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臨縣歷史廉政名人有哪些
彭天益(?-?):號司空山人,北宋哲宗元祐進士,歷任武騎尉、太學博士、湖廣提舉,撰有《重修陽升觀三奇碑記》[20] 。
蔡槐庭:明嘉靖丁己年(1557年)二月初五齣生在湖南省攸縣淥田鎮的一個科舉世家,萬曆庚辰(1580)進士,癸末(1583)殿試名列二甲。他是淥田蔡民第九世孫。歷任嘉興知府,戶部郎中等,官至太僕寺卿(從三品)。
洪雲蒸(1580-1636):明代名臣,字化卿,號紫雲,攸縣漕泊人,萬曆庚戌科進士,追賜為都察院御史。
龍湛霖(1837-1905):字芝生,清湖南省攸縣人。清同治元年(1862)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雲南鄉試正考官,任哪臘橋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左中允,後累遷至侍讀學士。
胡庶華(1886-1968):攸縣城關人,著名教育家、冶金專家,曾任同濟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校長。
文榮林(1900-1974):攸縣城關人,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師十二團團長,七十九師上校副官長。抗戰期間,任二十八師少將副師長,後調廣東防空訓練班任少將教育長。
張德粹(1900-1987):攸縣東鄉田村人,農業經濟學家、農業教育家,我國農業經濟學奠基人之一。
譚震林(1902-1983):攸縣城關人,曾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陳逵(1902-1990):曾用名陳弼猷,攸縣柏市樟井沖人。《毛澤東選集》編譯委員會委員,致力將中國古代名詩詞翻譯成英文,介紹到國外,開創出漢詩英譯的新天地。
丁德隆(1904-1996):字冠洲,又名若望,攸縣高梘人。率部參加上海保衛戰、蘭封戰役和武漢會戰。國民革命軍中將,第37集團軍總司令。晚年退役棄政,潛心研習道、佛、儒、耶各教之哲理,擅長篆、隸、楷、草各體書法,並有繪畫技能,曾在台北舉辦過個人書畫展。在著作方面有《大同大道》、《易經原理》、《心物一元觀》、《道性真理》、《天人合一》、《自然循環定律李猛》等著述付梓。
唐有章(1906-2000):攸縣新市人,參加廣州起義。曾先後擔任機械工業部設計總院副院長、農機部外事局局長、農業機械部顧問。
劉克(1915-2000):原名劉相堯,攸縣市上坪鎮市坪村人。1961年8月授予少將軍銜,曾任鐵道兵團副司令員兼工程部部長、鐵道兵副司令員兼科研部部長。
蕭友明(1916-):原名謝華生,攸縣黃豐橋鎮廣寒寨村人。少將軍銜,曾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原副部長,是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顏德明(1917-1985):湖南攸縣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曾任廣州軍區裝甲兵政委,軍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
羅吉庭(1930-):攸縣大同橋鎮觀東村人,核物理學家、研究生導師。少將軍銜。曾任陝西省政協委員,湖大校友委員,中國計算物理學會會員、蒙特卡羅專業會委員、計算物理西北分會理事、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院「學報」編委,「陝西物理」編委、「科學與工程計算叢書」編委、中國國際出版社顧問兼編委等職。
陳旭榜(1932-):攸縣鴨塘鋪鄉奧林村人,少將軍銜。曾任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寧夏軍區黨委常委,當選為寧夏自治區第五、六屆人大代表。
周玉書(1933-):湖南攸縣人,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中央委員,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1月改為武警少將警銜。1990年7月晉升為武警中將警銜,1992年12月改為中將軍銜。
蘇紀蘭(1935-):湖南攸縣人,物理海洋學家,被譽為「海洋之子」。長期致力於物理海洋學環流動力學研究。1989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開雲(1937-):藝名阿雲,著名中國花鳥畫家,湖南攸縣人。曾任湖南美術館、湖南國畫館館長,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現任中國國畫家理事,中國書畫人才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學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學學會名譽會長,湖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湖局灶南省國畫館顧問,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
肖旭初(1937-):少將軍銜,曾任廣西軍區政治委員、司令員,海南軍區司令員。
劉遠節(1938-):攸縣桃水鎮睦塘村人,曾用名劉春華。曾任廣東省軍區政委,少將軍銜。
譚冬生(1940-):湖南攸縣蓮塘坳鄉春龍村人,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軍銜。
謝秋雲(1948-):湖南攸縣人,湖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書畫家,詩人。
彭新國(1951-):湖南攸縣人,少將軍銜。曾任南疆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參謀長。
劉鼎新(1952-):湖南攸縣人,現任海南省委常委、省軍區政治委員。
傅劍仁(1953-):湖南攸縣人,筆名易卯,河北省政法委員會常務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黎明啟程》等。
蔡儀(1906-1992):原名蔡南冠,湖南攸縣人。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主編高等學校教材《文學概論》和《美學原理》,主編《美學論叢》、《美學評林》等刊物。對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論和文藝理論多有闡述。
譚震林[4]
歐陽一葉:1988年12月初4,本名:歐陽盛,字飛紅,號一葉。系新興青年作家,可謂後起之秀也。出生湖南攸州。2011年獨創首部古典唯美科幻小說作品《生化核戰紀》而走紅,開辟了世界核題材文學作品的先例。繼後又以《浪子飄》這部被眾多讀者稱之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首部「打工文學」,一直以來廣受爭議,並被譽為現代魯迅、下一個莫言、勵志哥等諸多美譽。
顏書勁(1910-1982):湖南攸縣高梘雙江口人,字清和,1930年考入黃埔軍校(也叫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通訊科學習。 後歷任交通警察局鄭州支台台長,廣州區台台長,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台灣黃埔軍校通信科教官。
賀東生(1911—1998):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出席黨的八大、九大。1998年8月27日病逝於湖南長沙,終年87歲。
譚震林(1902—1983),漢族,1902年出生於湖南省攸縣城關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陳健民(1906年-1987年) :佛教瑜伽士。曾參學三十七位師傅,留學康藏五年,在印度閉關二十五年,並曾在岩洞、墳場閉長期關。一九七二年赴美國弘法。中、英文著作百餘種,作品集為《曲肱齋全集》。故居位於攸縣城關鎮西街。
❷ 攸縣的著名人物
彭天益(?-?):號司空山人,北宋哲宗元祐進士,歷任武騎尉、太學博士、湖廣提舉,撰有《重修陽升觀三奇碑記》 。
蔡槐庭:明嘉靖丁己年(1557年)二月初五齣生在湖南省攸縣淥田鎮的一個科舉世家,萬曆庚辰(1580)進士,癸末(1583)殿試名列二甲。他是淥田蔡民第九世孫。歷任嘉興知府,戶部郎中等,官至太僕寺卿(從三品)。
洪雲蒸(1580-1636):明代名臣,字化卿,號紫雲,攸縣漕泊人,萬曆庚戌科進士,追賜為都察院御史。
龍湛霖(1837-1905):字芝生,清湖南省攸縣人。清同治元年(1862)進士,選翰林院桐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雲南鄉試正考官,任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左中允,後累遷至侍讀學士。
胡庶華(1886-1968):攸縣城關人,著名教育家、冶金專家,曾任同濟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校長。
文榮林(1900-1974):攸縣城關人,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師十二團團長,七十九師上校副官長。抗戰期間,任二十八師少將副師長,後調廣東防空訓練班任少將教育長。
張德粹(1900-1987):攸縣東鄉田村人,農業經濟學家、農業教育家,我國農業經濟學奠基人之一。
譚震林(1902-1983):攸縣城關人,曾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陳逵(1902-1990):曾用名陳弼猷,攸縣柏市樟井沖人。《毛澤東選集》編譯委員會委員,致力將中國古代名詩詞翻譯成英文,介紹到國外,開創出漢詩英譯的新天地。
丁德隆(1904-1996):字冠洲,又名若望,攸縣高梘人。率部參加上海保衛戰、蘭封戰役和武漢會戰。國民革命軍中將,第37集團軍總司令。晚年退役棄政者扒,潛心研習道、佛、儒、耶各教之哲理,擅長篆、隸、楷、草各體書法,並有繪畫技能,曾在台北舉辦過個人書畫展。在著作方面有《大同大道》、《易經原理》、《心物一元觀》、《道性真理》、《天人合一》、《自然循環定律》等著述付梓。
唐有章(1906-2000):攸縣新市人,參加廣州起義。曾先後擔任機械工業部設計總院副院長、農機部外事局局長、農業機械部顧問。
劉克(1915-2000):原名劉相堯,攸縣市上坪鎮市坪村人。1961年8月授予少將軍銜,曾任鐵道兵團副司令員兼工程部部長、鐵道兵副司令員兼科研部部長。
蕭友明(1916-):原名謝華生,攸縣黃豐橋鎮廣寒寨村人。少將軍銜,曾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原副部長,是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顏德明(1917-1985):湖南攸縣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曾任廣州軍區裝甲兵政委,軍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
羅吉庭(1930-):攸縣大同橋鎮觀東村人,核物理學家、研究生導師。少將軍銜。曾任陝西省政協委員,湖大校友委員,中國計算物理學會會員、蒙特卡羅專業會委員、計算物理西北分會理事、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院「學報」編委,「陝西物理」編委、「科學與工程計算叢書」編委、中國國際出版社顧問兼編委等職。
陳旭榜(1932-):攸縣鴨塘鋪鄉奧林村人,少將軍銜。曾任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寧夏軍區黨委常委,當選為寧夏自治區第五、六屆人大代表。
周玉書(1933-):湖南攸縣人,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中央委員,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1月改為武警少將警銜。1990年7月晉升為武警中將警銜,1992年12月改為中將軍銜。
蘇紀蘭(1935-):湖南攸縣人,物理海洋學家,局嫌頃被譽為「海洋之子」。長期致力於物理海洋學環流動力學研究。1989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開雲(1937-):藝名阿雲,著名中國花鳥畫家,湖南攸縣人。曾任湖南美術館、湖南國畫館館長,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現任中國國畫家理事,中國書畫人才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學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學學會名譽會長,湖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湖南省國畫館顧問,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
肖旭初(1937-):少將軍銜,曾任廣西軍區政治委員、司令員,海南軍區司令員。
劉遠節(1938-):攸縣桃水鎮睦塘村人,曾用名劉春華。曾任廣東省軍區政委,少將軍銜。
譚冬生(1940-):湖南攸縣蓮塘坳鄉春龍村人,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軍銜。
謝秋雲(1948-):湖南攸縣人,湖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書畫家,詩人。
彭新國(1951-):湖南攸縣人,少將軍銜。曾任南疆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參謀長。
劉鼎新(1952-):湖南攸縣人,現任海南省委常委、省軍區政治委員。
傅劍仁(1953-):湖南攸縣人,筆名易卯,河北省政法委員會常務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黎明啟程》等。
蔡儀(1906-1992):原名蔡南冠,湖南攸縣人。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主編高等學校教材《文學概論》和《美學原理》,主編《美學論叢》、《美學評林》等刊物。對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論和文藝理論多有闡述。
歐陽一葉:1988年12月初4,本名:歐陽盛,字飛紅,號一葉。系新興青年作家,可謂後起之秀也。出生湖南攸州。2011年獨創首部古典唯美科幻小說作品《生化核戰紀》而走紅,開辟了世界核題材文學作品的先例。繼後又以《浪子飄》這部被眾多讀者稱之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首部「打工文學」,一直以來廣受爭議,並被譽為現代魯迅、下一個莫言、勵志哥等諸多美譽。
顏書勁(1910-1982):湖南攸縣高梘雙江口人,字清和,1930年考入黃埔軍校(也叫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通訊科學習。 後歷任交通警察局鄭州支台台長,廣州區台台長,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台灣黃埔軍校通信科教官。
賀東生(1911—1998):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出席黨的八大、九大。1998年8月27日病逝於湖南長沙,終年87歲。
譚震林(1902—1983),漢族,1902年出生於湖南省攸縣城關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
陳健民(1906年-1987年) :佛教瑜伽士。曾參學三十七位師傅,留學康藏五年,在印度閉關二十五年,並曾在岩洞、墳場閉長期關。一九七二年赴美國弘法。中、英文著作百餘種,作品集為《曲肱齋全集》。故居位於攸縣城關鎮西街。
❸ pdf論語文言文白話文對照
學而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為政第二『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說:"《詩》三百篇,用一句話概括它,可以說:'思想內容沒有邪曲的東西.'"『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6』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7』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8』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19』哀公聞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11。
學而篇第一 【本篇引語】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
《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
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
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評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
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里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
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里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後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麼,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後人留下一個謎。
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
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
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
後一說較為可信。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
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於動詞之前。
(6)務本:務,專心、致力於。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
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准則。
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
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評析】 有若認為,人。
1:
電騾下載頁:(目錄下列)
/groups/academic
2:國學數典論壇(有很多下載資源,TXT的文件更小)
.cn/?fromuid=6196
中華書局][中華書局版圖書][PDF][石渠藏簡發布]
諸子百家 古典名著 圍棋書 (pdf包)
[推薦][任真先生掃描學術書籍資源下載索引][任真先生發布]
[英文聖經17種](Holy Christian Church Bible Ultimate Collection)
人民教育出版社《兒童心理學》word版,朱智賢著,仲夏夜之原創
【資源】我收集的一些心理學電子書
[資源][電騾古籍資源薈萃][轉自國學數典論壇]
[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47本] [PDF][煤炭子鬼發布]
[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PDF]
金庸作品集
[綜合][讀書中文網書籍][PDF][wanqan發布]
[三聯書店][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PDF]
[版本目錄學圖書][DJVU][任真先生掃圖][落花軒主人轉djvu並發布]
[灌水]我的電子書目
[中華書局][歷代詞全集系列][PDF][gconquer發布]
[三聯書店][文化與生活譯叢][PDF]
[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藝理論叢書][PDF][shuchuxs原創]
[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18種][PDF]
王力古漢語字典 同源字典
[文獻學、目錄學、版本學、四庫學合集][jpg][tif][任真先生發布] 3 1月7日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ISO-PDF][瑚璉先生發布] 2 1月7日
[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PDF][瑚璉先生發布] 4 1月3日
小澄兄告知的djvu格式書籍資源! 8 2007/12/17
[公告]本組討論貼--可在此發表意見、申請鏈接 3 2007/10/30
[資料資源區][讀書中文網][陳寅恪先生全集][里仁書局][pdf] 1 2007/10/29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65-70冊 [DJVU]已經在verycd上發布 1 2007/7/29
[周作人著作集][PDF][橋十七發布]
孔子論語十則原文翻譯譯文 論語十則 選自《論語》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兒嗎?我有才學,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並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什麼都學不到。」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太多了…你要查哪句就網路吧。
先貼上論語十二章的翻譯。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么?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么?」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各種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卻不讀書,就會有危險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 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多麼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麼有賢德啊,顏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曲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
9.孔子說: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學習,他們的短處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著滔滔江水感慨的說:「時間就想著江水一去不回呀!」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可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能改變志向。」12.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說:「廣泛的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❹ 大寶法王噶瑪巴會結婚嗎
不會吧,十五睜源茄世法王倒有結婚過。但十七世法王經歷了太多的事了,可以說歷盡滄桑。他從小出家,為佛法不惜生命,在十四歲,還只能算個是孩子的時候,就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印度,途中幾乎喪命,為的就是得到法的傳承,與利益世悉察界各地的弟子。
聽說每在祈願法會期間,他幾乎只睡兩小時,非常辛苦,每天不停止地忙碌於利益眾生的事業。就算生病了也不休息,幾乎耗盡他的體力,可是再累再苦也從不停息他利眾的事業 。不但利益蒼生,自己也在不斷地學習,於書法,寫詞作曲,畫畫,彈琴各方面都有深入。這樣一個,把自己全然付於眾生,忘了自己的生死苦痛,又精進好學的人,應該沒心思去談情說愛。
願力之深,會推動他繼續往前,他這一生的願望就是為了解決一切眾生的苦痛吧。今生不能完成,來世再來,一直到千佛出世,他的願力都不止境。很感動他的悲心與願力。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緣,應該不會還俗。除非有這個必要吧。像十五世有那樣的因緣。這個不是我們所能了知的!
不管出家在家,可以相信的一點就是,他從未舍棄過眾生,他所做的裂絕任何決定,必然是站在利眾的高度,是我們可以依賴的善知識!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❺ 佛教jj是誰
佛教jj是生死輪回的根本,所以是佛教徒必須直面,不可迴避的問題。佛教里男性生殖器的說法很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一是「陰」
據寶女所問經卷四載,如來之陰馬藏大人相者,乃往古之世,為謹慎己身,而遠色慾故。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四下):『如來陰藏,平如滿月,有金色光,猶如日輪。』〔觀佛三昧海經卷八、大毗婆叢攜者沙論卷一七七〕
若以鐵錐。刺其陰中。若以鐵鉤。釘其陰中。(《正法念處經卷第六、七地獄品》)
二是「男根」
楞嚴經九曰:『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凈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盤真處,彼無知者信此穢言。』
三是「杵」(密宗說法)
杵端惟有此亀頭(陳健民《曲肱齋全集補遺》)
四是「勢峰」
慧琳音義四十八曰:『勢峰謂陰莖也。』
五是「身生」
摩訶僧只律五曰:更欲作淫法,即以身生內鱉口中……今日婆羅門,若不救我者。須臾斷身生,困厄隱山還山林滲薯。內,納的通假字,納入
❻ 密宗灌頂能意幻灌頂嗎
朋友 您好!
西藏密宗喇嘛們的灌頂, 無外乎兩大類, 一種是觀想性質的灌頂; 另一種則是實體的灌頂.
前者譬如初灌中的瓶罐輪褲仔頂, 上師在准備替弟子灌頂前, 會先觀想瓶子中的水就是甘露, 觀想自己的心光連結到甘露並對其加持, 以及諸佛的心光也對其加持. 最後再觀想佛父佛母雙運而滴出的甘露(上師與明妃交合流出的液體)就是那瓶中的水. 至於後者, 如無上瑜珈部的密灌, 那就是實體的上師與明妃交合流出的液體, 再搭配五香作為灌頂所用的甘露了, 其中, 精血與經血通常稱之為白菩提與紅菩提.
細節內容可參閱曲肱齋全集.
總而言之, 那些與佛法的灌頂完全無關, 佛法中的灌頂是讓佛弟子真的能發起種種不思議解脫智慧, 種種三昧證境, 根本不需要什麼甘露, 密宗從初灌到最後灌只是將佛法名詞套用到他們虛妄想的意淫境界, 只純蘆是欲界最粗重的男女貪淫之法, 與佛法修證無關, 故, 勸君思之, 莫近臘汪密宗.
❼ 邪視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邪視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黃道中脈辯>
〈書社按:此文乃正陽子所作,見地卓越,辯析精詳,尤其對於黃道之論述,真有破千古謎暗之感!要知衫手,黃道乃仙家千消並古核心拿塌跡秘密之一,自古丹經,僅露片言隻字,另人莫衷一是,縱一般所謂道學前輩、專家權威,若不經明師指示並加切身苦證,雖將丹書倒背如流,亦不知黃道之真實作用!此辯文可為:黃道之位置、定名及作用淺釋;辯黃道、中脈之實際修煉方法不同;辯陳健民《中黃督脊辯》幾大錯等三個部份。書社原將三次連載,但便於讀者閱讀,且又不忍將此美文割裂,造成缺限,故一次性刊出,敬請關注!同時,在此再次感謝正陽子道長!書社又按:宏揚中華道學,功德無量!望各學術論壇轉載此文是幸!!〉
小引
陳健民先生被喻為漢地學密者第一人,影響之所及,崇拜者日眾!尤其新近出版的《曲肱齋全集》中關於佛道高下之論中直斥我仙家丹道為外道邪門,如《中黃督脊辯》等,其文采斐然,甚惑人心!初學丹道,或窮理未澈而又無真正實修經驗者,在不知不覺……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❽ 曲肱齋全集的介紹
《曲肱齋全集》是一部改櫻由陳健晌殲鉛民上師所著的佛教宴好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