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為百度知道的新人小白,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我算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聊聊我的看法吧,給網路知道的新人小白提一些建議。
第一、拓展知識面
在網路知道上大家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來自各個方面。比如說哪家愛豆的最新消息;護膚品的使滲知用感受;歷史名人的故事;個人對時事政治的看法;對熱點的態純喊旁度等等,這些問題我們了解了才能有所回饋。如果是大腦一做橡片空白,那新人小白估計是無從下筆的。
第二、選擇角度
所謂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指的就是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樣,那得到的結論自然也不一樣了。作為知道的新人,不要想著自己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只要是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選擇其中一個角度針對問題直抒胸臆就可以啦。
第三、層次分明
對於知道的回答不需要多麼華麗的措辭去修飾語句,只要開門見山地回答問題就好,這樣簡潔明了。對於自己的觀點,要將段落整合清楚,這樣會顯得很有層次感。
⑵ 對《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的理解和認識
張梅芬
(青海省國土資源博物館西寧810001)
摘要本文通過對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中的新、舊辦法的對比分析,加深了對《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理解和認識,並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關鍵詞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立卷歸檔
原始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中取得的第一手數據資料,具有原始憑證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成果地質報告編寫的基礎,是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的重要依據。國家檔案局於2008年6月20日發布了《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以下簡稱《新規則》)灶穗,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行業標准已於2008年9月1日正式實施。
本人通過認真學習對《新規則》有如下理解和認識。
1 新的術語和定義
新的術語和定義包括:原始地質資料、地質檔案、電子文件、立卷歸檔、案卷、件等。
2 歸檔范圍和分類標准
2.1 歸檔范圍
《新規則》把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地質資料均列入歸檔范圍,強調了歸檔的原始地質資料應具有保存價值。
2.2 分類原則
《新規則》根據原始地質資料的形成規律、形式特徵和內在聯系,將案卷內的原始地質資料劃分為10類。要求每一件原始地質資料按有機聯系只能歸入其中一類,不應增設類別(表1)。
2.3《新規則》類別
成果底稿、底圖類(代字/代號:底/D):成果報告正文、附圖、附表、附件、資料庫和軟體、審批文件等,為新舊類別中底類賦予了新的概念,並將各類資料庫和軟體納入底類管理。
測繪資料類(代字/代號:測/C):測繪設計、觀測記錄、計算資料、測繪成果、驗收文據等。
野外地質觀察類(代字/代號:觀/G):野外地質調查圖件、觀測記錄、照片及底片、工作總結(小結),相關質量檢查記錄等。排序:在同一個項目中有區調、物、化探、礦產、水文地質工作的,區調→物探→化探→礦產→水文地質。
勘探工程及現場試驗類(代字/代號:探/T):地質工作中的鑽探(井)、坑探、槽探等地質工程資料,各類野外試驗資料,相關質量檢查記錄等。按淺部至深部工程排序:剝土→槽探→小圓井→淺井→豎井→斜井→平硐→穿脈→沿脈→石門等。
表1 地質檔案新舊類別劃分對比表
采樣測試鑒定類(代字/代號:樣/Y):各類樣品的采樣記錄→測試成果→相應的總結報告。質量檢查記錄→分析報告→送樣單→登記表等。
試油、試采、採油類(代字/代號:試/S):油氣勘探與開發中試油→試采→採油形成的各種資料。
儀器記錄及動態資料類(代字/代號:錄/L):各種儀器記錄形成的,以圖紙、照相圖紙和底片、磁碟(帶)等介質保存的原始數據→各類地質長期監(觀)測點的位置圖→觀測記錄→動態曲線等材料。
航遙影像類(代字/代號:像/X):遙感→航空攝影測量過程中所形成的照片→相片資料等。
中間性綜合資料類(代字/代號:綜/Z):室內整理→數據處理形成的中間性成果→相關質量檢查記錄→成果報告未附的各種綜合圖件等。
技術管理文件類(代字/代號:文/W):立項文件→設計書→指示性文件→重要技術措施材料→質量體系運行的相關文件→申報獎勵材料→原始地質資料驗收合格憑證→成果報告匯交合格證等。
備考表:項目來源、項目周期→項目實施、成果報告終審文號及等級→立卷依據→缺失資料的原因等。
由表1可以看出,《新規則》打破了不同專業和技術方法之間的分類界線,依據地質工作方法和程序及原始地質資料的形成規律、特徵和內在岩辯信聯系,劃分為10類,使案卷內原始地質資料的類別劃分更加規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3 立卷歸檔要求
立卷歸檔工作是原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規則》為適應地質工作多元化和電子文件的產生,對立卷歸檔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使地質檔案立卷歸檔更加標准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3.1 立卷歸檔的基本要求
(1)歸檔的原始地質資料要齊全完整。每件內容要素構成應完整並符合地質工作規范要求,責任簽署完備,應反映一項地質工作的全過程;中途停止或階段性完成的地質工作也應按本標准要求立卷歸檔,並在備考表中註明工作中斷的原因和原始地質資料可供利用的程度;收集的地質資料已為地質工作所利粗輪用,並轉化為該地質工作原始地質資料的應立卷歸檔;合作開展的地質工作,由主要承擔方(或合同約定一方)負責該地質工作原始地質資料的立卷歸檔;協作方應將需歸檔的原始地質資料送交歸檔責任方歸檔,以保持其完整性。
(2)對原始地質資料要進行密級確定。原始地質資料的密級、保密期限由原始地質資料形成單位依據國家有關保密規定確定並標注。
(3)歸檔的原始地質資料應規范整飾。原始地質資料的格式及規格大小應符合有關地質工作規范和歸檔保存要求。原始地質資料應字跡工整醒目、圖面清晰美觀。每一案卷內地質檔案文件目錄放在首位,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及備考表不編件號。
(4)對歸檔的原始地質資料要進行驗收。地質工作結束(包括中止)後3個月內完成立卷工作,並向地質檔案部門移交。地質檔案部門驗收合格後發原始地質資料歸檔合格憑證。
3.2 紙質文件材料立卷歸檔的一般要求
(1)報告正文、附件的幅面一般採用國際標准A4幅面紙,附圖冊和附表冊幅面可為A4、A3幅面紙,大幅軟質圖件應按國際標准A4(297mm×210mm)折成手風琴式,圖面朝里,責任欄(圖簽)朝外。
(2)野外記錄應使用適於野外記錄並利於長期保存的書寫材料,對點號、岩層產狀、地層代號、厚度、長度、面積、體積及坐標等重要數據、重要地質現象素描圖、采樣符號以及各種圖件均應著墨。
(3)成冊(本)的原始地質資料應有封面、扉頁、目錄頁及頁碼等,扉頁應包含題名、責任人及完成時間等。裝訂不應使用易銹蝕及易老化的材料。單冊厚度一般不宜超過20mm。
(4)圖件的右下角應有圖簽,圖簽內容包括題名、圖號、順序號、責任人、完成時間等。多拼的圖件,在最後一張圖的右下角應有圖簽,其餘各張圖可僅附圖名、圖號及順序號;順序號應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排列。
(5)歸檔的每一件原始地質資料應在右上角加蓋檔號章,圖件在責任欄(圖簽)附近加蓋檔號章。案卷封面式樣、案卷脊背式樣、檔號章式樣、裝具式樣及原始地質資料頁號編制可參照GB/T 11822有關規定。
3.3 電子文件立卷歸檔的一般要求
(1)對歸檔的電子文件要重新組織。電子文件的數據組織形式,應根據資料類別、數據成果特點、成果單元構成形式或參考利用方式而定,以方便地質檔案管理和利用。
(2)電子文件應採用光碟儲存。同一案卷(或類目)的數據應以文件夾形式存儲在一張光碟(磁帶、磁碟等)內。若一張光碟(磁帶、磁碟等)空間不夠,可存儲在多張光碟(磁帶、磁碟等)上。
(3)歸檔電子文件的載體要求。光碟應無劃痕、斑點、霉變、變形等損傷,應能在通用讀取設備上正確讀取,且不攜帶病毒。存儲電子文件的載體上應附有外標簽,標簽內應填寫地質檔案案卷號、載體號、題名、寫入數據的日期等。
(4)電子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應齊全、完整、准確。電子文件一般不加密,如果加密,應將密鑰同時歸檔。電子文件不宜壓縮存儲。應採用通用標准格式,便於數據交換和共享。
4 應用效果
《新規則》的應用首先應該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進行,只有全面掌握了《新規則》的分類原則和具體要求,才能更准確地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分類和填報相應的「地質檔案文件目錄」。
4.1 提高分類的准確性
因《新規則》適用於各種地質工作方法所形成的地質資料,通過相互學習交流,無論新、老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均能較好地掌握《新規則》要求,並對原始地質資料能夠准確分類和立卷歸檔管理。
4.2 促進立卷歸檔工作
原始地質資料的立卷歸檔應貫穿於地質工作全過程,才能確保原始地質資料能夠全面、系統、真實地反映地質工作全過程及其所形成的各類文件材料。通過立卷歸檔工作可以檢查提交的原始地質資料是否齊全完整、有關信息是否按規范整飾(主要包括圖件折疊、文字、圖等符號的著墨、報告封面、扉頁、目錄頁、頁碼、圖簽、檔號章等是否符合規范)、電子文件歸檔是否齊全完整有效等。
4.3 體現立卷歸檔的重要性
(1)省級館藏機構一方面可根據匯交單位提供的「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和原始地質資料驗收合格證,掌握各匯交單位原始地質資料的全部內容;另一方面與提交的項目成果地質資料進行對比,對未作為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重要原始地質資料要求其匯交,確保重要原始地質資料的匯交和利用。
(2)省級館藏機構可利用匯交單位提交的「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建立原始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搭建原始地質資料目錄信息共享平台,以提高原始地質資料利用率,避免工作重復,減少資金投入。
5 結論
《新規則》對原始地質資料有了較為全面的詮釋,系統揭示了地質工作各個階段所形成的地質資料,便於掌握,可操作性強,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⑶ 2021-05-14j
向黨的100周年獻禮(90)
【9】夕陽歲月,筆耕的記憶(10)- 2
(【每日一題】- 81 ~ - 90。原始記錄、監測報告、監測儀器設備和設施、環境監測檔案、最高管理者、管理手冊、環境檢測時效性、環境監測 分包、可追溯性)
【每日一題】- 81《原始記錄》
1.含義 :檢測原始記錄是指通過一定表格形式,對環境檢測活動所做的最初數字記載或文字記錄,是檢測第一手資料,也是生成環境檢測報告的根本依據。
2.意義 :原始記錄包括足夠充分信息,是保證記錄信息的原始性、完整性、可追溯性。能夠再現監測的全過程,並符合相關監測方法標准和技術規范要求。
3.分類 :主要有(1)采樣原始記錄;(2)現場檢測原始記錄;(3)實驗室檢測原始記錄;(4)數據處理原始記錄;(5)報告審核原始記錄;
4.內容 :主要有(1)采樣記錄:樣品名稱、編號,樣品性狀,采樣容器,采樣設備信息,采樣地點,采樣時間,采樣人,以及現場環境、氣象參數:等。(2)實驗室檢測記錄:主要包括檢測項目、檢測方法,檢測儀器信息,檢測數據、結果計算,檢測人及復核人。質控措施內容(方法、依據,標准物質,要求,質控結果,評價等信息)。
5.要求 :主要有(1)原始記錄表設計規范內容全面;(2)填寫要求:即時填寫(不允許補記、追記、重抄寫);不得隨意塗改,必須修改時來取"杠改法」簽字更正。對電子記錄的更改應保留修改痕跡。
【每日一題】- 82《監測報告》
1.含義 :監測報告是指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依法從事稿戚皮生態環境監測活動,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數據、結果的一種技術文件。
2.釋義 :(1)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產品」是監測報告。由於某些原因,目前有些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還在沿用「檢驗報告」、「檢測報告"的產品名稱。(2)依據RB/T214,各個領域的數據結果報告,統稱為:檢驗檢測報告,具體出具檢驗檢測報告的機構,稱為檢驗檢測機構。顯然,生態環境監測仔姿機機構,是檢驗檢測機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3.依據 :生成生態環境監測報告的根本依據是環境監測原始記錄。兩者的主要內容具有一致性、真實性、准確性、可溯源性。
4.內容 :主要有(1)報告封面信息:報告名稱、標題、機構名稱、CMA標志印章、唯一性標識(系列編號)、監測項目名稱,監測專用章或公章,日期等信息。(2)封2「說明」:主要包括本機構的監測聲明條款(免責聲明,不得復制報告的聲明)、結果說明、本機構的地址及聯系信息等。(3)正文頁面內容主要有:受檢單位名稱,樣品信息(包括樣採集時間、地點、采樣點樣品信息,接收日期、檢測日期)、每一頁標識(編號),檢測方法標准(名稱、標准號、檢出限)、主要檢測設備名稱編號、檢測數據結果及編寫單位,以及提供評價標準的標准值(或限值);報告編制人、審核人和簽發人(簽字)等內容。
5.其他要求 :(1)檢測儀器的計量檢定有效期、標准物質的有效期必須符合規定;(2)數據結果的有效數字位數,應符合規定;(3)現場測試和釆樣應至少有2名監測人員在場。(4)所有監測人員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符合上崗操作的規定。(5)監測報告應與監測合同(委託書/任務單)、原始記錄及鍵差報告審核記錄一起歸檔。保存期限通常不少於6年。
【每日一題】- 83《監測儀器設備和設施》
1.含義: 它是指環境監測機構依據相關檢測方法標准和技術規范所配備的儀器和設施。
2.類別: 主要有:(1)現場測試和采樣儀器設備丶設施;(2)化驗室檢測儀器設備;(3)樣品處理通用儀器設備丶設施;(4)數據處理儀器設備;(5)環境因素設備丶設施;(6)標准物質;試劑;材料;(7)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設施;
3.要求: (1)建立儀器設備管理體系:建立儀器設備管理組織、制定儀器設備管理程序丶編寫儀器設備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2)健全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包括采購計劃審批制度、驗收制度、使用制度、記錄制度、核查制度。(3)儀器設備校準和檢定:主要有計量部門所屬的儀器鑒定校準(證書)管理。以及實驗室內的儀器校準。
4.環保安全設施: (1)高壓氣瓶使用管理;(2)有毒有害相關設施安全管理;(3)廢物回收設施管理(4)排氣系統設施管理。
【每日一題】- 84 《最高管理者》
1.定義: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中,在最高層指揮和控制實驗室的一個人或一組人。1)一組人,稱為「最高管理層」。2)最高管理者,在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該是「公司總經理,或法人代表」,或「監測中心主任」,或「監測站站長」等等。
2.能力要求: (1)能高效配置實驗室合規運行所需的各類資源,以保證實驗室管理的有效性、行為的公正性和數據的准確性。(2)了解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數據質量責任及處罰規定,能向全體工作人員強調和傳達國家部門相關法律法規。(3)掌握實驗室安全管理要求,及生態環境監測采樣安全管理要求,能落實安全生產和確保工作人員人身安全。(4)了解管理評審的意義,熟悉實驗室管理評審流程,能順利主持召開管理評審會並落實管一理評審輸出改進措施。
3.相關規定 :(1)RB/T214規定:檢驗檢測機構應確定全權負責的管理層,管理層應履行對管理體系的領導作用和承諾:對公眾性做出承諾:負責管理體系的建立和有效運行:確保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確保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確保管理體系要求融入檢驗檢測的全過程;組織管理體系的管理評審;確保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結果;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和客戶要求;提升客戶滿意度;運用過程方法建立管理體系和分析風險、機遇。(2)RB/T041規定:(5.1機構)稱為「機構負責人」;在「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通知(的第五條),稱為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負責人。
4.質量(管理)手冊 :是按照「最高管理層」、「最高管理者」的稱謂。
【每日一題】- 85 《環境監測檔案》
1.含義: 環境監測檔案主要是指生態環境監測活動中,具有保存價值和可追溯功能的各種文件、資料、記錄和報告。環境監測檔案管理是環境監測機構的管理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檔案分類 :(1)原始記錄(圖、表,音,像);(2)監測報告(監測機構的產品,包括發送信息);(3)監測活動其他文件(包括:監測合同或任務單/委託書、報告審核記錄;相關其他資料:監測方案、采樣計劃、企業工程生產排污狀況等);(4)受控文件。包括「外來文件」(質量標准、排放標准、技術規范、監測標准修改單等);(5)資質文件:CMA資質證書及附件、資質申報文件、評審會議文件及整改文件等。(6)指導性文件:「評審准則」、RB/T214、RB/T041等等。
3.歸檔方式: (1)紙質介質文件。具有直觀性,存在感強。但占據空間,建維工作量大。(2)電子介質方式文件。需要明確授權、發布、標識、加密、修改、變更、廢止、備份和歸檔等要求。
4.報告和記錄存檔 :在保證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的前提下,可使用電子介質存儲的報告和記錄,代替紙質文本存檔。監測報告和記錄存檔:保存期限通常不少於6年。
【每日一題】- 86 《管理手冊》
1、含義: 管理手冊,又稱為質量手冊、質量管理手冊。是本檢測機構的綱領性管理文件。並給出其文件代號,其中包括檢測機構代號、管理手冊控制號即版次、發布年份。
2、內容: 闡明了本監測機構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組織機構,規定了本公司管理體系的管理要求和技術要求,註明了相關的支持性文件,以及在管理體系中各職能部門、關鍵人員的責任和相互關系。
3、編制 :1)編制依據:GB/T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以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2)編制原則:質量手冊的編制應遵循「最簡單、最易懂」的原則,達到滿足規范性、系統性、協調性、唯一性、適用性、可操作的基本要求。3)基本要求:滿足規范性、系統性、協調性、唯一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
4、作用: 1)對外部作為質量保證的 承諾性文件;2)對本檢測機構,是指導全部監測活動的具體管理運作的規則。
5、計劃: 習慣說法檢測機構管理的「八大計劃」:1)人員培訓計劃;2)設備檢定計劃;3)設備維護計劃;4)管理評審計劃;5)期間核查計劃;6)質量控制計劃;7)質量監督計劃;8)內部評審計劃。
每日一題】- 87 環境檢測《時效性》
1、含義: 環境檢測的全部活動中,關於有效時間,以及有效期的規定。所以環境監測的有效性,又可以稱為「時效期間」。
2、意義: 1)依據法規性質的環境標准,給定其有效時間、有效期。2)超過時效期的環境檢測活動,則被判定無效,或不符合環境監管理的有效性。
3、分類: 1)管理類:法律法規及環境標准中的時效期間。2)檢測技術的時效期間。
4、規定: 1)CMA資質證書:見證書上的規定。有效期間,最長為6年。2)有證標准物質:有效期見證書中的規定,一般為3年。3)大型儀器性能鑒定:有效期,見鑒定證書中規定。不同儀器,有效期1~3年。4)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每年一次;管理評審,12個月一次;監測報告保存期限,通常不少於6年。5)采樣保存期間:要求在規定保存期的期間內,完成檢測。不同的檢測項目,具體規定見其方法標准和監測技術規范。
5、延展: 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有效性的規定:1)儀器預熱時間;2)樣品預處理(加熱,消解,冷卻,恆溫,振盪,蒸餾)時間;3)滴定速度(時間);4)其他。
【每日一題】- 88 環境監測《分包》
1、含義: 環境監測機構將少量沒有檢測資質認定的項目,分給有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協助分包方完成全部檢測委託任務的檢測。因此說,分包是一種分包檢測。
2、要求: 1)監測機構實施分包前,應建立和保持分包的管理程序,並在業務洽談、合同評審和合同簽署中予以實施。2)具體分包項目及其承擔分包項目的檢測機構,應事先徵得委託人的同意。3)出具檢驗報告時,應將分包項目予以清晰標明。
3、管理: 1)檢測機構對分包結果向客戶(委託方)負責。2)對分包方資質和能力進行確認。3)對分包方監測質量進行監督或驗證。4)不得進行二次分包。
【每日一題】- 89《可追溯(性)》
1、含義: 它是指探索事件事物產生的由來〈源頭)。對於環境監測來說,可溯源是質量管理的一個新概念。它是對影響數據准確性的某種因素,可追查到發生的源頭等因素。
2、應用: 1)RB/T214-2017:4.5.20:檢驗檢測機構應對檢驗檢測原始記錄、報告、證書歸檔留存,保證期具有可追溯性。2)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通知:第十七條,方法驗證和方法確認的過程及結果,應形成報告並附驗證或確認全過程的原始記錄,保證方法驗證或確認過程可追溯。第十九條,開展現場測試或采樣時,…保證觀場測試一或或釆樣過程客觀、真實和可追溯。第二十條,樣品在制備前處理和分析過程中注意保持樣品標識的可追溯性。第二十三條,(二)在保證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的前提下,可使用電子介質存儲的報告和記錄代替紙質文件存檔。
【每日一題】- 90 環境監測《留痕》
1、含義: 是指為表徵監測數據、結果真實可信所保留的痕跡。
2、意義: 1)是可追溯的一種表徵方式。2)是可視化的一種原始記憶。3)留痕的規定源於對記錄的更改,更可以擴展到監測活動中的可追溯的內容,其中包括安全警示(設施與操作)等方面。
3、方式: 1)即時照片的痕跡原件;2)采樣活動地點的"定位"信息技術所留「記錄」。
4、溯源 :1)RB/T041-2020(6.4)管理體系:「所有對記錄的更改(包括電子記錄)實現全程留痕。2)早些時候,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通知的第十六條中,也有同樣的規定。