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讀史閱世六十年》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讀史閱世六十年》(何炳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gZACqy0MB7Ln_I_4a3A9g
書名:讀史閱世六十年
作者:何炳棣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2-6
頁數:486
內容簡介:
《讀史閱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憶錄,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學術評估密件,詳述過去六十多年「讀史閱世」的心得體會,反映出早期前輩留學海外的青年知識分子探求學問、開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學思歷程,也是近現代教育史、學術史輝煌的一頁,實有傳世意義。本書簡體字版原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現因何炳棣先生全部著作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此書亦由中華書局出版。推出精裝紀念版。
作者簡介:
何炳棣,浙江金華人,1917年生於天津,1934年就讀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從蔣廷黻、劉崇鉉、雷海宗、陳寅恪及馮友蘭等名教授學習。1938年大學畢業,旋前往大後方雲南,任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助教及教員。1944年考取第六屆庚款留美公費,並於次年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英國史及西歐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國的土地問題、土地改革運動及土地政策為題獲博士學位。何炳棣獲得博士學位前,已於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教;1963年轉往美國芝加哥大學,1965年更榮任同校湯普遜(James Wesffall Thompson)歷史講座教授;1966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為美國亞洲研究學會會長,乃該學會的首位亞裔會長,也是迄今唯一的華人會長;1979年獲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1997年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由於其學術貢獻厥偉,他還被香港中文大學(1975)、勞倫斯(Lawrence)大學(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學(1988)贈予榮譽法學及人文科學博士的學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學鄂宛(Irvine)分校,任歷史社科傑出訪問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貳』 《明清社_史_》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明清社會史論》(何炳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uIAlke9Bw0gbNthwYlQyUQ
書名:明清社會史論
作者:何炳棣
譯者:徐泓 譯注
豆瓣評分:9.5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9-9
頁數:456
內容簡介:
《明清社會史論》,550千字,是何炳棣著作集中最重要的一種,是何炳棣先生探索明清500多年間中國社會結構及階層流動的歷史巨著。何先生運用明清兩代近100種科舉史料,以計量法統計附有三代履歷的明清進士登科錄及會試、鄉試同年齒錄等關鍵性史料,分析進士及舉貢四萬個案例,並運用社會分層化和社會流動理論,解釋明清科舉制度與中國社會階層變化的緊密聯系。何炳棣先生善用律令、方誌、傳記、家譜、社會小說等史料,觀察明清兩代社會與家庭事務,探討社會流動的制度化與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會概念與困惑,深入地詮釋了科舉體高散制下的社會流動。本書對明清時期科舉、社會階層及社會流動之研究影響深遠戚姿氏,在歷史學界的地位迄今屹立不倒。 本書資料詳實,論證嚴密,是不可多得的學術著作。譯者徐泓先生,歷任台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東吳大學等教授,亦是治明史專家,翻譯專業准確而順達。尤其難得的是,徐泓先生翻譯的同時添加了長達萬言的譯者注,詳列並評介過去幾十年間涉及明清時期社會階層、結構與流動的各種文字的專著與論文,對於廣大讀者理解原著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何炳棣,1917年生於天津市,祖籍浙江金華。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4年考取了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1945年底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史,195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史博士學位。之後,何炳棣先生逐漸轉入國史研究,成績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代表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明清社會史論》《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冊早讀史閱世六十年》等。
徐泓,台灣大學歷史系文學士、文學碩士及博士。現任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及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廈門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明代研究會(台灣) 常務監事。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藝術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香港科技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部創設學部部長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署理院長,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及系主任、教務長及代理校長及明代研究會理事長。教學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明清史、中國社會經濟史,已發表明清鹽政與鹽業、明清社會風氣、明代婚姻與家庭、明初國內大移民、明代城市、清代台灣自然災害及明清史學相關學術論著八十餘種、學術評論三十餘篇。
『叄』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叢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研究所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書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研究所編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頁數:69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叢書》的第一種;「夏商周斷代工程」是 中國大陸「九五」期間的重大科研項目。這項工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時期的年代進一部科學化、量化,為深入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典籍中所得到公認的古代紀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著手點。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於這是商周兩個朝代的分界點,因而是年代學研究上不可迴避的。這一分界點的推定,對其後的西周來說,影響到王年數的估算;對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積年的起點,如陳夢家先生《殷墟卜辭綜述》所述:「在年代學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牽聯的,要求得殷代的絕對年代,首先要確定周代元年。」
從年代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還在於這是一個可能的突口,由於伐紂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戰國)及其後文獻中關於這一重大事件的敘述較多,而且含有若干歷日和天象的記錄,給運用天文歷法知識進行推算準備了一定的條件。這就使學者們能夠在沒有確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數的情況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實上,自西漢末年的劉歆開始,已經有許多學者做過這種推算的嘗試。因為文獻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學者間對材料的理解有異,所採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們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當大的懸殊。盡管如此,每位學者所走過的道路,總是有今天我們需要借鑒之處。只有在總結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後,我們才有希望前進一步。
「夏商周斷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啟動。在現劃論證和組織項目期間,有關學科的專家都對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這一關鍵問題表示了特別的關注。因此,在整個工程已建立的9個課題中,專門設置了「武王伐紂年代的研究」這一課題。該課題下屬4個專題:「武王伐紂時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與年代測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測定」、「豐鎬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和科技測年等學科結合起來,盡可能使用現代科學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達列比較深入的階段,大家迫切感覺到這個疑難課題上廣泛借鑒和總結前人學說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學術文獻數量非常繁復,資料極為分散,有些論著在幾處大圖書館也難尋覓,造成研究工作的嚴重障礙。因而提出了蒐集編輯(還有翻譯)這方面文獻的設想。這一行動從年3月發軔,經過3個來月的時問,真正做到「竭澤而漁」,共輯集到各家論著一百多篇,隨後精選出有代表性的57篇,結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這本書。
過去大家一般認為,關於武王克商之年的說法計有30多種,現在本書所反映的說法竟有44種。僅從這一點,便可看出本書的成績。(以上內容系節錄自李學勤所作序) 。
作者簡介: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篇目如下:
一、選編說明
二、古代學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覽表
三、近現代研究論文:
1.公元前1127說
論武王克殷年代,謝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說
殷周之際年歷推證,吳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說,(日)島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說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徹郎 撰。
4.公元前1112說
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勢和今後出路,劉朝陽 撰。
5.公元前1111說
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董作賓 撰。
從利簋銘看伐紂年,嚴一萍 撰。
用周初歷法與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證,鄭天傑 撰。
6.公元前1106說
西周考年,張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張聞玉 撰。
7.公元前1105說
西周金文和周歷的研究,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說
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之年代學資料,黎東方 撰。
9.公元前1093說
用日食、月相來研究西周的年代學,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說
武王克商之年為公元前1088年說,(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說
西周斷代和年歷譜,(日)白川靜 撰。
12.公元前1076說
伐紂之記載檢討,丁驌 撰。
13.公元前1075說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唐蘭 撰。
14.公元前1071說
對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論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說
西周年代綜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張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讀王國維《周開國年表》後記,劉啟益 撰。
16.公元前1066說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說
關於商、殷的一些新聞,(美)哈特納 撰。
西周的年代與歷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說
周初的絕對年代,(日)山田統 撰。
19.公元前1059說
古代和現代中國的行星天文學,(美)彭瓞鈞 撰。
20.公元前1057說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張鈺哲、張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說
武王克殷年考,章鴻釗 撰。
試談西周紀年,榮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說
略論西周武王的年代問題與重要青銅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說
三代年表,(英)葉慈 撰。
24.公元前1049說
書經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紂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說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維 撰。
26.公元前1045說
西周之年歷,(美)倪德衛 撰。
《竹書紀年》與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論金文月相與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趙光賢 撰。
27.公元前1044說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說
晚商的絕對年代,(美)吉德煒 撰。
29.公元前1040說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衛 撰。
武王伐紂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說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說
周武王克殷日歷,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學上的幾個問題,(韓)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說,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說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黃寶權、陳華新 撰。
33.公元前1027說
最初可紀之年代,梁啟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歷朔新譜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與工具,(瑞典)高本漢 撰。
商殷與夏周的年代問題,陳夢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萬里 撰。
周初年代平議,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說
殷周年代的問題─長期求徵的結果及其處理的方法,勞干 撰。
35.公元前1024說
試論西周紀年,(日)平勢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說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論著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據《毛詩正義》推算,《竹柏山房叢書》。
2.1127B.C.
謝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引,商務印書館。
4.1122B.C
劉歆,《世經》,《漢書‧律歷志》。
紹雍,《皇極經世》。
劉恕,《通鑒外記》。
鄭樵,《通志》。
金履祥,《通鑒前編》。
馬端臨,《文獻通考》。
吳其昌,〈金文歷朔疏證〉,《燕京學報》1929.12.6。
吳其昌,〈殷周之際年歷推證〉,《國學論叢》2卷1期1929。
島邦男,〈克殷年月考〉,《東洋學》14號1965。
島邦男,〈伐殷考〉,《文經論叢》創刊號1965.11。
島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說〉,《甲骨學》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徹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訂版),《西周史論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引,商務印書館。
7.1116B.C
皇甫謐,〈帝王世紀〉引,《叢書集成本》。
8.1112B.C
劉朝陽,《周初歷法考》。
劉朝陽,〈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勢和今後出路〉,
《天文學報》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歷議〉,《新唐書‧律歷志》。
董作賓,〈中國年歷總譜之西周年歷譜〉,《史語所集刊》1952。
董作賓,〈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期。
嚴一萍,《何尊與中國年代》。
嚴一萍,〈從利簋銘看伐紂年〉,《中國文學》新8期。
鄭天傑,〈周初歷法與周初年代〉,《史學匯刊》11期1981。
10.1106B.C
張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歷法論叢》。
張聞玉,〈西周王年論稿〉,貴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歷的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1982。
12.1102B.C
黎東方,〈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之年代學資料〉,(台北)學生書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來研究西周的年代學〉,《貴州工學院學報》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引〉,據巴納(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靜,〈西周斷代和年歷譜〉,《金文通釋》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引,商務印書館。
17.1076B.C
丁驌,〈西周王年與殷世新說〉,《中國文字》新4期1981.7。
丁驌,〈西周王年新說更正〉,《中國文字》新5期198112。
丁驌,〈伐周之記載檢討〉,《中國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蘭,〈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新建設》1955.3。
劉啟益,〈西周紀年銅器與武王至厲王在位年數〉,《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對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論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歷家據《易緯‧乾鑿度》推算
鄒伯奇,〈太歲無超辰說〉,《學計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張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陽考古四十年》。
劉啟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學古錄》。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學古錄》。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國天文學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董作賓推算),《邃雅堂學古錄》。
哈特納,〈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屆科技史國際會議論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與歷法〉,《西周史論文集》。
24.1063B.C
山田統,〈周初的絕對年代〉,《大陸雜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鈞,〈古代和現代中國的行星天文學〉,《美國天文學通報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張汝舟據《逸周書集訓校釋》推算。
張鈺哲,〈哈雷慧星的軌道演變趨勢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學報》19期1978。
趙光賢,〈從天象推算武王伐紂之年〉,《歷史研究》1979.10。
張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雜志》1985.5。
27.1055B.C
章鴻釗,〈中國古歷析疑〉,科學出版社1958。
榮孟源,〈試談西周紀年〉,《中華文史論叢》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論西周武王的年代問題與重要青銅彝器〉,《華學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陸雜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書紀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歷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種》卷三。
葉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書經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紂的年代月日考〉,
《東方雜志》復刊後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異同表〉(按《史記》推算),《竹柏山房叢書》。
32.1046B.C
班大維(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維(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歷〉(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學亞細亞研究學報》(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國語》「武王伐紂」天象辨偽〉,
《古文字研究》第12輯。
夏含夷,〈《竹書紀年》與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輯。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陸雜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台灣)《中央圖書館館刊》19.2.28.1986。
趙光賢,〈關於周初年代的幾個問題〉,《人文雜志》1987.2。
趙光賢,〈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國民雜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煒(Keightley),〈晚商的絕對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淵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1040當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書紀年》解謎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紂年代考〉,《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紂的年代問題〉,《中山大學學報》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問題〉。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西周年代學論叢》。
38.1035B.C
蕭子顯,《南齊書‧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歷〉,《責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責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學上的幾個問題〉,《大陸雜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說〉。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學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黃寶權,〈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啟超,〈最初可記之年代〉,《飲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漢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歷朔新譜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陳夢家,〈西周年代考〉,商務印書館。
陳夢家,〈商殷與西周的年代問題〉,《歷史研究》1955.2。
高本漢,〈殷代的兵器與工具〉,《瑞典遠東博物館刊》17期。
屈萬里,〈西周史實概述〉,《史語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議〉,《香港中文大學學報》1974.1。
42.1025B.C
勞干,〈論周初年代問題與月相問題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
化研究所學報》7卷1期1974。
勞干,〈論周初年代和召誥洛誥新證明〉,(台灣)《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
集‧歷史考古組》1981。
勞干,〈從甲午月食討論殷周年代的關鍵問題〉,《史語所集刊》64.1.1993。
勞干,〈殷周年代的問題─長期求證的方法及其處理的結果〉,
《史語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勢隆郎,〈試論西周紀年〉,《中國古代紀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紀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學報》
第4卷1期1971。
『肆』 《讀史閱世六十年》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讀史閱世六十年》(何炳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gL3G8gjJaFsL23j6MUbARw
書名:讀史閱世六十年
作者:何炳棣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3
頁數:481
內容簡介:
《讀史閱世六十年》是何炳棣的回憶親撰,內中並附有私人信札和學術評估密件,詳述過去60多年「讀史閱世」的心得體會。何炳棣半個多世紀的親見親聞,彌足珍貴。閱讀這本書,不僅可吸收他生平積累的治史心得,更可從何炳棣艱忍自強的性格和天生異稟的記憶力——特別有關三四十年代清華和西南聯大的師友和校風——重新體會中國過去百年的風雲變幻。
作者簡介:
何炳棣,浙江金華人,1917年生於天津,1934年就讀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從蔣廷黻、劉崇鉉、雷海宗、陳寅恪及馮友蘭等名教授學習。1938年大學畢業,旋前往大後方雲南,任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助教及教員。1944年考取第六屆庚款留美公費,並於次年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英國史及西歐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國的土地問題、土地改革運動及土地政策為題獲博士學位。何炳棣獲得博士學位前,已於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教;1963年轉往美國芝加哥大學,1965年更榮任同校湯普遜(James Wesffall Thompson)歷史講座教授;1966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為美國亞洲研究學會會長,乃該學會的首位亞裔會長,也是迄今唯一的華人會長;1979年獲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1997年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由於其學術貢獻厥偉,他還被香港中文大學(1975)、勞倫斯(Lawrence)大學(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學(1988)贈予榮譽法學及人文科學博士的學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學鄂宛(Irvine)分校,任歷史社科傑出訪問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伍』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斗塵激(何炳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4H12f56IgqU62sMUNgUsew
書名: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作者:何炳棣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7-8
頁數:256
內容簡介: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1975年分別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杜出版。這是何先生利用多種科學工具及大量考古資料和出土文獻撰成的英文巨著,曾引起爭辯。一些權威學者已承認,何炳棣的中國文化本土起源說將成為不移之說。
作者簡介:
何空襪炳棣,1917年生於天津市,祖籍浙江金華。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4年考取了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1945年底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史,195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兄首史博士學位。之後,何炳棣先生逐漸轉入國史研究,成績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代表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明清社會史論》《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讀史閱世六十年》等。
『陸』 《哈佛中國史0161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美] 陸威儀)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f2A0sGa4atX3Ye3a1jWcUA
書名: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
作者:[美] 陸威儀
譯者:王興亮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
頁數:368
內容簡介:
《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一卷。如同古希臘和古羅馬之於西方,秦和漢兩個帝國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古典」時代升梁。本書就這一古典時代的5個主要特徵進行深入探討:1.在帝國秩序之下式微、但並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2.以皇帝個人為中心的政治結構之強化;3.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礎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國家操控的、鞏固帝國存在的文學經典;4.帝國內部的去軍事化,和對國家邊境的邊緣族群所開展的軍事活動;5.農村地區富裕的豪強大族的興旺——他們維持社會秩序,並在村落和權力中心之間建立起聯系。本書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國秦漢二朝的整體面貌,不僅覆蓋廣度令人驚嘆,而且筆法精細,極為可讀。
作者簡介:
陸威儀(Mark Edward Lewis),1954年生,師從何炳棣,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美國著名中國古代史專家,斯坦福大學Kwoh—Ting Li(李國鼎態笑悄)中國文化講座教授,。他的研究關注中國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長從政治和社會層面考察中國問題。著有「哈佛中國史」叢書中前三卷《早期中華帝國:秦帆渣與漢》、《分裂的帝國: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國:唐朝》,以及《早期中國的寫作與權威》《早期中國的空間構造》等。
『柒』 紫心番薯原產地是哪裡的
紫薯原產地,可能跟一般番薯一樣,都來自美洲。但直接來源地,則源出多途,先進廣種的紫薯來源地主要即有日本、美國、德國。根據何炳棣的研究,明代引進番薯,最早的地區應該是雲南,還早過從菲律賓引進番薯的福建沿海。李元陽《大理府志》(嘉靖1563年)卷二,除首都記下「玉(御)麥」(即玉蜀黍)外,並列舉「薯蕷」之屬五:「山葯、山薯、紫蕷、白蕷、紅蕷。」這其中就提到紫薯(紫蕷)。11年後李元陽在他主撰的萬曆1574年版的《雲南通志》里更紀錄全省9個府和州已經有別於「山葯、山薯」的各種顏色的「蕷」的種植。甘薯由印緬入滇應較由海路入閩要早至少二三十年。
『捌』 《世界簡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世界簡史》([美] 威廉·麥克尼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世界簡史
作者:[美] 威廉·麥克尼爾
譯者:施誠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出版年份:2019-6-20
頁數:592
內容簡介: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從隔絕孤立到動態交互,初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全球暢銷50年,經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門,阿諾德•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傑里•本特利、何炳棣、許倬雲、錢乘旦、劉新成等鼎力推薦。中文簡體版首版暢銷近10萬冊,全新修訂,重磅上市。
作者簡介: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當世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辟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玖』 《世界簡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世界簡史》([美] 威廉·麥克尼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世界簡史
作者:[美] 威廉·麥克尼爾
譯者:施誠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出版年份:2019-6-20
頁數:592
內容簡介: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從隔絕孤立到動態交互,初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全球暢銷50年,經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門,阿諾德•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傑里•本特利、何炳棣、許倬雲、錢乘旦、劉新成等鼎力推薦。中文簡體版首版暢銷近10萬冊,全新修訂,重磅上市。
作者簡介: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當世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辟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舉成名,並因此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後,他筆耕不輟,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威廉·麥克尼爾因「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伊拉斯謨獎。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為威廉·麥克尼爾頒授國家人文勛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學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1964年,麥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世界歷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精編簡化了《西方的興起》,於1967年出版《世界簡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自1967年問世至今,《世界簡史》經過四次修訂再版,50多年來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必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初選入門讀物,甚至成為美國空軍學院的指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