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內戰回憶錄》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美國內戰回憶錄》([美] U.S.格蘭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aJNLPpd8NvE7TRU_0IwSfA
書名:美國內戰回憶錄
作者:[美] U.S.格蘭特
譯者:王立言 等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2
頁數:562
內容簡介:
美國第18任總統、內戰聯邦軍統帥晚年的沉痛回憶
研究美國內戰的史源性、史詩性巨著
100餘幅圖片全景展示美國南北戰爭
美國內戰回憶錄(全兩冊)由美國第18任總統、內戰期間聯邦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晚年根據自己的經歷撰寫而成。這部作品完成後四天,格蘭特將軍帶著無盡的凄涼和遺憾離開了人世。本書以時間為主線,上冊講述了作者在西線指揮作戰時的各次戰役;下冊主要講述了作者升任中將、成為全軍統帥後,指揮聯邦軍與邦聯軍在東線鏖戰,攻克邦聯首都里士滿,迫使邦聯軍統帥R.E.李將軍投降,最終贏得了這場歷時四年的殘酷戰爭的勝利。
我已經將格蘭特的回憶錄與愷撒的回憶錄作過對比。這兩部作品語言流暢,情真意切,古樸天成,不加雕飾,實實在在,寫友寫敵客觀公正,大膽直言,絕不花哨。它們的價值不相上下,它們的意義難分伯仲。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言。——馬克·吐溫
通過格蘭特總統的回憶錄,回望民族內戰的歷史,我們要汲取教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既不可能完全平衡地發展,也不可能毫無差異地發展。這個時候,信心、寬容與諒解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華盛頓郵報》
了解我們內戰那段慘痛的歷史,有一部作品是不可迴避的,這就是格蘭特總統的回憶錄。它是史詩性的鴻篇巨制。你會發現,它不僅因為慘烈的戰役而精彩,而且因為深刻的思想而精彩。——《紐約時報》
作者簡介:
U.S.格蘭特(1822—1885),美國第18任總統,畢業於西點軍校,參加過美墨戰爭。美國內戰爆發後,逐漸晉升為聯邦軍最高統帥。他是第一位訪問非洲和亞洲的卸職總統。訪問中國時,他與李鴻章結成了深厚的友誼;李鴻章訪問美國期間,曾在他的墓前深情憑吊。晚年他投資金融失敗,傾家盪產,但他拒絕任何救濟,撐著病體,忍著病痛,堅持撰寫回憶錄,去世前四日才完稿。此舉不僅令他還清了債務,還為他的夫人留下四十五萬美元稿酬。
❷ 《無人倖免:2074-2095美國第二次南北戰爭》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無人倖免:2074-2095美國第二次南北戰爭》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GoSgS9QiPN50-QkznsLj6Q
❸ 美國內戰
首先請理解三K黨是種族主義,白人主義,不等同於恐怖主義。雖然時常發生惡性襲擊黑人黃種人的事件,但是政府給的定義應該算是人民內部矛盾~~哇哈哈哈~~
其次,我們要清醒認識美國所謂自由平等和平的虛偽外表。
希望你先正確理解三K黨~~
三K黨(Ku Klux Klan,縮寫為KKK),是美國歷史上和現在的一個奉行白人至上主義的民間組織,也是美國種族主義的代表性組織。
簡介
三K黨於1866年由南北戰爭中被擊敗的南方邦聯軍隊的退伍老兵組成。在其發展初期,三K黨的目標是在美國南部恢復民主黨的勢力,並反對由聯邦軍隊在南方強制實行的改善舊有黑人奴隸待遇的政策。這個組織經常通過暴力來達成目的。1871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發了三K黨和執行法案,強行取締了這個政治組織。
第二個使用這個名稱的組織是在1915年由威廉·西蒙斯在亞特蘭大附近的石頭山頂建立的。這是一個營利性組織,其宗旨在於贏取白種新教徒對於黑人、羅馬天主教徒、猶太人、亞裔及其他移民的相對優勢地位。盡管這個組織宣揚種族主義,並且實施私刑和其他暴力行為,但是卻在美國公開運作,並且在 1920年代的巔峰時期擁有400萬成員,其中包括在政府各級機關中的政治家。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該組織的發展跌入了低谷,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因為徵兵或者志願參軍而損失了很多成員。
該組織的名字「Ku Klux Klan」也曾經被其他許多組織所使用,其中包括1960年代反對民權法案和鼓吹人種差別待遇的組織。在當今美國和其他國家,仍有數十個組織使用全部或者部分詞語作為名稱。
歷史
初期三K黨
三k黨領導人弗雷斯特
三個被捕的三k黨員(1871年密西西比)最早的三K黨在南北戰爭結束不久的1865年12月24日,由六個失落的南方軍隊老兵在田納西州普拉斯基成立。當初的宗旨在於進行諷刺節目表演和某種紀念儀式。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成員開始破壞黑人的祈禱會,並且在夜中闖入黑人住宅搶走槍支。這些行動部分帶有之前田納西州的「黃色夾克衫」、「紅帽」等自衛警察團的影子。1867年,三K黨在那什維爾召開大會,並發表了由前南方邦聯軍隊喬治·高登准將起草的章程,開始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組織。數周後,曾做過奴隸貿易的前邦聯軍隊將軍納坦·貝德福德·弗雷斯特被選舉為首任全國領袖。
三K黨的主要目標是與憲政重建作斗爭。在內戰結束後,南方諸州在社會和政治上經歷著劇烈的變革。當地的白人將之視為對其種族優勢地位的威脅,因此企圖抵制這種變革。由於國會通過了實現種族平等的法令,因此南方白人的代表民主黨無法通過立法來維持白人一直以來的地位。除此之外,三K黨也希望能夠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的受教育權,發展經濟的權利和選舉權等。於是,暴力成為了三K黨實現目標的最佳手段。但是,三K黨實施暴力的對象並不局限於非洲裔美國人。南方的共和黨人也經常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由此,三K黨成為了民主黨的暴力工具。另外,隨著南方邦聯政府的統治的結束,當地的高加索系白人恢復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並開始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在一次報紙的采訪中,弗雷斯特宣稱三k黨在全國擁有55萬男性成員,另外盡管他本人不屬於該組織,但是他非常支持這個組織,而且能夠在5天內召集 4萬三K黨員。他還宣稱,三K黨最大的敵人並非黑人,而是「帶著旅行包的人「(Carpetbaggers,暗指內戰後遷移至南方的北方人)和「無賴」 (Scalawags,暗指南方的共和黨白人)。事實上,這番話並非全是謊言。三K黨也將上述白人群體作為目標,尤其是戰後隨著「自由人委員會」來到南方的教師。這些教師中很多人在戰前就是積極的廢奴論者,並且在地下鐵道運動中表現活躍。許多南方人相信,當地的黑人正是受了這些北方人的教唆鼓動才投票支持共和黨的。
事實上,弗雷斯特領導的全國性組織對於當地三K黨成員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後者有相當高的自治性。一個三K黨官員宣稱,「所謂的總幹事只是有名無實,對於那些在復仇和私刑這些超出三K黨宗旨的暴力活動中表現最積極的年輕人,我毫無任何權威可言。」1869年,弗雷斯特宣布「該組織的活動已經超出了當初偉大的愛國宗旨,變成了危害公眾安全的犯罪行為」,下令解散三K黨。但是,這個命令收效甚微,原因是各地組織缺乏可信的交流渠道。因此,有許多三K黨組織在缺乏中央機關的情況下依然在各地活動。正如弗雷斯特對自己的三K黨成員身份的公開否認一樣,許多人認為這個命令只是為了保護他自己免受法律的懲罰而已。
1871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發了《三K黨和執行法案》(The Klan Act and Enforcement Act),宣布該黨為非法組織,並且授權政府強行取締該組織的活動。數百名三K黨成員被判罰款或入獄,並且在南卡羅來納州部分地區,人身保護令狀也被限制適用。這些行動取得了成功,三K黨在南卡羅來納州幾乎銷聲匿跡。1882年,三K黨法案被判為違憲法令,但是三K黨大勢已去,但他們也實現了部分目標,例如否定黑人的政治權利等。
第二次三K黨
《一個國家的誕生》海報
弗蘭克被執行私刑
1928年三k黨在華盛頓賓西法尼亞大街遊行第二次三K黨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遍認為它的成立與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以及葛里菲斯導演的著名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年)有著莫大的關聯。在觀看完這部影片後,威爾遜總統評論說「這就像是一部用閃電寫成的歷史,我唯一的遺憾就是他那完美的真實。」這部影片是根據托馬斯·迪克松的兩部小說《同族人》(The Clansman)和《美洲豹的斑點》(The Leopard's Spots)改編而成的。原作者期望「通過重現一段美好的民主黨歷史來革命性地改變北方人觀念」。這部片中將三K黨獲得成功的地區說成是中西部地區,而事實上應該是美國南部。許多社會底層的白人在觀看此片後,都認為他們的貧窮是由黑人或者猶太銀行家造成的,這種宣傳手法與納粹德國相類似。這部影片導致了三 K黨在美國全國的風行。在洛杉磯的試映式上,打扮成三K黨成員模樣的演員被雇作廣告宣傳員,而之後在亞特蘭大的正式首映式中,重新集結起來的三K黨員走上街頭歡呼雀躍。在有些地方,狂熱的南方觀眾甚至朝舞台銀幕開槍。
在這一年,另一件導致三K黨復活的重要事件是猶太人工廠主里奧·弗蘭克被私刑處死。當時的地方報紙報道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在一家猶太人開辦的工廠里,業主里奧•弗蘭克對其員工瑪麗·帕甘實施了性犯罪並謀殺了她。在喬治亞州的一次充滿疑問的審判中,弗蘭克被宣判犯有謀殺罪(由於法庭內聚集了暴力民眾,因此在陪審團宣布結果時被告與辯護律師並不在場)。弗蘭克的上訴也被駁回(高等法院法官奧利弗·溫戴爾·赫爾姆斯表示了不同意見,因為他認為審判不符合合法的訴訟程序)。執政官將弗蘭克的刑罰減為終身監禁,但是一群自稱「瑪麗·帕甘騎士」的人將弗蘭克從監獄劫走,在私刑中將其絞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謀殺案中的證據顯示真正的兇手是一名具有犯罪前科的黑人金姆•科恩雷,他是工廠的看門人,案發後有人發現他在洗一件帶有血跡的衣服。
對於許多相信弗蘭克有罪的南方人來說,這起案件與《一個國家的誕生》有著異常的聯系。因為他們將被害人帕甘聯想成片中為了避免被黑人強奸而跳下懸崖的女性角色Flora。在這起事件後,再次集結起來的三K黨人將「反猶太」、「反天主教」、「反移民」加入他們的訴求之中。
弗蘭克審判被喬治亞洲的政治家兼出版商托馬斯·沃森所利用,這位雜志主編在後來成為三K黨的領袖人物,並被選為參議員。1915年,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三K黨員與「瑪麗·帕甘騎士」組織的成員在一個山頂召開了成立大會,宣布新三K黨的誕生。
新三K黨同時是一個盈利組織,同時也參與了當時流行的兄弟組織。與初期三K黨不同的是:老三K黨的背景是美國民主黨和南部各州,而新三K黨的成員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後者的比例稍低),並且影響力遍及整個美國,甚至在一些州對政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此後,新三K黨因為捲入了大衛·斯蒂芬森強奸謀殺案而跌入低谷。斯蒂芬森是三K黨在印第安納州和其他14個州的領導人(稱號是Grand Dragon),他在一件轟動一時的案件里被指控強奸並謀殺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Madge Oberholtzer。(被害人多次被斯蒂芬森毆打,以至於有人聽到她說自己「被食人獸撕咬過」)。1930年代,第二代三K黨開始走向衰弱,並在 1944年解散。此後,Ku Klux Klan的名稱被一些相互獨立的組織所使用。
三k黨用燃燒的十字架來製造恐怖20至30年代,三K黨中有一個稱作黑軍團的派系在美國中西部活動非常猖獗。與一般身著白色長袍的三K黨員不同,他們身著黑色的海盜裝。黑軍團是三K黨中最為暴力血腥的組織,他們以襲擊和暗殺共產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而惡名昭著。
美國民俗學者和作家Stetson Kennedy在二戰後曾深入三K黨進行調查,並將該組織的信息甚至一些暗號都提供給《超人》廣播節目組,最後該節目推出了一個介紹三K黨的專題節目。 Kennedy試圖解開三K黨神秘的面紗,而且他對三K黨儀式以及暗號的解說也對該組織的人氣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在一些事件中,三K黨的攻擊對象開始展開反擊。1958年北卡羅來納州,三K黨成員在兩個結識白人的Lumbee印第安人家中燃燒了十字架,並在附近舉行了三K黨的夜間集會,結果他們發現被數百名手拿武器的印第安人包圍了。最後雙方發生了槍戰,而三K黨成員被迫撤退。
後期三K黨
二戰後使用三K黨名稱的數個組織被認定是對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的反抗。1963年,兩個三K黨成員在阿拉巴馬的一個民權組織舉行聚會的教堂內製造了爆炸案。這起事件導致了4個年輕女孩的喪生,也激起了極大的民憤。最後這反而促進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通過。
1964年,聯邦調查局開展了「反情報計劃」,試圖滲透並摧毀三K黨組織。這項計劃在民權運動中的意義是多重性的。這是因為在行動中,情報人員使用了滲透、假情報、以暴制暴等手段,這不僅用來對付三K黨以及「氣象員」等極左和極右的組織,而且也被用於針對馬丁·路德·金領導的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這樣的非暴力組織。這種兩面性最典型地體現在維奧拉·劉易佐謀殺案件中。劉易佐是一名出身於南方的白人婦女,當時她與另外4名成員從底特律的家中出發去南方參加一個民權運動會議。劉易佐在公路上被一輛車中的四名三K黨成員開槍打死,其中有一名是聯邦調查局的卧底。慘案發生後,聯邦調查局散布謠言宣稱受害人是一名共產主義者,並且為了和黑人民權運動成員發生性關系而拋棄了自己的孩子。盡管聯邦調查局上述行動的兩面性,一名在1979年打入三K黨內部的報社記者傑里·湯普森公開說,反情報計劃非常成功地摧毀了三K黨組織。三K黨內部兩個敵對的派系互相指責對方的領袖是聯邦調查局的卧底,而最終其中一方三K黨騎士的領袖Bill Wilkinson被發現果然是為聯邦調查局服務的。
1977年阿拉巴馬州三k黨集會上的暴力事件在這個時期,對三K黨的反抗也開始擴大化。湯普森報道說,在他混入三K黨的時期內,他的汽車曾經被槍襲擊,而他本人也被黑人小孩公開叫罵。一次三K黨的集會也因為附近的軍事基地內的黑人士兵的搗亂而陷入混亂。三K黨的行動經常會遭到敵對的抗議,有時也會包括暴力行為。
邁克爾·唐納德在1981年被執行私刑三K黨在訴訟案件中的劣勢刺激了人們不斷尋求司法手段來打擊其發展。例如1981年邁克爾·唐納德被執行私刑案件導致了一起司法審判,最終使得「美國聯合三K黨」這個組織的崩潰。湯普森指出,許多不在乎刑事逮捕的三K黨領導人在面對「南方法律中心」 提出的高達數百萬美元的民事賠償案件中,不得不收斂其行為以節省對付該類法律案件的費用。但是,訴訟也是三K黨人使用的手段,例如湯姆森的書就因為三K黨提出的名譽中傷訴訟而被迫取消出版。
此後,三K黨也可以轉變為針對其他有色人種群體的組織,例如「基督教身份」、「新納粹」以及光頭黨等。
政治影響
第二次三K黨曾經聲名大噪,其影響力也從南部擴張到中西部,以及北方各州,甚至到達了加拿大。在其鼎盛時期,大多數組織都遷移到中西部各州。通過許多當選的地方政治家,三K黨控制了田納西、印第安納、俄克拉何馬和俄勒岡州等地的政府。其出版物甚至宣稱共和黨的前總統沃倫·哈丁也是三K黨成員,但是至今尚無任何正式證據足以證明此事。三K黨的代表在1924年紐約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以致這次大會被稱為「三K黨炮製大會」 (Klanbake)。大會最後導致了具有三K黨背景的威廉·麥克阿杜與信仰天主教的紐約市長艾爾·史密斯的對抗。經過數日的交涉和爭論,兩位候選人選擇了妥協和解。三K黨代表推翻了一個有可能禁止該組織活動的民主黨論壇綱領。1924年7月4日,數千名三K黨成員在新澤西州集結,並且焚燒了十字架和史密斯的人像,也慶祝了他們對於論壇綱領的勝利。
在1920年的巔峰時期,三K黨擁有4百萬以上的成員,其中包括許多政治家。1924年哈里·杜魯門交納了10美元加入三K黨,但是在一次會議上,三K黨的幹部要求杜魯門如果再次當選郡法官的話,就不再聘請任何天主教背景的官員。但是杜魯門拒絕了這個要求,因為他的許多戰友都是天主教徒。最後他被迫退出了這個組織,並被退還了會員費。(杜魯門在擔任美國總統後,對於民權維護作了許多工作,也因此招致了許多三K黨人的嫉恨)。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三K黨在1929年省選舉中發揮了重要影響。他們擊敗了自由黨政府,並使詹姆士·安德森(James T.M. Anderson )領導的保守黨在此後的五年控制了該省政府。另一個在美國具有全國影響的前三K黨人是民主黨參議員和此後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雨果·布萊克,但是他在後來與該組織斷絕了聯系。在布萊克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他曾經在阿拉巴馬州天主教牧師詹姆士·柯伊勒(James Coyle)被暗殺一案中為三K黨成員之一辯護,並且最終得到了被三K黨控制的陪審團的無罪判決。大衛·杜克(David Duke),曾經擔任三K黨騎士組織的全國領導人直到1978年,他也曾擔任路易斯安納州的共和黨州議員,後於1980年脫離了三K黨組織。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羅伯特·博德(Robert Byrd)在20多歲的時候也曾經加入三K黨,並獲得了Kleagle 的稱號,1958年,41歲的博德還在參議院選舉中為三K黨辯護。之後他曾經說過他加入三K黨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錯誤。
當代三K黨
三k黨認為納粹的大屠殺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編造的謊言盡管三K黨經常作為極右翼組織在美國的政治中被提及,不過如今三K黨的組織只以個別分散的形式存在,其支持者恐怕也不會超過數千人。在2002年發表的《美國的極端主義》這一報告中,猶太人組織「反誹謗聯盟」認為「如今,美國已經不再存在三K黨這樣的組織了。僅僅存在一些分散、地區性的小規模組織,而且他們也日漸衰微。」但是,他們也提出這個組織的支持者仍企圖將三K黨的教旨合法化,並且也不可能迅速消失。
一些目前尚在運作的較大規模的三K黨組織包括:
美國三K黨騎士團教堂
美國三K黨帝國
白卡梅利亞騎士
另外也有許多小規模團體。
在2003年,有關組織估計在美國尚存在5500到6000人左右的三K黨成員,他們分屬於約158個分散的組織,其中2/3都在原美國邦聯各州之內。其餘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美國中西部地區。
目前,自認為三K黨的個人也都不會將身份公開。他們通常會使用「AYAK」( Are you a Klansman?(你是三K黨嗎?)字母組合)來向另一位可能的成員秘密地表示自己的身份。如果對方也是三K黨,往往會回答「AKIA」 (A Klansman I am(我是三K黨)。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也為三K黨的各種組織提供法律援助,以保證他們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規定的言論自由的保護。
藝術中的三K黨
三K黨往往是藝術中極端主義的代名詞。他們在英國的音樂劇《傑瑞·斯普林格歌劇》(Jerry Springer)中出現過。 在瑪格利特·米切爾的《飄》中出現過,不過被視為正義的象徵。
❹ 美國共有幾次內戰,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結束
一次,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內戰,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
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英語簡稱聯邦,Union)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英語簡稱邦聯,Confederate)。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 ,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准。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名士兵死亡,40萬名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時北方稱其為叛亂戰爭,南方則稱獨立戰爭,其後名稱則趨於中立稱美國內戰。
戰爭結果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最終以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准。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戰爭的局限性在於林肯只是廢除了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並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權利。
(4)美國內戰pdf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南北戰爭成為了十九世紀首次現代化型態的戰爭,而鐵甲艦、左輪手槍、機關槍也在南北戰爭中大放異彩。同時南北戰爭中的戰地新聞報導,帶動了報業發達,而戰爭中也首次使用摩斯密碼與電報通訊。
另外南北戰爭也使用火車運輸士兵與火炮開赴前線。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
❺ 簡述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及過程
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
美國獨立後,南方和北方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北方領導戰爭的是資產階級,戰鬥力量是廣大工人、農民和黑人;
北方資產階級要求提高關稅,南方種植園主主張降低關稅;
北方主張廢除奴隸制度,南方主張擴充奴隸數量;
南方主張把奴隸制度擴展到西部新開辟的土地上,北方堅決反對;
南北雙方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過程:
林肯總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接著挑起戰爭;
戰爭初期,北方軍隊節節失利;
戰局的轉折;
為扭轉戰局,林肯政府先後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3年,在葛底斯堡戰役中,北方軍隊獲勝,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
戰爭的結束: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內戰結束。
拓展資料:
美國內戰意義: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取消了,黑A.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除了障礙。它使美國經濟在19世紀後半期迅速發展,趕上和超過英、法等先進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內戰爆發根本原因:兩種經濟制度之間的矛盾,黑人奴隸的存廢問題。
❻ 1861到1865年間,美國大規模內戰是因何發生的
1773年,英國已建立了13個殖民地,美國這個國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隨後,北美人民向英國殖民者發起了反抗,爆發了獨立戰爭。《獨立宣言》的通過,正式宣布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美國這個國家由此誕生。1861年至1865年,美國爆發了內戰,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主要原因是美國在獨立戰爭後,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北方資本主義的僱傭勞動制與南方種植的園奴隸制產生了矛盾,南北方矛盾的焦點是要不要廢除奴隸制。
雖然廢除了黑奴制度,但美國思想觀念上的種族歧視並沒有根除。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在新聞上看到美國歧視黑人的新聞。種族歧視將是一個持久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