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有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有什麼帶旅如下:
1、不可逆加密演算法有MD5,HMAC,SHA1、SHA-224、SHA-256、SHA-384,和SHA-512,其中SHA-224、SHA-256、SHA-384,和SHA-512我們可以統稱為SHA2加密演算法,SHA加密算拿行滾法的安全性要比MD5更高,而SHA2加密演算法比SHA1的要高。
2、其中SHA後面的數字表示的是加密後的字元消余串長度,SHA1默認會產生一個160位的信息摘要。
Ⅱ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有兩種是什麼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為:私有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私有密鑰加密法的特點信息發送方與信息接收方均需採用同樣的密鑰,具有對稱性,也稱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又稱非對稱加密,採用一對密鑰,一個是私人密鑰,另一個則是公開密鑰。
私有密鑰加密
私有密鑰加密,指在計算機網路上甲、乙兩用戶之間進行通信時,發送方甲為了保護要傳輸的明文信息不被第三方竊取,採用密鑰A對信息進行加密而形成密文M並發送給接收方乙,接收方乙用同樣的一把密鑰A對收到的密文M進行解密,得到明文信息,從而完成密文通信目的的方法。
這種信息加密傳輸方式,就稱為私有密鑰加密法。
私有密鑰加密的特點:
私有密鑰加密法的一個最大特點是:信息發送方與信息接收方均需採用同樣的密鑰,具有對稱性,所以私有密鑰加密又稱為對稱密鑰加密。
私有密鑰加密原理:
私有加密演算法使用單個私鑰來加密和解密數據。由於具有密鑰的任意一方都可以使用該密鑰解密數據,因此必須保證密鑰未被授權的代理得到。
公開密鑰加密
公開密鑰加密(public-key cryptography),也稱為非對稱加密(asymmetric cryptography),一種密碼學演算法類型,在這種密碼學方法中,需要一對密鑰,一個是私人密鑰,另一個則是公開密鑰。
這兩個密鑰是數學相關,用某用戶密鑰加密後所得的信息,只能用該用戶的解密密鑰才能解密。如果知道了其中一個,並不能計算出另外一個。因此如果公開了一對密鑰中的一個,並不會危害到另外一個的秘密性質。稱公開的密鑰為公鑰;不公開的密鑰為私鑰。
Ⅲ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有哪兩種
私有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加密是以某種特殊的演算法改變原有的信息數據,使得未授權的用戶即使獲得了已加密的信息,到2022年常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有私有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兩種,按照網路層次的不同,數據加密方式劃分,主要有鏈路加密、節點加密、端到端的加密三種。
Ⅳ 加密方式有幾種
加密方式的種類:
1、MD5
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密碼散列函數,可以產生出一個128位(16位元組)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於確保信息傳輸完整一致。MD5由美國密碼學家羅納德·李維斯特(Ronald Linn Rivest)設計,於1992年公開,用以取代MD4演算法。這套演算法的程序在 RFC 1321 標准中被加以規范。
2、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採用單鑰密碼系統的加密方法,同一個密鑰可以同時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這種加密方法稱為對稱加密,也稱為單密鑰加密。
3、非對稱加密
與對稱加密演算法不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開密鑰(publickey)和私有密鑰(privatekey)。公開密鑰與私有密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用對應的私有密鑰才能解密。
如果用私有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用對應的公開密鑰才能解密。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密鑰,所以這種演算法叫作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4)我國的加密方法擴展閱讀
非對稱加密工作過程
1、乙方生成一對密鑰(公鑰和私鑰)並將公鑰向其它方公開。
2、得到該公鑰的甲方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乙方。
3、乙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專用密鑰(私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乙方只能用其專用密鑰(私鑰)解密由對應的公鑰加密後的信息。
在傳輸過程中,即使攻擊者截獲了傳輸的密文,並得到了乙的公鑰,也無法破解密文,因為只有乙的私鑰才能解密密文。
同樣,如果乙要回復加密信息給甲,那麼需要甲先公布甲的公鑰給乙用於加密,甲自己保存甲的私鑰用於解密。
Ⅳ 國密演算法是什麼呢
國密演算法是國家密碼局制定標準的一系列演算法。其中包括了對稱加密演算法,橢圓曲線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雜湊演算法。具體包括SM1、SM2、SM3、SMS4等,其中:
SM1:對稱加密演算法,加密強度為128位,採用硬體實現。
SM2:國家密碼管理局公布的公鑰演算法,其加密強度為256位。其它幾個重要的商用密碼演算法包括:
SM3:密碼雜湊演算法,雜湊值長度為32位元組,和SM2演算法同期公布,參見《國家密碼管理局公告(第 22 號)》。
SMS4:對稱加密演算法,隨WAPI標准一起公布,可使用軟體實現,加密強度為128位。
案例
例如:在門禁應用中,採用SM1演算法進行身份鑒別和數據加密通訊,實現卡片合法性的驗證,保證身份識別的真實性。安全是關系國家、城市信息、行業用戶、百姓利益的關鍵問題。國家密碼管理局針對現有重要門禁系統建設和升級改造應用也提出指導意見,加強晶元、卡片、系統的標准化建設。
Ⅵ 中國五大銀行的加密方式主要用的什麼方式
由於銀行系統較為復雜,每個系統根據安全級別的不同,採用的加密機制可能都不同。
加密機制並非越安全越好,需要依賴於具體的業務場景,離開業務場景談論加密演算法都是耍流氓。另外更重要的是:金融行業的全並不是只是依靠某種演算法來保證的,而是依託對應的體系。
例如,我們平常密碼學說的加密演算法主要是:對稱演算法(SM1/SM4/DES/3DES/AES)、非對稱演算法(SM2、RSA)、摘要演算法(SM3、MD5、SHA-1)。這是演算法只是基礎演算法,但在具體應用場景下會涉及一系列問題:密鑰的保存、管理等。因此基於具體的業務場景,還衍生出了各種擴展演算法及管理體系。
例如針對銀行卡收單,演算法層面主要是DES/3DES,但針對銀行卡收單的業務場景,衍生出了PINBLOCK演算法、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等演算法以及所謂的三級密鑰體系。
由於是學生,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先整體了解相關組織的規范體系,例如國家標準的《銀行業標准體系》http://www.beijing.gov.cn/pbcyyglb/jrzs/jrbzhzs/bztx/W020140704566240904524.pdf
或者PCI SSC的PCI DSS認證規范、第三方支付的認證規范
這些規范體系對安全性闡釋得比較完整。
2、結合某個具體業務深入研究其信息安全要求,例如銀行卡收單。同時可以參考一些相關產品,例如江南科友、江南天安等加密機廠商的產品
Ⅶ 傳統的加密方法有哪些
本文只是概述幾種簡單的傳統加密演算法,沒有DES,沒有RSA,沒有想像中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東。。。但是都是很傳統很經典的一些演算法
首先,提到加密,比如加密一段文字,讓其不可讀,一般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將其中的各個字元用其他一些特定的字元代替,比如,講所有的A用C來表示,所有的C用E表示等等…其中早的代替演算法就是由Julius Caesar發明的Caesar,它是用字母表中每個字母的之後的第三個字母來代替其本身的(C=E(3,p)=(p+3) mod 26),但是,這種加密方式,很容易可以用窮舉演算法來破解,畢竟只有25種可能的情況..
為了改進上訴演算法,增加其破解的難度,我們不用簡單的有序的替代方式,我們讓替代無序化,用其中字母表的一個置換(置換:有限元素的集合S的置換就是S的所有元素的有序排列,且每個元素就出現一次,如S={a,b}其置換就只有兩種:ab,ba),這樣的話,就有26!種方式,大大的增加了破解的難度,但是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雖然26!很多,但是語言本身有一定的特性,每個字母在語言中出現的相對頻率可以統計出來的,這樣子,只要密文有了一定數量,就可以從統計學的角度,得到准確的字母匹配了。
上面的演算法我們稱之為單表代替,其實單表代替密碼之所以較容易被攻破,因為它帶有原始字母使用頻率的一些統計學特徵。有兩種主要的方法可以減少代替密碼里明文結構在密文中的殘留度,一種是對明文中的多個字母一起加密,另一種是採用多表代替密碼。
先說多字母代替吧,最著名的就是playfair密碼,它把明文中的雙字母音節作為一個單元並將其轉換成密文的雙字母音節,它是一個基於由密鑰詞構成的5*5的字母矩陣中的,一個例子,如密鑰為monarchy,將其從左往右從上往下填入後,將剩餘的字母依次填入剩下的空格,其中I/J填入同一個空格:
對明文加密規則如下:
1 若p1 p2在同一行,對應密文c1 c2分別是緊靠p1 p2 右端的字母。其中第一列被看做是最後一列的右方。
2 若p1 p2在同一列,對應密文c1 c2分別是緊靠p1 p2 下方的字母。其中第一行被看做是最後一行的下方。
3 若p1 p2不在同一行,不在同一列,則c1 c2是由p1 p2確定的矩形的其他兩角的字母,並且c1和p1, c2和p2同行。
4 若p1 p2相同,則插入一個事先約定的字母,比如Q 。
5 若明文字母數為奇數時,則在明文的末端添加某個事先約定的字母作為填充。
雖然相對簡單加密,安全性有所提高,但是還是保留了明文語言的大部分結構特徵,依舊可以破解出來,另一個有意思的多表代替密碼是Hill密碼,由數學家Lester Hill提出來的,其實就是利用了線性代數中的可逆矩陣,一個矩陣乘以它的逆矩陣得到單位矩陣,那麼假設我們對密文每m個字母進行加密,那麼將這m個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序號寫成矩陣形式設為P(如abc,[1,2,3]),密鑰就是一個m階的矩陣K,則C=P*K mod26,,解密的時候只要將密文乘上K的逆矩陣模26就可以了。該方法大大的增加了安全性。
Ⅷ 十大常見密碼加密方式
一、密鑰散列
採用MD5或者SHA1等散列演算法,對明文進行加密。嚴格來說,MD5不算一種加密演算法,而是一種摘要演算法。無論多長的輸入,MD5都會輸出一個128位(16位元組)的散列值。而SHA1也是流行的消息摘要演算法,它可以生成一個被稱為消息摘要的160位(20位元組)散列值。MD5相對SHA1來說,安全性較低,但是速度快;SHA1和MD5相比安全性高,但是速度慢。
二、對稱加密
採用單鑰密碼系統的加密方法,同一個密鑰可以同時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這種加密方法稱為對稱加密。對稱加密演算法中常用的演算法有:DES、3DES、TDEA、Blowfish、RC2、RC4、RC5、IDEA、SKIPJACK等。
三、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是一種密鑰的保密方法,它需要兩個密鑰來進行加密和解密,這兩個密鑰是公開密鑰和私有密鑰。公鑰與私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用對應的私鑰才能解密。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有:RSA、Elgamal、背包演算法、Rabin、D-H、ECC(橢圓曲線加密演算法)。
四、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又稱公鑰數字簽名)是只有信息的發送者才能產生的別人無法偽造的一段數字串,這段數字串同時也是對信息的發送者發送信息真實性的一個有效證明。它是一種類似寫在紙上的普通的物理簽名,但是在使用了公鑰加密領域的技術來實現的,用於鑒別數字信息的方法。
五、直接明文保存
早期很多這樣的做法,比如用戶設置的密碼是「123」,直接就將「123」保存到資料庫中,這種是最簡單的保存方式,也是最不安全的方式。但實際上不少互聯網公司,都可能採取的是這種方式。
六、使用MD5、SHA1等單向HASH演算法保護密碼
使用這些演算法後,無法通過計算還原出原始密碼,而且實現比較簡單,因此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採用這種方式保存用戶密碼,曾經這種方式也是比較安全的方式,但隨著彩虹表技術的興起,可以建立彩虹表進行查表破解,目前這種方式已經很不安全了。
七、特殊的單向HASH演算法
由於單向HASH演算法在保護密碼方面不再安全,於是有些公司在單向HASH演算法基礎上進行了加鹽、多次HASH等擴展,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破解難度,對於加了「固定鹽」的HASH演算法,需要保護「鹽」不能泄露,這就會遇到「保護對稱密鑰」一樣的問題,一旦「鹽」泄露,根據「鹽」重新建立彩虹表可以進行破解,對於多次HASH,也只是增加了破解的時間,並沒有本質上的提升。
八、PBKDF2
該演算法原理大致相當於在HASH演算法基礎上增加隨機鹽,並進行多次HASH運算,隨機鹽使得彩虹表的建表難度大幅增加,而多次HASH也使得建表和破解的難度都大幅增加。
九、BCrypt
BCrypt 在1999年就產生了,並且在對抗 GPU/ASIC 方面要優於 PBKDF2,但是我還是不建議你在新系統中使用它,因為它在離線破解的威脅模型分析中表現並不突出。
十、SCrypt
SCrypt 在如今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比 BCrypt設計得更好(尤其是關於內存方面)並且已經在該領域工作了 10 年。另一方面,它也被用於許多加密貨幣,並且我們有一些硬體(包括 FPGA 和 ASIC)能實現它。 盡管它們專門用於采礦,也可以將其重新用於破解。
Ⅸ 我國古代軍中盛使用的一種加密方式與宋代出現在站前約定軍中重要事項四十條以
這兩個問題看似無關,但是我可以分開回答:
一、我國古代軍中盛使用的一種加密方式是「密法」,又稱「囊螢法」。其原理是把信件放在一個銅筒里用火點燃螢石,使信件燃燒。燃燒後,筒口緊貼住一塊泥土,待其冷卻後,便像一個普普通通的泥囊一樣隨處可見,讓人難以察覺。
二、而宋神纖衫代出現在站前約定豎歷軍中重要事項四十條以,指的是「武經總要」,是由北宋宰相范仲淹主持編纂的一部軍事典籍,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全面的經世軍事理論著作。其中有一章是「兵書地形篇」,為了保護這個重要的兵書,宋神宗於元豐七年(1084年)頒布了《十事條》(也稱《站前約法十條》),游腔規定指揮官在出征前要對自己的參謀團隊做好必要的交待,同時禁止將兵書向外泄露,並且要對抄襲者進行懲罰。可見,宋代十分重視兵書的保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兵書內容的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