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射頻通信電路pdf

射頻通信電路pdf

發布時間:2022-12-18 00:23:04

『壹』 想設計射頻電路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推薦幾本書謝謝

這個問題好難,要學的東西多了,無線通信系統架構、隨機信號、通信原理、電磁理論、射頻電路設計、通信/雷達射頻電路等等。建議的參考書包括國內陳邦媛寫的《通信射頻電路》、國外Lugwig寫的《射頻電路設計-理論及應用》然後還有一堆如《無線通信應用的射頻電路設計》等等,國外現在這方面著作非常多,可以去eetop論壇看看

『貳』 浙大考研 (844)信號與電路基礎 的內容和重點

《浙江大學電路考研》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D7r1QVsg81ws8L-MYYZMAw

?pwd=pwcu 提取碼: pwcu

浙江大學電路考研|已下|《電路》考前沖刺教程|《電路》考點強化教程|5. 浙大《電路》考研其他資料(重點)|1.浙大《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網學天地專用播放器(2018).zip|浙江大學2014年《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浙江大學2014年《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下).wmv|浙江大學2014年《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上).wmv|浙江大學2013年《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中).wmv|浙江大學2013年《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下)-缺第七題.wmv|浙江大學2013年《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上).wmv|浙江大學2013年《電路》考研真題與詳解-第七題.wmv|浙江大學2013年《電路》考研真題.pdf


『叄』 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的學術研究

為加強產學研合作和國際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慶國際半導體學院。學院還與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四聯集團、重慶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重慶神州龍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生實習實訓基地。
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學院建設了數門各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強化素質教育,各級各類的教改項目總數達到20項。重視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鍛煉培養,狠抓實習基地建設。學院現有專業實驗中心實驗教學單位,還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術實驗室、微電子技術實驗室、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和射頻技術實驗室;此外,還先後與重慶普天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西南集成電路設計有限責任公司、重慶航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萬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 科研項目
2007年至2012年,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66項,科研項目經費累計愈4039萬元。
截至2012年,主要承擔的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立項時間 主要完成人 1. 基於拓撲馬蹄的低維混沌不變集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9-01 李清都 2. 光脈沖驅動與全光纖檢測的哥氏振動微陀螺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劉宇 3. 基於正Davio判決圖的可逆邏輯綜合理論及其實現方法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龐宇 4. 不對稱體模迴旋管高效准光模式變換的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王斌 5. 基於異構計算的混合系統混沌判定及其轉變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李清都 6. 基於分形的MEMS動態測量理論及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0-12 羅元 7. 基於溫度效應的光學薄膜吸收高解析度成像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0-01 郝宏剛 8. 混合系統的若干動力學問題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0-01 李清都 9. 國家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面向醫療物聯網應用的RFID和BAN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11-07 林金朝 10. 智能康復系統中混合Camshift和Kalman濾波的單目視頻跟蹤演算法研究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10-09 羅元 11. 血液凈化設備遠程監控系統研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9 林金朝 12. DAB數字多媒體廣播接收機核心模塊開發和生產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7 王國裕 13.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TD-SCDMA增強型多媒體手機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5 申敏 14. 國家支撐計劃——LTE TDD終端基帶科研樣片研究開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1 申敏 15.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TD-SCDMA增強型多媒體終端基帶晶元的研發和產業化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1 申敏 16. 國家火炬計劃——TD-SCDMA(LCR)手機基帶晶元和無線模塊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6-09 申敏 17. 國家863計劃——TD-SCDMA終端射頻晶元開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5-07 陳明 專利發明 序號 專利名稱 發明人 授權時間 1. 異構多機器人系統的任務分配方法 羅元(2) 2011-07 2. 一種產生多環繞線卷波的混沌電路及實現方法 羅小華(1) 2011-02 3. 基於微石英角速率感測器的隨鑽方位測量誤差補償方法 劉宇(1) 2010-09 4. 仿生機器魚無半徑轉彎的控制方法 羅元(2) 2010-07 5. Means for implementing a DAB receiver channel decoder 陸明瑩(1) 2010-04 6. LED通用驅動電路 吳貴能(1) 2010-03 7. HARQ技術數據緩存的設計方法及其電路 畢敏(1) 2009-12 8. 一種下行同步導頻時隙的搜索方法 申敏(2) 2009-12 9. 一種基於信息融合到無線定位多演算法增強方法 羅元(2) 2009-11 10. HSDPA中16QAM定點解調方法 王茜竹(1) 2009-09 11. 一種用戶終端小區初始搜索中實現碼片級精確同步的方法 譚舒(1) 2009-08 12. TD-SCDMA系統中小區初始搜索時的精準接入方法 沈靜(1) 2009-06 13. 一種復位值可控的數字電路設計方法 楊小勇(1) 2009-06 14. 一種降低大規模集成電路漏電功耗的設計方法 楊小勇(2) 2009-04 15. 移動通信系統中估計移動終端用戶數的方法 申敏(1) 2008-05 16. 一種手機基帶晶元的省電同步方法 楊小勇(1) 2007-10 17. 一種基於TD-SCDMA無線定位來波方向的估計方法 羅元(3) 2006-10 科技獎勵
1. 「血液凈化系統監測與控制系列關鍵技術及整機設備」,林金朝(2),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2-02
2.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刻蝕工藝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王巍、羅元等,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05
3. 「振動角速率感測器研製及在無線隨鑽導向定位中的應用」,劉宇,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05
4. 「血液凈化系統系列監控技術及整機設備」,林金朝(2),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0-05
5.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應用」,林金朝,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9-03
6. 「非線性系統復雜行為分析與控制」,李清都,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9-03
7. 「TD-SCDMA終端核心晶元平台關鍵技術及應用」,申敏(2),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8-12
8. 「數字多媒體廣播DMB接收機和基帶晶元」,陸明瑩、王國裕、張紅升等,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8-03
9. 「TD-SCDMA手機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申敏(2),重慶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7-03
10. 「硅基MEMS設計與加工技術研究」,潘武(2),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03
11. 「智能系統分析與控制中的關鍵問題研究」,李清都(6),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03
12. 「暗能量的研究」,龔雲貴、段昌奎等,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03
13. 「通信系統中光WDM與光傳輸機理的研究」,毛幼菊、黨明瑞等,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5-03
14. 「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理論中的應用」,楊曉松、周平、李清都等,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4-03
15. 「通信-廣播電視共網傳輸實用技術的研究」,毛幼菊等,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2-03
教材專著
專著 序號 專著名稱 作者 出版社名稱 出版時間 1. MIMO技術原理與應用 林雲(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11 2. 固態振動陀螺與導航技術 劉宇(1) 中國宇航出版社 2010-09 3. 半導體器件完全指南 李秋俊(1) 科學出版社 2009-07 4. 移動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 羅元(2)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7-09 5. 混沌系統與混沌電路 李清都(2) 科學出版社 2007-08 6. 計算機網路中的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 徐昌彪(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7-01 7. 藍牙協議及其源代碼分析 林金朝(2)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6-09 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1.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習題指導 鄒虹(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09 2. 光纖通信系統與網路 張德民(2)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08 3. 射頻通信電路 林雲(1)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9-08 4. 數字信號處理 張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 5. AutoCAD 2008中文版機械制圖實用教程 王巍(2)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08 6.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鄒虹(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03 7. 信號與系統 何豐(2) 科學出版社 2008-02 8. 信號與系統分析 張德民(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9 9. 現代通信系統與信息網 張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0. 通信光纜與電纜工程 張德民(2)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02 11. 電信傳輸原理 張德民(3)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4-08 12. 現代通信系統 張德民(2)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3-02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收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集成電路及各類電子信息系統設計能力為目標,培養掌握集成電路基本理論、集成電路設計基本方法,掌握集成電路設計的EDA工具,熟悉電路、計算機、信號處理、通信等相關系統知識,可從事集成電路及各類電子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教學、開發及應用,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微電子器件、模擬與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原理、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及應用、現代通信系統、通信集成電路設計、數模混合集成電路設計、數字信號處理FPGA設計導論、片上系統設計、數字系統模擬與驗證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專業方向選擇性大,從業口徑寬;高水平科研項目為基礎的專業實踐和創新平台;依託省級重點學科、重慶市微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微電子工程中心,與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踐實習基地;
畢業去向:可從事數字集成電路系統設計與開發、片上系統(SoC)、嵌入式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通信、消費類電子等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教學、科研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同時具備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領域內寬廣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能在包括信息的產生、獲取、存儲、處理、傳輸、控制、顯示等技術為主體的各類通信與電子信息系統從事相應研究、設計、教學、開發、應用、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且在信息理論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及片上系統(SoC)設計、無線與移動通信技術等方向形成鮮明特色的高級科學與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信息理論與編碼、數字信號處理、DSP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與硬體描述語言、片上系統(SoC)設計、模擬及數字系統設計、感測器與檢測技術、無線通信原理、移動通信技術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方向選擇性大,從業口徑寬。同時具備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知識。(2)師資力量雄厚。有國內外知名學者及省部級優秀教學團隊,有中央地方共建實驗室、電工電子「省部級示範實驗中心」等基礎和專業實踐教學平台。(3)沿襲我校信息學科優勢,在信息理論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及片上系統(SoC)設計、無線與移動通信技術等方向上特色鮮明。(4)與全國電子信息類高科技企業有良好合作關系。
就業去向:電信設備製造商、通信運營商及廣播電視、遙控與遙測、雷達、聲納、電子對抗、測量、控制、導航、航空航天等領域相關企業,從事通信與電子信息系統相關研究、設計、開發、應用、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時也可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收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內外行業發展,具有國際視野,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具備良好半導體器件分析能力,在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封裝測試和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方面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人才。
主要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微電子器件、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現代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現代半導體工藝、半導體封裝與測試技術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國家級特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2)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與多個知名半導體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3)採用全新的「國際半導體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經驗成熟。
就業去向:能在國內外半導體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從事半導體工藝研究、模擬集成電路設計、電子產品設計及半導體設備維護等方面的工作。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能夠在無線傳播環境分析和電磁兼容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產品研發、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的「研究開發型」和「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數理基礎、電路與電子、計算機基礎與應用以及通信課程等系列課程,電磁場與電磁波技術、無線傳播分析以及電磁兼容技術系列課程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國家特設專業,依託電子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學科。(2)具有「電子工程大類實驗班」、「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專業科研訓練計劃」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3)側重無線傳播環境分析、電磁兼容技術、微波射頻系統等特色,注重厚基礎、強能力的研發型、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就業去向:通信、廣播電視、航空航天、儀器儀表等信息產業和電信設備製造商、通信運營商及天線系統製造等企業,從事無線傳播環境分析、電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設計和開發等工作,也可在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電子科學與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物理電子、光電子與微電子學領域內寬廣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能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乃至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設計、製造和相應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在電路理論與系統、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等方向形成特色,並能在相關領域從事相應器件及系統研究、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數理基礎、電路理論、電子技術、計算機基礎與技術、通信基礎系列課程,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半導體物理及器件、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磁場與電磁波、可編程邏輯器件、模擬及數字系統設計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校級品牌專業。依託電子科學與技術重點學科(截至2012年為博士點建設學科),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良好條件。(2)師資力量雄厚。以重慶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實驗中心、中央地方共建射頻實驗室和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中心等為基礎和專業實踐教學平台。(3)服務電子信息產業和地方經濟,在電路理論與系統、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等領域特色鮮明。
就業去向:電信設備製造商、通信運營商及廣播電視、航空航天等企業,從事電路設計、電子元器件研製、測控儀器軟硬體設計和電子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德才兼備、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強化「光機電算」結合。可從事光通信系統設計及開發、光電系統及工程、通信工程、光電器件及信息處理、顯示與照明及相關的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儀器儀表等領域的科研、開發、生產或管理工作的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數理基礎、基礎光學、電路、計算機及通信系列課程,光電技術、光纖技術、光信息處理和顯示與照明等系列專業課程,光電領域前沿技術課程。
專業優勢和特色:(1)重慶市特色專業,重慶郵電大學品牌專業。(2)專業方向選擇性大,從業口徑寬,截至2012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3)擁有國內外知名學者,師資力量雄厚。(4)依託市級光纖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專業實驗室,與全國電子信息類高科技企業等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就業去向:通信設備製造商、通信營運商、光機電設備製造商、以及顯示與照明技術及相關領域內從事產品開發、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攻讀碩士學位或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本學科以電工理論為基礎,突出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相結合的前沿理論與技術研究。截至2012年,本學主要從事電子新技術及其應用、電工理論與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智能電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截至2012年,本學科在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等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出版專著10部,發表高水平論文100餘篇,承擔十餘項國家、部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進步獎多項,特別是在通信電子新技術等研究方面成績顯著。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現代電路理論及技術、現代信號處理、現代感測技術與系統、高等電磁場理論、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射頻識別原理與系統設計等。
集成電路工程
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包含了當今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精密加工等技術的最新發展。集成電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點,使得集成電路工程技術成為當今最具有滲透性和綜合性的工程技術領域之一。集成電路的應用涉及網路通信、計算系統、信息家電、汽車電子、控制儀表、生物電子等眾多方面。設計並製造集成電路作為應用產品的核心,是現代電子系統面向用戶、面向產品、面向應用贏得競爭力的要求,同時也是傳統產業升級和改造的關鍵。
我院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聯集團、重郵信科公司、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等國內外許多科研院所、公司企業在集成電路工程領域展開了廣泛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本專業聘請了具有豐富科研和實際工作經驗的科研院所及企業高級專家擔任兼職導師,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應用型支撐。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有:半導體器件物理、固體電子學、電子信息材料與技術、電路優化設計、數字集成電路、模擬集成電路、集成電路CAD、微處理器結構及設計、集成電路測試方法學、微電子封裝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VLSI數字信號處理等。
光學工程
「光學工程」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年輕的學科,是以光學為主的,並與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精密機械與製造、計算機科學及微電子學等學科交叉與滲透的學科,包括激光技術、光通信、光存儲與記錄、光學信息處理、光電顯示、全息和三維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學、光電子和光子技術、激光材料處理和加工、弱光與紅外成像技術、光電測量、光纖光學、現代光學和光電子儀器及器件、光學遙感技術及綜合光學工程技術等學科分支,成為現代光學產業和光電子產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本學科擁有一支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和講師組成的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依託工信部和重慶市光纖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微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在光電子技術及應用、光纖通信系統、光電材料與器件以及紅外成像與圖像處理技術等領域已經形成穩定的、特色鮮明的學術方向,2009年至2012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橫向項目等2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獎8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ISTP檢索50餘篇。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數學物理方法、隨機過程及其應用、激光物理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光電材料與器件、光纖通信原理、高等光學、集成光學、數字成像技術、機器視覺、光纖感測與檢測技術、非線性光學、微機電系統技術、微弱信號檢測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本學科和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共同構成我校電子信息大類的主幹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本學科在學科方向、學術團隊、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發展。
本學科擁有重慶市重點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和微電子工程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光纖通信技術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截至2012年,本學科已經在微電子系統與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材料、器件與工藝、光電子技術及應用和通信與測控中的電路系統與電磁理論等方向上形成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取得了一系列學術成果。截至2012年,先後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項目5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近五年發表論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49篇;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1項,特別是微電子系統與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團隊參與的「TD-SCDMA終端核心晶元平台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完成的「稀土體系光譜的理論研究」項目獲得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同時,本學科還獲國家級和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6項。近五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99人,授予碩士學位156人,並與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本專業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數學物理方法、隨機過程及其應用、高等代數與矩陣分析、半導體器件物理、晶體管原理、高等電磁場理論、光波導理論、光通信新技術、微機電系統技術、非線性電路與系統、射頻集成電路設計、非線性系統的混沌與控制、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技術、微波電路等。 截至2014年,在職教職工9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講師42人;專業教師中,25人具有博士學位,46人具有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2001年以來,教師共發表論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錄、EI、ISTP收錄;共承擔包括863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項目8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國家專利4項;教師中4人次獲省部級先進個人。圍繞「光纖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與「微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兩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省部級重點學科的建設,截至2014年已經在光纖通信技術、TD-SCDMA手機核心晶元的研發、DAB/DMB技術、納米光電子材料的理論研究等領域形成特色。

『肆』 射頻(rfid)技術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什麼是射頻技術? rfid是什麼意思?rfid工作原理 作者:本站 來源:www.elecfans.com 發布時間:2008-9-17 0:50:26 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什麼是射頻技術 射頻技術是利用無線電波對記錄媒體進行讀寫。射頻識別的距離可達幾十厘米至幾米,且根據讀寫的方式,可以輸入數千位元組的信息,同時,還具有極高的保密性。 射頻識別技術適用的領域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採集和交換的場合,要求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HkW安規與電磁兼容網 射頻技術也簡稱RFID,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叫做射頻識別技術,簡稱射頻技術。 RFID工作原理 射頻識別系統的基本模型如圖所示。 其中,電子標簽又稱為射頻標簽、應答器、數據載體;閱讀器又稱為讀出裝置,掃描器、通訊器、讀寫器(取決於電子標簽是否可以無線改寫數據)。電子標簽與閱讀器之間通過耦合元件實現射頻信號的空間(無接觸)耦合、在耦合通道內,根據時序關系,實現能量的傳遞、數據的交換。 發生在閱讀器和電子標簽之間的射頻信號的耦合類型有兩種。 (1)電感耦合。變壓器模型,通過空間高頻交變磁場實現耦合,依據的是電磁感應定 律,如圖所示: (2) 電磁反向散射耦合:雷達原理模型,發射出去的電磁波,碰到目標後反射,同時攜帶回目標信息,依據的是電磁波的空間傳播規律 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射頻識別系統。典型的工作頻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識別作用距離小於1m,典型作用距離為10~20cra。 電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高頻、微波工作的遠距離射頻識別系統。典型的工作頻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識別作用距離大於1m,典型作用距離為3—l0m RFID相關術語 射頻: 一般指微波。 ·微波: 波長為0.1—100厘米或頻率在1—100GHZ的電磁波。 ·電子標簽 : 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標識物體代碼的標簽,也叫射頻卡。 ·被動式電子標簽: 內部無電源、靠接收微波能量工作的電子標簽。 ·主動式電子標簽: 靠內部電池供電工作的電子標簽。 ·微波天線 : 用於發射和接受微波信號。 ·讀出裝置 : 用於讀取電子標簽內電子數據。 ·閱讀器: 用於讀取電子標簽內電子數據。 ·編程器: 用於將電子數據寫入電子標簽或查閱電子標簽內存儲數據。 ·波束范圍 : 指天線發射微波的照射功率范圍。 ·標簽容量 : 電子標簽編程時所能寫入的位元組數或邏輯位數。 振幅(Amplitude) :無線電波最高點和零值之間的距離。只讀存儲(Read-only memory ,ROM):一種將信息存儲在晶元上的形式,不能被覆蓋。只讀晶元要比讀寫晶元便宜得多。 自動數據採集(Automatic data capture, ADC):用於收集數據並直接將其導入(不涉及人工參與)計算機系統的方法(見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 智能卡(Smart Card) :內嵌有微晶元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張信用卡的大小)的通稱。一些智能卡包含一個RFID晶元,所以它們不需要與讀寫器的任何物理接觸就能夠識別持卡人。RFID智能卡常常被稱為「遙控」智能卡。 a-Biz—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案例框架:a-Biz 是一項自動識別工程,它的終極目標是將自動識別技術與現實世界中的應用案例結合,以此實現"商業自動化",或者說是a-Biz。 ASN—高級貨運通知 :也可稱之為DA,此電子文檔先於貨物被發送出去,以通知對方貨物在運送途中。 BIS—商業信息系統 :商業信息系統,即BIS,是用來處理商業交易信息的系統。 DA—發貨通知 :此電子文檔先於貨物被發送出去,以通知對方貨物在運送途中。 EAN—歐洲物品編碼組:該組織創建於1974年,是由歐洲12個國家的生產商和分銷商建立了一個ad-hoc委員會。它的任務是調查在歐洲制訂統一的標准化的編碼體系的可能性,類似於美國使用的UPC體系。最終創立了與UPC兼容的"歐洲物品編碼"。 EPCTM—產品電子碼 :產品電子碼,即EPC,是自動識別體系中用來唯一標識對象的編碼。它的目的類似於GTIN 及UPC 等。 ONS—對象名解析服務 :對象名稱解析服務,即ONS,是自動識別系統的一個組件。類似於Internet 中的域名解析服務DNS,跟DNS 類似,ONS 也執行名稱解析功能。 PML—實體標記語言 :自動識別設備使用實體標記語言傳遞實體信息。 SavantTM :SavantTM 是自動識別技術框架的一部分。它是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分布的伺服器,提供數據路由服務,實現數據捕獲、數據監視及數據傳送功能。 UCC—統一編碼委員會:統一編碼委員會的任務是在全球范圍內,其目標是建立與推動物品識別及相關電子通訊技術的多元化工業標准。提高供應鏈內的管理水平,為使用者帶來附加價值。UML—統一建模語言 :統一建模語言,即UML,是一種使用案例和活動圖等工具,為商業需求和商業流程建模的描述性語言。 推薦射頻技術電子書: 射頻電路設計下載(pdf) 射頻集成電路設計John Rogers(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射頻通信電路設計 cmos射頻集成電路設計

『伍』 射頻電路的組成

高頻電路基本上是由無源元件、有源器件和無源網路組成的。高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與低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頻率特性是不同的。高頻電路中無源線性元件主要是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
在電子技術領域,射頻電路的特性不同於普通的低頻電路。主要原因是在高頻條件下,電路的特性與低頻條件下不同,因此需要利用射頻電路理論去理解射頻電路的工作原理。在高頻條件下,雜散電容和雜散電感對電路的影響很大。雜散電感存在於導線連接以及組件本身存在的內部自感。雜散電容存在於電路的導體之間以及組件和地之間。在低頻電路中,這些雜散參數對電路的性能影響很小,隨著頻率的增加,雜散參數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早期的VHF頻段電視接收機中的高頻頭,以及通信接收機的前端電路中,雜散電容的影響都非常大以至於不再需要另外添加電容。
此外,在射頻條件下電路存在趨膚效應。與直流不同的是,在直流條件下電流在整個導體中流動,而在高頻條件下電流在導體表面流動。其結果是,高頻的交流電阻要大於直流電阻。
在高頻電路中的另一個問題是電磁輻射效應。隨著頻率的增加,當波長可與電路尺寸12比擬時,電路會變為一個輻射體。這時,在電路之間、電路和 外部環境之間會產生各種耦合效應,因而引出許多干擾問題。這些問題在低頻條件下往往是無關緊要的。

『陸』 怎麼寫畢業論文-射頻通信

這方面的書還是很多的.專業的論文可以上中國期刊網,不知道你們學校有沒有帳號.

以下有這關RF的書有:

射頻與微波功率放大器設計
http://book.jqcq.com/proct/542307.html
微波功率放大器所需的理論、方法、設計技巧,以及將分析計算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相結合的優化設計方法。這些方法提高了設計效率,縮短了設計周期。本書內容覆蓋非線性電路設計方法、非線性主動設備建模、阻抗匹配、功率合成器、阻抗變換器、定向耦合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設計、寬頻功率放大器及通信系統中的功率放大器設 ...

射頻與微波通信電路――分析與設計(第二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1688.html
微波地面通信的基礎上,對所採用的射頻和微波電路的設計進行了分析與討論。 本書有兩個特點:一是注重實用,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廣,包括一些難懂的理論和復雜的數學推導,作者深入淺出地以少量的數學分析給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數學公式,並且著重於分析如何把它們應用於電路設計;另一個特點是便於自學。書中包 ...

微波技術
http://book.jqcq.com/proct/471823.html
微波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並結合當今微波技術發展的需要,對微波電路的相關基礎知識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除緒論外共分8章,依次介紹了柱狀導波系統中的電磁波及傳輸線理論、規則波導理論、微帶及表面波波導、微波諧振器、微波網路理論基儲微波濾波器及匹配電路、微波有源電路、微波鐵氧體器件。? ...

微波技術與微波電路
http://book.jqcq.com/proct/410415.html
微波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及微波元器件、微波電路的工作原理及運用。上述專業的本科生或大專生在學院無本教材後,能對微波技術有比較系統的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全書共分為10章,覆蓋了微波技術主要方面的基本內容,它們是傳輸絲理論與技術、微波網路理論基儲微波無源元器件、微波有源電路。在 ...

微波技術基礎與應用
http://book.jqcq.com/proct/330757.html
微波網路基礎,以此作為全書的理論基矗其次講解基本無源部件,如微波諧振器、功分器、耦合器、濾波器和微波鐵氧體器件上等的原理和工程設計。對於微波有源電路的設計,以及主要微波系統和應用,書中也作了簡明介紹。近年來微波技術中的一些新進展,如介質諧振器和開腔、YIG寬頻電調諧、微波電路機輔設計,以及微波技術? ...

射頻和微波混合電路――基礎、材料和工藝
http://book.jqcq.com/proct/542715.html
微波集成電路(MMIC)的持續發展相呼應,混合微波集成電路(HMIC)的新材料和新工藝也有了很大發展。本書首先對射頻微波的基本概念作了簡要介紹,比較了單片微波集成電路和混合微波集成電路的特點,講述了作為射頻微波基礎元件的傳輸線和混合電路工藝的「波導」結構;然後從射頻微波應用的角度對基礎材料(導體、介質和 ...

微波與衛星通信
http://book.jqcq.com/proct/398115.html
微波和衛星通信兩方面的內容,共分七章。內容包括微波與衛星通信概述、信號的調制與解調、衛星通信中的多址技術、電波傳播、編碼與信號處理、微波與衛星線路雜訊分析及線路參數計算。除此之外,還根據國際上以及我國在微波和衛星通信方面的現狀與最新技術發展,介紹了SDH微波通信系統、衛星移動通信網和寬頻IP衛星通信? ...

微波技術與天線(第2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3429.html
微波技術與天線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在編寫時力求去繁就簡,深入淺出,這樣既保持了知識結構的完整性,也為非電磁場專業的學生或其他人員學習微波技術與天線知識提供一條簡捷的通道。全書共4章,第1章至第3章為微波技術部分,第4章為天線部分。主要內容有:長線理論、理想導波系統的一般理論分析、規則波導傳輸線、常 ...

微波工程(第三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2169.html
微波電路和器件,第13章描述了幾種微波系統,以便於讀者了解前面講述的各種微波電路和器件的應用及其對系統特性的影響。在基本理論方面,既介紹了經典的電磁場理論,又敘述了現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電路和網路分析方法。在微波電路和器件方面,除了介紹傳統的線性微波電路及波導型器件外,為適應當前微波工程的需要, ...

微波工程(第三版)(英文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3000.html
微波系統的第13章,因為這兩章的內容介紹較為簡單,且市面上有專箸論述。第1章至第4章介紹了電磁場的基本理論和電路理論,第5章至第11章利用相關的概念闡明了各種微波電路和器件。在基本理論方面,本書介紹了經典的電磁場理論,敘述了現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電路和網路分析方法。在微波電路和器件方面,增加了平面結? ...

射頻與微波電子學
http://book.jqcq.com/proct/472817.html
微波電子工程專業高年級和研究生的教材,授課兩學期。 本書主要內容分五部分共21章。第一部分基礎知識,包括科學和工程學的基本概念,電學和電子工程學中的基本概念,電路學數學基礎,直流和低頻電路的概念;第二部分波在網路中的傳輸,包括射頻和微波的基本概念與應用,射頻電子學的概念,波傳播中的基本概念,二 ...

『柒』 射頻技術的基本原理

射頻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指處理信號的電磁波長與電路或器件尺寸處於同一數量級的電路,此時由於器件尺寸和導線尺寸的關系,電路需要用分布參數的相關理論來處理。

這類電路都可以認為是射頻電路,對其頻率沒有嚴格要求,如長距離傳輸的交流輸電線(50或60Hz)有時也要用RF的相關理論來處理。

接收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空間輻射信號經過天線耦合到接收電路中去,接收到的微弱信號經過低雜訊放大器被放大後與本地振盪信號經過混頻器下變頻為包含中頻信號分量的信號。

濾波器的作用就是將有用的中頻信號濾出來後輸入模-數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後進入數字處理部分處理。

『捌』 有誰能介紹幾本關於射頻電路設計方面的書

有很多啊:1、《ADS2008射頻電路設計與模擬實例》 徐興福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09出版)
2、《射頻電路設計:理論與應用》(第2版)(英文版) Reinhold Ludwig(賴因霍爾德·路德維格)、 Gene Bogdanov(吉恩·波格丹諾夫)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01出版)
3、《射頻通信電路設計》 劉長軍、黃卡瑪、 閆麗萍 科學出版社 (2010-10出版)
4、《TD-SCDMA 射頻電路設計》 王忠勇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05出版)

『玖』 射頻通信和射頻集成電路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是針對的頻率不一樣,毫米波和微波的頻率要比射頻高。廣義上說微波可以指300MHz-300GHz的信號,射頻指3KHz-300GHz的信號,但是工程上他們通常表示特定頻率的應用。射頻集成電路(RFIC)一般工作在3GHz以下頻率。而微波集成電路通常工作在3GHz以上,毫米波集成電路工作在30GHz以上。當然這種區分也不是絕對的。在介質電路中,電磁波的波長比真空中要小,所以只要實際傳輸波長達到毫米量級,就可以稱作毫米波電路。
由於頻率不一樣,工作波長差別很大。因此電路的尺寸也不同,RFIC的尺寸就要比微波/毫米波電路大得多。頻率越高,集成電路的精密度越高。對加工誤差的要求越高。
另外由於電磁波頻率越高,發射性越強,所以在高頻電路的設計上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射頻通信電路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5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58
phpffmpeg轉碼 瀏覽:669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0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2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1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0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1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0
PDF分析 瀏覽:482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39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79
linuxmarkdown 瀏覽:349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1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47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6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0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48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88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