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EEG睡眠分期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EEG睡眠分期
睡眠是一動態過程,非快速眼動期(NREM)期與快速眼動期(REM)期交替出現。NREM期睡眠時間約佔75%-80%,REM期睡眠時間約佔20%-25%。
一、跡歷祥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腦電睡眠分期
AASM睡眠主要分為以下5期
睡眠主要分為以下 5 期(成年人)
W期——清醒期(Wakefulness)
N1期睡眠——非快速眼動1期(NREM1)
N2期睡眠——非快速眼動2期(NREM2)
N3期睡眠——非快速眼動3期(NREM3)
R期睡眠——快速眼動期(REM)
其姿搏中, 兒童睡眠分為 6期 ,在以上成人5期的基礎上,還有:
N期睡眠——非快速眼動期(NREM)
二、各期腦電波形詳解
α節律波:W期閉眼狀態
α波: 頻率8~13Hz,主要見於安靜清醒閉眼狀態下和REM 期,N1期占<>。睜眼時消失,REM期較清醒期頻率慢1~2Hz無振幅和形態標准,往往表現漸增漸減狀。老年人 頻率和振幅降低。亦見於嗜睡狀態,某些重症OSAHS或重症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整夜PSG大部分時間表現為低頻α波。主要在枕區。
β波:W期睜眼狀態
β波: 主要見於清醒期睜眼狀態,頻率>13Hz的低電位波,無振幅和形態標准。有時也出現在N2 睡眠期,服用安眠葯後出現較多。
頂尖波:N1期
外形尖銳,與背景明顯區別,主要見於N1睡眠期後期,常與θ波毗鄰。無振幅和形態標准,時間一般<>秒,中央部。
θ波:N1期後期
主要見於N1期後期,頻率4~7Hz,一般無振幅及形態標准,但波幅通常>50uV,有時(尤其在幼兒及青少年)為短陣高電壓波,需與癲癇波鑒別,有爛啟學者稱為良性癲癇樣睡眠移行波(BETS)。中央部位明顯。
紡錘波(梭形波):N2期
外形規則,頻率為11~16Hz(最常見12~14Hz)成串出現的明顯可辨的波形,持續時間≥ 0.5秒,波幅<>主要在N2,N3睡眠期,為N2期的特徵性腦電波,通常以中央區導聯記錄的波幅最大。服用安定類葯物患者紡錘波出現明顯增多。
K復合波:N2期
K復合波: N2期特徵性腦電波,無頻率標准,從背景脫穎而出。為一個清晰可辨的陡峭負向負向波(向上)之後緊接著一個正向波(向下),凸顯在背景EEG中,持續時間≥0.5秒。K復合波通常在額部腦電導聯記錄最明顯,N2、N3期出現。還可作為睡眠期間腦對外界(聲音)或內部刺激(呼吸暫停)的反應出現K復合波結束後1秒內出現α波,此時稱為覺醒相關K復合波。與K復合波相關的覺醒,其發生的始點與K復合波截止點間不能大於1s。
低頻δ慢波:N3期或N4期
δ波(慢波睡眠): 低頻率(范圍0.5~2Hz),高波幅(≥75uV),在整個額區可監測到。N2期睡眠<>,N3期睡眠δ波佔20%-50%,4期δ波佔50%以上。
鋸齒波:REM期
鋸齒波: 序列陡峭波浪或三角狀波形,類似鋸齒狀,頻率為2~6Hz,陣發出現,本質上為θ波,<>常出現在陣發性快速眼動波之前。
低電壓混合頻率波: 不高於10μV的節律性波以及不高於20μV的單個波。
三、AASM睡眠各期判讀標准
睡眠分期基本原則
基本規則包括:
1.應用逐屏分期方法,每30秒為一屏,整個睡眠時段(由關燈至開燈)相繼順序的每屏評分。在整個分析過程中保持相同屏距。
2.不允許將相鄰兩屏的部分結合組成一個新屏。
3.如一屏中出現2個或多個睡眠期並存於同一記錄幀,哪期所佔的比例最大判定為哪一期。
4.如一屏中無出現任何睡眠特徵,要根據前一/數屏及後一/數屏的睡眠情況判讀。
W期(清醒狀態)判讀標准
一、定義
清醒狀態下,有兩種主要腦電圖表現:
1.低電壓(10~30uV)混合波,頻率16~25Hz。
2.α波,頻率8~13Hz,電壓20~40uV。患者處於鬆弛狀態、閉眼時α波最多見。眼球運動次數多少不定;肌電活動根據不同鬆弛狀態而幅度不一。
α節律: 連串正弦形8~13Hz腦電波,於閉眼時在枕部錄取,睜眼時減弱。
二、規則
1、當枕部腦電波為α節律且占屏>50%時,判讀為W期。
2、如無清析可見的α節律,任何以下情況出現可判讀為W期:
1)眨眼時共軛垂直眼動波: 清醒期睜眼或閉眼時導致的頻率為0.5~2Hz的眨眼動作的共軛垂直眼動波。
2)閱讀眼球運動: 閱讀時出現,由周期性慢相眼動和隨後反向快相眼動組成的序列共軛眼動波。
3)快速眼動: 不規則的共軛快速眼球運動(不規律,呈尖峰狀,眼動波初始達峰時間0.5秒),伴有正常或偏高肌電張力。
快速眼動是R期的睡眠特徵,但也可見於清醒狀態睜眼掃視周圍環境時。
N1期睡眠判讀標准判
一、定義
睡眠起始:指第一幀判讀為非W期的任何睡眠期第一幀的起始。
N1期睡眠是由W期過渡其它睡眠的階段,或睡眠期間出現體動後的過渡階段。初期可出現慢速眼球運動,後期可出現不規則的高波幅皮質銳波(頂尖波,電壓50~75uV)。肌電活動幅度不一,通常較W期時低。
二、規則
1、如有α節律者,當α波逐漸減弱,所佔比例降至整屏的50%以下,並被低波幅、混合頻率波活動取代時,即判讀為N1期。
2、如無清晰可見的α波時,出現以下任何現象即可判讀為N1期:
1)低波幅混合頻率活動: 腦電波在4~7Hz范圍,較W期腦電背景頻率減慢≥1Hz的腦電波。
2)頂尖波(V波): 波形尖銳陡峭的高波幅負向腦波,持續時間0.5秒,在中央區最大最明顯。
3)緩慢眼球運動: 共軛,相對規律,呈正旋波,初始達峰時間>0.5秒。
N2期睡眠判讀標准判
一、定義
N2期特徵是出現睡眠紡錘波(睡眠梭形波)和/或非覺醒相關的K復合波。
二、規則
1、當在一屏前半段或在前一屏後半段出現≥1個紡錘波或≥1個非覺醒相關的K復合波,該屏便應判為N2期。(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K復合波出現後1秒內並無覺醒出現)
2、紡錘波或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出現後一段低波幅、混合頻率腦電波,應判為N2期。
3、通常無眼球運動,但慢速眼球運動亦可持續出現。
4、肌電活動幅度不一,通常較W期時低。
N2期睡眠完結
1.轉為W期、N3期或R期。
2.出現覺醒後應判讀為N1期,直至紡錘波或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再出現。
3.一次大體動後緊接著出現隨緩慢眼球運動和低波幅混合頻率EEG腦電波,無睡眠紡錘波或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出現(大體動之後記錄幀應該判為N1期;如果沒有緩慢眼球運動應判讀為N2期)。
N3期睡眠判讀標准判
一、定義
N3期特徵是出現N3期睡眠 δ波(慢波睡眠)。
二、規則
1、在額部導聯量度的高波幅(>75uV)、低頻率δ波(0.5~2Hz)佔一屏≥20%,應判為N3期,不用考慮年齡因素。
2、紡錘波可持續出現。
3、無眼球運動。
4、肌電活動幅度不一,通常較W期時低。
R期睡眠(快速眼動期睡眠)判定標准
一、定義
低波幅、混合頻率腦電波,表現為低電壓的θ波(3~7Hz)及低頻α波(較W期時的α波慢1~2Hz),間有典型鋸齒波出現。可見快速眼球運動,肌電活動幅度較NR睡眠期顯著減弱至近乎平坦(整夜最低)。
二、規則
當以下現象同時出現時即可判為R期睡眠:
1.低波幅、混合頻率腦電波
2.低肌電活動幅度
3.可見快速眼球運動
R期睡眠持續判讀規則:
一屏或多屏R期睡眠後,其後連續數幀無快速眼球運動,此時如果腦電波持續顯示為低波幅、混合頻率活動,無覺醒相關K復合波或紡錘波出現,並且持續低肌電張力活動幅度,即使沒有出現快速眼球運動,仍應繼續判讀為R期。
R期睡眠的完結:
1.過渡至W期或N3期
2.肌電活動幅度增大,符號N1期准則。
3.出現覺醒後腦電為低波幅、混合頻率及出現慢速眼球運動(判為N1期)。
(如沒有出現慢速眼球運動、肌電活動幅度維持低水平,應繼續判為R期)
4.在大型身體運動後緊接出現慢速眼球運動及低波幅、混合頻率腦電,沒有紡錘波或覺醒相關K復合波,應判為N1期。
(如果沒有出現慢速眼球運動、肌電活動幅度維持低水平,應繼續判為R期)
5.一個或更多紡錘波或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在一屏的前半段出現,即使肌電活動幅度維持低水平,該屏都應判為N2期。
N2期/R期睡眠的混合
1.在明確N2期與明確R期之間的睡眠時段,肌電活動波幅於一屏前半段顯著降低至近乎平坦。即使沒有快速眼球運動,以下現象同時出現時該屏應判為R期:
a.沒有紡錘波
b.沒有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
2.在明確N2期與明確R期之間的睡眠是時段,肌電活動波幅於一屏前半段顯著降低至近乎平坦。以下現象同時出現時該屏應判為N2期:
a.紡錘波或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出現
b.沒有快速眼球運動
3.在明確N2期(肌電活動波幅近乎平坦)與明確R期(肌電活動波幅再無下降)之間的睡眠時段,即使沒有快速眼球運動,以下現象同時出現時該屏應判為R期:
a.沒有紡錘波
b.沒有非覺醒相關K復合波
大型身體運動
超過半屏的腦電記錄被運動及肌電偽跡干擾至模糊不清而無法辨認睡眠期。
判讀標准:
1.如α節律在該屏中出現(即使15秒),判讀為W期。
2.如無α節律節律出現,但前屏或後屏被判讀為W期,則該屏亦判為W期。
3.其它情況下,此幀睡眠分期判讀與隨後一屏的判讀相同。
2. 能不能再分享一次《睡眠醫學基礎》
1.睡眠的分期及生理功能
β—興奮狀態的腦電波 α—清醒明雀狀態的腦電波 θ—入睡狀態的腦電波 δ---深睡狀態的腦電波
1 陪襲入睡期 (α波減少,出現低幅的β和Θ波 )
2淺睡期(α波逐漸消失,Θ波增加,出現紡錘波)
3中度睡眠期(慢波睡眠期,慢波增多,頻率減低而波幅增高δ波增多),4深度睡眠期(彌漫性,高波幅δ波)(促進生長,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快速眼動睡眠:高頻低幅蘆槐兄的不同步腦電波,周期性快速眼動
學習能力與記憶,使人體平和而迅速的從睡眠轉入清醒,腦功能修復) 意義:在睡眠過程中,大腦和神經系統得到了修復整理,營養補充和能量儲存
3. 睡眠基礎知識
睡眠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那麼你對睡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睡眠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睡眠的原因
睡眠是由於身體內部的需要,使感覺活動和運動性活動暫時停止,給予適當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覺醒的狀態。人們認識了腦電活動後,認為睡眠是由於腦的功能活動而引起的動物生理性活動低下,給予適當刺激可使之達到完全清醒的狀態。
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睡眠是恢復精力所必需的休息,有專門的中樞管理睡眠與覺醒,睡時人腦只是換了一個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貯存,有利於精神和體力的恢復;而適當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維護健康和體力的基礎,也是取得高度生產能力的保證。接受處理內外刺激並做出反應的興奮度較高的神經細胞因防止沒有經過深加工的刺激聯結相互干擾,這就表現為緩解疲勞。而睡眠質量不高是指屏蔽度不夠或睡眠時間不足以充分消化刺激聯結的現象。嗜睡則是病態的過多過久屏蔽。這些都是神經控制不足的表現。在睡眠中由於主動性活動減弱,身體的狀態也得到恢復。
睡眠最主要的功能體現在大腦,睡眠狀態通過做夢將大腦中的分散的記憶碎片連貫起來整理在一起。
睡眠的生理變化
睡眠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愉快狀態,通常發生在躺在床上和夜裡我們允許自己休息的時候。與覺醒狀態相比較,睡眠的時候人與周圍的接觸停止,自覺意識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說什麼或做什麼。處在睡眠狀態的人肌肉放鬆,神經反射減弱,體溫下降,心跳減慢,血壓輕度下降,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胃腸道的蠕動也明顯減弱。這時候看上去睡著的人是靜止的,被動的,實際不然,如果在一個人睡眠時給他作腦電圖,我們會發現,人在睡眠時腦細胞發放的電脈沖並不比覺醒時減弱。這證明大腦並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間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歸巢休息,但實際上所有的蜜蜂都在為釀造蜂蜜而通宵達旦地兆物改忙碌。
正常成年人入睡後,首先進入慢波相,通常依次為1~2~3~4~3~2等期,歷時70~120分鍾不等,即轉入異相睡眠,約5~15分鍾,這樣便結束第1個時相轉換,接著又開始慢波相,並轉入下一個異相睡眠,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整個睡眠過程,一般螞伍有4~6次轉換,慢波相時程逐次縮短,並以第2期為主,而異相時程則逐步延長。以睡眠全時為100%,則慢波睡眠約佔80%,而異相睡眠佔20%。將睡眠不同時相和覺醒態按出現先後的時間序列排列,可繪製成睡眠圖,它能直觀地反映睡眠各時相的動態變化。
睡眠的方式
睡眠由兩個交替出現的不同時相所組成,一個是慢波相,又稱非快速眼動睡眠,另一個則是異相睡眠,又稱快速眼動睡眠,此時相中出現眼球快速運動,並經常做夢。快速眼動睡眠主要用於恢復體力,非快速眼動主要用於恢復腦力。
慢波睡眠
根據人腦電波的特徵,通常將此時相區分為4個不同的期,即相應於睡眠由淺入深的過程。第1期呈現低電壓腦波,頻率快慢混合,而以4~7周/秒的頻率為主,它常出現在睡眠伊始和夜間短暫族判蘇醒
非快速眼動睡眠在前半夜較多,主要是常人經過一天的用腦後,腦力消枆很大,對於腦細胞與腦組織都是壓力與傷害,生理時鍾自然會誘使我們睡覺,讓腦部溫度降下,進入修護階段,這對生命的維系相當重要。後半夜睡眠快速動眼睡眠會較多,則是與學習工作有關,當一天中經歷了許多不管是好是壞的景物,都要納入記憶中,而非快速動眼睡眠就包含了學習新事物、整合日間情緒等作用。
異相睡眠
異相睡眠是指當睡眠時眼皮下方的兩顆眼球呈現出規則性的左右擺動。整夜有規律地交錯進行著,睡眠醫學上叫做睡眠循環。一個晚上會有4至5次的睡眠循環,非快速動眼睡眠在前半夜維持較多,後半夜幾乎沒有;但快速動眼睡眠到後半夜則是愈來愈多。
它是在睡眠過程中周期出現的一種激動狀態。腦電圖呈現快頻低壓電波,類似清醒時腦波。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增強,如心率、呼吸加速,血壓升高,腦血流及耗氧量均增加,在男性則有陰莖勃起。此外,睡者時時翻身,面和指(趾)端肌肉不時抽動。在實驗動物還記錄到單個神經細胞的放電活動非但高於慢波相,有時還超過清醒狀態下的活動水平。人的異相睡眠,和動物的一樣,表現出3個特徵:①低電壓,快頻腦波;②頸部肌肉張力鬆弛以及脊髓反射被抑制,此時運動系統受到很強抑制;③頻繁出現快速的眼球運動,同時在一些和視覺有關的腦結構,包括大腦皮層視區,出現高大銳波,統稱腦橋-膝狀體-枕區皮層波(PGO)。由於快速眼動只存在於異相睡眠中,故後者常被叫做快速眼動睡眠。
深度睡眠
一般是以身體活動減少和感覺靈敏度降低作為衡量的指標。此外,一些生理指標,特別是喚醒閾,也指示慢波相的第3、4期是深睡時期。至於異相睡眠的深度則很難判定,因為它即表現肌張力鬆弛,又常出現全身翻轉和面、指肌抽動;在感覺方面,外界無關的刺激較難喚醒睡者,可是當刺激具有特殊含義或者和他做夢的內容有關時,第一次則他會認為是夢里發生的事情,如果刺激多次以上,則極易喚醒。這些矛盾提示,在異相睡眠中腦內發生一種主動過程能切斷它和外界無關刺激的聯系。如果依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強弱來判別,則異相睡眠更接近覺醒狀態,如在此時相喚醒睡者,他會說自己正在熟睡;反之,在慢波相時喚醒他,則說睡得不熟。推測這種主觀的睡眠意識可能與他的夢境有關聯。綜上所述,對睡眠深度的精確測定是困難的,趨向是將異相和慢波相看作兩個獨立的狀態。
有些自主神經活動隨睡眠過程的發展而變化,似和兩個時相關系不大。例如,體溫從睡眠開始便逐漸下降,5~6小時達最低點,然後又逐漸回升。有人提出,睡眠時仍能學習口述材料,可是腦電圖的分析證明,睡者實際上是處在朦朧狀態。夢囈多發生在慢波睡眠的第2期,而夢游則無例外地發生在慢波第4期中,並且兩者一般都和夢的內容無關。
睡眠的時間
新生兒平均每天睡16小時,嬰兒睡眠時間逐漸縮短,至2歲時約睡9~12小時。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通常為6~9小時不等,一般認為7小時半是合適的。可是老年人的睡眠經常少到6小時。根據腦電圖的分析,新生兒的異相睡眠約占睡眠總時間的50%,並且入睡後很快就進入異相時期,成年人約佔20%,而老人則不到20%。在成年人凡異相睡眠時間低於15%或高於25%的則被認為不正常。同樣,慢波相第4期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至於睡眠與覺醒的周期更替,新生兒一天中約5~6次,嬰兒逐漸減少,學齡兒童每天約1~2次的睡眠。有些老年人又恢復一日睡幾次的習慣。
默認的“生物鍾”的“睡眠時間”,就是在睡後的6-8小時“蘇醒”;而什麼時候“睡覺”並不是最重要的。並且只要您“睡覺”了,那些睡後會發生的“生理活動”還是會照樣進行的,或者說:只要您的“睡眠時間”足夠了,無論您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睡覺的,都不會影響您的“身體健康”;而“作息時間”,只是一個“習慣”而已,是可以隨意改變的。當然,一個新習慣的養成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般是3-6天,所以這種習慣的交替最好不要太頻繁。
4. 《如何睡個好覺哈佛醫學院睡眠指導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如何睡個好覺》([美]勞倫斯·J. 愛潑斯坦(Lawrence J. Epstei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RirIV8hlmVycCUJlqc1cQ
書名:如何睡個好覺
作者:[美]勞倫斯·J. 愛潑斯含明坦(Lawrence J. Epstein)
譯者:杜芯寧
豆瓣評分:6.4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9
頁數:244
內容簡介: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專家,關於人生1/3時間的全部解答;
由淺入深的睡眠科普知識,實用可行的改善睡眠六步計劃,助你遠離睡眠失調,睡個好覺,生活效率更高,精神狀態更好。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春雨醫生、小睡眠APP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不只你一個人睡不好,睡不好是個嚴重的問題。
● 缺乏睡眠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的風險,睡眠少的人死亡率也遠遠高於睡眠足夠的人。
● 只是連續幾天晚上睡不好,身體出現疾病的可能性就會變大,例如頭痛、胃部不適以及關節疼痛。
● 睡眠剝奪所持續的時間越長,機圓棚敏和思維測試的表現就越差。
● 每年由疲勞駕駛引起的交通事故數以萬計。
本書系統介紹了睡眠的基本知識、常見睡眠障礙的識別與處理方法,分別給出了針對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和睡眠失調人群的睡眠改進措施,從了解人體睡眠需求、治療睡眠失調、解決其他睡眠障礙等方面出發,由淺入深地講解了睡眠的科普知識,給出了關於人生1/3時間的全部解答。讀畢本書,你可能會對「正常睡眠」這個概念產生新的認識,因為並非入睡不困難就叫睡得好。
● 怎樣才叫睡得好?
● 你需要多少睡眠?
● 為何你沒有當年睡得好?
● 晚上沒睡,白天補覺有用嗎?
● 你睡覺時腿總是抽動,這是睡眠問題嗎?
● 起不來和睡太晚也是病嗎?
● 睡眠時間越長,身體反而越累,這是真的嗎?
● 失眠了怎麼辦?
諸如此類問題,你橘老則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勞倫斯·J. 愛潑斯坦(Lawrence J. Epstein)
醫學博士,哈佛醫學院的教員,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睡眠醫學部和肺病部的醫學導師,曾就讀於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西洛杉磯退伍軍人醫院的內科住院醫師和首席住院醫師。愛潑斯坦博士曾從西達- 賽奈醫療中心得到肺病、重症監護和睡眠醫學的研究資助,並獲得了睡眠醫學、內科醫學、肺病和重症監護醫學的認證。他自1992年以來一直在睡眠醫學領域工作,擔任美國空軍睡眠障礙軍事顧問,並兼任西羅克斯伯里睡眠醫學中心主任。目前他是睡眠健康中心的區域醫學主任,在波士頓管理著多個分點,也曾是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的主席。
史蒂文·馬頓(Steven Mardon)
健康醫學領域的自由撰稿人,從業多年。曾在《希波克拉底》雜志當記者,與他人合著過關於哈佛醫學院鼻竇治療指南的專著。
5. 睡眠醫學簡介
shuì mián yī xué
睡眠醫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近年來,無論在基礎研究領域還是學科建設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展。2007年是睡眠醫學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的一年, 美國內科醫師考試委員會設立了睡眠醫學專業考試,標志
睡眠醫學已成為臨床醫學領域一個局拍派獨立的專業。
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像進食、飲水一樣,睡眠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動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標志,而睡眠障礙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降低工作效率。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各種睡眠障礙性疾患日益成為一個突出的醫療及公共衛生問題而得到人們的關注。根據2005年出版的國際睡眠疾病分類,外在或內在因素導致的睡眠疾病達90餘種,其中最常見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在國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見睡眠疾患如發作性睡病等也逐漸被認識。在國際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睡眠醫學已經形成並逐漸發展壯大。
臨床睡眠醫學最早起源於人們對腦電活動特別是睡眠腦電圖的認識。1953年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了快速眼動(REM)睡眠,並證明其與做夢有關。此後又發現人整夜的睡眠存在周期性,非快動眼睡眠(NREM)包括由淺入深的四個時相和REM睡眠交替進行。通過腦電及其它生理學指標的測試可以全面客觀了解人的睡眠結構。上世紀60年代,睡眠研究成為當時的一個熱點,發作性睡病與異常REM睡眠的關系被闡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疾病,1968年出版了人睡眠分期的國際標准圖譜,一直沿用至今。此後在睡眠發生機制及睡眠物質研究方面也有了較大進展。正是基礎研究知識的積累及大量患者的需求促進了臨床睡眠醫學的發展。上世紀7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應用多導生理記錄儀進行睡眠監測,成立了專門診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技術及懸雍垂咽軟齶成形術用於治療睡眠呼吸暫停,在SAS的治療方面取得突破。過去25年成為國際上睡眠醫學進展最快的時期。綜觀國際睡眠醫學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特點。
(一) *** 高度重視,全民認知度高:美國繼1996年第一桐賀次發表國家睡眠研究計劃外,2003年再次發表120頁的國家研究計劃,指導睡眠研究的發展方向。
(二)組織機構健全:1993年在美國國立衛生院(NIH)的心肺血液病研究所下設立了國家睡眠障礙研究中心,負責該領域的研究、教育、臨床事務及與其它相關部門關系的協調。分別於1996年和2003年制定了國家睡眠研究計劃。在美國睡眠協會(1987)的基礎上成立了美國睡眠科學院(1999),制定相應的認證標准及執業規范、具體執行科研及教育計劃的實施。目前已有5000餘名會員。另外還有許多專門基金會,支持科研及科普教育活動。在國際上,已於1987年成立國際睡眠研究會聯盟(WFSRS),成員包括亞洲睡眠研究會(ASRS)、美國睡眠科學院(AASM)、澳大利亞睡眠協會(ASA)、加拿大睡眠研究會(CSS)、歐洲睡眠研究會(ESRS)、拉丁美洲睡眠研究會(LASS)及美國睡眠研究會(SRS)。 為適應臨床睡眠醫學發展的需要,近來又更名為國際睡眠研究及睡眠醫學會聯盟(WFSRSMS)。為促進臨床睡眠醫學的國際交流,世界睡眠醫學聯合會(WASM)於2004年成立。亞洲睡眠研究會(ASRS)於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12個亞洲地區的睡眠研究會作為成員。中國睡眠研究會是發起國之一。
(三)學術交流活躍:歐洲及美國每年均召開睡眠年會,以美國睡眠年會賀亂規模最大,2004年年會收到論文摘要達940篇。參加者達5000餘人。
(四)學術刊物種類及睡眠專著出版量增大:隨睡眠研究的深入及臨床醫學的進展,睡眠相關的著作大量出版。幾乎所有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均發表大量的睡眠相關論文。睡眠專業雜志的種類迅速增加,到2004年為止,除Sleep (美國)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歐洲)外, Sleep and Breathing (德國), Sleep Medicine (美國), Sleep Medicine Review(法國),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日本)均是近幾年出版發行。近年來出版了大量的睡眠醫學學術專著, 具不完全統計,多達八十多種。
(五)多學科協作,睡眠醫學發展為獨立學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臨床睡眠醫學逐漸成型,發展為獨立的學科。主要表現在,1、建立了獨立的認證體系,特別是在美國,睡眠醫師及技師資格考試已成為必需,將於2007年出台更為寬松的考試政策,2003年底2004年初通過認證的專業醫師已達2500人;2、專業學會通過認證、制定診斷及治療指南形成了規范的診療體系;3、建立了完整的繼續教育及培訓制度,2003年底2004年初AASM認可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達50個。美國胸科學會還發表了有關呼吸科醫師從事睡眠專業的培訓及技能綱要。除專業學會的學術會議特設培訓課程外,醫學院的教科書如希氏內科學等均有專門課程作為學生必修科講解。4,除睡眠中心外,在某些有條件的大醫院如哈佛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均已設立獨立的睡眠醫學科。
近年來,國際睡眠醫學發展進程明顯加快,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以臨床睡眠醫師為主要成員的世界睡眠醫學聯合會(WASM)成立並在德國柏林成功召開第一屆學術大會。原有的以基礎睡眠研究為主國際學術組織如國際睡眠研究會聯盟(WFSRS)也更名為國際睡眠研究及睡眠醫學會聯盟(WFSRSMS);二,有睡眠醫學領域"聖經"之稱的《睡眠醫學的理論與實踐》(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第四版發行,《睡眠疾病國際分類》(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第二版出版。這兩部具有指導意義的專著除反映了該領域的最新成果外,特別突出了臨床醫學實用的特點。三,美國決定睡眠醫學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國家醫學教育委員會將相關內容納入醫學生必修內容,2007年開始在內科醫師執業考試中正式納入獨立的睡眠專業醫師考試,一改過去由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單獨進行的模式。
從臨床睡眠醫學的發展歷史中可以看出,睡眠呼吸障礙(SDB)診療及研究方面的巨大進展是推動睡眠醫學成型及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歸因於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一,SDB 為多發病、常見病,但尚待認識。國外的人群患病率達24%,國內也不低於此數。隨老年、體重增加,發病率會進一步上升,SDB的患病率與COPD及哮喘不相上下。二,SDB 是一嚴重疾患,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顯著增加患者並發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三,SDB可以治療。特別是無創呼吸機的應用能夠徹底逆轉SDB的病理生理改變,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後,降低醫療費用。其它睡眠疾患均為少見病或無重要病理意義,例如失眠盡管患病率高,但多數患者並無嚴重並發症,也不會增加死亡率,相反有研究表明失眠患者的壽命略長。在國外的睡眠中心中,SDB患者占就診者的80%以上,也是睡眠中心的主要收入來源(80%以上),在國內該比例更高。這也是為什麼盡管大家對失眠等睡眠疾患的診療有很長的歷史,但只有在認識了SDB且其診療取得突破性進展後,睡眠醫學才得以發展的原因。在美國,除少數為可以診治各種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外,多數為只診治SDB的睡眠實驗室。隨大家對SDB重要性認識的提高,肺科醫師在睡眠醫學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過,睡眠與其它疾病的關系及睡眠疾患本身對健康的影響應該得到呼吸科醫師的重視。國外的初步調查表明,呼吸科醫師門診過程中約10%40%的就診患者可能與SDB有關。例如不少長期慢性咽炎患者的病因可能就是SDB。生理睡眠引起的呼吸功能改變及通氣量降低在正常人並無重要病理意義,但對存在基礎呼吸疾病的患者,這些改變可能加速白天的血氣紊亂,誘發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患者在成功撤離機械通氣後,可能在睡眠時出現CO2升高而需重新插管,導致撤機失敗。例如,神經肌肉疾病患者患者白天的CO2瀦留常與呼吸肌力降低不平行,呼吸衰竭的發生可能與睡眠通氣不足有關;COPD患者如合並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重疊綜合征),其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發生早、程度重,部分患者只需在睡眠時應用無創通氣治療即可糾正白天的呼吸衰竭。SDB的本質是一種呼吸衰竭,深入認識睡眠呼吸生理對提高呼吸衰竭救治的水平十分必要。另外,非呼吸性睡眠障礙也常常可能是某些呼吸系統疾患的並發症,例如茶堿、喹諾酮類葯物引起的失眠,夜間哮喘發作導致的睡眠紊亂等。由於目前從事睡眠專業的醫師較少,呼吸科醫師也常遇到有關SDB甚至其它非呼吸性睡眠障礙的會診及咨詢請求。特別是目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無創正壓呼吸機,其發明及改進均有賴於睡眠呼吸醫學的發展。正是在全身並發症相對較少的SDB患者身上積累了較豐富的應用經驗,然後才推廣應用於病情較復雜的呼吸衰竭患者。另外,在臨床睡眠呼吸醫學實踐中,培養了相關的呼吸治療人員。
睡眠呼吸醫學本身所涉及的范圍並不只局限於睡眠打鼾。SDB的疾病譜很廣,成人SDB即包括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CSAHS)、睡眠低通氣綜合征(Sleephypoventilationsyndrome) 、與COPD合並存在的重疊綜合征(Overlapsyndrome) 、神經肌肉疾病患者的SDB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陳施呼吸。睡眠呼吸紊亂的模式除包括傳統的阻塞型、混合型及中樞型SA三種外,由上氣道部分塌陷時導致的睡眠通氣不足(Sleephypopnea)、上氣道阻力綜合征(UARS)甚至氣流受限(Flow limitation)等均具有重要病理意義。而且,上述呼吸紊亂具有相互關聯、漸進發展的趨勢(圖一),成為一個連續的疾病譜。
正常呼吸 氣流受限 打鼾 UARS 低通氣(Hypopnea)
呼吸暫停 呼吸衰竭
SDB可以引起多系統損害,睡眠醫學涉及多個學科。國外該領域的從業醫師來源主要於呼吸、神經、精神、心理、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國內與此基本相同,但耳鼻喉科醫師的比例較高,而且在學科建設方面耳鼻喉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書籍的出版、學習班的舉辦等,最重要的是OSA的診療已列入耳鼻喉科十五攻關項目。從美國睡眠學會(AASM)認證的從業醫師構成情況1995到2004 年十年間的變化情況可以明顯看出,單純從事睡眠醫學工作的睡眠科醫師越來越多,其中不少具有呼吸專業背景。普通內科大夫在該領域的比例有所增加。由於多數病人來源於心血管科、老年科,將來睡眠醫學的隊伍中這些專業背景的醫師也會增多,但呼吸科醫師一直是睡眠呼吸醫學的主力軍,隨簡便的初篩儀的應用日益廣泛,無創呼吸機在治療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呼吸科醫師的作用也會越來越重要。美國目前的認證、培訓工作主要由AASM完成,由於肺科醫師的主導地位,將來很有可能在呼吸專業學會(如ACCP)內部建立獨立的認證、培訓體系,以利於學科的發展。
睡眠呼吸醫學的發展及廣大患者的需求,為學科建設提供了機會。至少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上氣道的呼吸功能;二,呼吸調控及睡眠呼吸生理從研究走向臨床應用;三,為無創通氣的推廣應用提供了通氣技術、呼吸治療人員保障。
近年來國內在呼吸學會的領導下在學科建設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成立了呼吸學會睡眠學組,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流調,出版了診療指南,開展了靶器官損害的多中心研究,組織編寫睡眠呼吸醫學,相關內容已列入醫學生教材。在新制定的專科醫師培養方案中,有關SDB的相關知識已列入其中。但在學科建設方面仍需進一步努力。
(一)制定正規的培訓要求及方案。
(二)建立技師的培訓及認證體系。
(三)在醫學生課程、呼吸專業研究生及住院醫生的繼續教育課程中設置相關的必修內容。
(四)條件成熟時開展睡眠中心的認證。
參考文獻
1. Wagner PD, Epstein LJ, Kvale PA. Pulmonary physicians in the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2(11):13578. Chest. 2005;128:378890. Sleep. 2005;28:14967.
2. Strohl KP, et al. Curriculum and Competency Asses *** ent Tools for Sleep Disorders in Pulmonary Fellowship Training Program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72: 391397
3. Shepard J, Buysse D, Chesson A, et 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leep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05 (1):6183.
4.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A): National Sleep Disorders Research Plan,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