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島由紀夫作品翻譯計劃
只收集和翻譯經典巔峰的作品。
目前手裡有的資源:
日文原著:豐饒之海四部曲,午後曳航,假面自白,愛的渴望,潮騷
中文:豐饒之海四部曲(電子版,紙質版)
春雪:唐月梅,鄭民欽,文潔若
奔馬:許金龍
曉寺:竺家榮
天人五衰:林少華 文潔若版只有pdf和半成品txt,待整合
午後:許金龍
其他幾本都是唐月梅的。
老家還有譯文黑版的陳德文的幾部,禁色等等,到時候翻出來,但也不重要,因為最經典的作品幾本上就是上面幾本了。
台版的《鏡子之家》 陳系美
陳德文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精裝典藏版一共七本,除了豐饒之海四部曲,還有《潮騷》《愛的渴望》《金閣寺》,估計後續還會有陳德文的作品出齊,現在是版權協商階段。
---------------------------------------------------------------------------------------------------------
目前繼續收集的:
陳德文的《假面的告白》 估計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會出
(高詹燦的《假面的告白》馬上要出第二版,暫時就不收了)
深圳中商圖書店的三島由紀夫的長篇小說:主要收《愛的渴望》,其他的《禁色》《純白》《幸福號》,看價格優惠程度和收藏價值擇機考慮。
目前手裡已經有《女神》《憂國》《盛夏》(台版 劉子倩)三部短篇小說,其他還有陳德文的《天涯故事》《上鎖的房間》《魔群的通過》《殉教》(市面下架了),考慮到自己沒耐心且不適合看短篇小說,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繼續收短篇小說了,除非把長篇小說都看完且很感興趣,到時候再說。
---------------------------------------------------------------------------------------------------------
有優惠的時候考慮入手古典文學作品《萬葉集》《源氏物語》等。
對應的中文翻譯 錢稻孫 林文月 鄭民欽 豐子愷
陳德文還翻譯過夏目漱石四部曲和《萬丈記》《徒然草》。
陳德文的豆瓣主頁還有谷的日記翻譯。
㈡ 《平家物語插圖全譯本》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平家物語》(佚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oxvfSx-BYcN6RpsfKrflJw
書名:平家物語
作者:佚名
譯者:王新禧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2-1
頁數:538
內容簡介:
12世紀末,平安王朝已走到了尾聲,天皇與貴族掌握實權的中央集權制日益衰落,擁有領地和私人武裝的封建武士集團全面抬頭。源氏和平家作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權的兩大武士集團,因盤根錯節的復雜恩怨,以及對統治權力的覬覦,終於在公元1156年至1185年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平家物語》以史書編年體為主軸,站在平家的角度,詳細敘述了源氏和平家爭奪權力的全過程。
《平家物語》全景式地展現日本中世紀戰焰滔天的豪壯場面,更因其極高的文學、歷史、思想價值,被日本文學史家譽為「民族的英雄敘事詩」、「鐮倉文學的最高成就」、「日本的國民文學」。它的問世,不但將軍記物語推向了高峰,更是日本文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日本古典文學發展到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具有里程碑式的劃時代意義。
作者簡介:
關於《平家物語》的作者,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定論。由於吉田兼好在《徒然草》的第二百二十六段中,記載著:「後鳥羽院の御時、信濃前司行長、稽古の譽ありけるが……此の行長入道、平家物語を作りて、生佛といひける盲目に教へて語らせけり。」所以有研究者據此認為作者是信濃前司行長(信濃是國名;前司是官名,前國司之意;行長是名字;姓氏未知),他寫了3卷本或6卷本的《平家物語》後,再傳授給一位名叫生佛的盲琵琶師彈唱、傳誦。這成為了平曲的開端,風靡後世。後來又有研究認為,12卷本《平家物語》的作者是參議吉田資經。然而此二說在數百年的漫長歲月里,逐漸無法取信於研究《平家物語》的學者。原因在於《平家物語》與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相類,屬於素材長期累積型作品,其版本浩繁、差異明顯,在流傳過程中內容不斷變動,卷數越來越多,再加上用典豐富、行文風格多樣,所以學界通常將《平家物語》視為集體創作的結晶作品。信濃前司行長、吉田資經只是這眾多創作者中的一員,不過他們的名字有幸流傳了下來,而其他參與創作的人,都湮沒在了逝去的歷史長河中。
㈢ 《平家物語插圖全譯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平家物語》(佚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fED8RfMVzyVOdRfxRVOpZQ
書名:平家物語
作者:佚名
譯者:王新禧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2-1
頁數:538
內容簡介:12世紀末,平安王朝已走到了尾聲,天皇與貴族掌握實權的中央集權制日益衰落,擁有領地和私人武裝的封建武士集團全面抬頭。源氏和平家作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權的兩大武士集團,因盤根錯節的復雜恩怨,以及對統治權力的覬覦,終於在公元1156年至1185年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平家物語》以史書編年體為主軸,站在平家的角度,詳細敘述了源氏和平家爭奪權力的全過程。
《平家物語》全景式地展現日本中世紀戰焰滔天的豪壯場面,更因其極高的文學、歷史、思想價值,被日本文學史家譽為「民族的英雄敘事詩」、「鐮倉文學的最高成就」、「日本的國民文學」。它的問世,不但將軍記物語推向了高峰,更是日本文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日本古典文學發展到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具有里程碑式的劃時代意義。
作為一部長篇史詩巨著,《平家物語》版本眾多,其中13卷本是公認的通行本,約在1201年至1221年這段時間初步成形,然後不斷得到補充完善,流傳至今。全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四部分:
1~5卷講述平忠盛發跡,由武將擢升為朝廷重臣。後來其子平清盛當上太政大臣,平家滿門榮華,顯赫一時,令世人欽羨贊嘆。但平家在掌權之後,迅速腐化墮落,驕奢霸道、為所欲為,上不敬天皇、下不恤百姓,破壞佛法、凌夷朝威,惡事做盡做絕,引來朝野上下極大不滿。法皇和舊貴族密謀倒平,但因事機不密而失敗。
6~8卷講述平清盛因熱病辭世,由於長子平重盛已先於他死去,只好由資質平庸的三子平宗盛繼承家業。平宗盛的魄力和才幹遠不及父兄,更缺乏強悍的個性,無力應付此起彼伏的反亂,平家開始盛極而衰。這時身負血海深恨的各地源氏後裔,經過多年積蓄力量,蜂起舉事。除鐮倉源賴朝外,有「旭將軍」美譽的木曾義仲也在北陸崛起,起兵討平,以風卷殘雲之勢率先攻入京都,迫使平家舉族撤往西國。
9~11卷講述志得意滿的木曾義仲,儼然以為天下在握,於是驕橫粗暴、飛揚跋扈,在京中胡作非為,民心喪盡。鐮倉源賴朝趁機命令弟弟源范賴、源義經討伐義仲。義仲眾叛親離,迅速敗亡。全書的重點由此轉向被視為戰神的源義經身上。義經進京後,受到了後白河法皇的信賴,奉命進擊平家。他一路勢如破竹,一之谷合戰、屋島合戰,屢戰屢勝,直逼平家盤踞的大本營。鼙鼓雷響,雅樂無用。頹廢腐朽的平家完全無力抵抗,最後壇之浦化為修羅煉獄,海為血染、地為屍覆,幼帝安德天皇投海,平家全族敗亡。源氏從此獨攬朝政,日本進入幕府時代。但源義經也因為功高震主,受到源賴朝的猜忌,不得不遠遁避禍。
12~13卷作為結尾,講述源賴朝為絕後患,如何搜捕殘害平家血脈;以及安德天皇生母建禮門院在絕望中出家為尼,最後於大原寂光院中了卻餘生。
作者簡介:關於《平家物語》的作者,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定論。由於吉田兼好在《徒然草》的第二百二十六段中,記載著:「後鳥羽院の御時、信濃前司行長、稽古の譽ありけるが……此の行長入道、平家物語を作りて、生佛といひける盲目に教へて語らせけり。」所以有研究者據此認為作者是信濃前司行長(信濃是國名;前司是官名,前國司之意;行長是名字;姓氏未知),他寫了3卷本或6卷本的《平家物語》後,再傳授給一位名叫生佛的盲琵琶師彈唱、傳誦。這成為了平曲的開端,風靡後世。後來又有研究認為,12卷本《平家物語》的作者是參議吉田資經。然而此二說在數百年的漫長歲月里,逐漸無法取信於研究《平家物語》的學者。原因在於《平家物語》與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相類,屬於素材長期累積型作品,其版本浩繁、差異明顯,在流傳過程中內容不斷變動,卷數越來越多,再加上用典豐富、行文風格多樣,所以學界通常將《平家物語》視為集體創作的結晶作品。信濃前司行長、吉田資經只是這眾多創作者中的一員,不過他們的名字有幸流傳了下來,而其他參與創作的人,都湮沒在了逝去的歷史長河中。
㈣ 《方丈記徒然草》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方丈記 徒然草》([日本] 鴨長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Idyy9eqbiSjicWA3qqsJcw
書名:方丈記 徒然草
作者:[日本] 鴨長明
譯者:李均洋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6
頁數:205
內容簡介:
《方丈記》和《徒然草》是日本近古文學的雙璧,深邃而警世,裡面充溢著人生無常和飄然出世的思想,代表日本古代隨筆的最高成就。
《方丈記》中流露出對時代變幻無常的感慨。作品大體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作者從感慨世事多艱出發,記述了平氏統治時期的天災、人事之變,後一部分記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隱居後的清貧生活,文體是和漢混淆體,文筆生動。
隨筆集《徒然草》注重對人生的領悟,全作共分243段,由雜感、評論、小故事,也有一些屬於記錄或考證性質的作品,涉及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的眾多人物。作者寫了許多帶有寓意性質的小故事。由於這部作品內容豐富,語言簡練剛勁,描寫生動准確,長期被認為是日本隨筆文學中的佳作。
作者簡介:
鴨長明(1155-1216),日本歌人,生於神官之家,和歌之名為後鳥羽上皇所稱許。50歲時因失意出家,隱居於大原山。其結草庵而隱匿的心情寄託在流傳至今的隨筆《方丈記》中。
吉田兼好(1283-1350),南北朝時期日本歌人。曾在朝廷為官,後來仕途失意,出家做了僧人,又稱兼好法師,他精通儒、佛、老莊之學。《徒然草》等隨筆作品則表達了對現世社會的不滿與舊日繁華的留戀,預示了貴族文化逐漸隱遁退出歷史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