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化騰在知乎發布的一條提問暴露了他的什麼
馬化騰在知乎發布的一條提問,暴露了他的焦慮。
近日,馬化騰在致全球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說,當前互聯網正在由表及裡地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這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當前發展的最優選擇。「我們越來越需要關注整個互聯網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未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馬化騰一直關注的事情。小馬哥還曾在知乎上發布提問:「整個人類處於互聯網發展的哪個階段?下一個十年,互聯網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Mergermaket的報告顯示,騰訊過去5年總並購投資額為625億美元,其中2016年投資213億美元,即1400億人民幣,相當於拿其當年總收入的97%做了投資。
VC Saas的數據顯示,騰訊投資額最大的5個行業分別是:文化娛樂(870億)、金融(302億)、電商(114億)、汽車交通、生活服務。
哪些領域是未來的方向
幾天前,馬化騰在一封給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提出了騰訊的「詩和遠方」——「數字生態共同體」。
對騰訊而言,將經濟和社會視為其所處的生態,而非僅僅局限於傳統上狹義的騰訊生態。既是化解社會化壓力的需要,又是公司下一階段增長動力的來源:
「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這意味著,如今,巨頭不但要自己足夠強大,還必須讓整個經濟和社會變得更為強大,然後它們從增加的社會總價值中分得一部分。那麼,未來哪些領域會是巨頭看好的方向呢?
從技術角度來說,在今年,馬化騰多次提及用雲量這個詞,其背後隱藏的含義是推動數字經濟,這是「互聯網+」之後,騰訊新造的趨勢,也是騰訊在尋找下一個技術浪潮中所能「連接」的方向。
如果說騰訊依靠微信強大的社交功能實現了連接人與信息、那下一個環節人與服務要如何完成。中國的網民大約有7.4億,中國有多少企業在網路上,在雲端?
騰訊想要連接行業、企業,只不過這次,騰訊不是以一款超級應用去連接,而是以底層技術。承擔這個功能的載體是騰訊雲,以及騰訊優圖、AI Lab等人工智慧團隊。
從行業角度來看,過去5年,騰訊和阿里不約而同重資布局了3個行業:文化娛樂、電商、金融。
其中,文化娛樂將是騰訊和阿里在接下來5年爭奪最激烈的領地。原因很簡單,數字內容同時處在騰訊和阿里兩個公司核心業務的通路交叉口。騰訊的社交業務所帶來的流量必須發展除了游戲以外的變現渠道;而阿里的交易平台從銷售實體產品到銷售數字商品也只有一線之隔。
在文化領域,騰訊和阿里全資控股的子公司近年來也在高速地對外進行投資。騰訊在2017年的前7個月投資了10家動漫公司;阿里在影視行業的投資包括了Amblin、博納、光線、華誼等多個影業巨頭。以上所提及的都是少數股權投資,不是並購(事實上,傳言騰訊曾試圖並購快看漫畫)。所以,以上7個文化娛樂的子行業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現下一個准巨頭。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動漫、影視和體育這三個行業將會出現高速增長的新興公司,它們將獲得來自騰訊和阿里的巨額資金以及資源支持,最終會成為股權高度分散的准巨頭。
最重要的是,由於身處數字內容這一重要領域,這些新的准巨頭產生的顛覆效應可能會比現有的滴滴、美團等企業更大。事實上,我們很容易發現,滴滴、美團這些線下互聯網企業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在BAT中任何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鏈條中,也沒有對BAT的業務構成實質的威脅,它們的高速增長除了來源於消費互聯網的在特定領域的普及外,更重要是,獲得了來自BAT的資本和資源的助推。
而那些即將出現的新巨頭可能不一樣:它們處在騰訊和阿里主營業務的重要交叉口上,如果巨頭允許它們在文化娛樂和數字內容領域進行顛覆(甚至通過注資加速這個過程),它們很可能會從深處動搖騰訊的業務根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嘛,看來他正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2. 微信、支付寶將要成為過去式馬化騰「預言」真的要成為現實嗎
條友你好?你這個消息是那裡聽來的?怎麼我們這邊一點風聲都沒有呢!是你自己的猜測,還是小道消息!
不過不管它是真是假,我還是試著坦訴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本人認為:任何高 科技 產物都會遭遇更新換代只是自然規律,支鎮脊兄付寶和微信當然也不例外,但是現在還沒看到他們要更新換代或者被取代的苗頭,當前 社會 上也沒有出現比支付寶和微信更先進的支付軟體,所以本人認為短時間內,支付寶和微信不會成為過去式!
關於你說馬化騰的預言,本人認為應該叫為馬化騰的真言,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不會被淘汰的 科技 軟體,這野陸點道理大家都基本懂,支付寶微信當然也是遲早的事,等更先進的支付軟體問世後,支付寶微信當然也要成為 歷史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那是一定.!資本家是邪惡的,利益是他們唯一的追求!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繁榮,進步,平等,貧富差異,各個方面是政府才會承擔和考慮的!看看美國推特的這次表現就讓人震驚,一個國家總統的言論不能發表,一個資本平台就可以封殺,總統都沒有言論自由了,人民會嗎???
威脅國家金融安全,堅決封殺!搶奪地攤小菜攤窮人的飯碗,堅決封殺!壟斷金融,壟斷市場,堅決封殺!!黃世仁放高利貸堅決封殺!滿口人意道德,滿肚子壞水,口是心非的小人堅決封殺!借外國勢力為外國老闆榨中國窮人的錢的人,堅決封殺!雷曼兄弟的徒子徒孫,堅決封殺。
市場就要公平正義,光明正大。國家出手,堅決擁護!!!
微信和支付寶將會成為過去式嗎?
微信和支付寶一定不會成為過去式,可能很多人會說,數字貨幣將會成為我們的生活的主要方式。特別是現在,上海已經在試點數字貨幣。
不過,採用的是脫離手機硬體錢包的支付模式。這種支付模式它是用卡片的水墨屏窗口,所以我們在進行交付的時候,會一目瞭然的出現在這張卡片上。
那是不是說這種數字貨幣就會取代支付寶或者是微信。畢竟已經不需要使用手機的【硬錢包】,似乎帶來的方便性會更強。
確實未來的這種形式,對於我們的支付寶或者是微信的支付方式,確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認為支付寶和微信,它們所代表的移動支付手段,在短期內或者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因為消費者現在使用手機,它的概率相對較高。
使用這種硬琴包的形式確實會比較方便,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它可能會害怕去丟失。所以我們相信在未來一定是將數字貨幣和手機的緊密聯系性會更強。
而移動支付中的支付寶或者微信,它們可能還會有其他的方式的存在,或者它們依然會存在於移動支付。一方面它們的本質沒有改變,它們依然是貨幣的搬運工。另外一方面,消費者對於它們的認可度相對較高,我們應該 探索 一條速度貨幣和支付寶或者是微信等等移動支付手段,相互結合的一種方式,能夠更好的方便用戶去使用,而不是讓我們的使用變得更為繁瑣。
因此,我不認為支付寶或者微信是會消失,反而是會用一種更好的方式,去讓消費者更好的使用。
微信和支付寶作為頭部的兩個支付工具應用,確實是走到了十字路口,主要是有幾點:
1.綁定了原銀行業才有的借貸與保理等金融功能,這些功能按巴塞爾協議必須進行監管。
2.兩大應用發行的貸款實際上等級不高,說得直白些,就是准次級貸款,所謂的大數據監控並未降低不良率,這些網上有很多分析,可以看看。
3.兩大應用背後的財團源自國外,雖然目前為止控制權在管理層手中,但如果危機爆發,控制權易手並非不可能,雅虎就是典型,而支付數據這樣的敏感數據是不能送給這些財團的。
以上,基於這些因素,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演進,或許這些應用的支付功能會還在,但金融功能會被削弱,存在感會降低。
不知道題主這里說的微信和支付寶成為過去式,是單純指這2個APP,還是指移動支付。
如果是指支付領域,那麼可以肯定的說微信和支付寶不會成為過去式,至少在現階段還不會,至於10年、20年後自然有可能,畢竟御襲 社會 在發展,未來說不定會有更先進的支付方式予以取代。
1、移動支付目前依舊是主流: 目前移動支付已經全面滲透進我們的生活,除了部分中老年群體之外,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是青少年兒童都已經習慣使用移動支付。根據易觀的數據,我國移動支付每年仍舊在逐步增長,2020年Q3的規模已經達到了78.66萬億。
在這種局面下,在移動支付占據9成市場份額的微信和支付寶就不可能成為過去式。線上的就不說了,電商、網約車、充值繳費等等很多用戶都使用這兩款產品。而線下同樣是遍地開花,大廠商小商販,各種實體店,大型商超,現在哪家不支持微信和支付寶。
當然,現在部分商家直接使用多合一的收款碼,隨便哪家的支付工具都可以掃碼付款,這點的確會吞噬一部分微信和支付寶的份額,但從整體情況來看,影響實在有限。
2、數字貨幣是否會影響移動支付: 目前,國家已經在試點數字貨幣,從官方的介紹中可以感受到數字貨幣使用還是相當方便的,可以在無網路狀態下直接付款、轉賬,這點遠比現有的移動支付方便。
但是,全新的數字貨幣問世的目標並非是取代現有的移動支付,其遠景目標更多的是為了國家經濟安全,避免海外發行的數字貨幣對我國的貨幣發行產生外在的侵擾。
此外,數字貨幣也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也可以存儲在我們的銀行賬戶中,這也意味著微信支付、支付寶這樣的工具仍舊可以綁定銀行賬戶,然後進行快捷支付付款。
因此,數字貨幣和移動支付是可以同時存在,也意味著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會成為過去式。
3、微信和支付寶兩個APP會成為過去式嗎? 如果單純只說這2個APP,那麼可見的未來幾年它們倆也不會成為過去式。
微信: 在沒有全新的溝通模式誕生前,微信還將是我們的主流使用工具,不管是社交屬性,還是公眾號自媒體屬性,以及 游戲 娛樂 等需求,微信還可以繼續承載和發展下去。
如果未來全新的5G技術帶來了更大的變革,各終端平台產生新的技術和融合,那或許微信有可能類似QQ一樣成為過去式,慢慢沒落。
支付寶: 根據監管層的整改要求,支付寶未來會成為獨立的支付機構,回歸純支付領域。因為,不排除未來階段支付寶功能上有調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支付寶這個APP會消亡。
支付寶要走向沒落,那基本也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未來有全新的支付模式來取代它,否則它一樣會繼續存在。
Lscssh 科技 官觀點: 綜合來說,當前 社會 任何主流的事物走向沒落,任何領域的領頭羊走向消亡,基本都是由於全新 科技 的產生,導致了新事物的誕生,然後老舊事物再慢慢衰亡。
因此,微信、支付寶這倆個產品,不論是他們自身的產品屬性,還是移動支付領域,都不會就此成為過去式。讓他們能走向消亡的只有全新的技術變革,另一款符合時代的產品誕生。
馬化騰,你少上點兒 游戲 讓中國的孩子多學習,比啥都強 ,你沒事兒總整這沒用的幹啥 ,一群中國娃養活你馬化騰呢
微信和支付寶成為過去式,這句話說的有點早了吧。誠然,任何新生事物都會在 歷史 長河中成為「前浪」。
中央各部委約談巨頭們,只是為了讓金融走上正軌,反對壟斷現象。並沒有給互聯網判了「死刑」。
互聯網為中國的 社會 開辟了新的世界,促使了 社會 各行各業的變革,不變就等死。所以才會有創新。中國的 社會 有了很大的進步,先行者有功。問題出在路走歪了,所以要撥亂反正。
請放心,互聯網企業仍然要存在,並且可能繼續發展。因為它們與銀行,與大眾,與中國的金融事業有著割不斷的關系,不是象關停app那樣簡單。
對國家有力的我們會支持,任何事情不能一成不變,馬雲攪亂了金融老百姓都明白,證明了什麼事你適可而止,別傷害國家利益讓老百姓說你行,就完整了。
我認為,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都遲早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幣數字支付。因為數字人民幣才是真正的直接支付,由國家掌管,沒有雜質。
3. 馬化騰的一小段素材
有人說,馬化騰鑽到錢眼兒里去了,因為他曾說:「無線有100多億元的盤子,我們必須進去;網游有70多億的盤子,騰訊不能放棄;廣告有30多億的盤子,騰訊不能放棄;騰訊不能放棄的還有搜索、電子商務。」
當年的馬化騰,在一所普通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一切都那麼平凡,看不出有什麼跡象或理由可以讓自己傲視未來,雖然他的PC知識已經讓老師和同學們刮裂握目相看。
畢業後,他順理成章進入IT行業成為一名軟體技術人員,但潮人似乎天生便為了商業存在,和大多數同行相比,馬化騰更務實並且理性。在潮州,人們形容錢財說「四季好用」,這四個字體現出潮人對現金收益的重視。馬化騰也是如此,他很注重自己寫出來的軟體是否能賣錢。同時他還炒股,並且在炒股上初步顯現了賺錢天分——他曾將一單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些收入都成為他獨立創業的原始積累。
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多年後當馬化騰回憶時,還覺得那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歲月:「可比寫軟虧橋件復雜多了!」雖然他對於怎樣把當時的尋呼和網路結合起來形成一塊新業務早有自己的想法;也雖然他的書生氣中並不乏精明,比如為了讓客戶相信自己公司的實力,他從不在名片上印「總經理」的名頭,只介紹自己是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但他始終在面對資金和技術的困難。
有誰能想像,風行全國的QQ如果被60萬低價賣掉,那將是多麼「天理不容」!可馬化騰就差點這么干。QQ開發出來後,注冊人數瘋長,這樣就得不斷擴充伺服器,可當時馬化騰連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都負擔不起銷源猛。這個「小本經營者」始終很現實:把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多賺點錢。
直到1999年,受到老朋友丁磊的啟發,馬化騰也開始尋找海外風險投資,最終遇到了IDG和盈科數碼的220萬美金。拿到錢後的第一件事,是立刻買了一個20萬兆的IBM伺服器,這令馬化騰當時喜不自禁。
而現在,220萬美金對馬化騰來說只如探囊取物。2003年,來自深圳的年輕富豪馬化騰以7億人民幣的身家入榜國內IT富豪榜。2006年全年財報以及第四季財報,凈利潤10.6億遠超過網路、網易、搜狐成為中國盈利最好的互聯網公司。
4. 馬化騰的創業歷程勵志故事
馬化騰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於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學士學位。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馬化騰的創業歷程,希望能幫到你。
馬化騰的創業歷程
在騰訊5歲半的生命中,曾經有一半時間在找不到賺錢的盈利模式中掙扎,誰又能想到後來它竟“日進斗金”?
1998年11月,同為大學同學的馬化騰和張志東決定下海做生意,於是,創建騰訊。最初業務是為一些尋呼台做系統集成。兩人既當銷售,又做工程師,而後來風靡全國的QQ軟體在當年竟是隨項目贈送的副產品。
QQ因而被最早命名為“網上中文尋呼機”,簡稱OICQ。無論從各方面看,OICQ都是當年馬化騰模仿ICQ的一個銀塵行隨興之作。當年的ICQ已經席捲全球,但卻沒有中文版,PICQ、CICQ等中文即時通信軟體已經出現,但卻沒有有效打開市場。
確切的原因已經不可知,也許是馬化騰看到了ICQ以2.87億美元的“天價”從以色列賣到美國,也許是看到了高喊免費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也許是看到了中國第一批網路英雄們的風起雲涌,在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軟體忽然被掛在了網上,由定向贈送變成了免費下載。
憑借其簡潔、實用的風格以及諸項細心的設計,OICQ首先在高校一炮打響,然後憑借高校為中心,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傳播開來。PICQ、CICQ等對手幾乎不堪一擊。這時的騰訊,一邊繼續開發著項目,一邊用賺來的錢養活著OICQ。
然而,OICQ的用戶數的幾何級增長,讓是否能養活OICQ的問題變得嚴峻起來,每月以幾何級增長的伺服器託管費用也讓騰訊不堪承受。馬化騰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說,想賣掉OICQ,賣了好多次沒賣掉,只能另謀生計。
這個計策即是融資。
2000年初,憑借OICQ僅半年就佔領的市場地位,騰訊幸運地拉來IDG和李澤楷旗下盈科數碼220萬美元的投資,占股40%。
盡管有了一筆錢,暫時沒有生死存亡的憂慮。但是,OICQ的注冊人數繼續以陡峭的曲線瘋長,OICQ的盈利模式卻依然找不著,實際上OICQ的先驅ICQ也一直都沒有盈利模式。
騰訊探尋OICQ的盈利模式從網路 廣告 開始,在2000年7月25日的新一版軟體中,一個BANNER廣告條被塞在消息接收端中。
盡管騰訊的網路廣告銷售開展得很不錯,曾經在《網路廣告先鋒》的調查中排第三位,緊跟新浪搜狐之後。但是,相對於每天新增注冊用戶幾十萬(最高時每天新增用戶曾達80萬)、一個月就要新加兩台伺服器的投入而言,網路廣告有點杯水車薪。
整個2000年,騰訊都在兩個傳言中度過:傳言之一是騰訊將要全面收費;傳言之二是騰訊要被賣掉,收購方是TOM或脈搏網。這兩個傳言都和騰訊“快沒錢了”有關,並且,對“快沒錢了”的佐證是,OICQ軟體停止了免費的新用戶注冊。
移動夢網帶來的價值突圍
2000年底中國移動推出“移動夢網”的一瞬,它也許不知道,這一創新性的價值鏈條會挽救一批互聯網公司。騰訊就在這批名單的前列。
當時,騰訊的情況是,擁有逼近億級鋒嘩的互聯網注冊用戶量,而且這些用戶中是含有大量的消費訴求的,但是,騰訊卻苦於沒有收費的 渠道 。然而,移動夢網通過手機代收費的“二八分賬”協議(運營商分二成、SP分八成),猶如一道閃電,驚醒蟄伏的騰訊。
騰訊迅速開展了收費會員業務,限制頁面注冊,並開展了移動QQ業務,一時間,騰訊成了移動夢網的骨幹,在移動夢網中的份額最高時占據了七成。
騰訊賺錢的速度和它當初注冊用戶的瘋長一樣,僅到2001年7月,騰訊就實現了正現金流,到2001年年底,騰訊實現了1022萬人民幣的純利潤。其間,在2001年3月份,騰訊為了應付ICQ的版權官司,將軟體名稱改為了QQ。
騰訊業績的增長速度在2002年和2003年開始令人炫兄猛目,這兩年騰訊一方面推出QQ行、QQ秀等一些新業務,另一方面又不斷學習,比如學著新浪推簡訊和鈴聲、學著網易推出交友業務QQ男女、學著盛大開展網路游戲。在2002年,騰訊凈利潤是1.44億,比上一年增長10倍之多;2003年,騰訊凈利潤為3.38億,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
據騰訊的《招股 說明書 》顯示,目前騰訊的主要盈利被劃分成了三部分,即互聯網增值服務(包括會員服務、社區服務、游戲娛樂服務)、移動及通信增值服務(包括移動聊天、語音聊天、簡訊鈴聲等)和網路廣告。
截至2004年前三個月,前兩部分的收入占據了騰訊總收入的96.1%。因此,從廣義的角度上講,騰訊是一家SP(內容提供商,目前確切的涵義外延有待確定),因為前兩部分的收錢方式大多都是通過移動夢網的分成。
騰訊的投資總監蘇麗芬拒絕透露來自移動夢網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盡管騰訊有著一部分的會員卡和在線游戲點卡通過一些書攤、便利店來銷售,但業內人士指出,九成以上的用戶收費是通過移動夢網代收費。
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統計顯示,騰訊擁有730萬收費會員,其中高級會員每月向騰訊貢獻10元人民幣,“QQ行”會員每月貢獻2元人民幣;同時,騰訊擁有1310萬的注冊簡訊用戶。另外,非常QQ男女、彩鈴、圖片等簡訊服務以各種形式獲取利潤。
騰訊還有意參與“互聯星空”這樣的分成計劃,通過視頻QQ或者QQ游戲,騰訊可以從寬頻運營商那裡分得一部分收入。另外,騰訊企業QQ是其另一雄心所在,通過定製運用企業QQ,騰訊渴望來自企業的收入。
騰訊還把QQ的品牌“租賃”給了一家玩具企業,生產QQ玩具,每年,騰訊為此獲得固定收益。
QQ未來:與所有的.com們為敵?
如果從狹義SP的角度,即只去看移動增值服務,占騰訊總收入的比例卻在逐步縮小。
騰訊移動及通信增值服務部分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2002年為75.6%,2003年為63.6%,到今年前三月,這一比例穩步下降到55.5%,騰訊開始從“純SP”的定位中脫身;同時,來自互聯網增值服務的收入大幅上升,從2001年佔15.5%的收入比例上升到今年前三月的40.6%,其中來自網路游戲方面的收入應該功不可沒。
很早之前,馬化騰就表示過“移動業務只能體現我們核心價值的周邊部分,基於PC的增值服務才是我們的核心價值”,那麼,財務數據顯示的騰訊盈利模式變動正印證著馬化騰的這一說法。
“跟一般的簡訊SP比較,騰訊最大的優勢是在桌面上的壟斷,那是命脈所在,也是核心競爭力。”市場分析人士漢景奎說,漢4年多來一直在關注騰訊的發展,並與包括馬化騰在內的多位高層有過多次溝通。
在此觀點上分析,目前被譽為高風險的SP,騰訊可能會離之越來越遠,相反,就像財務報表中體現的,在互聯網增值服務上的收入會越來越多。
而在互聯網增值服務上,“騰訊未來可能會繼續使用跟隨戰略。”漢景奎對本報記者說,“騰訊有點兒像是微軟,掌握了巨量的用戶資源。”
目前,QQ有著2.9億的超大注冊用戶量,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看到別人的成功後再去跟隨,因為新開拓業務的成本會比較低。
一個可以證明的例子就是QQ游戲,從去年中期運營到現在1年不到,投入資金並不多,但是由於和QQ社區捆綁,一年不到便取得了和聯眾游戲近乎相當的規模量,這就是跟隨戰略的體現。另外,像過去開拓的鈴聲、簡訊、交友、校友錄等服務,莫不是跟隨戰略的結果。
而使用跟隨戰略的後果是,“騰訊可能會與所有的.COM為敵”,“因為騰訊的用戶群和.COM的用戶群重合度很大”。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騰訊IPO,募集的超過15億的資金中的2/3將被用來拓展新業務。《招股說明書》中同時列舉了新拓展業務的方向,其中的關鍵就是在互聯網業務方面,這也暗合了分析人士對未來騰訊戰略的看法。
騰訊提到自己未來的互聯網業務核心包括拓展QQ游戲的門戶網站、建立在線交友社區和建立垂直資訊網站;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提到了未來會參與到“商業廣告排名技術”中去,聯繫到一直捆綁於QQ的騰訊瀏覽器,騰訊要與3721、網路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一決雌雄的野心昭然若揭。
通過免費注冊獲得大量用戶,通過手機收費實現利潤,然後進入 其它 賺錢的網路業務領域,這似乎是騰訊的發展邏輯。然而這一邏輯的基礎還是活躍的巨量注冊的用戶。面對QQ的收費,另一至今依然免費的即時通服務——微軟MSN messager不能不成為QQ的勁敵。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五兄弟:難得的兄弟 創業 故事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其理性堪稱標本。
16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個創始人的QQ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 CEO(首席執行官),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首席運營官),許晨曄是CIO(首席信息官),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面,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只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始人團隊的穩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後,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於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佔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佔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保持穩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搭檔之間的“合理組合”。
據《中國互聯網史》作者林軍回憶說,“馬化騰非常聰明,但非常固執,注重用戶體驗,願意從普通的用戶的角度去看產品。張志東是腦袋非常活躍,對技術很沉迷的一個人。馬化騰技術上也非常好,但是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而張志東更多是把一個事情做得完美化。”
許晨曄和馬化騰、張志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他是一個非常隨和而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陳一丹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時的同學,後來也就讀深圳大學,他十分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狀態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檔級人物”的話,只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 愛好 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業。
後來,馬化騰在接受多家媒體的聯合採訪時承認,他最開始也考慮過和張志東、曾李青三個人均分股份的 方法 ,但最後還是採取了5人創業團隊,根據分工占據不同的股份結構的策略。即便是後來有人想加錢、占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在馬化騰看來,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如果拿大股的不幹事,幹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會發生。
當然,經過幾次稀釋,最後他們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當初的1/3,但即便是這樣,他們每個人的身價都還是達到了數十億元人民幣,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並在成功開拓局面後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馬化騰的童年經歷
1971年10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前汕頭專區)潮南區成田鎮家美社區家一村。
童年時,當時馬化騰的父母在東方縣(原屬廣東省,海南建省後劃歸海南省)工作,1984年13歲正在讀初二時馬化騰隨家人從海南遷至深圳 。後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專業。
1993年從計算機專業 畢業 後,馬化騰進入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做編程工程師,專注於尋呼機軟體的開發,至升任開發部主管。該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潤訊提升了馬化騰的視野,以及給馬化騰在管理上必要的啟蒙。
馬化騰創立騰訊
1998年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作為一家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體公司,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伴心驚。
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兩家公司先做,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馬化騰沒有想得更多,除了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台、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中華網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即時通訊項目,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
猜你喜歡:
1. 馬化騰創業歷程
2. 馬化騰的創業故事
3. 馬化騰的創業經歷
4. 馬化騰的創業之路
5. 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馬化騰
5. 被罰了36億的內幕交易,馬化騰扮演了什麼角色
6月24日,一條“證監會因內幕交易健康元處以36億元人民幣罰款“震驚市場。其特點不僅是數額巨大,而且是內幕交易案件的內幕信息。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和眾安保險負責人歐亞平等眾多業內知名人神行士都涉及其中。
公告一出,對健康元的股價影響巨大,同時,朱保國,馬化騰,歐亞平都是內幕知情者模困。但是在敏感時期,歐亞平和汪耀遠頻繁通話引起懷疑,證監會調查後發現涉案賬戶買入健康元的時間與汪耀元和內幕信息知情人聯絡、接觸時間基本一致。最終證監會決定沒收汪耀遠等人非法所得並處以罰款。
馬化騰真的是因為酒局的而被迫躺槍,無奈被捲入案件。然而,這又一次給企業家敲響了警鍾:即使是金融投資也應該謹慎,企業家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大時代,君子之交淡如水;否則,即使目前資本運作得心應手,業務運作也會如火如荼,一旦把柄被留下,名利都會有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