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鼠麴草有什麼美味吃法
又見鼠麴草,又見清明日。湖北的清明,淅淅瀝瀝的細雨也是有的,但是肆意舒展的暖陽也是常見的,這就是春的氣息。
鼠麴草在壹周君看來,是特別有鄉愁的 美食 。
在大別山那塊的羅田、浠水、英山及紅安一帶,在清明節都會吃一種叫「軟萩粑」的小吃,這跟江浙清明節吃青團有著差不多的風俗吧。
鼠麴草,也叫軟萩,當地人都叫清明菜或者灰灰草,最尋常的做法當然是做成軟萩粑。
鼠麴草摘回來後,用水洗干凈,再把它舂成瓤,把糯米粉和軟雀穰倒進盆子,加適量的開水,用力攪拌。扎碎與糯米粉粘米粉加60℃溫開水揉成面團,黑芝麻加白糖拌勻做餡,做成圓餅再用微火烙制而成軟萩粑。
和糯米粉與和麥粉不同,一定要用開水,而且加水不要很多,和勻的軟雀面團呈淺綠色,質地柔軟。
鼠麴草面團,如果直接擀薄定型,上火煎或者上火蒸,那就是軟萩粑。
但如果做成青團,更是名副其實。餡一般先炒熟拌勻,加餡做粑是細致活,又是技術活,一般人做不了。
餡料的做法是鹹蛋黃煮熟,在鍋中壓成泥,加入肉鬆,加適量水,炒到軟硬適中。蛋黃粉和白糖混合,甜度自調,加冷水和成糊狀,這就是餡料。
取一小團鼠麴草糯米糊,在手上壓成薄片,過上適量餡,捏成球狀;
放在刷過油的粽葉或錫紙上,開水鍋中煮10分鍾,取出,放涼後手摸涼開水會抹在清明粿表面並包上保鮮膜,放入冰箱保存。
提起鼠麴草腦海瞬間就想起鼠曲粿,鼠曲粿是潮汕人非常熟悉的粿品,是潮汕小吃中 歷史 最為悠久,最具潮汕風味的小吃,也是許多在外潮人思念家鄉的味道。潮汕人喜歡將鼠麴草製成粿品,鼠麴草的纖維讓粿皮充滿韌性,韌性中充滿嚼勁,散發著天然鼠麴草的清香,是我兒時最愛的味道。
鼠麴草在我的家鄉是隨處可見的野菜,潮汕平原氣候暖和, 一年四季都能見到鼠麴草,每年十月水稻收割後,田野上就會陸續冒出嫩嫩的鼠麴草來。記得小時候放寒假經常和小夥伴到田野採摘鼠麴草,每次都是滿載而歸,采多了就送給親友鄰居。潮汕人更喜歡在過年和元宵製作鼠曲粿,鼠曲粿也被稱為「過年粿」,不過現在許多粿品店每天都有售賣,隨時想吃都有。
鼠曲粿的製作
做鼠曲粿第一步就是用鼠麴草來熬制粿皮。通常鼠麴草採摘回來之後,就摘取嫩葉子,然後清洗干凈曬干,曬干後再用石臼捶打,通過不斷幾次的捶打,捶至爛透,再將鼠曲泥和芝麻、油一起熬煮,這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熬煮好的鼠曲泥趁熱和糯米粉攪拌均勻,揉成團作為粿皮。
再將團塊分成小塊,捏成圓餅,包粿餡,餡有咸、甜。甜餡就有好幾種,有花生餡,花生仁炒熟後脫膜攪碎加白砂糖作餡;有紅豆或綠豆加糖製成豆沙餡;有黑芝麻和冬瓜冊調制的餡。咸餡有糯米飯加香菇、肉丁、蝦米、花生仁、香料等;包什麼餡隨心所欲。
包餡之後放入「桃」印中壓印,再墊上新鮮的香蕉葉,放入蒸籠蒸熟,鼠麴草和香蕉葉的香韻交融為一種獨特的,耐人尋味的味道。
鼠曲粿的功效
鼠麴草又名白頭翁,是中醫的一種常見葯材,性甘,具有消積、健脾、養胃去火等功效。鼠曲粿因為有了鼠麴草的加入,所以,鼠曲粿能調中益氣,去胃腸瘀積,一般人都適合吃。
你吃過鼠曲粿嗎?你喜歡鼠曲粿嗎?
鼠麴草有什麼美味吃法?
現在剛好是鼠麴草採食的季節。鼠麴草是麴鼠(qu)草的別名,又叫清明菜、田艾。鼠麴草有祛濕、化痰的作用。
清明時節,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區,有用鼠麴草做粑粑的習慣。 將新鮮鼠麴草採摘回家,清洗干凈後裝入干凈布袋。
不停捶打出汁,再用鼠麴草汁液倒入糯米粉混合製成胚子。再用粽子葉包成四方形,扎緊,放蒸鍋旺火蒸熟。
也有在粑粑胚子中包入黃豆炒至的餡料。剛剛蒸出來的粑粑軟滑適口,散發者鼠麴草獨有的香味。
除了鼠麴草粑粑,侗族地區的腌魚、臘肉、禾花魚也很有特色,《舌尖上的中國》有專題介紹。
水腌菜(鹹菜)、酸蘿卜、酸湯魚、剁辣椒都為湘菜增色不少。全國僅有的五個侗族自治縣,有四個在湖南。
人們對幾個愛吃辣椒的省份評價:「四川麻辣 貴州香辣 雲南鮮辣 陝南咸辣 湖南酸辣 」,可以看出侗族酸味 美食 的影響力。
鼠麴草做的糯米飯也非常有特色,給大家分享一下 。將鼠麴草清洗干凈切碎,糯米淘洗干凈。
炒鍋置火上,下入蔥絲煽炒出香味,倒入鼠麴草,撒上食鹽炒熟。飯鍋倒入糯米,加入適量水,拌入燒好的鼠麴草。
燒沸後改小火把飯煮熟,出鍋即成。
鼠麴草作為野菜家族的一員,相信會有更多美味的吃法呈現出來。
讀者福利:《不上火的吃法 》(pdf電子書)。點擊我編頭像,上方「私信」,或者看「作者介紹」聯系獲取。
一說到鼠麴草我就想起壽寧的有一首民謠就這樣唱:鼠麴草,好做糍,一年四季真稀奇,哥磨米漿妹摘草,燒火煎糍正適宜;煎糍餅,糍餅煎,翻來覆去糍煎成,妹讓哥來先嘗嘗,饞得妹囝口水流……。鼠曲糍:壽寧當地特色小吃之一,深受百姓喜愛,摘采新鮮嫩綠鼠麴草切細,放入米漿拌均。(平常我們做飯吃的米浸泡磨成米漿,現在都有機器磨,也可麵粉代替不過米漿更好吃)鐵鍋中放入豬油(個人認為豬油更香)。油燒到六成熱,勺子舀起適量拌好的米漿油煎,越薄越好,煎好後邊緣鬆脆,里嫩清香,吃起來一點都不油膩,寒冬時節,吃上一個熱騰騰的鼠曲糍,美味又暖胃,喜歡吃辣的抹上的辣椒醬,吃起那叫一個爽。如果你有來壽寧,就會發現街邊好多煎鼠曲糍的小攤,一層2.5元。
鼠麴草還有個功效,止咳。取鮮草燉湯喝,效果非常不錯。
我們這里叫艾蒿,沒有苦味還伴著一股清香,喜歡生長在春天乾旱的荒廢稻田裡或菜園田埂邊。清明時節家家做的艾粑粑就是用這種清明草製作的,把從田野里剛採回來的新鮮艾草連它的小黃花一起剁碎,然後加入糯米粉和白糖攪拌均勻,就可以放到鍋里小火慢慢地煎,記住不要放太多米粉,這樣煎出的艾粑粑更加清香可口,哪怕冷了也不會變硬哦!
我們福建是小吃很多的地方 這個草 我們基本拿去切碎加入米漿做一種叫做鼠曲餅的小吃。很香
『貳』 《中國食辣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食辣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yusTvTBMllQtAehe8nFICg
『叄』 《中國史前飲食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史前飲食史》王仁湘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huNdInT6lfY-dMU8ank-eg
書名:中國史前飲食史
作者名:王仁湘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
頁數:213
內容介紹:
最早的農業誕生於距今10000年左右,在此之前,地球上每一個有人頂地方,都是食草木之實、吞鳥獸之肉的景象,所有的人都是獵人、迂腐或挖草根、采山果斷人。這種被動的攫取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已經延續了300多萬年,而到了距今2000年的時候,除了在極個別的角落,仍有人過著漁獵采果集的生活網,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都成了農夫或牧人,只用了8000年左右的時間,農耕文化就傳遍了世界……如果說用火是飲食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那麼農業的出現,則是飲食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這次革命的影響比第一次更深刻、更徹底
『肆』 《中國食物》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食物》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FDb_jQ9F-tizLqYK4Or5uw
『伍』 《中國飲食文化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飲食文化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0-aVgT8mqoILBdpvHNvM9Q
『陸』 《中國社會風俗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社會風俗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b16NEF0RwtIdWHfuBKAX3A
『柒』 《故宮退食錄(上下)》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故宮退食錄(上下)》(朱家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tv7f5zKtVz99r5bUiKhG_w
書名:故宮退食錄(上下)
作者:朱家溍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684
內容簡介:本書書按性質歸類分為十二組,大致是:一、在故宮工作與碑版書畫等的鑒定,二、琺琅、牙角、雕漆、書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遺澤,四、書序,五、清宮禮俗,六、有關宮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誤,七、宮庭和貴胃演戲情況,八、四時府邸園林,九、記先賢,十、有關故宮博物院諸事,十一、京劇及一些名演員,十二、方言及飲食。內容多,是名副其實的知識寶庫。記瑣聞於備掌故之外,還多有風趣,是這本書的一大特點。書中涉及的門類很多:書法、名畫、碑帖、法琅、瓷器、掐絲法琅、漆器、木器、圖書、古硯、古建築、明清室內裝修陳設、園治、明清歷史、戲曲史、飲食等等,篇篇開卷有益,非常耐讀。
作者簡介:朱家溍先生(1914年8月11日—2003年9月29日),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男,字季黃,浙江蕭山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九三學社社員,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
朱家溍先生的父親朱文鈞先生(號翼盦)是著名金石學家,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負責鑒定院藏古代書畫碑帖。先生自幼受家學熏陶,酷愛祖國傳統文化,精研文物及歷史等。1941年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後在後方糧食部參加工作。1943年開始在重慶參加故宮博物院文物保管和研究等工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北平,歷任故宮博物院科員、科長、編纂等職務,擔任文物提集、整理、編目、陳列等工作。工作中,廣泛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名畫和工藝品及古建築、園林、明清歷史、戲曲等。1950年任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兼任陳列組組長,負責各項大型文物陳列設計和布置,依據明清檔案和歷史文獻等,逐步恢復太和殿、養心殿等部分重要宮殿內部陳設原狀。1966年後參加故宮藏書的鑒定和編選出版工作。1983年任研究員。1992年應國家文物局之邀參加全國各省、市、縣博物館和考古所等單位的文物鑒定專家組工作,確認全國各地呈報的一級文物。1988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91年被國務院評為享受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貼之突出貢獻的專家。
朱家溍先生先後主編了《兩朝御覽圖書》、《明清帝後寶璽》等圖書,由先生主編的《國寶》榮獲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一流圖書獎,他還參加了《故宮珍品全集》、《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等的編寫,撰寫了《故宮藏善本書目》、《歷代著錄法書目》等專著,發表數十篇重要學術論文。他的專著《故宮退食錄》被評為1999年十大暢銷書之一。
朱家溍先生兄弟四人於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後將家藏的大批珍貴碑帖、明清傢具等文物,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和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
朱家溍先生學識淵博,涉及學科既廣且深,多次解決院內外文物、歷史等疑難問題,碩果累累,堪稱大師。他為人謙和,生活儉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生活通達樂觀,對後輩熱情扶持,受到全院同仁和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年文物愛好者的尊重和敬愛,他的高風亮節、傑出成就與重大貢獻,熱愛祖國、熱愛文博事業、熱愛故宮的愛國主義精神,嚴謹求實、一絲不苟、刻苦工作的高尚職業道德,不僅受到政府的表彰和社會的稱頌,成為學習的楷模,而且將永遠被人們懷念。
『捌』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宴席》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宴席》(李開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z4JS7SkqcLUYjHHJk5Gk4A
書名:吃一場有趣的宋朝宴席
作者:李開周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4
頁數:240
內容簡介:
宋代是充滿生活情趣的朝代,生活情趣很直接的表現在美食。本書是歷史專欄作家李開周在《南方都市報》的專欄合集,作者在文中化身主人公,帶著讀者穿越到宋朝,從飲食習慣、食品的種類和飯局的座次等細節比較古今的異同。點心怎麼來的、御膳房的構成、皇上的下酒菜、宋代人飯後怎麼刷牙,他們的酒量如何……通過文字,宋代人怎麼吃,如何生活,如攤在我們面前的一幅立體畫卷,是美食之旅,更是一本宋代市井生活的索引。
作者簡介:
李開周,1980年生於河南開封,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先後在各大電視台主講宋朝文化,出版《武俠物理》《武俠化學》《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等二十餘部專著,有作品入選台灣地區中學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