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單詞總匯
鏈接:
提取碼:jmsa
高中英語詞彙大全-新人教版1-8冊(默寫).pdf0.51M來自:網路網盤提取碼:jmsa復制提取碼跳轉
提取碼:jmsa
派生法(derivative)是英語主要的構詞法。這方法是借前綴或後綴之助,製造出派生詞(derivative words),主要有名詞、形容詞和動詞三種。
B. 邏輯謬誤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一個典型的人類認知思考的邏輯謬誤,其論證過程是這樣的:
倖存者偏差本質上是一種取樣偏差(有效的取樣應該是完備且隨機的),我們更多的關注那些成功者 ,忽略了倒霉蛋,從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甚至得出了荒唐的結論。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2000多年前,羅馬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羅講了下面的故事。有個人將一幅畫給一個無神論者看,畫上是一群正在祈禱的拜神者,他們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倖存了下來。其寓意是:虔誠祈禱能保護人們不被淹死。無神論者看了後,問:「那些祈禱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
這個故事的邏輯推演是這樣的:倖存者(A1)都向神祈禱了(C),而且沒被淹死(B),所以祈禱可以保證不被淹死。這里的問題是,如果有相當數量的A2,也做了同樣的動作(C),但是沒有活下來,那就無法證明C是B的原因。現在A2已經死了,他們不會出來說自己有沒有祈禱,因而至少說這個歸因關系是存疑的 。只有當A2都沒有祈禱且淹死了,才有可能證明C是B的原因 。
塔勒布在他的《黑天鵝》一書中說 , 大部分思想家試圖讓他們之前的人感到羞愧 ,西塞羅卻幾乎讓他之後的所有經驗主義思想家感到羞愧。
其實不僅僅是機場書攤上的成功學書籍,就連商學院MBA的教程里,也充斥著倖存者偏差。
所有成功學的論證過程是這樣的:因為這些企業或個人A1,具備了一組特質或者做了一系列特殊的事情C,從而實現了成功B,所以C就是成功經驗,你們只要也做C,就會實現B。
A2呢?A2都失敗了,有的倒閉了,有的破產了,有的不再創業了,我們沒有A2的信息。馬雲寫一本我和阿里巴巴的故事,可以洛陽紙貴,易趣出一本我們怎麼搞砸了電子商務的,估計沒人看。易趣還算是當年的著名企業了,更多的公司根本無人知曉。
這里不是否認成功經驗,成功經驗肯定是有的,否則人類文明不會進步了,但是要提醒的是,成功經驗的萃取是非常復雜的,需要大量的專業分析和足夠多的樣本,甚至有時需要長時間的驗證才能確定因果關系。雞湯類的成功學是忽略了這些過程,只是簡單的給你呈現了A1具備C。
如果我們把失敗者A2都找到,發現失敗者也具備C特質,成功者和失敗者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有更好的運氣 ,那我們就只能把成功歸因為運氣,而不是C。當然,這個只是可能性之一。
很多城市都保留一些老建築,上海的外灘、北京的故宮、蘇州的園林,不禁讓後人感嘆,建築師的水平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但實際上這些保留下來的老建築很可能就是因為其設計水平高而被保留下來的,大量的水平差的A2早就被拆掉了。僅僅根據A1,無法推導出所有的A都是有品味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古代的傢具就是結實,現代的越來越差了。古代的紙墨就是好,幾百上千年都能不腐爛。古代人真厲害,流傳下來的字寫的真好,每個人都是書法家。
上圖顯示的是 2016-2017賽季全世界薪水最高的足球運動員 。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每個人都是億萬富翁,光年薪就超過了1000萬英鎊,這還沒有包括他們的廣告收入。其中上海申花隊的特維斯,其 年薪更是達到了令人眩目的3200萬英鎊,約合2億7000萬人民幣 !
但是僅僅依靠這張榜單(A1)無法得出「踢球能致富」的結論。根據世界運動員工會 Fifpro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全世界足球運動員的 月薪中位數介於1000美元和2000美元之間,其中大約有41%的足球運動員被拖欠薪水 。其實,在這么多足球運動員中,只有一小部分(A1)有幸擠入頂級職業聯賽(比如英超或者中超)的人,其收入才會高於普通人,而絕大部分運動員(A2),其收入是很差的。
這個現象在幾乎所有明星類的職業里都有,電影明星、暢銷書作家、歌星,都是類似的情況,少數成功者A1獲得了巨額收益,廣大的A2活在生存線的邊緣,僅僅依靠明星的收入榜單,無法推導出這個行業是高薪的。
這個二戰英國飛機的故事,被很多人認為是倖存者偏差這一說法的源頭。
為了提高飛機防禦能力,挽救更多的飛行員和飛機,軍方建議根據返航飛機的彈孔分部情況,在密集部分加厚裝甲。這個最初的想法,其實錯的離譜。這些飛機A1,有彈孔C,實現了返航,沒有被擊落B。問題是我們要做的是防止被擊落啊,那我們更應該看樣本A2,看被擊落的飛機都是哪裡中彈了。不過稍加思索就會發現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被擊落的飛機都化成灰燼了,就算能找到一些殘骸,也很難得到足夠完備的信息。
當時美軍統計研究部的統計學家亞伯拉罕·沃爾德(Abraham Wald)拒絕了這一建議,他提出應該在彈孔不密集的地方做文章 ,因為很可能這些地方中彈就墜落了,以至於返航的飛機上看不到這些彈孔。當然 ,他如果就是這么抖機靈、腦筋急轉彎一下,也就是不是統計學家了。此人當時也算小有名氣的學者了,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為美國海軍研究炸彈試驗方案時,卡在一個統計學問題上,就是求教這位老兄才解決的。弗里德曼把這段經歷寫入了自傳,稱贊道:「他(沃爾德)是一位傑出的統計學家,為統計學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沃爾德實際上是經過了大量的周密的模擬和計算,在A2信息嚴重缺失的情況下,推導出了應該在駕駛艙加固裝甲。後來的實戰效果很好,挽救了很多飛行員的性命。相關論文參見:https://people.ucsc.e/~msmangel/Wald.pdf,或者知乎上搜索相關的論證。
說了這么多,那怎麼做才能消除,或者克服倖存者偏差呢?
C. 求life of pi 中英雙語小說
這個只有你去外文書店買了。。。這么有名的小說怎麼可能有中英雙語
揚·馬特爾(Yann Martel)
Harvest Books
中譯本由譯林出版,2005年1月一版,347頁
【故事簡介】
作者在印度掙扎著尋找寫作靈感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可以去多倫多找一個叫皮辛.墨利多. 帕帖爾的人,因為他有一個精彩的故事。皮辛(後來改名Pi)的父親是印度朋迪榭里動物園的 園長,所以皮辛有很多機會跟動物接觸,他對動物的習性深感興趣;而一家四口之中,沒有 人對宗教感到興趣,除了皮辛之外。由於甘地夫人執政之後採取高壓統治政策,造成國家局 勢動盪,於是皮辛一家人決定賣掉動物園,移民到加拿大。他們隨著轉賣到國外的動物搭乘 油輪,沒想到發生船難,只有皮辛他一個人被拋在救生艇上,跟著鬣狗、紅毛猩猩、受傷的 斑馬和孟加拉虎---理查.帕克在海上漂流著。可是,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到底要怎麼樣才 能讓一隻大老虎聽話呢?三個宗教的神會如何解決他的困境?
*遇見少年Pi
打開序言的部分,作者先自述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就像是毛線球的線頭,它可以告 訴你這團毛線球是什麼顏色,材質是合成纖維或是純羊毛。序言帶出了幾個線索,故事的主 人翁Pi原先生長在印度,跟動物園有關系,後來居留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而且故事會「讓你 相信上帝真的存在」---胡蘿卜已經吊在眼前,就等著讀者用驢一般的專注往前走,看看最後 是否會吃到「遇見神」這根通往永生的胡蘿卜。
序言生動地寫出志在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在創作時靈感便秘、作品乏人問津的無奈,「書 店裡的展示架上一排排的書籍整齊羅列,就像排隊准備參加棒球賽或足球賽的小孩,而我的 書就是那種沒有運動細胞笨手笨腳的小孩,誰也不想選他當隊友。」這是我讀過關於作品滯 銷時最生動有趣的形容詞。
雖說是「自序」,但故事裡的敘事者是否就是Yann Martel本人,我們無法得知。Yann Martel 在此用了一個高明的技巧,序言中提到作者第一本出版的書籍銷量慘淡,二次跑去印度尋找 寫作靈感,這都是Yann Martel本人的親身經歷,因此讓書中後來傳奇故事顯得似真似假,Pi 到底是出於Yann Martel的想像,還是真有其人其事?
真實的故事有時比小說還要來得傳奇,而傳奇故事中也時常脫胎自真實生活中的荒謬 處,讀者願意相信哪一個呢?關於何謂真實的議論,在故事的第三部有極精彩的對照,成為 這個故事貫串前後的重要主題之一。
進入故事本文之後,很快的主角Pi就以第一人稱成為主要的敘事者,作者則退居為紀錄 的人,偶爾出現插個話,為讀者形容他眼前的Pi是什麼樣子,會煮哪些菜,家庭生活如何等 等。
成年的Pi進入大學選修動物學與宗教研究,這樣的選擇與他少年時代的生活、那次海難 劫後餘生的經驗習習相關。沒有浪費多餘的口舌,作者讓我們雱皉a就進入Pi在印度的生活 當中,像是Pi的名字由來---涉及到他為什麼後來要改名為Pi,學習游泳---日後他在海上漂流 時必備的本領,在自家動物園觀察動物的心得---在救生艇上馴服理查.帕克的理論基礎,宗 教經驗的啟蒙和天馬行空的探索---海難中生存下去的動力,還有,理查.帕克到底是誰?為 什麼Pi要想念他?
Yann Martel 對於人物設定和時空背景十分留意,所寫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為後面的故事仔 細鋪路,力求不讓傳奇的海上求生全然變成天外飛來一筆。Yann Martel把Pi的武器都添足了 之後,才讓他上戰場。Pi的性格調性以及人生所關注的話題一直就是動物和宗教,此二者形 成了Pi的獨特宇宙,船難帶給他生命的逆轉,誠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個相信形式、相信秩序 的人」Yann Martel沒有讓Pi最後成為研究船隻安全的科學家、或是始終無法撫平傷痛過正常 日子的生還者,因為他所塑造的Pi是個有信念的人(無論其信念是否獲得讀者的認同),他沒 有背叛筆下的人物,緊抓住前面所鋪陳的脈絡,個人以為這是值得嘉許的地方。小說家的惡 夢之一就是人物逐漸變形,最後完全脫離掌控,變成完全的陌生人。
*從皮辛到Pi
Pi的原名是Piscine Molitor Partel,直接音譯為皮辛.墨利多.帕帖爾,Piscine是法文中 游泳池的意思,不過由於發音近似於英文Pissing(Piss原意是「小便」),所以他常常被同學 取笑,繁體中文版的譯者翻成「屁腥」,不但音近於原名,而且也翻譯出之所以會被取笑的那 種尷尬。後來,皮辛在一次自我介紹中,他決定替自己改名為Pi,原來名字的前兩個字母, 也是希臘字π的拼音。
π,有無法整除的小數點,宇宙中一個神秘而無盡的數字,無可避免的不完美。
Pi說:「我最討厭我的綽號的地方就是無法整除的小數點。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個妥當的了 結,這是生命中的大事,唯有如此你才能鬆手,否則你就會永遠都有該說卻未說出口的話, 你的心會充滿懊悔。」
生命中不是每一次都有機會做個完美的了結,就像π這個數字一樣。Pi的生命不也是遺 憾重重嗎?對於完美的期待或是幻想,是人類沉重的負擔,如同誇父追日的神話,以死亡做 為追逐的代價,之後,由誇父的血肉化育的山水生靈,頂多隻能讓後羿射掉十一個多餘的太 陽,頂多隻能讓美國人到月球的廣寒宮插面國旗以示到此一游。
因為除不盡,所以不完美;然而就是因為無盡,也象徵生命以不完美形式延續下去,一 如Pi的信仰讓他從船難中生存下來。奇跡無法任人予取予求,所以顯得格外稀有,難以解釋, Pi不是用信仰去換取奇跡,只是剛好奇跡回應他的信仰。
*動物園---自由重要,還是生存重要?
Yann Martel花了不少篇幅在描寫Pi眼中的動物園,除了塑造Pi與動物之間的情感連結 之外,筆者以為他還意欲藉著動物園是否有存在價值的這個議題,來討論生態失衡、何謂自 由等等。
「有關動物園的胡扯,我聽過的差不多就跟人家講的關於上帝或宗教的胡扯一樣多。本意良
善但資訊錯誤的人認為動物在野外更『快樂』,因為可以過『自由』的生活。……其實大謬不
然。野生動物過的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強制生活,社會階級分明,步步危機,經常挨餓,隨時
需要保衛自己的領土,一輩子都有趕不走的寄生蟲。這種環境就算自由又如何?」
接著他以動物有固定活動的領域,不喜歡變動或意外的情形發生,動物住進動物園,就像人 類買個房子住進去一樣,動物園里有人清潔環境,提供食物,因此如果動物有智慧,它們會 寧願住進動物園,更何況動物天性就是有什麼將就什麼……之類的理論來推斷,動物園其實 也不是那麼糟。然而這樣的立論基礎有許多值得被討論的空間。
首先,不是每個動物園都有佔地千頃的空間。Yann藉著Pi說出「動物在野外只走固定的 路線,一季又一季,為了同樣迫切的理由」,在野外所謂「固定的路線」可能長達幾千公里(如 侯鳥),短則幾公里,絕對不是動物園里幾百公尺的活動范圍可與之相比,特別是對大型的野 生動物,不管它們是出於嬉戲或是生理結構,都需要廣大空間讓它們活動,劃分范圍。如果 Pi(或是Yann)有機會來野柳,看看一間單人套房大小的籠子關上四、五隻孟加拉虎的情形, 也許他的想法會有所改變。
再來是,人住進房子,是出於自己的決定,以及對遮風避雨的基本生存需求,因為人沒 有厚厚的毛皮,不能冬眠,五官不如野生動物敏銳等等,但是有多少野生動物是一開始自願 闖進動物園讓人關著?蟒蛇需要遮風避雨嗎?北極熊需要吹冷氣嗎?野生動物不像已經馴化 的動物如貓狗等,後者歷經許多年代,調整其體型和其它生理結構,才終於能習慣人類豢養 的生活,可以接受圈養,甚至會主動表現出希望被豢養的願望。
談到自由行動,對於家中寵物是否適合被放它們自行出外活動,在國外有兩大派陣營持 相左的態度。贊成的人,主張即便是家庭寵物,也必須讓它們保有一點動物想到戶外活動的 需求;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尤其是在大都市,讓寵物自行外出,特別是只不過是滿足主 人自以為是的幻想,事實上,寵物出去可能會面臨幾個嚴重的問題:傳染病、跳蚤、其它動 物的騷擾或攻擊、走失、車禍、造成更多貓狗的意外繁殖,攻擊他人飼養的寵物等等,既然 它們已經是馴化了,就不要再把它們視作野生動物。
許多救援野生動物的機構,其成立的最終的目的,不在於將瀕臨絕種的動物豢養在人造 空間里,而是暫時提供它們復育的時間和空間,並且幫助它們重新學習野外謀生的本能。這 是一種尊重大自然賦予野生動物的本能,盡可能還原到人類不妄加干涉的狀態,這些保育人 士知道,人類一旦完全插手介入野生動物的生命,無論出於何種考量,只不過是另外一種形 式的災難,就算人類是所謂的萬物之靈,人對自然的主權不能無限上綱。
如果說,以為動物喜歡在大自然里風吹雨打挨餓受凍是一種誤讀動物的謬思,那麼,反 過來問,認為動物完全只受生物本能的趨使,而願意待在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有限空間,這 何嘗不是另一種謬思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更何況,Pi自己也發現「動物園里最危險的 動物就是人類」,動物就算關在動物園里,還是會有人想盡辦法闖進去虐殺它們。關於這方面 的發現,Yann用一種滑稽中見荒涼的筆法為讀者緩緩道來。
不過,Pi有一點沒有說錯,在這個日漸惡化的星球上當只野生動物是越來越困難了,如 果只著眼在動物的物種生命能存續下去的話,未來恐怕動物園是主要管道之一。
自由無法確保快樂,某些限制反而延續生命。 「說了那麼多我並不是在幫動物園說話,堅持動物園有多好。只要你們喜歡,盡管把動物園 都關閉。(只希望殘存的野生動物能在日益縮小的自然世界裡苟涎殘喘。)我知道現代人對動 物園的好感是愈來愈少了。宗教也面臨相同的困境。某些對自由的幻想不僅損害了動物園, 也損害了宗教。」
不清楚作者他所謂「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什麼?每個人對於自由的定義不盡相同,因 此,當你的自由踏進我的界線時,到底是我的自由重要?還是你的自由重要?當何春蕤以學 術研究自由為由在網站上放人獸性交的照片時(動物選擇在適當期間,與自己同類交媾的自 由在哪裡?),當日本人以「進出」二字取代侵略行徑時(有誰說你可以自由進出別人的領土? 你家願意開放讓別人進出嗎?你家婦孺願意讓他人自由凌辱嗎?),當婦運團體以法律無法禁 絕婚外情、為婚外性去污名化、顛覆父權性政治等等為由請求通姦除罪化時(因為禁不了, 所以就不禁嗎?那盜版要不要禁?原配要告配偶或是第三者,其間涉及的原因太多,如何能 以「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避免最後通姦罪都只有告第三者?那第三者何苦為難元配?原配 沒有決定要告哪一個人的自由嗎?)……他者的自由在哪裡?如果「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 「依憑個人意志標准來決定」的自由,那麼,損害的不止只有動物園和宗教了。
*誰的上帝才是上帝?
Pi隨著家人到穆拿的茶園度假時,看見外圍有三座山峰,山峰上各有一種宗教的敬拜場 所,在分別是天主教的教堂、印度神廟、清真寺。Pi在山上認識了天主教的神父、信奉回教 蘇菲教派的麵包師傅和印度教師尊。這三個宗教雖然讓Pi時有困惑,特別是天主教:
「是個很好聽的故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不相信。什麼?人類犯罪的結果卻由上帝之子 付出
代價?我在心裡想像爸爸跟我說:『皮辛,今天有獅子溜進了駱馬欄,咬死了兩頭駱馬。昨天
有頭獅子咬死了一隻黑羚羊。上禮拜又吃了一頭駱駝,上上禮拜是 彩鸛和灰鷺。誰敢說吃掉
我們的金蹄鼠的不是這兩頭畜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依我看要讓那兩頭獅子悔過只有一個
辦法,就是把你拿去餵獅子。』
『好,爸爸,只有這麼做才合情合理。給我一分鍾去梳洗一下。』
『哈利路亞,兒子。』
『哈利路亞,爸爸。』
什麼跟什麼嘛,哪有這麼奇怪的心態?」
但三個宗教同樣讓Pi深深感動,因此他每日五次向麥加的方向禱告,周四去印度廟堂,周五 去清真寺學習可蘭經,周六去天主教堂聽講道。
有一次陰錯陽差,三名智者都跑來找他,因而意外發現Pi特殊的宗教信仰。Yann用近似 鬧劇的方式描寫了這三名智者見面時的尷尬以及護教時的種種爭論。
當三位智者要求Pi只能選擇一個宗教時,Pi以「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的,我只想要崇愛神」 爭取他相信三個宗教的權利,後來三個智者都不讓Pi進入他們的會堂做宗教崇拜, Pi認為他們「心胸狹窄」。
「而我一輩子都是印教徒。心中懷有印度教,我才看清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但我們不該執
著!……印度教徒的博愛精神確實和基督徒不相上下,兩者都認為上帝存在於萬事萬物之
中,正如回教徒也是蓄鬍的印度教徒,而基督徒,他們對上帝的虔敬也讓他們成了戴帽子的
回教徒。」
這就是Pi的宗教觀---眾多對神的指稱,最後都會歸依到同一個對象,那麼,不妨異中求 同,無須拘泥在單一的宗教信仰?重點是信仰神、在萬事萬物中感受神的同在,與大化宇宙 合為一體,不是嗎?
談到宗教這種「大哉問」的議題,恐怕不是在這里三言兩語就能代過,因而我做的只是 先標記出Pi 的宗教信仰。
身為船難之後唯一的生還者(如果理查.帕克不算在內的話),在海上漂流等於一種令人 絕望的隔離狀態---與人類社會隔離,缺乏文明物質,生命朝不保夕,除了一本求生求冊之外,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排解精神上的無聊,漂盪,失去方向,不知結局,人生中,偶然就會 有這般被棄絕的狀態。 Pi在船上保持著禱告的習慣,是的,向不同的神。
*老虎來了
全書充滿譬喻生動的哲學思考,以及故弄機巧和惡作劇式的幽默。
談到死亡,「死亡緊纏著生命不放,這在生物學上並不是必然的結果,真正原因不外是嫉 妒。生命太窈宨多嬌,讓死亡愛得無法自拔,嫉妒的佔有的愛,只要能抓到手的就決不放過。」, 第二句的原文更為簡鍊:「Life is so beautiful that death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it,a jealous, possessive love that grabs at what it can.」
談到觀察自己的苦難:「我要活下去!我把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混淆在一起是身不由 己!生命是一個窺視孔,進入無限寬闊的一個小入口---我怎麼可能有辦法超越這種短暫褊狹 的視線?我有的就只這個窺視孔啊!」
有時候當新的動物要出場時,Yann都不以「它」做為動物的指稱詞,而時常改用「他」 或「她」,因而當真相大白時,往往讓讀者哭笑不得。
例如理查.帕克第一次出現時(第23頁),作者是這麼寫的:
「理查.帕克一直在我心頭。我忘不了他。我能說想念他嗎??沒錯,我的確想念他。我仍在夢
里看見他,大部分雖然是惡夢,但驚駭中仍帶著愛意。」
看起來很想在懷念老友或是舊情人,不是嗎?
對照著第113頁,他在心裡為理查.帕克加油,甚至跟他談到
「老天爺你一句話也不說就讓我白白受苦嗎?」
「我們現在九死一生卻還在害怕不朽。」
之類的哲學宗教議題。
到了第114 頁
「滾開。淹死你!淹死你!……我的老天爺啊!我的救生艇上來了一隻濕淋淋、全身顫抖、飽
了海水、上氣不接下氣、咳嗽連連的三歲孟加拉虎。」
理查.帕克是何許人也,在此向讀者揭露。
還有第125頁,
「她站在一座香蕉島上漂來,頭上一圈光環,就像聖母瑪麗亞一樣可愛……
喔,偉大的聖母,朋迪榭里的生育女神,母奶和母愛的供應者,提供慰藉的神奇懷抱,壁虱
剋星,哭泣幼兒的擁抱者……我愛你。哎喲,別連蜘蛛也上來了。」
這段有如詠嘆調的描寫,到底指什麼呢?且讓我暫時賣個關子,以免剝奪各位讀者閱讀此書時
特別的樂趣。
談到理查.帕克這只孟加拉虎,我個人以為它的存在,應該不只是單純做為一個危機因 子,從書中的對白推敲,它也許可以象徵生命中的各種恐懼、危險、痛苦、試煉。
原本Pi制定了6個策略,打算把理查.帕克弄死,以便消除這只450磅的巨大威脅,但 是仔細分析過後,好像每一項策略都是異想天開。緊接著Pi說要先來談談恐懼這件事。
「在你面對死亡時感受到的恐懼,就像個壞疽隱藏在你心底,伺機腐化你的一切……你必須
盡一切力量把光明照耀到它身上,因為不然的話,你的恐懼就會變成你想逃避……甘此一來
你就等於放任恐懼隨時來攻擊你,因為你並沒有真正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人。」
這段話說完後,Pi意識到「讓我平靜下來的竟然是理查.帕克……找回了目的,甚而找回了 完整。」所以Pi制定出策略7---不能讓它死!
Pi一邊想辦法捕魚給老虎吃,不去侵犯它的活動區域(把光明照耀在他身上),另外也想 辦法訓練它聽懂警告的哨音,要不然Pi會搖晃救生艇讓它嚴重暈船(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 人)。
因為有恐懼的陪伴,因為找到了與恐懼共處的方法,所以Pi得以找到免除被老虎吞吃的危機, 同時在漫長的漂流生活中,讓老虎的陪伴他成為活下去的動力之一。
*不會發酵的實事求是---何謂真實?
在故事的一開始,我們就已經知道Pi已經在加拿大展開新生活,因此海上漂流記的結果 肯定是獲救。書中最後一部「墨西哥班尼多胡阿瑞茲醫院」講的是Pi獲救後,有兩名日本人 來找他,想要了解船難發生的真正原因。
Pi告訴日本人事情的始末,可是日本人不相信,他們不要鬼動物和吃人島的故事,於是
Pi把故事裡的動物換成人,拿掉島嶼和狐?,然後問日本人第2個版本有沒有比較好?還有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日本人隱約知道這2個版本的故事幾乎是換湯不換葯,可是他們搞不定這個聰明的印度人。
日本人用「難以置信」回應第1個故事版本時,Pi心情非常激動。
「愛難以置信,你去問問戀愛中的人。生命難以置信,去問隨便哪個科學家。上帝難以置信,
去問隨便哪個有信仰的人。你到底為什麼會那麼難以置信?」
「我們只是想理智一點。」
「我也是啊!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自己的理智。理智在找食物、找衣服、找遮蔽的時候很管
用,理智是最好的工具箱。要讓老虎不攻擊你,沒有什麼比理智更有用的了。可是理智過了
頭你就可能會把宇宙跟洗澡水一起放掉……因為在你們狹窄有限的經驗里,這三者從來沒有
會合在一起過,所以你們怎麼也不相信。但事實真相很簡單,奇桑號把這三者聚集在一起,
然後沉沒了。」
所以,這兩個版本的故事,你選哪一個?是選擇皮辛試圖在一整本書中帶領去看的版本? 還是另一個比較合乎常態經驗的版本?
什麼是真實?是感官所感知到的嗎(即眼見為憑)?還是透過心靈(信念、理性、感性)所解釋、分析過的呢?每個人的標准不一,難道不會有認知上的錯誤嗎?
*結語
以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如Pi所說的,7個月的海上漂流生 活,變化不外乎就是天氣、食物、生存危機,但是Yann Martel仔細挑選適當的素材與火候, 為讀者端上一盤盤妙菜。可是就故事提及的各個重大議題而言,例如「相信神」,多半迷失在 他插科打諢的文字當中,只有點到而沒有深入發展,故事說服我的是,除非你有一些求生和 對於動物的基本知識,要不然光憑信仰是不可能熬過那7個月的。
不一定要把這本書當作隱喻十足、涵義深遠的小說來看待。盡量放鬆心情,讓自己潛進 Pi與理查.帕克的海洋里,就算看到最後一頁你覺得這根本是一本荒謬搞笑版的《老人與海》, 或是《魯賓遜漂流記》等等,那也無妨,故事情節本身已經帶給讀者純粹的探險趣味,隨時 隨地拿來抵抗無聊,熱熱地喝,效果快,不嗜睡喔~
*備注
(1) 相關網站 http://pi.canongate.net/
(2)
在讀者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建議不妨先跳過楊照所寫的導讀部分。這個故事並 不難懂,沒有錯綜復雜的情節,沒有專業術語,沒有必須先行了解的歷史背景,因此就我個 人所見,似乎沒有導讀的必要,只是出版社向來有此習慣,冀望請名人背書一下刺激口碑和 銷售量。像天下文化出版柯慈的一系列小說,只有放兩頁中外媒體的簡單評論,沒有導讀, 直接故事上映,個人非常感激這樣的作法。相反的,像喬依斯和福克納的小說前面有提供深 度而且適題的導讀,我會拍手叫好。
不是我對楊照有成見,他的確是個博學認真的人。只不過因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日記》 這本小說中約有三分之二的部分在講海上漂流的經過,楊照就把焦點放在「海」,他介紹起航 海時代的開始,衍生而來的歷史變遷,海上生活會遭遇到哪些問題,與這本小說對照之下, 故事裡的情節有多麼不合理,結論是即便如此,但是由於作家的生花妙筆,還是讓讀者能夠 忘情地沉浸在故事當中。
楊照這篇導讀的標題是【海洋:人與神的曖昧交會處】,海洋的部分寫得不少,算是盡職, 但是「人與神的曖昧交會呢」?只有短短幾行提到小說主角Pi信仰三個宗教,因而引發故事 中的奇異宗教觀;還有最後一段說「讓完全不可信的故事從頭到尾閃現使人不得不信的靈光, 這不是小說家至高的當行本事,這同時不也正是神跡宗教越千年之所以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 嗎?」
作家的寫作的靈光和高超技巧,和神跡宗教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有什麼相關嗎?難道是 兩者都是能說擅道花言巧語,像Yann把綠色島嶼變成會吃人的肉食性惡魔島,少年Pi在海 上流浪幾個月沒有死於壞血症,宗教把死人說成活人,把水變成酒等等,雖然兩者說法都令 人難以置信,但依舊使人不得不相信嗎?
D. 《虐殺原形1》和《虐殺原形2》的劇情是什麼
故事呢要從1962年說起,美國國防部和其下屬高級計劃署(DRAPA)秘密成立了一支特殊部隊,名為「黑色守望」(Blackwatch);其成立初衷是使用生化戰抵禦美國的一切威脅以及海外敵對勢力,該部隊一切行動都屬於絕密。1963年,黑色守望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病毒,在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的實驗表明,通過DNA的融合,該病毒可以在基因層面上大大提高物種的智力、力量等等身體要素,他們將該病毒命名為DX-1118。隨後,以該病毒為中心的「黑光」(Blacklight)計劃展開。1964年,黑光計劃正式開始,黑色守望部隊在美國愛達荷州建立了一座小鎮,名為「希望」(HOPE),並將一批陣亡士兵的家屬遷居此地。他們謊稱該處是用於模擬核戰之後人類聚居區的實驗場地,而被蒙在鼓裡的軍屬們卻對真正的計劃一無所知。黑色守望對居民注射了病毒,此時的病毒似乎對感染人群沒有起到絲毫作用。1965年,希望鎮上的第一名嬰兒出生,其父母身上被注射的病毒在嬰兒體內產生的變異對嬰兒本身似乎也沒有影響。然而一切的平靜都在1968年8月被打破了,希望鎮突然爆發疾病,黑色守望隨即將全鎮封鎖,將近70%的居民被感染,剩下的人則被隔離在鎮內等死。將近一年人間地獄般的日子過去,到了1969年7月,除一人以外,希望鎮上四百多名居民全部死亡。唯一的生還者名為Elizabeth Greene(即游戲中的緊身衣馬尾女),而她在被發現時已經懷有身孕。黑色守望的清除行動隨即開始,他們將Elizabeth Greene帶走,並用核彈將整個希望鎮夷為平地。當時負責清除行動的是Peter Randall中尉(即游戲中的獨臂將軍),他在強行帶走Elizabeth Greene的時候被她抓傷了手臂,Randall為制止感染,毫不猶豫自斷左臂(這就是他獨臂的原因),而且他還因為湮滅證據有功而晉升為少校,並在後來成為將軍,成為了黑色守望的最高指揮官。希望鎮事件發生之後,黑光計劃停止,黑色守望部隊的最高宗旨被更改為「探查並消滅美國國土上的一切未知病毒活動,不論人為或自然原因」。
Elizabeth Greene在次月被轉往位於馬里蘭州迪崔克堡的黑色守望基地,並在那裡產下一名男嬰,黑色守望賦予其代號PARIAH,並將其從母親身邊帶走(此孩子的命運暫且按下不表)。Greene在隨後幾十年中屬於與外界完全隔離的情況。有證據顯示,她在此期間沒有成長發育,沒有流汗,沒有肌肉抽搐,甚至沒有眨眼,處於完全靜止的狀態,好像在等待著什麼。
時間到了1989年,Raymond McMullen博士(即游戲中用槍自殺的眼鏡男)創立了GENTEC,並成為了黑色守望的下屬研究機構,他認為黑色守望短視,認不清DX-1118病毒的價值,於是重啟黑光計劃,並將Elizabeth Greene轉至GENTEC的研究中心,從她身上研究病毒的新進化品種。並在後來招募了「主角」Alex Mercer,以及後來成為Alex女友的Karen Parker(即游戲中的金發OL)。之後,黑色守望發現GENTEC重啟了禁忌的實驗,意圖彈壓,此時的Alex Mercer為了一己私慾,在Karen Parker的協助下竊取了一小瓶病毒樣本並逃離,卻在車站遭遇了前來攔截的黑色守望便衣特工。走投無路的Alex Mercer摔碎了瓶子釋放了病毒,自己也被當場射殺。由於是在車站,當時就有許多市民被感染,曼哈頓的大規模疫情暴發也就此埋下了伏筆。接下來就是游戲中發生的劇情了,我呢就不多羅嗦,只給各位看官說說自己發現的一些東西。Alex Mercer在車站被射殺的時候就已經身亡,接下來在停屍房醒過來的,大家一直在游戲中操控的東西根本不屬於人類,它是破碎瓶中的病毒沾上Alex屍體之後對其外形及性格的模擬,游戲標題「原型體」也指的是他。至於前文提到Elizabeth Greene等待的東西,即是「原型體」對她的釋放,而Greene的台詞"I am your mother"並不是指「原型體」是她生下的那個嬰兒,而是指原型體病毒來源於她。
(此詳細劇情,摘自「遊民星空」,後為隱藏劇情篇)
隱藏劇情:做完所有軍人記憶吸取的支線之後會有提示,前去激活的就是隱藏任務。大概劇情就是,Karen Parker在Alex身亡之後隨即被黑色守望羈押,在經過了威逼利誘和刑訊逼供之後她仍然拒絕合作。直到在游戲劇情中Karen發現現在的Alex Mercer已經不再是人類,不再是他的前男友,此時的Karen Parker為了活命而不得不配合黑色守望對付「原型體」,原型體在吸取黑色守望成員記憶之後發覺了事情真相,於是找上了Karen……
至於黑色守望軍官Robert Cross(即游戲中的電棒男)的真實身份,細胞記憶和官方PDF都很模稜兩可。我做一些個人自己的推斷:
第一,他絕對不可能是那名代號PARIAH的男嬰,細胞記憶中說男嬰長到五歲之後就被黑色守望轉換了安置地點,現在屬於最高機密(估計是給續作留後路的)
第二,他是如何變成SUPREME HUNTER的?這個問題GS的論壇上也眾說紛紜,我猜測有如下兩種個可能。1,細胞記憶中提到,在車站病毒泄漏之後,不少人被感染,大部分人在感染之後會變成Walker(即游戲中的僵屍類雜兵),但極少數人會和原型體一樣成為Runner(即主角這樣的生物),有一名女性Runner逃脫了封鎖,一直逃到了亞利桑那州的一處小鎮上。Cross帶隊前去從地圖上抹掉了該小鎮,並親手殺死了Runner(也許是Runner吸收了他?),這是一種推斷。2,與主角第一次在感染巢中決斗時被感染。總之,當他給主角打匿名電話的時候,它已經不是Cross了。
GENTEC的研究也不是毫無成果,他們從Elizabeth Greene身上製造出了新變種病毒,將其命名為DX-1120。黑色守望的超級士兵(游戲中的大塊頭)就是注射制定劑量之後的產物。
E. 求孤獨的倖存者完整版 txt
誅仙
下載資源搜索結果
名稱
大小
格式全部
TXT
RAR
ZIP
JAR
CHM
EXE
3GP
EIP
HTM
KIP
PDF
其他
發布時間
評論
誅仙(完整版)
6.15M
TXT
2008-07-31
96條
誅仙全集[txt全本]
3.16M
TXT
2008-05-31
38條
神墓全集--當代最精彩的玄幻小說[敢與誅仙爭高下]
4.59M
TXT
2008-06-21
369條
《誅仙》
1.52M
ZIP
2009-01-18
0條
誅仙/蕭鼎
txt全本全書完
2.99M
TXT
2008-03-26
151條
誅仙小說全集txt
1.61M
RAR
2009-03-17
1條
《誅仙》(全本豪華版)作者_蕭鼎.exe(14105.92K)
13.4M
EXE
2007-12-09
188條
《誅仙後傳》全集
134K
TXT
2009-03-02
0條
誅仙(完整版)
6.15M
TXT
2008-12-11
1條
誅仙TXT下載(全集)誅仙8
1.60M
RAR
2008-02-22
0條
小說誅仙全集
txt電子書
1.40M
RAR
2009-01-15
1條
誅仙2
1.59M
TXT
2008-09-20
1條
《誅仙續》
924K
TXT
2009-04-11
0條
《誅仙》蕭鼎
1.76M
ZIP
2009-01-18
0條
誅仙(至今最完整版)
蕭鼎
txt格式
1.13M
RAR
2007-06-17
7條
書籍簡介:
人物介紹
張小凡:青雲山下草廟村的普通農家少年。性格倔強堅定,被普智看中而私傳「大梵般若」,後因屠村慘禍被青雲門收入,拜在大竹峰首座田不易門下。
林驚羽:青雲山下草廟村的普通農家少年。聰慧過人,與張小凡是兒時玩伴,共同經歷屠村慘禍,被青雲門收入,拜在龍首峰首座蒼松道人門下。
王二叔:草廟村村民中除了張、林二人外唯一的倖存者,也是當晚唯一的目擊者。因受刺激過大,已然發瘋,被青雲門收留,終日游盪,瘋瘋癲癲。
道玄真人:青雲門掌門人,青雲七脈中的長門通天峰首座。
蒼松道人:青雲門...
《誅仙》全集全書共8冊
3.12M
TXT
2007-12-23
6條
《誅仙》
1.56M
CHM
2009-01-19
0條
誅仙後續
431K
TXT
2009-04-14
0條
誅仙全集(1-8)完整版
6.15M
TXT
2009-01-07
1條
《誅仙續》TXT全集
388K
RAR
2009-03-12
2條
F. 《天生倖存者集中營里三位年輕母親與命運的抗爭》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天生倖存者》([英] 溫迪·霍爾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hGcb2-8G8oEJfqZbVz2-g
書名:天生倖存者
作者:[英] 溫迪·霍爾登
譯者:黎英亮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7
頁數:428(近百幅黑白插圖)
內容簡介:
《星期日泰晤士報》2015年度暢銷書
Goodreads 2015年度歷史與傳記類好書
《天生倖存者》是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是三位母親及其新生嬰兒在大屠殺中掙扎求存的故事,但它同樣也是對生命的禮贊,即使身陷難以想像的殘暴亂世,我們仍然能夠關愛別人,我們仍然能夠愛人。
有三位女子,懷上丈夫的孩子。
有三對夫妻,祈求光明的未來。
有三個嬰兒,幾乎同時降生於不堪的世道。
孩子們降臨人世的時候,都還不足三磅,
孩子們的父親已被納粹殺害,
孩子們的母親形容枯槁,如同「行屍走肉」,
在同一座集中營里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然而,三位母親都設法求得一線生機。
奇跡般地,三位母親的孩子也都得以倖存。
七十年過去,親如同胞的孩子們再度聚首,
初次向世人講述母親們的非凡故事:
她們趕走死神,賦予孩子生命。
母親和孩子,都是天生倖存者。
霍爾登綜合運用寫作、口述、錄音以及大量歷史記錄,寫就了一個在制度性的暴力虐待中不屈不撓的非凡故事。——《美國猶太世界》
霍爾登的三人傳記提供了足以作為歷史教科書的豐富背景信息,但給人的印象卻是像一個故事,一個以非凡勇氣和偉大慈愛對抗驚人殘暴和駭人邪惡的故事。——《加州海岸時報》
讓人痛心疾首的細節、使人印象深刻的研究……感情濃烈、盪氣回腸、觸動心靈,絕非上述言語所能形容。《天生倖存者》是這三位婦女以及奇跡般倖存的孩子留下的寶貴證言。——《猶太紀事報》
盡管已是七十多年前的往事,但對事實真相的冷峻描繪,使之彷彿近在眼前……一部引人入勝、感人至深、敘事鮮活生動的編年史,講述了三位落入納粹魔掌的懷孕婦女的恐怖經歷。——《柯克斯書評》
作者簡介:
溫迪•霍爾登(Wendy Holden)
擁有18年從業經歷的資深記者,其中10年服務於《每日電訊報》,是該報負責國內、國外以及戰爭新聞的通訊記者。超過30部著作的獨著者或合著者,包括幾部最為暢銷的戰時傳記,如《北非麗影》(Tomorrow to be Brave)、《直至太陽變冷》(Till the Sun Grows Cold)、《深入敵後》(Behind Enemy Lines)等。她與丈夫以及兩條愛犬生活在薩福克,並經常往返於英美兩國。
譯者簡介
黎英亮,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歐洲史,著有《何謂民族?》,譯有《野蠻大陸》等。
馮茵,華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講師,語言學在讀博士。
G. 電影孤獨的生還者 電影後一句 永遠不要停止戰斗 他說的英文是什麼
You are never out of the fights
http://www.universalpicturesawards.com/media/7/pdfs/screenplay7_586140.pdf
H. 求《未來世界的倖存者》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未來世界的倖存者》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obLBqqyhFpLVuNOubGOug
I. 跪求哈利波特7主要內容
第七部最後講述經過和伏地魔的大戰,生還者19年後送孩子上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再重逢的場景。令人高興的是,「魔法三人組」哈利、羅恩和赫敏無一人死去,羅恩和赫敏還結婚生下了兩個孩子羅斯和雨果,羅恩甚至用魔法作弊混過了麻瓜的駕照考試。最讓人意外的是哈利竟然和金妮結婚了,他們的三個孩子為了紀念哈利的父母和在上集逝去的鄧不利多校長,而分別取名為詹姆斯、莉莉和阿爾布思(鄧不利多的教名)。
而之前羅林預告的兩名壯烈犧牲的主角竟是斯內普教授和貓頭鷹海德薇。另外,哈利小兒子的全名叫做阿爾布思·西弗勒斯·波特,除了紀念鄧不利多,其中的「西弗勒斯」更是斯內普教授的教名。看來一向角色陰暗的斯內普其實是真正的好人。
在曝光的內容中,全書最後一句話是「The scar has not pained Harry for nineteen years. All was well.(那道傷疤19年來再也沒讓哈里疼過。一切都很好。)」顯然這是作者為書中人物定下的最終命運。
哈利也是魂器。不過,伏地魔用哈利的血復活了自己,卻不知哈利的血中有當年他媽媽為保護他留下的血咒,所以伏地魔不死,血咒不會消失,哈利也不會死。而第六集中鄧不利多被斯內普殺死的情節,原是他跟斯內普作的「卧底計劃」,其實斯內普深愛哈利的母親,最終他被伏地魔的大蛇咬死。在決戰中,伏地魔的大蛇死於納威的劍下,扭轉了戰局。
和網上前些天泄漏的一樣。
最後一章的翻譯:
今年的秋天好像突然間就降臨了。九月第一天的早晨像蘋果般乾脆、金黃,汽車道的尾氣與行人的呼吸在清涼的空氣中像蜘蛛絲似地閃耀著,小一家幾口走過隆隆聲的街道向著那個大大的黑熏熏的車站走去。由兩個家長推著的負載的手推車頂上有兩個大大的籠子,裡面的貓頭鷹們憤怒地叫著,一個紅頭發的女孩無精打采地跟著兩兄弟後面,抓住她爸爸的手臂。
「不會太久了,你也很快就去了。」哈利告訴她。
「兩年呢!」莉莉輕蔑地說,「我現在就想去。」
過路的人好奇地盯著那貓頭鷹,因為那家人徘徊在它向著9號與10號月台之間的檢票口。阿不思的聲音從周圍的喧囂中傳到了哈利耳中,他的兒子們又重新開始了剛開車時的那場爭吵。
「我不會的!我不會去斯萊特林的!」
「詹姆,讓他歇一會吧!」金妮說道。
「我只說他可能會,」詹姆說,對他的弟弟露齒一笑,「那沒錯啊。他可能去斯萊——」
但詹姆捕捉到他媽媽的眼神,靜了下來。波特五口子走近了檢票口,詹姆越過肩膀自大地微微看了他弟弟一眼,開始跑起來。片刻後,他消失了。
「你們會寫信給我的,是嗎?」阿不思利用他哥哥不在的一點時間,立即問他父母。
「如果你想我們這樣做的話,每天,」金妮說。
「不要每天,」阿不思飛快地說,「詹姆說大多數人都是一個月收到一封家裡的信。」
「我們去年一個星期寫三封信給他。」金妮說道。
「你也不願相信詹姆告訴你有關霍格沃茨的所有事,」哈利咕噥道,「你哥,他像個笑柄。」
他們肩並肩地把第二個手推車集中加速推向前。當他們到檢票口時,阿不思退縮了,但他沒有撞上。反而,他們一家子出現在被猩紅色的霍格沃茨特快噴出的蒸汽所籠罩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模糊不清的人群透過薄霧蜂擁著,詹姆早已消失在薄霧中。
「他們在哪?」阿不思焦慮地說,沿著月台摸索著路,凝視著那些模糊不清的形狀。
「我們會找到他們的,」金妮放心地說。
但是霧太濃了,很難辨認出人們的臉孔。嗓音離開它們的主人後,聲音大得很不自然。哈利覺得自己聽到珀西在大聲地演講著關於飛天掃帚的規范使用,那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不去跟他打招呼…
「我想那就是他們了,阿不思。」金妮突然說。
薄霧中出現了四個人,他們站在最後一截車廂旁。當哈利、金妮、阿不思和莉莉追上他們時,他們的臉才顯得更明顯。
「嗨!」阿不思說道,聽起來像被無限釋放了。
早就穿好嶄新的霍格沃茨校服的Rose愉快地看著他。
「泊好車了?」羅恩問哈利,「我做到了!赫敏怎麼也不相信我通過了麻瓜的駕駛測試,是嗎?她還以為我要向考試官施混淆咒。」
「沒,才沒這會事,」赫敏說,「我對你有完全的信任。」
「實際上嘛,我的確對他施了混淆咒。」羅恩向哈利小聲說道,他們一起把阿不思的行李和貓頭鷹抬到火車上。「我只是忘記看倒後鏡,讓他看到了。我會為此用超級記憶咒的。」
在月台後面,他們找到了莉莉和Rose的弟弟Hugo,他們熱情地討論著將來到霍格沃茨後分到什麼學院。
「要是你們不在格蘭芬多的話,我們就會剝奪你們的繼承權,」羅恩說道,「可沒強迫你們。」
「羅恩!」
莉莉和Hugo笑了,但阿不思和Rose看上去很孤獨。
「他不是那個意思,」赫敏和金妮說道,但羅恩已經不注意她們了。捕捉到哈利的眼神,他邊點頭邊轉到了大約150英尺以外的地方。有那麼一會兒,蒸汽變薄了,看見三個人站在變幻的薄霧中。
「看那是誰。」
德拉科.馬爾福與他的妻兒站在那裡,黑色的外衣扣緊了他喉嚨,它的頭發有些禿,突出了它的下顎。有個新來的男孩長得像德拉科,就像阿不思長得像哈利一樣。德拉科瞥見哈利、羅恩、赫敏和金妮正盯著他,草率地點了點頭,轉身又走了。
「那就是說,那是小Scorpius了。」羅恩屏住呼吸說。「保證你每次考試都考得好過他,Rosie,謝天謝地你遺傳了你媽媽的腦子。」
「羅恩,看在老天的份上,」赫敏帶著半高興半嚴肅的語氣說,「別試著讓他們還沒上學就成死對頭。」
「你說的對,抱歉,」羅恩說,但又不由自主地加了一句,「盡管這樣,也不要跟他太老友,Rosie,要是你嫁給了一個純血統,你的韋斯萊爺爺可不會原諒你。」
「嘿!」
詹姆又重新出現了,把行李、貓頭鷹、手推車卸下了,看他的樣子顯然剛被新聞轟炸完。
「泰迪已經回來了,」他喘不過氣地說,從肩膀後指著滾滾的蒸汽,「剛剛看見他了。你猜他干什麼來著?他和Victoire在接吻!」
他凝視著大人們,對他們的沒反應表示失望。
「我們的泰迪!泰迪.盧平!與我們的Victoire接吻!我們的表姐!然後我就問泰迪他在干什麼——」
「你打擾他們?」金妮說道,「你可真像羅恩——」
「——然後他說他是來送她的!然後他叫我走開。他在和她接吻!」詹姆又加上這么一句,他著急著好像他說得不夠清楚。
「噢,要是他們結婚了,那就太可愛了!」莉莉心醉地說,「泰迪就真的變成我們家的一部分了。」
「他已經每個星期來吃四次飯了,」哈利說,「我們為什麼不把他留在我們家和我們住呢?」
「耶!」詹姆狂熱地說,「我不介意與阿——泰迪會要了我的房間?」
「不,」哈利堅定地說,「如果我想把我的房子給毀了的話,才讓你和阿不思睡同一間房。」
他看了看曾經屬於Fabian Prewett的碎老表。
「快11點了,你最好快點上車。」
「別忘了把我們的『愛』帶給納威。」金妮擁抱詹姆時說。
「媽!我不能給『愛』給一個教授!」
「但是你認識納威——」
詹姆翻了翻眼睛。
「在外面,對啊。但在霍格沃茨,他還是隆巴頓教授。我不能跟他講著講著草葯學就給個『愛』給他吧?」
他對她媽媽的愚笨搖了搖頭,瞄準阿不思提了一腳,以發泄自己的情緒。
「回頭見,阿不思。要小心夜騏。」
「我還以為他們是隱形的?你說它們是隱形的!」
但詹姆只是笑了笑,容許他媽媽吻了一口,給了他父親一個短暫的擁抱,然後縱身一躍,跳進了裝的慢慢的火車。他們看見他揮揮手,飛快地跑進了走廊去找他的朋友了。
金妮吻別了阿不思。
「聖誕節見了。」
「再見,阿不思,」兒子抱著哈利,哈利說,「別忘了下星期五海格邀請了你去喝茶。不要和皮皮鬼糾纏。還沒學會就不要與別人決斗。也不要讓詹姆使你感到緊張。」
「要是我分到斯萊特林怎麼辦?」
這細語是給他父親聽的,哈利知道只有在離別的瞬間才能強迫阿不思發現當初那種恐懼之大和真誠。哈利蹲下來,好讓阿不思正對著他。哈利的三個孩子里,只有阿不思遺傳了莉莉的眼睛。
「阿不思.西弗勒斯,」哈利靜靜地說,好讓除了金妮以外的任何人聽不見,她也夠聰明,裝著跟車上的Rose揮手,「你是以霍格沃茨的兩位校長來起名字的。他們其中一個就是斯萊特林的,它可能是我認識的人中最勇敢的了。」
「但你剛才說——」
「——然後斯萊特林學院會招收一個很棒的學生,不是嗎?那對我們沒什麼關系。但是如果你真的很介意,你可以選擇去格蘭芬多而不去斯萊特林。分院帽會把你的選擇計算在內的。」
「真的嗎?」
「它對我那樣做了。」哈利說道。
他從來未告訴過他任何一個孩子這件事, 他也看到了阿不思臉上露出的驚奇。但現在猩紅色的火車上的門響起了警鍾,看見人群向前最後一吻和最後一分鍾的提醒人模糊的紅色輪廓。阿不思跳進了車廂,金妮把她身後的門關上了。學生們也像吊在最近的窗戶上。一大群人的臉,包括車上和外面的,都轉向了哈利。
「為什麼他們都在盯著他看?」阿不思向Rose詢問道,他們轉過頭來看其他學生。
「別讓它使你擔心了,」羅恩說,「那是我!我是多麼的出名!」
阿不思, Rose,Hugo,和莉莉笑了。火車開始啟動了,哈利正在它旁邊走著,看著他兒子瘦瘦的臉早已閃耀著興奮。
哈利繼續笑著揮著手,盡管這有點像是喪失了親人。看著他的兒子從他身邊離開…
最後一縷蒸汽的痕跡消失了,火車也轉彎了。
「他會沒事的!」金妮咕噥道。
哈利看著她,茫然地低下頭,按住額頭上閃電形的傷疤。
「我知道他會。」
19年來,哈利的傷疤再也沒疼過。一切都顯得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