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中國醫學史略》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中國醫學史略》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_m_55gCasYlk6v-p2yAgQA
B. 《銀元時代生活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銀元時代生活史》(陳存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Czhbn6wP-iCOTN6ZtuC3A
書名:銀元時代生活史
作者:陳存仁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5
頁數:479
內容簡介:
我童年時,是使用銀元的時代。
「銀元」早期在上海,叫做「銀餅」,這是咸豐六年(1857)上海富商私家所鑄造的。這些富商都是經營「沙船」生意的。所謂沙船,是十丈有餘的木桿大帆船,由北方運鹽到上海,由南方運黃沙到北方。這種黃沙混合了石子和泥土,叫做三合土,是建築物的主要材料。這種沙船廠,僱用員工數以百計,每月發工資時,免得稱量碎銀引起爭執,所以就由富商王永盛(即王信義沙船廠)、郁深盛(即郁子豐沙船廠)等自鑄銀餅,規定每一餅有白銀五錢。銀餅是用手工打成的。這種銀餅,是咸豐五年(1856)所鑄,我也見過。
後來墨西哥的銀元(俗稱墨銀)流入中國,這是用機器鑄造的,分量更准確。外國人到中國來購買物品,都使用這種銀元。
作者簡介:
陳存仁(1908-1990),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醫。原名陳承沅,出生於上海老城廂一衰落綢緞商人家。在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畢業後,師從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29年自設診所,獨立行醫。
1928年,創辦國內第一份醫葯衛生常識方面的報刊《康健報》。
1929年3月17日,被中醫界推選為五個代表之一,赴南京國民黨政府抗議「廢止中醫案」。
1935年,主編三百餘萬字的《中國葯學大辭典》,後由上海世界書局出版。
1937年,東渡日本,收集漢醫書籍四百多種,整理出版《皇漢醫學叢書》。
1949年,赴港行醫。
1957年,被推選為香港高級慈善機構東華三院總理。
1964年,獲韓國慶熙大學名譽博士銜。同年,編撰出版「中國醫學史》。
1970年,被選為香港蘇浙同鄉會副會長。
1979年,應日本「講談社」之邀,編撰《中國葯學大典》(共四大冊,1982年正式出版)。
1980年初,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名譽博士銜。
1990年9月9日,病逝於美國洛杉磯寓所。
C. 大神可以給我中醫十三五教材的醫古文,中國醫學史嗎
本套教材有醫古文、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內經講義、傷寒論講義、金匱要略講義、溫病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傷科學、針炙學、經絡學、腧穴學、刺炙學、針炙治療學、針炙醫籍選、各家針炙學說、推拿學、葯用植物學、中葯鑒定學、中葯炮製學、中葯葯劑學、中葯化學、中葯葯理學等三十二門。
各本書的書錄??? 這個工作量 就太大了
D. 《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張大慶)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gaoJvs_ernN0F5XLB95WAg
書名: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
作者:張大慶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03-01
頁數:254
作者簡介:
張大慶,男,1959年9月生,湖北沙市人,醫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醫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學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醫學與哲學》雜志副主編、《中國科技史雜志》編委。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近現代醫學史、醫學社會史、醫學思想史、生命倫理學史、醫學人文教育比較研究等。
E. 護理學導論電子版教材第四版個案護理在哪
書籍描述
內容簡介
《護理學導論(第4版 本科護理)/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在格式上增加了4個新內容:①每章的*前面加入了開卷有益,以提高學生學習本章內容的興趣;②每章開始前列出學習目標,學生一般能從正文中找到相應的學習內容;③每章結束後有中英文要點提示,對本章內容進行簡要歸納總結,以強化學生的學習;④以知識拓展、案例與思考、科學證據、他山之石等形式加入了Box,目的是拓展學生的思維。
目錄
第一章 護理學的發展及基本概念
第一節 護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國外護理學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二、中國護理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護理學的概念及知識體系
一、護理的概念
二、護理學的概念
三、護理學的知識體系
第三節 護理專業
一、專業的特徵及護理專業
二、護理專業的工作范疇
三、專業護士的角色
四、護理專業的發展趨勢
第四節 護士的專業素質要求
一、道德與法律素養要求
二、專業知識及能力要求
三、身心健康要求
第二章 健康與疾病
第一節 健康
一、健康的概述
二、影響健康的因素
三、健康的測量指標
四、促進健康及提高生存質量的護理活動
第二節 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二、健康與疾病的關系
三、患病行為及心理
四、病人角色
五、疾病對病人及社會的影響
六、預防疾病的護理活動
第三節 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一、全球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
二、初級衛生保健
三、中國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
四、中國醫療衛生方針及發展戰略
五、中國衛生保健服務體系
第三章 需要與關懷
第一節 需要概述
一、需要的相關概念
二、需要的分類
三、需要的特徵
四、影響需要滿足的因素
第二節 需要的相關理論及模式
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
二、卡利什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
三、韓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第三節 需要與護理
一、需要理論在護理實踐
中應用的意義
二、滿足不同服務對象基
本需要的策略
第四節 關懷與護理
一、相關概念
二、關懷的護理理論
三、護理關懷的方法
第四章 文化與護理
第一節 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文化概述
二、文化休克
第二節 跨文化護理理論
一、理論學家及其背景介紹
二、理論的主要概念和內容
三、跨文化護理理論與護理程序
第三節 護理在滿足服務對象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一、文化背景對護理的影響
二、文化護理的原則
三、跨文化護理的評估與診斷
四、滿足服務對象文化需求的策略
第五章 護患關系與人際溝通
第一節 人際關系
一、人際關系的概念
二、人際關系的特徵
三、人際關系的理論基礎
四、人際關系的類型
五、人際關系的形成及發展
第二節 護患關系
一、護患關系的概念及特徵
二、護患關系的基本內容
三、護患關系的基本模式
四、護患關系的分期
五、促進護患關系的方法
第三節 人際溝通
一、人際溝通的概念
二、人際溝通的意義
三、溝通交流的基本要素
四、溝通交流的層次
五、溝通交流的基本方式
六、人際溝通的主要障礙
七、促進有效溝通的技巧
第四節 護理工作中的溝通
一、護患溝通的概念
二、護患溝通的目的
三、護患溝通的特徵
四、護患溝通的常用技巧
五、護理工作中常見的溝通錯誤
六、促進及培養護士的溝通交流技巧
第六章 生命歷程中的身心發展
第七章 壓力學說及其在護理中的應用
第八章 護理程序
第九章 護理理論及模式
第十章 護理科學思維方法與決策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
第十二章 臨終關懷及相關心理
第十三章 護理倫理
第十四章 護理專業中的法律問題
第十五章 護理職業生涯規劃
附錄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三節 護理專業
護理學是一門技術性的職業,還是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專業,是國內外醫學界及護理界長期爭議的問題。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的日新月異,人們對健康及護理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使護理專業不斷地向深度及廣度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及專業,並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及服務性
一、專業的特徵及護理專業
社會學家指出,一門專業的形成往往以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為社會謀福利開始,先是職業活動再演變為專業活動。在這種轉化過程中,一門專業逐漸建立了其科學的理論體系、正規的教育過程、獨特的實踐方式及特定的社會地位。醫學專業正是沿著這條道路轉化的。在由職業轉化為專業的過程中,醫學逐漸淡化了其慈善及關懷的中心,而將醫療、科技手段作為專業的基礎,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及實踐體系
由於護理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從事護理職業人員的性別相對單一,以及護理專業形成過程中的歷史原因,使其專業化的進程極其艱難與緩慢。護理學在20世紀So年代以前一直被許多人認為是類專業或輔助專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外護理界從完善護理教育體制、提高護理科研水平、開展護理理論的研究、完善專業團體的功能等方面對護理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使護理學逐漸由一門技術性的職業轉化為一門新興的專業
(一)專業的特徵
社會學家認為,一門專業必須具有以下特徵:
1.以提供滿足社會需要的服務為目的一門專業必須具備能為人類的某些方面服務的特徵,並符合社會及時代對專業的需求
2.有完善的教育體制完善的教育體制是形成專業的基礎,任何一門專業的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高等教育,才能勝任本專業的工作
3.有系統完善的理論基礎任何一門專業必須有完善的理論基礎及技術來支持其實踐及科研體系,並獲得公眾的認同及尊重
4.有良好的科研體系科研是保證專業更新及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地更新及發展才能保證專業的生命力
5.有專業自主性一般每個專業都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組織,專業組織制定一定的倫理、道德等專業規范來檢查及約束其從業人員的專業活動。專業組織依據這些標准來進行同行監督及自我檢查,以維持高質量的服務標准,其目的是提高整個專業的整體水平,爭取專業的社會地位及工作自主權,為其從業人員謀福利等
(二)護理專業
傳統上護理被認為是一門職業(occupation)或半專業(semi-profession),經過護士多年的努力及護理專業從服務、教育、科研及專業組織等方面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護理已經成為初具雛形的專業。具體分析如下:
1.以提供滿足社會需要的服務為目的護理專業的從業人員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各種護理服務,其目的是保障服務對象的健康及安全,最大限度地滿足服務對象的健康需要
2.有完善的教育體制護理教育已經形成了多渠道、多層次的教育體制。目前,西方有護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國也有中等專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及博士教育體制,並在逐步探索博士後教育
3.有系統完善的理論基礎護理學以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醫葯學作為理論基礎,並不斷地探討其獨特的理論體系,以指導護理教育、科研及實踐
4.有良好的科研體系國外護理科研體系正在逐步地實施及完善。我國的護理科研也初具雛形,並隨著碩士及博士教育的不斷開展而逐漸發展及完善
5.有專業自主性護理專業有自己的專業組織,有自己的護理質量標准,並有執業考試及定職考核制度,有護理倫理及法律方面的要求
……
前言/序言
《護理學導論》是引導學生明確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及學科框架,了解專業的核心價值觀及其發展趨勢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本課程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護理專業學習的入門階段,全面了解護理學專業的內涵及特點、主要學科知識及課程體系、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等,為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素質、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專業問題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護理學導論的知識概念、基本理論原理、科學思維和工作方法等也將對後續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撐。本教材自1999年5月首次出版以來,在全國本科院校普遍使用,教材質量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按照全國高等醫葯教材建設研究會護理教材專業委員會所制定的第六輪本科教材編寫要求,以及本課程在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中的特殊地位與功能,本書在充分調研了解前期教材使用情況的基礎上,吸收第3版教材優點,取消了一些陳舊的知識點,引入了國外同類最新教材的新知識,增加及更新了許多重要的學科知識點,突出介紹了護理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思維及工作方法。
在取材范圍上,充分考慮了近年來國內外公眾對護理的需求,在內容的選擇及安排上注意根據護理模式的轉變,介紹了當前護理學中先進的專業思想、理論及學科框架,主要圍繞人的健康及護理學概念的基本內涵,按照概述、健康、人及護理四個模塊來組織課程內容。本教材的主要內容包括護理學的發展及基本概念、健康與疾病、需要與關懷、文化與護理、護患關系與人際溝通、生命歷程中的身心發展、壓力學說及其在護理中的應用、護理程序、護理理論及模式、護理科學思維方法與決策、健康教育、臨終關懷及相關心理、護理倫理、護理專業中的法律問題及護理職業生涯規劃共l5章。在篇幅的選擇上,考慮到多數護理院校《護理學導論》課時相對較少,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從實際出發,內容及文字簡明、詳略得當,安排合理,重點突出。
本版教材在格式上增加了4個新內容:①每章的最前面加入了開卷有益,以提高學生學習本章內容的興趣;②每章開始前列出學習目標,學生一般能從正文中找到相應的學習內容;③每章結束後有中英文要點提示,對本章內容進行簡要歸納總結,以強化學生的學習;④以知識拓展、案例與思考、科學證據、他山之石等形式加入了Box,目的是拓展學生的思維。
護理學導論(第4版 本科護理 配增值)/全國高等學校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2
F. 求電子書,很經典的書,多多益善。哲學、政治、經濟、歷史、軍事、心理、文學、管理、財會、中醫……都要
我都是看實體書的,所以發就不發了,推薦幾本哲學,文學類的吧,呵呵。
哲學:《蘇菲的世界》,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這三本是哲學入門書,提煉了最早哲學家泰勒斯到近當代哲學家的一些哲學觀點,如果沒有哲學基礎的,選其中一本看看。
具體哲學家的書籍:柏拉圖《斐多》,《理想國》,叔本華《論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薩特《存在與虛無》
像康德,黑格爾的書籍,太過深奧,比較適合特別資深的人看,呵呵。
文學:《小王子》本人最喜歡的一本書,反烏托邦三部曲:《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文學名著我就著重推薦這幾本,真的可以影響人的一生的。
宗教:不知道你喜不喜歡閱讀宗教類的,其實宗教並非迷信,也是一種哲學吧。像中國的三教九經,古印度佛學書籍,《聖經》,這些都應該看一看。
心理學: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肯定知道吧。
主要就這些了,呵呵。
G. 《荒誕醫學史中國篇》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荒誕醫學史中國篇》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bTbHCslbUITBczCar0RfPA
H. 中醫免費電子書下載網站
黃帝內經
黃煌經方沙龍(第一、二、三期)(高清版)
龍華名醫臨證錄(共12冊)
中醫證候學(上、中、下)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7
中醫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共三十八冊)
中醫驗案點評與誤案分析叢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中葯材及原植物彩色圖鑒(全2冊)
中華傳世醫典(全12冊)
中華養生網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華醫書集成
中華醫學網路大辭海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全10卷)
中華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國中醫秘方大全(文匯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編)
中國中醫葯學術語集成
中國中葯材真偽鑒別圖典(全4冊)
中國中葯資源叢書系列(全6冊)
├─人齋直指(1-8卷)
│ 人齋直指卷一.pdf
│ 人齋直指卷七.pdf
│ 人齋直指卷三.pdf
│ 人齋直指卷二.pdf
│ 人齋直指卷五.pdf
│ 人齋直指卷八.pdf
│ 人齋直指卷六.pdf
│ 人齋直指卷四.pdf
│
├─傷寒六書(1-4卷)
│ 傷寒六書之傷寒瑣言.pdf
│ 傷寒六書之家秘的本.pdf
│ 傷寒六書之明理續論.pdf
│ 傷寒六書之殺車槌法、一提金、截江綱.pdf
│
├─傷寒六書(1-6卷)
│ 傷寒六書(傷寒瑣言)卷三.pdf
│ 傷寒六書(卷五一提金,卷六截江綱).pdf
│ 傷寒六書(殺車槌)卷四.pdf
│ 傷寒六書(陶氏家秘)卷一.pdf
│ 傷寒六書(陶氏家秘)卷二.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8卷)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一.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七.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三.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二.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五.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八.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六.pdf
│ 傷寒後條辨直解卷四.pdf
│
├─傷寒大成(4卷)
│ 傷寒大成卷三.pdf
│
├─傷寒活人書(1-10卷)
│ 傷寒活人書(1-3卷).pdf
│ 傷寒活人書(4-10卷).pdf
│
├─傷寒百證(1-4卷)
│ 傷寒百證卷一.pdf
│ 傷寒百證卷三.pdf
│ 傷寒百證卷二.pdf
│ 傷寒百證卷四.pdf
│
├─傷寒補天石(1-4卷)
│ 傷寒補天石卷上.pdf
│ 傷寒補天石卷下.pdf
│ 續傷寒補天石卷上.pdf
│ 續傷寒補天石卷下.pdf
│
├─傷寒論劉氏傳(1-4卷)
│ 傷寒論劉氏傳卷一.pdf
│ 傷寒論劉氏傳卷三.pdf
│ 傷寒論劉氏傳卷二.pdf
│ 傷寒論劉氏傳卷四.pdf
│
├─傷寒論剳記(一二卷)
│ 傷寒論剳記卷一.pdf
│ 傷寒論剳記卷二.pdf
│
├─傷寒論古訓傳((1-6卷)
│ 傷寒論古訓傳卷一上.pdf
│ 傷寒論古訓傳卷一下.pdf
│ 傷寒論古訓傳卷一中.pdf
│ 傷寒論古訓傳卷三四五六.pdf
│ 傷寒論古訓傳卷二.pdf
│
├─傷寒論句解(上下卷)
│ 傷寒論句解上卷.pdf
│ 傷寒論句解下卷.pdf
│
├─傷寒論後條辨(1-8卷)
│ 傷寒論後條辨卷一.pdf
│ 傷寒論後條辨卷七.pdf
│ 傷寒論後條辨卷三.pdf
│ 傷寒論後條辨卷二.pdf
│ 傷寒論後條辨卷五.pdf
│ 傷寒論後條辨卷八.pdf
│ 傷寒論後條辨卷六.pdf
│ 傷寒論後條辨卷四.pdf
│
├─傷寒論國字辨(6卷)
│ 傷寒論國字辨卷一.pdf
│ 傷寒論國字辨卷三.pdf
│ 傷寒論國字辨卷二.pdf
│ 傷寒論國字辨卷五.pdf
│ 傷寒論國字辨卷六.pdf
│ 傷寒論國字辨卷四.pdf
│
├─傷寒論張義定本(上下卷)
│ 傷寒論張義定本上卷.pdf
│ 傷寒論張義定本下卷.pdf
│
├─傷寒論文字考續(上下卷)
│ 傷寒論文字考續上卷.pdf
│ 傷寒論文字考續下卷.pdf
│
├─傷寒論文字考(上下卷)
│ 傷寒論文字考上卷.pdf
│ 傷寒論文字考下卷.pdf
│
├─傷寒論條辨(1-8卷)
│ 傷寒論條辨之或問本草.pdf
│ 傷寒論條辨卷一.pdf
│ 傷寒論條辨卷七卷八.pdf
│ 傷寒論條辨卷三.pdf
│ 傷寒論條辨卷二.pdf
│ 傷寒論條辨卷五卷六.pdf
│ 傷寒論條辨卷四.pdf
│ 傷寒論條辨序.pdf中國醫學大成叢書(全套10卷)
中國醫學大成續集
中國醫學大成(簡體橫排版)
中國醫學大成(繁體豎排版)
中國醫學網路全書(全七卷)(掃描版)
中國醫術名家精華叢書(全4卷)(掃描版)
中國醫著系列叢書(全6冊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中國古今醫案類編(全十五部)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叢書(全六集)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版
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全33冊)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全112冊)
中國葯典(2010版)(全3部)
中國葯學大辭典(陳存仁)
中國藏葯(全3卷)
中央電視台《中華醫葯》欄目組系列圖書
中草葯現代研究(全三卷)
中葯成方制劑(全20冊)
中葯類書籍
中西醫結合專科病診療大系叢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臨床經典中醫讀本(共三十八冊)
臨床辨病專方治療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
二續名醫類案(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雲南天然葯物圖鑒(全5卷)
傳統中醫葯精華讀本(共六冊)
傷寒類書籍
傷寒論注十人書叢書(全10冊)
住院醫師手冊(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圖譜(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傅山醫學臨證運用叢書(全3冊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兒童心理學手冊(全四卷)
全國名老中醫醫案醫話醫論精選(共二十二冊)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冊 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0)
I. 中醫經典書籍有哪些
這些中醫書籍注意看圖片中,那裡都有這些書籍的電子版
時間充足的話下面這些中醫經典書籍也可以看看
中醫書籍目錄:
中醫歌訣白話解系列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高清版)
中醫經典臨證發微(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中醫經典注評叢書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
中醫葯學高級叢書
中醫葯精華讀本(共六冊)
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中醫證候學(上、中、下)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7
中醫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共三十八冊)
中醫驗案點評與誤案分析叢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中葯材及原植物彩色圖鑒(全2冊)
中華傳世醫典(全12冊)
中華養生網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華醫書集成
中華醫學網路大辭海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全10卷)
中華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國中醫秘方大全(文匯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編)
中國中醫葯學術語集成
中國中葯材真偽鑒別圖典(全4冊)
中國中葯資源叢書系列(全6冊)
中國醫學大成叢書(全套10卷)
中國醫學大成續集
中國醫學大成(簡體橫排版)
中國醫學大成(繁體豎排版)
中國醫學網路全書(全七卷)(掃描版)
中國醫術名家精華叢書(全4卷)(掃描版)
中國醫著系列叢書(全6冊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中國古今醫案類編(全十五部)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叢書(全六集)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版
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全33冊)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全112冊)
中國葯典(2010版)(全3部)
中國葯學大辭典(陳存仁)
中國藏葯(全3卷)
中央電視台《中華醫葯》欄目組系列圖書
中草葯現代研究(全三卷)
中葯成方制劑(全20冊)
中葯類書籍
中西醫結合專科病診療大系叢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臨床經典中醫讀本(共三十八冊)
臨床辨病專方治療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
二續名醫類案(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雲南天然葯物圖鑒(全5卷)
傳統中醫葯精華讀本(共六冊)
傷寒類書籍
傷寒論注十人書叢書(全10冊)
住院醫師手冊(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圖譜(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傅山醫學臨證運用叢書(全3冊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兒童心理學手冊(全四卷)
全國名老中醫醫案醫話醫論精選(共二十二冊)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冊 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冊)(掃描版)
全民獻方獻葯運動驗方
內經類書籍
醫學人生叢書:走近中醫大家(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8)
醫學入門(上、下)
醫學圖譜、圖解(一)(共十冊)
醫學圖譜、圖解(二)(共十冊)
醫學衷中參西錄叢書
醫家金鑒
醫方類聚(全十一冊)
醫方精要系列叢書(全10冊)(高清版)
醫林薈萃(浙江省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醫經六書(全3冊)
千家妙方(上、下冊)(掃描版)
歷代本草精華叢書
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全二十二部三十冊)
名中醫醫案醫論(共15冊)
名醫臨證金鑒(全二十二部三十冊)
名醫名方錄(全4冊)
名醫類案(正續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1996
名醫遺珍系列叢書(全四冊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10)
名家臨證醫著重刊
名家臨證醫著重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名家獻秘:老中醫養生葯膳(廣東旅遊出版社)
名師與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名師經方講錄(全2輯)
名老中醫之路(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名老中醫方葯心得叢書(共5冊)
呂志傑著作(河北中醫學院)
吳中醫集(全4集)
吳熙婦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四季養生葯膳(三采文化)
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
國醫大師臨床經驗實錄叢書(全12冊)
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全2輯)
國醫大師驗案良方(共七冊)
國醫英才系列叢書(全3卷)
聖濟總錄(上、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黃帝內經靈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J. 《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近代中西醫的博弈》(皮國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1zVOSzX_y48VqXTwXToB8g
書名:近代中西醫的博弈
作者:皮國立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9-6-6
頁數:438
內容簡介:
本書從醫學史出發,聚焦中西醫激烈沖突、論戰的近代中國社會,力圖重現一段中醫在西醫的科學實驗和一步步占據國家衛生主權的過程中,如何運用自身的外感熱病知識體系,來構築一套中醫式的傳染病學,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醫葯可以發揮的空間。 作者不盲從西方理論,從傳統文化中構思,創造從「重層醫史」的視角出發的新研究。先鋪陳出中西醫論爭的時代氛圍,並細心地關照了近代中醫在古典文獻、日常生活養生抗病、醫者志業和中西疾病觀的對話等各方面的史實,展現了全面的視角。受現代醫學影響,傳統中醫雖仍為民眾信任,但其實有很多論述與臨床技術其實是處在一種「准失傳」的狀態,多數中醫不去重視,民眾也不知道傳統中醫有何更強的能耐,國家投入也很薄弱,遂使傳統醫學的理論、技能的運用范圍,愈來愈窄,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歷史學研究不能與現實生活脫節,作者透過醫史的研究,希望能喚醒中醫們對自身體系的認識與自信,並期待更多民眾與知識分子(包括現代西醫與科學家)了解中醫文化之價值,走出百年來「廢中醫」的陰影,揚棄刻板的印象,也為自己的實際治療與日常養生,提供另外一種思考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1976年生於台灣台北市,國立台灣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歷史組專任助理教授。出版過《醫通中西—唐宗海與近代中醫危機》、《台灣日日新—當中葯碰上西葯》、《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等學術專書,另與其它學者合編有高中歷史、大學歷史經典閱讀等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