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生變態狂TED心理學家的腦犯罪之旅》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天生變態狂》([美]詹姆斯·法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wLbC_8pKax3eL_eqX-v_cQ
書名:天生變態狂
作者:[美]詹姆斯·法隆
譯者:瞿名晏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2
頁數:256
內容簡介:詹姆斯•法隆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十年來成就最大的神經科學家,他有著美滿的事業和家庭,研究大腦組織35年。多年來,他深深著迷於心理變態者的腦部結構研究,並發現心理變態者的大腦邊緣皮質都存在相同的變異。2005年,在對正常人和異常人腦部掃描圖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發現,自己 的腦部結構跟心理變態罪犯的一模一樣。詹姆斯曾堅信自己已經找到了破解心理變態的鑰匙,但這難道要證明自己也是一個變態狂嗎?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會上,母親悄悄塞給他一本書說「這本書,或許可以讓你好過一些。是關於你父親家族的。」書開頭就講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統康奈爾家族的第一樁弒母案,隨後的200年裡,其父系陸續曝出過殺妻弒母等數個殺親案件。2011年後,另兩支父系血脈,一支被曝出全是兇殺犯,一支全是拋棄妻子的流氓惡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參加TED,鼓起勇氣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講被放到YOUTOBE上後引起關注熱潮。顯然,對大眾而言,「天生殺人犯」比「神經科學家」更可以喚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導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電視劇中本色出演。而《華爾街日報》也湊熱鬧,將其狗血經歷付諸筆端……
作者簡介:詹姆斯•法隆: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教授及學科帶頭人,獲獎神經科學家,教授精神病學和人類行為學已經35年。他所研究的課題非常廣泛,包括:成人幹細胞、中樞神經系統迴路、神經營養因子、神經解剖、基底神經節、多巴胺、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症、人類大腦成像等。
他的神經復原公司獲得了年度最佳生物新技術的評選,推動了幹細胞研究的重大突破。《紐約時報》說他對產後新神經元發育的探索是十年來大腦研究最重要、最驚人的成就。他經常為各類媒體提供犯罪和恐怖心理的專業分析,在犯罪心理電台上露面,在BBC「Are You Good or Evil」節目中占據了突出的位置。
在《犯罪心理》系列劇中那個攜帶變態心理基因的心理學教授是其本色出演。
『貳』 《變態心理學貝德爾》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變態心理學貝德爾》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_CXlqx8bFpKBENZzAgGF6g
『叄』 異常心理學 浙江大學出版社 心理咨詢與治療 河南大學出版社 電子版 能發到我的郵箱里么 [email protected]
我先發給你一部分,其他的我修改好再發你。
異常心理學
【作 者】馬偉娜主編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
第一章緒論
異常心理學,又稱變態心理學,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人的異常心理和行為,包括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智力以及人格特徵等方面的異常表現及原因,並對這些異常表現進行分類、解釋,闡明其發生發展和轉歸的影響因素及規律,同時將這些科學知識應用於防治實踐。因此,異常心理學是從異常角度,探索、解釋和預測人類心理活動的重要學科。本章將圍繞異常心理學的相關概念、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展開討論,同時對異常心理學的發展歷史進行回顧。
第一節異常心理學概述
一、 異常心理的相關概念
異常心理(abnormalpsychology)是異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關於異常心理有許多不同的描述,如變態心理、心理異常、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心理失調等。嚴格地說,這些概念是有區別的:變態心理,是指偏離常態,心理離奇、古怪、讓人無法理解;心理異常,是指人的心理狀態發生了病理性變化,行為表現明顯與眾不同,能力明顯受損,需要心理治療;心理障礙,是指心理過程和機能受阻,這種障礙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質性的改變;心理疾病,是從醫學角度理解心理異常,相對軀體疾病而提出的概念;心理失調,是指心理失去平衡,行為缺乏整合協調,致使個體在不同情況下的處理能力下降、適應不良。相比之下,這些概念中心理障礙的概念更寬泛些,它可以包括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輕的如心理失調,重的如心理疾病。但實際上,在許多時候這些概念是通用的。
二、 異常行為的界定
首先,考慮以下幾種行為:
(1)兩個男人在接吻;
(2)一個女人掌擊一名兒童;
(3)一個男人將釘子扎入手裡;
(4)一個女人禁食好幾天;
(5)一個男人在地上爬行並像狗一樣咆哮;
(6)一個女人在家裡擺了個桌案,用食物等祭奠死去的丈夫。
你認為這些行為正常嗎?你可能會說:「看情況」。確實,在特定情形下這些行為可能是正常的。例如,在歐洲一些國家裡,男人之間常常通過接吻來表達祝福。在許多宗教文化里,齋戒或禁食是一種很普通的懺悔儀式。
你可能會說:「那其他行為呢?如將釘子扎入手裡或像狗一樣咆哮,這些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正常的。」然而,即使是這些行為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被認為是正常的。例如,在墨西哥,一些基督徒在復活節時將釘子扎入手裡,來紀念耶穌所受到的刑罰。在非洲約魯巴,當地的醫生在進行醫治的過程中,會在地上爬行、咆哮(Murphy,1976)。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人們常常會為已故親人修建一所宗祠,進貢一些食物,並同他們聊天,如同他們就在這個宗祠里似的(Stroebe等,1992)。
因此,行為所處的環境直接決定了該行為是否被視為異常。一些理論學家針對「文化或社會標準是鑒定異常行為的唯一標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文化相對論和性別相對論。其他理論學家則認為應該根據個體表面上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客觀特徵作為標准來界定變態行為,而不是通過文化傳統或性別角色來界定。這些標准主要包括不尋常行為、不舒適行為、心理疾病的表現、不適應行為等。
(一)文化相對論和性別相對論
1.文化相對論
文化相對論的核心內容是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標准或准則可以定義異常行為。行為的異常是相對於文化而言的(Okasha,Arborleda—Florez&Sartorius,2000)。因此,文化相對論者認為,在不同的文化里對於異常行為會有不同的定義。
有一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在西方國家,人們在親人去世以後會悼念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也可能是幾個月,然後不再去想,繼續開始生活(Stroebe等,1992)。那些在一段時間之後仍不斷談論和回憶親人的個體被認為帶有「復雜的親人喪失情緒」,需要不斷尋求安慰。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只是簡單地告訴他們去克服這種情緒。因此,在這種文化里,切斷與已故親人的情緒聯結是正常的行為,而那些不能很好地切斷這種聯結的行為則是不正常的。
相比較而言,在一些其他文化國度里,人們認為不能打斷這種與已故親人的情緒聯結。例如,在日本,維持這種情緒聯結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Yamamoto,1970)。在埃及,親人的逝去會給後人帶來長久的傷痛,而他人的陳述和傷感會促使他們更加悲傷(Wikan,1991)。即使在19世紀的西方國家,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悼念也與現在的人有顯著差異(Rosenblatt,2001;Stroebe等,1992)。人們懷念逝去的親人,並在小說、詩歌和日記里表達自己的傷痛。事實上,對於正常和異常行為的界定,不但在不同文化里存在差異,而且即使在同一種文化下,不同時間也會有不同的界定。這表明行為正常與否的界定是與哲學思維和宗教傳統結合在一起的。
某些反對文化相對論的學者則認為,當使用社會准則來判定行為是否異常時,那麼危險就會隨之產生。精神病學家ThomasSzasz指出,縱觀歷史,用社會准則來界定某個個體或團體是否異常只不過是為了證明統治者的控制和壓制是否合理。例如,希特勒界定猶太人為異常,並以此作為大屠殺的借口。
當奴隸貿易在美國還十分「繁榮」的時候,那些試圖逃離主人的奴隸被認為是漂泊狂(一種促使他們渴望自由的疾病),這也成為他們被捉並送回主人的借口(Szasz,1971)。1851年,一位著名的醫生SamuelCartwright在《新奧爾良醫療和外科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對黑人種族疾病和生理特殊性的報告》。在他看來,鞭打那些拒絕工作的奴隸並讓他們去乾重活,將會使他們的肺獲得新生。從某種角度來說,Cartwright的文章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激進觀點,更是一個非常有聲望的醫療機構的認識。
2.性別相對論
性別相對論的觀點認為,如果某人做出了違背自己性別角色的行為,那麼他(她)的行為就是異常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女人在公共場合哭泣並不被認為是異常的;但如果是一名男子,則可能被認為異常,因為其違背了性別角色所限定的男人情緒表現方式。
在當今社會,性別角色的預期深深影響著行為正常與否的界定(Brems&Schlott—mann,1988;Broverman等,1970;Hartung&Widiger,1998)。那些表露傷心或焦慮的男人,那些讓妻子去工作而自己在家帶孩子的男人,那些做出違背性別角色的男人容易被界定為異常。而那些不願生孩子的女人,或做出違背性別角色的女人也會被界定為不正常。另一方面,男人富於攻擊性,而女人多愁善感則被認為是正常的,因為這符合人們的性別角色。
文化相對論和性別相對論的觀點在定義異常行為方面很明顯存在著各自的不足,大多數心理學家已認識到極端相對論觀點的危害。然而,文化准則和性別角色期待仍不斷影響著人們的感受和行為。
(二)不尋常行為
不尋常行為或很少見的行為都被界定為變態行為,那些典型的或普遍的行為則被認為是正常的。而文化相對論認為界定某行為是否異常取決於該行為是否符合在其文化中的准則。很明顯,兩者存在著某種關聯。例如,人們在親人逝去後,在公共場合哭泣的行為是否正常取決於他是在明尼阿波利斯還是在開羅。
用不尋常性作為界定異常行為的標准存在著一些問題:①雖然這種標准看上去比較客觀,但人們無法界定行為到底少見到怎樣一個程度才算是異常。是只有在10%的人口中出現嗎?或設置一個底線,只有在1%或更少的人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才是異常的?這個底線的選擇取決於人們的主觀意見。②許多很少見的行為對個體和社會來說都是比較積極的,因此大多數人都反對將這種行為定義為異常行為。例如,我們不會說鋼琴藝術品鑒賞家的演奏是異常的,相反,我們認為他具有天賦。此外,很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愛好,他們能從中獲得許多樂趣但卻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這些人常被認為是古怪的。
一項針對行為古怪的人的研究表明,在一萬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是真正古怪的。同時還表明,這些人的確具有不同的品味,但在現實生活中都普遍感到非常開心而且也能很好地適應社會(Weeks&James,1990)。事實上,在這些人群中具有心理障礙的人的比例遠遠比那些不太古怪的人的比例低。
(三)不舒適行為
如果個體因為某些行為感到不舒適,並想消除它時,這種行為就可界定為變態行為。該標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將社會准則作為標准而帶來的問題。如果某人的行為觸犯了社會准則,但卻未使他(她)感到不舒適,那麼這種行為仍被認為是正常的。這種觀點使得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在同性戀問題上的看法發生了轉變。男女同性戀個體認為他們的性取向是很自然的,他們並沒有因此感到不舒適,從而沒想去改變或消除它。此外,研究表明,同性戀個體除了得忍受歧視之外,並沒有比異性戀個體經受更多的心理創傷(Herek,1990)。正因如此,1973年美國精神病學會(APA)沒有將同性戀列人心理障礙。
一些理論學家反對將主觀的不舒適作為界定標准,因為人們常常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自己或他人帶來問題。例如,某些人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遊逛,沒有食物或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面臨著挨餓等問題。但這些人可能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不會去尋求幫助。
(四)心理疾病產生的行為
心理疾病產生的行為被界定為變態行為。有研究者認為,假如一個人有心理疾病,則意味著他身體內存在著一種可確認的生理過程促使他產生特定的行為和症狀。然而,此界定也存在缺陷,因為許多一心理疾病並沒有一個可以確認的生理實體。也許現在的醫療手段還不能識別其生理過程。
(五)不適應行為
大多數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者和I臨床醫生習慣把不適應行為界定為變態行為,因為這種不適應會使個體感到痛苦,並會影響其基本生活功能。當然,什麼是不適應性,什麼使人們感到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社會准則。一般認為,個體的某些行為具有以下某個或某些特徵,就可診斷該行為具有不適應性:
(1)對個體身體造成傷害,如當一名青少年產生情緒沖動時,用刀傷害自己。
(2)給個體帶來情緒性的痛苦或傷害,如當他們情緒低落時,會感到非常痛苦。
(3)會嚴重影響個體的生活功能,如當一個人患有恐懼症時,會將自己關在家裡。
(4)脫離實際,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如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個體。
由於將不適應性作為衡量行為是否異常的標准,能夠相對比較准確地界定異常行為,而且避免了僅僅通過文化相對論和性別相對論、不尋常、不舒適和心理疾病作為標准所帶來的問題,因此該標准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然而,也有人質疑該標准過於主觀。例如,情緒影響到什麼程度才算是痛苦或傷害?行為達到什麼程度才會影響到生活功能?誰能確定合理的生活功能是怎樣的?該標准仍依賴於社會准則。生活中人們有許多行為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但卻被社會接受,如吸煙。很多人對死後生活懷有許多被他人視為瘋狂的想法,但這些想也被社會所接受。
即使採用不適應性標准能夠有效地界定異常行為,但文化和性別因素仍能影響行為的表達以及對待。首先,文化和性別因素能影響不適應行為的表達。例如,男人因喝酒而引發的問題是女人的兩倍。這表明男性的生理、個性或社會給予男性的壓力都會導致男性酒精中毒的發生。其次,文化和性別能影響人們表達痛苦的方式或導致人脫離實際。脫離實際的人常常認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但究竟認為自己是上帝還是佛祖,則取決於他們的宗教背景。第三,文化和性別能影響人們是否願意去接受一些不適應行為。愛斯基摩人和塔希提人比較難處理生氣情緒,因為他們的社會准則是強烈反對表現出生氣情緒的。而新幾內亞的Kaluli和巴西的Yanamamo比較肯定生氣情緒的表達,而且還建立一套復雜的表現生氣情緒的儀式(Jenkins,Kleinman&Good,1991)。第四,文化和性別會影響對不適應行為的對待方式。例如,女性在遇到問題時,一般比男性更願意接受心理治療。
三、 異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異常心理學作為研究人類心理障礙和異常行為的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哪些呢?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心理異常的實質
如果說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那麼心理異常就是在大腦生理生化功能障礙的基礎上產生的對客觀現實歪曲的反映。研究心理異常的實質就是要探明異常心理與行為的原因、機制和心理結構問題,主要從大腦的結構或功能失調以及人對客觀現實的紊亂和歪曲反映兩方面進行探討。
2. 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別以及判斷標准
判斷人的心理是否正常,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許多研究者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並提出了眾多判斷標准,但這些標准不是絕對的,幾乎沒有一種標准在單獨使用時是完全適用的。
3.心理異常的分類和表現特點。
心理異常的表現是豐富多彩的,研究者根據其臨床表現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無論是精神病、神經症和心身障礙,還是行為偏離、人格異常或調節障礙,都需要歸納其特點,給予歸類。
4、 解釋心理異常的心理學理論
以各種學派有關正常人格的觀點為基礎,對心理異常發生、發展的原因和變化的規律給予合理的解釋和闡述。
除此之外,異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還可以擴大到心理異常的診斷、治療和預防。
四、 異常心理學的基本任務和研究意義
異常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揭示心理異常現象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原因及其規律,提供劃分心理異常的標准和有效的方法,並為各種臨床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其研究意義表現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理論上,通過對異常心理現象的研究,將有助於探明和補充正常心理活動的變化和規律,從而有助於揭示人類心理活動的實質。因為正常心理現象極為復雜,一般情況下較難分析,而異常心理現象則在某些方面具有極端和突出的表現,可以對某些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機制的假設予以證實或否定,其研究成果可以增加心理科學知識,使人們更全面地理解正常心理現象。
實踐上,通過對異常心理現象的研究和科普工作,有助於促進和保障人類心理健康事業的發展,因為掌握了異常心理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原因及規律,可以使人們有計劃、有目的、更自覺地預防異常心理現象的發生。具體到個體,有了異常心理學知識,可以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五、異常心理學與相關學科
1.異常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generalpsychology)是以健康成人的正常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心理學基礎學科,它可以為包括異常心理學在內的所有心理學分支學科提供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術,因此我們可以把普通心理學看作是異常心理學的基礎學科。同時,異常心理學由於研究異常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規律,因此可以為普通心理學提供新課題,驗證普通心理學的某些理論,從而豐富普通心理學的內容,促進其學科的發展。
普通心理學和異常心理學分別從正常和異常角度探討人類的心理現象,使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異常復雜的心理現象。
2.異常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medicalpsychology)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與健康轉歸過程中的作用規律,其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①研究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規律;②研究心理因素,特別是情緒因素對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響;③研究人的個性心理特徵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康復中的作用;④研究如何通過人的高級心理機能、認知思維來控制或調動自身生理機能,以達到治病、防病和養身保健的目的。
異常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兩門學科相互交叉、互為補充。疾病不僅包括軀體疾病,而且包括心理疾病。醫學心理學主要側重於研究軀體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也可包括心理疾病;異常心理學則主要側重於研究心理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但醫學心理學除了疾病,還涉及健康。
3.異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精神病學(psychiatry)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異常心理學則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兩者的側重點不同,精神病學主要研究精神異常患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護理,是一門臨床學科;異常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異常發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兩者也有密切聯系,因為兩者都是以心理異常為研究目標的。同時,異常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協助精神病學的診斷與治療,促使精神病學發展水平的提高;精神病學則用自己的臨床材料和實際成果豐富異常心理學的內容,驗證異常心理學的許多理論和假設,也促進了異常心理學的發展。
異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彼此分工又相互促進。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醫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兩者的外延都在擴大,異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有進一步重疊和相互包容的趨勢。
4.異常心理學與心理衛生學
心理衛生學(mentalhealth)是探討如何預防精神疾病、維護和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提高人的心理素質的學科。它與異常心理學一樣,都服務於人的心理健康事業,有著共同的研究課題。兩門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心理衛生學側重依據個體心理發展的規律和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探討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科學原則與方法;而異常心理學則側重於研究心理異常,為心理疾病的防治提供建議。
『肆』 《變態心理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變態心理學》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7AKPOjGa9BTNRMsKKxWKwQ
『伍』 《變態心理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變態心理學》(羅伯特·G·邁耶 保羅·薩門)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776CT3BMx4pe9jzHckuVIg
書名:變態心理學
作者:羅伯特·G·邁耶 保羅·薩門
譯者:丁煌 李吉全 武宏志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8年7月第1版
『陸』 《微人格心理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微人格心理學》(陳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UoH8Kel3D-uFsjcXfYL5MA
書名:微人格心理學
作者:陳瑋
豆瓣評分:6.5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0
頁數:294
內容簡介:
有時候,你是否會發現自己不認識自己,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控制你的一舉一動?心理學家對人的行為和人格進行多年研究得出一個結論——每個人都有一個或數個影子,它們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操縱著你!
這些影子就是潛伏在你身體里的微人格!你的每一個變態行為、每一種異常心理,都來自於這些微人格,它們潛伏在你的身體里,搞著各種各樣的「小動作」。
「Abnormal Psychology」,通常被國內學者翻譯為「變態心理學」或者「異常 心理學」。當然,這里的「變態」是相對於同一個人的「常態」來說的。
很多人認為在大街上一眼就能夠看出變態和正常人之間的區別。可是深 入了解精神學科和心理學了之後會發現,即使是一流的臨床心理學家也不見 得能通過一般的觀察和言談交往准確分辨一個變態和一個正常人,因為有的 人內心的陰暗種子隱藏得很深,看起來比正常人更正常,而有些人看起來像 變態,卻偏偏用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創造精神達到了非同一般的成就,這或許 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微人格心理學立足於傳統人格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本書作者歷經多年的研究,累積了大量的微人格心理學理論及案例,並聯合一些知名心理學研究機構進行了實驗、調查、收集、分析了,並以幽默、冷峻、犀利的語言風格描述出來,力求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更加生動有趣。本書的創作旨在引導熱愛心理學的讀者看透人們行為背後不為人知的動機,解讀人們隱藏的微妙人格,科學剖析人格的眾多側面;在看透別人的同時,探索和發現我們身體中的另一個自己,學會下意識地控制並利用這些「微人格」,發掘自身潛藏的能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格面具」,人格會隨著角色的轉變而發生變化
一個人的心理特徵和外在行為是由他的人格來決定的。「人格」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之意,闡明了「人格」在社會交往中的功能,也暗示了人格表現是動態的。
我們的人格是由一個個面具構成的,每個面具都是人格的一個冊面,我們能夠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面具,並且無時無刻不戴著面具,我們的所有心理活動都是通過人格面具來表達的。
了解這些隱藏的人格面具,你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 人格面具的呈現有一定的規律,這一切都可以從微人格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陳瑋,知名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專注於情緒、人格與人際交往等心理學領域研究數十年,頗有建樹。以透徹直白的語言風格,幫助讀者解決人際互動中的心理建構問題。著有暢銷書《博弈心理學》《微人格心理學》《別讓情緒失控害了你》《別讓不會說話害了你》等。
『柒』 《變態心理學第六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變態心理學第六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BEbgRzLEYpzydVao3yxrIA
『捌』 社會心理學入門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社會心理學入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