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白原研哉pdf

白原研哉pdf

發布時間:2022-12-11 09:24:13

❶ 設計中的設計——原研哉的設計觀

再設計是具有一種批判性意味,是一種對既有事物的存在形態產生質疑,並尋找更佳形態的過程。

原研哉認為,藝術與設計有著不可忽視的差異,即藝術是藝術家對於社會的自我意志表達,其立足點在於作為個體的個人;而設計則是側重於社會,解決大多數人共同面臨的問題,是設計的本質。也就是說,設計傳遞的,不僅是設計師的價值觀,更多的是對社會的人文關懷。

好的設計往往能抓住人的心裡本能,引導人做出正確的事情。人類有很多下意識的動作,這些動作往往在下意識的情況下做出,就比如很多人走在路上,總是不經意間遵循著地面上油漆刷出的直線行走。另外一本書《設計心理學》專門介紹了這種心理現象,能否做出好的設計,往往取決於設計師能不能抓住人類的潛意識行為規律,一旦能遵循這種規律,其設計的產物也是人性化的,充滿了人文關懷氣息。

很多時候,設計探討的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尋找交互過程中無限的可能性,才是設計師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而再設計的過程,則是將原本日常生活中的東西陌生化,從而拓展其中交互的維度,也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很多驚喜。

文學藝術中有一個 十分常見的修辭手法——通感,所謂通感,就是將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以感覺寫感覺。

設計中也有類似的理念,原研哉稱之為「信息建築的思維方式」。通常說,人有「五感」:視、聽、觸、嗅、味,分別對應人的五官。這五種感覺並非界限分明,而是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了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記憶,因此在某一時刻的某一種感覺,依然能夠喚起人對過去的記憶,從而在不同的感官上產生共鳴,設計的通感也就隨之發揮作用了。原研哉從事平面設計這么多年,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在設計松屋銀座的時候,他就將視覺上的觸感表現地淋漓盡致,並且用「白」的包容性很好地處理了視覺上的矛盾。

設計的載體多種多樣,紙張可謂是平面設計中必不可少的載體,其本身的可塑性,也可以使其承載視覺之外的信息。一九九八年長野冬季奧運會上節目冊的設計,就將紙張的可塑性與設計的通感聯系起來,經過特殊改造的壓印出凹槽的紙,人在撫摸的同時,就能體驗到在雪地上行走的感覺,這種美妙的感受並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通過人腦的自發聯想產生的。 設計的過程,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干預組合印象產生的過程。

紙張特有的白色,幾乎可以與任何色彩很好地相容,而紙的集合體書籍,也是信息雕刻的載體,雖然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書籍逐漸沒落,但書籍總會有屏幕無法取代的地方,我們在閱讀電子信息的時候,能得到的只有視聽方面的刺激,而讀書時,卻能獲得額外的觸感,以及油墨帶來的嗅覺體驗。屏幕與紙張相比,在信息傳遞維度上,有著天生的劣勢。

准確地說,是商業設計的使命,原研哉將之形容為「對消費慾望的引導」。

一件商品從製造之初,便要經歷精確的市場調研,調查目標用戶的消費導向,而商品發布之後,其本身也會對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產生影響。如果一件商品的目標用戶本來就擁有較高的審美水平,那麼這件商品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其本身必須要有足夠高德設計水平;反之,用戶審美較低時,高水準的商品也會在同類商品中脫穎而出,而且會對消費產生正面作用。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Mix。

從企業盈利的角度來看,設計良好的商品無疑會帶來更高的銷量和利潤。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企業也有可能為了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審美而做出粗製濫造的商品,與之相對的例子就是OV大廠的手機。這種行為對整個市場都無甚好處,一個真正負責任的企業,就應當擔負起振興行業的重任,唯利是圖無異於自尋死路。

設計擔當起的,是對用戶審美品味的引導,其本身是積極向上的。好的設計,可以讓人感到美的力量。

❷ 《善意如清流》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善意如清流》(寧遠 林曦 鷺 慕容素衣 等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3KpmXUEXNKGoYMRjWIN2nA

提取碼:a9y2

書名:善意如清流

作者:寧遠 林曦 鷺 慕容素衣 等著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年份:2017-1-1

頁數:224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溫暖溫柔的隨筆集。收錄了寧遠、茉莉、林曦(林糊糊)、楊菲朵、鷺(細腿大羽)、荷香(荷香和點大王)、小木頭、夏小暖、吧啦(李菁)、YOLI、吳宏凱、衛西諦、慕容素衣、鄧安慶、周宏翔、蔣嬋琴、喜澤、曉藝等作者文章。他們的經歷讓我們看到:生而為人,我們身上那些珍貴的情緒和情感,比如優雅、謙遜、善良和溫柔。

比如:

——在丹霞山遇到了17歲的女孩,我們一起唱歌、畫畫,成為了朋友,她單純善良,愛笑,猶如一個天使,後來才知道,她只有7歲的智商。

——去上海拜訪一位孤獨的老人,他給我做了一頓記憶中的美味,也給我講了他跌宕起伏的半輩子。本想給老人帶去溫暖的我卻被他溫暖了。

——女兒被懷疑腦癱,在醫院檢查的時候,給一個真正的腦癱兒餵乳,無常的人生里,我們有力量自愛、愛人。

……

願一切轉為善。願親愛的你,善意溫柔,一生清澈透明。

作者簡介:

寧遠:《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作者,「遠遠的陽光房」創辦人。

林曦:水墨藝術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創辦有「暄桐教室」、設計品牌「山林曦照」。

周宏翔:1990年生於重慶,作家,編劇,網路上最有故事的校長。獲第五屆巴蜀青年文學獎首獎,已出版《少年們無盡的夜》,《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等暢銷作品。

夏小暖:自由攝影師和寫作者,生活方式研究員。已出版《再不出發就老了》、《就想開間自己的小店》,心甘情願和文字圖像糾纏不清。

韋曉藝:雙魚座女,一個沒有刺的、容易糾結的善良姑娘。她相信自己,憧憬明天,努力奔跑。新書《世界不曾虧欠每一個努力的人》已上市。

喜澤:豆瓣十一,青年作家,熱愛旅行與寫作,經歷生活的記錄者。

茉莉:綻放旅行女裝創始人,熱愛生活,同時寫作,已出版《綻放》。

吳宏凱:文學博士,曾在出版社任職多年,編輯出版《時裝時刻》(黎堅惠著)《設計中的設計)(原研哉著)等圖書,目前是生活風格品牌「良端」的主理。

鷺:本科學金融,MPA公共事物管理碩士,2011年辭職,轉行為一名自然主義攝影師,主要拍攝孩子的日常生活。曾在《我們》《三聯生活周刊》發表文章。

❸ 《日本商業四百年四大家族發跡與日本崛起》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日本商業四百年》(陳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Z8HhX4VBsEyEvGtgVy3IGQ

密碼:b9oa

書名:日本商業四百年

作者:陳偉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4

頁數:237

內容簡介:

《日本商業四百年》

三井財團如何從一個小綢緞庄成長為擁有24萬雇員的大財團?誰又能想到享譽世界的三菱財團最初只是個販賣天水桶的小作坊?有400年歷史的住友財團如何基業長青?你可知道世界大商業銀行富士銀行的前身僅僅是安田財團的一部分?

日本的近代史是連續的,雖經歷了二戰的戰敗,但是明治維新以來的積累得以延續。當年日本軍旗沒有插到的地方,今天這些市場卻被日本產品所佔領。溯古思源,延續400多年的家族企業構築了日本這個財富帝國的今天。

讓我們慢慢打開這扇塵封已久的大門,從日本風起雲涌的400年商業史中揭開這個秘密吧。

作者簡介:

陳偉,時尚集團旗下《芭莎男士》資深專題編輯,中華能源協會日本研究所副主任,日本早稻田大學客座講師,中歐商學院客座講師、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客座講師,藍獅子讀書會特約講師。畢業於外交學院,主修日語、國際關系與政治,策劃並組織過著名的「日本大圖景」立體報道,從日本最北端,沿途采訪,直到日本最南端,與出井伸之、稻盛和夫、原研哉(無印良品首席設計師)等國際知名企業家和設計師面對面。研究日本商業多年,著作《麻辣日本史》被當當網評為「2009年度你不可錯過的好書」,被稱為頑皮的歷史學家與莊重的說唱歌手。同時在多家商業雜志、時尚雜志開設專欄。

❹ 小米價值200w新logo商標注冊成功,該公司為何要用黑白圖標

小米價值200w新logo商標注冊成功,該公司為何要用黑白圖標?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今小米新LOGO注冊申請商標應用了黑與白色彩搭配,可以解釋為這一商標圖標沒有附加一切色調,在之後應用的歷程中,小米可以將新LOGO添充隨意色調開展商業,這就是小米申請辦理的新LOGO為何應用黑與白顏色的首要緣故。

❺ 原研哉:白在這個現實世界中是永遠無法被明確的

在日本馳名計劃師原研哉計劃的導航體系中,北京前門大柵欄豐碩的老街修建一切簡化成為了三維赤色線條,以正面鳥瞰的角度呈如今智能手機利用中。

「之以是抉擇赤色,是因為赤色是中國的傳統色彩。」原研哉在大柵欄老修建中的一家東方懷舊作風的咖啡館接收新華社記者專訪,他一身玄色,頭發鬍子險些全白,戴一副恰好框住眼睛的小鏡框多邊形眼鏡。

「我來這邊時刻,看到一個書玄門室里,小孩在寫字,方格紙有點泛黃,下面是赤色的格子。別的我還看到其餘許多相乾的赤色,像包當地貨的紙,下面也是赤色。赤色是中國的傳統色彩,滲入滲出到平常生涯中,以是抉擇赤色。」原研哉說。

在他計劃的手機利用中,大柵欄三個字也使用了赤色,用赤色邊框圈起來,看起來像許多中國古典修建上呈現的宅院匾額。這一計劃作為北京國內計劃周的主展區重點計劃之一,成為一項既有目共睹又很實用的計劃。


被傳統所感動

原研哉說,最後打仗大柵欄導航的計劃,是遭到中國馳名計劃師梁井宇的約請,介入名目競標,當他本人離開大柵欄,被這里的傳統樣貌所感動,

他發明,大柵欄的特色是,屋子最高只有兩三層,都是低層修建,沒有高層修建。「分外適合用3D表示,經由過程鳥瞰,四合院的全體面孔都可以或許被看到。」

他抉擇用線條來完成三維化,是因為,「如今還比擬復雜,全體用線條來表示,在手機利用里就分外有美感,便是形象進去的四合院」。

原研哉說,本身是一個異常憐惜傳統的人,對一切傳統的神韻都很感興致。他覺得,傳統不是一種紋樣,而是早已積淀在人們心中的器械;對傳統的尊敬,也不是機器地將傳統紋樣強加於如今的計劃中,而是向心坎探求文明深處的感到。

在他眼中,日本有全體的同一的審美,這便是:簡略。他說,如許的審美偏向自中國的宋代始,崇尚恬澹清遠的宋代文明對日本發生的深遠影響,至今,日本照樣一個愛好簡略審美的國家。


原研哉的著述中有一本名為《白》,他覺得,白這里並不是指一種色彩,而是「最接近他心目中的禪意的表白」。他所作計劃也大都以簡練馳名。他說,本身就像一個「清潔工」,「剪掉那些過剩的計劃」。

他察看到,相對日本審美的一以貫之,中國的審美偏向在跟著期間賡續變更,宋代以後,明清開端酷愛紅牆綠瓦黃金裝潢,到了現代中國,呈現了一種被他稱之為「渾沌」的狀況:及一切的文明都打擊出去,一切的美像暖鍋同樣沸騰。

「人們末了會取向哪種,是將來的事,如今,一切的器械都揉在一起。」他說。

他說,日本在明治維新期間已經閱歷過如許的狀況,一切的文明沖出去,日本人開端通盤否認本身的文明,然則跟著文明的沸騰,本身的文明所帶來的溫馨顯現進去,人們發明,照樣本身的文明最佳。

「文明是一種當地性的器械,沒有哪種文明更好。一切的文明都交融在一起就沒有特色了,就像一切色彩交融在一起就釀成灰色。我盼望看到一切的色彩都呈現出本身最佳的狀況。」他說。

原研哉說本身是在賡續與天下分歧處所的計劃師事情的過程當中,發明本身文明的寶貴。「當開端將日本文明放進計劃中,我才開端真正對天下有了進獻,逐步地,我才真正有了作為一個日本計劃師的自覺性。」

他覺得,將傳統改得渙然一新是不行的,他如今做的,是將日本文明用國內說話來表白。


❻ 白的作者簡介

原研哉(1958- )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曾設計長野冬季奧運會開、閉幕式的節目紀念冊和2005年愛知縣萬國博覽會的文宣推廣材料,展現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設計理念。在銀座松屋百貨更新設計中,實踐了橫跨空間和平面的整體設計觀念。在梅田醫院CI設計中,嘗試表現了觸覺在視覺傳達中的可能性。

❼ 《白》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白》([日本] 原研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6wjk

書名:白

作者:[日本] 原研哉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中央公論新社

出版年份:2008-5

頁數:81

內容簡介:

前言

本書不是講顏色的。其實,我是在嘗試探究一個叫做「白」的實體,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覺的那些資源。換句話講,我是在嘗試通過白的概念找到一種營造簡單和微妙的日本美學的源頭。

設計是我的工作。我的職業領域是溝通。這意味著,比起做「東西」來,我更多地是在解析「環境」和「條件」。我已在大量的展覽中展示了我的工作,做了數不清的海報、包裝設計、符號標志以及書籍設計。這些產品都反映了我的給定「環境」的本質。我的職業引導我思考怎樣才能創造出能不斷獲得新力量的形象,能留下長久印象的無比清晰的東西。這一思維過程,反過來又使我開始關注在日本,或更廣泛而言,在全世界發展起來的文化傳播的手段。隨著此思想進程的進展,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它正在引出新的答案。

「空」(utsu)與「空虛」(karappo)是我在試圖抓住溝通本質時思考的一些概念。當人們分享各自的想法時,他們一般是傾聽彼此的意見,而非將信息扔給對方。換句話講,成功溝通的基礎在於我們能夠多好地傾聽,而非我們能夠多好地將我們的意見推給坐在我們面前的那個人。人們已通過使用諸如「空的容器」這樣的用語將溝通技巧概念化,以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對方。例如,與那些涵義被限定得較窄的標志不同,十字、日本旗上的紅色圓盤這樣的符號可以讓我們的想像力能不受任何疆界限制地自由馳騁。它們就像無數空的容器一樣,能包含各種可能的涵義。空的概念同樣可以從洞穴式的陵墓、教堂、小花園或茶室中發現。它們都反映了空的概念。雖然一開始我是在寫「空」,但沒多久我就發現,我其實是在說「白」:通過與「空」那寬廣的涵義譜系對抗,「白出現了。從語言學上來說,白這個字,在日語里是出現在空白這個片語里的」。這一聯系最終迫使我根據與白的關系去探索空的涵義。相應地,我最終也是先寫的白,然後再轉到空。

我的希望是,當你讀完本書,白對於你,看起來已經有所不同了。如果你覺得它閃耀著嶄新的、更清晰的光芒,我們就可以說,你的感覺更純凈了。這樣一個提高了的對白的認識也就提供了一種條件,使我們可以在更亮的光中看我們的世界。

❽ 如何理解原研哉所說的「白」

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這本書中有一章是專門講「白」的。以下引自此書。

首先,他認為白不僅僅是一種顏色,白必須被稱為是一種設計理念。「白」使得其他顏色被規避,但其本身又蘊含著豐富的多樣性。「一種真正好的白色,我會覺得大腦中存儲的感覺得以結合並在整體上得到了強化」。(p212)
其次,「白」不是一種白色,而是一種感受白的容納性。理解了白,就能理解「靜」和「空「。這和中國繪畫中得留白的概念很相似。
再次,他認為人對顏色的感知是一個綜合體,顏色不僅僅是視覺的,它與人的全部感知是相關的。原研哉使用的是一種色標叫做:日本傳統色。它能夠表達顏色微妙的情感方面。在這個意義上,傳統顏色實際上一種看待顏色的方式,一種品嘗顏色滋味的方式。但是在現代社會中,精妙的感受正在逐漸退化。白就是日本傳統色之一,並且是最突出的一個。
再再次,白裡麵包含著無和零的概念。它更是一種感念和支撐美學的客體。它規避色彩,並且強烈地呼喚物質性,是一種材料和空的空間和邊緣。
最後,白包含著信息和生命的原項。原研哉引入熵的感念,認為白是負熵的極端。起於混沌,是生命和信息的原始形式,並被驅趕著干凈得脫離每一種混沌。接著從文字學的角度,白在古文字中是骷髏的符號,並給人留下生命的白得跡象。白存在於生命的周圍。比如乳汁就是白色的,作為一種生命的食物是白色的,他認為是一種有趣的現象。

上個禮拜去看了上海的展覽,之前把書翻了一遍,因此展覽並沒有太多的感受,但是覺得他為2005年愛知世博會做的宣傳廣告很是有趣。

❾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白」是什麼「白」

佛曰:「非空之空曰真空,非有之有曰妙有」,這里的「空」「有」離於差別,打破二元,並不對立。在禪宗來說,「空」不離「有」,「有」不離「空」。這里的「空」在中國畫家眼裡其實就是布白,布白就是在畫面中布「空」。中國畫布白要求空而不空,恰到好處「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進而追求意外有意,境外有境,意境無盡。

一、水墨畫中的「白」

「密不透風,疏可跑馬」這是中國古典藝術作品中所遵循的創作要點。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馬遠,人稱「馬一角」。其《寒江獨釣圖》一葉扁舟,一位漁者,幾條淡淡的水紋,卻表現出漁者在空靈闊落的大江中縹緲天地間的閑然自在。中國畫的空白表現看似「白」實為「實」,這是一種以虛代實的手法。《寒江獨釣圖》中不畫遠水而有水意,不畫天空而有天空無限之感。

《秋柳雙鴉圖  》梁楷繪,靜寂飄渺、生機勃發是此畫的主題。畫中一節斷裂的殘柳,三兩枝條拂揚而下,嬉戲的雙鴉相互呼鳴,大片的虛茫中幾抹渾開的淡墨將暮秋的黃昏刻畫得淋漓盡致。歐陽修說得好:「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也。故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 。

二、設計中的「白」

在設計中留白技巧的展現,體現設計師畢生功力之所在。在設計中使用留白,不僅能延展想像和視覺空間,還具有對比作用。設計大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寫到:「白」不僅僅是一種顏色,「白」必須被稱為是一種設計理念。「白」使得其他顏色被規避,但其本身又蘊含著豐富的多樣性;「一種真正好的白色,我會覺得大腦中存儲的感覺得以結合並在整體上得到了強化」;白」不是一種白色,而是一種感受白的容納性。理解了白,就能理解「靜」和「空」。

三、建築中的「白」

留白讓人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想像空間,這就是利用留白產生的效果。藝術大師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師,懂得留白的家居設計因為給了觀者無限想像的空間,能表現出特定的藝術氛圍,因而傳遞出設計者的理念。

四、字體中的「白」

留白在字體設計中也能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下圖如果是各種顏色的字母組合在一起,會顯得雜亂無章,而設計者保留的白色彷彿是色彩的延伸,卻又互不幹擾,巧妙的使色彩豐富的字和諧的搭配在一起。

「白」的運用,賦予畫面無限的外延和內涵,賦予不同的欣賞者無限的想像空間,它極大地豐富了畫面藝術的表現力。畫面要空靈,這空靈就如一片凈土,令畫面意境深遠虛緲生趣。最後我不禁想說,盡可能地給畫面中留一點「白」吧,並且這「白」越多越好!白不是空缺,不是蒼白,它是真空而妙有,他可以讓畫面更加擁有活力,也可以讓畫面擁有一絲的禪意。

❿ 原研哉:踏雪的記憶和純白的世界

什麼是好設計?

如果用記憶來比喻,一個能讓人記住的設計。

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原研哉的 「踏雪的記憶 」。

在《設計中的設計》書中,提到他為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開幕式節目冊做的一個設計。

原研哉詩意地稱為 「踏雪的記憶」 。

書中對這個設計概念的闡述:

並未觸摸到紙張,但是在看到圖片的瞬間, 英文字母像烙印一般。

綿綿的陷入純白色質感的紙里,像雙腳踩進雪裡。

想起小時候的看過的那場雪。

德勒茲在《弗朗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書中,寫到一個概念: 「視覺中的觸覺」。

德勒茲認為:

就像畫家把顏料塗抹在畫布上時,

他並非在我們的視覺上加了點什麼,而是剪掉了不需要的部分。

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畫家要傳達或表現的事物。

我們觀看世界的視角與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萬種,

只要能夠下意識地將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設計。

好的設計不是用豪華去讓人傾倒,而是用簡約讓人著迷。

閱讀全文

與白原研哉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7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2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1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4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6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4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1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49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8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0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2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