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寄生蟲學
什麼是寄生蟲學?那就是專門的日本醫科出寄生蟲的學科呀
Ⅱ 寄生蟲學的分子寄生蟲學
分子寄生蟲學是應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免疫學和細胞學等的理論和技術,從分子水平研究寄生蟲及其與宿主、環境的關系,闡明寄生蟲生長、發育、繁殖及致病和傳播規律的一門科學。當今的世界,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已經滲透到每一個學科,病原生物學中的分子寄生蟲學將會有一條廣闊又需努力的道路。基因工程單克隆抗體和分子生物學主導下的機會致病寄生蟲和蟎類過敏性研究將會是今後的主攻向。
Ⅲ 醫學寄生蟲學的圖書目錄
第1章 寄生現象、寄生蟲和宿主
第1節 寄生現象
一、片利共生
二、互利共生
三、寄生
第2節 寄生蟲生活史、寄生蟲與宿主的類別
一、寄生蟲生活史與感染階段
二、寄生蟲的類別
三、宿主的類別
第3節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
一、寄生蟲對宿主的損害
二、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 第1節 寄生蟲的進化
一、寄生蟲的前適應
二、寄生蟲的適應性變化
第2節 寄生蟲的營養與代謝
一、寄生蟲的營養
二、寄生蟲的代謝
第3節 寄生蟲的分類與命名
一、寄生蟲的分類
二、寄生蟲的命名 第1節 寄生蟲感染與寄生蟲病的概念
第2節 寄生蟲感染與寄生蟲病的特點
一、慢性感染與隱性感染
二、多寄生現象
三、異位寄生
四、幼蟲移行症
五、動物源性寄生蟲病 第1節 寄生蟲抗原的特點
一、寄生蟲抗原的復雜性
二、寄生蟲抗原的分離、純化和鑒定
三、寄生蟲抗原的應用
第2節 寄生蟲感染的免疫應答類型
一、固有免疫
二、適應性免疫
三、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聯系
第3節 免疫應答過程
一、抗原的處理與提呈
二、T細胞活化與細胞因子的產生
三、免疫效應
第4節 免疫逃避與超敏反應
一、免疫逃避
二、超敏反應 第1節 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一、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三、易感人群
第2節 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與影響因素
一、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
二、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因素
第3節 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
一、全球寄生蟲病流行情況
二、正在出現的寄生蟲病
三、我國寄生蟲病流行情況
四、我國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與趨勢
五、寄生蟲病對社會經濟與發展的影響
第4節 寄生蟲病的防治
一、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
二、寄生蟲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第2篇 醫學蠕蟲 第1節 線蟲概論
第2節 似蚓蛔線蟲
第3節 毛首鞭形線蟲
第4節 蠕形住腸線蟲
第5節 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
第6節 糞類圓線蟲
第7節 旋毛形線蟲
第8節 絲蟲
一、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
二、旋盤尾線蟲
三、羅阿羅阿線蟲
第9節 廣州管圓線蟲
第10節 其它人體寄生線蟲
一、結膜吸吮線蟲
二、美麗筒線蟲
三、東方毛圓線蟲
四、棘顎口線蟲
五、艾氏小桿線蟲
六、麥地那龍線蟲
七、異尖線蟲
八、獸比翼線蟲 第1節 吸蟲概論
第2節 華支睾吸蟲
第3節 布氏薑片吸蟲
第4節 並殖吸蟲
一、衛氏並殖吸蟲
二、斯氏並殖吸蟲
第5節 裂體吸蟲
一、日本裂體吸蟲
二、寄生人體的其它血吸蟲
三、毛畢吸蟲和東畢吸蟲
第6節 寄生人體的其它吸蟲
一、肝片形吸蟲
二、異形吸蟲
三、棘口吸蟲 第1節 絛蟲概論
第2節 鏈狀帶絛蟲
第3節 肥胖帶絛蟲
第4節 細粒棘球絛蟲
第5節 多房棘球絛蟲
第6節 微小膜殼絛蟲
第7節 縮小膜殼絛蟲
第8節 曼氏迭宮絛蟲
第9節 其它人體寄生絛蟲
一、闊節 裂頭絛蟲
二、克氏假裸頭絛蟲
三、犬復孔絛蟲
四、亞洲帶絛蟲
五、西里伯瑞列絛蟲
六、線中殖孔絛蟲
七、司氏伯特絛蟲 第1節 豬巨吻棘頭蟲
第2節 念珠棘頭蟲
第3篇 醫學原蟲 第1節 形態與生理特點
第2節 生活史類型與致病特點
第3節 醫學原蟲的分類 第1節 溶組織內阿米巴
第2節 棘阿米巴
第3節 消化道其它阿米巴
一、結腸內阿米巴
二、迪斯帕內阿米巴
三、哈氏內阿米巴
四、齒齦內阿米巴
五、莫西科夫斯基內阿米巴
六、波列基(夏氏)內阿米巴
七、微小內蜒阿米巴
八、布氏嗜碘阿米巴 第1節 杜氏利什曼原蟲
第2節 錐蟲
一、布氏甘比亞錐蟲與布氏羅得西亞錐蟲
二、克氏錐蟲 第1節 陰道毛滴蟲
第2節 寄生人體的其它毛滴蟲
一、人五毛滴蟲(人毛滴蟲)
二、口腔毛滴蟲
三、脆弱雙核阿米巴
四、蠊纓滴蟲 第1節 瘧原蟲
第2節 剛地弓形蟲
第3節 隱孢子蟲
第4節 寄生人體的其它孢子蟲
一、貝氏等孢球蟲
二、環孢子蟲
三、肉孢子蟲
四、巴貝西蟲 人芽囊原蟲
第4篇 醫學節 肢動物 第1節 醫學節 肢動物的特徵與分類
一、節 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二、醫學節 肢動物的主要類群
第2節 醫學節 肢動物對人類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二、間接危害
三、節 肢動物與生物武器
第3節 醫學節 肢動物的防治 第1節 昆蟲綱概論
第2節 蚊
第3節 蠅
第4節 白蛉
第5節 蚤
第6節 虱
第7節 臭蟲
第8節 蜚蠊
第9節 其它醫學昆蟲
一、蠓
二、蚋
三、虻 第1節 蛛形綱概論
第2節 硬蜱
第3節 軟蜱
第4節 恙蟎
第5節 疥蟎
第6節 蠕形蟎
第7節 其它致病蟎
一、革蟎
二、塵蟎
三、粉蟎
第5篇 實驗診斷技術 第1節 糞便檢查
一、直接塗片法
二、加藤厚塗片法
三、改良加藤厚塗片法
四、濃聚法
五、幼蟲孵化法
六、肛門拭子法
七、淘蟲檢查及孕節 檢查法
第2節 血液檢查
一、瘧原蟲檢查
二、微絲蚴的檢查
第3節 排泄物與分泌物檢查
一、痰液和肺部病變抽出液檢查
二、十二指腸液及膽汁檢查
三、尿液和鞘膜積液檢查
四、陰道分泌物及前列腺液檢查
五、腦脊液檢查
第4節 活組織檢查
一、皮膚、皮下及肌肉檢查
二、淋巴結及骨髓檢查
三、肝組織檢查
四、結腸、直腸黏膜檢查
第5節 動物接種與體外培養
一、弓形蟲接種檢查
二、杜氏利什曼原蟲接種檢查
三、陰道毛滴蟲體外培養
四、隱孢子蟲體外培養 第1節 常用免疫學檢測方法
一、染色試驗
二、環卵沉澱試驗
三、尾蚴膜反應
四、後尾蚴膜反應
五、環蚴沉澱試驗
六、皮內試驗
七、凝集試驗
八、沉澱試驗
九、補體結合試驗
十、免疫熒光法
十一、酶免疫測定
十二、免疫金銀染色法
十三、放射免疫測定
第2節 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
一、核酸分子探針檢測技術
二、聚合酶鏈反應
三、單克隆抗體技術
四、基因晶元及核酸微數組技術
五、DNA測序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I 抗寄生蟲葯物
一、廣譜驅腸蟲葯
二、驅鉤蟲、蛔蟲、蟯蟲、絛蟲葯
三、抗絲蟲葯
四、抗血吸蟲葯
五、抗肺吸蟲、肝片吸蟲葯
六、驅絛蟲葯
七、抗阿米巴葯
八、抗滴蟲葯
九、抗利什曼原蟲、錐蟲葯
十、抗瘧葯
十一、抗皮膚寄生蟲葯
附錄Ⅱ 衛生殺蟲劑簡介
一、有機氯類殺蟲劑
二、有機磷類殺蟲劑
三、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
四、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
五、昆蟲生長調節 劑
六、生物殺蟲劑
七、雜環類殺蟲劑
八、昆蟲驅避劑
附錄Ⅲ 醫學寄生蟲學常用網站
一、綜合性網站
二、專業性網站
三、寄生蟲學資料庫
四、寄生蟲圖片資源
五、寄生蟲學期刊
六、寄生蟲學中文網站
中英文索引
彩圖
Ⅳ 醫學寄生蟲學的寄生蟲學的教學和研究
在全國的醫學院校中雖都開設寄生蟲學課程,但在最初多設在病理或微生物課程中講授,唯條件較好的院校,如北京協和醫學院在成立時就設立了獨立的寄生蟲學研究室。1929年國民政府成立醫學教育委員會,1935年公布了大學醫學院及醫科暫行課目表,規定學制6年,寄生蟲學課程總時數為96學時。當時沒有醫學寄生蟲學專門教材,多數情況下教師講,學生記筆記,有時發點油印講義,參考書多為外文原版書。
中國第一所寄生蟲研究機構是1928年8月由洪式閭在杭州創辦的「杭州熱帶病研究所」。1932年國民政府在衛生署下設「中央衛生設施實驗處」,其中設有寄生蟲學系。實驗處開展了對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等寄生蟲病的調查與防治,並成立各級相應機構,如:黑熱病防治處,雲南省瘧疾研究所、江西衛生實驗所。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沒有寄生蟲學專業刊物,當時的研究成果及調查報告分別刊登在各類期刊上。寄生蟲學專業書籍,自上世紀末至民國年間,官方出版機構未曾刊印過有關圖書,少數有關著述多由商務等少數幾家規模較大的民營出版企業印製出版。1916年中華醫學會在上海召開第一屆大會期間,曾展出《寄生蟲病流行》,民國年間上海商務印書館先後出版與寄生蟲學有關圖書有:譚其濂編《鼠疫》,陳繼武編《鼠疫要覽》;姚昶緒編《寄生蟲病》;顧壽白撰《寄生蟲(叢書)》;祖照基編《糞便之檢查法》;北平中華醫學雜志社出版過許雨階著《我國瘧疾問題》;馮蘭洲著《廈門之瘧疾及其傳染之研究》,李濤著《我國瘧疾考》。此外還有,洪式閭著《杭州之瘧疾》;陳耀曾編《人體寄生蟲》;姚永政著《漳氣病之研究其一:貴州及廣西邊界瘴氣病之真相》;王福益、李輝漢撰《實用人體寄生蟲學》等書籍。
Ⅳ 《醫學寄生蟲學應試指南第三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醫學寄生蟲學應試指南第三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0LBLk4rEyemep5VSo1G5iA
Ⅵ 寄生蟲學
Mutualism互利共生,共生雙方互相利用互相受益的共生方式
Commensalism偏利共生,共生雙方一方受益,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共生方式
Parasitism寄生,共生雙方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共生方式
Parasites寄生蟲,是暫時或永久性的寄生在宿主體表或體內營生的動物
Endoparasites內寄生蟲,寄生在宿主體內的寄生蟲
Ectoparasites外寄生蟲,寄生在宿主體表的寄生蟲
Obligatory parasites專性寄生蟲,離開宿主便不能存活的只能靠寄生生活的寄生蟲
Facultative parasites兼性寄生蟲,可寄生亦可營自生活的寄生蟲
Soil-borne parasites土源性寄生蟲,不需要中間宿主靠土壤傳播的寄生蟲
Organism-borne parasites生物源性寄生蟲,需要中間宿主或媒介昆蟲而傳播的寄生蟲
Final host終末宿主,寄生蟲在成蟲及有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宿主
Storage host貯藏宿主,體內有寄生蟲蟲卵或幼蟲存在,雖不發育繁殖,但對易感動物保持感染力的宿主
Reservoir保蟲宿主,不慣常被寄生的宿主
寄生蟲的致病作用,掠奪宿主營養,機械性損傷,毒素作用和免疫損傷,繼發感染
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年齡,遺傳因素,機體組織屏障,免疫作用,體質
根據抗原來源抗原分,結構抗原,代謝抗原,可溶性抗原
寄生蟲的抗原特點,復雜性和多樣性,具有種、屬、株、期等特異性,免疫源性弱
寄生蟲的免疫特點,免疫復雜性,不完全免疫,帶蟲免疫
免疫逃避,寄生蟲寄生到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能夠逃避宿主免疫效應而正常存活的過程
免疫逃避的機制,組織學隔離,表面抗原特異性,抑制宿主免疫應答,可溶性抗原產生,代謝抑制
寄生蟲病流行過程,感染來源,感染途徑(口,皮膚,接觸,胎盤,節肢動物,自體感染),易感動物
寄生蟲病流行特點,地區性,季節性,散發性,自然疫源性
影響寄生蟲病流行過程的因素,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
常用的糞檢實驗室技術原理、步驟、適用范圍,一、漂浮法,1.原理:利用比重比蟲卵大的溶液來稀釋糞便,使蟲卵漂浮並取表面溶液進行鑒定2.步驟,取糞便10g,飽和食鹽水100ml混合稀釋糞便,用60銅篩過濾並置於另一干凈燒杯中,靜止30min,用5mm直徑的鐵環取輕觸表面溶液並置於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置於光學顯微鏡鏡下觀察。3.適用范圍:絛蟲線蟲的蟲卵。二、沉澱法,1.原理利用比重比蟲卵小的溶液來稀釋糞便,使蟲卵沉澱到容器底部2.步驟,取糞便5g,加清水100ml混合稀釋糞便,用60銅篩過濾並置於另一干凈燒杯中,靜止30min,倒掉上層液加水水在混勻再靜止30min,再倒掉上層液保留糞渣加水混合,如此反復至上層夜透明為止,最後去掉上層液,吸取糞渣觀察。3.適用范圍:吸蟲蟲卵
寄生蟲防控原則,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
寄生蟲防控的一般措施,驅蟲,環境衛生(1糞便管理2消滅中間宿主),飼養管理(1安全放牧2飲食衛生)
成熟前驅蟲,寄生蟲感染宿主後,在其未發育到性成熟前用葯將其驅除
治癒現象:寄生蟲再次感染同一宿主後,不用葯宿主先後將蟲自然排出的現象
復殖吸蟲的特徵,背腹扁平,呈葉狀
復殖吸蟲的生活史,間接發育型,經歷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蟲階段
論述日本血吸蟲的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和病變,診斷和防治:1.病原,寄生於門靜脈系統和腸系膜靜脈。2.生活史:成蟲寄生於腸系膜靜脈,產卵後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發育到毛蚴階段附著在中間宿主釘螺上—母胞蚴—子胞蚴(無雷蚴囊蚴階段)—尾蚴並被哺乳動物食用3.流行病學:中間宿主釘螺的存在,有季節性(春末夏初),經飲用疫水感染。4.病變,幼蟲成蟲釋放可溶性抗原到血液或組織中,引起組織機械性損傷5.症狀,糞便帶血,貧血,大多數動物能慢性經過,下痢,腹水。6.診斷:毛蚴孵化法7.治療:吡喹酮8.預防:消滅釘螺,切斷傳播途徑,加強飼養管理
華支睾吸蟲病寄生部位,蟲卵形態,中間宿主,1寄生部位:肝膽管,膽囊2蟲卵形態:燈泡樣蟲卵3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蝦
棘口吸蟲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寄生部位:腸道2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間宿主:淡水螺,淡水魚,蛙
論述薑片吸蟲病的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小腸2生活史:中間宿主扁卷螺,蟲卵隨糞便排出-含毛蚴的蟲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附著在水生植物上-囊蚴-被豬食入3流行病學:囊蚴對外界的抵抗性很強,感染呈季節性4症狀與致病作用:機械性損傷(腸炎),機械性堵塞(影響小腸吸收與消化,導致貧血),奪取宿主營養(動物消瘦貧血),蟲體毒素作用(貧血和水腫)5.診斷:直接塗片法,水洗沉澱法6治療:吡喹酮7預防:消滅扁卷螺,加強飼養管理,糞便處理,定期驅蟲
論述片形吸蟲病的流行病學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分大片形吸蟲和肝片形吸蟲,寄生於肝膽管膽囊2生活史:中間宿主是淡水螺的椎實螺(大致類似薑片吸蟲,穿過腸壁經肝包膜進入肝臟,一部分經腸系膜進入肝臟)3.流行病學:中間宿主椎實螺的存在,夏季感染季節4.症狀與致病作用:胃弛緩,周期性瘤胃膨脹,腹瀉5.診斷:水洗沉澱法6治療:三氯苯達唑,阿苯達唑7.預防:驅蟲,消滅椎實螺,安全放牧
雙腔吸蟲病的分類,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分類:矛形雙腔吸蟲,中華雙腔吸蟲2寄生部位:肝膽管膽囊3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陸地螺,第二中間宿主:螞蟻
闊盤吸蟲病的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寄生部位:胰管2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陸地螺,第二中間宿主:草螽
前後盤吸蟲的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寄生部位:瘤胃2中間宿主:淡水螺
前殖吸蟲病的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寄生部位:輸卵管,法氏囊,泄殖腔2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間宿主:蜻蜓
絛蟲的外形分:頭節,頸節,鏈體(幼節,成節,孕節)
絛蟲的生活史:蟲體,中絛期(絛蟲的幼蟲寄生在中間宿主的時期),成蟲
豬囊尾蚴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橫紋肌2生活史:蟲卵隨糞便排出後六鉤蚴溢出,豬食用含六鉤蚴的食物後,六鉤蚴隨腸壁通過血管寄生在肌肉下,並發展成囊尾蚴,人食用含囊尾蚴的豬肉後,經60-70天後附著在腸壁形成成蟲,並隨糞便排出成節和孕節3流行病學:主北方,有連茅圈,肉品質量檢驗不嚴格4症狀與致病作用:消瘦,皮下水腫,貧血,醉酒狀,背部獅子體型5診斷:一聽(有無呼嚕聲)二看(眼球是否突出,腮腺是否腫大,有否獅子膀)三查:舌下、眼結膜有否囊蟲。6治療:吡喹酮,阿苯達唑7預防:查(檢查患病人群),驅(驅蟲),管理糞便,不使用連茅圈,改變飲食習慣
棘球蚴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肝肺2生活史:中間宿主牛羊,終末宿主:犬科,人感染為直接接觸感染,或吞食被污染的蔬果3.症狀機械性壓迫,毒素作用及過敏反應4診斷:IHA,ELISA,流行病資料,臨床症狀5流行病學:放牧地區多見6治療:吡喹酮,阿苯達唑7預防:禁飼犬以感染肝肺,消滅牧場野犬、狼、狐狸,對犬定期驅蟲,管理糞便,注意個人衛生
莫尼茨絛蟲形態,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形態:擴展莫尼茨絛蟲蟲卵三角形,貝氏莫尼茨絛蟲蟲卵四方形2中間宿主:地蟎3寄生部位:小腸
多頭蚴病寄生部位,又稱:中樞神經系統,腦包蟲病
瑞利絛蟲寄生部位:雞小腸
Oviparity卵生,從雌蟲子宮排出含卵細胞的的蟲卵
Ovoviviparity卵胎生,從雌蟲子宮中排出含幼蟲的蟲卵
Viviparity胎生,直接從子宮產出幼蟲
線蟲的形態:雌雄異體
線蟲的雄雌生殖系統特點:雌蟲生殖系統為雙管型,雄蟲為單管型
線蟲的分型,1直接發育型(不需要中間宿主)2間接發育型(需要中間宿主)
旋毛蟲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成蟲寄生在小腸,稱腸旋毛蟲,幼蟲寄生在橫紋肌,稱肌旋毛蟲,通過口和胎盤感染。2生活史:先終末宿主後中間宿主,雌蟲和雄蟲在腸道交配後,雌蟲鑽入腸粘膜深處產卵,幼蟲隨血液淋巴管寄生到肌肉中,並形成包囊,宿主食用含感染性幼蟲的包囊而感染。3流行病學:流行范圍廣,鼠為傳染源,包囊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強4症狀與致病作用:腸炎,淋巴結腫大,肌肉橫紋消失5診斷:檢查膈肌24粒肉樣法。6.治療:阿苯達唑7預防:滅鼠,提倡食用熟食,加強飼養管理
類圓線蟲寄生部位,生殖方式,1寄生部位:小腸粘膜2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卵胎生,兼性寄生蟲
鞭蟲蟲卵形態,寄生部位,鞭蟲病又稱1寄生部位:結腸2又稱毛尾線蟲病3蟲卵形態:棕黃色,雄蟲後端彎曲,雌蟲後端鈍圓,呈腰鼓形,卵殼厚兩端有卵塞
豬蛔蟲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豬小腸2生活史,雌蟲產卵-一期幼蟲-二期幼蟲-被豬食入-卵囊脫落幼蟲溢出-隨血管進入肝(三期幼蟲,乳肝斑)-進入肺(四期幼蟲)-咽喉-小腸(五期幼蟲)-成蟲3流行病學:生活史簡單,蟲卵對外界的抵抗力強。4症狀與致病作用:乳斑肝,體溫升高,咳嗽,消瘦腹痛5診斷:根據臨床診斷,病例剖解,流行病學診斷,實驗室漂浮法6治療:阿苯達唑,伊維菌素7預防:糞便管理巴拉巴拉。。。。。。
食道口線蟲又稱,寄生部位1又稱結節蟲2寄生部位:結腸
冠尾線蟲寄生部位,診斷,又稱:1寄生部位:腎盂,腎周圍脂肪,輸尿管,2診斷:采尿液進行離心沉澱法3又稱:豬腎蟲病
後圓線蟲又稱,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又稱:豬肺線蟲,2寄生部位:支氣管,細支氣管3中間宿主:蚯蚓
捻轉血矛線蟲寄生部位,感染方式1寄生部位:真胃2感染方式:感染性幼蟲方式感染
仰口線蟲病又稱,寄生部位,發育類型1寄生部位:小腸2又稱:牛羊鉤蟲3發育類型:直接發育型
肺線蟲病分類:絲狀網尾線蟲,胎生網尾線蟲
異刺線蟲又稱,寄生部位1又稱:雞盲腸病2寄生部位:雞小腸
鳥蛇線蟲病寄生部位,生殖方式,發育類型,中間宿主1.寄生部位:下頜部,皮下組織,頸,腿2生殖方式:胎生,3發育類型:間接發育型,中間宿主:劍水蚤
巨吻棘頭蟲病寄生部位,中間宿主1寄生部位:小腸2中間宿主:金龜子
Schizogony裂殖生殖,母體大量繁殖出胞核,胞質緊縮形成單個個體的過程
無性繁殖分,二分裂,裂殖生殖,孢子生殖
有性繁殖分,接合生殖,配子生殖
Gametogony配子生殖,母體產生一對配子,有配子形成合子,合子形成個體的有性生殖過程
弓形蟲病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生活史:貓食入含幼蟲的卵囊,蟲卵進行裂殖生殖形成幼蟲,幼蟲侵入腸上皮粘膜發育成熟,進行有性生殖,形成大小配子,再形成合子,形成蟲卵2流行病學:3症狀:高熱,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身體下部或耳部出現血瘀斑4診斷:病例剖解,臨床診斷,IHA,ELISA,PCR。5治療: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啶
伊氏錐蟲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血液,又叫蘇拉病,2生活史:由虻,蟄蠅機械性傳播,以縱二分裂法進行繁殖3流行病學:傳播途徑是機械性傳播,傳播媒介是虻。4症狀:皮下水腫,淋巴結腫大,間歇熱,「焦耳」現象5診斷:血清學診斷,臨床診斷,動物試驗。6治療:三氮脒,錐至凈,喹嘧胺7預防:控制生物媒介,葯物預防
隱孢子蟲病生活史,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肉孢子蟲寄生部位,肌肉
小袋纖毛線蟲寄生部位,生活史1寄生部位:結腸2生活史:橫二分裂-接合生殖-橫二分裂
牛巴貝斯蟲寄生部位,臨床症狀,中間宿主,治療1寄生部位:紅細胞2臨床症狀:發熱,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尿3中間宿主:微小牛蜱
泰勒蟲病寄生部位:淋巴細胞,血細胞
雞球蟲病寄生部位,症狀與致病作用,流行病學,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盲腸,十二指腸2症狀與致病作用:腸粘膜出血,消瘦,盲腸腫大3流行病學:雞是最天然的宿主,感染途徑是攝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雞感染球蟲常為混合型感染4診斷:病例剖解,臨床診斷,流行病學,飽和食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5治療:磺胺類,百球清,氨丙嗪。6預防:葯物預防,免疫預防
雞球蟲病分類,1艾美耳屬,卵胚形成4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含2個子孢子。2等孢屬:卵胚形成2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含4個子孢子.3溫揚屬:卵胚形成4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含4個子孢子。4泰勒屬:不含孢子化囊,直接形成8個子孢子
卵囊指數:雞食入孢子化囊到下一代排出的時間
潛隱期:孢子化囊到第一次形成孢子的時間
住白細胞蟲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學,症狀與致病作用,診斷,防治1寄生部位:血孢子蟲寄生於血細胞2生活史:分卡氏住白細胞蟲和沙氏住白細胞蟲,分別靠庫蠓和蚋。3流行病學:季節性。4症狀:死前口流鮮血,雞冠蒼白,全身皮下出血,胸肌腿肌針尖至粟粒大小的結節5診斷:流行病學,臨床診斷,病例剖解,PCR。6治療:磺胺類,氯羥吡啶
組織滴蟲病又稱,寄生部位,繁殖方式,治療1又稱:黑頭病2寄生部位:盲腸和肝臟3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4治療:甲硝噠唑
Complete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指卵孵出幼蟲,幼蟲到成蟲階段需要經過一個不食不動的蛹期,每個時期生活習性都差異很大
Incomplete metamorphosis不完全變態,指卵孵出幼蟲,幼蟲經多次蛻變成若蟲,若蟲再成長成成蟲,每個時期的生活習性都很相似
節肢動物繁殖方式:卵生,卵胎生
疥蟎寄生部位,發育類型1寄生部位:皮膚表皮內2發育類型:不完全變態
牛皮蠅蛆病寄生部位,發育類型,發育階段1寄生部位:背部皮下組織2發育類型:完全變態3發育階段:卵,幼蟲,蟲蛹,成蠅
一宿主蜱:幼蟲,若蟲,成蟲都寄生在同一宿主上
二宿主蜱:幼蟲,若蟲寄生在同一宿主上,成蟲寄生在其他宿主
三宿主蜱:幼蟲,若蟲,成蟲分別寄生在不同宿主上
蜱傳播方式分:機械性傳播,生物源性傳播
蜱假頭的組成:假頭基,口器(須肢,螯肢,口下板)
蜱生活史:蟲卵,幼蟲,若蟲,成蟲
人畜共患病有哪些:日本血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薑片吸蟲病,囊尾蚴病,旋毛蟲病,弓形蟲病,利氏曼線蟲病
Ⅶ 寄生蟲學的人體寄生蟲學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獨立的醫學基礎課,屬於病原學范疇.也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及生態,闡明寄生蟲與周圍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認識寄生蟲病的發生與流行.控制與消滅的基本理論根據,它與生物學,病理學,葯理學,免疫學等學科有密切的聯系,而且與預防醫學也有密切的關系.
Ⅷ 醫學寄生蟲學簡介
yī xué jì shēng chóng xué
medical parasitology
醫學寄生蟲學(Medical Parasitology),又稱人體寄生蟲學(Human Parasitology),是寄生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研究人體寄生蟲型態、生活史,了解人體和寄生蟲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而達到預防與治療的科學。
醫學寄生蟲學包括三大領域:
醫學原蟲學(Medical protozoology) 醫學蠕蟲學(Medical helminthology); 醫學節肢動物學(Medical arthropodology)。
原蟲是一種單細胞,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的功能的原生生物(Protozoa)。寄生於人體細胞、組織、腔體內的的原蟲,稱為醫學原蟲。
蠕蟲(Helminthes)是多細胞動物,大部分的蠕蟲存在自然界中,少部分會寄生在動植物體內或體表,寄生在人類身上的蠕蟲稱作醫學蠕蟲。
寄生在人體的蠕蟲,主要是扁形動物門中的吸蟲綱和絳蟲綱,還有線形動物門中的線蟲綱。
Ⅸ 醫學寄生蟲學的內容簡介
《醫學寄生蟲學(第3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書採用國際新的cox生物學分類系統,共5篇23章,依據高等醫葯院校五年制和長學制培養計劃,結合國情重點闡述了我國常見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寄生蟲和重要病媒節肢動物,收錄了我國少見但具有潛在威脅的人體寄生蟲,共計100餘種。《醫學寄生蟲學(第3版)》較系統地介紹了寄生蟲病實驗診斷技術。為配合雙語教學的開展,主要名詞概念和重要蟲種的生活史採用中、英文雙語表達,插圖新穎、實用,並用中、英文標注。以附錄的形式介紹了常用抗寄生蟲葯69種。衛生殺蟲劑34種,提供了90個常用國內外寄生蟲相關網址。全書採用雙色印刷,附彩圖4幅。
本教材適合於高等醫葯院校五年制和長學制學生使用,也是醫葯衛生專業教師、臨床醫護人員、衛生防疫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Ⅹ 寄生蟲學簡介
jì shēng chóng xué
parasitology
helminthology
寄生蟲學是一門研究寄生蟲與其宿主和兩者之間關系的科學。寄生蟲學屬於生物學的范疇,寄生蟲學不僅僅是釐清這些生物和環境之間的問題,還包括了他們生存的方式。這意思著寄生蟲學是一門綜合科學,和細胞生物學、生物資訊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和生態學都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