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壓密封的種類及規格型號
Parker的液壓密封主要分為:
O型圈/擋圈 符合SAE568B和JIS等標準的尺寸規格,特殊的需求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製產品。
防塵圈A1,A5,A6,A8,AD,AF等系列
活塞桿密封 B3 B5 BA C1 CR M3 M2 0D JS Q3 R3等系列
活塞密封 B7 C2 CP CQ OE M4 OG OK CT ZW JK ZC ZP 等系列
導向元件 F1 F3 FC FR 系列
旋轉密封 OR OQ RS OV V1等
Ⅱ 液壓的回油管道的密封用什麼材料
丁腈橡膠O型圈比較好 耐高溫 而且不易弄臟油液 低壓也可用丁腈橡膠墊片
Ⅲ 液壓管道連接處是否可以用生料帶做密封填充材料
如果的低壓迴路是可以的。如果是高壓迴路是不行的。請了解相關油路的高低壓力在考慮是否可以用。
Ⅳ 液壓油缸活塞與活塞桿密封圈的安裝方法-惠諾油封
液壓油缸活塞與活塞桿 密封圈安裝方法 有很多,液壓油缸在我們需要安裝密封圈前,應先根據密封圈的型號不同,裝配溝槽結構的不同,我們的安裝方法也不相同,下面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液壓油缸密封圈來進行安裝方法的講解。
一、活塞密封圈安裝方法
1、在整體溝槽中安裝U型密封圈安裝方法為:
第一步:准備一個有柄的樞軸,它的直徑應當與活塞桿直徑相同。
第二步:為了使密封圈能夠很容易得安裝在活塞桿上面,請塗抹潤滑油。
第三步:將密封圈的一部分裝入溝槽中。如圖1所示,
第四步:用大拇指壓住密封圈,將樞軸裝載孔內。如圖2所示
第五步:一邊轉動把手,一邊往下壓。如圖3所示
2、在整體槽中安裝丁腈橡膠U型密封圈安裝方法:
將密封圈的一側插入溝槽中,拉密封圈的另外一側,便很容易可以塞進溝槽中。如圖4
3、在整體槽中,安裝組合密封件(斯特封、格萊圈)安裝方法:
提示:在安裝斯特封、格萊圈等組合密封圈時一定要注意聚四氟乙烯滑環、橡膠密封圈裝入整體溝槽後,必須校正聚四氟乙烯滑環。
第一步:請准備如圖5所示的襯套和推桿工具,在裝配之前請將液壓油缸的腔內內面以及裝配溝槽表面沖洗干凈
第二步:請將橡膠圈裝入裝配槽中。此時,請避免過度拉伸扭曲橡膠密封圈。如圖6
第三步:將襯套裝入活塞中,然後使用推桿工具將滑環快速壓入。如圖7
二、活塞桿密封圈安裝方法
1、在整體溝槽中安裝聚氨酯U型密封圈安裝方法:
第一步:當並用擋圈的時候,首先將擋圈裝入裝配槽中。請如圖F-20所示
第二步:請准備一件專用的柱塞和推桿,其大小與密封圈的直徑相應。為了不損壞密封圈,材料必須是軟樹脂製作,而且柱塞上部要做成易於滑入密封件的流暢形狀。按照圖F-21所示,用手安裝密封圈。
第三步:使用專用推桿將密封圈的最上端壓進去的話,只聽到「咔噠」一聲,密封圈便很容易裝進裝配槽中。
提示:圖F-21,F-22所示過程中,要盡可能迅速完成,以防密封圈永久變形。請小心切勿在中途停止或中斷操作。
2、在整體溝槽中安裝丁腈橡膠U型密封圈安裝方法:
第一步:用手指小心的將密封圈變成心形。注意不要刮傷密封圈,同時速度一定要快,防止密封圈永久變形。
第二步:裝入裝配槽中的密封圈可能會出現彎曲,用手指進行校正。
3、在整體溝槽中安裝組合密封圈安裝方法:
第一步:請將背托環插入密封裝配槽中。
第二步:請准備一件專用柱塞和推桿,其大小與密封圈的直徑相應。
第三步:請如圖9所示,將滑環裝入裝配槽的一側,並使用推桿壓入。
提示:由於部分組合密封圈具有方向性,所以安裝時請注意滑環的安裝方向。
4、所有活塞密封圈裝入分割溝槽的安裝方法:
U型密封圈:
從根部安裝U形密封圈時無需專用工具也能很輕易的安裝完成。當從唇部安裝U型密封圈時,一定注意防止密封圈的唇口被裝配槽頂端容易刮傷。
如圖10,可採用另一種方法,使用一個裝配套和推桿進行裝配。
組合密封圈安裝方法:
如果是斯特封或者是格萊圈等組合密封圈,則務必要將O型圈與滑環組合在一起之後再同時安裝。
上述就是液壓油缸活塞與活塞桿 密封圈安裝方法 ,我們在安裝時可參考上述方法,確保密封圈不會因為安裝問題而導致過早泄漏後者是密封性能下降問題的出現。
了解更多油封安裝方向、油封安裝方法以及油封安裝工具等問題,就在惠諾油封哦!
Ⅳ 液壓系統管路漏油原因
造成液壓管路漏油的原因及採取的相應對策。
1 漏油的原因分析
1.1 管路質量差
在維修或更換液壓管路時,如果在液壓系統中安裝了劣質的管路,由於其承壓能力低、使用壽命短,使用時間不長就會出現漏油。硬質油管質量差的主要表現為管壁厚薄不均,使承載能力降低;劣質軟管則主要是橡膠質量差、鋼絲層拉力不足、編織不均,使承載能力不足,在壓力油沖擊下,易造成管路損壞而漏油。
1.2 管路安裝不符合要求
1.2.1 管路彎曲不良
在裝配硬管的過程中,應按規定彎曲半徑使管路彎曲,否則會使管路產生不同的彎曲內應力,在油壓的作用下逐漸產生滲漏。硬管彎曲半徑過小,就會導致管路外側管壁變薄,內側管壁存在皺紋,使管路在彎曲處存在很大的內應力,強度大大減弱,在強烈振動或高壓沖擊時,管路就易產生橫向裂紋而漏油;如果硬管彎曲部位出現較大的橢圓度,當管內油壓脈動時就易產生縱向裂紋而漏油。
軟管安裝時,若彎曲半徑不符合要求或軟管扭曲等,皆會引起軟管破損而漏油。
1.2.2 管路安裝固定不符合要求
常見的安裝固定不當有:
(1)在安裝油管時,不顧管路的長度、角度、螺紋是否合適強行進行裝配,使管路變形,產生安裝應力,同時很容易碰傷管路,導致其強度下降;
(2)安裝油管時不注意固定,擰緊螺栓時管路隨之一起轉動,造成管路扭曲或與別的部件相碰而產生摩擦,縮短管路的使用壽命;
(3)管路卡子固定有時過松,使管路與卡子間產生的摩擦、振動加強;有時過緊,使管路表面(特別是鋁管)夾傷變形;這些情況都會使管路破損而漏油;
(4)管路接頭緊固力矩嚴重超過規定,使接頭的喇叭口斷裂,螺紋拉傷、脫扣,導致嚴重漏油的事故。
1.3 液壓管路疲勞破壞或老化
大量硬液壓管路斷口的觀察和分析表明,硬管的破裂是一種疲勞破壞,所以在管路上必定存在交變載荷的作用。當液壓系統工作時,液壓管路要承受較高的壓力,再加上壓力不穩定產生的交變應力、設備振動而產生的振動應力、裝配應力等的共同作用,使硬管在材料缺陷處、腐蝕點或損傷處產生應力集中現象,管路發生疲勞破壞斷裂而漏油。對於橡膠管路則會從高溫、高壓、彎曲、扭曲嚴重的地方發生老化、變硬和龜裂,最後油管爆破而漏油。
1.4 液壓油的污染及管路表面污染
當液壓油受到污染時,會使油管受到磨損和腐蝕,加速管路的破裂而漏油,而且這種損壞不易被發現,危害更加嚴重。
由於液壓系統容易被污染,含有固體污染物的液壓油類似於研磨金屬加工面所使用的研磨劑,增加了油液和管路內壁的摩擦。而且通常固體污染物顆粒的硬度比導管內壁材料的硬度高得多,這樣就加速了導管內壁的磨損,甚至劃傷內壁。特別是當液體的流速高且不穩定(流速快和壓力脈動大)時,就會使導管內壁的材料受到沖擊而剝落。
當液壓油中含有水分時,會促使液壓油形成乳化液,降低了液壓油的潤滑和防腐作用,加速導致管路內壁的磨損和腐蝕。當液壓油中含有大量氣泡時,在高壓管路中氣泡受到壓縮,周圍的油液便高速流向原來由氣泡所佔據的空間,引起強烈的液壓沖擊,在高壓液體混合物沖擊下,管路內壁受腐蝕而剝落。以上這些情況最終都會使管路破裂而漏油。
此外,管路的外表面經常會沾上水分、油泥和塵土,如果保護層破壞,就很容易產生腐蝕,導致強度下降,直至從高溫、高壓、彎曲、扭曲嚴重處發生爆破油。
2 對策
液壓管路雖然承受的壓力高,工作環境惡劣,但是漏油故障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在使用和維修中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2.1 認真檢查管路質量,嚴禁使用不合格管路
在維修時,對新更換的管路,應認真檢查生產的廠家、日期、批號、規定的使用壽命和有無缺陷,不符合規定的管路堅決不能使用。使用時,要經常檢查管路是否有磨損、腐蝕現象;使用過程中橡膠軟管一經發現嚴重龜裂、變硬或鼓泡現象,就應立即更換。
2.2 正確安裝管路,嚴禁違規裝配
2.2.1 軟管管路的正確裝配
安裝軟管擰緊螺紋時,注意不要扭曲軟管,可在軟管上劃一條綵線觀察;軟管直線安裝時要有30%左右的長度餘量,以適應油溫、受拉和振動的需要;軟管彎曲處,彎曲半徑要大於9倍軟管外徑,彎曲處到管接頭的距離至少等於6倍軟管外徑;橡膠軟管最好不要在高溫有腐蝕氣體的環境中使用;如系統軟管較多,應分別安裝管夾加以固定或者用橡膠板隔開。
2.2.2 硬管管路的正確安裝
硬管管路的安裝應橫平豎直,盡量減少轉彎,並避免交叉;轉彎處的半徑應大於油管外徑的3~5倍;長管道應用標准管夾固定牢固,以防振動和碰撞;管夾相互間距離應符合規定,對振動大的管路,管夾處應裝減振墊;在管路與機件連接時,先固定好輔件接頭,再固定管路,以防管路受扭,切不可強行安裝。
2.3 正確使用維護,嚴禁污染液壓系統
在日常維護工作中,不得隨意踩踏、拉壓管路,更不允許用金屬工具敲打管路,以防出現機械損傷;對露天停放的液壓機械或液壓設備,應加蓋蒙布,做好防塵、防雨雪工作,雨雪過後應及時進行除水、晾曬和除銹;要經常擦去管路表面的油污和塵土,防止管路腐蝕;油液添加和部件拆裝時,要嚴把污染關口,防止將雜物、水分帶入系統中。此外,一定要防止把有害的溶劑和液體灑在導管上。
2.4 其它
對設備上油液溫度和環境溫度變化較大的管路,在安裝時要考慮熱膨脹補償問題,以減小熱應力的影響;為了保證管路的安全工作,延長使用壽命,對處於高溫區的橡膠管,應做好隔熱降溫,如包紮隔熱層,引入散熱空氣等都是有效措施;在滿足系統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應考慮在易產生液壓沖擊的地方,安裝合適的蓄能器或消振器,並盡量採用帶緩沖裝置的液壓元件,減弱液壓脈動,防止產生液壓沖擊。
Ⅵ 液壓管接頭密封,用生料帶和密封膠那種好
用密封圈或密封墊,液壓管接頭都是有相對應的密封件,這些都是有的賣。不推薦用生料帶,不能被密封住會產生漏油。生料帶會被吸入油中產生污染,特別容易造成卡閥門的現象或堵控制油口。如果一定要用到生料帶,那在纏繞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生料帶露出接頭外面,以免被油吸入油箱。
Ⅶ 液壓管接頭的液壓管接頭標准
(一)預裝①卡套式管接頭的預裝的最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密封的可靠性。一般需要專用的預器。管徑小的接頭可以在台鉗上進行預裝。具體做法是,用一個接頭作為母體,將螺母、卡套壓緊到管子上可。主要有卡套式直通管接頭、卡套式端直通接通頭、卡套式三通管接頭等型式。筆者發現,即使是同一廠家一批貨,這幾種接頭體上錐形孔的深度往往不相同,結果就造成了泄漏,而此問題往往被忽視。正確的做法是,管子一端用什麼樣的接頭體連接,對應的連接端則用相同類型的接頭預裝,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泄漏問題。②管子端面應平齊。管子鋸斷後應在砂輪等工具上打磨平齊,並且去除毛刺,清洗並用高壓空氣吹凈後再使用。③預裝時,應盡量保持管子與接頭體的同軸度,若管子偏斜過大也會造成密封失效。④預裝力不宜太大使卡套的內刃剛好嵌入管子外壁,卡套不應有明顯變形。在進行管路連接時,再按規定的擰緊力裝配。ф6-1卡套的擰緊力為64-1 15n、16фmmr259n、ф18mm的為450n。如果在預裝時卡套變形嚴重,會失去密封作用。
(二).禁止加入密封膠等填料。有人為了取得更好密封效果,在卡套上塗上密封膠,結果密封膠被沖入液壓系統中,造成液壓元件陰尼孔堵塞等故障。
(三).連接管路時,應使管子有足夠的變形餘量,避免使管子受到拉伸力。
(四).連接管路時,應避免使其受到側向力,側向力過大會造成密封不嚴。
(五).連接管路時,應一次性好,避免多次拆卸,否則也會使密封性能變差。
卡套式管接頭安裝
(1)按第9章要求對需要酸洗的管子應先酸洗處理;
(2)按需要長度用鋸床或專用切管機等機具切斷管子,絕對不允許用溶斷(如火焰切割)或砂輪切割;除去管端內外圓毛刺、金屬切屑及污垢;除去管接頭的防銹劑及污垢;同時還要保證管子圓度;
(3)將螺母、卡套先後套入管子,卡套前端刃口(小徑端)距管子口至少3mm,然後將管子插入接頭體內錐孔,頂到為止;
(4)慢慢擰緊螺母,同時轉動管子直至不動時,再擰緊螺母2/3~4/3圈;
(5)拆開檢查卡套是否已切入管子,位置是否正確。卡套不允許有軸向移動,可稍有轉動;
(6)檢查合格後重新旋緊螺母。 (1)膠管在移動或靜止中,均不能過度彎曲,也不能在根部彎曲,至少要在其直徑的1.5倍處開始彎曲;
(2)膠管移動到極端位置時不得拉得太緊,應比較鬆弛;
(3)盡量避免膠管的扭轉變形;
(4)膠管盡可能遠離熱輻射構件,必要時裝隔熱板;
(5)應避免膠管外部損傷,如使用中同構件表面的長期摩擦等;
(6)若膠管自重引起過分變形時,應有支托件。 1.管路簡介
(1)雙線主管及支管:從潤滑泵出來一直到所有分配器的進油口,承受壓力相對較高。通常採用冷拔無縫鋼管,材料為10或15號鋼。絕不能用銹蝕嚴重的管子;
(2)給油管:從分配器出來到所有潤滑點進油口(軸承座油孔),承受壓力相對較低。通常採用拉制紫銅管,走向彎曲時便於配管。也有採用冷拔無縫鋼管或不銹鋼管的;
(3)遇到活動部位連接時採用膠管接頭。
2.管路布置要求
(1)管路要盡量避開高溫輻射及冷卻水噴淋等溫度太高或太低之處,特別是膠管接頭;
(2)布管應不影響主機等設備運轉,要安全可靠,方便工作、觀察、維修;
(3)布管要橫平豎直、整齊美觀。盡量少拐彎或小角度彎管,採用大圓弧,從而減少油流阻力;
(4)安裝發生抵觸時,應小管讓大管、低壓管讓高壓管;
(5) 管道在相互交叉時不能接觸,應隔開一定距離;
(6) 平行管道的接頭要錯開安裝,以免影響安裝和拆卸;
(7)管道為便於拆卸清洗,應適當安裝活接頭,但要少用,減少泄漏的可能性。
3.確定管子長度
(1)根據8.2條確定的定配管路徑,在現場測定管子的長度,要注意彎管半徑的大小的影響;
(2)要把各類不同的管接頭接入管路後的影響考慮在內;
(3)管子長度應逐段確定、切斷、預裝,以方便現場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如果一下子全部切斷,出現積累誤差時,配管就困難了;
(4)切下的短管要盡量利用在各個需要短管的地方,必要時可用直通管接頭接長,但管段上接頭宜少不宜多。
4.管子切斷
(1)用鋸床或專用切管機等機具切斷管子,絕對不允許用溶斷(如火焰切割)或砂輪切割;
(2)切口要平整,斷面平面度不大於1毫米,與管子軸線垂直度不大於1度;
(3)用銼刀、刮刀等除去切屑和毛刺;
(4)用干凈的壓縮空氣或其他方法清除管內附著的雜物及浮銹;
5.管子彎曲
(1)用彎管機冷彎,不能熱彎(大口徑管子可用直角接頭替代彎管),彎曲半徑要在管徑的4倍以上;
(2)彎曲處的橢圓度(長短徑變化)少於管徑的10%,且不能出現折皺;
(3) 若彎曲處管端有接頭,管端應有一段直管與接頭相連,以避影響安裝;
6.管子與接頭焊接
(1)採用鎢極氬弧焊或氬弧焊封底後電弧焊充填焊。當壓力超過21mpa時,應同時在管內部通5l/min氬氣;
(2)管子壁厚>2mm時,外圓應切35°坡口,並在對口處留3mm間隙;管壁厚≤2mm時,不切坡口,對口處留2mm間隙;
(3) 對口時管子軸線必須重合,錯邊量小於壁厚的15%,偏斜率小於1:200;
7.管夾的安裝
(1)管夾的墊板一般直接或通過角鋼等支架焊在結構件,在混凝土樓板面或牆側則支架用膨脹螺栓固定;
(2)管夾安裝時要注意找平,即安裝面在同一個高度上;
(3)管夾的間距:管徑≤φ10時,約0.5~1米;管徑φ10~25時約1~1.5米;管徑φ25~50時約1.5~2米,但在直角拐彎處,兩邊應各用一個管夾。
8.預安裝
(1) 將管接頭與設備、管子與管接頭逐段連接,直至完成全部預安裝;
(2) 管接頭的安裝方法詳見第4章;
(3)同時將管夾墊板焊在結構件或支架上,不得將管子焊在管夾或支架上;
(4)預安裝完畢並檢查合格後,對管路列印配合記號,一件一個編號,列成表格備用。待管路拆下清洗後,按編號復原。
9.注意事項
(1)安裝前所有鋼管可先按第9章要求酸洗處理,特別是與卡套式管接頭連接的鋼管應先酸洗,然後將卡套預先緊固在管端;
(2)所有管接頭應先用煤油清洗干凈待裝,裡面的o型密封圈應暫時取出保管,待正式安裝時再放上;
(3)施工中要保持泵、分配器等設備的油口,管接頭、管端等開口處清潔,不能讓水、灰塵等異物進入;
(4)管路應在自由狀態下敷設,焊裝後的管路不得施加過大的徑向力強行固定和連接;
(5)軸承座的油孔要事先檢查,內部油路是否暢通,油口螺紋是否同接頭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