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日俄戰爭pdf

日俄戰爭pdf

發布時間:2023-05-12 08:28:02

Ⅰ 古詩佳句的解釋,附帶該佳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2.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唐.賈島《戲贈友人》
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後難摹——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金.王若虛《論詩詩》
5.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清.黃遵憲《雜感》
6.縱橫正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7.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後行——宋.戴復古《論詩十絕》
8.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10.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1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12.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論詩五絕》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歐陽修《吊僧詩》
14.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題詩後》
19.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唐.盧延讓《苦吟》
2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1.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興》
22.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23.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志遠《漢陽舟次》
2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5.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謝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調張籍》
27.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
28.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詩名句分類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4.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晉.劉琨《重贈盧諶》
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煥《登鸛雀樓》
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8.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唐.李紳《憫農》
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張籍》
10.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嘆》
12.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宋.陳亮《三都樂》
13.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宋.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14.萬物興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16.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樓外樓——宋.林升《題臨安邸》
19.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唐.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0.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1.寅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唐.李紳《答章孝標》
2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2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26.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27.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28.只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宋.釋文向《過苕溪》
2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3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3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3.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斷句》
3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3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
36.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元.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3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元.白樸《陽春曲.題情》
38.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明.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論詩》

古詩名句分類三:友誼愛情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14.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15.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漢.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16.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17.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
18.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唐.李白《長干行》
1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歐陽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宋.柳永《晝夜樂》
2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題都城南庄》
2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2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劉禹錫《竹枝詞》
25.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五首》
26.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唐.白居易《長恨歌》
27.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唐.李益《寫情》
28.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
29.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唐.白居易《長恨歌》
30.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梧》
古詩名句分類四:學問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3.十年磨一劍——唐.賈島《劍客》
4.不是虛心豈得賢——宋.王安石《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
6.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7.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雜詩》
1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
12.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1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14.逢事獨為貴,歷代非無才——唐.陳子昂《郭槐》
15.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原老君家——宋.戴復古《寄興二首》
16.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議——唐.柳宗元《行路難》
17.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宋.黃庭堅《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並州》
19.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古詩名句分類五:鄉思離情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1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0.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2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2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5.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6.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27.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28.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2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30.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31.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 ——宋.蘇軾《水調歌頭》
3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古詩名句分類六:愁恨悲歡

1.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雯》
2.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4.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唐.杜甫《夢李白》
5.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南唐.李煜《相見歡》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雲》
8.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唐.杜牧《遣懷》
9.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韜玉《貧女》
10.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李商隱《錦瑟》
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1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陸游《書憤》
1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煥《涼州詞》
15.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16.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宋.李清照《聲聲慢》
1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20.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清.黃仲則《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後》
23.陶陶然樂在其中——唐.楊炯《登秘書省閣詩序》
2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古詩名句分類七:愛國憂民

1.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 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
15.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楚.屈原《離騷》
16.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三國.曹操《蒿里行》
17.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18.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3.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24.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25.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宋.李綱《病牛》
26. 但願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明.於謙《詠煤炭》
古詩名句分類八:述志抒懷

1.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戰國.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屈原.《離騷》
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國.屈原《漁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魏.曹操《龜雖壽》
6.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8.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
9.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唐.李世民《賜蕭禹》
10.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韋侍御黃活裳二首》
11.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氣歌》
1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絕句》(《烏江》)
13.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唐.岑參《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難》
16.少年心事當拂雲——唐.李賀《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2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23.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卧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2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25.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論治體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於謙《石灰吟》
28.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3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1.濁酒難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清.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古詩名句分類九:時令節日

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4.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宋.辛棄疾《青玉案》
5.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6. 困人天氣近清明——宋.蘇軾《浣溪沙》
7.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宋.晏殊《破陣子》
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銷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宋.辛棄疾《摸魚兒》
11.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12.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
13.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唐朝.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15.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宋.蘇軾《贈劉景文》
17.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清.趙翼《野步》
18.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19. 滿城風雨近重陽——宋.潘大臨《斷句》
20.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宋.晏殊《蝶戀花》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詠月名句積累:
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6、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10、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1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12、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13、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唐?李白《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14、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李白《把酒問月》
1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唐?李白《把酒問月》
17、斫(zhuó)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18、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 唐 賈至 《別裴九弟》
21.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唐 白居易 《春題湖上》
24. 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 唐 劉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唐 劉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靜卧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唐 韓愈 《山石》
27. 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 徐凝 《憶揚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宋 張先 《菩薩蠻》
31. 雲破月來花弄影 宋 張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宋 蘇軾 《西江月》
34.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宋 蘇軾 《前赤壁賦》
35.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 蘇軾 《中秋月》
36.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雜詩》
38. 一夜夢游千里月,五更霜落萬家鍾。 清 濮淙 《聞梁蘧玉已寓京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浮沈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還須愛今日 (明·王世貞)
功名本是無憑事,不及寒江日兩潮 (宋·陸游)
甘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 (五代·牛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宋·張先)
只覺當初歡侍日,千金一刻總蹉跎 (清·袁枚)
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民國·王國維)
從來系日乏長繩 (唐·李商隱)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北朝·謝眺)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唐·杜甫)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唐·羅陷)
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 (唐·賈至)
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楊朴妻)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唐·劉禹錫)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魏·曹操)
百歲開懷能幾日,一知己不多人 (清·何闌庭)
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明·顧炎武)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唐·杜甫)
千山紅樹萬山雲,把酒相看日又曛 (唐·韋庄)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宋·范仲淹)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元·施耐庵)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宋·李覯)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宋·蘇軾)

Ⅱ 求《明治天皇》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明治天皇》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gjNMWuaBmj8EUkYJgIqpHA

?pwd=8mon 提取碼:8mon
簡介:1867年—1912年,日本從落後封運返裂閉的封建國家,一躍成為君主立憲制的現代大國。歐美數百年間的變化,在明治天皇世老在位的四十餘年中急速上演旁閉;後世日本的命運,在此亦有端倪。然而,明治卻隱身於各個事件和人物背後,難見蹤跡。他是無能的傀儡,還是最偉大的君主?在時代的巨大浪潮中,他如何應對周遭的一切?
本書搜集龐大的資料,在天皇的個人細節和時代的重大事件中達成巧妙的平衡。我們既可以看到明治拘謹地會見外國使節、偏愛個別後妃、在伊藤遇刺後好像突然老去,同時也能看到倒幕運動、明治維新、西南戰爭、日俄戰爭等風雲變幻的親歷見聞。它是一部傳記,亦是一個時代的編年史。

Ⅲ 請教王建高麗的具體歷史

以下是王建的生平典故~

建(約767-831)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發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些小詞,別具一格,《調笑令》,原題為「宮中調笑」,可見本是專門供君王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末句斬釘截鐵,守望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江南三台》:「揚州池邊小婦,長干市裡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純是白描,別有情趣。

唐代詩人。門第衰微,早歲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樂府詩。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別楊校書》)後,離開軍隊,寓居咸陽鄉間,過著「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後,「白發初為吏」(《初到昭應呈同僚》),任昭應縣丞。長慶元年(821),遷太府寺丞,轉秘書郎。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大和初,再遷太常寺丞。約在大和三年(829),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大和五年,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刺史,賈島曾往見贈詩。此後行跡不詳。

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愛憎分明。如《田家行》、《簇蠶辭》、《當窗織》、《織錦曲》、《促刺詞》、《去婦》、《水夫謠》、《海人謠》等,反映了勞動人民備受殘酷剝削壓迫的痛苦生活,特別對勞動婦女的悲慘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權豪凶橫和藩鎮混戰等黑暗的社會現實;《古從軍》、《遼東行》、《渡遼水》、《涼州行》等,抨擊了給廣大人民帶來災難的開邊戰爭,同時也譴責了邊將的無能,不知收復失地,表現了既反對窮兵黷武,又慨嘆國土淪喪的進步立場。此外,他還有一些作品,如《賽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寫了農村風俗和生活畫面;《寄遠曲》、《鏡聽詞》等,表現了婦女對出門遠行親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衛詞》等,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和被壓迫者的斗爭精神。也有少數作品,流露出人生無常、嘆老傷貧等消極情緒。

王建樂府詩,善於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詩中發議論,而是運用比興、白描、對比、映襯等手法,通過各種形象或人物的自白來再現現實;或在結尾用重筆突出主題,戛然而止。用筆簡潔峭拔,入木三分,語氣含蓄,意在言外。體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較短。語言通俗明晰而凝煉精悍,富有民歌謠諺的色彩。用韻平仄相間,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換韻,節奏短促,激越有力。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樂府詩特有的藝術風格。

王建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地描繪宮禁中的宮闕樓台、早朝儀式、節日風光,以及君王的行樂游獵,歌伎樂工的歌舞彈唱,宮女的生活和各種宮禁瑣事,猶如一幅幅風俗圖畫,是研究唐代宮庭生活的重要資料。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指出它的內容「多言唐宮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者」。詩中的描繪也栩栩如生,因而廣為傳播,頗有仿作。魏慶之《詩人玉屑》引《唐王建宮詞舊跋》說,後世「效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為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體,有一部分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宦況之作,因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也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傳》)。但這些詩往往雜有消極頹廢思想,藝術上也缺乏明顯特色。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多可誦之作。還寫過《宮中三台》和《江南三台》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

王建的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今傳刻本有:《王建詩集》10卷,南宋陳解元書棚本;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此為底本,並參照其他刊本校補排印。《王建詩集》8卷,明汲古閣刻本。《王建詩》8卷,《唐六名家集》本。《王司馬集》8卷,清胡介祉刊本。《王建詩集》10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本。《宮詞》1卷,有單刻本及明顧起經注本。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

二、

王建(847-918)】 五代十國時前蜀國的建立者。前蜀高祖。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西)人。少時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生,後投忠武軍(治許州,今河南許昌)。僖宗為避黃巢起義軍兵鋒而逃奔成都,王建等五都頭率兵入蜀,被號為隨駕五都,歸宦官田令孜指揮。令孜認其為養子。後分典神策軍。宦官楊復恭掌禁軍,疑王建,出之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組織起800人的隊伍,逐步擴大地盤,佔領成都西、南諸州。大順二年(891),攻佔成都。乾寧四年(897),破梓州(東川節度使治所),佔有東西兩川之地。天復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三年,唐封王建為蜀王。王建北有漢中,東有三峽,割據蜀地的基礎穩固。後梁開平元年(907),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武成二年(909),王建頒《永昌歷》。天漢元年(917),改國號為漢。次年,復號為蜀。當時中原戰亂,文士多奔於蜀,王建目不知書而喜與文士談論。前蜀建立後沒有大規模戰爭,民眾得以繼續進行生產。

三、
收三千里河山,高麗太祖-王建
公元九世紀初,立國已經900餘年的新羅王朝王權衰落。隨著「安史之亂」以後唐的日益衰敗,新羅的統治同樣陷入了危機之中。
新羅經歷了「弓福之亂」後,在公元880年新羅王朝中心金州迎來了個迴光返照的「城中無草屋」的興盛期以後終於無可奈何的衰落下去了。公元887年第五十一代真聖女王即位,這時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已經十分微弱了。

同大唐的衰落原因極其相似,以元宗、哀奴起義為開端,農民暴動再掀起高潮,各地地方豪族勢力乘機紛紛自稱將軍、城主,憑武力據地設置獨立的權力機構,新羅王室所領被不斷的蠶食,最後只相當與以金州為中心的一個地方政權了。

在弱肉強食的兼並戰爭中,甄萱與弓裔脫穎而出,剪除了其他勢力與新羅平分天下。 甄萱,尚州農民出身,軍人起家。他最初不過是一介步卒,後因累積戰功而被新羅朝廷拔擢為將軍。他在朝鮮半島西南沿海地區積聚實力,准備舉兵。真聖女王六年(公元892年),甄萱乘農民起義之機起兵,糾集一群亡命之徒襲取了武珍州(全羅南道光州),後又據完山州(全羅北道全州)自立,初時號稱「新羅西面都統治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使兼御使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等,公元900年稱王。聲稱要復興被新羅所滅的百濟,定國號百濟,史稱後百濟。

弓裔,公元899年起兵自立之初,自稱新羅王室出身,乃憲康王之庶子。孝恭王五年(公元901年),弓裔放棄正統,在開城建都稱王,聲稱復興高句麗,定國號高句麗,史稱後高句麗。公元904年改國號為摩震,獨自建元。公元905年遷都鐵圓(江原道鐵原郡),復改國號泰封。隨即向新羅展開激烈攻勢又出兵北方,更從海路南下襲百濟後背,一時間所向披靡,銳不可當。但弓裔的統治沒有一點仁政的味道。他因為仇視新羅,就試圖殺死所有的新羅人。弓裔利用佛教來維系自己的統治,他自稱彌勒佛,頭戴金幘,身披方袍,以長子為青光菩薩,以季子為神光菩薩。他曾經自述「佛經」二十餘卷,其中全是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歪理邪說。有僧人釋聰批評弓裔所授皆為「邪說怪談」,弓裔聽說以後,立即將釋聰逮捕,用鐵錐活活打死。和世界上一切暴君一樣,弓裔對自己的部下百般猜忌,有許多人因為他的無端懷疑而被誅殺。為了震懾人們的心理,弓裔宣稱自己具有洞察別人內心世界的神力,結果搞得他的部下人人自危。弓裔的倒行逆施終於導致了他的垮台,從而使他的心腹大將王建登上了朝鮮的歷史舞台。

王建字若天,松岳郡(京畿道)人,生於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王建在弓裔部下累任松岳城主、鐵原太守,因戰功而成為弓裔的最得力的將領,統率西南海域的水軍,實力漸增。關於王建的出身,史籍上眾說紛紜,不乏疏漏。《高麗世系》一書記載了高麗時代流傳的許多關於王氏祖先的傳說。此書略雲,太祖王建之先名虎景、自稱聖骨將軍。虎景生康忠,康忠有子寶育,天資慈惠,入知異山修道。寶育之女配唐貴姓,生作帝建,作帝建晚年居俗離山長岬寺,常讀佛典卒。作帝建之子曰隆建,即世祖而太祖之父也。時桐里山有道誢,與世祖相見如舊識,同登鵠嶺究山水之脈,上觀天文,下察地理,築松岳之新第,預言將一統三韓,誕生英主雲雲。然而,這種說法其實是出自高麗毅宗王時金寬毅的《編年通錄》,是後人的假作。據《松京志》雲: 《麗史》論曰,金永夫、金寬毅皆毅宗朝臣也。寬毅作《編年通錄》,永夫采而進之。其剳子亦曰寬毅訪集諸家私畜文書,其後閔漬作《編年綱目》,亦因寬毅之說。獨李齊賢援據《宗族記盛源錄》,斥其傳訛之謬。齊賢一代名儒,豈無所見而輕有議於時君世系乎?(中略)《太祖實錄》乃政堂文學修國史黃周亮所撰也。周亮仕太祖孫顯宗朝。太祖時事,耳目所及,其於追贈,據實書之。以貞和為國相之配,以為三代而略無一語及於世傳之說,寬毅乃世宗時微官,且去太祖二百六十餘年,可舍當時實錄,而信後代雜出之書邪?(《松京志》卷七)

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王氏源於開城西面的禮成江下游的禮成港。這里在八、九世紀時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樞紐,也是一個商賈雲集的都會,朝鮮半島前往中國大陸的貿易就是以此為起點的。現在估計王氏原本是依靠貿易起家的巨商,其後逐漸壯大為開城地方頗有勢力的豪強。王建的父親王隆建控制了開城並將其作為據點,公元896年王隆攜子王建歸附了弓裔,此後的王建便成為了弓裔部下的得力干將。新羅景明王二年(公元918年)弓裔部下軍官起事,王建的心腹騎將洪儒、裴玄慶、申崇謙和朴智謙驅逐弓裔擁戴王建為王(弓裔在出亡的路上被殺)。《東國通鑒》卷十二並《高麗史•太祖本紀》雲,太祖二年,遷都松岳郡,升郡為開州,創建宮闕。王建同樣自稱為高句麗的後繼者,定國號為高麗,定年號為天授。至此,朝鮮半島後三國的局面正式形成了。 高麗與後百濟迅速陷入了對峙與戰爭中。

公元920年(高麗天授三年)王建首先向新羅景明王發出聯合的信息,向新羅聘使,同年,甄萱攻陷新羅西部的大耶城,進軍高麗南端的進禮城,新羅向王建求救。 隨之開始了長達16年的統一戰爭。戰爭初期雙方互有勝負形成了拉距,雙方都積極的向外界尋求援助。公元922年百濟遣使日本希望日本加入半島的戰局,但日本回絕了。於是甄萱又入貢後唐,換取了「持節都督全武等州軍事行全州刺使海東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食邑二千五百戶、檢校太尉兼侍中判百濟事」。此外弓裔早在公元900年剛剛稱王時就向吳越派遣了使節(實際上公元896年他就向當時還未稱王的浙東節度使錢鏐派遣過使節)。但後百濟的外交活動並無助其在戰爭中取得優勢。(當時的中原王朝本身的實力就很有限,所謂的封號只不過是一紙空文,而江南割據政權的力量就更弱了。)

公元926年,高麗與百濟之間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決戰。9月後百濟直取金州,10月城陷,城陷之時,景哀王正與妃嬪游鮑石亭、擺曲水宴,結果俱為百濟兵所獲。王建親自領兵赴援,大敗而歸,王建僅以身免。景哀王自盡,甄萱雖然取勝,自是付出相當代價的,於是12月甄萱主動向王建提出休戰。王建於翌年3月表示同意。甄萱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加緊整軍備戰,獲得喘息的機會。5月起在慶尚北道北部,忠清北道南部再開戰端。公元929年後百濟在慶尚北道勢如破竹,進展迅速。同年甄萱又一次向日本請援,又被拒絕。

從公元930年開始高麗展開了反擊,這一年王建在古昌郡大破後百濟。公元933年王建遣使入後唐朝聘,得封為高麗國王。同年,王建廢自立年號「天建」,開始採用後唐所賜的年號「長興」。得到中原王朝冊封的王建獲得了正統的名義,得以名正言順的取代新羅統一半島。公元934年,高麗大軍南下忠清道,甄萱再次以「和親」為名向王建提出休戰的請求。當時,軍中諸將大都以為甄萱勢孤請和,進言王建允准「和親」,惟獨老將瘐黔弻力言不可不戰。王建採納了瘐黔弻的意見,派遣精銳騎兵數千,奇襲後百濟軍,大獲全勝。高麗在運州取得了對後百濟決定性的勝利 ,熊津以北之地盡入高麗。

公元935年後百濟發生內亂,甄萱長子神劍聯合二子良劍和三子龍劍幽禁其父於「金山佛宇」,弒殺被甄萱立為儲君的四子金剛,自立為王。公元935年夏六月,甄萱帶著最小的兒女「奔羅州,請入朝」,向老對手王建俯首稱臣。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對於這一事件《高麗史》中有一段記載:「.....冬十月壬戌(10月30日)新羅王金傅,遣侍郎金封,請入朝...... 十一月甲午(12月1日),新羅王率百僚發王都,士庶皆從之.香車寶馬連亘三十餘里,道路填咽、觀者如堵。沿路州縣供億甚盛,王遣人問尉。 己未(26日),羅王上書曰:『本國久經危亂,歷數已窮,無復望保基業,願以臣禮見!』不允。 十二年辛酉(29日),群臣上奏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一國二君,民何以堪?願聽羅王之請!』...... 除新羅國為慶州......。」 這里所記載的是新羅末王敬順王金傅向王建臣服的史實。9年之前朴氏出身的景哀王為甄萱所殺,後百濟王在金州燒殺搶掠之餘並未滅亡新羅。他將金氏王族後裔金傅扶上了新羅國王的寶座,身為傀儡的金傅眼看國土日窘、僅剩金州一隅,決定向王建臣服。他的兒子反對道:「當與忠臣義士謀,收合民心以死守國。」(《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然而,新羅的江山畢竟已經無可挽回,不過臣服後的金傅和新羅的王室還是受到了王建的禮遇。王建將長女樂浪公主許給金傅為妻,封金傅為樂浪王仍以新羅舊都慶州交其治理。

公元936年夏六月後三國的歷史在一件戲劇性的事件中劃上了句號。甄萱主動向王建請兵去討伐自己的三個不孝子,他說「願仗威靈,以誅賊子」(《高麗史•太祖本紀》)。王建當然不可能錯失良機,他與甄萱「親率三軍赴天安,進次一善。神劍率文武官僚出降。得逆臣能奐,數罪誅之。」(《東國史略•高麗紀》)老子打兒子來成全別人的天下,這樣的事情在世界史的舞台上也是罕見的。不過王建以神劍「為人所脅且歸命乞罪」將其赦免。不久以後,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卒於黃山佛舍」。 王建將良劍和龍劍流放晉州,不久便將二人殺死。同時任命甄萱之婿朴英為規爵佐丞,以示對甄氏的懷柔之意。

統一半島之後,王建面臨著兩大難題的考驗:對內如何鞏固高麗王朝的統治;對外如何面對新近崛起的強鄰——契丹。王建參照泰封、新羅和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為新興的高麗王朝初步確立了中央政府的架構。高麗置三省:內議、廣評和內奉省,其中又以廣評省的地位最為重要。廣評省下轄選、兵、民刑、禮、工六官,分管國家的各種事務,可以說是高麗王朝的中樞所在。高麗的最高軍事機關為循軍部,軍隊由從自耕農當中征發的府兵組成。此外,駐扎在都城開京的六軍,具有禁軍地位,直接由國王掌握。從高麗王朝朝廷的結構來看,它在表面上完全承襲了中原隋、唐帝國的中央集權利制度。然而表面上的類似無法掩蓋高麗王朝和中華上國社會基礎上的巨大差異。王建所建立的高麗王朝歸根到底是在地方豪族支持下建立的(其實王建的家族也是眾多豪族中的一員),高麗王國的統一程度是無法與中原王朝相比的。

地方豪族勢力的興起和新羅後期各地軍鎮的建立有著直接的聯系。新羅朝廷設置軍鎮是為了扼守戰略要沖以保衛國土,前期軍鎮主要設在北部邊境以防禦渤海國。但是隨著海賊的騷擾對海上貿易的威脅日益嚴峻之後,新羅朝廷開始在南部沿海地區建立一系列的要塞。張保皋(即弓福)鎮守的清海鎮、位於今日南陽的官城鎮和江華島上的穴口鎮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三鎮。和張保皋一樣,這些鎮將所掌握的武裝大都是以其家族成員為核心的私兵。他們在事實上世世代代控制著遠離京城金州的大部分新羅國土,這些地方望族在他們的地盤上廣築城池,因此他們也被稱為「城主」。這些城主大都以官軍的名義駐扎一方,並從自己的`屬民當中徵募士兵,所以在史籍中他們往往被稱為「將軍」。城主的社會背景是復雜的,張保皋那樣起於草莽的自不待言,有些城主也是從具有京城貴族背景的人中產生的。這些金州的貴族有些出身於真骨貴族、有些則出自身份較低的六頭品,他們因為犯罪或是在政治斗爭中失敗而被逐出了京城。不過,更多的城主則是在地方上的豪門望族。有勢力的家族把周圍的土地和百姓置於自己的控制後,大大的擴充了自己的勢力。這兩類城主逐漸代替了由朝廷委派的地方官,成了地方上的「土皇帝」。

王建的統一標志者王朝戰爭的結束,但是地方上的城主們和他們的城寨依然保持著獨立和半獨立的地位,這一點和後三國時期並無區別。早在王建登位之初,就有許多豪族前來依附,據《高麗史》太祖十三年二月乙末條記載:「是時,新羅以東沿海州郡、部落皆來降。自溟州至興禮府、總百十餘城。」這些豪族的歸附對於當時力量較弱的王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因而在他定鼎天下之後,是不能不加以回報的。此外,那些跟隨王建出生入死的將領們在地方上的權勢是受到朝廷認可的,太祖在地方上的統治還得靠他們的維系。為了安撫地方的豪族,並將他們納入王朝的統治體系,王建採取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地方豪族連姻的策略,是為了鞏固王室和豪族之間的關系,促使在他們為了高麗政權的強化、社會的安定上作出貢獻。王建和全國二十多個大族有姻親關系,比如貞州柳氏、平山瘐氏和朴氏、廣州王氏。另一方面,王建按照地方豪族對王朝的功勛、他們多領城邑的大小、多寡,將全國大小豪族的領地相應的設置成府、州、縣,執掌這些府、州、縣的官員依然是原來的豪族,這樣一來他們就被王建納入了高麗的國家機器中,高麗的郡縣制由此而來的(高麗的地方政區設置沿襲我國的唐朝,包括道、府、州、郡、縣這五級,王建時代府、州、郡、縣僅僅是一個開端,至高麗成宗十四年(公元995年),地方政區的設置才告一段落)。盡管王建想方設法籠絡地方豪族,他們仍然不願安分守己(王建政策的本身也有從容豪族的缺點),王建死後兩年就爆發了「王規之亂」,差點沒顛覆高麗王朝,這場叛亂宣告了王建懷柔策略的失敗。

如果說在對待國內豪族的問題上,王建採取了懷柔和推恩的策略,那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建在朝鮮半島的北部積極進取的戰略。在王建經略北境的全盤戰略里,平壤的重要地位是值得一提的。自公元668年被唐軍攻破以後,平壤逐漸荒廢,王建以防禦女真侵擾為由將平壤升格為西京,派遣從弟王式廉為長官駐守。在高麗王朝的早期,西京平壤的長官擁有很大的權力,他只需要對國王本人負責,其部下官員的任免完全由長官自己決定。與此同時,王建採取了移民實邊的策略,將大量的人口從半島的南部遷往北部。王建的這些措施增強了高麗北部的邊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國土面積。

高麗太祖天授八年(公元925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興兵滅亡渤海國,並以皇太子耶律倍為人皇王,在渤海故地建立了「東丹國」。到公元928年,由於契丹用兵中原的需要和渤海遺民的不斷反抗,「東丹國」被遷移到了遼東,一時間廣袤的渤海故地成了無人過問的空地。渤海的滅亡,使高麗與契丹的關系迅速緊張,契丹與後百濟的盟約更使王建不能不有所防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麗開始主動的吸納渤海的遺民,自天授十一年(公元928年)三月「渤海人金神等六十戶來投」起,渤海人便源源不斷的湧入了高麗境內。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天授十七年(公元934年)「渤海國世子大光顯率眾數萬來投」,四年後「渤海人朴升以三千餘戶來投」,景宗獻和王四年(公元979年)「渤海人數萬來投」。公元942年,契丹再次遣使高麗為修復國交做最後的努力,結果失敗。據《高麗史•太祖世家》所載:「壬寅二十五年冬十月,契丹遣使來遺橐駝五十匹。王以契丹嘗與渤海連和,忽生疑貳,背盟軫滅。此甚無道,不足遠結為鄰,遂絕交聘。流其使三十人於海島,系橐駝於萬夫橋下,皆飢死」。於是,高麗與契丹的關系徹底決裂。與此同時,王建經略北邊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統治的末期,高麗的北境已經遠及今咸境南道的永興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過了新羅。

高麗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佛教的興盛,這一點和獨尊儒術的李朝是截然不同。既然提及高麗佛教,太祖王建對佛教的熱忱是不能不提的。據《東國通鑒》卷十兒並《高麗史•太祖本紀》記載,太祖二年,遷都松岳郡,升郡為開州,創造宮闕。又建法王、慈雲、王輪、內帝釋、舍那、天禪、新興、文殊、圓通、地藏十寺於京內,此乃高麗官辦寺院之始。縱觀王建一朝,他在全國各地廣建寺院、佛塔,其中最著名者莫過於開京內所立之七層寶塔和平壤所建之九層寶塔。王建推崇佛教的原因,除去他個人的宗教信仰以外,也有維系國家穩定的考慮。李齊賢所撰之《開國寺重修記》中記載:「天授十八年,太祖用術家之言,造開國寺,募卒伍為工徒,破戈盾充結構,所示偃兵息民也。」由此可見,王建利用宗教為己所用的用意。晚年的王建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白雲山內院寺事跡》有雲:「太祖敕諸州,建叢林,設禪院,造佛造塔,凡至三千五百餘所」王建此舉,如果不是出於真誠的信仰,是很難做到的。

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高麗太祖王建薨,年六十七。王建傳給惠宗義恭王遺訓十條,茲抄錄一二如下:

其一曰,我國家大業,必資諸佛護衛之力,故創禪教寺院,差遣住持焚修,使各治其業。後世奸臣執政,徇僧請揭,各業寺社,爭相換奪,切宜禁之。

其二說,諸寺院皆道誢推佔山水順逆而開創。道誢雲,吾所佔定外,妄加創造,則損薄地德,祚業不久。朕念後世國王公侯、後妃朝臣,各稱願堂,或增創造,則大可憂也。新羅之末,競造浮屠,衰損地德,以底於亡,可不戒哉?(《高麗史》卷二)

可見,王建對於佞佛事的危害並非沒有認識,但是他的後世子孫終究還將為此付出代價。不過,王建對此已經無能為力,因為這位文武雙全的好國王安息了。

Ⅳ 因為考研需要,急需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2002年版的電子版,有知道的請告知,謝謝!

最佳答案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簡編本目錄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簡編本目錄
[目錄中出現的書名(如《詩經》)、作家(如李白),都要掌握其簡介。簡編本的內容都來自全本,只是作了一些技術上的改動。一些學校指定簡編本為考研參考書,大家只需按此目錄在全本中劃出來就行了,不需要再購此書。]
上冊
先秦部分
一、 詩歌
《詩經》(四首)
氓[衛風]
七月[豳風]
採薇[小雅]
何草不黃[小雅]
二、文
一歷史散文
尚書(一篇)
無逸
左傳(三篇)
宮之奇諫假道
秦晉餚之戰
鄭子產相國
國語(一篇)
邵公諫弭謗
戰國策(三篇)
蘇秦始將連橫
馮諼客孟嘗君
魯仲連義不帝秦
二諸子散文
論語(兩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章
孟子(二章)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章
魚我所欲也章
荀子(一篇)
勸學篇
莊子(一篇)
養生主[節錄]
韓非子(二篇)
內儲說上[節錄]
難一[節錄]
三、辭賦
楚辭(三篇)
湘君
湘夫人
哀郢

秦漢部分
一、辭賦
賈誼賦(一篇)
鵩鳥賦
二、詩歌
樂府民歌(五首)
戰城南
有所思
陌上桑
十五從軍征
焦仲卿妻[並序]
古詩十九首(錄三首)
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
明月何皎皎
三、文
司馬遷文(二篇)
魏其武安侯列傳
李將軍列傳[節錄]
班固文(一篇)
蘇武傳

三國兩晉南北朝部分
一、辭賦
王粲賦(一篇)
登樓賦
陶淵明辭(一篇)
歸去來兮辭[並序]
鮑照賦(一篇)
蕪城賦
二、詩歌
曹操詩(三首)
短歌行
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
[神龜雖壽]
蔡琰詩(一首)
悲憤詩
曹植詩(三首)
送應氏[步登北邙阪]
贈白馬王彪
野田黃雀行
阮籍詩(三首)
詠懷詩[夜中不能寐]
[嘉樹下成蹊]
[洪生資制度]
左思詩(二首)
詠史[鬱郁澗底松]
[皓天舒白日]
陶淵明詩(五首)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飲酒[結廬在人境]
[清晨聞叩門]
雜詩[白日淪西阿]
讀山海經
[精衛銜微木]
謝靈運詩(一首)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鮑照詩(三首)
梅花落
擬行路難[寫水置平地]
[對案不能食]
謝脁詩(二首)
玉階怨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庾信詩(二首)
寄王琳
重別周尚書[陽關萬里道]
樂府民歌(七首)
子夜歌[始欲識郎時]
[今夕已歡別]
讀曲歌[打殺長鳴雞]
西洲曲
企喻歌辭[放馬大澤中]
琅琊王歌辭[新買五尺刀]
[敕勒歌]
三、文
諸葛亮文(一篇)
出師表
孔稚珪文(一篇)
北山移文
酈道元文(一篇)
江水[三峽]
四小說
干寶《搜神記》(一則)
李寄
劉義慶《世說新語》(四則)
過江諸人
周處
王子猷居山陰
石崇要客燕集

唐五代部分
一、詩歌
王維詩(二首)
渭川田家
山居秋暝
高適詩(一首)
燕歌行
岑參詩(一首)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李白詩(四首)
蜀道難
峨眉山月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詩(四首)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春望
新安吏
登高
韓愈詩(一首)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柳宗元(一首)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劉禹錫詩(一首)
西塞山懷古
白居易詩(二首)
上陽白發人
琵琶行
李賀詩(一首)
雁門太守行
杜牧詩(二首)
過華清宮
泊秦淮
李商隱詩(一首)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杜荀鶴詩(一首)
山中寡婦
二、文
王勃文(一篇)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韓愈文(四篇)
師說
進學解
張中丞傳後敘
柳子厚墓誌銘
柳宗元文
封建論
種樹郭橐駝傳
三戒[並序]
鈷鉧潭西小丘記
陸龜蒙文(一篇)
野廟碑[並詩]
三、傳奇
李朝威傳奇(一篇)
柳毅傳
四、詞
李白詞(一首)
菩薩蠻[平林漠漠]
溫庭筠詞(一首)
菩薩蠻[小山重疊]
馮延巳詞(一首)
謁金門[風乍起]
李煜詞(二首)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

下冊
宋金部分
一、詞
范仲淹詞(一首)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晏殊詞(一首)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歐陽修詞(一首)
踏莎行[候館梅殘]
柳永詞(二首)
雨霖鈴[寒蟬凄切]
望海潮[東南形勝]
王安石詞(一首)
桂枝香[登臨送目]
蘇軾詞(四首)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念奴嬌[大江東去]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秦觀詞(二首)
鵲橋仙[纖雲弄巧]
踏莎行[霧失樓台]
周邦彥詞(二首)
六丑[正單衣試酒]
蘇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詞(二首)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張元干詞(一首)
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陸游詞(一首)
清商怨[江頭日暮痛飲]
辛棄疾詞(四首)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永遇樂[千古江山]
姜夔詞(一首)
揚州慢[淮左名都]
張炎詞
解連環[楚江空晚]
二、詩歌
梅堯臣詩(二首)
田家語
汝墳貧女
王安石詩(二首)
河北民
泊船瓜洲
蘇軾詩(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
吳中田婦嘆
題西林壁
黃庭堅詩(二首)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投荒萬死鬢毛斑]
[滿川風雨獨憑欄]
范成大詩(二首)
後催租行
四時田園雜興[新築場泥鏡面平]
楊萬里詩(二首)
插秧歌
初入淮河[船離洪澤岸頭沙]
陸游詩(四首)
劍門道中遇微雨
書憤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
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
示兒
文天祥詩(一首)
正氣歌
元好問詩(一首)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慘淡龍蛇日斗爭]
三、文
范仲淹文(一篇)
岳陽樓記
歐陽修文(三篇)
五代史伶官傳序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王安石文(一篇)
答司馬諫議書
蘇軾文(三篇)
留侯論
喜雨亭記
前赤壁賦
四、話本
碾玉觀音

元代部分
一、詩歌
劉因詩(一首)
白溝
趙孟頫(一首)
岳鄂王墓
薩都剌詩(一首)
早發黃河即事
楊維楨詩(一首)
題蘇武牧羊圖
二、文
吳澄文(一篇)
送何太虛北游序
李孝光文(一篇)
雁山十記[大龍湫記]
三、戲曲
關漢卿雜劇(一種)
感天動地竇娥冤[第三折]
馬致遠雜劇(一種)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第三折]
王實甫雜劇(一種
崔鶯鶯待月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高明戲文(一種)
琵琶記(糟糠自厭)
四、散曲
馬致遠散曲(一首)
天凈沙[秋思]
張養浩散曲(一首)
山坡羊[潼關懷古]
睢景臣散曲(一首)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明代部份
一、詩歌
高啟詩(一首)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李夢陽詩(一詩)
秋望
何景明詩(一首)
鰣魚
王世貞詩(一首)
登太白樓
陳子龍詩(一首)
易水歌
夏完淳詩(一首)
別雲間
二、文
宋濂文(一篇)
送東陽馬生序
劉基文(一篇)
賣柑者言
歸有光文(一篇)
項脊軒志
宗臣文(一篇)
報劉一丈書
袁宏道文(一篇)
徐文長傳
徐弘祖文(一篇)
游黃山後記
張岱文(一篇)
柳敬亭說書
張溥文(一篇)
五人墓碑記
三、小說
馮夢龍小說(一篇)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四、戲曲
湯顯祖傳奇(一種)
牡丹亭[驚夢]
李玉傳奇(一種)
清忠譜
五、散曲
王磐散曲(一首)
朝天子[詠喇叭]
陳鐸散曲(一首)
水仙子[瓦匠]
馮惟敏散曲(一首)
玉芙蓉[喜雨]
薛論道散曲(一首)
黃鶯兒[塞上重陽]

清代部份
一、詩歌
吳偉業詩(一首)
捉船行
顧炎武詩(一首)
流轉
吳嘉紀詩(三首)
海潮嘆
船中曲[儂是船中生]
[斷梗不怨風]
王士禛詩(三首)
秦淮雜詩[年來腸斷秣陵舟]
真州絕句[曉上江樓是上層]
[江干多是釣人居]
鄭燮詩(一首)
漁家
袁枚詩(二首)
馬嵬[莫唱當年長恨歌]
渡江大風
蔣士銓詩(一首)
歲暮到家
汪中詩(一首)
白門感舊
黃景仁詩(一詩)
圈虎行
阮元詩(一首)
蘇堤春曉
二、詞
陳維崧詞(二首)
點絳唇[晴髻離離]
醉落魄[寒山幾堵]
朱彝尊詞(二首)
桂殿秋[思往事]
解佩令[十年磨劍]
顧貞觀詞(二首)
金縷曲[季子平安否]
[我亦飄零久]
納蘭性德詞(二首)
長相思[山一程]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張惠言詞(二首)
木蘭花慢[盡飄零盡了]
水調歌頭[今日非昨日]
三、文
黃宗羲文(一篇)
原君
顧炎武文(一篇)
廉恥
方苞文(一篇)
獄中雜記[節錄]
袁枚文(一篇)
書魯亮儕
姚鼐文(一篇)
登泰山記
汪中文(一篇)
哀鹽船文[附序]
四、小說
蒲松齡小說(三篇)
青鳳
竇氏
黃英
五、戲曲
洪升傳奇(一種)
長生殿[驚變]
孔尚任傳奇(一種)
桃花扇[餘韻]

近代部份
一、詩歌
張維屏詩(一首)
三元里
龔自珍詩(三首)
詠史
己亥雜詩[只籌一纜十夫多]
[九州生氣恃風雷]
魏源詩(二首)
寰海十章[誰奏中宵秘密章]
[城上旌旗城下盟]
朱琦詩(一首)
關將軍輓歌
黃遵憲詩(一首)
下水船歌
秋瑾詩(一首)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二、詞
蔣春霖詞(一首)
卜運算元[燕子不曾來]
況周頤詞(一首)
蘇武慢[愁入雲遙]
梁啟超詞(一首)
金縷曲[瀚海飄流燕]
秋瑾詞(一首)
滿江紅[骯臟塵寰]
三、文
龔自珍文(二篇)
海門先嗇陳君祠堂碑文
病梅館記
薛福成文(一篇)
觀巴黎油畫記
譚嗣同文(一篇)
仁學[節錄]
章炳麟文(一篇)
徐錫麟傳
梁啟超文(一篇)
少年中國說
若你需要,我也找到一份全部內容的PDF格式的,但是前提你要有PDF軟體或者PS也行,但是PS只能一張一張的打開。只要留個QQ給我,發到你郵箱里。
若幫到您,請採納,謝謝。

Ⅳ 《日本人_何__了__》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日]加藤陽子)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uao3IPhYuMCPE2ruvdYWCQ

提取碼: a37d

書名: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作者:[日]加藤陽子

譯者:章霖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9

頁數:324

內容簡介:

第九屆小林秀雄獎獲獎作品、日本近現代史研究前沿之作、暢銷日本十年的近代史經典。

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直到二戰戰敗,日本人緣何一次次走向戰爭?上至世界頂尖的優秀人才,下至普通的日本百姓,為何認定「唯有戰爭才是出路」?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加藤陽子通過層層推進的多維分析,深入淺出地探究了當時日本為政者和國民如何模扮看待世界局勢、為何每一次都最終選擇了戰爭。在這本被稱為 「日本近代史研究最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歷史是如何推進的、戰爭是如何發生的等一系列問題,幫助讀者從更多元的視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幾次改變國運的戰爭。

作者簡介: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1989年在東京大學大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任山梨大學念信助理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仔碼輪佛研究所訪問學者。專攻日本近代史。曾出版《日本近代戰爭史》《從滿洲事變到日中戰爭》《昭和天皇與戰爭的世紀》《滑向戰爭》等多部歷史著作。2010年憑借《盡管如此,日本人還是選擇了戰爭》一書,獲得小林秀雄獎。

Ⅵ 《白牙白牙》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白牙》([美] 傑克·倫敦)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29TPPIE-_I1Mm5-5d9NMnA

提取碼:ajh2

書名:白牙

作者:[美] 傑克·倫敦

譯者:雍毅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

頁數:216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村上春樹力薦,不可不讀的經典文學

全球最偉大的動物小說之一,暢銷百年的動物文學經典

復旦大學副教授全新譯本,經典耐讀

【內容簡介】

《白牙》講述了一隻幼狼「白牙」從荒野中進入人類文明世界,經歷了一系列善惡紛爭之後,逐漸從一隻嗜血成性的猛獸變成了忠誠救主的「福狼」。

作者簡介:

傑克·倫敦│ 1876.01.12—1916.11.22 │作家、記者、遠洋水手、探險家。生於美國舊金山。17 歲登船捕鯨,到達日本海岸。20 歲考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次年加入克朗代克「淘金熱」,前往阿拉斯加。28 歲赴遠東采訪日俄戰爭。30歲自建船隻環游世界。191 6 年11 月,因服用葯品過量在自己的農場逝世,時年40 歲。代表作:《野性的呼喚》《熱愛生命》《白牙》《海狼》《馬丁·伊登》等。

雍毅│譯者,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碩士,紐約州立大學文學碩士。譯有《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芬歷險記》《馬克·吐溫短篇小說精選》;譯作《胎記》和《黑面紗》被收錄於《50:偉大的短篇小說們》。

Ⅶ 《日本人_何__了__》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日]加藤陽子)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kHRcXGks4nK6KK6N6L0YeQ

提取碼: bj6j

書名: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作者:[日]加藤陽子

譯者:章霖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9

頁數:324

內容簡介:

第九屆小林秀雄獎獲獎作品、日本近現代史研究前沿之作、暢銷日本十年的近代史經典。

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直到二戰戰敗,日本人緣何一次次走向戰爭?上至世界頂尖的優秀人才,下至普通的日本百姓,為何認定「唯有戰爭才是出路」?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加藤陽子通過層層推進的多維分析,深入淺出地探究了當時日本為政者和國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勢、為何每一次都最終選擇了戰爭。在這本被稱為 「日本近代史研究最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歷史是如何推進的、戰爭是如何發生的等一系列問題,幫助讀者從更多元的視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幾次改變國運的戰爭。

作者簡介: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1989年在東京大學大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任山梨大學助理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學者。專攻日本近代史。曾出版《日本近代戰爭史》《從滿洲事變到日中戰爭》《昭和天皇與戰爭的世紀》《滑向戰爭》等多部歷史著作。2010年憑借《盡管如此,日本人還是選擇了戰爭》一書,獲得小林秀雄獎。

Ⅷ 《創造日本》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創造日本》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9ylvnZIPMeFFJY2ufBKh8g

?pwd=p4rn 提取碼:p4rn
簡介:在這本睿智、優美而精搏顫簡的書中,伊恩·布魯瑪通過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細膩考察,清扒畢晰地呈現日本歷經的種種重大事件及相繼而來的轉變,從倒春銀芹幕運動、明治維新、日俄戰爭、侵華戰爭、東京審判,一直到美國接管及東京奧運。

Ⅸ 《明治天皇》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明治天皇》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豎空:https://pan..com/s/1gjNMWuaBmj8EUkYJgIqpHA

?pwd=8mon 提取碼:8mon
簡介:1867年—1912年,日本從落後封閉的封建國家,一躍成為君主立憲制的穗纖答現代大國。歐美數百年間的變化,在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餘年中急速上演;後世日本的命運,在此亦有端倪。然而,明治卻隱身於各個事件和人物背後,難見蹤跡。他是無能的傀儡,還是最偉大的君主?在時代的巨大浪潮中,他如何應對周遭的一切?

本書搜集龐大的資料,在天皇的個人細節和時代的重大事件中達成巧妙的平衡。我們既猜慧可以看到明治拘謹地會見外國使節、偏愛個別後妃、在伊藤遇刺後好像突然老去,同時也能看到倒幕運動、明治維新、西南戰爭、日俄戰爭等風雲變幻的親歷見聞。它是一部傳記,亦是一個時代的編年史。

閱讀全文

與日俄戰爭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小清新 瀏覽:989
編譯器地址8位元組對齊 瀏覽:464
三菱plc編程win1064 瀏覽:258
高中英語單詞pdf 瀏覽:425
編譯原理詞法分析常見問題 瀏覽:197
車小藝app怎麼更新 瀏覽:77
手機app被管控如何移除 瀏覽:753
51單片機溫濕度檢測 瀏覽:575
安卓抖音顯示沒網路是怎麼回事 瀏覽:817
2d我的世界源碼 瀏覽:618
怎樣製作貼天花板的解壓球 瀏覽:337
伺服器如何打開蘋果 瀏覽:96
高響應比演算法的實現 瀏覽:848
windows寫命令行 瀏覽:61
騰訊天津數據中心伺服器雲空間 瀏覽:974
單片機掃描按鍵 瀏覽:386
如何設置google伺服器 瀏覽:697
linuxtrace工具源碼 瀏覽:180
源碼第二次開發 瀏覽:786
如何獲取網頁php源碼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