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普魯士pdf

普魯士pdf

發布時間:2023-01-03 16:29:25

❶ 《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德) 費希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a6ucztXVf2iyUD1xrwLFZw

提取碼:j91o

書名: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

作者:(德) 費希特

譯者:梁志學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10-10

頁數:251

內容簡介:

費希特(1762—1814),德國古典哲學家,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本書是費希特從1807年至1808年在柏林所做的十四次演講的匯集,發表於1808年。這些演講評述了關於德意志民族在當時所處的歷史階段、德意志民族復興的途徑、德意志民族的獨特性,以及德意志民族復興的砥柱和前景等方面內容。由於它在德意志民族的解放和復興中發揮了十分卓越的作用,早已被公認為是一部世界名著而載入史冊。

作者簡介:

費希特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的拉梅諾。父親是織帶子的手工業者,家境貧寒,9歲時得到鄰人的資助開始上學。1774年進波爾塔貴族學校,課外讀過該校禁讀的G.E.萊辛的著作。1780年入耶拿大學,1781年入萊比錫大學神學系,接觸過B.斯賓諾莎的哲學。1788年因經濟困難,棄學 赴瑞士的 蘇黎世當家庭教師,結識了當地狂飆運動的代表人物J.K.拉法特等。1790年重返萊比錫,計劃創辦雜志未成,再任家庭教師,並開始研究I.康德哲學。1790年,他結識了德國著名詩人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約哈那(JohannaRahn)並被她深深吸引,後來兩人結為夫妻。同年,他開始研讀康德的著作,這對他後來的哲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91年,他前往哥尼斯堡拜見康德。為了讓康德了解他,他基於康德哲學寫了一篇研究康德批判哲學和神學領域之間聯系的宗教長文《試評一切天啟》(Attemptata Critiqueof All Revelation)。康德讀後大加贊賞,不僅贊助出版了這篇文章,還推薦費希特前往大學任教。由於一些不知名的原因,此文被匿名發表了,讓人們以為是期待已久的康德自己對於宗教的批判著作。之後康德澄清了事實並公開贊揚了這部著作,這個事件使得費希特在哲學界的聲名大振。1793年再去蘇黎世,被任命為耶拿大學的哲學教授,並結識了平民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齊等進步思想家。

1794年,費希特成為耶拿大學教授,主持康德哲學講座,並完善他的哲學體系。此後他陸續發表了《全部知識學的基礎》、《自然法學基礎》、《知識學原理下的道德學體系》等。1798年,在他擔任《哲學雜志》責任編輯的時候,收到了一篇宗教懷疑論的來稿,雖然費希特不贊同作者觀點,但由於他堅持出版自由,還是將此文發表。這篇文章後來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來攻擊費希特是個無神論者,迫使他離開耶拿遷居柏林。1806年,普法戰爭爆發,費希特擔負起宣揚愛國主義的任務。1807年,他回到法軍佔領的柏林,發表了著名的《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同時倡議建立柏林大學。1810年,柏林大學建立,費希特擔任第一任校長。1813年柏林保衛戰爆發,城中擠滿傷員,瘟疫流行,費希特的妻子參加了照顧病人的工作,不幸感染斑疹傷寒並傳染給費希特。費希特夫婦於1814年1月先後去世。

編譯者梁志學,別名梁存秀,男,1931年6月生,山西省定襄縣人,為賀麟弟子。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已離休。1956年夏季,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班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曾任《哲學譯叢》責任編輯,《自然科學哲學問題叢刊》主編和中國大網路全書哲學卷自然辯證法部分常務副主編。主要從事德國古典哲學的翻譯與研究,是國內最重要的黑格爾研究專家和幾乎唯一一個費希特研究專家。國際費希特協會理事。

❷ 《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汪冰)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AQn_222mU1epAB5qP_ENJQ

密碼:pjv1

書名:德國名將曼陀菲爾傳

作者:汪冰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11

頁數:320

內容簡介:

哈索 馮 曼陀菲爾出身普魯士貴族世家,幼齡從軍,二戰中成為著名裝甲兵領袖之一,也是獲得鑲鑽騎士最高戰功勛章的27位軍人之一。他曾任第7裝甲師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師長,北非、東線和西線戰場都有他的蹤影,洛林和阿登戰役中曾與巴頓和布萊德雷等美軍名將較量,納粹帝國崩潰的前夜又與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對決於奧得河畔。戰後的曼陀菲爾曾任西德國會議員,是冷戰時期重要的軍事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本書是華文世界的首部曼陀菲爾傳記,對傳主親歷的重大戰役有著繁簡得當的精彩描繪,更是首次獨到地總結了其戰後經歷。全書資料客觀翔實,文筆生動流暢,圖片精彩紛呈,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欣賞價值,又具備較高的史料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汪冰,男,1970年生,河南信陽人。先後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特拉華大學,理學博士,早年曾在國內出版專著和譯作多部。現客居美國,供職於計算機軟體行業。雖非歷史專業出身,亦無從軍經歷 (軍訓除外),但自幼喜好閱讀現代戰爭史和西方軍事人物傳記著作,業余時間熱衷於研習了解二戰蘇德戰場以及普魯士—德國軍事史上的著名人物。為撰寫本書,作者參閱了150部以上的專著與文章 (多為英文、少量德文)、以及若干國內翻譯引進的西方與蘇聯將帥回憶錄,研究十餘載,撰稿兩年多。稿件完成後又費時數月,走訪了包括美國國家檔案館和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圖書館在內的多家文獻機構,精心匯集了近300幅罕見的高清大圖,力圖全面地反映曼陀菲爾的早年歲月、軍旅生涯與戰後活動。

❸ 《德意志之鷹紋章中的德國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德意志之鷹》(林純潔)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EoXSns5lY-p3KRXQipXWnA

提取碼:axoc

書名:德意志之鷹

作者:林純潔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7-31

頁數:272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德意志之鷹——黑鷹紋章的變遷為線索,探討了黑鷹紋章在構建德意志國家構建中的角色和作用。從帝國之鷹對羅馬帝國的繼承,到普魯士之鷹與德意志民族國家的構建,到共和之鷹與德意志現代國家——魏瑪共和國的建立與失敗,到聯邦之鷹與現代國家的重構,黑鷹紋章見證和記載了德意志國家一千多年以來的歷史,成為德意志國家*重要的象徵。附錄中介紹了聯邦德國16個州州徽的起源和涵義以及德國大學校徽與時代精神的變遷。

《德意志之鷹:紋章中的德國史》通過對一百多個色彩斑斕、蘊意深刻的紋章,尤其是鷹紋章的全面介紹,將整個德意志的歷史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附錄中更是將德國城市的城徽與德國大學的校徽一一做了解讀,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本書是國內首部全方位介紹德意志紋章的圖書,資料精確,權威性強;圖文並茂,四色彩印;不僅適合歷史愛好者,更是對紋章感興趣的讀者的不二選擇,同時,因其詳細記錄並闡釋了一枚枚德意志紋章的來龍去脈,本書也堪稱是一部收藏佳作。

作者簡介:

林純潔,1983年,湖北江陵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楚天學者(楚天學子),研究方向為德國基督教史與德國文化史。近年在《德國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哲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著有《馬丁.路德天職觀研究》,譯有《馬丁.路德桌邊談話錄》(合譯)。

❹ 《論優美感和崇高感》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論優美感和崇高感》([德國] 伊曼努爾·康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gXvKl4UK6tUeE0ClrbA9cQ

提取碼:l2wt

書名:論優美感和崇高感

作者:[德國] 伊曼努爾·康德

譯者:何兆武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1-11

頁數:68

內容簡介:

《論優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之外唯一的一篇美學著作。充分顯示了作者的風格、人格與若乾重要思路。書中的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優美與崇高的對立與統一,一是強調美的主觀性。

作者簡介: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生於東普魯士的格尼斯堡(該地自1945年以後,成為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的領土),父親是一個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從小在教會辦的學校受教育,1740年進入格尼斯堡大學神學院,1745年畢業後當了九年的家庭教師。從1755開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學任教,當了多年的編外講師,1770年才晉升為教授。

康德一生沒有離開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極有規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條街道(它後來被命名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時到這種程度,以至當地居民按照他出來的時間校正手錶。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靜的表面生活與他的豐富多彩而又充滿著革命思想的內心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他在普魯士這個邊遠小城,注視著世界的最新發展,討論著時代的前沿問題。他在創造了深刻反映啟蒙精神的批判哲學之後,又明確地提出了「什麼是是啟蒙運動」這一至今還吸引著哲學家的問題;他一生中只有一次離家到一個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經歷,便他卻像一個閱歷豐富的旅行家那樣,在人類學著作中對各國風土人情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寫;他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觀卻被普魯士政論指責為「歪曲蔑視《聖經》和基督教的基本學說」。康德是盧梭的崇拜者,他與盧梭一樣,是一個平民哲學家。他說:「我生性是個探求者,我渴望知識,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東西,有所發明才覺得快樂。我曾經相信這才能給予人的生活以尊嚴,並蔑視無知的普通民眾。盧梭糾正了我,我想像中的優越感消失了,我學會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學恢復一切人的公共權利,我並不認為自己比普通勞動者更有用。」

《純粹理性批判》發表之後,康德成了青年學生嚮往的導師,政府也不斷向他咨詢各種問題,但為了捍衛思想自由,他不顧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後發表了《學院之爭》(1798),繼續討論宗教問題。

人們為常說,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為界,分前批判時期和批判時期;批判時期的著作又分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的著作。理論哲學的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簡寫本《未來形而上學導論》(1783);實踐哲學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學基礎》(1785)、《實踐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圍內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學》(1797)等。他的《判斷力批判》是一部內容特殊的著作,其中關於審美判斷和目的性判斷的論述可以解釋為聯系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釋為前兩部批判的補充。

❺ 《戰爭論(全三卷)》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戰爭論(全三卷)》([德] 克勞塞維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k1hRrGUzt_sNkIrkTrC6ZQ

密碼:dye8

書名:戰爭論(全三卷)

作者:[德] 克勞塞維茨

譯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1997-02

頁數:1123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親身參加過普法戰爭和法俄戰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他的思想還受到德國古典哲學的很大影響,這為他研究戰爭理論和寫作此書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觀條件。作為西方軍事史上的理論名著,它甚至受到過恩格斯和列寧的好評。正是這部著作最早提出了「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即暴力)的繼續」這一著名的公理。

作者簡介: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1780年6月出生於普魯士馬格德堡附近布爾格鎮的一個小貴族家庭。十二歲時在波茨坦的一個步兵團中充當士官生。1793年,當普魯士同革命後的法國作戰時,他曾參加圍攻美因�城等戰斗。1795年升為少尉。

1801年秋,他被送入柏林軍官學校,因學習成績優異,深得校長香霍斯特的賞識。香霍斯特是以後普魯士軍事改革的倡導者,克勞塞維茨的思想和以後的活動受他的影響很大。

1803年春,他在該校畢業後,被香霍斯特推薦為奧古斯特親王的副官。在這一段時期,他經常參加香霍斯特主辦的軍事協會的活動,聽康德主義者基瑟韋特的哲學課,研究軍事、哲學、歷史和文學等著作,寫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

1806年10月普魯士同法國作戰時,他隨奧古斯特親王所率的步兵營參加了奧爾施塔特會戰,退卻時在普倫次勞被法軍俘虜。1807年10月釋放回國後,根據親身的體驗,力主改革普魯士的軍事制度。1808年到科尼斯堡(仍為奧古斯特親王的副官),積極參加香霍斯特主持的軍事改革工作,結識了軍事改革委員會成員格乃澤瑙、波燕等人。1809年秋回到柏林,後來進總參謀部,在香霍斯特屬下工作。1810年升為少校。

1810年秋,任柏林軍官學校教官,同時為王太子(即以後的威廉四世)講授軍事課,前後共兩年。1810年年底,與布呂爾伯爵的女兒瑪麗結婚。

1812年4月,克勞塞維茨因反對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崙結成同盟而辭去普魯士軍職,去俄國准備參加反拿破崙的戰爭。先在俄軍參謀部任職,領中校銜,後任軍參謀長等職。當拿破崙進攻俄國時,他曾參加斯摩棱斯克爭奪戰和博羅迪諾會戰等。以後隨維特根施坦軍團參加了對拿破崙的追擊。12月,作為俄軍聯絡官,同普魯士軍隊的指揮官約克談判,說服他反對拿破崙。1813年3月隨維特根施坦軍團回到柏林。9月格爾德戰斗獲勝後升為上校。1814年回到普魯士軍隊。1815年任布留赫爾軍團第三軍參謀長,參加過林尼會戰等。

1815年秋在科布倫次任萊茵軍團參謀長(格乃澤瑙為司令),利用空閑時間總結拿破崙戰爭的經驗,從事戰爭理論的研究工作。

1818年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9月升為將軍。在任校長的十二年間,致力於《戰爭論》的著述工作。他先後研究過一百三十多個戰例,寫了許多評論戰史的文章,並整理了親身經歷的幾次戰爭的經驗。1830年春調到炮兵部門工作。當時,《戰爭論》尚未修訂完畢,他將手稿三千多頁分別包封起來,並在各個包上貼上標簽,准備以後修改,但一直沒有得到機會。

1830年8月去布勒斯勞任第二炮兵監察部總監,同年12月調任格乃澤瑙軍團的參謀長。1831年11月16日患霍亂逝世。死後,他的妻子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分十卷,《戰爭論》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❻ 《實踐理性批判注釋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實踐理性批判》([德國] 伊曼努爾·康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d4GCz_1W7sYuTYkSBrbWXA

密碼:lya7

書名:實踐理性批判

作者:[德國] 伊曼努爾·康德

譯者:李秋零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7

頁數:155

內容簡介:

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李秋零主編、主譯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魯士王家科學院本(通稱「科學院版」)為底本,全部直接從德文譯出,原文為拉丁文的則直接從拉丁文譯出。科學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開發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並且經過了德文編輯者的詳細校勘。中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已有的各種譯本,同時也對一些名詞、術語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中譯者以其在西方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方面的深厚學養,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信、可讀的康德著作文本,對康德翻譯與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本「康德著作注釋本」系列是中譯者將康德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進行詳細註解後推出的單行本系列,對於專業人士的研究和非專業人士的學習,皆有極大助益。

作者簡介: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天文學家。

其前期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自然史與天體理論》(1755),其中提出了著名的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後期的哲學研究成果主要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和《判斷力批判》(1790)。「三大批判」構成了一個完整而嚴密的先驗唯心論體系,給哲學界帶來了一場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又稱「開普勒改革」)。

李秋零,河南唐河人,1957年生,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基督教哲學、德國古典哲學。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國哲人視野中的歷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專著。譯有《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康德書信百封》、《世界歷史與救贖歷史》、《社會科學方法論》、《從黑格爾到尼采》、《不合時宜的沉思》、《神學與哲學》等三十餘部西方學術名著。在中外學刊發表《中世紀神秘主義神學的難題與出路》、《基督教神秘主義哲學與中國老莊哲學》、《康德論人性根本惡及人的改惡向善》、《康德何以步安瑟爾謨的後塵?》、《神學與文化的互動》、《古希臘哲學解神話的過程及其結果》、《基督教理論化的起因及其結果》、《漢語神學的歷史反思》等數十篇論文。

❼ 《自然哲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自然哲學》((德)黑格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l6zyqG9Xa1bjmef_J6qTmA

提取碼:fbnx

書名:自然哲學

作者:(德)黑格爾

譯者:梁志學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1980-5-1

頁數:656

內容簡介:

黑格爾(1770—1831),德國著名古典哲學家,十九世紀德國哲學的代表人物。黑格爾在這本書中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並對其進行了一次最為系統的總結。在這部著作中,黑格爾將整個自然界的發展看作是絕對精神自我異化和自身復歸的過程,闡釋了絕對精神由低級到高級的辯證發展。黑格爾的自然哲學分機械論、物理論和有機論三部分,揭示了自然界內部的聯系和轉化,建立了關於自然的辯證法體系,這也是後世自然辯證法的來源。

作者簡介:

黑格爾(1770~1831)

Hegel,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者。

生平與主要著作

1770年 8月 27日生於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1831年 11月14 日卒於 柏林。1788年10月黑格爾到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1801年來到了當時德國哲學和文學的中心耶拿,開始了他一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階段。1805年獲得副教授職。1816年黑格爾到海德堡任哲學教授,開始享有盛譽。1818年普魯士國王任命黑格爾為柏林大學教授。1822年,黑格爾被任命為大學評議會委員 。1829年10月黑格 爾被選為柏林 大學校長並 兼任政 府代表 。1831年黑格爾被授予三級紅鷹勛章,同年夏他的《論英國改革法案》一文發表,因普魯士國王下令中止,文章只發表了前半部分。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現象學 》、《邏輯學》、《哲學全書 》( 其中包括 邏輯學、自然 哲學、精神哲學 3 部分)、《 法哲學原理 》、《 美學講演錄 》、《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講演錄》等等。

❽ 《危機時刻德國保守主義革命》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危機時刻》(曹衛東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G1xr2iJzgKDoXaUP-ZuVyw

密碼:y0bl

書名:危機時刻

作者:曹衛東 主編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3

頁數:372

內容簡介:

【這是「民主」的反題,是一場文化革命的復現,是知識分子在國家危機時刻的行動。】

◎文化革命對於現代性的推動究竟有沒有決定性意義?

◎在文化革命的大風大浪中,知識分子的角色如何確定?

-------------------------

在《德國青年運動》之後,曹衛東教授主編的「德國學術」系列輯刊推出新作《危機時刻:德國保守主義革命》。本輯為讀者呈現的是1933年納粹政權前後,德國思想界影響深遠的思潮:保守主義革命。這股思潮接續德國青年運動的精神旨趣,以反對魏瑪民主政治為發端,籲求強有力的「帝國」政治。保守主義知識分子與納粹政權關系錯綜復雜,一方面拒絕與希特勒政權合作,另一方面卻又為它在思想層面的合法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本輯收錄眾多一手文獻,選取多位保守主義革命的代表人物,收入他們的綱領性言論,並配上經典評述,可為國內認知德國保守主義革命提供最原始資料。

-------------------------

德意志民族告急!魏瑪德國時期,自由主 義的民主議會、資本主義的機械化工業、美國主義的大眾文化,以及一戰制裁帶來的國家政 治危機,使德意志陷入西方文明的裹挾,知識分子階層的憤懣和焦慮一觸即發。

必須打碎魏瑪共和,強有力的新德意志帝國亟待崛起!在危機時刻,那些高揚「民族」團結的保守主義知識分子,以精英式的姿態崇拜英雄主義,將社會主義革命要求的階級斗爭,改頭換面為旨在提升人類靈魂的激進倫理政治;同時,以普魯士品質包含的服從、紀律和自我犧牲為紐帶,知識精英們正試圖打造一個新的、真正的第三帝國。

-------------------------

托馬斯•曼 :保守主義只需要擁有精神,就能比自由主義的啟蒙更加具有革命性。

作者簡介:

主編:曹衛東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復旦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德國《論證》雜志和香港《社會理論學報》編委、德國普萊斯納學會學術委員。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和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計劃。

研究方向為德國思想史、法蘭克福學派理論以及中德文化關系。曾獲「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優秀論文獎」(2004)、「馮至德語文學獎」(2005)、德國「德嘉銀行獎」(2008)等。

相關著作及譯著:《權力的他者》(2004)、《哈貝馬斯精粹》(2004)、《歐洲為何需要一部憲法》(2004)、《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1999)、《後民族結構》(2002)、《宗教社會學》(2003)、《現代性的哲學話語》(2004)等。

❾ 《歷史知識理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歷史知識理論》([德] 德羅伊森 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rqckNkVM2ZcaXu-lNkxWrg

密碼:j7an

書名:歷史知識理論

作者:[德] 德羅伊森 著

譯者:胡昌智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7

頁數:133

內容簡介:

德羅伊森主張史學方法的本質是「理解」,認為歷史學家的目的在於根據當時的需要和問題去理解歷史和解釋歷史。他的歷史理論代表了德國19世紀歷史主義反思的高峰。

德羅伊森治史兼重史事考證與史學理論建構,1857年起,他曾十七次在大學里講授過「歷史知識理論」,除1868年出版的「大綱」部分之外,系統的講稿先後有徐本芮的整理本(1937)和彼得賴的考訂本(1977)。彼得賴考訂版共三卷,本書系第一卷(即該書主體部分)的選譯。原著包括三部分:德羅伊森講授史學理論的手稿、大綱草稿、正式出版的《歷史知識理論大綱》。本書以大綱的條文為骨幹,將手稿中相關內容選出分別附錄在條文之下,以此精煉地顯出德羅伊森歷史理論的要義。

作者簡介:

約翰•古斯塔夫•德羅伊森(Droysen, Johann Gustav,1808-1884),19世紀德國著名歷史學家。

德羅伊森生於波美拉尼亞的小城特雷普托夫(Treptow,今波蘭境內),其父是一位隨軍牧師。青年時代就讀柏林大學,深受柏克和黑格爾影 響。畢業後擔任方濟各會牧師,並同時在大學授課。1840年起,德羅伊森先後執教基爾、耶拿、柏林大學,同時在政治上頗為活躍,曾擔任法蘭克福議會的議員,參與制憲會議。他在歷史著作中表露出強烈的實際政治關懷,宣揚德國的統一隻有在普魯士的領導下才能實現,是普魯士歷史學派的開創者。

他前期學術研究主要關注的是西方古典時代的歷史,著有《亞歷山大大帝傳》(1833)、《希臘化時代史》(兩卷,1836、1843),這兩部著作後來合編為三卷本的《希臘化時代史》(1877、1878)。他首次用「希臘化」一詞來指稱整個文化時代,奠定了希臘化時代歷史研究的基礎。後期的學術興趣完全轉向普魯士歷史的研究,代表性論著是篇幅巨大的《普魯士政治史》(生前出版7卷,1886年出齊,共14卷)。

閱讀全文

與普魯士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entos命令窗口 瀏覽:594
編譯器有幾個好用的 瀏覽:500
資料庫和網站如何搭載伺服器 瀏覽:154
網路流理論演算法與應用 瀏覽:795
java和matlab 瀏覽:388
釘釘蘋果怎麼下app軟體 瀏覽:832
php網站驗證碼不顯示 瀏覽:859
鋁膜構造柱要設置加密區嗎 瀏覽:344
考駕照怎麼找伺服器 瀏覽:884
阿里雲伺服器如何更換地區 瀏覽:972
手機app調音器怎麼調古箏 瀏覽:503
銳起無盤系統在伺服器上需要設置什麼嗎 瀏覽:19
紅旗計程車app怎麼應聘 瀏覽:978
如何編寫linux程序 瀏覽:870
吉利車解壓 瀏覽:248
java輸入流字元串 瀏覽:341
安卓軟體沒網怎麼回事 瀏覽:785
dvd壓縮碟怎麼導出電腦 瀏覽:275
冒險島什麼伺服器好玩 瀏覽:543
如何在伺服器上做性能測試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