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加密是計算機加密領域最古老也是最經典的加密標准。雖然對稱加密被認為不再是安全的加密方式,但是直到現在,還看不到它被淘汰的跡象。在很多非網路化的加密環境中,對稱加密足以滿足人們的需要。
對稱加密採用單密鑰加密方式,不論是加密還是解密都是用同一個密鑰,即「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稱加密的好處在於操作簡單、管理方便、速度快。它的缺點在於密鑰在網路傳輸中容易被竊聽,每個密鑰只能應用一次,對密鑰管理造成了困難。對稱加密的實現形式和加密演算法的公開性使它依賴於密鑰的安全性,而不是演算法的安全性。
一個對稱加密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可以表述為
S={M,C,K,E,D}
各字母的含義如下:
M:明文空間,所有明文的集合。
C:密文空間,全體密文的集合。
K:密鑰空間,全體密鑰的集合。
E:加密演算法。
D:解密演算法。
㈡ 加密的原理什麼
加密有兩種方式:對稱密鑰加密和非對稱密鑰加密:
1. 對稱密鑰加密原理
在加密傳輸中最初是採用對稱密鑰方式,也就是加密和解密都用相同的密鑰。
2. 非對稱密鑰加密原理 正因為對稱密鑰加密方法也不是很安全,於是想到了一種稱之為「非對稱密鑰」加密(也稱公鑰加密)方法。所謂非對稱密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用不同的密鑰,其中一個稱之為公鑰,可以對外公開,通常用於數據加密,另一個相對稱之為私鑰,是不能對外公布的,通常用於數據解密。而且公/私鑰必須成對使用,也就是用其中一個密鑰加密的數據只能由與其配對的另一個密鑰進行解密。這樣用公鑰加密的數據即使被人非法截取了,因為他沒有與之配對的私鑰(私鑰僅發送方自己擁有),也不能對數據進行解密,確保了數據的安全。
㈢ 對稱加密的工作過程
下面舉個例子來簡要說明一下對稱加密的工作過程。甲和乙是一對生意搭檔,他們住在不同的城市。由於生意上的需要,他們經常會相互之間郵寄重要的貨物。為了保證貨物的安全,他們商定製作一個保險盒,將物品放入其中。他們打造了兩把相同的鑰匙分別保管,以便在收到包裹時用這個鑰匙打開保險盒,以及在郵寄貨物前用這把鑰匙鎖上保險盒。
上面是一個將重要資源安全傳遞到目的地的傳統方式,只要甲乙小心保管好鑰匙,那麼就算有人得到保險盒,也無法打開。這個思想被用到了現代計算機通信的信息加密中。在對稱加密中,數據發送方將明文(原始數據)和加密密鑰一起經過特殊加密演算法處理後,使其變成復雜的加密密文發送出去。接收方收到密文後,若想解讀原文,則需要使用加密密鑰及相同演算法的逆演算法對密文進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復成可讀明文。在對稱加密演算法中,使用的密鑰只有一個,發收信雙方都使用這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
㈣ 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工作原理、作用及其流程圖
對稱加密的核心——通信雙方共享一個密鑰
通信過程:
A有明文m,使用加密演算法E,密鑰key,生成密文c=E(key,m);
B收到密文c,使用解密演算法D,密鑰key,得到明文m=D(key,c);
比喻:
對稱加密是最直觀,也是歷史最久遠的加密手段,類似於加鎖和解鎖,只不過鑰匙的個數非常多(~~2^100),一個人窮其一生也試不完所有可能的鑰匙。
㈤ 什麼是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顧名思義就是加密和解密的密鑰是相同的。
㈥ 簡述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基本原理
不對稱加密演算法使用兩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對鑰匙—公鑰和私鑰。在使用不對稱加密演算法加密文件時,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對公鑰和私鑰,才能完成對明文的加密和解密過程。~~~ ~ 加密明文時採用公鑰加密,解密密文時使用私鑰才能完成,而且發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鑰,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鑰的人。不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發信方想發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讀的加密信息,發信方必須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鑰,然後利用收信方的公鑰來加密原文; 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後,使用自己的私鑰才能解密密文。顯然,採用不對稱加密演算法,收發信雙方在通信之前,收信方必須將自己早已隨機生成的公鑰送給發信方,而自己保留私鑰。由於不對稱演算法擁有兩個密鑰,因而特別適用於分布式系統中的數據加密。 廣泛應用的不對稱加密演算法有RSA演算法和美國國家標准局提出的DSA。以不對稱加密演算法為基礎的加密技術應用非常廣泛。~~~ OK
㈦ 密碼學基礎(二):對稱加密
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秘鑰稱為對稱加密。
DES:已經淘汰
3DES:相對於DES有所加強,但是仍然存在較大風險
AES:全新的對稱加密演算法。
特點決定使用場景,對稱加密擁有如下特點:
速度快,可用於頻率很高的加密場景。
使用同一個秘鑰進行加密和解密。
可選按照128、192、256位為一組的加密方式,加密後的輸出值為所選分組位數的倍數。密鑰的長度不同,推薦加密輪數也不同,加密強度也更強。
例如:
AES加密結果的長度由原字元串長度決定:一個字元為1byte=4bit,一個字元串為n+1byte,因為最後一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