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建築美學
雖然建築伴隨人類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但建築美學的出現卻是20世紀的事情。那麼什麼是建築美學的呢?以下中達咨詢帶來關於什麼是建築美學的特徵,相關內容供以參考。
中國建築在世界上分布地域最廣,有著獨特的傳統風格,各兄弟民族的建築都有自己的傳統和特色,其中漢族的建築是中華民族建築的主流。它的美學特徵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①建築的審美價值和它的倫事價值密切相關。建築的審美標准不僅要求使人巧脊感官愉悅,更重要的是恰當地表現形象本身所包涵的倫理的、政治的內容。例如都城的構圖表現出"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放太紫之圓方"的威儀;宮殿表現"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的氣派。從周秦以來,凡城市規制、宮殿、壇廟、陵墓扮戚、住宅、祠堂的體量、形式、色彩、用材都有詳細的等級規定和禮制理論;有時細微到彩畫、雕刻的題材手法,門窗的格紋、瓦飾的式樣。這類禮製法規又往往和成熟的形式美法則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社會時代的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和諧感、節奏感以及不同類型建築的性格和風格。 ②建築藝術的形式美直接來源於功能內容和工程實踐。中國建築的形式美首先是它的群體美、序列美。這種總體的藝術氣氛又都以滿足禮儀和生活實用的要求為基礎。即使是一所四合院住宅,它的布局和體量也都體現了封建家族中尊卑、長幼、內外、嫡庶、期服等不同等級人的生活地位和待遇。如北京紫禁城宮殿、天壇、十三陵、頤和園、蘇州園林、峨嵋山寺等,它們的藝術形式都體現了它們的功能內容。中國建築經過長期實踐,至少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注意在保持結構牢固、施工迅速的前提下,尋求各個結構部件之間的比例關系,進而使群體與單體、結構與造型之間呈現出和諧與穩定。《考工記》最先記述了一些比例法則,其中使用最多的是2:3。到唐代,結構構件的比例關系更趨完整劃一。北宋崇寧二年(1103)由朝廷頒發的《營造法式》對比例法則作了更細微的規定,要求確切使用10:15"分",即2:3的基本度量單位設計建築。2:3不僅接近"黃金分割",是公認的美的比例,而且也是材料力學最佳的參數之一,因此稱之為"材"。 ③重視環境的內在意境甚於單純的造型美觀。中國傳統建築運用序列設計和環境氣氛,獲得巨大的審美效果,對世界建築美學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北京的明清宮殿,在長達3.5公里的筆直的中軸線上布置了20多座殿宇樓閣,組成10多個不同氣氛的空間,通過節奏的變化,取得了雄偉、震懾的濃重氣氛。天壇以蒼翠的松柏林海為基調,將潔白的圓丘和湛藍的祈年殿襯托得突入晴空,形象極為聖潔肅穆。為了深化環境意境,還很重視運用象徵手法,以布局、造型形式、形象模擬、匾聯題字等,激發人的廳寬陵聯想,如天壇的造型、色彩和布局以及許多與"天"(陽)有關的數字,突出地象徵了古代人們對"天"的認識。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模擬國內著名風景名勝和蒙、藏地區著名寺院,象徵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建築美學雖然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但迄今為止的著作遠遠沒有達到與實際存在的藝術現象、審美趣味相適應的程度,特別是關於審美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更是非常薄弱。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2. 建築美學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一)建築空間
空間是由點、線、面、體占據、擴展或圍合而成的三度虛體,具有形狀、大小、色彩、材料等視覺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關系要素。其視覺效果與一系列因素有關,包括空間限定的方式、閉合程度、深度感、形狀、序列、材料、色彩等。
空間的效果直接受限定空間的方式的影響,建築空間主要是由建築的基本要素——面所限定,包括牆面、地面、屋頂以及自然的山、水、樹水等。地面與屋頂的高低起伏,牆面的直角開合影響著空間的效果。無論單獨或綜合使用均可構成不同形式和類型的內部或外部空間。
建築空間是由其周圍物體的邊界所限定的,包括平面形狀與剖面形狀。由於空間與空間的連續性或周圍邊界不完全閉合,建築空間經常表現為復雜、通透,尤其是一些較開敞的不規則空間,其滲透和流動更為突出。空間的形態與其比例、尺度的差異能給人以不同的感覺,造成某種氣氛,如開闊或宏偉、親切或局促、壓抑或開敞、單純或復雜、靜止或流動等。
建築空間的秩序、材料與肌理、光影與色彩影響著空間的效果。空問秩序是由人穿越其中時所經歷的,隨著人的視線的移動,空間因此而產生不斷毀粗譽的深度與層次的變化。空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相互聯系、前後影響並通過連續的序列被人感知。
(二)建築造型
建築造型是指構成建築空間的三維物質實體的組合。研究建築造型的目的是為了使建築具有整體的美感,同時又具有多樣化與秩序性,因此需要用美學的基本原理對建築進行形態塑造。相似、變形、對比和均衡是常用的基本手法。 相似是指物體的整體與整體、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存在著共通的因素。相似是形成整體感的重要條件。
變形是對基本造型要素作形態上的變化。纖段在建築造型中變形表現為許多方面,如變尺度、變形狀、變位置、變角度、變虛實和變高度等。
在建築設計中需要運用對比以克服單調。建築造型的對比常指大小、高低、橫豎、曲直、凹凸、虛實、明暗、繁簡、粗細、輕重、軟硬、疏密、具象與抽象、自然與人工、對稱與非對稱以及形狀、方向、色彩、材料的質感與肌理、光影等。
均衡是處理建築造型視覺平衡感的手段。體量、數量、位置和距離的協調安排是形成均衡的基本方法。對稱均衡與非對稱均衡是建築造型中的兩種相互補充的組合方式。對稱的形式具凳大有安定感、統一感和靜態感,可以用於突出主體、加強重點、給人以莊重或寧靜的感覺非對稱均衡是利用形和位置的不對稱關系造成空間的不同強弱。
3. 《歡迎來到你的世界建築如何塑造我們的情感、認知和幸福》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歡迎來薯雹到你的世界》([美]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6asFP4lH_IO56W-8SKYZ-g
書名:歡迎來到你的世界
作者:[美]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
譯者:丁丹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4-16
頁數:408
內容簡介:
建築不僅是我們棲居之所,更是我們觀照世界的角度。
我們在醫院出生、在校園學習、在公寓安家、在寫字樓辦公......
我們生命中90%的時間都棲息在建築之中,
我們無意識地感受著建築對我們的影響,卻從未真正理解我們與建築的關系:
為什麼在開闊的空間中,我們更具有創造性?
為什麼自然光照和綠植會讓我們心率變慢、體質變強?
為什麼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環境下會表現出類似的情緒和行為,或景仰、或寧靜、或喜悅、或狂熱?
……
此刻,讓我們跟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莎拉教授的腳步,一同「走進」我們身處的世界。本書融合了建築學、認知心理學、美學、社會學和設計的跨界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獨特的、有趣的認知體系,建立起建築與我們身體、心靈的連接,幫助探索建築環境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我們的情緒、認知和幸福,我們又可以如何改造我們身處的世界,讓它變得豐富而友猛卜好。
我們塑造枝手穗著建築,建築也塑造著我們。
從雅典帕特農神廟到曼哈頓世貿中心;從法國亞眠大教堂到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從佛羅倫薩聖母百花聖殿到北京798藝術區。
170多幅建築圖片,開啟一次跨越全球的建築美學體驗和人文探索之旅。
作者簡介:
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Sarah Williams Goldhagen
美國首席建築評論家之一,曾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教書10年,並且在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韋爾斯利學院和瓦薩學院任教。擔任《美國藝術》和《建築檔案》的特約編輯、《新共和》的建築評論人。她是一位獲獎作家,為美國國內外多家學術出版物和通俗出版物撰寫過建築、城市和景觀方面的文章,包括《紐約時報》《美國展望》《哈佛設計雜志》。
4. 建築美學的介紹
簡介 藝術美學和建築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築學和美學的基礎上,研究建築領域里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雖然建築伴隨人類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但建築美學的出現卻是20世紀的事情。
5. 建築美學的原則有哪些
建築美學的產生。自從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剛具雛形的「房
屋」,建築美學就隨著它的出現而出現了。建築美學經歷了一個從茅屋之「美」到廣廈之「美」的發展過程,它的每一步發展都以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為基礎,而「美」的最後形成,還有賴於人的意匠,加工和創作。真正美的建築藝術、美的建築形式和構圖,都埋局敗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建築技術、材料、結構和構造等物質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結果。大量歷史事實表明,建築美學的產生不但具有客觀性的一面,而且有著主觀性的一面,材料、結構和構造等物理方面的問題屬於美的客觀范疇,人的心理機能和智慧創造,屬於美的主觀范疇,前者是產生美的實際條件,後者是產生美的真正動因。2)建築美學的劃分。隨著建築美學的產生,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對建築美學的意義的爭論,一般認為建築美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通常地說,狹義建築美學是指單體建築美學,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臘仔、美的裝飾;而廣義建築美學則把建築放到廣闊的特定時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單體,走向群體,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體環境,跨越單體建築,走向城市。前者旨在揭示單個建築造型美的規律和藝術特性,而後者側重於從建築美學的邊界條件,從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從建築街道、廣場、區域乃到城市的宏觀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築美學的問題。狹義建築美學的核心是源於維特魯威《建築十書》的建築三要素。英國建築理論家柯林斯也認為實用、堅固、美觀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彎顫其中的任何一項。3)我國對建築美學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