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列子說pdf

列子說pdf

發布時間:2022-11-29 23:05:52

㈠ 列子·說符原文及翻譯

原文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列子曰:「願聞持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也者,響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是故聖人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愛我,我必愛之;人惡我,我必惡之。湯武愛天下,故王;桀紂惡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以是求利,不亦難乎?嘗觀之《神農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書,度諸法士賢人之言,所以存亡廢興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嚴恢曰:「所為問道者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語也!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疆食靡角,勝者為制,是禽獸也。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矣。」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曰:「色盛者驕,力盛者奮,未可以語道也。故不班白語道失,而況行之乎?故自奮則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

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鋒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國。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葉者寡矣。故聖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鄭子陽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以術干齊侯;齊侯納之,以為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親。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亦同,而窘於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二子以實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干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遂宮而放之。其一子之衛,以法干衛侯。衛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於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遂刖之,而還諸魯。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讓施氏。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孟氏父子舍然無慍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晉文公出會,欲伐衛,公子鋤仰天而笑。公問何笑。曰:「臣笑鄰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竊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師而還,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晉國苦盜,有郄雍者,能視盜之貌,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惡侯使視盜,千百無遺一焉。晉侯大喜,告趙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國盜為盡矣,奚用多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盜,盜不盡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盜謀曰:』吾所窮者郄雍也。「遂共盜而殘之。晉侯聞而大駭,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盜何方?」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且君欲無盜,莫若舉賢而任之;使教明於上,化行於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為?」於是用隨會知政,而群盜奔秦焉。

嚴恢說:「所以要學習道義的目的在於求得財富。現在得到了珠寶也就富了,還要道義干什麼呢?」列子說:「夏桀、商紂就是由於重視利益而輕視道義才滅亡的。幸運啊!我沒有告訴你。人如果沒有道義,只有吃飯而已,這是雞狗。搶著吃飯,用角力相鬥,勝利的就是宰制者,這是禽獸。已經成為雞狗禽獸了,卻想要別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別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險侮辱就會來到了。」

列子學習射箭能射中目標了,便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射中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關尹子說:「還不行。」列子回去繼續練習。三年以後,又把練習情況報告了關尹子。關尹子問:「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射中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說:「可以了,記住,不要忘掉它。不僅射箭如此,治理國家與修養身心也都是這樣。所以聖人不考察存亡現象而考察為什麼存亡的原因。」

列子說:「氣色強盛的人驕傲,力量強盛的人奮勇,不可以和他談論道的真諦。所以頭發沒有花白就談論道,必然出毛病,又何況行道呢?所以自己奮勇,便沒有人再教他。沒有人教他,那就孤獨沒有幫助了。賢明的人任用別人,因而年紀老了也不衰弱,智力盡了也不昏亂。所以治理國家的困難在於認識賢人而不在於自己賢能。」

宋國有個人給他的國君用玉做成楮樹葉子,三年做成了。葉子的肥瘦、葉莖和樹枝、毫毛與小刺、顏色與光澤,亂放在真的楮樹葉子中便分辨不出來。這個人於是憑著他的技巧在宋國生活。列子聽說這事,說:「假使天地間生長的萬物,三年才長成一片葉子,那樹木有枝葉的就太少了。所以聖人依靠自然的生化而不依靠智慧技巧。」

列子窮困,容貌有飢餓之色。有人對鄭國宰相子陽說:「列禦寇是個有道德學問的人,住在您的國家裡而受到窮困,您難道不喜歡有道之士嗎?」鄭子陽立即命令官吏給列子送去糧食。列子出來接見使者,兩次拜謝並拒絕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進屋後,他的妻子拍著胸脯埋怨說:「我聽說做有道德學問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樂。現在我們挨餓,君王派人來給你送糧食,你卻不接受,難道不是我們的命嗎?」列子笑著對她說:「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據別人的話才送給我糧食的;等到他要加罪於我時,又會根據別人的話去辦,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後來,百姓們果然作亂殺掉了子陽。

魯國的施氏有兩個兒子,一個愛好學問,一個愛好打仗。愛好學問的用仁義學術去勸齊侯,齊侯接納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師。愛好打仗的到了楚國,用作戰方法去勸楚王,楚王很高興,用他做軍正的官。俸祿使全家富裕起來,爵位使親人榮耀起來。施氏的鄰居孟氏同樣有兩個兒子,所學的東西也相同,卻被貧困所窘迫。羨慕施氏的富有,便去請教上進的方法。這兩人把真實情況告訴了孟氏。於是孟氏的一個兒子到了秦國,用仁義學說勸秦王。秦王說:「現在各國諸侯用武力競爭,所做的不過是徵集兵士與糧食罷了。如果用仁義來治理我的國家,便是滅亡的道路。」於是施以宮刑並驅逐了他。另一個兒子到了衛國,用作戰方法去勸衛侯。衛侯說:「我國是個弱小的國家,卻夾在大國之中。對大國我順服,對小國我安撫,這是求得平安的方法。如果依靠兵權,滅亡也就很快了。如果讓你保全身體回去,到了別的國家,那麼我國的禍患就不輕了。」於是砍斷他的腳,送回到了魯國。回家以後,孟氏的父子捶胸頓足責罵施氏。施氏說:「凡是適合時宜的人便昌盛,違背時宜的人便滅亡。你們的道理與我們相同,而結果卻與我們不同,是違背時宜的緣故,不是行為的錯誤。而且天下的道理沒有長久是對的,事情沒有長久是錯的。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拋棄;今天所拋棄的方法,以後有可能使用。這種用與不用,沒有一定的是非。抓住機會,適應時宜,處理事情不用固定的方法,這要依靠智慧。如果智慧不夠,即使博學像孔丘,計謀如呂尚,到什麼地方而不窮困呢?」孟氏父子一下子明白了,不再怨恨,說:「我明白了,你不要再說了。」

㈡ 人教版文言文《列子》二則翻譯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天下雨了,(楊布)把白色衣服脫下,穿著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來。他家的狗認不出楊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對著他大叫。楊布非常惱火, 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楊朱看見了,說:"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會是這個樣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時候是白的,回來的時候變成黑的了,你能覺得不奇怪嗎?"

㈢ 《列子臆說(上)南懷瑾講述》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列子臆說(上)南懷瑾講述》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fPHmISSg7O7kfmzkUGsZsQ

?pwd=znaq 提取碼:znaq
簡介:它高深莫測,易讀而難懂,以故事、神話的形態,闡釋道家的學術及觀念。

㈣ 《列子臆說(下)南懷瑾講述》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列子臆說(下)南懷瑾講述》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_7-H-gA7EfRrNPRzBCBxbQ

?pwd=dxcs 提取碼:dxcs
簡介:講述列子,深入淺出、生動自在,以《列子》的內容為研究重點,帶領讀者進入廣闊的視野、深入難測的奇妙境界,並打破了意識的種種局限。


㈤ 列子的語錄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語錄吧,語錄是對某些事理進行高度概括和總結的言論的實錄或摘錄。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語錄嗎?以下是我整理的列子的語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列子的語錄1

1、至言去言,至為無為。

2、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

3、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

4、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5、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6、大道以多歧路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7、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

8、人慾見其所不見,視人所不窺;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為。

9、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

10、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

11、天的使命是哺育眾生,地的職責是承載萬物,聖人的責任是掌管政教風化,事物各自承擔適宜的任務。

12、非其名也,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民矣。事之破粑而後有舞仁義者,弗能復也。

13、憂苦犯性,逸樂順性,斯實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賓。但惡夫守命而累實。守名而累實,將恤危亡而不救,豈徒逸樂憂苦之間哉。

14、神遇為夢,形接為事。故晝想夜夢,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夢自消。信覺不語,信夢不達,物化之往來者也。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幾虛語哉。

15、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涼,能浮能沉,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膻能香。它沒有知覺,沒有能力;但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16、吾側聞之,試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爾,四時爾。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

列子的語錄2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自己的身體無處可藏,因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又有一個擔憂那個怕天塌地陷之人的人,於是前去向他解釋,說:「天是氣的積聚,無處沒有氣。就像你彎腰挺身、呼氣吸氣,整天在天空中生活,為什麼要擔憂它崩塌下來呢?」那人說:「天果真是氣的積聚,那日月星辰不會掉下來嗎?」向他解釋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積聚起來的氣中有光輝的物體,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那人說:「地陷下去怎麼辦呢?」解釋的人說:「地是土塊的積聚,充滿了四方空間,無處沒有土塊。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為什麼要擔憂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來,十分高興;那個為他擔心的人也放下心來。長廬子聽說後笑著說:「虹霓呀,雲霧呀,風雨呀,四季呀,這些是氣在天上積聚而形成的。山嶽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這些是物質在地上積聚而形成的。知道它們是氣的積聚,是土塊的積聚,難以觀測,難以認識。擔憂它會崩陷,確實離正確的認識太遠;說它不會崩陷,也是不正確的。天地不可能不毀壞,最終總會毀壞的。遇到它毀壞時,怎麼能不擔憂呢?」列子聽到後,笑著說:「說天地會毀壞的意見是荒謬的,說天地不會毀壞的意見也是荒謬的。毀壞與不毀壞,是我們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這樣,毀壞是一種可能,不毀壞也是一種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來不知道去,去不知道來。毀壞與不毀壞,我為什麼要放在心上呢?」

尹生學道

列子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把兩人的所有本領都學到了手,然後乘風而歸。尹生聽說了,便來跟列子學習,並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幾個門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閑暇時,請求學習他的法術,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沒有告訴他。尹生有些生氣,請求離開,列子也不表態。尹生回家了。幾個月後,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學習。列子問:「你為什麼來去這么頻繁呢?」尹生說:「以前我向您請教,您不告訴我,本來有些怨恨您。現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來了。」列子說:「過去我以為你通達事理,現在你的無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嗎?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師那裡學習的情況告訴你。自從我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三年之內,心中不敢計較是與非,嘴上不敢談論利與害,然後才得到老師斜著眼睛看我一下罷了。又在兩年之內,心中(比學道前)更多地計較是與非,嘴上更多地談論利與害,然後老師才開始放鬆臉面對我笑了笑。又在兩年之內,我順從心靈去計較,反而覺得沒有什麼是與非;順從口舌去談論,反而覺得沒有什麼利與害;老師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塊席子上。又在兩年之內,我放縱心靈去計較,放縱口舌去談論,但所計較與談論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別人的是非利害呢;並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師,伯高子是我的朋友;這時身內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凈了。從此以後,眼睛就像耳朵一樣,耳朵就像鼻子一樣,鼻子就像嘴一樣,沒有什麼區別了。心靈凝聚,形體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覺不到身體依靠著什麼,兩腳踩著什麼,隨風飄游四方,就像樹葉與乾燥的皮殼一樣。竟然不知道是風駕馭著我呢,還是我駕馭著風啊!現在你在老師的門下,還不到一個時辰,便怨恨了好幾次。你的一片膚體也不會被元氣所接受,你的一根肢節也不會被大地所容納。腳踏虛空,駕馭風雲,又怎麼能辦得到呢?」尹生非常慚愧,好長時間不敢大聲出氣,也不敢再說什麼。

列子射箭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他拉滿了弓弦,把裝滿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的肘上,然後射出箭去,一箭連著一箭,前一箭剛射出,後一箭已拉滿弦。在這個時候,他全身貫注,像木偶一樣一動也不動。 伯昏無人說:「你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無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搖晃的岩石上,面臨著萬丈深淵,你還能射嗎?」

於是伯昏無人便領他登上高山,走在搖晃的岩石上。當臨近萬丈深淵時,他背對著深淵往後退,雙腳已有三分之二懸空了,才拱手作揖,請列禦寇上來。列禦寇早已嚇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腳後跟。伯昏無人說:「道術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潛入黃泉,他遨遊八方,精神和真氣都不會改變,現在你全身發抖,心中十分恐懼,你的這種心理也太糟糕了!」

津人操舟

顏回問孔子說:「我曾坐船渡過像酒壺一樣陡的深淵,渡船的船夫掌船十分神妙。我問他:?掌船可以學嗎??他說:?可以。能游泳的人可以教會,善於游泳的人不需要學習自己就會。至於那些能在深水中潛泳的人,即使從未見過船,拿起舵也能掌船。?我問他原因,他不告訴我。請問這怎麼講呢?」

孔子說:「唉!我和你在書本上討論這件事已經很久了,卻並沒有明白它的實際內容,又何況要了解道術呢?能夠游泳的人可以教會他,是因為他不怕水;善於游泳的人不需要學習自己就會,是因為他忘了那是水。至於那些能在深水中潛泳的人,即使從未見過船,拿起舵也能掌船,這是因為他把深淵看成是山陵,把翻船看成是車子從山坡上後退了。千萬件翻船、退車一類的事擺在他面前,他也不放心上,干什麼事不自由自在呢?用瓦片投擲的人很有技巧,用銀鉤投擲便有些害怕,用黃金投擲就昏昏沉沉了。技巧是一樣的,而有所顧惜,是因為看重身外之物了。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心裡的素質一定很拙劣。」

㈥ 《列子說御風而行的哲思》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列子說御風而行的哲思》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gJGpH2DwB6cvd6RcPybeEQ

?pwd=ruo6 提取碼:ruo6
簡介:幾千年前的哲人,就已經在教育世人活在當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要從課外自行尋找這么優秀的思想讀物,學校為什麼不教呢,早日穩定內心,對人的幫助不是一般的大。往往一生經過規劃順風順水的人寥寥無幾,但是堅持修行,往往會在慢生活中受益。

㈦ 《列子臆說(中)南懷瑾講述》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列子臆說(中)南懷瑾講述》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fp_AyAv-d0AjWg1dD3gpfA

?pwd=v9st 提取碼:v9st
簡介:講述列子,深入淺出、生動自在,以《列子》的內容為研究重點,帶領讀者進入廣闊的視野、深入難測的奇妙境界,並打破了意識的種種局限。


㈧ 列子.湯問 pdf誰有

列子生平簡介

列子,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鄭國人。思想上崇尚虛無飄渺,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古書中有他卸風而行的記載,這是他瀟灑的一面。然而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於困頓之中。《莊子》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

但他窮得非常有骨氣。當鄭國大官員派人給他送來糧食時,他堅決地辭而不受。

列子的來歷:列子也稱列禦寇,或稱列圄寇,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述列子是鄭國人,他居住在鄭國四十年,無人知其是何人。《漢書》作者認為他生活的年代早於莊子,因此《莊子》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他的傳說 。

修道:列子之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相傳他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而友伯昏無人。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御風而行。《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呂氏春秋》說:「子列子貴虛」。他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列子窮而面有飢色,但拒絕鄭國暴虐的執政者子陽饋贈的糧食。其弟子嚴恢問之曰:「所有聞道者為富乎? 」列子曰:「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亡!」他認為應擺脫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

著作與成仙:列子著書有舊本二十篇,多寓言。劉向去其重復,存者八篇,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務崇不兢,合於六經元號列子書曰沖虛至德真經。唐玄宗天寶年間詔封為「沖虛真人」,宋宣和加封列子號為沖虛觀妙真君。

《列子》相傳戰國時鄭人列禦寇所作。原書已亡佚,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東晉張注的。這部分的內容豐富復雜,有消極無為、個人享樂的觀點,也有包含樸素唯物論和辨證的觀點。書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人有亡者》、《杞人憂天》、《齊人攫金》等。

㈨ 《列子臆說(上中下全三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列子臆說(上中下全三冊)》(南懷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s2CZXyoay77o0jJRO5C0Fw

提取碼: are7

書名:列子臆說(上中下全三冊)

作者:南懷瑾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2

頁數:976

內容簡介:

南懷瑾先生曾於1982年在台北十方書院講授《列子》,至2009年在廟港太湖大學堂完成補講,經弟子友人整理而成《列子臆說》三冊。南先生在講述時,由《列子》里的故事發揮出去,涉獵廣闊,見解精深,不僅表達了他對達爾文進化論、立身處世之道、孝道、道德和智慧的認識,而且反映了他對時勢、緣遇、名利、公私的看法,涵蓋了他的人生哲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體現了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心。

作者簡介:

南懷瑾,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㈩ 列子學射原文及翻譯注釋

列子學射原文:

列子①學射,中矣,請②於關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⑤乎?」對⑥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⑦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⑧。非獨射也,為國與身⑨亦皆如之。」故聖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譯文:

列子學射箭,射中了,於是(列子)向關尹子請教(射箭)。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說:「不知道。」關尹子說:「還不可以。」

(列子)回去後再去練習,三年之後,又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說:「可以了,(你)要牢記這個道理,不要輕易地丟棄。不僅學習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應是這樣。」

注釋:

①列子:名禦寇,戰國時鄭國人;子:寫在姓氏後,對人的尊稱,是老子和莊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②請:請教。

③子:您。

④之所以:……的原因。

⑤中:射中(靶心)。

⑥對:回答。

⑦退:回去。

⑧守而勿失:牢牢記住,不要忘掉。

⑨為國與身:治理國家和修養自身。

列子學射啟示: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學習也好,做事也好,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規律,只有這樣精益求精地學習、工作,才能把事情辦好。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不然永遠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況下學習。

閱讀全文

與列子說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7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2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1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4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4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1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49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8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0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2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