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學建築設計希望前輩推薦幾本書(自學)
1、《建築空間組合論》1998年出版,作者是:彭一剛。本書從空間組合的角度系統地闡述了建築構圖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2、《外部空間設計》是1985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蘆原義信。該書主要介紹了庭園、廣場等外部空間的設計。
3、《圖解思考》(建築表現技法第3版)是關於建築師運用徒手畫草圖圖解技能輔助建築設計思考的基礎理論專著。本書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及網際網路的內容,並對其他原有章節的次序及內容作了調整和補充。
4、《設計方法學》是2006年9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建啟。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設計類各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用書,也可供設計從業人員使用。
5、《a+u》雜志,一直秉承著以介紹世界范圍的先銳建築設計理念和實例的主旨純舉,30多年來始終保持著報道高品質、趨勢前瞻性的專業優勢,讀者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
(1)建築體驗pdf擴展閱讀:
《建築空間組合論》書的第一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了建築形式與內容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第二、三章著重闡述功能、結構對於空間組合的規定性與制約性;第四章從美學的高度論證了形式美的客觀規律,並分別闡述了與形式美有關的建做巧碧築構圖基本法則。
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實例分別就內部空間、外部體形及群體組合處理等方面分析說明形式美規律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本寬乎書的修訂第二版在原章節的基礎上增加了第八章當代西方建築拭目以待審美變異。本書可供建築師、城市規劃師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建築專業師生參考。
㈡ 求《建築體驗》拉斯姆森 pdf
建築體驗
《建築體驗》作者拉斯姆森曾經寫道:「過去,全部的社會部參與了住所和人們使用的工具和形式的形成,對場所、材料和使用的自然感悟造就了無名的建築,這些建築更是美的表現。如今,在我們高度文明和社會里,我們普通人居住和關注的房子完全喪失了品質。但是,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種自己控制下的手工藝式的老方法。我們必須通過喚起對建築的興趣、理解建築師的所作所為,努力促進建築的發展。能夠勝任的專家級建築師有賴於知識淵博的、愉快的業余群體,那些非專業的藝術愛好者。」
通過對幾個世紀以來建築實踐的典型實例形象生動的說明,《建築體驗》一書試圖傳達出優秀設計,以帶給人們充滿智慧的驚喜。從茶杯、馬靴、高爾夫球和潛水艇到帕拉第奧的別墅和圓明園里的喂魚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優秀設計的非常規的途徑。
《建築體驗》的作者拉斯姆森是哥本哈根皇家美術學院的教授,他不僅在歐洲各國的大學里任教,也麓經擔任過麻省理工、耶魯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他也是《研究倫敦城的最好的書》的作者。
——《美學和藝術批判雜志》
「語言生動,而不輕薄……汲取知識,但不變得遲鈍……這是一本極具吸引力的、讀者面很廣的書。」
——《建築論壇》
《建築體驗》深入淺出的、明晰的語言……,讓外行和初學者都能夠讀懂,並享受到讀書的樂趣。而專家、從業建築師和美學家等等同樣會贊賞本書精確的表達方式……」
——《美學和藝術批判雜志》
㈢ 求《建築體驗》的作者S E 拉斯姆森 的英文全名
<Experiencing Architecture>. by S. E. Rasmussen
(Steen Eiler Rasmussen.)
㈣ 《新新新青年單讀20》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新新新青年》(吳琦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3Uqp4nTgkWNEwIgXxOb-4g
書名:新新新青年
作者:吳琦 主編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理想國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頁數:384
內容簡介:
把年輕還給年輕,讓青年回答青年
1.《單讀》歷史上最年輕的作者群,將「何為青年」的解答權,交還給年輕人——本輯《單讀》聚集了它歷史上最年輕、尚不為人知曉的作者,他們同時是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海外求學的寫作者、無名搖滾樂隊的歌手,在家庭生活、桌邊閑談、學術會議之中,他們觀察 、思考、記錄,將其化為故事、隨感和書信。面對這個被貼上太多標簽而沒有一個標簽真正適合的群體,《單讀》決定將解答權交還給他們。這是一場冒險,更是一種探索新方向的嘗試。
2.全新設置「新青年」和「公開信」欄目,多樣的文體形式、豐富的作品來源,呈現我們時代的「新青年」——《單讀》在互聯網上持續了一年多的「新青年」和「公開信」計劃,為本輯雜志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是更年輕、更廣泛、更多樣的作者,也是與我們長期保持對話與溝通的讀者,這一次,《單讀》繼續它追蹤一代年輕人精神軌跡的使命,盡可能以充滿新意的方式呈現這些尚未被確認的聲音,它們正有力地表述著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癥候。
3.許知遠尋找譚嗣同,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青年擁有怎樣的別樣人生?——許知遠追溯譚嗣同的生死足跡,尋訪瀏陽、長沙、上海、北京各地的教授、學者、研究者,嘗試探知譚嗣同是怎樣的一個人,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隔著一百二十年的時光,從譚嗣同的命運當中,我們重新思考有關青年與時代的問題。
4.作家、譯者陳以侃對大行其道的「寫作課」的調侃鞭辟入裡,英國觀察者王梆將筆頭轉向更為人忽視的老年群體——本輯《單讀》收入了常年從事文字創作的作家陳以侃對「寫作課」的評論,「還有哪個能賺得到錢的產業在營銷上比『寫作課』更自甘墮落的嗎?」這篇俏皮戲謔的文章意在討論一個嚴肅的話題:寫作是否可以被學習和被教授。《單讀》作者王梆的英國觀察愈發深刻、充滿警示,從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中產階級老人的生存現狀中,我們窺得見自己的未來。
5.單向空間和理想國繼續聯手,打造智識青年們的摯愛書、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2019,在寬闊的世界,做一個不狹隘的年輕人——鄉村建設實踐者歐寧的田野書寫,詩人朱朱的詩歌,青年非虛構寫作者劉博智的「下鄉」藝術家故事,《單讀》主編吳琦對姜文電影的評論,這一輯《單讀》繼續發表可讀性與思想性兼具的小說、隨筆與評論,分享他們的全球觀察和個體經驗。
作者簡介:
塗俊南,丟萊卡樂隊主唱,暫停酒館掌門。
趙蘊嫻,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失眠俱樂部成員。面部常年處於失調狀態, 難以體現內心的波瀾。
戴琳,1994 年出生於呼倫貝爾,鄂溫克族。 路丁,一個寬松世代。
曉宇,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在讀,共識學社創辦人和撰稿人,想把深刻的觀 點寫成好讀的故事。
任寧,風投基金 ONES Ventures 管理合夥人,ONES Idea 媒體實驗室主理。
張曉,2005年畢業於煙台大學建築設計系,現居成都。在2009年成為攝影藝術家之前,曾於《重慶晨報》擔任新聞攝影師。2018年,張曉獲得哈佛大學羅伯特•迦納德攝影基金。張曉的「海岸線」系列曾獲得法國匯豐銀行攝影獎(2011)、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冠軍(2010)及侯登科紀實攝影獎(2009),「他們」系列則在2010年獲得三影堂攝影獎大獎。張曉曾參與尤 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的展覽「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及包括瑞士攝影基金會的「Unfamiliar Familiarities」和法國巴黎布朗利碼頭博物館的「Photoquai 2015」在內的多個國內外展覽。
劉寬,波士頓大學新聞碩士,《單讀》副主編,導演,特稿作者。長期為《人物》《南方周末》《端傳媒》、T Magazine、ELLE 等撰稿;紀錄片作品曾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等機構展映。目前的個人創作集中在探索影像和詩歌的邊界。
王梆,出版有電影文集《映城志》、數本短篇小說繪本集以及漫畫故事《伢三》等。電影劇作《夢籠》獲2011年紐約獨立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紀錄片《刁民》亦在數個國際電影節參展。小說作品散見於《天南》、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中國當代文學選集》、美國「文字無邊界」文學網站、2016 年秋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故事新編」中國當代藝術展等。作為自由記者,為海 內外媒體撰寫歐洲時政評論。譯有英國當代詩人理查德•貝倫加滕詩選《改變》、英國當代詩人彼得•休斯詩選《貝多芬附魔曲》等。
歐寧,藝術家,策展人,編輯。2003 年在廣州拍攝的紀錄片《三元里》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受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資助拍攝的紀錄片《煤市街》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首映。2005年至2010年創辦和策劃三屆大聲展,2009 年出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總策展人,2011年出任成都雙年展國際設計展策展人。2011年至2013年創辦和主編共16期《天南》文學雙月刊,2009 年主編的《漫遊:建築體驗與文學想像》和2013年主編的《劉小東在和田與新疆新觀察》在萊比錫獲兩屆「世界最美的書」獎。2010年在安徽黟縣發起鄉村建設項目「碧山計劃」,2016年在山東煙台發 起歷史街區活化項目「廣仁計劃」。 2016年至201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學院任教。曾任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 Benesse大獎評委(2009),日本橫濱國際影像節評委(2009),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委員會成員(2011),第22屆米蘭非洲拉丁美洲亞洲電影節評委(2012)和里斯本建築三年展Debut大獎評委(2013)。
朱朱,中國當代詩人。著有詩集《駛向另一顆星球》(1994年)、《枯草上的鹽》(2000年)、《皮箱》(2005年)、《故事》(2011年),藝術評論集《個案——藝術批評中的藝術家》(2008年)等,並曾與人策劃多場中國新藝術展覽。其詩作被譯為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語種在國外發表,獲安高詩歌獎(Anne Kao)、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亨利•露斯亞洲詩歌寫作與翻譯獎(Henry Luce Foundation)等榮譽。
劉博智,媒體人,非虛構寫作者,話劇製作人,關注戲劇,當代藝術,教育領域,也寫小說,曾出版小說《雙橙記》。
陳以侃,青年翻譯家,書評人,譯有《人性的因素》《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尋找鄧巴》等著作。
陳儒鵬,愛丁堡大學文學與現代性專業研究生,對伍爾夫和她的一切滿心歡喜。前《單讀》實習生,如今是個小評論員。
㈤ 《如何理解建築》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如何理解建築》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bYkQAAv2gByj8mgTXzkP8g
㈥ 仿古商業建築傳統文化特色
仿古商業建築傳統文化特色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1.傳統文化可以通過視覺的形式來表達,卡倫認為視覺會"喚醒我們的記憶體驗,以及那些一旦勾起就難再平息的情感波瀾。這就牽涉到建築的形式問題,一種簡單的方法是具象地模仿以再現傳統建築風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去研究傳統建築的尺度和比例,切忌粗製濫造,生搬硬套,因為傳統建築皆由人工所造,其精美和准確度都因匠人積累的經驗決定。對於缺乏知識和技法積累的現代人來說,其難度和復雜程度不可小覷,如果不認真地學習傳統技藝,深入體會古代建築的意境,設計就會成為無本之源。反之,即使是「假古董」,那也是受眾人歡迎的「假古董」。如南京的夫子廟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而另外一種方式是「仿古新做」,既要仿古,又要體現現代精神,該如何讓這兩者結合呢?只是簡單地將傳統符號加諸於現代形式之上嗎?問題是當傳統的形式被嫁接過來時,已經與結構和功能分開了,兩者難以融合,所以最後給人配鎮穗的感覺還是「假」。因此我們要努力做的,是讓那些能表達出傳統意象的元素自然地從建築本身生長出來,讓形式重新和結構、功能結合,與現代的材料,生產方式結合。
2.「從形式到形式是創造不出新路子來的」,而且,視覺的表達依然停留在表層的意義上,如果想要追求更深層次的表達,傳統建築的空間首當其沖。盧紹明在《建築體驗》一書中描敘人「在空間體驗中建立了一種人與場所的關聯,在體驗中獲得了靈感,在心理描繪中建立了自己的一種場所感,一種飛騰的想像與回憶,一種意義的升華,一種美學滿意」。因此,傳統建築中的游廊、院壩、照壁、過街樓等等這些空間情節,提供了一系列的情感、秩序、場所感使消費者身臨其境,通過完整的視覺、聲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的感受,創造了一種真實的體驗,在感受中完善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當然,「對本土文化體驗的注重,要運用時代的新技術新方法重新體察傳統文化,空間設計不再是表象復現,而是意境再現。」
3.如果說空間是骨架,那麼其承載的生活情節和其中的景觀就是肉體。它們讓整個空間更為豐滿。店鋪老闆的吆喝,古玩店挑挑揀揀的顧客,充滿趣味的民間藝術展演旅運,這樣的生活場景是「一個城市、一個集鎮、一個空間、一個景緻的場所記憶的一種具體體現。」而景觀,同樣在向人們闡釋著文化的意義。紅色的燈籠,店鋪的幌子、嫁娶的花轎這是喚起對過去回憶的地方的象徵物。還有地區文化記憶中或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到日常的習俗,它們在不同的角度和層次上刺激著人們的感官。
仿古商業建築的存在是合理的,它們對整個城市、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嚴謹地對待。除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外,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表達,形式不能丟棄,但不能局限培卜於「形」的泥潭中,要從空間、場所、景觀等方面來挖掘更深層次的表達。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㈦ 《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穿牆透壁》(李乾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newDpWLbzWWtNjhJT2tG5Q
書名:穿牆透壁
作者:李乾朗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414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考察的心得總結。涵蓋神靈殿堂、帝王國度、眾生居所三個主要面向、十六
大類建築,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經典個案。時間由秦漢以迄明清,空間遍布中華大地。無論是尺度宏大的宮殿
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園林,還有體現藏傳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蘭風格的清真
寺喚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剖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
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艷的空間美感。在經典
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
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術語詞解。
過去每當我和梁思成先生談到他做學問的事時,他往往只淡淡的一笑說:「這只是笨人下的笨功夫。」
今天當我看到乾朗的這部《巨匠神工》時被驚呆了,不禁想起了梁公說的「笨人下笨功夫」的話。乾朗不
僅受過深入的建築學專業訓練,近二十年來更走遍了大江南北,對中國古建築有了親身的領會和體驗,因
而他才有可能將中國古建築中最經典的作品挑選出來介紹給讀者。本書又不同於一般的讀物,乾朗每調查
一處古建築時都是用全身心去體察的,書中的數十幅圖畫即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因此他可讓讀者用眼睛走
進古建築,而這正是本書的最大特色。本書最可貴的是,它不僅供業內人士用,更是面向廣大的社會人
士、所有非建築業的朋友們。 ——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築師梁思成》作者
作者簡介:
李乾朗,台灣台北淡水人,1 9 4 9年生於北市大稻埕,1 9 7 2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歷任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建築師雜志主編及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1 9 7 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十九世紀台灣建築》、《二十世紀台灣建築》、《古跡入門》、《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灣寺廟建築大師——陳應彬傳》及《溪底派大師——王益順傳》等書。 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文化資產咨詢、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擔任新加坡古跡修護顧問。現任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六十餘種,研究報告五十餘種,建築相關論述一百六十餘篇。著作曾獲: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鼎獎等。
㈧ 選擇一本與藝術設計相關的書籍,然後做出PPT,且美觀。發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萬分萬分感謝!!
※後現代主義的重要人物
溫圖利:美國建築設計家。他是在建築設計上奠定後現代主義基礎的第一人。1969年提出少則煩的原則,從形式基礎上對現代主義挑戰,作品「溫圖利」住宅提出了自己的後現代主義形式宣言。他並反對現代主義的核心內容,設計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義單調的形式特徵,但總的來看仍然是簡單明確的、功能性的、實用主義的。溫圖利追求一種典雅的、富於裝飾的折衷主義的建築形式。他設計的英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聖斯布里廳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穆爾:美國傑出的後現代主義設計大師。他對於建築設計一向持有非常浪漫的藝術態度,不少建築都具有鮮明舞台表演設計的特點。他對於自然環境、社區環境與建築的吻合、協調特點非常重視。代表作義大利廣場、雙樹旅館。
格里夫斯:美國建築家,奠定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重要人物。他的設計講究裝飾的豐富,色彩的豐富,注重歷史風格的折衷表現。許多設計綜合了畫家和建築師雙重技術,完整地融合一體。他最重要的設計作品是波特蘭市的公共服務中心,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
約翰遜:美國最重要的設計理論家、當代建築設計師之一,先後經歷了兩次重要的現代設計運動。他是最早把歐洲的現代主義介紹到美國的人物之一。他和密斯合作設計西格萊姆大廈是其成為世界大師的重要轉折點。在溫圖利提出少則煩主張後,它設計了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大廈,成為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之一。他代表了後現代主義設計中比較講究保持古典主義精華完整性的一派。
磯崎新:後現代主義的重要代表,極具個人特點。他能夠在現代主義與古典主義間找到一種非常微妙的關系。達到既有現代主義的理性,又具古典主義的裝飾色彩和庄嚴。代表作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等。
斯特林:英國傑出的後現代主義設計家。他的探索方向是標準的後現代主義式的,採用現代主義與古典風格的結合,並且加以嘲諷式的處理,嚴肅中充滿了戲虐和調侃的味道,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國斯圖加特的新國家藝術博物館。
羅伯遜: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他主張改革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冷漠,譽坦差非人情化的傾向,希望能利用歷史傳統達到建築的文化氣息。他不希望對古典風格和歷史風格進行嘲弄和戲虐,努力把現代主義的結構和古典主義的動機進行完美的結合,代表作有阿姆維斯特總部大樓等。
阿道•羅西:義大利重要的後現代主義設計師,他把環境整體性、協調性看得至高無上,從而形成他的設計方法和理論。最集中體現他原則的例子是莫迪納市的公墓建築。其他還有法列爾、詹克斯、塔夫特事務所、博塔、羅什等都是後現代主義的重要代表。
※後現代主義的產品設計
後現代主義在產品設計上的影響沒有建築設計上的廣泛。從形式上可以分為:高科技風格、改良高科技風格、義大利的阿基米亞和孟菲斯集團、後現代主義風格、減少主義風格、建築風格、微建築風格、微電子風格等。高科技風格是從克朗和斯萊辛的著作《高科技》中產生的,特指1、技術性的風格,強調工業技術的特徵。2、高品味的。不是強調民主化的現代主義的衍生。高科技風格把現代主義設計中的技術成分提煉出來,加以誇張處理,形成一種符號的效果。把工業技術風格變為一種高商業流行風格。給於工業結構、機構部件以美學價值是高科技風格的核心內容。它也是首先從建築開始的。代表作有羅信塵傑斯的蓬皮杜文化中心等。過渡高科技是一種對工業化風格、高科技風格的冷嘲熱諷、嘲弄的表現,具有更高的個人表現特點,也比較難以批量化生產。此風格充滿了荒誕不羈的細節處理,表現了設計師對於高技術、工業化的厭惡和困惑,是龐克文化、霓虹燈文化的一種體現。它明顯的諷刺特徵造成了它不可能得到廣泛的歡迎。代表作有阿拉德的「混凝土」音響組合等。義大利的阿基米亞和孟菲斯集團是兩個關系密切的設計組織。代表了現代主義開始式微以來義大利設計的新發展趨向。這兩組織的設計原則基本相似,都是以高度娛樂、戲虐、艷俗的方法來達到與正統設計完全不同的效果,表示豐裕時代的艷俗和平庸。這種設計色彩鮮艷。普遍採用非常俗氣的材料——裝飾板作為表面粘貼裝飾基礎,形成明顯的波普風格。設計中玩世不恭的氣息得到80年代青年的喜愛。後現代主義風格是從建築設計上衍生出來的。它通過產品表現了與建築上的後現代主義相似的傾向,包括了歷史主義和裝飾主義立場,對歷史動機的折衷主義立場,娛樂性三方面特徵。代表作克利夫斯設計的椅子MG—1等。減少主義風格是80年代開始興盛的一個設計風格,特徵慶皮是一種美學上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風格,一種加爾文式的簡單到無以復加的設計方式。它受到米斯設計思想影響,產品具有簡單的結構,比較生硬的表面處理特點。減少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首推斯塔克,重要的減少主義集團是宙斯設計集團。建築風格是後現代主義在產品設計上的一個分支。此風格主要集中在由建築師設計的傢具上,大量採用後現代主義建築的風格,甚至完全搬用建築的形式,產生出像建築的傢具來。代表作有羅西設計的櫃子AR—1等。微建築風格指的是把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沿引到產品設計上,特別是小產品設計上。它是裝飾主義的一個比較極端化的發展,大量採用艷麗的色彩和幾何圖案為裝飾動機,加上華貴的材料,使這種風格的產品與20年代的裝飾藝術運動風格有相似之處,是形式主義一個高度的發展。代表作有羅西等人設計的咖啡具等。微電子風格不是一個統一的設計風格。它是技術發展到電子時代,電子產品涌現而導致的新的設計范疇,重點在於如何把設計功能、人體工學、材料學等技術統一,在新產品上集中體現出來,達到良好的功能和形式效果。由於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產品尺寸越來越小,設計上則越來越簡單明快,往往採用新理性主義和功能主義的方式。代表作西門子等公司設計的電子設備。
※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的形式實質是對於結構主義的破壞和分解,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形成於80年代。在建築上最先開始,從字意來看,解構主義的所反對的是正統原則和正統標准,即現代主義、國際主義原則與標准。因此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個人性特點。後現代主義興盛了不長時間就衰頹了,重視個體、部件本體,反對總體統一的解構主義哲學卻被少數設計師認同,認為是具有強烈個性的新哲學理論而採用。它不是設計上的無政府主義方式,所有解構主義作品都貌似零亂,而實質有內在的結構因素和總體性考慮的高度理性化特點。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蘭克•蓋里、艾什曼等。蓋里的設計採用了解構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現代主義、結構主義建築整體破碎處理,然後重新組合,形成破碎的空間和形態。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徵,採用解構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重視結構的基本部件,認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現的特徵,完整性不在於建築本身總體風格的統一,而在於部件的充分表達。雖然其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總體形式,但這種破碎本身卻是種新的形式,解析了以後的結構。蓋里的設計代表了解構主義的精神精華。艾什曼常運用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各式結構,但大部分部件卻是解構的,總體的風格是非一般幾何式的,復雜的。代表作有威克斯奈視覺藝術中心等。解構主義因為存在許多結構的、工程上的問題,很難立即影響到工業設計,對於平面設計,則導致了達達主義風格的復興。達達主義在版面是以簡單字體和插圖布局的零散,乃至凌亂的方式,表達當時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作為對於國際主義、現代主義平面風格的一種反動,這種新的解構風格於90年代開始在青年設計家中開始流行,促成這種風格流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技術上的,即電腦設計的普及和發展。解構主義並沒有能夠真正成為引導性的風格,它一直是一種知識分子的前衛探索,具有強烈的試驗氣息。
※新現代主義
在溫圖利向提出現代主義挑戰以來,除了後現代主義還有一條道路就是對現代主義的重新研究和發展。被稱為「新現代主義」或「新現代」設計。新現代主義堅持現代主義的傳統,根據新的需要給現代主義加入了新的簡單形式的象徵意義,但總體來說它是現代主義繼續發展的後代。這種依然以理性主義、功能主義、減少主義方式進行設計的風格人數不多但影響巨大。70年代從事現代主義設計的以「紐約五人」為中心,他們的作品遵循了現代主義的功能主義、理性主義基本原則,但卻賦予象徵主義的內容。新現代主義是在混亂的後現代主義之後的一個回歸過程,重新恢復現代主義設計和國際主義設計的一些理性的、次序的、功能性的特徵,具有它特有的清新味道。新現代主義在平面設計上的影響特點之一就是新包豪斯風格:工整,功能性強,講究傳達功能,冷漠。新現代主義的代表作有邁耶的裝飾藝術博物館等。
㈨ 如何體驗與享受建築 pdf
美國人寫的,建築與你,如何體驗與享受建築,題主沒有提供獲取方法
㈩ 學建築的大學應該讀些什麼書
建築學必讀書目
標簽:必讀書目 建築學
基本文獻是建築學學習過程中必須完成的閱讀,基本按年級之順序先基礎後提高排列。參考文獻和擴展閱讀則要看學生的「學力」, 這兩部分是無止境的。閱讀過程中,一方面要讀經典的積累,一方面一定要重視原著,要高起點、看精華,自然就會有提高,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基本的判斷力和理解力。
《藝術發展史》,《安藤忠雄都市彷徨》,《建築的革命》(鄭光復著),《我的視覺日記>(王小慧著)
基本文獻[/B]
● [美]弗蘭西斯·D·K·程 著,《形式/空間/秩序》,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彭一剛 著,《建築空間組合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 [美]保羅·拉索著,邱賢豐等 譯,《圖解思考—建築表現技法》,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2
愛德華·T·懷特 著,林敏哲等 譯,《建築語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 [德]迪特爾·普林茨、[德]邁那波肯著,趙巍岩譯,《建築思維的草圖表達》,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 [美]蓋爾·格里特·漢娜 著,李樂山 / 韓琦 / 陳仲華譯,《設計元素(羅伊娜·里德·科斯塔羅與視覺構成關系) 》/設計初步叢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維特魯威 著,高履泰譯,《建築十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
● [丹麥]拉斯姆森 著,劉亞芬 譯,《建築體驗》,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
● [美]史坦利·亞伯克隆比 著,吳玉成 譯,《建築的藝術觀》,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 [德]托馬斯·史密特 著,肖毅強 譯,《建築形式的邏輯概》,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 [日]蘆原義信 著,尹培桐 譯,《外部空間設計》 /建築師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1990年
肯尼斯·弗蘭普頓 著,張欽楠譯,《20世紀建築學的演變:一個概要的陳述》,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李允鉌 著,梁培《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 [德]托馬斯·史密特 著,肖毅強 譯,《建築形式的邏輯概念》,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 [英]托尼·亨特著,於清 譯,《托尼·亨特的結構學手記1》/(原著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 [英]托尼·亨特著,於清 / 楊有福 譯,《托尼·亨特的結構學手記2》/(原著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童寯 著,《近百年西方建築史》,南京工學院出版社,1986
● [美]弗蘭姆普敦 等著,王駿陽 譯,《建構文化研究—論19世紀和20世紀建築中的建造詩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肯尼斯·弗蘭普頓 著,張欽楠譯《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赫次伯格 著,仲德昆譯,《建築學教程:設計原理》/(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推薦教學參考書),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赫茨伯格枯物 著,劉大馨譯橡敗唯,《建築學教程2:空間與建築師》/(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推薦教學參考書),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 [美]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 著,黃經緯 譯,《設計結合自然》/(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推薦教學參考書),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汪麗君 著,《建築類型學》/(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推薦教學參考書),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意]布魯諾·賽維(Bruno Zev)著,席雲平 / 王虹譯,《現代建築語言 / 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建築師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1990
[英]查爾斯·詹克斯 著,李大夏摘譯,《後現代建築語言》/(建築師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1990
凱文·林奇( Kevin Lynch)著,項秉仁 譯,《城市的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建築師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1990
● [挪威]諾伯格·舒爾茲(Norberg-Schulz,C)著 ,尹培桐 譯,《存在·空間·建築 / Exis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建築師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1990
大衛·王/[美]琳達·格魯特,王曉梅譯,《建築學研究方法》,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計成 著,《園冶注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8
童寯 著,《園論》,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梁思成 著,《中國建築史》,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梁思成 著,梁從誡 譯,《圖像中國建築史》/(漢英雙語版),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劉致平 著,《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陳志華 著,《外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陳從周 著,《說園》/(中英文對照版),同濟大學出版社,1984
巴蘭坦 著,王貴祥 譯,《建築與文化—Architecture: A Very Short Introction》,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 [俄]金茲堡 著,陳志華 譯,《風格與時代》,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 [法]拉卡茲 著,高煜 譯,《我知道什麼 ——城市規劃方法》,商務印書館,1996
Walter Gropius,《The New Architecture and The Bauhaus》,The MIT Press,1965
● [英]霍華德 著,《明日的田園城市》,商務印書館,2000
柯林·羅等 著,童明 譯,《拼貼城市》,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 [丹麥]蓋爾 著,何人可 譯,《交往與空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 [挪]舒爾茨 著,歐陽恬之 / 李路珂 譯,《西方建築的意義》,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 [英]柯林斯 著,英若聰 譯,《現代建築設計思想的演變(引進版)(第二版)》/(國外建築理論譯叢),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彼得·艾森曼 著, 陳欣欣、何捷 譯,《彼得·艾森曼:圖解日誌》,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簡·雅各布斯 著,《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譯林出版社,2006
艾倫·科洪 著,劉托 譯,《建築評論-現代建築與歷史變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查爾斯·詹克斯 / 卡爾·克羅普夫 編著,周玉鵬、雄一、張鵬譯,張媛、李雪校,《當代建築的理論和宣言》,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漢諾·沃爾特·克魯夫特 著,王貴祥 譯,《建築理論史從—維特魯威到現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等 編,《材料的處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張良皋 著,《匠學七說》,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2
● [美]林奇、[美]海克 著,《總體設計》/ (國外建築理論譯叢),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 [意]阿爾多·羅西 著,《城市建築學》/ (國外城市規劃與設計理論譯叢),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爾/蒂姆·希思/ [土]塔內爾·厄奇著,《城市歷史街區的復興》/ (國外城市規劃與設計理論譯叢),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 [希臘]安東尼·C·安東尼亞德斯著,《建築詩學—設計理論》/ (國外建築理論譯叢),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參考文獻[/B]
● [日]淵上正幸 編, 覃力 / 黃衍順 譯,《世界建築師的思想和作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 [瑞士]W·博奧席耶·斯通諾霍 著,《勒·柯布西耶全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 [瑞士]弗雷格 著,《阿爾瓦·阿爾托全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建築設計資料集編委會著,《建築設計資料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日本建築學會 編,《建築設計資料集成》,天津大學出版社
虞獻南 / 虞朋 編,《建築設計規范常用條文速查手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褚智勇 著,《建築設計的材料語言》,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 《世界建築大師系列》等,包括貝聿銘、路易斯·康、賴特、密斯、黑川紀章、菲利普·約翰遜、雅馬薩奇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 《建築大師系列》等,包括安東尼·奧高迪、尼邁耶、阿爾多·羅西、R·M·辛德勒等建築大師,西班牙GG出版社授權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在中國出版簡體中文版,2005(此套圖書曾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優秀國際建築圖書獎)
萊斯大學建築學院,《萊姆·庫哈斯與學生的對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萊斯大學建築學院,《路易斯·康與學生的對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萊斯大學建築學院,《勒·柯布西耶與學生的對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萊斯大學建築學院,《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與學生的對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 [英]理查德·威斯頓 著,《建築大師經典作品解讀》 (附光碟平面立面剖面),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 [日]富永讓 著,劉京梁 譯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間構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 [荷]伯納德·盧本等 著,林尹星 譯,《設計與分析》/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推薦教學參考書,天津大學出版社
● [日]宮宇地一彥 著,《建築設計的構思方法—拓展設計思路》/Architecture Dramatic叢書(Architecture Dramatic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密斯·凡·德·羅導讀系列:《范斯沃斯住宅》,《湖濱公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梅爾 等 著,王曉俊 譯,《園林設計論壇1――現代園林設計與藝術譯叢》,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3
● [荷]於里安范米爾 著,《歐洲辦公建築—辦公建築設計與國家文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沈福煦 著,《建築方案設計/建築設計》系列叢書(建築設計系列叢書),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郭遜 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系列課教案與學生作業選—一年級建築設計》 (國家985工程二期清華大學本科人才培養建設項目教學叢書),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周燕珉 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系列課教案與學生作業選—二年級建築設計》/(國家985工程二期清華大學本科人才培養建設項目教學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擴展閱讀與課外讀物[/B]
● 《企鵝建築學詞典-企鵝分類詞典》,外文出版社,1996
● [英]佩夫斯納 著,殷凌雲 譯,《現代建築與設計的源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編,《建築師的二十歲》,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安藤忠雄 著,《安藤忠雄論建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
安藤忠雄 著,《連戰連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
李清志 著,《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 [美]丹尼爾·李布斯金 著,《破土:生活與建築的冒險》,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張永和 著,《作文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 [中國台灣]吳東龍 著,《設計東京》,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褚冬竹 著,《開始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王怡穎 著,《創意市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張路 著,《歐洲視覺日記—一個中國設計師在歐洲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
● [古羅馬]李維(T. Titus Livius)著,穆啟樂 譯,《建城以來史(前言 卷一)》/(中文-拉丁語對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法]弗萊德曼 著,秦屹 / 龔彥 譯,《為家園辯護》,上海錦綉文章出版社,2007
● [美]C·亞歷山大,趙冰 譯,《建築的永恆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
● [美]比約內 著,北京世紀英聞翻譯有限公司 譯,《建築大師處女作—譜系人物與空間》,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 [美]H·H·阿納森著,鄒德儂 / 巴竹師等譯,《西方現代藝術史—繪畫·雕塑·建築》,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原研哉 著,《設計中的設計》,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隈研吾 著,《負建築》,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傅剛 費菁 著,《都市村莊》,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Jean Jenger著,周嫄譯,《勒·柯布西埃—為了感動的建築》,世紀出版集團,2006
● [日]矢代真己 等著,盧春生 等譯,《20世紀的空間設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 [日]五十嵐太郎 編,周貴榮 譯,《日本著名建築師的畢業作品訪談2》,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
● [日]原口秀昭 著,徐蘇寧 等譯,《路易斯康的空間構成—圖說20世紀的建築大師》,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7
● [日]隈研吾 著,朱鍔 譯,《十宅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英]塞西爾·巴爾蒙德 著,《異規》
● 《建築與都市》中文版,《塞西爾·巴爾蒙德》/《建築與都市》中文版發行三周年紀念特別專輯,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 [日]越後島研一 著,《勒·柯布西耶建築創作中的九個原型》/Architecture Dramatic叢書(Architecture Dramatic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 [日]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的非線性設計—從仙台到歐洲》/建築大師論壇系列(建築大師論壇系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 [美]詹克斯 / 克羅普夫 著,張鵬 / 雄一譯,《當代建築的理論和宣言》/(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5
● [英]柯林斯,英若聰 著,《現代建築設計思想的演變(引進版)(第二版)》/(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3
● [意]布魯諾·賽維 著,《建築空間論—如何品評建築》/(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6
●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 著,黃蘭谷 譯,《建成環境的意義》/(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3
●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納 著,鄧敬 譯,《反理性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3
● [意]布魯諾·賽維 著,席雲平 譯,《現代建築語言》/(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5
●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納 著,王申祜 譯,《現代設計的先驅者—從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烏斯》/(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4
● [英]羅傑·斯克魯頓著,劉先覺 譯,《建築美學》/(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3
布賴恩·愛德華茲著,周玉鵬 譯,《可持續性建築》/(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3
●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 著,常青 譯,《文化特性與建築設計》/(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4
● [日]小林克弘 著,陳志華 譯,《建築構成手法》/(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4
阿恩海姆 著,寧海林譯,《建築形式的視覺動力》/(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6
安東尼.C.安東尼 亞德斯 著,《建築詩學-設計理論》/(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6
● [美]克里斯·亞伯 著,張磊 譯,《建築與個性—對文化和技術變化的回應》/(國外建築理論譯叢),2003
外文期刊[/B]
美國的期刊:Grey Room (MIT Press);Harvard Design Magazine;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cation (MIT Press);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Urbana, Ill。)
Yale大學學生編輯的雜志:Perspecta
英國的期刊:AA Files (London);Journal of Architecture (London);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 Press)
日本期刊 :A+U, S+D, Japan Architect, GA Document, 建築文化
西班牙的期刊:El Croquis;Arquitectura viva (Madrid);Quaderns d』arquitectura i urbanisme (Barcelona)
義大利的期刊:Domus;Casabella
景觀期刊:Topos;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London);Les carnets paysage (Paris);Landscap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