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疼痛學pdf

疼痛學pdf

發布時間:2022-11-28 14:59:08

1. 疼痛學中,非傷害性刺激有哪些

病情分析:根據你這個說的,我推薦的幾本書目有,宣蟄人的《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符中華的《浮針療法速治軟組織傷痛》,黃敬偉的《經筋療法》,李柏松的《中國新針刺--八字治療法》,張文兵的《肌肉起止點療法--反阿是穴》,周光廓的《最新針灸療法300例》(針刺反應點療法),顏質燦的《慢性疼痛的顏氏治療法》,高樹中的《一針療法《靈樞》詮用》

2. 《多舛的生命正念療愈幫你撫平壓力、疼痛和創傷》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多舛的生命》(喬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https://pan..com/s/11vIsYYZupdnVZD0ZlE6yaA

密碼:ezfp

書名:多舛的生命

作者:喬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

譯者:童慧琦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5-2

頁數:540

內容簡介:

正念既可以作為一種正式的心身練習,也可以作為一種覺醒的生活之道,讓我們可以持續一生地學習、成長、療愈和轉化。《多舛的生命:正念療愈幫你撫平壓力、疼痛和創傷》是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恩·卡巴金的經典著作。它詳細闡述了八周正念減壓課程的方方面面及其在健保、醫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等領域中的應用。

卡巴金博士的研究專注於身心相互作用的療愈力量,以及將正念訓練運用於壓力和慢性疼痛的臨床研究。在本書中,他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對正念如何應對壓力、創傷、疼痛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3. 麻醉學與疼痛學的關系

疼痛學以前是麻醉學的分支學科,相當於外科學中的腦外科,內科學中的腎內科這樣的關系。

現在疼痛學是獨立的二級學科了,與麻醉學、內科學、外科學等並列。

4. 疼痛學中級好考嗎

好考。疼痛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探討各種疼痛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病理、生理機制,研究其診斷與治療的一門學科。疼痛學中級考試相對麻醉學還是要簡單一點,學習好解剖學基礎很重要,復習過程主要按照新青年的三步復習法,一遍一遍過,考試是絕對沒有問題。且疼痛學的基礎非常通俗易通,學進去很容易。

5. 《疼一種最堅固的「活著」》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疼》(孫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iNF9SFsu9RLTulFf_6g

密碼:qiu5

書名:疼

作者:孫頻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6-6-1

頁數:288

內容簡介:

莫言 閻連科 韓少功 蘇童 力薦作品!

一次殘忍的閱讀,就像又看了一遍《活著》。

這是一本由5個中篇組成的小說集。這5個小說都試圖從人的精神里身體里挖到一個最深最疼痛的地方,然後把這份疼痛無限放大。這些從人心裡長出來的丑惡、恐懼、無助深深刺痛了每一個看到的人。

這是由生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們構成的一部小說集,可能是下崗工人,可能是高校的年輕老師,可能是絕望捍衛弱智女兒的母親,還可能是試圖用身體來感知這個世界的孤兒。他們匯合在一起就是關於生和希望的故事。

作者簡介:

孫頻,女,1983年生,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在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創造性寫作專業。2008年開始小說創作,目前已在各類文學雜志發表中短篇小說兩百餘萬字。有小說集《隱形的女人》、《同體》、《三人成宴》、《不速之客》等。

6. 疼痛的分類

疼痛專業為多學科交叉領域,涉及臨床許多專科,所以專業范圍相對廣泛。目前根據發展現狀涉及疼痛診療項目可分為:

1、急性疼痛:軟組織及關節急性損傷疼痛,手術後疼痛,產科疼痛,急性帶狀皰疹疼痛,痛風;

2、慢性疼痛:軟組織及關節勞損性或退變疼痛,椎間盤源性疼痛,神經源性疼痛;

3、頑固性疼痛:三叉神經痛,皰疹後遺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症;

4、癌性疼痛:晚期腫瘤痛,腫瘤轉移痛;

5、特殊疼痛類:血栓性脈管炎,頑固性心絞痛,特發性胸腹痛;

6、相關學科疾病:早期視網膜血管栓塞,突發性耳聾,血管痙攣性疾病等。
我個人在「讀者」上看到的是燒傷是最痛的。

7. 醫學上把痛分為12級,分別是什麼痛

醫學上把人類能感受到的疼痛感分為12個級別,級別越高,感受到的疼痛感就越大。

第1級:蚊子叮咬

第2級:打過麻葯後動手術

第3級:情人間友好的打情罵俏

第4級:父母恨鐵不成鋼的打罵

第5級:用巴掌抽打,留下紅色掌印

第6級:不注意飲食引起的腸胃炎,肚子痛

第7級:用棍棒打,留下黑紫色印記

第8級:各種方式引起的大面積流血性外傷

第9級:皮肉之苦,老虎凳、扎竹簽、紅烙鐵等滿清十大酷刑

第10級:造成肢體殘疾,如打仗中受傷被炸掉手指

第11級:內臟痛,據說蘇聯特工發明了一種逼供法,把毛巾擰成螺旋狀,讓人吞下去,毛巾到胃部與胃壁繳在一起

第12級:母親分娩時的感覺

8. 疼痛醫學的理解

韓濟生,神經生理學家。浙江蕭山人。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自1965年起從事針刺鎮痛原理研究。首先闡明針刺人體一個穴位引起鎮痛的時間空間分布規律,進而證明針刺可促進神經系統中分泌出5-羥色胺、內啡肽等具有鎮痛作用的化學物質。發現改變穴位上電刺激的頻率可引起腦中釋放出特定的神經肽。若刺激時間超過2小時又可促使腦中產生出CCK等對抗鎮痛的物質。每個人針刺治療效果的優劣取決於鎮痛和抗鎮痛兩類物質的多寡和相對平衡。據此原理設計製造出神經刺激儀,可收到鎮痛、解痙等效果,還可用於海洛因成癮的治療。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9. 關於疼痛,你知道多少

我們所感受到的痛,並不是刺激本身,而是我們大腦里神經網路處理的結果,是大腦中的現實,並不是外界的現實。

————————————————————————————————————
不同的人對疼痛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是特別敏銳,有的人卻很遲鈍的。

國際疼痛學會做了一個定義, 疼痛是一種痛苦的體驗,這種痛苦體驗感覺起來就像是身上受了傷一樣,而且它不光是一種感覺,還包括情緒、認知和社會的成分。

首先我們看看研究疼痛是怎麼傳遞的。

感覺是用神經傳遞的。神經裡面有很多纖維絲,纖維絲有粗有細,疼痛的傳遞就是依靠兩種最細的纖維絲。這兩種纖維的外邊這一頭叫作神經末梢,上面有很多小分子,這些分子是專門用來接受冷的、熱的、機械的、化學的刺激的,當這些刺激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些分子就會被激活,然後神經上就會產生一個信號傳到腦子里去。我們接收到信號以後,不管是冷熱也好,機械化學也好,我們都會躲開,這叫作 傷害性疼痛

還有其他疼痛,比如說 炎症痛

炎症,一般是指組織受了損傷或者感染。組織有破損的時候,破損的細胞就會釋放一些化學物質,在有炎症的時候,血管里會有一些細胞進到組織里,叫炎症細胞,它們會釋放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在一起,叫「炎症湯」。

炎症湯有什麼用呢?首先它把組織里破損的東西清除掉,然後修復組織。但是它還有其他作用,一方面,它能刺激神經,產生疼痛,我們就會覺得有炎症的地方疼;另一方面,它能讓神經變得更加敏感,把不疼的刺激變成疼的刺激,把小疼變成大疼。這就是炎症痛。

還有一類疼痛就是 神經病理痛 :因為疼痛的信號是由神經傳到腦子里,所以如果神經有問題的話,我們會痛。

比如說,如果受了外傷,傷剛好碰到神經,那可能會產生神經痛。有的時候不是外邊的神經受傷,是脊柱。因為脊柱是一節一節的小關節,有時候我們的動作不小心,它就會有些錯位,錯位就會影響神經的出入,也會覺得疼。甚至有的時候,腦子里有個地方缺血,也會感覺到痛。

上述的三類痛一旦持續超過了三個月,就變成了慢性痛。慢性痛不僅僅是一種警報,更多的是一種折磨,我們會覺得很難過,因為會一直疼,疼很久。

慢性痛的現象,用上述的理論來解釋,有很多就解釋不通了。那麼在經歷慢性痛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或者心理是不是產生了什麼奇怪的變化呢?

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神經科學界出現了兩種新的思想。一個叫 神經可塑性 ,另一個叫 神經網路 。這兩種思想讓我們對大腦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大腦裡面有很多的神經細胞,神經細胞的活動方式是傳遞信息,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這種傳遞需要兩個細胞互相接觸,當兩個細胞的信息成功地傳遞的時候,接觸就會被加強;如果傳遞失敗了,接觸就會被削弱。這個叫功能性的改變。如果它反復發生的話,加強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連接,削弱的那個老是削弱,原來的連接就會斷開了。我們的大腦不斷地在產生功能性的和結構性的改變,隨著我們的感覺的、情緒的、思想的、行動的經歷,大腦一直在變,一生當中其實都在變,這種思想叫作神經的可塑性。

疼痛會不會引起大腦的可塑性變化呢? 2013年的時候,羅賓就總結了一下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有關疼痛引起大腦變化的研究。他就發現,慢性痛可以引起大腦裡面很多地方的灰質的丟失。

什麼是灰質呢?大腦由灰質和白質組成,灰質就是神經細胞集中的地方,而白質是神經細胞發出來的那些纖維集中的地方。

所謂灰質丟失也就是大腦皮層變薄,神經細胞萎縮,這就意味著,大腦的某些功能會被削弱。比如,如果是負責思考的地方神經細胞萎縮,那麼思考的能力就會減弱。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死了好多腦細胞。

慢性痛的時候會死好多腦細胞, 這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也不用害怕,因為有科學家發現,既然神經是可塑的,你 採取對了措施,死了的腦細胞還可以重新補充回來

有哪些辦法可以補充死掉的腦細胞呢? 第一是要 保持心情好 ,你要是抑鬱了,就會死更多的腦細胞,如果你快樂的話,腦細胞就會再生回來;第二個是 不要緊張 ,一緊張可能就會死腦細胞,要學會放鬆自己,練習放鬆冥想能幫助大腦皮層不會萎縮。

慢性痛能導致大腦皮層的灰質丟失,就說明 在慢性痛的時候,大腦的工作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或者換一個角度考慮,很可能正 是因為這些大腦工作方式的變化,導致了慢性痛的持續存在 。這是關於神經可塑性。**

第二個理論是神經網路:神經是互相連接的,大腦就像個網路,神經和神經之間不斷地在互相討論。比如,假設每個神經細胞都是一個人,那麼大腦里就是每個人都在跟每個人說話。這樣討論後大家得出一個結論,說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它是一個集體決策的狀態。這是神經網路的學說。

疼痛是不是由神經網路來處理的呢?

科學家們發現,神經細胞活動的主要的方式就是放電。也就是說,神經細胞的膜裡面平常是負電位,但是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變成正電位,這種活動叫作放電,而且這個放電會順著細胞傳到很遠的地方,傳給下一個細胞。

所以大腦在工作時,腦子里最突出的現象就是放電。

科學家們發現, 細胞在放電的時候並不是自己放自己的,它們互相之間是有交流的:這個細胞放電之後,在固定的間隔後,另一個細胞就會放電。在大腦里,有一大半的細胞都對疼痛起反應。

疼痛是由神經網路處理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並不是說我們身上被刺激就一定能產生疼痛的感受,它中間是要經過神經網路的處理的。

神經網路是可塑的,隨著我們的經歷它不斷地發生變化。大家現在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受了很多傷好像也不疼,有的人還沒受傷就覺得疼,因為我們的神經網路是不同的。

換句話說, 我們所感受到的並不是刺激本身,而是我們大腦里神經網路處理的結果,是大腦中的現實,並不是外界的現實。

主要有 三方面因素

第一是 感覺 。當你走路不小心,膝蓋碰到課桌,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揉一揉,這個揉一揉實際上就是用感覺來調節疼痛的方式。

在中醫學里,人們用針灸在我們選定的比較敏感的地方扎針。針帶來的感覺更強,傳進去以後就能調節疼痛的神經網路,我們的疼痛就緩解了。

在西方也有類似的方式,叫作指壓技術,就是用手指去按壓神經比較敏感的部位,用感覺來調整疼痛。

第二是 情緒 。在戰場上的時候沖鋒,等戰斗完了以後一看,我這什麼時候受傷了?馬上覺得不行了,疼死了,不能動了,但是在打的時候就沒覺得。這是應激止痛的現象。

為什麼應激能止痛呢?實際上這是有進化意義的。因為我們的祖先經常需要去捕食,去追獵物,或者被獅子、老虎追。但如果有了傷就動不了了,追不上獵物就要餓肚子了,或者就被天敵吃掉。應激止痛能幫助我們,哪怕有傷,我還是可以去抓獵物,還是可以跑。

第二種現象是抑鬱。抑鬱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精神系統的現象,抑鬱症病人的慢性痛的發病率非常高,比正常人要高四倍。科學家給抑鬱的慢性痛病人做各種疼痛刺激測試的時候,會發現他們不太敏感,他們經常覺得無所謂。

第三類影響叫 認知 。認知是人類最了不起的功能,有很多種認知。這里只介紹兩個方面,一個叫 預期 ,一個叫 經驗 。科學家們發現,不確定的預期能放大我們對疼痛的感覺。而自己打自己和別人打自己,對我們的大腦來說是不一樣的,自己打自己,大腦是感覺不到多少疼痛的,而讓別人打你,大腦對疼痛的反應是更敏銳的......

我們再講講經驗。科學家們發現,曾經有過慢性痛經驗的老鼠,對疼痛的反應特別激烈。而沒有過慢性痛經驗的就沒那麼高。

有趣的是, 有慢性痛但是被及時地醫治的老鼠,它的反應不會很強烈 。這就說明, 如果我們真的得了慢性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治療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哪怕最後好了,你還是會特別怕疼,以後還是容易產生新的疼痛。所以一旦有疼,趕緊治,不要拖著。

科學家們實驗發現,如果在疼痛之前先給一個聲音,然後再用一個很小的疼痛刺激有過慢性痛經驗的動物,有慢性痛史的老鼠會把這個聲音記得牢牢的, 它會很怕這個聲音。

感覺、情緒和認知會影響疼痛,反過來疼痛也可以影響這些因素。

比如大家肚子特別疼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疼得眼前發黑,或者一下子覺得耳朵什麼也聽不見了,這實際上就是 疼痛影響了你的視覺和聽覺

疼痛也同樣可以影響情緒 。不光是抑鬱會並發慢性痛,慢性痛更會並發抑鬱。慢性痛病人的抑鬱發病率比正常人高十倍,所以大家如果有了慢性痛必須要趕緊治療,不然的話你比別人多十倍的機會抑鬱。

隨著我們的感覺、情緒、認知,甚至閱歷的不同,當我們說到疼的時候,我們心中所想表達的東西其實是不一樣的。

對一個經歷過嚴重疼痛的人,他表達的就是非常劇烈的痛,對於只是被釘子扎過一下的人,他表達的就是一點點的痛。所以我們說的痛其實是我們腦子里的「痛」。

同樣的,我們感受痛的時候也是用我們腦子里的痛在體會它。說到這里我們想起來幾種非常常見的說法,比如我的心好痛。這是代表的心理痛;或者說你的良心難道不痛嗎?這是叫社會痛。

它們是不是真的痛呢?

有人做過腦成像研究,就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心好痛的時候去掃他的腦子,和在他身上被刺激了的時候掃腦子,看有什麼差別,就發現這兩者有相當多的共同之處。

換句話說,當你覺得自己心好痛的時候,你可能真的是覺得有點痛,而不僅僅是說說而已的。所以大家要注意關愛別人,當別人告訴你他的心好痛的時候你要愛護他。

還有一類疼痛叫作 心源性疼痛 ,這種疼痛它完全是由心理或者是由我們的大腦產生的,你在身上完全找不到任何證據,只是他 自己心理上覺得疼。

這個疼痛的特點就是,它是不確定的:有的時候覺得這邊疼,有時覺得那邊疼,或者有的時候強,有時候弱,有時候疼,有時候不疼。所以這種病給它起了個名字,叫「不定陳述綜合征」。

也就是這個病人來找大夫的時候,每次說的都不一樣,大夫也拿他沒辦法,因為他每次來都是說的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大夫最後就知道了,原來他是心理痛。

還有一種疼痛,它倒是老在一個地方疼,但是並不是穩定的,是隨著心情在變化的。人一緊張就疼,一焦慮就疼,一抑鬱就疼,所以這種情況我們叫 軀體化症狀 。換句話說, 他是把自己的心理狀態投射到了自己身體上,去加重身體的疼痛感受。

而且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中國人的軀體化發生率比西方人要高,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化特點。因為中國人比較含蓄,不大傾向於說出來自己心裡很不高興、很郁悶等等,這在過去尤其常見,當然最近這幾年有點變化,大家更開放了。因此如果我們感覺到自己身上疼,我們要反省一下是不是最近情緒不好了,這個疼也許就是情緒引起的。

1.羅非:你的心不會疼嗎?(羅非,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我是一個五歲女孩的媽媽,寫作日更踐行者,007er。
為何寫作?
記錄生活;
在記錄中認識自我;
在記錄中反思自我;
在記錄中思考人生。

堅持不在於形式,在於實質!
日更:DAY4

2018年5月17日於北京

10. 求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疼痛學分冊電子書免費下載

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疼痛學分冊(

閱讀全文

與疼痛學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7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2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1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4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4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1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49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8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0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2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