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純干貨總結:初學纏論我,該看哪些書
投資市場有關技術分析的書籍可以說是琳琅滿目,多如牛毛,但也是良莠不齊,真正能用到的只有那麼幾本。為什麼這么說呢,這其實也是自己學習波浪理論和纏論的一些感觸:花錢買來的書,如果不合適,或者就是些沒用的樂色書籍。浪費了錢是小事,浪費我們的寶貴的學習時間是大事。
我是初學纏論,在技術分析方面也僅僅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在這一年多,走了很多彎路,看了一些沒用處的書,做了許多無用功,所以這篇文章,我想簡單地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技術分心的心得體會。
初學技術分析的,丁聖元的《日本蠟燭圖技術》這本書是必備的書籍。一根K線包含的信息,能用到的只有四個價格: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同時,K線的一些組合形式,頂分型和底分型,這兩個也是經常用到的。而對於像:啟明星形態、黃昏星形態、流星形態、倒錘子線等各種形態,相對來說用的比較少了。
為什麼這里說用的比較少呢,因為在纏論中,我們能用到的無非頂底分型了。但是不管怎麼樣的技術分析,《日本蠟燭圖技術》這本書是必備的基礎書籍。其他的有關K線的書籍,站在我目前的情況來看,與其浪費金錢和時間,直接撇過不用看,沒什麼用。比如像《實戰圖解:K線技術》,自己看完之後,似乎就是再看另一本《日本蠟燭圖技術》的補充版本,沒什麼大的用處。就好像今晚吃米飯,已經吃飽了,再給我一碗粥,豈不是浪費食材嗎?
纏論學習基礎的書籍,看《日本蠟燭圖技術》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能直觀地面對K線的走勢和形態。初學纏論的我們,看太多非纏論圈子的書籍,浪費時間。
學習波浪理論時,也看了幾本浪費時間和金錢的書籍,如《蠟燭圖方法:從入門到精通》《應用艾略特波浪理論獲利》《圖解波浪理論》《波浪理論實戰技法》《艾略特波浪理理論》,這些書,看了就是浪費時間。學習波浪理論,只看《艾略特波浪理論-市場行為的關鍵》這本書就足夠了。
其他的書,不僅讓我們的學習方向偏離,更影響到我們已經建立的投資思維體系。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有些書其實根本稱不上是書,為啥,沒有用的書和垃圾有什麼分別呢。
學習纏論自己也買了書,一本是108課的原文,一本是《纏論108課詳解》還有就是《纏論解盤詳解》,後面的兩本書都是掃地僧著。但對於初學纏論,看書不如看視頻,這也是自己的經歷。當然,書還是要看的,不管是電子檔還是紙質版本,我為了方便學習買的紙質版本。但說句肺腑的話,看這幾本纏論的書籍,就像是讀天書一樣,看波浪理論的書籍從未讓自己困惱過,但是看纏論相關的書籍,卻讓自己像沒有舵的船,不管是纏論原著還是其他人出的解盤,都無法找到學習纏論的切入點,如果藉助視頻,學習纏論事半功倍,也讓自己在投資市場逐漸建立起信心。
學習是有成本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作為初學者,求知慾強,所以往往看了許多書,但是真正有用的書,也就那麼幾本,其他的書只是一種補充,看多了發現無從下手時,打擊了自信心。技術分析不是紅學,所以學習技術分析,看幾本完全就夠了。而學習纏論,從學習視頻開始著手,之後結合前面提到的基本書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實操。
技術需要經驗,經驗需要時間的積累,不要把我們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讀沒用的書籍上,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多處理一下K線的包含,多研究一下如何畫筆和中樞。
⑵ 纏論32課解盤,這里的藍色方框內為什麼是5分鍾中樞呢
纏論有很多地方容易誤導人,特別是中樞級別名稱,其實跟幾分鍾沒有任何關系。另外你問的這個問題,不同走勢分界的地方不要組合成中樞,按照兩個走勢分開看。這個地方當然不是什麼五分鍾中樞了。
⑶ 纏論修行:必須要掌握的纏論背馳理論
關於纏論,買賣點的判斷,離不開背馳。下面以最典型的a+A+b+B+c走勢為例闡述背馳的問題。注意,不是任何a+A+b+B+c形式都有背馳的。
首先,沒有趨勢,沒有背馳。 當說a+A+b+B+c中有背馳時,必須要a+A+b+B+c是一個趨勢。而一個趨勢,就意味著A、B是同級別的中樞,否則,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較大中樞的一個震盪。例如,如果A的級別比B大,就有a+A+b+B+c=a+A+(b+B+c),a與(b+B+c)就是圍繞中樞A的一些小級別波動。這樣,是不存在背馳的,最多就是盤整背馳。當然,對於最後一個中樞B,背馳與盤整背馳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用多義性,可以把b、c當成B的次級波動。但多義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當成B的次級波動這一個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趨勢且A、B級別相同的角度。 多義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麼干怎麼分都可以,這是必須不斷反復強調的。
其次,c必然是次級別的,也就是說,c至少包含對B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 否則,就可以看成是B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而b是有可能小於次級別的,力度最大的就是連續的缺口,也就是說,b在級別上是不能大於c的。例如,如果b是次級別,而c出現連續缺口,即使c沒完成,最終也延續成次級別,但c是背馳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還有,如果a+A+b+B+c是上漲,c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創出新低。 否則,就算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B的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斷。對c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則c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系,是最標准最常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繼續套用a+A+b+B+c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c中內部結構里次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定位了。
如果一時搞不懂中樞的問題,可以用MACD對背弛進行輔助判斷,這是一種不絕對精確,但比較方便,容易理解的方法,就用這個方法,也足以應付一般的情況了。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MACD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確地判斷背馳,還是要從中樞本身出發,但利用MACD,對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較簡單點,而這已經足夠好了。光用MACD輔助判斷,即使你對中樞不大清楚,只要能分清楚A、B、C三段,其准確率也應該在90%以上。而配合上中樞,那是100%絕對的,因為這可以用純數學的推理邏輯地證明。
首先,背弛同樣有級別的問題 ,一個1分鍾級別的背弛,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製造一個周線級別的大頂,除非日線上同時也出現背弛。 但出現背弛後必然有逆轉,這是沒任何商量餘地的。 有人要問,究竟逆轉多少?那很簡單,就是重新出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由於所有的買賣點,最終都可以歸到某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而背馳與該種買賣點密切相關,所以可以這樣說,任何的逆轉,必然包含某級別的背馳,以後用嚴格的方法,可以證明如下定理:
「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一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一級別的買賣點都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
該定理的證明這理暫且不說了, 換句話說,只要你看到某級別的背馳,必然意味著要有逆轉。但逆轉並不意味著永遠的, 例如,日線上向上的背馳製造一個賣點,回跌後,在5分鍾或30分鍾出現向下的背馳製造一個買點,然後由這買點開始,又可以重新上漲,甚至創新高,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用MACD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 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A、B、C段。顯然,B的中樞級別比A、C里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A、B、C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A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里了。
歸納上述,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積不需要全出來,一般柱子伸長的力度變慢時,把已經出現的面積乘2,就可以當成是該段的面積。所以,實際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後才發現背馳,在上漲或下跌的最後階段,判斷就出來了,一般都可以拋到最高價位和買在最低價位附近。
一般來說,一個標準的兩個中樞的上漲,在MACD上會表現出這樣的形態,就是第一段,MACD的黃白線從0軸下面上穿上來,在0軸上方停留的同時,形成相應的第一個中樞,同時形成第二類買點,其後突破該中樞,MACD的黃白線也快速拉起,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勢延伸等等,以及MACD繞來繞去的所謂指標鈍化都經常出現在這一段,這段一般在一個次級別的背馳中結束,然後進入第二個中樞的形成過程中,同時MACD的黃白線會逐步回到0軸附近,最後,開始繼續突破第二個中樞,MACD的黃白線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復前面的過程,但這次,黃白線不能創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積或者伸長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現背馳,這就結束了這一個兩個中樞的上漲過程。明白這個道理,大多數股票的前生後世,一早就可以知道了。
(獲取更多機構觀點&解盤內參,請關注【中投教育】官方微信號)
⑷ 《纏論108課詳解》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纏論108課詳解》(掃地僧)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vmf60UoNIYqt5I6YFYOLNw
書名:纏論108課詳解
作者:掃地僧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1
內容簡介:
《纏論108課詳解》是以纏中說禪在新浪博客發表的「教你炒股票」系列文章為底本,配上作者10年學纏心得,對纏論中所有的重點和難點都一一做了*全面的解讀,包括真正的背馳是什麼、盤整背馳該如何判斷、同級別分解和非同級別分解的本質區別、如何理解運用走勢多義性、級別到底該怎麼定義、如何看圖、詳解中陰是什麼等廣大學纏者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都做了*詳盡的解讀。此外《纏論108課詳解》作者還配了大量的圖片以方便初學者學習,是*適合廣大纏論愛好者、研究者學習的一本經典的纏論教材。《纏論108課詳解》的部分內容已經在作者的公眾號中發布,獲得了大量纏論愛好者的一致好評,被稱為干貨*足、*詳盡清晰、*貼近纏論本意的纏論札記。
《纏論108課詳解》為《掃地僧讀纏札記》系列叢書之一,後續還將出版《掃地僧讀纏論解盤札記》和《掃地僧讀纏論回復札記》等叢書。
作者簡介:
纏中說禪,
一位曠世奇才,新浪十大財經名博之一,其身份至今仍然成謎,傳說是中國第1百元股的主操盤手。他博學多才,在2002年至2008年間以不同身份在天涯、強國論壇和新浪博客發表網路作品約1848篇,內容覆蓋宗教文化、詩詞歌賦、文史哲學、時政經濟、音樂藝術、數理科技等領域,其觀點獨特、言語犀利、一針見血,風格自成一派,其粉絲眾多,其理論被世人簡稱為「纏論」。
⑸ 纏論作者李彪的父母是誰
市場哲學的數學原理,又名纏論,是教你炒股票的一套理論。纏論分為兩個部分:形態學和動力學。《市場哲學的數學原理》是2019年4月出版的一套書籍,纏中說禪原著,「完全分類」配圖,徐斌編著。書籍中包括了纏中說禪「教你炒股票108課」理論的全部課文、課後答疑、每日解盤的所有內容和相應的海量高清配圖,其中課文版1344張,完整版4500張。
⑹ 《教你炒股票108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教你炒股票108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i6lx09tQiK7aH78YRNuqw
⑺ 《纏論解析纏中說禪技術理論圖解》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纏論解析》(江南小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lfh3gPT9A9qgHS6TXt29g
書名:纏論解析
作者:江南小隱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7-1
頁數:160
內容簡介:
纏論解析:纏中說禪技術理論圖解,ISBN:9787515902357,作者:江南小隱 著
⑻ 纏論級別有誰能夠詳解一下嗎
纏論的哲學本質就是揭示走勢這種人性引發的自同構性以及由此引發走勢級別的自組性
這種象生命一樣的現象。
禪師還提到,有多少種不同的自同構性結構,就有多少種分析市場的正確道路。
纏論給出了走勢類型,
和分型這兩種不一樣的自同構性結構,
換言之,
這兩個不同的自同
構性結構,都可以獨立地分析市場。
(禪師後期解盤就演示了純粹用分型能否延續成筆和各
級別分型延續成筆相生相剋來完美分析大盤
,
注意分型這個自同構性結構獨立分析大盤用的
級別為
K
線圖級別)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級別是走勢按照自同構性結構這個基因生長出來的。
上面的語言是否很抽象呢?多看幾遍,一定要理解。腦袋裡撇開筆線段這些內容,知道
走勢就是人性引發自同構性結構並且生長出級別來這種現象。
而且,
每一筆成交都是人性的
合力結果反應,理論的本質是從每一筆成交開始生長。
這里,理清一個概念很關鍵。就是走勢這種自同構性結構象基因一樣生長出級別來這種
現象無論你用筆,線段去分析或者不分析他都是客觀存在的。這是根本。
這里禪師就說到:如果我們能找到交易中每一分筆(注意,不是上面說的筆,而是實
際交易中的每一分筆)
的成交,
然後按照遞歸定義,
就可以構造出整個走勢類型與中樞的級
別序列來,但這沒實際操作意義,只是理論上的。而分型、筆、線段,並沒有違反中樞的遞
歸意義,
只是用一種方法來確認具有操作意義的最小級別中樞與走勢類型,
其後的一切,
依
然按照遞歸的定義來。
禪師還在文中特別提出:請注意中樞的遞歸定義的存在性意義,
與分型、
筆、線段的操作
性意義的區別。
由此可以知道禪師引入線段,
是為了確定最小分析級別的中樞和走勢類型,
提高操作性。
免去純理論的從分筆成交開始遞歸的麻煩。
但走勢從分筆成交就反應人性合力從分筆就開始
生長的存在性意義不變。
上面引用二篇纏文說明了
1
:級別是走勢按照自同構性結構這個基因生長出來的。
2:
禪師為了操作性而引入分型,筆線段構成最小分析級別中樞,走勢類型
切入生長程序。
既然級別是生長出來的,接著就提出了級別生長的方式:遞歸定義。
閱讀《教你炒股票
84
》
禪師在文中說到:
其次,分型只是中樞與走勢級別遞歸定義的一個啟始程序,甚至可以說,並不是本
ID
理論
中必然需要的東西,
其目的,
不過是為了中樞等的遞歸性定義中給出其最開始的部分,
完全
可以用別的定義去取代。
例如,
我們可以用收盤的價位去定義頂分型、
低分型結構,也可以
用成交量給出相應的遞歸開始部分,只要能保證分解的唯一性,就可以。
一般的遞歸定義,由兩部分組成,一、
f1(a0)=a1
;二、
f2(an)=an+1
;關於第二條的中樞過程
規則,是一直沒有任何改變的,而關於第一條,其實,可以隨意設置任何的,都不會改變中
樞定義的遞歸性。而且,任何有點數學常識的都知道,
f1(a0)=a1
之前是不需要再什麼遞歸
性的,也就是,一和二之間的
f1
、
f2
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函數。
有些人一直還搞不清楚中樞,就是一直都搞不清楚這點。
例如,可以用分型、
線段這樣的函
數關系去構造最低級別的中樞、走勢類型,也就是一中的
a1
,而在二中,也就是最低級別
以上,
可以用另一套規則去定義,
也就是有著和
f1
完全不同的
f2
。
這個問題其實太簡單了,
有點數學常識都不會有疑問,所以這問題,以後就不再說了。
為避免有人腦袋大,嬌翻譯下:一、
f1(a0)=a1
;二、
f2(an)=an+1
;
一、
f1
指分型筆線段構成最低分析級別中樞走勢類型的規則
(a0
指分型筆線段
)=a1
指最低分
析級別中樞,走勢類型;
二、
f2
指低級別走勢類型構成高級別走勢類型的規則
(an
指低級別走勢類型
)=an+1
指高級別
中樞,走勢類型;
從上文可以知道,
纏論級別如何生長:
先按照一套規則構造一個最低分析級別的中樞,
走
勢類型,然後按照另一套規則生長出高級別中樞,走勢類型。這兩個不同的規則就是
f1
f2.
不要問有什麼不同了啊,一個是從分型筆線段開始,一個是從走勢類型開始。
在纏論的應用中,對於
f1(a0)=a1
這個公式,有些學纏的前輩自己設置
ao,
得到
a1
,然後
根據
f2(an)=an+1
,構成自己的級別體系。
a0
的設置,只要能保證分解的唯一性,都是符合纏師的理論的。但是
f2(an)=an+1
,是無
論如何不能更改。
(順帶講下
f1(a0)=a1
只是構成最低級別中樞走勢類型,
f1(a0)=a1
之前是不需要再什麼遞歸
性的。不能在
5
分圖上分段或者
30
分圖上分段然後往前推
1
分圖和
5
分圖走勢對應。雖然
禪師筆和線段的劃分原則非常完美,
經常高級別筆和低級別線段,
走勢類型對應,
但是理論
上沒有必然。
實際運用中可以參考,
也可以運用的很得心應手。
但理論必須清楚線段和走勢
類型是有區別的。實盤是不允許有一絲疑慮。
2661-3067
在
30
分圖上只有一線段,但是它
是
5
分級別走勢類型嗎?顯然不是。
)
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選擇在
1
分種圖上引入分型筆線段構成最低級別中樞走勢類型,把他
叫
1
分級別走勢類型。
然後根據遞歸第二個公式來定義
5
分級別,
30
分級別。
。
。
。
。
也可以選擇在
5
分種圖上引入分型筆線段構成最低級別中樞走勢類型,把他叫
1
分級別走
勢類型。
然後根據遞歸第二個公式來定義
5
分級別,
30
分級別。
。
。
。
。
禪師說了這兩種不同的方法只是觀察走勢的顯微鏡不同。
還記得禪師有在課文中提到
60
分圖的
1
分中樞,呵呵。當初禪師要是以甲乙丙丁等來定
義這些級別也許給纏論學子帶來的困擾少些。
講了一堆纏論體系裡嚴格遞歸定義後的級別,似乎講完了纏文中提到的級別,顯然不是。
認真讀過纏文的同學都能發現,禪師
55
課前後論述的級別是差一個級別的,
55
課前的
一分趨勢經常是
55
課引入線段後定義的一段而已,
55
課前的
5
分趨勢下跌經常是
55
課引
入線段後定義的
1
分趨勢下跌。
有人就認為那是
K
線圖級別和遞歸級別的區別,其實不是。那隻是禪師人為切入分析這
種自同構性結構象基因一樣生長的這個走勢的位置不同而已,
55
課前構成最低分析級別中
樞走勢類型的構件
ao
是筆
,55
課後構成最低分析級別中樞走勢類型的
ao
構件是線段。了解
了纏論體系的級別本質,這些都不影響走勢分析的准確性。
解決了上面這個會給人困擾的問題,再講下纏文中前期經常出現的
K
線圖級別。
看《教你炒股票
33
》
原文講到:不同級別的圖,其實就是對真實走勢不同精度的一種模本,例如,一個年線
圖當然沒有
1
個分筆圖的精確度高,
很多重要的細節都不可能在大級別的圖里看到。
而所謂
走勢的級別,
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說,
可以從每筆成交構成的最低級別圖形不斷按照中樞延伸、
擴展等的定義精確地確認出來,這是最精確的,不涉及什麼
5
分鍾、
30
分鍾、日線等。但
這樣會相當累,也沒這個必要。用
1
分鍾、
5
分鍾、
30
分鍾、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年
線等的級別安排,只是一個簡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現在可以查到的走勢圖都是這樣安排的,
當然,
有些系統可以按不同的分鍾數顯示圖形,例如,弄一個
7
分鍾的走勢圖,這都完全可
以。
這樣,
你完全可以按照某個等比數列來弄一個級別序列。
不過,
可以是可以,
但沒必要。
因為,
圖的精確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
真實的走勢並不需要如此精確的觀察。當然,
一些
簡單的變動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去掉
30
分鍾,換成
15
分鍾和
60
分鍾,形成
1
分鍾、
5
分鍾、
15
分鍾、
60
分鍾、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年線的級別安排,這也是可以的。
這段話就非常清楚的說明嚴格意義上遞歸的級別,和直接看
K
線圖上級別的不同。最精
確的級別不涉及
5
分鍾圖
30
分鍾圖,
,
,會相當累,
,
,
,用
5
分鍾,
30
分鍾圖等級別安排是
個簡略的方式,
,
,真實的走勢不需要如此精確的觀察,
,
,
,還可以做簡單的變動,
,
,
,
(一根
筋的在想換
5 30
分的成
15 60
分那不是不一樣了么,呵呵)
禪師的課程由淺入深,前期出現
K
線圖級別講解和後期嚴格遞歸定義後的級別講解是前
期考慮到了同學們的接受能力,
和操作觀察簡便性。
後期深入講解理論的本質和幾何背景是
讓同學們徹底了解理論,窮其根源而心中無惑。
⑼ 君莫笑帶你讀纏論(一):一切都是合力(附解盤)
在纏論中,纏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做:洗心革面。換句話說,想要學好纏論,必須要把自己放空,忘記以前學的種種,更重要的是,要徹底打破一根筋思維和預測思維,走勢永遠是當下的,而當下,永遠是合力的結果。
你永遠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出現新的分力最終去影響合力,預測對當下的操作毫無幫助。反而會讓你形成預期,先入為主,而纏論里最開始就明確交代過:你的喜好,你的死亡陷阱。
「因此,市場中的任何喜好,都是把你引入迷途的陷阱,必須逐一看破,進而洗心革面,才能在市場上生存。」
「獵手只關心獵物,獵物不是分析而得的。獵物不是你所想到的,而是你看到的。相信你的眼睛,不要相信你的腦筋,更不要讓你的腦筋動了你的眼睛。被腦筋所動的眼睛充滿了成見,而所有的成見都不過對應著把你引向那最終陷阱的誘餌。獵手並不畏懼陷阱,獵手只是看著獵物不斷地、以不同方式卻共同結果地掉入各類陷阱,這里無所謂分析,只是看和干!」
——纏中說禪
凡是企圖用預測、概率的思維去理解市場、操作市場的,不可避免的要做好一點就是止損,因此,你必須知道,如果不是用了纏論完全分類的思維,而是一些預測、概率甚至是我執去把控,最終必然會面臨止損。
不是說止損是不對的,止損當然正確,能夠最大限度的截斷虧損。但,由於概率性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止損後,走勢又走好的情況。由於操作者分析和觀察、操作的水平不同,這種情況來回出現幾次,操作者必然會開始猶豫不決,最終陷入被動、恐懼、僥幸甚至是賭博、崩潰的情形。
因此,市場上有一些成功的交易者認為,做好止損,就成功了一半。因為,止損,一定是反人性的。你是個人,是個有情緒的人,因此,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永遠做不好止損。
一個真正用纏論交易的人,眼中是不存在什麼止損之類的問題的。纏論中,只存在完全分類,一旦市場選擇了不符合你操作標準的那一類,離場就是了,這種離場,是主動的。而且,也不一定是虧損離場。
問題的關鍵是,你是否能夠當下分類的過程中,精準的找到分類的邊界,進而能夠當下判斷市場選擇的結果。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原因是因為,分類邊界的模糊性,而且本人前面文章也說過,絕大多數人分類是以中樞區間為出發點,而中樞區間並不是那麼神聖不可侵犯,最終造成了這種分類的邊界條件,完全可以被利用。
因此,纏論里的離場是主動的,而所謂的止損是被動的,一個主動、被動之分,足以見到高下。
好,繼續回到止損。必須要說的是,你止損的標準是多少?3%、5%還是別的,所有人,都肯定經歷過,剛打止損就上去甚至反轉的情況,你又如何處理?下次是否能夠堅定執行?
所以,有人又說,炒股票要炒的好,要機械執行,要做沒有情緒的人,但是,可能嗎?誰能做到這個?他們說:炒股難,控制心態很難,知行合一更難。
本人說,一切的知行不合一,源於你更本就不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本人也覺得,對於纏論的知行合一,一方面需要對課文的充分理解,一方面,正如纏解論語里所說,要有一個標準的『聞、見、學、行』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必須是』正聞、正見、正學、正行』。
正如纏論里所說:
「正聞、正見、正學、正行,無此四正,要在股市裡終有成就,無有是處。正,不是正確的意思,所謂正確,不過是名言之爭辯。正,是正是,是當下,只有當下,才是正是,才是這個。要當下聞、當下見、當下學、當下行,才是正聞、正見、正學、正行。而對於股市來說,只有走勢是當下的,離開走勢,一切都與當下無關。一切「聞見學行」,只能依走勢而「聞見學行」,離開此,都是瞎鬧。不符合當下走勢的,上帝說正確也白搭。由此,入股市者,首先就要把所有面首、怨男的情緒、基因拋掉,化掉,如何能辦到?也離不開當下,離不開在當下的走勢中磨練。當下的走勢就是一切,一切股市的秘密就在其中。這秘密,是大道,沒有任何的遮掩,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明明白白地彰顯,你還向外求什麼?而無數的人,還是要爭著玩騎驢找驢的游戲。」
「例如,你根據資金等情況,決定自己的操作級別是30分鍾的,那30分鍾所有可能發生的走勢都在你的計算之中,一旦你已有的操作出現與30分鍾實際當下走勢相反的情況,那麼就意味著你將進入了一個30分鍾級別的屠殺機器里。這種情況下,只有一種選擇,就是用最快的時間退出。」
「注意,這不是止蝕,而是一種野獸般的反應。走勢如同森林,野獸在其中有著天生般的對危險的直覺,這種危險的直覺總是在危險沒發生之前,而野獸更偉大的本事在於,一旦危險過去,新的覓食又將開始,原來的危險過去就過去了,不會有任何心理的陰影,只是讓對危險的知覺更加強大。沒有任何走勢是值得恐懼的,如果你還對任何走勢有所恐懼、有所驚喜,那麼,你還是面首、怨男級別的,那就繼續在當下的走勢中磨練,讓這一切恐懼、驚喜灰飛湮滅。這里,只需要正聞、正見、正學、正行,而不要面首與怨男,即使面首比怨男要可愛一丁點。」
不要將預測、概率思維里的止損帶到纏論完全分類中的離場中。沒有「正聞、正見、正學、正行」,是永遠學不會纏論的。
因此,學纏論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預測、概率思維,建立完全分類的思維,並充分理解『一切都是合力的結果』。
正如上周五的走勢中,本人明確告訴大家,2957點位的重要性,實際走勢剛好高開在2957附近並走出回落,其後走勢在證券板塊利好的情況下,突發性的拉升,直接將這樣一個本該調整的走勢,拉出力度放大,但中小板和創業板,卻因此拉出了一個5F盤整背馳。
你無法預判證券板塊的突發性的拉升,但這種走勢,一定會在你的分類當中,這就夠了。正如前面文章里所說:
周末的消息雖然不錯,但本人也就要強調,一切預期都不能當作實際操作的標准,盤面當下永遠是第一。更重要的是,在完全分類中,這里就算上去,一旦不能放大力度,完全可以形成一個多級別(周、日等)共振賣點。
拒絕預測,完全分類,當下分析,按圖操作。
⑽ 纏論走勢分解疑問
在分析這段走勢時,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8-17看成了5分鍾中樞,那這個5分鍾中樞就是當前的分析對象,後面的走勢分析就得圍繞這個5分鍾中樞來分析。那麼這個5分鍾中樞後面的走勢分類就是纏師說的三種:1:向上出現第三類買點,走出1分鍾向上走勢類型,然後構成新的5分鍾中樞;
2、向下出現第三類賣點,走出1分鍾線向下走勢類型,構成新的5分鍾中樞。
3、中樞延伸,或出現第三類買賣點後擴展成大級別的30分鍾中樞。
那麼17下來的走勢就是:17-22構成1分鍾的盤整走勢離開(8-17這個5分鍾中樞的次級別),22-27一分鍾盤整走勢回抽回到8-17這個中樞里。27-38又是一個1分鍾級別的走勢再次遠遠離開8-17這個5分鍾中樞,38後面要把握的事----就是盯住市場後面的走勢是否會走出這個5分鍾的三買點。至此,緾師得出的結論就是市場自動選擇了第一種走勢:即,向上出現第三類買點,走出1分鍾向上走勢類型,然後構成新的5分鍾中樞。
至於你覺得「17-38我怎麼看都延伸出5f中樞了」這個結論又是另一種角度的分析,首先你的這個結論沒有錯,但站在對市場當下最有利的分析角度,這個結論就沒有那麼好了,也不利於對後面走勢的把握。因此對市場當時最有利的分析角度還是纏師這個:8-17這個5分鍾中樞和最近的一個32-35這個一分鍾中樞來把握。市場後面的走勢也再次印證纏師的這個結論是符合的。
請你再仔細看看走勢多義性相關課程的分析,結合看圖來分析。你自己真正的理解和覺悟才是你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讓你走出盲區,外人的解答和探討僅是一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