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戈爾詩集有哪些
1、《飛鳥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創作的詩集,它包括325首清麗的無標題小詩,首次出版於1916年。這些詩的基本題材多為極其常見事物,不外乎小草、落葉、飛鳥、星辰、河流等等。
2、《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創作的詩集,主要譯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詩集《兒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創作的。
3、《園丁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創作的詩集,是一部「關於愛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詩集,詩體為散文詩。共收入詩歌85首,初版於1913年。
泰戈爾創作特點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
其創作多取材於印度現實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義、封建制度、愚昧落後思想的重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描繪出在新思想的沖擊下印度社會的變化及新一代的覺醒,同時也記載著他個人的精神探索歷程。
『貳』 泰戈爾都出了什麼詩集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哲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活著還是死去》(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 (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 妹》(1932);
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
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
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 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集》。
泰戈爾詩集——《吉檀迦利》(冰心譯)
泰戈爾詩集——《園丁集》(冰心譯)
泰戈爾詩集——《飛鳥集》(鄭振鐸譯)
飛鳥集(8張)
泰戈爾詩集——《新月集》(鄭振鐸譯)
泰戈爾詩集——《采果集》(吳笛譯)
泰戈爾作品選泰戈爾詩集——《吉檀迦利》(冰心譯)
『叄』 泰戈爾的詩集有哪些
《泰戈爾詩集》是由印度詩人泰戈爾創作的詩集,共有50餘部詩集,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故事詩集》、《飛鳥集》、《新月集》等。
其詩集作品的基本題材多為極其常見事物,如小草、落葉、飛鳥、星辰、河流等等。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Tagore,1861一1941),印度人,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以及許多國家,泰戈爾同樣被尊稱為「詩聖」。
『肆』 關於泰戈爾的詩
泰戈爾自己的詩集就是對泰戈爾思想以及精神狀態最好的解釋,有關的詳解如下:
一、簡介泰戈爾的詩集: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
二、有關泰戈爾詩集的詳解:
《飛鳥集》(泰戈爾詩集之一)由105段詩歌組成。每段詩歌都只有簡短的兩三句話,卻在冥冥中,悄悄為我們點亮了什麼東西。而在這些集靈感與思索為一身的精悍短詩中,泰戈爾更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多個身份——他時而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孩,為母親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時而是一名四海為家的探險家,向著高山大海發出感嘆;時而是一位熱戀中的青年,因心愛的姑娘而謳歌愛情;時而是一位滿頭銀發的老朽,獨自在回憶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時他只是一個無名的過客,為世間萬物記錄下靈感閃動的瞬間,然後微笑著安靜離開。
除去泰戈爾清新自然的文筆,在《飛鳥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但同時更高於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尤其是對於愛情,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贊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正如他在《飛鳥集》中所寫的一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於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迴音;他將自然界的一切擬人化。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彷彿群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
這就是泰戈爾,這就是《飛鳥集》。或許,對於人類的文明史來講,《飛鳥集》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然而,我卻只想說,它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擁擠的都市裡,用它蘊涵的廣闊無邊的自然荒野,為我們開創另一個天堂。
泰戈爾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1910年發表的哲理詩集《吉檀迦利》最早顯示了泰戈爾的獨特風格。從形式上看,這是一部獻給神的頌歌,「吉檀迦利」就是「獻詩」的意思。但泰戈爾歌頌的並不是「一神教」擁有絕對權威、巍然凌駕於萬物之上的神,而是萬物化成一體的泛神,是人人可以親近、具有濃厚平民色彩的存在。詩人勸告那些盲目的頂禮膜拜者們:「把禮贊和數珠撇在一邊罷!」因神並不在那幽暗的神殿里,「他是在鋤著枯地的農夫那裡/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裡/太陽下,陰雨里/他和他們同在/衣袍上蒙著塵土。」人們應該脫下聖袍,到泥土裡去迎接神,「在勞動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罷。」
『伍』 泰戈爾的詩集,短篇,中英對照的全文,《暮歌》、《晨歌》、《心中的嚮往》,《繽紛集》、《素芭》
泰戈爾詩集
編輯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一1941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目錄
1基本概述
2詩聖
3作品集
4作者簡介
5代表作
1基本概述
《飛鳥集》(泰戈爾詩集之一)由105段詩歌組成。每段詩歌都只有簡短的兩三句話,卻在冥冥中,悄悄為我們點亮了什麼東
西。而在這些集靈感與思索為一身的精悍短詩中,泰戈爾更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多個身份——他時而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孩,為母親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時而是一名四海為家的探險家,向著高山大海發出感嘆;時而是一位熱戀中的青年,因心愛的姑娘而謳歌愛情;時而是一位滿頭銀發的老朽,獨自在回憶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時他只是一個無名的過客,為世間萬物記錄下靈感閃動的瞬間,然後微笑著安靜離開。
作者照片
作者照片
除去泰戈爾清新自然的文筆,在《飛鳥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但同時更高於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尤其是對於愛情,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贊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正如他在《飛鳥集》中所寫的一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於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迴音;他將自然界的一切擬人化。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彷彿群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1]
……
這就是泰戈爾,這就是《飛鳥集》。或許,對於人類的文明史來講,《飛鳥集》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然而,我卻只想說,它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擁擠的都市裡,用它蘊涵的廣闊無邊的自然荒野,為我們開創另一個天堂。
1910年發表的哲理詩集《吉檀迦利》最早顯示了泰戈爾的獨特風格。從形式上看,這是一部獻給神的頌歌,「吉檀迦利」就是「獻詩」的意思。但泰戈爾歌頌的並不是「一神教」擁有絕對權威、巍然凌駕於萬物之上的神,而是萬物化成一體的泛神,是人人可以親近、具有濃厚平民色彩的存在。詩人勸告那些盲目的頂禮膜拜者們:「把禮贊和數珠撇在一邊罷!」因神並不在那幽暗的神殿里,「他是在鋤著枯地的農夫那裡/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裡/太陽下,陰雨里/他和他們同在/衣袍上蒙著塵土。」人們應該脫下聖袍,到泥土裡去迎接神,「在勞動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罷。」
《吉檀迦利》所表現出的泛神論思想,無疑與印度古代典籍如《奧義書》等息息相通。但泰戈爾在發揚本民族傳統的時候,並無意營造一個封閉的世界,他渴望長期隔絕的東西方能夠不斷接近、溝通。
2詩聖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一1941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泰戈爾認為,作為一個詩人,如果只是搬弄華麗詞藻或炫耀文字技巧,同樣是無法通向神的。那些浮華的裝飾將成為阻障。他崇尚純真和簡朴,企望自己的生命「簡單正直像一枝葦笛」,讓神「來吹出音樂」,從而達到人梵神合一的境界。《吉檀迦利》第7節
1912年泰戈爾自己把《吉檀迦利》譯成英文,次年便以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高度評價了泰戈爾的創作,特別是他通過文學創作「調和人類文明兩極化」的努力。參見諾貝爾獎委員會1913年文學獎頒獎辭
繼《古檀迦利》之後的《園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較多地融進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其實可以視為一部青春戀歌。不過,詩人是在回首往事時吟唱出這些戀歌的,在回味青春心靈的悸動時,他無疑又與自己的青春經驗保有一定距離,可以相對地進行理性審視和思考,從而使這部戀歌不時閃爍出哲理的光彩。
《新月集》是詩人歷經人世滄桑之後,從睿智潔凈心靈唱出的天真的兒歌,詩人熔鑄兒時的經驗,藉助兒童的目光,營造了一個晶瑩的童話世界。而深達的哲理,則時時從童稚的話語和天真的畫面中流露出來。可以說,智者的心靈與純真的童心在《新月集》里達到了最好的融合。
自二十年代起,泰戈爾的作品便由著名作家謝冰心、鄭振鐸等譯成中文,受到我國眾多讀者的喜愛,至今仍傳誦不息。特別是冰心,不僅翻譯,她受泰戈爾啟發而創作的詩集《繁星》、《春水》、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啟迪和滋潤了數代讀者的心。這也堪稱文學交流史上一段動人的佳話吧。
而冰心等作家,同時也受到泰戈爾的影響。
3作品集
作者
作品
泰戈爾
沉船
海蒙蒂
飛鳥集
泰戈爾文集
報答
小媳婦
飛鳥集1
烏雲和太陽
偏見
女鄰居
打掉傲氣
新郎與新娘
素芭
游思集
陌生女人
偷來的財寶
破裂
園丁集
喀布爾人
泰戈爾作品選
一夜
再次集
拜堂相見
哈爾達爾一家
棄絕
采果集
原來如此
一個女人的信
贖罪
抒情詩
訣別之夜
活著還是死了
深夜
女乞丐
吉莉芭拉
最後的星期集
法官
藝術家
愛者之貽
穆斯林的故事
過失
女隱士
莫哈瑪婭
難以避免的災禍
姐姐
塵埃集
移交財產
河邊台階的訴說
編輯
新月集
吉檀迦利
泰戈爾的文學聖殿
渡口
隨感集
非法入內
一個古老的小故事
判決
勝與敗
履行諾言
論泰戈爾的散文詩①
葉盤集
黑牛集
泰戈爾詩
序 時代畫卷 文苑瑰寶
筆記本
隨想集
最後的獎賞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泰戈爾的女僕
雨中之燭
純真往事
似水姻緣
黑夜結束時,要拒絕已經太晚
我個人比較喜歡飛鳥集,裡面是一些富有哲理的短句。
如: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說他欺騙我們。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4作者簡介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哲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 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 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 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 政、經范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 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活著還是死去》(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 (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 妹》(1932);
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
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
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 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集》。
泰戈爾詩集——《吉檀迦利》(冰心譯)
泰戈爾詩集——《園丁集》(冰心譯)
泰戈爾詩集——《飛鳥集》(鄭振鐸譯)
飛鳥集
飛鳥集(8張)
泰戈爾詩集——《新月集》(鄭振鐸譯)
泰戈爾詩集——《采果集》(吳笛譯)
泰戈爾作品選泰戈爾詩集——《吉檀迦利》(冰心譯)
5代表作
PS:按人氣排名
《飛鳥集》
《故事詩集》
《暮歌》
《晨歌》
《心中的嚮往》
《兩畝地》
《金帆船》
《繽紛集》
《素芭》
《摩訶摩耶》
《是活著,還是死了?》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
飛鳥集(8張)
詞條圖片(3張)
1/1
參考資料
1. 泰戈爾詩集 .金山詞霸 .
『陸』 《泰戈爾詩選英漢對照注釋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泰戈爾詩選》([印度]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mBqtKvP1wkizM8Pp46Wig
書名:泰戈爾詩選
作者:[印度]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譯者:鄭振鐸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頁數:257
內容簡介:
《泰戈爾詩選》收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兩部詩集:《新月集》和《飛鳥集》。《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詩人將自己的靈魂穿織於詩章詞篇里,使詩句充滿了靈性的芬芳。《飛鳥集》富於哲理、充滿意蘊,共收錄詩325首,將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語言清新亮麗、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柒』 《泰戈爾詩選英漢對照注釋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泰戈爾詩選》([印] 泰戈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5fu59dx7WQYkUk298a7Tjg
書名:泰戈爾詩選
作者:[印] 泰戈爾
譯者:謝冰心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4-1
頁數:308
內容簡介:
《泰戈爾詩選》收入作者最代表性的五部詩集:敘事詩集《故事詩》,宗教抒情詩集《吉檀迦利》,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新月集》,關於愛情和人生的抒情詩《園丁集》,富有哲理的散文詩集《飛鳥集》。這些詩歌具有濃郁的抒情性,雋永深沉,語言清新流利,意象奇崛美妙。
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
印度偉大詩人、畫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畢生以其全面的藝術天才在文學園地里辛勤耕耘,在詩歌、小說、戲劇和散文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給後世留下五十餘部詩集、十幾部中長篇小說、九十多篇短篇小說、二十餘種戲劇及數量相當可觀的散文作品和其他雜著。
『捌』 泰戈爾的詩集
《飛鳥集》(泰戈爾詩集之一)由105段詩歌組成.每段詩歌都只有簡短的兩三句話,卻在冥冥中,悄悄為我們點亮了什麼東 西.而在這些集靈感與思索為一身的精悍短詩中,泰戈爾更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多個身份——他時而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孩,為母親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時而是一名四海為家的探險家,向著高山大海發出感嘆;時而是一位熱戀中的青年,因心愛的姑娘而謳歌愛情;時而是一位滿頭銀發的老朽,獨自在回憶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時他只是一個無名的過客,為世間萬物記錄下靈感閃動的瞬間,然後微笑著安靜離開.
作者照片除去泰戈爾清新自然的文筆,在《飛鳥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但同時更高於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尤其是對於愛情,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贊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正如他在《飛鳥集》中所寫的一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於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迴音;他將自然界的一切擬人化.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彷彿群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
這就是泰戈爾,這就是《飛鳥集》.或許,對於人類的文明史來講,《飛鳥集》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然而,我卻只想說,它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擁擠的都市裡,用它蘊涵的廣闊無邊的自然荒野,為我們開創另一個天堂.
泰戈爾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1910年發表的哲理詩集《吉檀迦利》最早顯示了泰戈爾的獨特風格.從形式上看,這是一部獻給神的頌歌,「吉檀迦利」就是「獻詩」的意思.但泰戈爾歌頌的並不是「一神教」擁有絕對權威、巍然凌駕於萬物之上的神,而是萬物化成一體的泛神,是人人可以親近、具有濃厚平民色彩的存在.詩人勸告那些盲目的頂禮膜拜者們:「把禮贊和數珠撇在一邊罷!」因神並不在那幽暗的神殿里,「他是在鋤著枯地的農夫那裡/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裡/太陽下,陰雨里/他和他們同在/衣袍上蒙著塵土.」人們應該脫下聖袍,到泥土裡去迎接神,「在勞動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罷.」
泰戈爾認為,作為一個詩人,如果只是搬弄華麗詞藻或炫耀文字技巧,同樣是無法通向神的.那些浮華的裝飾將成為阻障.他崇尚純真和簡朴,企望自己的生命「簡單正直像一枝葦笛」,讓神「來吹出音樂」,從而達到人梵神合一的境界.
《吉檀迦利》所表現出的泛神論思想,無疑與印度古代典籍如《奧義書》等息息相通.但泰戈爾在發揚本民族傳統的時候,並無意營造一個封閉的世界,他渴望長期隔絕的東西方能夠不斷接近、溝通.1912年泰戈爾自己把《吉檀迦利》譯成英文,次年便以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高度評價了泰戈爾的創作,特別是他通過文學創作「調和人類文明兩極化」的努力.參見諾貝爾獎委員會1913年文學獎頒獎辭.
繼《吉檀迦利》之後的《園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較多地融進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其實可以視為一部青春戀歌.不過,詩人是在回首往事時吟唱出這些戀歌的,在回味青春心靈的悸動時,他無疑又與自己的青春經驗保有一定距離,可以相對地進行理性審視和思考,從而使這部戀歌不時閃爍出哲理的光彩.
《新月集》是詩人歷經人世滄桑之後,從睿智潔凈心靈唱出的天真的兒歌,詩人熔鑄兒時的經驗,藉助兒童的目光,營造了一個晶瑩的童話世界.而深達的哲理,則時時從童稚的話語和天真的畫面中流露出來.可以說,智者的心靈與純真的童心在《新月集》里達到了最好的融合.
自二十年代起,泰戈爾的作品便由著名作家謝冰心、鄭振鐸等譯成中文,受到我國眾多讀者的喜愛,至今仍傳誦不息.
編輯本段
詩聖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一1941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泰戈爾認為,作為一個詩人,如果只是搬弄華麗詞藻或炫耀文字技巧,同樣是無法通向神的.那些浮華的裝飾將成為阻障.他崇尚純真和簡朴,企望自己的生命「簡單正直像一枝葦笛」,讓神「來吹出音樂」,從而達到人梵神合一的境界.《吉檀迦利》第7節
1912年泰戈爾自己把《吉檀迦利》譯成英文,次年便以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高度評價了泰戈爾的創作,特別是他通過文學創作「調和人類文明兩極化」的努力.參見諾貝爾獎委員會1913年文學獎頒獎辭
繼《古檀迦利》之後的《園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較多地融進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其實可以視為一部青春戀歌.不過,詩人是在回首往事時吟唱出這些戀歌的,在回味青春心靈的悸動時,他無疑又與自己的青春經驗保有一定距離,可以相對地進行理性審視和思考,從而使這部戀歌不時閃爍出哲理的光彩.
《新月集》是詩人歷經人世滄桑之後,從睿智潔凈心靈唱出的天真的兒歌,詩人熔鑄兒時的經驗,藉助兒童的目光,營造了一個晶瑩的童話世界.而深達的哲理,則時時從童稚的話語和天真的畫面中流露出來.可以說,智者的心靈與純真的童心在《新月集》里達到了最好的融合.
自二十年代起,泰戈爾的作品便由著名作家謝冰心、鄭振鐸等譯成中文,受到我國眾多讀者的喜愛,至今仍傳誦不息.特別是冰心,不僅翻譯,她受泰戈爾啟發而創作的詩集《繁星》、《春水》、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啟迪和滋潤了數代讀者的心.這也堪稱文學交流史上一段動人的佳話吧.
而冰心等作家,同時也受到泰戈爾的影響.
『玖』 《泰戈爾詩集》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泰戈爾詩集》([印度]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jW2ACdM9jJ7-K3w-iJVUg
書名:泰戈爾詩集
作者:[印度]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譯者:深幻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7
頁數:189
內容簡介:
從上一年暮春到現在,一年的勞作終於結束!
這一年來,大多數時間都投在這本詩集的翻譯工作里,期間頗費心思。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描述整個過程中的感受——最多的是像手捧珍寶一樣的小心翼翼,但時有情不自禁的喜悅透出來,好多次又想抓住誰讀給他聽。
當然也有重重困難。
首先是泰戈爾先生的作品精妙絕倫,每一語每一詞都那麼妥帖,而且意思深遠,需要反復咀嚼琢磨。很多時候,一個詞要長時間斟酌,屢次更改。幸好是用電腦寫作,改起來不留痕跡,否則一張紙恐怕早已塗花。
再者是前輩們的譯作實准超越。幾十年前,初讀泰戈爾先生的詩歌,就是看冰心、鄭振鐸等諸先生的作品,經久品誦已浸潤心田。這次從原作下手直接翻譯,難免會覺得大有挑戰。能順暢進行的主要動力是多年來內心的喜愛、體會和領悟,而且腳下又有那麼堅厚的基石。所以雖是高山,仍想攀越。
為了不失原文的精妙,我們特為短小雋永的《飛鳥集》和《流螢集》加配了英文原詩,便於大家更好地領略。
就這樣且走且駐地把最初計劃的八個月延做了一年,完結時又遇春風拂面。
窗外桃樹放花,柳枝萌綠,陽光朗朗。好一片明澈的景緻,恰似泰戈爾先生的詩,或者確切地說,是其中的一些境界。如果真要作比喻,也只好把泰戈爾先生的詩作比為光焰變幻的金剛石,永難參透。
不過,我們卻暗求自己的努力能化成縷縷清風,飄散開來,為大家的閱讀生活添些意趣。又恐力不能勝,深有忐忑。
『拾』 泰戈爾詩集目錄
泰戈爾的創作
1.主要作品
在長達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泰戈爾共寫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大量關於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還創作了1500餘幅畫和2000餘首歌曲,其中1首為印度國歌。
13歲以後 ,泰戈爾發表了長詩《野花》、《詩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詩集《暮歌》、《晨歌》、《畫與歌》,還有戲劇和長篇小說。戲劇和小說多取材於史詩和往世書,詩歌富於浪漫主義色彩。1886年,詩集《剛與柔》出版,標志著他在創作道路上進入面向人生與現實生活的時期。詩集《心中的嚮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獨特風格開始形成。這一時期還寫了劇本《國王與王後》和《犧牲》,反對恢復婆羅門祭司的特權和落後習俗。19世紀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時期。從1891年起,在他主編的《薩塔納》雜志上,發表《摩訶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說,主要是反對封建壓迫,揭露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現象。他發表了《金帆船》、《繽紛集》、《收獲集》、《夢幻集》、《剎那集》5 部抒情詩集,1部哲理短詩《微思集》和1部《故事詩集》。收入《繽紛集》的敘事詩《兩畝地》是作者民主主義思想的最高表現。從《剎那集》起,他開始用孟加拉口語寫詩。他的第二部英譯詩集《園丁集》里的詩大多選自這一時期作品。
20世紀初泰戈爾遭遇到個人生活的不幸,喪偶、喪女、喪父的悲痛與傷感在詩集《回憶》、《兒童》和《渡船》中有真實記錄。他另有兩部長篇小說《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長篇小說《戈拉》發表,它反映了印度社會生活中的復雜現象,塑造了爭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戰士形象;歌頌了新印度教徒愛國主義熱情和對祖國必獲自由的信心,同時也批判他們維護舊傳統的思想;對梵社某些人的教條主義、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撻 。這期間還寫了象徵劇《國王》和《郵局》及諷刺劇《頑固堡壘》。1910年,孟加拉文詩集《吉檀迦利》出版 ,後泰戈爾旅居倫敦時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獻集》里的部分詩作譯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譯本出版,泰戈爾成為亞洲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進入另一創作高潮,發表詩歌《歌之花環》、《頌歌》、《白鶴》、《逃避》,中長篇小說《四個人》與《家庭與世界》。20世紀20 年代泰戈爾仍堅持寫作,發表劇本《摩克多塔拉》、《紅夾竹桃》,長篇小說《糾紛》、《最後的詩篇》及一些詩作。30年代他又陸續出版長篇小說《兩姐妹》、《花圃》、《四章》;戲劇《時代的車輪》、《紙牌王國》 ;詩集《再一次》、《邊緣集》和政治抒情詩《禮佛》等。1941年4月 ,他寫下最後遺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機》,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控訴,表達了對民族獨立的堅定信念。
2.思想發展與藝術成就
泰戈爾生逢急劇變革的時代,受到印度傳統哲學思想和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但他世界觀最基本最核心部分還是印度傳統的泛神論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繽紛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觀念。他對神的虔誠是和對生活、國家與人民的愛融合在一起的。但這使他的詩歌也蒙上了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另外,他提倡東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質文明。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滿了矛盾而表現在創作上。綜觀泰戈爾一生思想和創作發展 ,可大體分3個階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後,他積極參加反英政治活動,歌頌民族英雄,宣揚愛國主義,提倡印度民族大團結。②隱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積極參加民族運動,愛國主義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內容強的詩歌被帶有神秘意味的詩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徵主義、唯美主義詩歌的影響,宣揚的是愛與和諧。③從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開始直至逝世,他又開始關心政治,積極投入民族解放斗爭,作品的內容又充滿了政治激情,視野也開闊了,對世界和人類都十分關心 。可以說 ,泰戈爾一生的創作既有「菩薩慈眉」,也有「金剛怒目」。他的詩歌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歌的影響,多為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和散文詩;他的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又有創新,特別是把詩情畫意融入其中,形成獨特風格。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語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生於加爾各答市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父親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會活動家,六個哥哥也均獻身於社會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泰戈爾自幼厭惡正規學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學度過少年時代,1878年去英國學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
泰戈爾童年時代即嶄露詩才,他的愛國詩篇《給印度教徒廟會》(1875)發表時,年僅14歲。1880年,19歲的泰戈爾便成為職業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詩集《暮歌》(1882)、《晨歌》(1883),還有戲劇和小說等作品。這些早期傷品的特點是夢幻多於現實,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期,詩集《心中的嚮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詩篇《兩畝地》(1894)的發表,標志著泰戈爾從宗教神秘主義走向深刻的人道主義。這一時期的詩作還有《金帆船》(1894)、《繽紛集》(1896)第5部抒情詩集和一部《故事詩集》(1900)。此外,他還創作了6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的《素芭》(1893)、《摩訶摩耶》(1892)、《最活著,還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傑作之林。
1901年,泰戈爾為改造社會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實驗。1912年,這所學校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由於英國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第一個高潮,泰戈爾積極投身於運動並創作了許多愛國詩篇。這一時期是他創作的最輝煌時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詩集和8部英文詩集,其中《吉檀迦利》為詩人贏得世界性聲譽。這一時期重要的詩集還有《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飛鳥集》(1916)等。1910年,泰戈爾又發表了史詩性長篇小說《戈拉》和象徵劇《國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尋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發表了許多著名演講。這時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詩,分別收在《非洲集》(1937)、《邊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爾一生共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餘種戲劇,還有大量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著和游記、書簡等。此外,他還是位造詣頗深的音樂家和畫家,曾創作2000餘首歌曲和1500餘幀畫,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為印度國歌。
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
1941年4月,這位曠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學的奠基人寫下最後的遺言《文明的危機》。同年8月7日,泰戈爾於加爾各答祖宅去世。
【代表作】
詩集:詩集《暮歌》、《晨歌》、《心中的嚮往》、《兩畝地》、《金帆船》、《繽紛集》、《故事詩集》、《素芭》、《摩訶摩耶》、《最活著,還是死了?》等等
20世紀初期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壓迫,經濟上受到剝削,使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陷入貧窮、愚昧之中。為了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兩位偉人應運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聖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匠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 泰戈爾多才多藝,才華超人。既是作品浩繁的文學藝術大師、學識淵博的哲人、成就卓著的社會活動家,也是銳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貢獻,不但在印度歷史上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而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泰戈爾在印度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他最突出的天才的表現,恐怕就是他驚人的創作量了。他12歲開始寫詩,在60餘年的筆耕生涯中,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詩歌上千首,歌詞1200餘首,並為其中大多數歌詞譜了曲; 中長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200多篇,戲劇38部,還有許多有關哲學、文學、政治的論文及回憶錄、書簡、游記等;此外還創作了2700餘幅畫。他給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筆異常豐富的文化遺產。 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篇;這些詩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並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便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泰戈爾被瑞典文學院授予該處度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最高榮譽,成為第一個獲得這項殊榮的亞洲作家。漫長的55年後,日本的川端康成長又一次奪取這一桂冠。泰戈爾因此而蜚聲世界。 他的詩歌體裁和題材豐富多彩,清新雋永;小說格調新穎、感染力強;戲劇種類繁多,富於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纏綿、或威武雄壯,不拘一格。在人們的印象中,泰戈爾是以偉大的「歌手與哲人」的雙重身份出現的。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誕生在那裡。 泰戈爾世家和拉比的童年 泰戈爾家庭原姓塔克爾(孟加拉人的尊稱,意為「聖」),泰戈爾是它的英文變稱。羅賓德拉納特的祖父德瓦卡納特「王子」。同時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流,當時許多進步人士的改革運動都得到他有力的支持。 這位「王子」的繼承人德本德拉納特不同於父親的熱衷社交,他性格內省慎思,潛心於哲學和宗教著作的研究。他兼具三種不同的氣質:對宗教的篤信,對藝術的敏感,對實際工作的精明善斷。對名氣更大的兒子,他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他的溫文爾雅、尊貴大方, 博得了「瑪哈希」(意為「大聖人」)的美稱。 德本德拉納特有個龐大的家庭。他擁有15個子女。女兒婚後,女婿也長住於他家的。此外,還有一些親戚和眾多仆從。子女勻是在充分的自由和嚴格的家教、對宗教的虔敬與對美妙生活的享受緊密結合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個家庭繼承了父親所熱愛的印度文化傳統,又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常舉行哲學和宗教討論會、詩歌朗誦會,經常演戲, 還有不時安排的音樂會。 著名詩人、演員、音樂家和學者常常成為座上客。「瑪哈希」讓子女們自由發展各自的特長,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而不加限制,態度極開明。羅賓德拉特就降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在他的性格形成時期,從這個環境中飽吸了智慧和美的養份,「印度文藝復興的急流潮湧從他的四周澎湃而過」。 由於是父母最小的兒子,被大家昵稱為「拉比」的羅賓德拉納特成為每個家庭成員鍾愛的對象。但他並不受互溺愛,恰恰相反,這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十分簡朴。鞋子和襪子要在兒女們長到10歲時才按宗教法規批准穿用。拉比在中爾答進過4所學校, 但他都不喜歡。他厭惡那種無視個性的教育制度,厭惡遠離自然的、牢籠般的教室,對教師的敵意態度和野蠻體罰更不能容忍。他喜歡的是校外的花園、池塘、春天和白雲。後來他還進過東方學院、師范學院和在孟加拉學院讀書,但都沒有完成學業。他後來致力於教育革新,與此不無關系。 相形之下,他的家庭給他的熏陶是極明顯的。拉比豐富的歷史、文學和科學知識都源自於父兄。泰戈爾家族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和復興孟加冬天文藝具有很大貢獻。長史德威金德拉納特才華出眾,是詩人和哲學家,曾向印度介紹西方哲學。另一位史長薩迪延德拉納特是進入英屬印度行政機構的第一個印度人,懂多種語言,翻譯出版了許多梵文和孟加拉文古典著作。姐姐斯瓦納庫瑪麗是第一位用孟加拉文寫小說的女作家。五哥喬蒂林德拉納特成為一位音樂家、戲劇家、詩人和新聞記者。他長拉比13歲,對拉比的才幹十分賞識並予以鼓勵,還通過創辦文學雜志《婆羅蒂月刊》直接引導拉比走上文壇。 另外,喬蒂林德拉納特的妻子卡丹巴麗•黛薇,是一位豐姿綽約、優雅寬厚的女性。她在拉比身上傾注了深深的愛,給他布置出一個精美優雅的環境。她幾乎成了拉比理想中的人物,兩人之間有一種羅曼蒂克的眷戀。拉比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度過一生中最愉快安適的日子。
泰戈爾年表
1861年5月7日,出生。
1878年,赴英國留學,
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
1901年,在聖地尼克坦創辦兒童教育實驗學校。
1884~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
1924年,訪問中國。
1941年,寫作遺言《文明的危機》。
1941年8月7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