫大雅傳》記載,最初他在隋朝,與大雅先生同在東宮做官思魯公的弟弟愍楚與大雅先生的弟弟彥博同在內史省當值,愍楚的弟弟游秦與彥博的弟弟彥將一同掌管秘閣。顏溫兩家的兄弟,都是當時的著名人物。年輕時的學業,以顏氏兄弟為優,後來官場的職位,則以溫家兄弟更為顯赫。這些事在《唐史》中有詳細記載。

勤禮君小時候就明朗聰穎。他見識氣度寬宏深遠,擅長篆書,尤其精通訓詁學,秘閣和司經局的史書,很多都經過他修正、定稿。義寧元年十一月,他跟隨太宗平定京城,被授予朝散大夫和正議大夫的勛官,擔任秘書省校書郎的官職。

武德年間授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一職,武德九年十一月授予輕車都尉,並兼職於秘書省。貞觀三年六月兼任雍州的參軍職務,六年七月授予著作左郎,其年六月授予詹事主簿,轉任太子內直監,加任崇賢館學士。

東宮太子被廢後,勤禮君出宮補任蔣王的文學一職,後任弘文館學士。永徽元年三月皇帝下詔令說,官員勤禮君「學藝優敏,宜加獎擢」,於是官拜陳王部屬學士,一如從前。後又調任曹王友。不久,又授予秘書省著作郎之職。

勤禮君與兩位兄長秘書監顏師古,以及禮部侍郎顏相時名望相齊,師古、勤禮同時任崇賢館和弘文館的學士,相時任禮部任天冊府學士,勤禮君的弟弟,時任太子通事舍人的顏育德,又奉命在司經局校正、刊定經籍、史籍。太宗皇帝曾籌劃崇賢館的諸位學士,指派秘書監師古來撰寫贊詞。

因為勤禮君與秘書監是親兄弟,不宜由兄長來褒揚,於是指派中書舍人蕭鈞特別撰寫贊詞如下:「依仁服羲,饢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德彰素里,行成菌室,鶴俞馳髻,能樓委質。(意譯:顏勤禮言行遵從仁義,心懷聖賢禮儀,恪守如一。

他以履行聖人之道為己任,終日在帷帳內勤奮研讀。他的道德彰顯於純朴的鄉里,他的品行修成於芳潔的雅室。他的美譽在太子的鶴宮中傳揚,他傾力獻身於太子的偉業。)」同代人都以勤禮君為榮耀。

永徽六年,因為繼配柳夫人的兄長中書令柳奭的親戚關系而受到連累,被貶為夔州都督府長史,明慶六季擔任上護軍。勤禮君安於時遇,處事平順,內心恬淡,面無怨色。後來不幸身染疾病,在都督府的官宅中去世,不久歸葬於長安東南萬年縣寧安鄉的風棲原。先夫人陳郡殷氏和柳夫人一起合葬,這是遵循禮節。

此文出自盛唐顏真卿

創作背景:

在《顏勤禮碑》中,點畫的端部及轉折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強調,提按的筆法較之前人上升到主導地位。端部及轉折處的用筆變化更加豐富,藏鋒、駐筆在楷書中獲得了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也保留了初唐諸家楷書中的使轉筆法,從而使《顏勤禮碑》點畫的端部及轉折處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態。

豐富多變的筆法將粗與細、方與圓、高與低、曲與直、欹與正、快與慢等諸種矛盾巧妙地統一在一個筆畫之中,使每一個點畫都透露出朝氣蓬勃的生命氣息。《顏勤禮碑》方圓兼施、以圓為主的運筆方法和筆畫形態,集中表現了一種含蓄之美,最符合中國傳統的「含而不露」的審美理想,也是顏體楷書美學價值之所在。

❾ 顏勤禮碑立於哪一年

大歷十四年(779年)立。

《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並書寫的神道碑,為顏真卿晚年楷書的代表作。此碑於唐大歷十四年(779年)立,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陝西西安出土,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現存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顏氏祖輩功德,敘述後世子孫在唐王朝的業績。其用筆橫細豎粗,藏頭護尾,方圓並用;結體端莊大方,寬綽舒展,拙中見巧;氣息渾厚雄強,生機鬱勃,代表盛唐審美風尚。

創作背景: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於唐大歷十四年(779年)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古人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即墓碑。

歷史傳承:

《顏勤禮碑》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無立碑年月。根據北宋歐陽修《集古錄》考證,訂為唐大歷十四年(779年)所立。北宋趙明誠《金石錄》記載:「碑在元祐間,有守長安者後圃建亭榭,多取境內古石刻以為基址。此碑幾毀而存,然已磨去其銘文,可惜也!」此後金石各書不見著錄,可見此碑宋以後就埋沒土中,人鮮知之。

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此碑在陝西長安舊藩廨庫基中(今西安市社會路)出土,石中部斷裂。次年宋伯魯題記於碑右側,題記上方刻有「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年月不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移置西安碑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民國拓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顏勤禮碑 (顏真卿晚年楷書代表作)

閱讀全文

與顏勤禮碑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8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3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2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5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6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3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50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9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1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3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