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聲理論知識
和聲理論基礎知識
音程是指兩個音之間的距離,音程分為兩種:一種是和聲音程,兩音同時發出;另一種是旋律音程,丙者先後發出。
音程距離以「度」來計算。按照譜表上的音級關系,構成音程的兩音之間包含幾個音便稱為幾度。
例如:C1—C1為一度;c1—d1包含兩個音,叫做二度;c1—f1包含四個音,叫做四度;c1—b1包含七個音;叫做七度。
二.單音程和復音程
八度以內的音程叫單音程,超過八度的音程叫復音程。
復音程在性質上與單音程相同,是單音程的高八度擴充。
例如:九度是二度的八度擴充。十度是三度的八度擴充。其餘類推。
三.音程的性質
音程除了在度數上有差別外,在性質上也有不同。
例如:c1—d1是二度,c1--#d1也是二度。但前者包含兩個半音,叫大二度,後者包含三個半音,叫增二度。
音程按性質劃分共有七種:
純音程 有純一度、純四度、純五度和純八度。
大音程 有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和大七度。
小音程 有小二度、小三度、小六度和小七度。
增音程 將各種純音程和左音程擴張一個半音的音程。
減音程 將各種純音程和左音程縮小一個半音的音程。
倍增音程 將增音程擴張一個半音的音程。
倍減音程 將增音程縮小一個半音的音程。
雖然從理論上講,有倍增音程的倍減音程,但在流行音樂和爵士樂中很少使用這類音程。
熟記C大調音階中的各種自然音程(即沒有升降記號的音程)有助於計算加入升降號之後的音程。
熟悉了各種自然音程的性質之後,可進一步掌握加入升降號的各和音程。加緊入升號或降號後,音程或被擴張或縮小,
因而音程的性質便會改變。下面的圖表顯示了音程變化的級進關系。二三六七度有六種音程,四五八有五種音程,從左往
右為由窄到寬的關系,每一級之間相差關音。
二度 \
三度 \ 1 2 3 4 5 6
六度 / 倍減音程—減音程—小音程—大音程—增音程—倍增音程
七度 /
四度音程\\
五度音程 》--- 1 2 3 4 5
八度音程// 倍減音程—減音程—純音程—增音程—倍增音程
上圖所示的音程變化關系的特點是:級數越大,音程越寬;級數越小,音程越窄。
掌握了上述的音程計算方法和,任何復雜的音程均能識別,但是,必須知道,不要忽略用耳朵識別各種音程及各弦的能力的培養。
初學者應該通過樂器(如鍵盤樂器)來熟悉和種音程的音響。僅僅學會計算,只能對音樂才能的發展提供有限的幫助。
四.音程的協和度
音程的協和與不協和主要體現在和聲音程方面。
傳統理論將各種音程的協和度分為三類:1.協和音程,包括各種純音程;2.不完全協和音程,包括大三、小三、大六和小六度。3.不協和音程,包括大二、小二、大七、小七以及各種增減音程。
現代和聲理論對音程協和度的認識雙有了新的發展。
例如:當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和理論家文森特*佩爾西凱蒂(Vincent Persichetti)在他的著作《二十世紀和聲》(TWENTIETH CENTURY HARMONY)中,對音程協和度的劃分更加細致,分為六個級別:
開放的協和-----純五度和純八度
中性 -------純四度
柔和的協和-----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
輕度的不協和-----大二度和小七度
尖銳的不協和----小二度和大七度
性質游移、不穩定----三全音(增四和減五度)
人耳對音程的感受是: 音程越不協和,其緊張度就越高。
這就是說,音響的緊張度與音程的協和度密切相關。
第二章 和弦及和弦的字母標記
一. 和弦的構成
和弦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結合而成。和弦通常由三度疊置而成。現代音樂使用的基本和弦有五種:三各弦,由三個音構成的。
七和弦,由三個音構成的。
九和弦,由五個音構成的,十一和弦,由六個音構成的,十三和弦,由七個音構成的。
和弦的基礎音叫根音,其餘的音根據它與根音的音程度數關系而得名。
以十三和弦為例:各和弦音由下到上分別稱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
二. 三和弦的種類
三和紡有四種:(各音程均由根音向上計算)
大三和弦 由大三度和純五度構成
小三和弦 由小三度和純五度構成
增三和弦 由大三度和增五度構成
減三和弦 由小三度和減五度構成
左三和弦與小三和弦是協和和弦,因為這兩種和弦均音程構成。增三和弦與減三和弦都是不協和和弦,因為這兩種和弦
中有不協和音程增五度和減五度。
三.七和弦的種類
七和紡是以三和弦為基礎再加入七度音構成。常見的七和弦有以下幾種:
大三和弦+大七度:大七和弦
大三和弦+小七度:大小七和弦(屬七和弦)
小三和弦+小七度:小七和弦
小三和弦+大七度:小大七和弦
增三和弦+小七度:增五度的屬七和縭經
減三和弦+小七度:半減七和弦
減三和弦+減七度:減七和弦
各種七和弦里都含有七度音程,因而都屬於不協和和弦。
以七和弦為基礎還可以構成九和弦、十一和弦和十三和弦。
三. 附加音和弦
我們已經知道,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 是協和和弦,有時為了提高它們的緊張度並獲得和弦色彩的變化,常在這兩個和
弦里加八一個或兩個和弦外音,這的外音叫做附加音。常見的附加音按其與根音的音程關系看有大六度和大二度。
還有一種附加純四度的和弦,四度音在和弦中大多作為延留音使用。如果在和弦中加八了四度音,和弦的三音就必須去
掉,以便給四度音下行二度解決留出空間。
五.和弦的原位和轉位
在音樂作品中,和弦既可以用原位,也可用轉位。原位和弦是指將根音放在最低聲部,轉位和弦是指和弦的最低音不是根
音而是其他的和弦音。可使用轉位的和弦一般是三和弦和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十三和弦很少使用轉位。
三和弦有三種位置,即原位、第一轉位和第二轉位。七和弦較三和弦多一和弦音。因而較三和弦多一種轉位形式---第三
轉位。
六、和弦的字母標記
在現代流行音樂和爵士樂的出版物中,習慣上採用簡單的字母標記來指示和聲的進行,和弦的字母標記是一種綜合符號,
它包括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以及其他記號。它的構成方式是:左邊第一個大寫字母代表和弦的音名,右邊其餘的字母或
數字代表和弦的性質或音程。
1. 三和弦的標記
在和弦標記中,縮寫字母的全稱如下:
M Major 大的
m Minor 小的
dim Diminished 減的
aug Augmented 增的
2. 七和弦的標記
七和弦的標記是以三和弦的標記為基礎,另外加上有關的數字或縮寫字母。除屬七和弦外,其他各種七和弦均有兩種或三
種不同的標記。
3. 三和弦附加音的標記
和弦中的附加音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該數字表示附加音與根音之間的音程關系
四度附加音既可用在三和弦里,也可用在七和弦里。習慣上用sus4表示。Sus的全文是suspension,意為延留音。
4. 指定和弦低音的標記
上述的各種和弦標記代表原位和弦,即根音作為最低音。
如果是轉位和弦或指定其他音作為最低音,其標記方法是在和紡標記的右邊畫一斜線。在斜線的右邊寫出低音的音名。也
可能在和弦標記的右邊用on~~表示。(on,英文介詞,意為「在~~之上」)。
七、音階與音階上構成的和弦
簡單地說,音階是以全音、半音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一串音。人們最為熟悉並在音樂中廣泛使用的是大音階和小音階,在
鍵盤樂器上,由c1到b1的一串「白鍵音」是最直觀的大音階。
音階中的羅馬數字被用來指示該音在音階中的位置。
音階中各音級的名稱如下:
Ⅰ主音(調性音)
Ⅱ上主音(主音上方相鄰的音)
Ⅲ中音(主音與屬音之間的音)
Ⅳ下屬音(主音下方五度的音)
Ⅴ屬音(主音上方五度的音,在建立調性時其作用僅次於主音)
Ⅵ下中音(主音與下屬音之間的音)
Ⅶ導音(傾向於主音的音)
無論作為作曲者還是演奏者,都應該對音階以及在音階上構成的和弦了如指掌。
大調音階上三和弦的種類: 大三和弦:Ⅰ Ⅲ Ⅴ
小三和弦:Ⅱm Ⅲm Ⅵm
減三和弦:Ⅶdim
大調音階上七和弦的種類:
大七和弦:IM7 、IVM7
小七和弦:Iim7、IIIm7 、 Vim7
屬七和弦:V7
半減七和弦:VIIm7-5
小調內三和弦種類:
小三和弦:Im、Ivm
大三和弦:V 、VI
減三和弦: Iidim、VIIdim
增三和弦:III+
小調音階上七和弦的種類:
小七和弦:IVm7
大七和弦VIM7
小大七和弦:ImM7
屬七和弦 :V7
半減七和弦:IIm7-5
減七和弦:VIIdim
增五大七和弦:IIIM7+5
② 和聲學基礎教程的和聲學基礎教程 上冊
ISBN:9787103008515 [十位:7103008515] 作/譯者:謝功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年05月
頁數:269
約重:0.250Kg
定價:¥15.70 為了滿足沒有機會和條件就讀音樂學院,但又有意學習有關音樂基礎知識的讀者的要求。我社編輯出版了《音樂自學叢書》(包括《作曲卷》和《音樂學卷》兩個分卷)。這套叢書的作者,均系在音樂學院任教多年並且有著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的教授、講師及有關專家。
《音樂自學叢書·作曲卷》共10冊,系一套供讀者自學作曲技術理論的基礎教程,內容包括基本樂理、中國傳統樂理基礎教程、和聲學、曲式學、復調音樂、管弦樂法、歌曲寫作等音樂院校開設的主要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通俗易讀。除作為音樂函授大學以及衛星電視大學音樂專業理論作曲學科的教材外,亦可作為音樂院校和音樂范院校師生的輔導教材和必備參考書。 出版說明
自學輔導
第一章 和弦
第二章 和弦連接
第三章 正三和弦
第四章 和弦換位與三音跳進
第五章 終止式與終止四六和弦
第六章 正三和弦的第一轉位
第七章 旋律中的和弦外音及經過、輔助四六和弦
第八章 屬七和弦
第九章 屬七和弦的轉位
第十章 屬九和弦
第十一章 導七和弦、屬七一十三和弦
第十二章 大調副三和弦及其轉位
第十三章 小調副三和弦及其轉位
第十四章 副七和弦
第十五章 模進
第十六章 和聲分析
第十七章 同宮系統自然調式
第十八章 宮調式和聲
第十九章 羽調式和聲
第二十章 五聲性變異結構和弦
第二十一章 徵調式和聲
第二十二章 商調式、角調式和聲
第二十三章 調式交替與調式復合
附錄一、樂曲實例三首
附錄二、習題選答
③ 和聲基本知識
導語:下面是關於和聲基本知識的一些資料,適合音樂入門及和聲提高,一起來學習下吧: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調中的主、屬、下屬 和弦
西方古典音樂體系的和聲基礎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個音組成的,分別被稱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質,則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間的距離(及音程),來決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間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間是小三度的,被稱為「大三和弦」。 根音和三音之間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間是大三度的,被稱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樂(從16世紀以後),是以大小調為主的。 大小調都各有三個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分別是調內的i級、v級和iv級。我們看到,大調的主、屬、下屬是大三和弦。
小調的主、屬、下屬是小三和弦。
作為小三和弦的小調屬和弦,當進行到主和弦時,感覺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調的vii級,到i級是大二度,沒有向i級的強烈傾向。而大調的vii級和i級之間是小二度關系,有強烈的傾向。因此,西方傳統和聲,常常把小調的vii級音升高半音。升高後的vii級音和i級和大調一樣,是小二度關系,被稱為「導音」,(大調的vii 級亦被稱為「導音」)
這樣,小調音階中的vii級就被升高了。 這種小調音階,vi級和vii級間是增二度,被稱為「和聲小調」。
vii級沒有升高的,被稱為「自然小調」 。
這兩種小調,在現代流行音樂中,都被廣泛運用,而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和聲小調占絕對優勢。
西方傳統和聲是建立在這樣的進行:由主和弦開始,經過下屬和弦,到屬和弦,最後解決到主和弦上的。
這個進行是西方傳統和聲的基礎,所有的其它和聲進行,都是這個進行的擴展和補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下屬不能直接接在屬之後,這被稱為功能倒置。
這是因為,西方古典音樂是建立在一種美學體系,及──力量不斷增加,最後解決──的美學體系基礎上的。屬後直接接下屬,被認為是解決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減,因此不被接受。但現代流行音樂中,這種限制完全被打破。
我們的第一個和聲公式:i-v-iv-v,後面可以接i級,或其它可以接v級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級的和弦將在以後介紹。)
注1:「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質,及這個和弦的特性是什麼。而「主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是指和弦的功能,及在大小調中起什麼作用。「i級、v級和iv級」是和弦根音的音級,及和弦根音在音階中所佔的位置。
2、 增減三和弦和大調中的副三和弦
西方傳統和聲體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減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增三和弦是由兩個大三度疊置而成。
減三和弦是由兩個小三度疊置而成。
在大小調中,除了主、下屬和屬以外,其他音級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調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質分別為: ii級:小三和弦。iii級:小三和弦。vi級:小三和弦。vii級:減三和弦。
ii級三和弦,由於和iv級三和弦有兩個共同音,有下屬的功能傾向,因此被歸為下屬和聲組。
vi級三和弦,由於和iv級三和弦有兩個共同音,有下屬的功能傾向,因此也被歸為下屬和聲組。
然而vi級三和弦,同時和i級三和弦也有兩個共同音,因此也有主的傾向,因此有時在屬到主的.進行中,用來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稱為「阻礙終止」(因為它並不是真正的終止,感覺上象被vi級和弦從中間阻住了一樣。)
iii級三和弦是一個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級和v級的雙重功能(因為它和i級、v級之間,各有兩個共同音),作為i級的運用:i-iii-iv。
在這個例子中,為什麼說iii級是具有i級的功能呢?因為它可以被i級7和弦代替(關於7和弦,後面有詳盡的論述),而效果和用iii級三和弦及其相似。
我們也可以把iii級作為v級到iv級間的橋梁,因為西方古典音樂是不允許v級直接到iv級的連接的。
vii級三和弦和v級有兩個共同音,它屬於屬和聲組。vii級三和弦由於是建立在導音上的,因此也叫「導三和弦」。
現在我們把四個副三和弦加到我們的i-iv-v進行中:i-vi-iv-ii-v-i。 這是最常用的和弦應用順序,也是最符合人們聽覺習慣的。(人們不大顛倒其中vi和ii的順序,盡管它們都屬於下屬和聲組。) 但這一和弦功能序進,可以簡化和代替,如可以變成:i-vi-iv-v, 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 或vi-v,i-vi-ii-v等,後面可以跟i級或者接其他的可行連接。(其他可行連接將在後面介紹。)
這其中的v級也可以被vii級或iii級代替。
v級之後可以接i級,也可以接具有雙重功能的vi級,變成:i-vi-iv-v-vi。vi級後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 vi級後的和弦公式連接片段。比如這兩個功能連接都是很好的:i-vi-iv-v-vi-v-i,i-iv-v-vi-ii-v-i。
請注意這一和聲公式:i-vi-iv,這是西方流行音樂中最常用的和聲公式之一。
3、小調中的副三和弦及關系大小調、同名大小調之間的關系
自然小調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質分別為: ii級:減三和弦。iii級:大三和弦。vi級:大三和弦。vii級:大三和弦。
其中ii和vi級的功能和大調類似。vii級由於是大三和弦,不具有導向i級的性質,因此更傾向於作為它關系大調的屬和弦。(關於關系大小調,將在這一節的後面介紹。)iii級和弦,由於有很強烈的關系大調i級的屬性,更多地被用來作為向關系大調的轉換。和聲小調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質分別為:
ii級:減三和弦。iii級:增三和弦。vi級:大三和弦。vii級:減三和弦。
iii級由於有導音需要解決,更傾向於連接i級。
這種iii級較少見於流行音樂中。
vii級和大調中的vii級一樣。由於它們是建立在導音上,因此被稱為:「導和弦」(或稱導三和弦)。
自然小調和和聲小調中的和弦經常混用。
在流行音樂中,常用的小調和弦為:
i級: 小三和弦、ii級:減三和弦、iii級: 大三和弦、iv級:小三和弦、v級:大三和弦、
v級:小三和弦、vi級:大三和弦、vii級:大三和弦、vii級:減三和弦。(比大調多了幾種大小和弦的選擇。)
最常見的兩個小調和聲公式:
i-vii-vi-v
和i-iv-vii-iii-(v)。
這個和聲公式中的各和弦根音(在v級之前)都是五度關系,這在古典音樂里是一種非常有力的和聲進行,我們可以不讓它從iii級直接接v級,繼續按照五度關系推導下去,成為:i-iv-vii-iii-vi-ii-v-i。
這在和聲學中叫做模進。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看到,其中vii-iii-vi三個和弦,與其說是a小調,不如說是c大調的v-i-iv更合適。這種暫時偏離原調的現象叫做「離調」。在小調中,經常出現向關系大調的離調,已使音樂更豐富。
所謂關系大小調,或稱「平行大小調」,是指調號相同的一對大小調,它們互相為對方的關系大調或關系小調。比如c大調是a小調的關系大調,a小調是c大調的關系小調。
還有一種大小調關系稱為「同名大小調」或「同主音大小調」,是指大小調共享一個主音,而調號相差三個升降號,比如c大調和c小調。
而關系大小調不共享主音,主音間相差小三度。 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同主音大小調要比關系大小調更近,轉調更自然。而在現代流行音樂中,正好相反,關系大小更近。
4、 旋律小調及和聲、和旋律大調;和弦的轉位
我們看到,和聲小調的vi級和vii級音之間是一個增二度,如果在旋律中用到這兩個音級時,這個曾二度會使人感到很不自然。如果用還原的vii級音,及自然小調音階,就沒有了這個增二度,但是如果我們在和聲中需要一個大的v級和弦,就不得不用升高的vii級音,不然和弦和旋律就會發生矛盾。另一個解決辦法是把vi級也升高,增二度變成了大二度。這種小調稱為「旋律小調」。
旋律小調音階只有上行時vi級和vii級是升高的,下行時就同時還原了,和自然小調的下行相同。但我們不必拘泥於樂理知識上的上行、下行規則,用時完全可以靈活掌握。
我們看到,升高了vi級和vii級的a旋律小調上行音階,和a大調音階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iii級音,前者是 c後者是c#。從這里我們得出一個重要概念,區分大小調的唯一標準是i級和iii級間的音程是大三度(大調)還是小三度(小調),其它音級均不能用來確定一個音階是大調還是小調。
到目前為止,我們講完了大小調體系中的三種小調:自然小調、和聲小調、和旋律小調;而大調,其實也分三種:自然大調、和聲大調、和旋律大調,只不過後兩種大調沒有那兩種小調常用。
和聲大調中的vi級音是降低的,用這個音構成的下屬(iv級)和弦是小三和弦。
這個和弦對i級的傾向比大三和弦的iv級更強。
無論是作為大三和弦的iv級和弦,還是小三和弦的iv級和弦,進行到i級和弦,稱之為「變格進行」;如果是在終止中,及被稱為「變格終止」。這種進行通常用在一個樂曲或一個段落的結尾,作為補充,或稱主和弦的延續,以增強終止的感覺。例如這樣的和聲進行:i-vi-iv-ii-v-i-iv-i。
而i-v-i稱為「正格進行」或「正格終止」。i-iv(iv)-v-i在終止中被稱為完全終止。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音都是根音,被稱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音向上翻一個或幾個八度,不再是和弦最低音時,我們稱之為和弦的「轉位」。三和弦總共有兩個轉位,被稱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
多數原位和弦都可以用它們的轉位和弦代替。但習慣上,樂曲的開始和結尾較多是用原位的i級(弱起小節有很多是用原位或轉位的v級)。
古典和聲中,轉位和弦經常被用作原位之間的過渡。
四六和弦經常用作原位和弦和六和弦的過渡。
在古典音樂的終止和半終止中(樂段的停頓稱為「終止」,往往以主和弦結束;樂句的停頓稱為「半終止」,往往以屬和弦結束),我們經常能看到屬和弦(v級)前有一個強拍上的主四六和弦,這個和弦稱為「終止四六和弦」。
原位和轉位的運用並沒有固定的模式。由於和弦的低音位置(及原位還是哪個轉位)其實就是和弦用什麼音作為低音,因此,其主要作用還是得到一個好的低音線條,在通俗音樂中就是好的bass聲部的主幹。多數情況下,低音線條才是決定和弦用原位還是哪個轉位的關鍵。
古典音樂中最重要的規則恐怕就是:不能八度平行和五度平行。
八度平行被認為是使和聲進行突然減少了一個聲部。
而五度,在古典音樂中被認為是和諧度僅次於八度的音程,它太和諧了,以至於平行的五度使人感覺也象少了一個聲部。
而五度平行這一規則被德彪西打破之後,無論在現代嚴肅音樂,還是流行音樂中,再也不是問題了。
④ 和聲的基礎知識
和聲為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則同時發聲而構成的音響組合。它包含:
①和弦,是和聲的基本素材,由3個或3個以上不同的音,根據三度疊置或其他方法同時結合構成,這是和聲的縱向結構。
②和聲進行,指各和弦的先後連接,這是和聲的橫向運動。補充一句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4)基礎和聲pdf擴展閱讀:
它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大致有3個方面:
①聲部的組合作用。在統一的和聲基礎上,各聲部相互組合成為協調的整體。
②樂曲的結構作用。通過和聲進行、收束式、調性布局等在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
③內容的表現作用。通過和聲的色彩、織體以及配合其他因素,塑造音樂形象、表現音樂內容。和聲的處理是音樂創作的重要寫作技巧,也是對位、配器、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礎。有時,曲調也由和聲衍生。
⑤ 和聲學基礎教程
武漢音樂學院的 音樂自學叢書 作曲卷 的和聲基教,很簡單,很基礎。 斯波索賓等四人和著的 和聲學教程 是使用者最多的和聲書 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材 基礎和聲 一本要七十幾 帶CD 桑桐 和聲學教程
⑥ 《傳統和聲學簡明教程》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傳統和聲學簡明教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WO3KuQ51dylqm71kLJEOg
⑦ 和聲學123
在和聲學 基礎和聲中
做題是分為四個聲部:高聲部 中聲部 次中聲部和低聲部
和弦連接分為兩種形式:旋律連接法與和聲連接法
簡單來說 旋律連接法就是說和弦在進行時所有的聲部都在運動 共同音不保持
你說的那個保留同一個音則是和聲連接法 前後兩個和弦共同音保持
後邊那個以二度三度配彈我沒看太明白 如果你要做的是傳統和聲的話就去弄本斯波索賓的基礎和聲好好看看把 電驢上有pdf下載
http://www.verycd.com/topics/78625/
和聲學教程(增訂重譯本)上下冊.pdf 詳情(這本)
其他感興趣你也可以下載了看看
好好學哦~
⑧ 和聲學基礎
樂理是和聲的基礎,基本樂理如果學通了的話,這就是邁向和聲學習的堅實一步。在學習和聲之前,關聯基本樂理最重要的部分是:1、記譜法;2、音程;3、和弦;4調式,特別是西方大小調體系各方面知識嫻熟掌握,調號、各調式音階構成爛熟於心,音級標記、名稱信手拈來,這就是學習和聲之前在基本樂理階段應掌握好的必備知識。
⑨ 和聲基礎知識
和聲基礎知識
和聲是多聲部音樂的音高組織形態,是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之一。就作曲理論的一般觀 念而論,和聲是與對位(即通常所說的「復調」)相對應的技術范疇。在十九世紀末以前一百多年的音樂實踐中,和聲一直被看成是對位的基礎。
和聲具有色彩功能與結構功能兩種基本屬性。
色彩功能即和聲的音響作用。在音樂中,和聲憑借這種功能,或獨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協同地參與音樂表現。
結構功能是指和聲對音樂形式構成方面的意義。這主要表現在:(1)音高縱向結合的 組織作用;(2)確立或瓦解調性、調式的作用;(3)發展或終止某一結構的作用。兩種功能的對立統一,是和聲內部矛盾的集中表現,它決定著和聲風格的歷史演變以至 每一和聲現象的面貌特徵。
大小調和聲
大小調和聲,是建立在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基礎之上的一種和聲體系。大小調音階各音之間的關系,決定著這個體系基本語匯的構成以及應用的邏輯。大小調和聲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疊置的原則結合起來的。這個原則已被音樂物理學證明與泛音列棗反映發聲物體振動規律的音高系列有直接聯系。
作為一種歷史風格,大小調和聲曾盛行於歐洲巴羅克至浪漫主義階段的音樂實踐,是為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瓦格納等音樂家共同運用並為之不斷創新發展的和聲體系。到了十九世紀和聲又分自然音體系與半音體系。這既是同一體系不同歷史階段風格特徵的表現,也是和聲學由淺入深兩個階段的標志。瓦格納之後,大小調和聲在音樂中的統治地位,雖然因為德彪西為代表的和聲革新浪潮的沖擊而讓位於其他的寫作風格;但作為一種高度成熟的體系、一種客觀存在於大部分已有音樂文獻之中的創作原則,它仍然在相當廣泛的領域中繼續發揮作用。一般的音樂教育都把它作為基礎課程之一;對於作曲家、指揮家和音樂學家的培養,這更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為數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採用大小調和聲技法進行創作。
四部和聲寫作
一般的和聲教學,都願意以四部合唱作為寫作訓練的基本形式。這樣做,不僅是因為這種形式簡單、明晰、易於掌握,而且也是由於它恰好與大小調和聲早期實踐的常見形式一脈相承。通過這種形式的寫作訓練,有助於達到對整個體系本質上的理解。此外,四部和聲的結構原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音響結合的普遍規律,把它作為和聲寫作基礎訓練的中心課題來做,亦有得於向室內樂、交響曲等更復雜的創作形式過渡。聲部名稱、音域、記譜法四部和聲的寫作中,各聲部的名稱分別為高音聲部(一般也稱「旋律」聲部)、中音聲部、次中音聲部。四個聲部的音域限定,與一般混聲合唱隊相同。聲部交叉棗相鄰聲部在音高位置上的顛倒,會破壞音響的自然平衡,應當避免。和弦音的重復與省略各類和弦的音數是不盡相等的。在三度疊置的和弦系列中,三和弦只有三個音,七和弦 有四個音,九和弦有五個音,還有六個、七個、以至音數更多的和弦。這些音數不等的 和弦在四部和聲中,必然會遇到和弦音的重復與省略的問題。除了考慮和弦的音數差別,音的重復與省略還有更重要的出發點,那就是和弦的音級地位以及各和弦音在和弦結構中的地位。由於這里的情況變化多端,需要結合著每個和弦的使用而具體地加以研究,故先不作一般性的概括。排列法從聲部間的距離來看,四個聲部的排列有兩種基本形式:開放排列棗上方三個聲部相鄰者之間的音程在五度以上(但不可超過八度),可獲得協調、均衡的和聲音響,個別聲部的進行亦比較清晰。密集排列棗上方三個聲部相鄰者之間的音程不超過四度,可獲得[FS:PAGE]濃厚、濁重的和聲音響,帶狀的線條將掩蓋個別聲部的`進行。寫作中,兩種排列法均可根據音樂表現或聲部進行的需要,分別、交替或混合使用。作為和聲基礎的低音聲部,它和次中音聲部的音程不涉及聲部的排列形式,一般允許在同度 和十二度的范圍內活動,最大距離不應超過十五度。上方三個聲部相鄰者之間的音程超過八度,或低音與次中音聲部間的音程超過十五度,叫做超開放排列。這樣的寫法會影響和聲的凝聚力,應當避免。
和聲分析
和聲學習中的寫作訓練必須與分析結合進行。四聲部寫作中所沿用的那些技術「規范」,都是從一定歷史時期大量成功作品的和聲經驗總結出來的。真正有實踐意義的和聲技巧總是存在於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中。只有通過正確有效的和聲分析,才能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對於不以作曲為主要目標的和聲學習者來說,和聲分析甚至應當是他們進行鍛煉、提高和聲理 解能力的基本途徑。怎樣才能使和聲分析做到正確有效?關鍵是要解決對這一課題的認識和方法論的問題。從思維活動的具體形式來看,和聲分析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和聲材料的分析,主要解決對和弦、和弦外音及調式、調性的識別問題;第二個層次是和聲語義 的分析,要求從和聲材料的連接中去領悟其序進邏輯,並盡力揭示出和聲在音樂結構和表現方面的意義;第三個層次是和聲風格的分析,這需要聯系更多的作品、作曲家的個性及藝術思潮等廣泛領域進行比較和研究,從而得出對某一作品、作曲家或藝術派別和聲風格的認識。
這三個層次彼此關聯而又相互區別。第一個層次是一切和聲分析的基礎,但它必須向第二、第三個層次發展才具有真正的意義;第三個層次屬於專題研究范疇,一般不作為基礎和聲學習的重點,但在風格觀念指導下的「材料」或「語義」分析總是效益倍增的,凡是有條件的學習者都應當在提高和聲風格的理解力方面多下功夫。
鍵盤練習
本教程的鍵盤練習,除了有增加和聲感性經驗的目的之外,還負有培養鍵盤即興配和聲能力的使命。所以,習題的設計,將盡量避免四部和聲在鍵盤上的簡單重復,而力求探索鍵盤化的四部和聲。這就是說,如何將四聲部寫作中學得的一些最簡單、最典型的和聲語言,轉化為適合於鍵盤樂器演奏的音樂織體,將始終是本教程鍵盤練習的中心課題。能否尋求一條撇開四部和聲習作而直接進入鍵盤和聲實踐的捷徑?簡單化地否定這種改善教學程序的良好願望也許是不妥的。不過,許多成功的和聲教學經驗業已表明:培養在鍵盤上即興配和聲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和聲基礎,而四部和聲的寫作訓練則是奠定這個基礎不可缺少的一環。將四部和聲習作改編為各種鍵盤織體的練習,確是和聲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