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頭腦風暴法整理大量觀點用什麼工具
XMIND
頭腦風暴法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人進行。參與者圍在一起,隨意將腦中和研討主題有關的見解提出來,然後再將大家的見解重新分類整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提出的意見和見解多麼可笑、荒謬,其他人都不得打斷和批評,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
其實施步驟為:提出論題-製作背景資料-選擇與會者-創建引導問題的一覽表-會議的進行-過程-評估,而X-mind是一款非常實用的商業思維導圖軟體,應用全球最先進的Eclipse RCP 軟體架構,全力打造易用、高效的可視化思維軟體,強調軟體的可擴展、跨平台、穩定性和性能,致力於使用先進的軟體技術幫助用戶真正意義上提高生產率。這有利於對腦力激盪出的一系列觀點進行記錄歸納。
(1)盡管去做pdf擴展閱讀:
XMind是一個由香港XMind公司開發的腦力激盪法和心智圖的軟體工具,其主要用途為幫助用戶捕捉想法,組織各類報表。它支持心智圖、石川圖(又稱因果圖或魚骨圖)、樹形結構圖、組織結構圖和電子表格。亦可以用來做知識管理,會議記錄,任務管理和盡管去做。XMind Pro 可以匯出Word、PowerPointPDF、 和MindManager等文件。
❷ 怎麼做文獻綜述
這樣讀書雖然剛開始很慢,隨著十幾二十篇文獻做下來,你的積累多了,後面的摘錄就越來越少了。而且,你的閱讀速度也越來越快了。因為人都是基於舊有的知識去領悟新知識。剛開始的時候,你的知識儲備少,一篇文章的知識點難以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或者大腦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實例去解釋,所以接收起來非常困難。而隨著積累的增加,理解越來越容易,也理解越來越充分,速度也越來越快。閱讀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型的,這就是知識的馬太效應。
你的讀書筆記需要分類,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與其他知識的管理一樣,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統。這得需要另闢一篇博文討論,此處不再展開討論。僅對文獻的管理進行說明。
part03丨文獻的管理
在下載了上百篇文獻之後,文獻的管路就成了一個問題。就像十個八個人的小公司,老闆一個人可以兼職財務、人事、市場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公司,其中任何一個角色,都足以讓你忙的焦頭爛額。這個時候,專業人士能夠輕松處理讓你手忙腳亂的雜事。對於文獻管理,Endnote就是這樣一個專業人士,能夠有效地把龐大的文獻有效地組織起來,給你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題目、卷期頁碼,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時要求提供DOI,Endnote也能做到。Endnote在文章編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綜述寫作、論文寫作、書籍寫作的必備(其他文獻管理工具也不錯,Reference Manager,Biblioscape,Note Express等)。它的使用方法見王超的《ENDNOTE使用方法,常用!》。
雖然電子版很方便,我還是傾向於閱讀用紙版。一是看電腦屏幕時間長了,眼睛疼,大腦容易木化,陷於僵滯的狀態;二是多動手,有助於記憶。在電腦屏幕上看時,僅僅使用一根手指頭:是指雙擊打開或關閉和滾動滑輪翻頁。除了食指,整個身體的其他部分都一動不動。眼睛慢慢變成像死魚眼一樣,拉直了視線,呈現出發呆的神態來。這種閱讀方式不適合長時間大量閱讀,偶爾查閱還行。我喜歡把文獻列印出來,統一編號(跟Endnote一致,Endnote中的Label可以添加編號)後打孔,放入活頁文件夾。活頁夾和打孔器見圖片。
這里也提一下活頁文件夾。這種簡單、靈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我竟然在我整個求學過程中聞所未聞,未見任何同學使用過。大家都是列印出來,訂書機一訂就摞在桌頭上。文件多了經常滑落下來灑一地。更難受的是管理,你不能把它碼整齊,也不能隨手取出想要的文獻。直到在歌德學院學德語才第一次接觸文件夾。當時報名時,一人發一個活頁文件夾,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師發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後放入。而且還可以用隔頁分類存檔不同內容的資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夾,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齊。在實驗室里,導師應該給每個研究生配發活頁夾供學生使用,方便學生。而且學生畢業後,可以把文件夾和列印的文件同時收回,留給後續的學生使用。從而,既利於科研又避免浪費。
part04丨文章的架構
文獻的閱讀是一個從「無可非議」、「似是而非」、「大是大非」到「無事生非」的過程。
剛開始閱讀,由於自己的知識有限,前幾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結果對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以評判其中的觀點。因而,剛開始閱讀時會對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全盤接受,很難產生質疑的觀點出來,對看的任何內容都是「無可非議」。等看過十篇八篇的文獻之後,所了解的方法和觀點較多了,有些可能觀點相左,這是懷疑會跳出來,對所閱讀的論點進行挑剔,卻又不能憑借一兩篇文章而確定某種方法完全勝過另一種方法。每種方法都各有千秋,從而達到「似是而非」的境界。只有看過足夠量的文章之後,才能夠做出完整的評價,所獲得的優劣比較結果也有充足的論據。這時候就達到了一種「大是大非」的境界。
綜述文章,一部分是綜合別人的工作,另一部分,還在於論述自己的觀點。大是大非也還只是綜合的一步,應該更進一步,通過對「大是大非」的把握,要能發現新的問題、新的優點或者缺點、提出改進方法,以及對未來工作和發展前景的建議和設想,更有甚者,跳出對原有實驗細枝末節的討論,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從原理上、方法論上和系統性上加以評價。這當然很難,故而,多數綜述文章綜而不述,讓讀者看完之後,對過去有些了解,對未來仍是茫然。當然,論述的越多,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大。鮮明的例子是,趙立平歷時兩年增刪二十多次才寫出為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的文章,方知「述」之不易。
如果閱讀完成之後,能夠達到「大是大非」的經濟,即可提筆寫作了。寫作,要先搭框架,對所要綜述的內容分門別類,不斷細分。分的越細越好,至少要三級,三級標題下還可能有四級五級標題。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框定要綜述的問題,縮小范圍。不要讓自己的寫作「隨興所至」而偏離了方向,失了重點。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這不是寫書,沒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寬全面的討論,所以要限定自己綜述的范圍。
@寫作壓力小。想到寫一篇文章時,會聯想到「寫下至少五千文字和閱讀一百篇文獻」,一霎那壓力倍增,而且不知道從何處入手。而細分之後,所要想的僅僅是對某個方法的某個參數進行討論,只需一個小段落的文字。這樣簡單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沒有太大壓力。
@有條不紊。所有要討論的問題列在那裡,就像一個TO-DOLIST,完成一項劃去一項,一件一件來,有條不紊,進度非常直觀。
part05丨文獻綜述的格式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體和總結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於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主體: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點及其理論根據,從而反映作者的見解。為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述。這部分應包括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幾個方面的內容。
歷史發展:要按時間順序,簡要說明這一課題的提出及各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體現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分析:介紹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各派觀點,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將歸納、整理的科學事實和資料進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對有創造性和發展前途的理論或假說要詳細介紹,並引出論據;對有爭論的問題要介紹各家觀點或學說,進行比較,指問題的焦點和可能的發展趨勢,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對陳舊的、過時的或已被否定的觀點可從簡。對一般讀者熟知的問題只要提及即可。
趨向預測:在縱橫對比中肯定所綜述課題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和不同觀點,提出展望性意見。這部分內容要寫得客觀、准確,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徑,為有志於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鋪路。
主體部分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問題發展歷史依年代順序介紹,也有按問題的現狀加以闡述的。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應比較各家學說及論據,闡明有關問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
主體部分的寫法有下列幾種:
縱式寫法"縱"是"歷史發展縱觀"。它主要圍繞某一專題,按時間先後順序或專題本身發展層次,對其歷史演變、目前狀況、趨向預測作縱向描述,從而勾劃出某一專題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軌跡。縱式寫法要把握脈絡分明,即對某一專題在各個階段的發展動態作扼要描述,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取得了什麼成果,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後發展趨向如何,對這些內容要把發展層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緊密銜接。撰寫綜述不要孤立地按時間順序羅列事實,把它寫成了"大事記"或"編年體"。縱式寫法還要突出一個"創"字。有些專題時間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時就要抓住具有創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詳細介紹,而對一般性、重復性的資料就從簡從略。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做到了詳略得當。縱式寫法適合於動態性綜述。這種綜述描述專題的發展動向明顯,層次清楚。
橫式寫法"橫"是"國際國內橫覽"。它就是對某一專題在國際和國內的各個方面,如各派觀點、各家之言、各種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較。通過橫向對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種觀點、見解、方法、成果的優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國際水平、國內水平和本單位水平,從而找到了差距。橫式寫法適用於成就性綜述。這種綜述專門介紹某個方面或某個項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論、新觀點、新發明、新方法、新技術、新進展等等。因為是"新",所以時間跨度短,但卻引起國際、國內同行關注,紛紛從事這方面研究,發表了許多論文,如能及時加以整理,寫成綜述向同行報道,就能起到借鑒、啟示和指導的作用。
縱橫結合式寫法在同一篇綜述中,同時採用縱式與橫式寫法。例如,寫歷史背景採用縱式寫法,寫目前狀況採用橫式寫法。通過"縱"、"橫"描述,才能廣泛地綜合文獻資料,全面系統地認識某一專題及其發展方向,作出比較可靠的趨向預測,為新的研究工作選擇突破口或提供參考依據。無論是縱式、橫式或是縱橫結合式寫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統地搜集資料,客觀公正地如實反映;二要分析透徹,綜合恰當;三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四要語言簡練,詳略得當。
總結:主要是對主題部分所闡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重點評議,提出結論,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提出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參考文獻:寫綜述應有足夠的參考文獻,這是撰寫綜述的基礎。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證者的勞動及表明文章引用資料的根據外,更重要的是使讀者在深入探討某些問題時,提供查找有關文獻的線索。綜述性論文是通過對各種觀點的比較說明問題的,讀者如有興趣深入研究,可按參考文獻查閱原文。因此,必須嚴肅對待。
part06丨寫作的小細節
文章細分成一個一個小節之後,就可以動手完成每個小段落了。在這里有幾個小技巧,非常有效。
@注重寫作的連貫性:寫作最好是一氣呵成,不要在寫A問題時去思考B的問題。這里有兩層意思,寫作A問題時發現了對B問題有用的材料;另一層意思是,寫作A問題時發現了B問題存在的錯誤、疏漏或者其他。這個時候,不要停下來,只需要用便簽備注一下(我習慣使用ONENOTE做備注還收集材料),備注完之後,繼續對A問題的寫作,直到完成。再回過頭來,整理B問題。
@二次文獻:為了論證一個結論,可以需要引用文章主題之外的文獻,或者需要從文獻引用的文獻里去找論據,是謂二次文獻。對文獻中引用他人的數據有必要去查證,避免錯引文獻和錯引數據。
@圖片處理:一是圖片的版權,這個不用擔心。你投到期刊,期刊的編輯會去搞定;二是圖片的質量。從其他文獻中摘取圖片時,不要使用截屏的方法,這樣圖片的解析度不夠。應該用PHOTOSHOP打開PDF文件,對所需的圖片進行裁剪,再另存為TIFF/JPEG格式。在PPT中繪制的圖,千萬不要用PPT的「圖片另存為」功能,那個分離度太弱了。應該講PPT另存為PDF,然後用PHOTOSHOP處理。
@參考文獻的修改。前期寫作的時候,必須使用ENDNOTE對插入WORD中的文獻進行索引。如果文章已經成型,ENDNOTE已經導出參考文獻了,經過其他作者修改後,要增刪參考文獻。增刪一個文獻,其他文獻的索引號都要變更。這個時候容易出錯。我使用以下方法:對每個要改動的文獻索引後加「*」標注;「*」後加上新的參考文獻索引號;使用查找功能確認每個需要改動的文獻都與「*」相連(應該出現兩次,比如增加一個參考文獻121,122應該有兩個,121*122,122*123,即是121變為122,122變為123);刪除「*」和前面的索引號。改變完成。
@英語句子,短句比長句好。被理解最重要,短句子容易理解,定語從句太多,能把人給繞暈了。
part07丨文章的亮點
一個篇文章,要有一些「干貨」才能被更多地引用。因此在寫作之前,看看你所下載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數。哪個文章被引用次數最高?為什麼?
從個人引用文章的習慣看來,以下文章會被引用:
@第一篇文章:本領域的開山之作,不引用沒天理;
@里程碑式文章:文章達到一個之最,最高、最大、最快等,或者突出的進展,是要引用的;
@討論的是核心問題。
除此之外,我還喜歡引用有總結性結論的句子,比如某個技術的優點是。。。;和量化的句子,比如目前70%的文章採用了某方法。
如果你的綜述里能提供這些內容,必定會增加他引次數。前面三個干貨,是研究型文章乾的事,後面這兩個也不容易。第一個要你自己概況總結,第二個要統計大量的數據。
❸ 求 盡管去做 : 無壓工作的藝術 PDF文檔.
鏈接:https://pan..com/s/1tI6Hi_GugjcEVeA_RKkpzA
提取碼:uq3i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8的分享
小說簡介:你希望既出色地完成工作,又可以快樂地享受生活嗎?本書向你介紹了如何獲取更加旺盛的精力,如何變得更加輕松自如,事半功倍的方法。作者在本書中揭示的方法,在各種類型的企業中,在每一種工作層面上,在不同的文化氛圍中,甚至在家庭和學校里,都已經得到了證明是功效卓著的。
❹ 求《盡管去做 ——無壓工作的藝術 》電子版書籍百度雲資源下載
《盡管去做 ——無壓工作的藝術》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如果你按照我所推薦的方法建立起個人的組織管理系統,擁有一個「工作任務」清單、一個工作日歷、「下一步行動」清單和一個「待處理」清單,你大概就別無他求了。
❺ 《盡管去做》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盡管去做》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CWxrSt0z7aDCqWCZYvtl6A
❻ 求《盡管去做》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盡管去做》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CWxrSt0z7aDCqWCZYvtl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